100%

汉书目录

本纪

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

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

卷二惠帝纪第二

卷三高后纪第三

卷四文帝纪第四

卷五景帝纪第五

卷六武帝纪第六

卷七昭帝纪第七

卷八宣帝纪第八

卷九元帝纪第九

卷十成帝纪第十

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

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

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

卷二十一下律历志第一下

统母

五步

统术

纪术

岁术

世经

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

安世房中歌

郊祀歌

练时日一

帝临二

青阳三邹子乐

朱明四邹子乐

西颢五邹子乐

玄冥六邹子乐

惟泰元七

天地八

日出入九

天马十

天门十一

景星十二

齐房十三

后皇十四

华十五

五神十六

朝陇首十七

象载瑜十八

赤蛟十九

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沟洫志第九

卷三十艺文志第十

列传

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

陈胜

项籍

卷三十二张耳陈余传第二

张耳

陈余

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魏豹

田儋

韩王信

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韩信

彭越

黥布

卢绾

吴芮

卷三十五荆燕吴传第五

荆王刘贾

燕王刘泽

吴王刘濞

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

楚元王刘交

刘向

刘歆

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季布

栾布

田叔

卷三十八高五王传第八

齐悼惠王刘肥

赵隐王刘如意

赵幽王刘友

赵共王刘恢

燕灵王刘建

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

萧何

曹参

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

张良

陈平

王陵

周勃

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傅宽

靳歙

周

卷四十二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张苍

周昌

赵尧

任敖

申屠嘉

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郦食其

陆贾

朱建

娄敬

叔孙通

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淮南厉王刘长

衡山王刘赐

济北贞王刘勃

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蒯通

伍被

江充

息夫躬

卷四十六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石奋

卫绾

直不疑

周仁

张欧

卷四十七文三王传第十七

梁孝王刘武

代孝王刘参

梁怀王刘揖

卷四十八贾谊传第十八

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第十九

爰盎

晁错

卷五十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张释之

冯唐

汲黯

郑当时

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贾山

邹阳

枚乘

路温舒

卷五十二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窦婴

田蚡

灌夫

韩安国

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河间献王刘德

临江哀王刘阏

临江闵王刘荣

鲁恭王刘余

江都易王刘非

胶西于王刘端

赵敬肃王刘彭祖

中山靖王刘胜

长沙定王刘发

广川惠王刘越

胶东康王刘寄

六安共王刘庆

清河哀王刘乘

常山宪王刘舜

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李广

苏建

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卫青

霍去病

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第二十八

公孙弘

卜式

儿宽

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

张汤

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

杜周

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张骞

李广利

卷六十二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戾太子刘据

齐怀王刘闳

燕剌王刘旦

广陵厉王刘胥

昌邑哀王刘髆

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严助

朱买臣

吾丘寿王

主父偃

徐乐

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严安

终军

王褒

贾捐之

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公孙贺

刘屈牦

车千秋

王欣

杨敞

蔡义

陈万年

郑弘

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杨王孙

胡建

朱云

梅福

云敞

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霍光

金日磾

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赵充国

辛庆忌

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介子

常惠

郑吉

甘延寿

陈汤

段会宗

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隽不疑

疏广兄子受

于定国

薛广德

平当

彭宣

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王吉

贡禹

龚胜

龚舍

鲍宣

卷七十三韦贤传第四十三

韦贤

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魏相

丙吉

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眭弘

夏侯始昌

夏侯胜

京房

翼奉

李寻

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赵广汉

尹翁归

韩延寿

张敞

王尊

王章

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盖宽饶

诸葛丰

刘辅

郑崇

孙宝

毋将隆

何并

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萧望之

卷七十九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冯奉世

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淮阳宪王刘钦

楚孝王刘嚣

东平思王刘宇

中山哀王刘竟

定陶共王刘康

中山孝王刘兴

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匡衡

张禹

孔光

马宫

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王商

史丹

傅喜

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薛宣

朱博

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翟方进

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谷永

杜邺

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何武

王嘉

师丹

卷八十七上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儒林传第五十八

丁宽

施雠

孟喜

梁丘贺

京房

费直

高相

伏生

欧阳生

林尊

夏侯胜

周堪

张山拊

孔安国

申公

王式

辕固

后苍

韩婴

赵子

毛公

孟卿

胡母生

严彭祖

颜安乐

瑕丘江公

房凤

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

文翁

王成

黄霸

朱邑

龚遂

召信臣

卷九十酷吏传第六十

郅都

宁成

周阳由

赵禹

义纵

王温舒

尹齐

杨仆

咸宣

田广明

田延年

严延年

尹赏

卷九十一货殖传第六十一

范蠡

子赣

白圭

猗顿

乌氏蠃

巴寡妇清

蜀卓氏

程郑

宛孔氏

丙氏

刀闲

师史

宣曲任氏

卷九十二游侠传第六十二

朱家

剧孟

郭解

万章

楼护

陈遵

原涉

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

邓通

赵谈

韩嫣

李延年

石显

淳于长

董贤

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西南夷

南粤

闽粤

朝鲜

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婼羌

鄯善国

且末国

小宛国

精绝国

戎卢国

扜弥国

渠勒国

于阗国

皮山国

乌秅国

西夜国

蒲国

依耐国

无雷国

难兜国

罽宾国

乌弋山离国

安息国

大月氏国

康居国

大宛国

桃槐国

休循国

捐毒国

莎车国

疏勒国

尉头国

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乌孙国

姑墨国

温宿国

龟兹国

乌垒

渠犁

尉犁国

危须国

焉耆国

乌贪訾离国

卑陆国

卑陆后国

郁立师国

单桓国

蒲类国

蒲类后国

西且弥国

东且弥国

劫国

狐胡国

山国

车师前国

车师后国

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高祖吕皇后

孝惠张皇后

高祖薄姬

孝文窦皇后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孝武陈皇后

孝武卫皇后

孝武李夫人

孝武钩弋赵婕妤

孝昭上官皇后

卫太子史良娣

史皇孙王夫人

孝宣许皇后

孝宣霍皇后

孝宣王皇后

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孝成许皇后

孝成班婕妤

孝成赵皇后

孝元傅昭仪

定陶丁姬

孝哀傅皇后

孝元冯昭仪

中山卫姬

孝平王皇后

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卷一百上叙传第七十上

卷一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汉书叙例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撰

储君体上哲之姿,膺守器之重,俯降三善,博综九流,观炎汉之余风,究其终始,懿孟坚之述作,嘉其宏赡,以为服、应曩说疏紊尚多,苏晋众家剖断盖,蔡氏纂集尤为抵牾,自兹以降,蔑足有云。怅前代之未周,愍将来之多惑,顾召幽仄,俾竭刍荛,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将以博喻冑齿,远覃邦国,弘敷锦带,启导青衿。曲禀宏规,备蒙嘉惠,增荣改观,重价流声。斗筲之材,徒思罄力,驽蹇之足,终惭远致。岁在重光,律中大吕,是谓涂月,其书始就。不耻狂简,辄用上闻,粗陈指例,式存扬搉。

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集注。属永嘉丧乱,金行播迁,此书虽存,不至江左。是以爰自东晋迄于梁、陈,南方学者皆弗之见。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又总集诸家音义,稍以己之所见,续厕其末,举驳前说,喜引竹书,自谓甄明,非无差爽,凡二十四卷,分为两帙。今之集解音义则是其书,而后人见者不知臣瓒所作,乃谓之应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录,并题云然,斯不审耳。学者又斟酌瓒姓,附着安施,或云傅族,既无明文,未足取信。蔡谟全取臣瓒一部散入汉书,自此以来始有注本。但意浮功浅,不加隐括,属辑乖舛,错乱实多,或乃离析本文,隔其辞句,穿凿妄起。职此之由,与未注之前大不同矣。谟亦有两三处错意,然于学者竟无弘益。

汉书旧文多有古字,解说之后屡经迁易,后人习读,以意刊改,传写既多,弥更浅俗。今则曲核古本,归其真正,一往难识者,皆从而释之。

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末学肤受,或未能通,意有所疑,辄就增损,流遯忘返,秽滥实多。今皆删削,克复其旧。

诸表列位,虽有科条,文字繁多,遂致舛杂。前后失次,上下乖方,昭穆参差,名实亏废。今则寻文究例,普更刊整,澄荡愆违,审定阡陌,就其区域,更为局界,非止寻读易晓,庶令转写无疑。

礼乐歌诗,各依当时律吕,修短有节,不可格以恒例。读者茫昧,无复识其断章,解者支离,又乃错其句韵,遂使一代文采,空韫精奇,累叶钻求,罕能通习。今并随其曲折,剖判义理,历然易晓,更无疑滞,可得讽诵,开心顺耳。

凡旧注是者,则无间然,具而存之,以示不隐。其有指趣略举,结约未伸,衍而通之,使皆备悉。至于诡文僻见,越理乱真,匡而矫之,以祛惑蔽。若泛说非当,芜辞竞逐,苟出异端,徒为烦冗,祗秽篇籍,盖无取焉。旧所阙漏,未尝解说,普更详释,无不洽通。上考典谟,旁究苍雅,非苟臆说,皆有援据。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是以向、歆、班、马、仲舒、子云所引诸经或有殊异,与近代儒者训义弗同,不可追驳前贤,妄指瑕颣,曲从后说,苟会扃涂。今则各依本文,敷畅厥指,非不考练,理固宜然,亦犹康成注礼,与其书、易相偝,元凯解传,无系毛、郑诗文。以类而言,其意可了。爰自陈、项,以讫哀、平,年载既多,综缉斯广,所以纪传表志时有不同,当由笔削未休,尚遗秕稗,亦为后人传授,先后错杂,随手率意,遂有乖张。今皆穷波讨源,构会甄释。

字或难识,兼有借音,义指所由,不可暂阙。若更求诸别卷,终恐废于披览。今则各于其下,随即翻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

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说,攻击本文,至有诋诃言辞,掎摭利病,显前修之纰僻,骋己识之优长,乃效矛盾之仇雠,殊乖粉泽之光润。今之注解,翼赞旧书,一遵轨辙,闭绝歧路。

诸家注释,虽见名氏,至于爵里,颇或难知。传无所存,具列如左:

荀悦字仲豫,颍川人,后汉秘书监。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

服虔字子慎,荥阳人,后汉尚书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袛,后定名虔。

应劭字仲瑗,一字仲援,一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后汉萧令,御史营令,泰山太守。

伏俨字景宏,琅邪人。

刘德,北海人。

郑氏,晋灼音义序云不知其名,而臣瓒集解辄云郑德。既无所据。今依晋灼但称郑氏耳。

李斐,不详所出郡县。

李奇,南阳人。

邓展,南阳人,魏建安中为奋威将军,封高乐乡侯。

文颖字叔良,南阳人,后汉末荆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

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和中为博士。止解司马相如传一卷。

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魏给事中领秘书监,散骑常侍,永安卫尉,太中大夫,黄初中迁博士,封安成亭侯。

张晏字子博,中山人。

如淳,冯翊人,魏陈郡丞。

孟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人,魏散骑常侍,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勃海太守,给事中,散骑侍郎,中书令,后转为监,封广陵亭侯。

项昭,不详何郡县人。

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吴朝尚书郎,太史令,中书郎,博士祭酒,中书仆射,封高陵亭侯。

晋灼,河南人,晋尚书郎。

刘宝字道真,高平人,晋中书郎,河内太守,御史中丞,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安北将军。侍皇太子讲汉书,别有驳义。

臣瓒,不详姓氏及郡县。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晋赠弘农太守。止注相如传序及游猎诗赋。

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东晋侍中五兵尚书,太常领秘书监,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扬州牧,侍中司徒不拜,赠侍中司空,谥文穆公。

崔浩字伯深,清河人,后魏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司徒,封东郡公。撰荀悦汉纪音义。

汉书卷一至五

本纪卷一至五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师古曰:「纪,理也,统理众事而系之于年月者也。」

高祖,〔一〕沛丰邑中阳里人也,〔二〕姓刘氏。〔三〕母媪〔四〕尝息大泽之陂,〔五〕梦与神遇。〔六〕是时雷电晦冥,〔七〕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八〕遂产高祖。

〔一〕荀悦曰:「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师古曰:「邦之字曰国者,臣下所避以相代也。」

〔二〕应劭曰:「沛,县也。丰,其乡也。」孟康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师古曰:「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方言高祖所生,故举其本称以说之也。此下言『县乡邑告喻之』,故知邑系于县也。」

〔三〕师古曰:「本出刘累,而范氏在秦者又为刘,因以为姓。」

〔四〕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媪,母别名,音乌老反。」师古曰:「媪,女老称也,孟音是矣。史家不详着高祖母之姓氏,无得记之,故取当时相呼称号而言也。其下王媪之属,意义皆同。至如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他皆类此。」

〔五〕师古曰:「蓄水曰陂。盖于泽陂堤塘之上休息而寝寐也。陂音彼皮反。」

〔六〕师古曰:「遇,会也。不期而会曰遇。」

〔七〕师古曰:「晦冥皆谓暗也。言大雷电而云雾昼暗。」

〔八〕应劭曰:「娠,动,怀任之意。左传曰邑姜方娠。」孟康曰:「娠音身,汉史身多作娠,古今字也。」师古曰:「孟说是也。汉书皆以娠为任身字。『邑姜方震』,自为震动之字,不作娠。」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一〕美须髯,〔二〕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三〕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四〕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五〕为泗上亭长,〔六〕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七〕。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八〕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九〕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一0〕

〔一〕服虔曰:「准音拙。」应劭曰:「隆,高也。准,颊权准也。颜,颡也。」李斐曰:「准,鼻也。」文颖曰:「音准的之准。」晋灼曰:「战国策云『眉目准(颊)〔頞〕权衡』,史记秦始皇蜂目长准。李说文音是也。」师古曰:「颊权字,岂当借准为之?服音应说皆失之。」

〔二〕师古曰:「在颐曰须,在颊曰髯。髯音人占反。」

〔三〕师古曰:「今中国通呼为黡子,吴楚俗谓之志。志者,记也。」

〔四〕师古曰:「豁然开大之貌,音呼活反。」

〔五〕应劭曰:「试用补吏。」

〔六〕师古曰:「秦法十里一亭。亭长者,主亭之吏也。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

〔七〕师古曰:「廷中,郡府廷之中。廷音定。他皆类此。」

〔八〕如淳曰:「武,姓也。俗谓老大母为阿负。」师古曰:「刘向列女传云『魏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此则古语谓老母为负耳。王媪,王家之媪也。武负,武家之母也。贳,赊也,李登、吕忱并音式制反,而今之读者谓与射同,乃引地名射阳其字作贳以为证验,此说非也。假令地名为射,自是假借,亦犹鲖阳音纣,莲勺音酌,当时所呼,别有意义,岂得即定其字以为正音乎?」

〔九〕如淳曰:「雠,亦售也。」

〔一0〕师古曰:「以简牍为契券,既不征索,故折毁之,弃其所负。」

高祖常繇咸阳,〔一〕纵观秦皇帝,〔二〕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三〕

〔一〕应劭曰:「繇者,役也。」文颖曰:「咸阳,今渭北渭城是也。」师古曰:「咸阳,秦所都。繇读曰傜,古通用字。」

〔二〕师古曰:「纵,放也。天子出行,放人令观。观音工唤反。」

〔三〕师古曰:「喟,叹息貌。大息言其叹息之大。喟音丘位反。」

单父人吕公〔一〕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二〕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三〕萧何为主吏,〔四〕主进,〔五〕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六〕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七〕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八〕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九〕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一0〕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一一〕酒阑,〔一二〕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一三〕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一四〕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一五〕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一六〕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卒与高祖。〔一七〕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一八〕。

〔一〕孟康曰:「单音善。父音甫。」师古曰:「地理志山阳县也。」

〔二〕师古曰:「与沛令相善,因辟仇亡匿,初就为客,后遂家沛也。仇,雠也,音求。」

〔三〕师古曰:「以礼物相庆曰贺。」

〔四〕孟康曰:「主吏,功曹也。」

〔五〕文颖曰:「主赋敛礼进,为之帅也。」郑氏曰:「主赋敛礼钱也。」师古曰:「进者,会礼之财也。字本作赆,又作赆,音皆同耳。古字假借,故转而为进。赆又音才忍反。陈遵传云陈遂与宣帝博,数负进,帝后诏云可以偿博进未。其进虽有别解,然而所赌者之财疑充会食,义又与此通。」

〔六〕师古曰:「令,号令也。大夫,客之贵者总称耳。」

〔七〕师古曰:「素,故也,谓旧时也。易,轻也,音弋豉(也)〔反〕。」

〔八〕应劭曰:「绐,欺也。」师古曰:「为谒者,书刺自言爵里,若今参见尊贵而通名也。盖当时自陈姓名,并列贺钱数耳。绐音徒在反。」

〔九〕师古曰:「以其钱多,故特礼之。」

〔一0〕师古曰:「上坐,尊处也。令于尊处坐。上坐音才卧反,次下亦同。」

〔一一〕师古曰:「诎,曲慑也,音丘勿反。」

〔一二〕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一三〕师古曰:「不欲对坐者显言,故动目而留之。」

〔一四〕张晏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也,若今人相与言自称仆也。」

〔一五〕师古曰:「息,生也。言己所生之女。」

〔一六〕师古曰:「奇,异也。谓显而异之,而嫁于贵人。」

〔一七〕师古曰:「卒,终也。」

〔一八〕服虔曰:「元,长也。食邑于鲁。」韦昭曰:「元,谥也。」师古曰:「公主,惠帝之姊也,以其最长,故号曰元。吕后谓高帝曰张王以鲁元故不宜有谋,齐悼惠王尊鲁元公主为太后,当时并已谓之元,不得为谥也。韦说失之。」

高祖尝告归之田。〔一〕吕后与两子居田中,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二〕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令相两子,见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三〕相鲁元公主,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五〕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一〕服虔曰:「告音如嗥呼之嗥。」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千石赐告不得归家。至和帝时,予赐皆绝。」师古曰:「告者,请谒之言,谓请休耳。或谓之谢,谢亦告也。假为嗥喾二音,并无别义,固当依本字以读之。左氏传曰『韩献子告老』,礼记曰『若不得谢』。汉书诸云谢病皆同义。」

〔二〕师古曰:「餔食之餔,屈原曰『餔其糟』是也。以食食人亦谓之餔,国语曰『国中童子无不餔也』,吕氏春秋曰『下壶飧以餔之』,是也。父本请饮,后因食之,故言餔也。餔音必胡反。」

〔三〕师古曰:「言因有此男,故大贵。」

〔四〕如淳曰:「言并得君之贵相也。以或作似。」师古曰:「如说非也。言夫人及儿子以君之故,因得贵耳,不当作似也。乡读曰向。」

〔五〕师古曰:「诚,实也。」

高祖为亭长,乃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一〕时时冠之,〔二〕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三〕

〔一〕应劭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求盗者,亭卒。旧时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埽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薛,鲁国县也,有作冠师,故往治之。」文颖曰:「高祖居贫志大,取其约省,与众有异。」韦昭曰:「竹皮,竹筠也。今南夷取竹幼时绩以为帐。」师古曰:「之,往也。竹皮,笋皮,谓笋上所解之箨耳,非竹筠也。今人亦往往为笋皮巾,古之遗制也。韦说失之。,古以字。箨音托。」

〔二〕师古曰:「爱珍此冠,休息之暇则冠之。」

〔三〕师古曰:「后遂号为『刘氏冠』者,即此冠也。后诏曰『爵非公乘以上不得冠刘氏冠』者。即此冠。」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一〕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二〕到丰西泽中亭,止饮,〔三〕夜皆解纵所送徒。〔四〕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五〕徒中壮士愿从诸十余人。高祖被酒,〔六〕夜径泽中,〔七〕令一人行前。〔八〕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九〕,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一0〕欲苦之,〔一一〕妪因忽不见。〔一二〕后人至,高祖觉。〔一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一四〕诸从者日益畏之。

〔一〕应劭曰:「秦始皇葬于骊山,故郡国送徒士往作。」文颖曰:「在新丰南。」项氏曰:「故骊戎国也。」

〔二〕师古曰:「度音徒各反。比音必寐反。他皆类此。」

〔三〕师古曰:「丰邑之西,其亭在泽中,因以为名。」

〔四〕师古曰:「纵,放也。」

〔五〕师古曰:「逝,往也。」

〔六〕师古曰:「被,加也。被酒者,为酒所加。被音皮义反。」

〔七〕师古曰:「径,小道也。言从小道而行,于泽中过,故其下曰有大蛇当径。」

〔八〕师古曰:「行,案行也,音胡更反。」

〔九〕应劭曰:「秦襄公自以居西,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至献公时栎阳雨金,以为瑞,又作畦畤,祠白帝。少昊,金德也。赤帝尧后,谓汉也。杀之者,明汉当灭秦也。」

〔一0〕师古曰:「谓所言不实。」

〔一一〕苏林曰:「欲困苦辱之。」师古曰:「今书苦字或作笞。笞,击也,音丑之反。」

〔一二〕师古曰:「见音胡电反。他皆类此。」

〔一三〕师古曰:「觉谓寝寐而寤也,音功效反。」

〔一四〕应劭曰:「负,恃也。」

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猒当之。〔一〕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二〕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三〕高祖又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一〕师古曰:「猒,塞也,音一涉反。」

〔二〕应劭曰:「芒属沛国,砀属梁国,二县之界有山泽之固,故隐其间。」苏林曰:「芒音忙遽之忙。砀音唐。」师古曰:「砀亦音宕。所言属沛国、梁国者,皆是注释之人据见在所属,非必本当时称号境界。他皆类此。」

〔三〕师古曰:「言随云气所在而求得之。」

秦二世元年〔一〕秋七月,陈涉起蕲,〔二〕至陈,自立为楚王,〔三〕遣武臣、张耳、陈余略赵地。〔四〕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涉。九月,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五〕「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六〕可得数百人,因以劫众,〔七〕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高祖。〔八〕高祖之众已数百人矣。

〔一〕应劭曰:「始皇欲以一至万,示不相袭。始者一,故称二世。」

〔二〕苏林曰:「蕲音机,县名,属沛国。」

〔三〕李奇曰:「秦灭楚,楚人怨秦,故涉因民之欲,自称楚王,从民望也。」

〔四〕师古曰:「凡言略地者,皆谓行而取之,用功力少。」

〔五〕师古曰:「曹参为掾,萧何为主吏。」

〔六〕师古曰:「时苦秦虐政,赋役烦多,故有逃亡辟吏。」

〔七〕师古曰:「劫谓威胁之。」

〔八〕师古曰:「哙音快。」

于是樊哙从高祖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一〕欲诛萧、曹。萧、曹恐,踰城保高祖。〔二〕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三〕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四〕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五〕(令)〔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六〕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七〕不能完父兄子弟。〔八〕此大事,愿(吏)〔更〕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九〕后秦种族其家,〔一0〕尽让高祖。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奇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高祖数让。众莫肯为,〔一一〕高祖乃立为沛公。〔一二〕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一三〕而衅鼓旗。〔一四〕帜皆赤,〔一五〕由所杀蛇白帝子,(所)杀者赤帝子故也。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

〔一〕师古曰:「城守者,守其城也。守音狩。他皆类此。」

〔二〕师古曰:「保,安也,就高祖以自安。」

〔三〕师古曰:「屠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四〕师古曰:「完,全也。」

〔五〕师古曰:「扰,乱也。」

〔六〕师古曰:「一见破败,即当肝脑涂地。」

〔七〕师古曰:「能谓材也。能本兽名,形似熊,足似鹿,为物坚中而强力,故人之有贤材者,皆谓之能。」

〔八〕师古曰:「乡邑之人,老及长者父兄之行,少及幼者子弟之党,故总而言之。」

〔九〕师古曰:「就,成也。」

〔一0〕师古曰:「诛及种族也。」

〔一一〕师古曰:「数音所角反。他皆类此。」

〔一二〕孟康曰:「楚旧僭称王,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一三〕应劭曰:「黄帝战于阪泉,以定天下。蚩尤亦古天子,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臣瓒曰:「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非天子也。管仲曰『割庐山发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之以作剑戟』也。」师古曰:「瓒所引者同是大戴礼,出用兵篇,而非三朝记也。其余则如应说。沛廷,沛县之廷。」

〔一四〕应劭曰:「衅,祭也。杀牲以血涂鼓衅呼为衅。」臣瓒曰:「礼记及大戴礼有衅庙之礼,皆无祭事。」师古曰:「许慎云『衅,血祭也』,然即凡杀牲以血祭者皆为衅,安在其无祭事乎?又古人新成钟鼎,亦必衅之,岂取衅呼为义?应氏之说亦未允也。呼音火亚反。」

〔一五〕师古曰:「帜,慓也,音式志反。旗旗之属,帜即总称焉,史家字或作识,或作志,音义皆同。」

是月,项梁与兄子羽起吴。田儋与从弟荣、横起齐,〔一〕自立为齐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魏咎自立为魏王。陈涉之将周章西入关,至戏,〔二〕秦将章邯距破之。〔三〕

〔一〕服虔曰:「儋音负担之担。」师古曰:「音丁甘反。」

〔二〕应劭曰:「章字文,陈人也。戏,弘农湖县西界也。」孟康曰:「水名也。」苏林曰:「在新丰东南三十里。」师古曰:「戏在新丰东,今有戏水驿。其水本出蓝田北界横岭,至此而北流入渭。孟、苏说是。东越郑及华阴数百里,然始至湖西界,应说大失之矣。戏音许宜反。」

〔三〕苏林曰:「邯音酒酣之酣。」师古曰:「音下甘反。」

秦二年十月,〔一〕沛公攻胡陵、〔二〕方与,〔三〕还守丰。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四〕二日,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薜。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五〕走至戚,〔六〕沛公左司马得杀之。〔七〕沛公还军亢父,〔八〕至方与。赵王武臣为其将所杀。十二月,楚王陈涉为其御庄贾所杀。魏人周市略地丰沛,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九〕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一0〕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一一〕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一二〕沛公攻丰,不能取。沛公还之沛,怨雍齿与丰子弟畔之。

〔一〕文颖曰:「十月,秦正月。始皇即位,周火德,以五胜之法胜火者水,秦文公获黑龙,此水德之瑞,于是更名河为「德水」,十月为正月,谓建亥之月水得位,故以为岁首。」

〔二〕邓展曰:「属山阳,章帝元和年改为胡陵。」

〔三〕郑氏曰:「音房预,属山阳郡。」

〔四〕文颖曰:「泗川,今沛郡也,高祖更名沛。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平,其名也。」师古曰:「泗川郡川字或为水,其实一也。」

〔五〕如淳曰:「秦并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尉、监。此泗川有监有守。壮,其名也。」

〔六〕郑氏曰:「音忧戚之戚。」如淳曰:「音将毒反。」师古曰:「东海之县也,读如本字。」

〔七〕师古曰:「得者,司马之名。」

〔八〕郑氏曰:「亢音人相抗答,父音甫,属任城郡。」

〔九〕文颖曰:「晋大夫毕万封魏,今河东河北县是也。其后为秦所逼徙都,今魏郡魏县是也。至文侯孙惠王,畏秦,复徙都大梁,今浚仪县大梁亭是也。故世或言魏惠王,或言梁惠王。至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故梁徙也。」臣瓒曰:「史记及世本毕万居魏,昭子徙安邑,文侯亦居之。汲郡古文云惠王之六年自安邑迁于大梁。」师古曰:「魏不常都于魏郡魏县,瓒说是也。其它则如文氏之释。」

〔一0〕师古曰:「封为侯,因令守丰。」

〔一一〕苏林曰:「雅,素也。」

〔一二〕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正月,张耳等立赵后赵歇为赵王。〔一〕东阳宁君、秦嘉立景驹为楚王,〔二〕在留。〔三〕沛公往从之,道得张良,遂与俱见景驹,请兵以攻丰。时章邯从陈,别将〔四〕司马将兵北定楚地,〔五〕屠相,〔六〕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七〕不利,还收兵聚留。二月,攻砀,三日拔之。〔八〕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九〕还击丰,不下。四月,项梁击杀景驹、秦嘉,止薛,沛公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一0〕沛公还,引兵攻丰,拔之。雍齿奔魏。

〔一〕郑氏曰:「歇音遏绝之遏。」苏林曰:「歇音毒歇。」师古曰:「依本字以读之,不当借音。」

〔二〕文颖曰:「秦嘉,东阳郡人,为宁县君。景驹,楚族。景,氏;驹,名也。」晋灼曰:「东阳,县也。」臣瓒曰:「陈胜传云『

凌人秦嘉』,然即嘉非东阳人。嘉初起于郯,号大司马,又不为宁县君。东阳宁君自一人,秦嘉又一人。」师古曰:「东阳宁君及秦嘉二人是也。东阳者,为其所属县名。宁君者,姓宁,时号为君。」

〔三〕师古曰:「留,县名。」

〔四〕如淳曰:「从陈涉将也。涉在陈,其将相别在他许,皆称陈。」师古曰:「从谓追讨也。尚书曰『夏师败绩,汤遂从之』。」

〔五〕如淳曰:「,章邯司马。」师古曰:「,古夷字。」

〔六〕师古曰:「相,县名。」

〔七〕师古曰:「萧县之西。」

〔八〕师古曰:「拔者,破城邑而取之,言若拔树木,并得其根本也。」

〔九〕师古曰:「下邑,县名。」

〔一0〕苏林曰:「五大夫,弟九爵名。以五大夫为将,凡十人。」

五月,项羽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一〕六月,沛公如薛,〔二〕与项梁共立楚怀王孙心为楚怀王。〔三〕章邯破杀魏王咎、齐王田儋于临济。〔四〕七月,大霖雨。〔五〕沛公攻亢父。章邯围田荣于东阿。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大破章邯东阿。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六〕至城阳,攻屠其城。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

〔一〕师古曰:「别将,谓小将别在他所者。」

〔二〕师古曰:「如,往也。他皆类此。」

〔三〕应劭曰:「六国为秦所并,楚最无罪,为百姓所思,故求其后,立为楚怀王,以祖谥为号,顺民望也。」

〔四〕师古曰:「破其军而杀其身。」

〔五〕师古曰:「雨三日以上为霖。」

〔六〕服虔曰:「师败曰北。」韦昭曰:「古背字也,背去而走也。」师古曰:「北,阴幽之处,故谓退败奔走者为北。老子曰『万物向阳而负阴』。许慎说文解字云『北,乖也』。史记乐书曰『纣为朝歌北鄙之音』,『朝歌者不时,北者败也,鄙者陋也』。是知北即训乖,训败,无劳借音。韦昭之徒并为妄矣。」

章邯复振,〔一〕守濮阳,环水。〔二〕沛公、项羽去攻定陶。八月,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与秦军战,大败之,斩三川守李由。〔三〕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一〕李奇曰:「振,整也。」如淳曰:「振,起也,收散卒自振迅而起。」晋灼曰:「左氏云『振废滞』,如说是也。」

〔二〕文颖曰:「决水以自环守为固也。」张晏曰:「依河水以自环绕作垒。」师古曰:「文说是也。环音宦。」

〔三〕应劭曰:「三川,今河南郡也。由,李斯子。」韦昭曰:「

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秦益章邯兵。九月,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一〕大破之,杀项梁。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沛公、项羽方攻陈留,闻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二〕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魏咎弟豹自立为魏王。后九月,〔三〕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四〕封武安侯,将砀郡兵。以羽为鲁公,封长安侯,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五〕

〔一〕师古曰:「衔枚者,止言语讙嚣,欲令敌人不知其来也。周官有衔枚氏。枚状如箸,横衔之,繣絜于项。繣者,结碍也。絜,绕也。盖为结纽而绕项也。繣音获。絜音颉。」

〔二〕郑氏曰:「音昫怡。」师古曰:「昫音许于反。」

〔三〕文颖曰:「即闰九月也。时律历废,不知闰,谓之后九月。」如淳曰:「时因秦以十月为岁首,至九月则岁终。后九月即闰月。」师古曰:「文说非也。若以律历废不知闰者,则当径谓之十月,不应有后九月。盖秦之历法,应置闰者总致之于岁末。观其此意,当取左传所谓归余于终耳。何以明之?据汉书表及史记,汉未改秦历之前,迄至高后、文帝,屡书后九月,是知故然,非历废也。」

〔四〕苏林曰:「长如郡守也。」韦昭曰:「秦名曰守,是时改曰长。」

〔五〕应劭曰:「天子曰师尹,诸侯曰令尹。时去六国尚近,故置令尹。」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余国称相。时立楚之后,故置官司皆如楚旧也。」师古曰:「瓒说得之。」

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王歇,大破之。歇保钜鹿城,秦将王离围之。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

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一〕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二〕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三〕,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祸贼,〔四〕尝攻襄城,襄城无类,〔五〕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六〕前陈王、项梁皆败,〔七〕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八〕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卒不许羽,而遣沛公西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九〕至(阳城)〔城阳〕与杠里,〔一0〕攻秦军壁,破其二军。

〔一〕师古曰:「约,要也,谓言契也。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

〔二〕师古曰:「不以入关为利,言畏秦也。」

〔三〕晋灼曰:「愤激也。」

〔四〕师古曰:「慓,疾也。悍,勇也。祸贼者,好为祸害而残贼也。慓音频妙反,又匹妙反。悍音胡旦反。」

〔五〕如淳曰:「音祚笑反。无复有活而食者也。青州俗呼无孑遗为无类。」

〔六〕如淳曰:「楚谓陈涉。数进取,多所攻取也。」师古曰:「

楚者,总言楚兵,陈涉、项梁皆是。」

〔七〕孟康曰:「前陈王,陈涉也。」师古曰:「孟说非也。此言前者陈王及项梁皆败,今须得长者往,非谓涉为前陈王也,安有后陈王乎?」

〔八〕师古曰:「扶,助也,以义自助也。扶字或作杖,杖亦倚任之意。」

〔九〕孟康曰:「道由砀。」

〔一0〕孟康曰:「二县名也。」师古曰:「杠音江。」

秦三年十月,齐将田都畔田荣,将兵助项羽救赵。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一〕十一月,项羽杀宋义,并其兵渡河,自立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等皆属。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二〕遇刚武侯,〔三〕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故齐王建孙田安〔四〕下济北,从项羽救赵。羽大破秦军钜鹿下,虏王离,走章邯。〔五〕

〔一〕孟康曰:「尉,郡都尉也。」师古曰:「本谓之郡尉,至景帝时乃改曰都尉。」

〔二〕韦昭曰:「栗,沛郡县名也。」

〔三〕应劭曰:「楚怀王将也。功臣表棘蒲刚侯陈武。武一姓柴。刚武侯宜为刚侯武,魏将也。」孟康曰:「功臣表柴武以将军起薛,至霸上,入汉中,非怀王将,又非魏将也,例未有称谥者。」师古曰:「史失其名姓,唯识其爵号,不知谁也。不当改刚武侯为刚侯武。应氏以为怀王将,又云魏将,无所据矣。」

〔四〕师古曰:「建,齐襄王子也,立四十四年为秦兵所击,以兵降秦。秦虏之,迁建于河内,遂灭齐。」

〔五〕师古曰:「章邯被破而走。」

二月,沛公从砀北攻昌邑,遇彭越。越助攻昌邑,未下。沛公西过高阳,〔一〕郦食其为里监门,〔二〕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度。」乃求见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三〕郦生不拜,长揖曰:〔四〕「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五〕沛公以为广野君,以其弟商为将,将陈留兵。三月,攻开封,未拔。〔六〕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七〕又战曲遇东,〔八〕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九〕二世使使斩之以徇。〔一0〕四月,南攻颍川,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一一〕

〔一〕文颖曰:「聚邑名,属陈留圉。」臣瓒曰:「陈留传在雍丘西南。」

〔二〕服虔曰:「音历异基。」苏林曰:「监门,门卒也。」

〔三〕师古曰:「踞,反企也。洗,洗足也。踞音据。洗音先典反。」

〔四〕师古曰:「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

〔五〕臣瓒曰:「轻行无钟鼓曰袭。」

〔六〕师古曰:「开封,县名,属荥阳。」

〔七〕师古曰:「白马亦县名,属东郡。」

〔八〕文颖曰:「地名也。」苏林曰:「曲音龋。遇音颙。」师古曰:「龋音丘羽反。」

〔九〕师古曰:「西走也。」

〔一0〕师古曰:「徇,行示也。司马法曰『斩以徇』,言使人将行遍示众士以为戒。」

〔一一〕文颖曰:「河南新郑南至颍川南北,皆韩地也。以良累世相韩,故因之。」

时赵别将司马卬〔一〕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二〕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从轘辕〔三〕至阳城,收军中马骑。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四〕(大)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五〕沛公引兵过宛西。〔六〕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七〕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八〕南阳守欲自刭,〔九〕其舍人陈恢曰:〔一0〕「死未晚也。」乃踰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一一〕。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一二〕封其守,因使止守,〔一三〕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一四〕沛公曰:「善。」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一五〕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一六〕,与偕攻析、郦,〔一七〕皆降。所过毋得卤掠,〔一八〕秦民喜。遣魏人宁昌使秦。是月章邯举军降项羽,羽以为雍王。瑕丘申阳下河南。〔一九〕

〔一〕师古曰:「卬音五刚反。」

〔二〕孟康曰:「县名也,属河南。魏文帝改曰河阴。」

〔三〕臣瓒曰:「险道名也,在缑氏东南。」师古曰:「直渡曰绝。轘音环。」

〔四〕师古曰:「犨,县名也。齮音蚁。犨音昌由反。」

〔五〕师古曰:「宛,南阳之县也,音于元反。」

〔六〕师古曰:「未拔宛城而兵过宛城西出。」

〔七〕师古曰:「依险阻而自固以距敌。」

〔八〕服虔曰:「欲天疾明也。」文颖曰:「迟,未(明)也。天未明之顷已围其城矣。」晋灼曰:「文说是也。」师古曰:「文、晋二家得其大意耳。此言围城事毕,然后天明,明迟于事,故曰迟明。变为去声,音丈二反。汉书诸言迟某事者,义皆类此。史记迟字作,亦徐缓之意也,音黎。」

〔九〕郑氏曰:「刭音姑鼎反。以刀割颈为刭。」

〔一0〕文颖曰:「主厩内小吏,官名也。」苏林曰:「蔺相如为宦者令舍人。韩信为侯,亦有舍人。」师古曰:「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后遂以为私属官号。恢音口回反。」

〔一一〕师古曰:「乘,登也,谓上城而守也。春秋左氏传曰『授兵登陴』。」

〔一二〕师古曰:「共为要约,许其降也。」

〔一三〕师古曰:「封其郡守为侯,即令守其郡。」

〔一四〕师古曰:「累音力瑞反。」

〔一五〕苏林曰:「鳃音鱼鳃之鳃。」晋灼曰:「功臣表戚鳃也。王陵,安国侯王陵也。」韦昭曰:「汉封王陵为安国侯,初起兵时在南阳。南阳有穰县,疑襄当为穰,而无禾,字省耳。」臣瓒曰:「时韩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也。」师古曰:「戚鳃初从即为郎,以都尉守蕲城,非至丹水乃降也。此自一人耳,不知其姓。王陵亦非安国侯者。晋说非也。韦氏改襄为穰者,盖亦穿凿也。」

〔一六〕苏林曰:「番,音婆,豫章番阳县。」韦昭曰:「吴芮初为番令,故号曰番君。鋗音呼玄反。」

〔一七〕苏林曰:「郦音蹢躅之蹢。」如淳曰:「音持益反。」师古曰:「析、郦,二县名。苏、如两音并同耳。析县今内乡。郦即菊潭县也。」

〔一八〕应劭曰:「卤与虏同。」师古曰:「毋,止之辞也,音与无同。他皆类此。掠音力向反,谓略夺也。」

〔一九〕服虔曰:「瑕丘,县名。申,姓;阳,名也。」文颖曰:「

姓瑕丘,字申阳。」臣瓒曰:「项羽传瑕丘公申阳,是瑕丘县公也。」师古曰:「文说非也。此申阳即项羽所封河南王者耳,何云姓瑕丘乎?」

八月,沛公攻武关,〔一〕入秦。秦相赵高恐,乃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二〕沛公不许。九月,赵高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峣关。〔三〕沛公欲击之,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四〕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五〕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沛公引兵绕峣关,踰蒉山,〔六〕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一〕应劭曰:「武关,秦南关,通南阳。」文颖曰:「武关在析西百七十里。」

〔二〕师古曰:「自与沛公中分关中之地。」

〔三〕应劭曰:「峣音尧。峣山之关。」李奇曰:「在上洛北,蓝田南,武关之西。」

〔四〕师古曰:「益,多也。多张旗帜,过其人数,令敌疑有多兵。」

〔五〕师古曰:「啖者,本谓食啖耳,音徒敢反。以食餧人,令其啖食,音则改变为徒滥反。今言以利诱之,取食为譬。他皆类此。」

〔六〕郑氏曰:「蒉音匮。」苏林曰:「蒉音蒯。」师古曰:「苏音是也,丘怪反。」

元年冬十月,〔一〕五星聚于东井。〔二〕沛公至霸上。〔三〕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四〕封皇帝玺符节,〔五〕降枳道旁。〔六〕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七〕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八〕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九〕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一0〕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一一〕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一二〕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一三〕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一四〕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沛公让不受,曰:「仓粟多,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一〕如淳曰:「张(仓)〔苍〕传云以高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以十月为岁首。」

〔二〕应劭曰:「东井,秦之分野。五星所在,其下当有圣人以义取天下。占见天文志。」

〔三〕应劭曰:「霸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霸。」师古曰:「霸水上,故曰霸上,即今所谓霸头。」

〔四〕应劭曰:「子婴不敢袭帝号,但称王耳。素车白马,丧人之服。组者,天子韨也。系颈者,言欲自杀也。」师古曰:「此组谓绶也,所以带玺也。韨音弗。」

〔五〕应劭曰:「玺,信也,古者尊卑共之。左传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秦汉尊者以为信,群下乃避之。」师古曰:「符谓诸所合符以为契者也。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因以为名,将命者持之以为信。」

〔六〕苏林曰:「亭名也,在长安东十三里。」师古曰:「枳音轵。轵道亭在霸成观西四里。」

〔七〕师古曰:「属,委也,音之欲反。」

〔八〕师古曰:「舍,息也,于殿中休息也。一曰舍谓屋舍也。」

〔九〕师古曰:「苛,细也,音何。」

〔一0〕应劭曰:「秦法禁民聚语。耦,对也。」师古曰:「族谓诛及其族也。弃市者,取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一一〕服虔曰:「随轻重制法也。」李奇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师古曰:「

抵,至也,当也。服、李二说,意并得之,自外诸家,皆妄解释,故不取也。抵音丁礼反。」

〔一二〕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师古曰:「言不迁动也。堵音睹。」

〔一三〕师古曰:「要亦约。」

〔一四〕师古曰:「军中遣人与秦吏相随,遍至诸县乡邑而告谕也。」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一〕毋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二月,项羽果帅诸侯兵欲西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沛公左司马曹毋伤闻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范增说羽曰:〔二〕「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于是飨士,旦日合战〔三〕。是时,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四〕力不敌。会羽季父左尹项伯素善张良,〔五〕夜驰见张良,具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俱死。〔六〕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义。」乃与项伯俱见沛公。沛公与伯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无所敢取,〔七〕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八〕所以守关者,备他盗也。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项伯许诺,即夜复去。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伯还,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九〕且人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许诺。

〔一〕文颖曰:「是时关在弘农县衡岭,今移东,在河南谷城县。」师古曰:「今桃林县南有洪溜涧水,即古所谓函谷也。其水北流入河,夹河之岸尚有旧关余迹焉。谷城即新安。」

〔二〕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三〕师古曰:「飨谓饮食也。旦日,明旦也。」

〔四〕师古曰:「兵家之法,不言实数,皆增之。」

〔五〕师古曰:「伯者,其字也,名缠。」

〔六〕文颖曰:「特,独也。无为独与沛公俱死。」苏林曰:「特,但也。」师古曰:「苏说是也。但,空也,空死而无成名。」

〔七〕文颖曰:「豪,秋乃成好,举盛而言也。」师古曰:「豪成之时,端极纤细,适足谕小,非言其盛。」

〔八〕师古曰:「籍谓为簿籍。」

〔九〕服虔曰:「巨音渠,犹未应得入也。」师古曰:「服说非也。巨读曰讵,讵犹岂也。」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一〕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二〕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先入关,能破秦,与将军复相见。〔三〕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四〕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至〕此?」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五〕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

君王为人不忍,〔六〕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七〕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八〕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九〕独骑,与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一0〕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一一〕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一二〕脱身去,间至军,〔一三〕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一四〕

〔一〕孟康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阪口名。」

〔二〕师古曰:「戮力,并力也,音力竹反,又力周反。」

〔三〕师古曰:「意不自谓得然。」

〔四〕师古曰:「隙谓间隙,言乖离不合。」

〔五〕师古曰:「动目以谕之。」

〔六〕师古曰:「庄,项羽从弟。」

〔七〕师古曰:「凡言为寿,谓进爵于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八〕师古曰:「谯让,以辞相责也。谯音才笑反。」

〔九〕师古曰:「置,留也,不以自随。」

〔一0〕晋灼曰:「纪成,纪通父也。」服虔曰:「走音奏。」师古曰:「间,空也,投空隙而行,不公显也。走谓趣向也,服音是矣。凡此之类,音义皆同。」

〔一一〕师古曰:「安在,何在也。他皆类此。」

〔一二〕师古曰:「督谓视责也。」

〔一三〕师古曰:「脱,免也,不敢谒辞,苟自免而去,间行以至军也。脱音他活反。」

〔一四〕师古曰:「撞音丈江反。」

沛公归数日,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灭。秦民大失望。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一〕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

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二〕本定天下,诸将与籍也。」春正月,〔三〕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一〕师古曰:「谓令沛公王关中。」

〔二〕师古曰:「积功曰伐。春秋左氏传曰『大夫称伐』。」

〔三〕如淳曰:「以十月为岁首,而正月更为三时之月。」服虔曰:「汉正月也。」师古曰:「凡此诸月号,皆太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岁首,即谓十月为正月。今此真正月,当时谓之四月耳。他皆类此。」

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一〕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二〕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三〕司马欣为塞王〔四〕,都栎阳;〔五〕董翳为翟王,〔六〕都高奴。〔七〕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八〕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九〕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一0〕都江陵。〔一一〕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一二〕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徙魏王豹为西魏王,都平阳。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为燕王,〔一三〕都蓟。〔一四〕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都临菑。〔一五〕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汉王怨羽之背约,欲攻之,丞相萧何谏,乃止。〔一六〕

〔一〕文颖曰:「史记货殖传曰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羽欲都彭城,故自称西楚。」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师古曰:「孟说是也。」

〔二〕师古曰:「即今之梁州南郑县。」

〔三〕孟康曰:「县名,今槐里是。」韦昭曰:「即周时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更名废丘。」

〔四〕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师古曰:「取河、华之固为阨塞耳,非桃林也。塞音先代反。」

〔五〕苏林曰:「栎音药。」师古曰:「即今之栎阳县是其地。」

〔六〕文颖曰:「本上郡,秦所置,项羽以董翳为王,更名为翟。」

〔七〕师古曰:「今在鄜州界。」

〔八〕师古曰:「即今之朝歌县也。」

〔九〕师古曰:「六者,县名,本古国,皋陶之后。」

〔一0〕应劭曰:「柱国,上卿官也,若相国矣。共敖,其姓名也。」孟康曰:「本南郡,改为临江国。」师古曰:「共音龚。」

〔一一〕师古曰:「即今之荆州江陵县。」

〔一二〕文颖曰:「邾音朱,县名,属江夏。」

〔一三〕郑氏曰:「荼音荼毒之荼。」如淳曰:「音舒。」师古曰:「郑音是也,音大胡反。」

〔一四〕师古曰:「蓟即幽州蓟县。」

〔一五〕师古曰:「在今青州。」

〔一六〕服虔曰:「称丞相者,录事追言之。」

夏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一〕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二〕从杜南入蚀中。〔三〕张良辞归韩,汉王送至褒中,〔四〕因说汉王烧绝栈道,〔五〕以备诸侯盗兵,亦视项羽无东意。〔六〕

〔一〕师古曰:「戏谓军之旌麾也,音许宜反,亦读曰麾。先是,诸侯从项羽入关者,各帅其军,听命于羽,今既受封爵,各使就国,故总言罢戏下也。一说云时从项羽在戏水之上,故言罢戏下,此说非也。项羽见高祖于鸿门,已过戏矣。又入秦烧秦宫室,不复在戏也。汉书通以戏为麾字,义见窦田灌韩传。」

〔二〕文颖曰:「楚子,犹言楚人也。诸侯人,犹诸侯国人。」

〔三〕李奇曰:「蚀音力,在杜南。」如淳曰:「蚀,入汉中道川谷名。」

〔四〕师古曰:「即今梁州之褒县也。旧曰褒中,言居褒谷之中。隋室讳忠,改为褒内。」

〔五〕师古曰:「栈即阁也,今谓之阁道。」

〔六〕如淳曰:「视音示。」师古曰:「言令羽知汉王更无东出之意也。汉书多以视为示,古通用字。」

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一〕多道亡还者。〔二〕韩信为治粟都尉,亦亡去,萧何追还之,因荐于汉王,曰:「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齐戒设坛场,〔三〕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信对曰:「项羽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四〕是迁也。〔五〕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六〕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宁,不可复用。〔七〕不如决策东向。」因陈羽可图〔八〕三秦易并之计。〔九〕汉王大说,〔一0〕遂听信策,部署诸将。〔一一〕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一〕师古曰:「讴,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齐地之歌。讴音一侯反。」

〔二〕师古曰:「未至南郑,在道即亡归。」

〔三〕师古曰:「齐读曰斋。筑土而高曰坛,除地为场。」

〔四〕师古曰:「上王音于放反。」

〔五〕如淳曰:「秦法,有罪迁徙之于蜀汉。」

〔六〕师古曰:「企谓举足而竦身。」

〔七〕师古曰:「宁,安也,各安其处。」

〔八〕师古曰:「图谓谋而取之。」

〔九〕应劭曰:「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分王秦地,故曰三秦。」

〔一0〕师古曰:「说读曰悦。」

〔一一〕师古曰:「分部而署置。」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一〕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二〕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

〔一〕孟康曰:「县名,属武都。」

〔二〕孟康曰:「畤音止,神灵之所止也。好畤,县名,属右扶风。」师古曰:「即今雍州好畤县。」

田荣闻羽徙齐王市于胶东而立田都为齐王,大怒,以齐兵迎击田都。都走降楚。六月,田荣杀田市,自立为齐王。时彭城在钜野〔一〕,众万余人,无所属。荣与越将军印,因令反梁地。越击杀济北王安,荣遂并三齐之地。〔二〕燕王韩广亦不肯徙辽东。秋八月,臧荼杀韩广,并其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汉。

〔一〕师古曰:「钜野,泽名,因以为县,今属郓州。」

〔二〕服虔曰:「齐与济北、胶东。」

初,项梁立韩后公子成为韩王,张良为韩司徒。羽以良从汉王,韩王成又无功,故不遣就国,与俱至彭城,杀之。及闻汉王并关中,而齐、梁畔之,羽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令萧公角击彭越,〔一〕越败角兵。时张良徇韩地,〔二〕遗羽书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羽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一〕苏林曰:「萧公,官号也。」孟康曰:「萧令也,时令皆称公。」师古曰:「孟说是也。」

〔二〕苏林曰:「徇音巡,抚其民人也。」孟康曰:「徇,略也。」师古曰:「孟说是。音辞峻反。」

九月,汉王遣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一〕因王陵兵,〔二〕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羽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三〕不得前。

〔一〕师古曰:「欧音乌垢反。吸音翕。」

〔二〕如淳曰:「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

〔三〕郑氏曰:「音假借之假。」师古曰:「即今亳州阳夏县。」

二年冬十月,项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于郴。〔一〕陈余亦怨羽独不王己,从田荣藉助兵,〔二〕以击常山王张耳。耳败走降汉,汉王厚遇之。陈余迎代王歇还赵,歇立余为代王。张良自韩间行归汉,汉王以为成信侯。

〔一〕文颖曰:「郴,县名,属桂阳。」如淳曰:「郴音綝。」师古曰:「说者或以为史记本纪及汉注云衡山、临江王杀之江中,谓汉书言黥布杀之为错。然今据史记黥布传四月阴令九江王等行击义帝,其八月布使将追杀之郴,又与汉书项羽、英布传相合,是则衡山、临江与布同受羽命,而杀之者布也。非班氏之错。郴綝二字并音丑林反。」

〔二〕师古曰:「藉,借也。」

汉王如陕,〔一〕镇抚关外父老。〔二〕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使韩太尉韩信击韩,韩王郑昌降。十一月,立韩太尉信为韩王。汉王还归,都栎阳,使诸将略地,拔陇西。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三〕缮治河上塞。〔四〕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五〕

〔一〕师古曰:「陕,今陕州陕县也,音式冉反。」

〔二〕师古曰:「镇,安也。抚,慰也。」

〔三〕师古曰:「若者,豫及之辞,言以万人或以一郡降者,皆封万户。」

〔四〕晋灼曰:「晁错传秦北攻胡,筑河上塞。」师古曰:「缮,补也。」

〔五〕师古曰:「养鸟兽曰苑,苑有垣曰囿,所以种植谓之园。田谓耕作也。囿音宥。」

春正月,羽击田荣城阳,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焚其城郭,齐人复畔之。诸将拔北地,虏雍王弟章平。赦罪人。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施恩德,赐民爵。〔一〕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二〕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三〕以十月赐酒肉。

〔一〕臣瓒曰:「爵者,禄位。民赐爵,有罪得以减也。」

〔二〕师古曰:「复者,除其赋役也,音方目反。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繇读曰傜。」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一〕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至修武,陈平亡楚来降。汉王与语,说之,〔二〕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三〕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四〕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五〕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六〕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七〕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八〕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九〕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一0〕哀临三日。〔一一〕发使告诸侯曰:「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一二〕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一三〕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一四〕击楚之杀义帝者。」

〔一〕师古曰:「旧县名,其地居河之西滨,东临晋境,本列国时秦所名也,即今之同州朝邑县界也。」

〔二〕师古曰:「说读曰悦。」

〔三〕苏林曰:「在河阴。」

〔四〕苏林曰:「名者,伐有罪。」

〔五〕应劭曰:「为音无为之为。布告天下,言项羽杀义帝,明其为贼乱,举兵征之,乃可服也。」郑氏曰:「为音人相为之为。」师古曰:「应说是也。」

〔六〕师古曰:「杀读曰弒。诸弒君者,其例皆同。」

〔七〕李奇曰:「彼有仁,我不能以勇服;彼有义,我不能以力服。」文颖曰:「以,用也。己有仁,天下归之,可不用勇而天下自服;己有义,天下奉之,可不用力而天下自定。」师古曰:「为义帝发丧,此为行仁义,不用勇力,文说是也。」

〔八〕师古曰:「为并音于伪反。」

〔九〕师古曰:「三王:夏、殷、周也。言以德义取天下,则可比踪于三王。」

〔一0〕如淳曰:「袒亦如礼袒踊也。」师古曰:「袒谓脱衣之袖也,音徒旱反。」

〔一一〕师古曰:「众哭曰临,音力禁反。」

〔一二〕师古曰:「缟,白素也,音工老反。」

〔一三〕韦昭曰:「河南、河东、河内也。」

〔一四〕服虔曰:「汉名王为诸侯王。」师古曰:「服说非也。当时汉未有此称号,直言诸侯及王耳。自谦言随诸侯王之后也。」

夏四月,田荣弟横收得数万人,立荣子广为齐王。羽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一〕东伐楚。到外黄,彭越将三万人归汉。汉王拜越为魏相国,令定梁地。汉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货赂,置酒高会。〔二〕羽闻之,令其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从鲁出胡陵,至萧,晨击汉军,大战彭城灵壁东〔

三〕睢水上,〔四〕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五〕围汉王三匝。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六〕楚军大乱,而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过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二子。滕公下收载,遂得脱。〔七〕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反遇楚军,〔八〕羽常置军中以为质。诸侯见汉败,皆亡去。塞王欣、翟王翳降楚,殷王卬死。

〔一〕应劭曰:「雍、翟、塞、殷、韩也。」如淳曰:「塞、翟、魏、殷、河南也。」韦昭曰:「塞、翟、韩、殷、魏也。雍时已败。」师古曰:「诸家之说皆非也。张良遗羽书云:『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东谓出关之东。今羽闻汉东之时,汉固已得三秦矣。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张耳降,河南王申阳降,韩王郑昌降。(二)〔三〕月,魏王豹降,虏殷王卬。皆在汉东之后,故知谓此为五诸侯。时虽未得常山之地,据功臣表云张耳弃国,与大臣归汉,则亦有士卒也。又叔孙通传云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尔时雍王犹在废丘被围,即非五诸侯之数也。寻此纪文昭然可晓,前贤注释,并失指趣。」

〔二〕服虔曰:「大会也。」

〔三〕孟康曰:「故小县,在彭城南。」

〔四〕师古曰:「睢音虽。」

〔五〕师古曰:「杀人既多,填于睢水。」

〔六〕师古曰:「晦,暗也。」

〔七〕郑氏曰:「滕公,夏侯婴也。」师古曰:「脱音他活反。」

〔八〕师古曰:「此审食其及武帝时赵食其读皆与郦食其同,音异基。而近代学者,郦则为异基,审则为食基,赵则食其,非也。同是人名,更无别义,就中舛驳,何所据依?且荀悦汉纪三者并为异基字,断可知矣。太公、吕后本避楚军,乃反与之遇,而见拘执。」

吕后兄周吕侯〔一〕将兵居下邑,〔二〕汉王往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一〕苏林曰:「以姓名侯也。」晋灼曰:「外戚表周吕令武侯泽也。吕,县名,封于吕以为国。」师古曰:「周吕,封名;令武,其谥也。苏云以姓名侯,非也。」

〔二〕师古曰:「县名也。」

汉王西过梁地,至虞,〔一〕谓谒者随何曰:「公能说九江王布使举兵畔楚,项王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随何往说布,果使畔楚。

〔一〕师古曰:「即今宋州虞城县。」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一〕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二〕筑甬道,属河,〔三〕以取敖仓粟。〔四〕魏王豹谒归视亲疾。〔五〕至则绝河津,反为楚。〔六〕

〔一〕服虔曰:「傅音附。」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储,故二十三而后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汉仪注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师古曰:「傅,着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服音是。」

〔二〕应劭曰:「京,县名。今有大索、小索亭。」晋灼曰:「音册。」师古曰:「音求索之索。」

〔三〕应劭曰:「恐敌钞辎重,故筑垣墙如街巷也。」郑氏曰:「

甬音踊。」师古曰:「属,联也,音之欲反。」

〔四〕孟康曰:「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上临河有大仓。」

〔五〕师古曰:「谒,请也。亲谓母也。」

〔六〕师古曰:「断其津济以距汉军。为音于伪反。」

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雍(州)〔地〕定,八十余县,置河上、渭南、中地、陇西、上郡。〔一〕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祠之。兴关中卒乘边塞。〔二〕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三〕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一〕服虔曰:「河上,即左冯翊也。渭南,京兆也。中地,右扶风也。」师古曰:「凡新置五郡。」

〔二〕李奇曰:「乘,守也。」师古曰:「乘,登也。登而守之,义与上乘城同。」

〔三〕师古曰:「一斛直万钱。」

秋八月,汉王如荥阳,谓郦食其曰:「缓颊往说魏王豹,〔一〕能下之,以魏地万户封生。」〔二〕食其往,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俱击魏。食其还,汉王问:「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三〕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四〕曰:「是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九月,信等虏豹,传诣荥阳。定魏地,置河东、太原、上党郡。信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与之。

〔一〕张晏曰:「缓颊,徐言引譬喻也。」

〔二〕师古曰:「生犹言先生。他皆类此。」

〔三〕师古曰:「乳臭,言其幼少。」

〔四〕师古曰:「它字与他同,并音徒何反。」

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一〕斩陈余,获赵王歇。置常山、代郡。甲戌晦,日有食之。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

〔一〕服虔曰:「井陉,山名,在常山,今为县。」师古曰:「陉音形。」

随何既说黥布,布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布,〔一〕布战不胜。十二月,布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分之兵,与俱收兵至成皋。

〔一〕韦昭曰:「且音子闾反。」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一〕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二〕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饭吐哺,〔三〕曰:「竖儒〔四〕几败乃公事!〔五〕」令趋销印。〔六〕又问陈平,乃从其计,与平黄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七〕

〔一〕服虔曰:「桡,弱也。」师古曰:「音女教(而)〔反〕,其字从木。」

〔二〕师古曰:「树,立也。」

〔三〕师古曰:「辍,止也。哺,口中所含食也。饭音扶晚反。哺音步。」

〔四〕师古曰:「言其贱劣无智,若童竖也。」

〔五〕师古曰:「几,近也。乃,汝也。公,汉王自谓也。几音钜依反。」

〔六〕师古曰:「趋读曰促。促,速也。他皆类此。」

〔七〕师古曰:「间音居苋反。次下反间,其音亦同。」

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陈平反间既行,羽果疑亚父。亚父大怒而去,发病死。

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二〕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三〕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而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四〕因杀魏豹。

〔一〕师古曰:「间出,投间隙私出,若言间行微行耳。纪信诈为汉王,而王出西门遁,是私出也。」

〔二〕李斐曰:「天子车以黄缯为盖里。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牦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应劭曰:「雉尾为之,在左骖,当镳上。」师古曰:「纛音毒,又徒到反。应说非也。」

〔三〕应劭曰:「枞公者,不知其名,故曰公。」苏林曰:「音枞木之枞。」师古曰:「音千容反。」

〔四〕师古曰:「谓豹先已经畔汉。」

汉王出荥阳,至成皋。自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

一〕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二〕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辑河北赵地,〔三〕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四〕,与黥布行收兵。

〔一〕文颖曰:「辕姓,生谓诸生。」

〔二〕师古曰:「走亦谓趋,向也,音奏。次后亦同。」

〔三〕师古曰:「辑与集同,谓和合也。诗序曰『劳来还定安集之』。春秋左氏传曰『群臣辑睦』。他皆类此。」

〔四〕师古曰:「叶,县名,古叶公之国,音式涉反。宛县叶县之间也。」

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月,彭越渡睢,〔一〕与项声、薛公战下邳,破杀薛公。羽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彭越。汉王引兵北,击破终公,复军成皋。六月,羽已破走彭越〔二〕,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三〕若非汉王敌也。」羽亨周苛,〔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汉王跳,〔五〕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六〕北渡河,宿小修武。〔七〕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收兵赵地。

〔一〕师古曰:「过睢水也。睢音虽。」

〔二〕师古曰:「破之而令遁走。」

〔三〕师古曰:「若,汝也。趋读曰促。」

〔四〕师古曰:「亨谓煮而杀之,音普庚反。他皆类此。」

〔五〕如淳曰:「跳音逃,谓走也。史记作逃。」晋灼曰:「跳,独出意也。」师古曰:「晋说是也,音徒雕反。」

〔六〕张晏曰:「成皋北门。」

〔七〕晋灼曰:「在大修武城东。」

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一〕汉王得韩信军,复大振。八月,临河南乡,〔二〕军小修武,欲复战。郎中郑忠说止汉王,高垒深堑勿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三〕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四〕复击破楚军燕郭西,〔五〕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九月,羽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王欲挑战,慎勿与战,〔六〕勿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七〕羽引兵东击彭越。

〔一〕李奇曰:「孛,彗类也,是谓妖星,所以除旧布新也。」师古曰:「孛音步内反。」

〔二〕师古曰:「乡读曰向。」

〔三〕苏林曰:「绾音以绳绾结物之绾。」师古曰:「音乌板反。」

〔四〕师古曰:「所畜军粮刍稿之属也。积音子赐反。聚音才喻反。」

〔五〕师古曰:「燕,县名,古南燕国。」

〔六〕李奇曰:「挑音徒了反。」臣瓒曰:「挑战,擿娆敌求战也,古谓之致师。」师古曰:「李音瓒说是。擿音他历反。娆音乃了反。」

〔七〕师古曰:「从,就也。」

汉王使郦食其说齐王田广,罢守兵与汉和。

四年冬十月,韩信用蒯通计,袭破齐。齐王亨郦生,东走高密。项羽闻韩信破齐,且欲击楚,使龙且救齐。

汉果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数日,大司马咎怒,渡兵汜水。〔一〕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二〕就敖仓食。

〔一〕张晏曰:「汜水在济阴界。」如淳曰:「汜音祀。左传曰『

鄙在郑地汜』。」臣瓒曰:「高祖攻曹咎于成皋,咎渡汜水而战,今成皋城东汜水是也。」师古曰:「瓒说得之,此水不在济阴也。『鄙在郑地汜』,释者又云在襄城,则非此也。此水旧读音凡,今彼乡人呼之音祀。」

〔二〕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而相对,名为广武城,在敖仓西三室山上。」

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于荥阳东,〔一〕闻羽至,尽走险阻。〔二〕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三〕汉王、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曰:〔四〕「吾始与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定关中者王之。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也。羽矫杀卿子冠军,自尊,罪二也。〔五〕羽当以救赵还报,〔六〕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也。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七〕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也。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八〕罪六也。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畔逆,罪七也。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也。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也。夫为人臣而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九〕何苦乃与公挑战!」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一0〕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一一〕毋令楚乘胜。汉王出行军,疾甚,因驰入成皋。

〔一〕师古曰:「音莫葛反。其字从本末之末。」

〔二〕师古曰:「走音奏。」

〔三〕师古曰:「罢读曰疲。转,运;饷,馈也,音式向反。」

〔四〕师古曰:「数,责其罪也,音所具反。」

〔五〕如淳曰:「卿者,卿大夫之号。子者,子男之爵。冠军,人之首也。」文颖曰:「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时上将,故言冠军。」师古曰:「矫,托也,托怀王命而杀之也。卿子冠军,文说是也。」

〔六〕李奇曰:「前受命于怀王往救赵,当还反报。」

〔七〕师古曰:「掘而发之,收取其财以私自有也。掘音其勿反。」

〔八〕李奇曰:「章邯等为王。」

〔九〕师古曰:「言轻贱也。」

〔一0〕师古曰:「扪,摸也。伤胸而扪足者,以安众也。扪音门。中音竹仲反。」

〔一一〕师古曰:「行音下更反。其下亦同。」

十一月,韩信与灌婴击破楚军,杀楚将龙且,追至城阳,虏齐王广。齐相田横自立为齐王,奔彭越。汉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疾愈,〔一〕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二〕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而彭越、田横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一〕师古曰:「愈与愈同。愈,差也。」

〔二〕师古曰:「枭,县首于木上。」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一〕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怒,欲攻之。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二〕秋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八月,初为算赋。〔三〕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四〕汉王下令:〔五〕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六〕转送其家。〔七〕四方归心焉。〔八〕

〔一〕师古曰:「边,共为边界。」

〔二〕师古曰:「操,持也,音千高反。」

〔三〕如淳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四〕应劭曰:「北貉,国也。枭,健也。」张晏曰:「枭,勇也,若六博之枭也。」师古曰:「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貉类也,音莫客反。」

〔五〕师古曰:「令,教命也。下音胡嫁反。他皆类此。」

〔六〕师古曰:「棺音工唤反。敛音力赡反。与作衣衾而敛尸于棺。」

〔七〕师古曰:「转,传送也。」

〔八〕师古曰:「以仁爱故。」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陆贾说羽,请太公,羽弗听。汉复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一〕以东为楚。九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乃封侯公为平国君。〔二〕羽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谏曰:「今汉有天下太半,〔三〕而诸侯皆附,楚兵罢食尽,〔四〕此天亡之时,不因其几而遂取之,〔五〕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一〕应劭曰:「在荥阳东南二十里。」文颖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即今官渡水也。」

〔二〕师古曰:「以其善说,能平和邦国。」

〔三〕韦昭曰:「凡数三分有二为(大)〔太〕半,有一分为少半。」

〔四〕师古曰:「罢读曰疲。」

〔五〕郑氏曰:「几,微也。」师古曰:「几,危也。」

校勘记

二页一二行眉目准(颊)〔頞〕权衡,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頞」,王先谦说作「頞」是。

四页一四行音弋豉(也)〔反〕。景佑、殿、局本都作「反」。王先谦说作「反」是。

一0页一行(令)〔今〕置将不善,景佑、殿本都作「今」。王先谦说作「今」是。

一0页二行愿(吏)〔更〕择可者。景佑、殿本都作「更」。王先谦说作「更」是。

一0页二行萧、曹(等)皆文吏,景佑本无「等」字。杨树达说无「等」字是。

一0页四行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旗。〔一四〕帜皆赤,注〔一四〕原在「鼓」字下,明颜读「衅鼓」句绝。吴仁杰据封禅书「祠蚩尤,衅鼓旗」之文,以为「旗」字当属上句。王先谦、杨树达都说吴读是。

一0页五行(所)杀者赤帝子故也。王念孙说下「所」字涉上「所」字而衍。

一七页二行至(阳城)〔城阳〕齐召南据史记及曹参传改。王先谦说齐说是。

一九页一一行(大)破之。景佑本无「大」字,史说亦无。王念孙说系后人所加。

二0页一三行迟,未(明)也。景佑、殿本都无「明」字。王先谦说无「明」字是。

二三页七行张(仓)〔苍〕传云殿本作「苍」。王先谦说作「

苍」是。

二六页三行籍何以(生)〔至〕此?钱大昭说明南监、闽本都作「至」。王念孙据史记项羽纪、高祖纪及通鉴汉纪,以为「生」当为「至」字之误。

三0页一二行给军〔粮〕食。景佑、殿本及通鉴都有「粮」字。

三六页九行(二)〔三〕月,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三」。王先谦说作「三」是。

三八页九行雍(州)〔地〕王先谦说「州」字误,当为「地」。按通鉴亦作「地」。

四0页三行音女教(而)〔反〕,景佑、殿本都作「反」。王先谦说作「反」是。

四七页七行为(大)〔太〕半,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

太」。

汉书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一〕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二〕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柰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三〕其不至固宜。〔四〕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五〕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六〕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七〕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八〕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九〕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于是汉王发使使韩信、彭越。至,皆引兵来。

〔一〕师古曰:「夏音工雅反,已解于上。」

〔二〕晋灼曰:「即固始也。」师古曰:「后改为固始耳。地理志固始属淮阳。」

〔三〕李奇曰:「信、越等未有益地之分。」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四〕师古曰:「理宜然也。」

〔五〕师古曰:「共有天下之地,割而封之。」

〔六〕师古曰:「因信自请为假王,乃立之耳,故曰非君王意。」

〔七〕师古曰:「睢音虽。」

〔八〕师古曰:「傅读曰附。」

〔九〕师古曰:「捐,弃也,音弋全反。」

十一月,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一〕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二〕随刘贾皆会。

〔一〕如淳曰:「以舒之众屠破六县。」师古曰:「六者,县名,即上所谓九江王都六者也,后属庐江郡。」

〔二〕如淳曰:「并行,并击也。」师古曰:「城父,县名。父音甫。」

十二月,围羽垓下。〔一〕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灌婴追斩羽东城。〔三〕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节礼义之国,乃持羽头示其父兄,鲁乃降。初,怀王封羽为鲁公,及死,鲁又为之坚守,故以鲁公葬羽于谷城。〔四〕汉王为发(葬)〔丧〕,哭临而去〔五〕。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六〕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初项羽所立临江王共敖前死,子尉嗣立为王,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尉。

〔一〕应劭曰:「垓音该。」李奇曰:「沛洨县聚邑名也。」师古曰:「洨音衡交反。」

〔二〕应劭曰:「楚歌者,鸡鸣歌也。汉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鸡鸣时歌也。」师古曰:「楚歌者,为楚人之歌,犹言吴歈越吟耳。若以鸡鸣为歌曲之名,于理则可,不得云鸡鸣时也。高祖令戚夫人楚舞,自为作楚歌,岂亦鸡鸣时乎?」

〔三〕晋灼曰:「九江县。」

〔四〕师古曰:「即济北谷城。」

〔五〕师古曰:「临音力禁反。」

〔六〕师古曰:「皆羽之族,先有功于汉者。」

春正月,追尊兄伯号曰武哀侯。〔一〕下令曰:「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二〕,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三〕常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又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四〕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五〕

〔一〕应劭曰:「兄伯早亡,追谥之。」

〔二〕师古曰:「更,改也。」

〔三〕师古曰:「言安辑魏地,保其人众也。下音胡稼反。」

〔四〕如淳曰:「与音相干与之与。」师古曰:「音弋庶反。」

〔五〕如淳曰:「死罪之明白也。左传曰斩其木而弗殊。」韦昭曰:「殊死,斩刑也。」师古曰:「殊,绝也,异也,言其身首离绝而异处也。」

于是诸侯上疏曰:「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一〕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二〕大王陛下:〔三〕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儗,亡上下之分,〔四〕大王功德之着,于后世不宣。〔五〕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汉王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六〕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诸侯王皆曰:「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七〕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也。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八〕汉王曰:「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九〕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一0〕谨择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一一〕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一〕张晏曰:「汉元年,项羽立芮为衡山王,后又夺之地,谓之番君,是以曰故。」

〔二〕张晏曰:「秦以为人臣上书当言昧犯死罪而言,汉遂遵之。」

〔三〕应劭曰:「陛者,升堂之陛。王者必有执兵陈于阶陛之侧,群臣与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以达尊之意也。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

〔四〕师古曰:「言大王与臣等并称王,是为比类相儗,无尊卑之差别也。地分音扶问反。」

〔五〕师古曰:「言位号不殊,则功德之着明者,不宣于后世也。」

〔六〕师古曰:「言贤德之人乃可有帝号。」

〔七〕师古曰:「辟读曰僻。」

〔八〕晋灼曰:「汉仪注民臣被其德以为侥幸也。」师古曰:「幸者,吉而免凶,可庆幸也,故福喜之事皆称为幸,而死谓之不幸。」

〔九〕师古曰:「绾,卢绾也。」

〔一0〕孟康曰:「稷嗣,邑名。」

〔一一〕张晏曰:「在济阴界,取其泛爱弘大而润下也。」师古曰:「据叔孙通传曰为皇帝于定陶,则此水在济阴是也。音敷剑反。」

诏曰:〔一〕「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二〕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三〕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四〕又曰:「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五〕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六〕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

〔一〕如淳曰:「诏,告也。自秦汉以下,唯天子独称之。」

〔二〕服虔曰:「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

〔三〕师古曰:「番音蒲何反。」

〔四〕臣瓒曰:「茂陵书象郡治临尘,去长安万七千五百里。」文颖曰:「桂林,今郁林也。」师古曰:「桂林,今之桂州境界左右皆是其地,非郁林也。」

〔五〕师古曰:「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六〕如淳曰:「闽音缗。」应劭曰:「音文饰之文。」师古曰:「闽越,今泉州建安是其地也。其人本蛇种,故其字从虫。如音是也。虫音许尾反。」

帝乃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一〕其归者半之。〔二〕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三〕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四〕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五〕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六〕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七〕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八〕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九〕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一0〕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亟与。〔一一〕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一二〕久立吏前,曾不为决,〔一三〕甚亡谓也。〔一四〕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一五〕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一六〕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一七〕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一八〕而有功者顾不得,〔一九〕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二0〕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二一〕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二二〕

〔一〕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二〕师古曰:「各已还其本土者,复六岁也。」

〔三〕师古曰:「保,守也,安也。守而安之,以避难也。名数,谓户籍也。」

〔四〕师古曰:「复,还也,音扶目反。」

〔五〕师古曰:「辨告者,分别义理以晓喻之。」

〔六〕如淳曰:「军吏卒会赦,得免罪,及本无罪而亡爵级者,皆赐爵为大夫。」师古曰:「大夫,第五爵也。」

〔七〕师古曰:「就加之也。级,等也。」

〔八〕臣瓒曰:「秦制,列侯乃得食邑,今七大夫以上皆食邑,所以宠之也。」师古曰:「七大夫,公大夫也,爵第七,故谓之七大夫。」

〔九〕应劭曰:「不输户赋也。」如淳曰:「事谓役使也。」师古曰:「复其身及一户之内皆不徭赋也。复音扶目反。」

〔一0〕师古曰:「公乘,第八爵。」

〔一一〕师古曰:「亟,急也,音居力反。」

〔一二〕师古曰:「爵高有国邑者,则自君其人,故云或人君也。上谓天子。」

〔一三〕师古曰:「有辨(说)〔讼〕及陈请者,不早为决断。」

〔一四〕师古曰:「亡谓者,失于事宜,不可以训。」

〔一五〕应劭曰:「言从公大夫以上,民与令丞亢礼。亢礼者,长揖不拜。」师古曰:「异日,犹言往日也。亢者,当也,言高下相当,无所卑屈,不独谓揖拜也。」

〔一六〕师古曰:「于何得此轻爵之法也。」

〔一七〕苏林曰:「行音行酒之行,犹付与也。」

〔一八〕如淳曰:「多自满足也。」

〔一九〕师古曰:「顾犹反也,言若人反顾然。」

〔二0〕师古曰:「守,郡守也。尉,郡尉也。长吏,谓县之令长。」

〔二一〕师古曰:「称,副也。」

〔二二〕师古曰:「廉,察也。廉字本作覝,其音同耳。」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一〕「通侯诸将〔二〕毋敢隐朕〔三〕,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四〕「陛下嫚而侮人,〔五〕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六〕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七〕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八〕

〔一〕如淳曰:「蔡邕云上者尊位所在也。但言上,不敢言尊号耳。」

〔二〕应劭曰:「旧曰彻侯,避武帝讳曰通侯。通亦彻也。通者,言其功德通于王室也。」张晏曰:「后改为列侯。列者,见序列也。」

〔三〕如淳曰:「朕,我也。蔡邕曰古者上下共之。咎繇与帝舜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独以为尊称,汉遂因之而不改也。」

〔四〕张晏曰:「诏使高官者起,故陵先对。」孟康曰:「姓高,名起。」臣瓒曰:「汉帝年纪高帝时有信平侯臣陵、都武侯臣起。魏相、邴吉高帝时奏事有将军臣陵、臣起。」师古曰:「张说非也。若言高官者起,则丞相萧何、太尉卢绾及张良、陈平之属时皆在陵上,陵不得先对也。」

〔五〕师古曰:「嫚,易也,读与慢同。」

〔六〕师古曰:「填与镇同。镇,安也。馈亦馈字。」

〔七〕师古曰:「杰言桀然独出也。」

〔八〕师古曰:「说读曰悦。」

初,田横归彭越。项羽已灭,横惧诛,与宾客亡入海。上恐其久为乱,遣使者赦横,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一〕不来,且发兵加诛。」横惧,乘传诣雒阳,〔二〕未至三十里,自杀。上壮其节,为流涕,发卒二千人,以王礼葬焉。

〔一〕师古曰:「大者,谓其长率,即横身也。小者,其徒属也。」

〔二〕如淳曰:「律,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一马二马为轺传。急者乘一乘传。」师古曰:「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传音张恋反。」

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雒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上以问张良,良因劝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一〕拜娄敬为奉春君,〔二〕赐姓刘氏。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一〕师古曰:「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是日,即其日也。着是日者,言从善之速也。长安本秦之乡名,高祖作都焉。」

〔二〕张晏曰:「春,岁之始也,今娄敬发事之始,故号曰奉春君也。」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荼。诏诸侯王视有功者立以为燕王。荆王臣信等十人〔一〕皆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功最多,请立以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平代地。

〔一〕如淳曰:「荆亦楚也。」贾逵曰:「秦庄襄王名楚,故改讳荆,遂行于世。」晋灼曰:「诗曰『奋伐荆楚』,自秦之先故以称荆也。」师古曰:「晋说是也。左传又云『荆尸而举』,亦已久矣。」

利几反,上自击破之。利几者,项羽将。羽败,利几为陈令,降,上侯之颍川。上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一〕而利几恐,反〔二〕。

〔一〕苏林曰:「都以侯籍召之。」

〔二〕师古曰:「普召通侯,而利几自以项羽将,故恐惧而反也。」

后九月,徙诸侯子关中。治长乐宫。

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一〕

〔一〕张晏曰:「皇后、公主所食曰邑。令各自筑其城也。」师古曰:「县之与邑,皆令筑城。」

人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一〕十二月,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谒,因执之。诏曰:「

天下既安,豪桀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尽图其功。〔二〕身居军九年,或未习法令,或以其故犯法,〔三〕大者死刑,吾甚怜之。其赦天下。」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四〕秦,形胜之国也,〔五〕带河阻山,县隔千里,〔六〕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七〕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八〕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九〕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一0〕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一一〕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上还至雒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

〔一〕韦昭曰:「在南郡之华容也。」师古曰:「梦读如本字,又音莫风反。」

〔二〕师古曰:「新立,言新即帝位也。图谓谋而赏之。」

〔三〕韦昭曰:「言未习知法令而犯之者,有司因以故犯法之罪罪之,故帝愍焉。」师古曰:「此说非也。言以未习法令之故,不知避罪,遂致犯刑,帝原其本情,故加怜之。」

〔四〕师古曰:「治谓都之也。秦中谓关中,秦地也。」

〔五〕张晏曰:「得形势之胜便也。」

〔六〕郑氏曰:「县音悬。」师古曰:「此本古之悬字耳,后人转用为州县字,乃更加心以别之,非当借音。他皆类此。」

〔七〕应劭曰:「言河山之险,与诸侯相县隔,绝千里也。所以能禽诸侯者,得天下之利百二也。」李斐曰:「河山之险,由地势高,顺流而下易,故天下于秦县隔千里也。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曰:「百二,得百中之二,二万人也。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师古曰:「县隔千里,李、应得之。秦得百二,苏说是也。」

〔八〕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謇。」苏林曰:「瓴读曰铃。」师古曰:「如、苏音说皆是。建音居偃反。」

〔九〕师古曰:「二县近海,财用之所出。」

〔一0〕晋灼曰:「齐西有平原,河水东北过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号黄河,故曰浊河也。」

〔一一〕应劭曰:「齐得十之二耳,故愍王称东帝,后复归之,卒为秦所灭者,利钝之势异也。」李斐曰:「齐有山河之限,地方二千里,是与天下县隔也。设有持戟百万之众,齐得十中之二焉。百万十分之二,亦二十万也。但文相避,故言东西秦,其势敌也。」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二十万人当百万。言齐虽固,不如秦二万乃当百万也。」晋灼曰:「案文考义,苏说是也。」师古曰:「苏、晋之释得其意也。秦得百二者,二万人当诸侯百万人也。齐得十二者,二十万人当诸侯百万也。所以言县隔千里之外者,除去秦地,而齐乃与诸侯计利便也。」

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一〕诏曰:「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二〕将军刘贾数有大功,及择宽惠修絜者,王齐、荆地。」春正月丙午,韩王信等奏请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三〕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四〕壬子,以云中、鴈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都晋阳。

〔一〕师古曰:「剖,破也,与其合符而分授之也。剖音普口反。」

〔二〕师古曰:「为国以封诸侯王。」

〔三〕文颖曰:「东阳,今下邳也。鄣郡,今丹(杨)〔阳〕也。吴郡,本会稽也。」韦昭曰:「鄣郡,今故鄣县也,后郡徙丹(杨)〔阳〕,转以为县,故谓之故鄣也。」师古曰:「鄣音章。」

〔四〕文颖曰:「薛郡,今鲁国是也。郯郡,今东海郡也。」师古曰:「郯音谈。」

上已封大功臣(三)〔二〕十余人,其余争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宫,从复道上〔一〕见诸将往往耦语,以问张良。良曰:「陛下与此属共取天下,今已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为不足用遍封,〔二〕而恐以过失及诛,故相聚谋反耳。」上曰:「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不快,〔三〕计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月,上置酒,封雍齿,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四〕罢酒,群臣皆喜,曰:「雍齿且侯,吾属亡患矣!」

〔一〕如淳曰:「复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复。」

〔二〕师古曰:「言有功者多,而土地少。」

〔三〕师古曰:「言有旧嫌者也。」

〔四〕师古曰:「趣读曰促。」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拥彗,〔一〕迎门却行。〔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三〕赐黄金五百斤。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四〕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五〕

〔一〕李奇曰:「为恭也,如今卒持帚也。」师古曰:「彗者,所以埽也,音似岁反。」

〔二〕师古曰:「却退而行也,音丘略反。」

〔三〕师古曰:「晋太子庶子刘宝云善其发悟己心,因得尊崇父号,非善其令父敬己。」

〔四〕师古曰:「被坚谓甲冑也。执锐谓利兵也。被音皮义反。」

〔五〕师古曰:「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

秋九月,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降匈奴。

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一〕斩其将。信亡走匈奴,(与)其将曼丘臣、王黄〔二〕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三〕收信散兵,与匈奴共距汉。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四〕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五〕使樊哙留定代地。

〔一〕师古曰:「县名也。鞮音丁奚反。」

〔二〕师古曰:「姓曼丘,名臣也。曼丘、母丘本一姓也,语有缓急耳。曼音万。」

〔三〕师古曰:「故赵,六国时赵也。」

〔四〕师古曰:「十人之中,二三堕指。」

〔五〕应劭曰:「陈平使画工图美女,间遣人遗阏氏,云汉有美女如此,今皇帝困厄,欲献之。阏氏畏其夺己宠,因谓单于曰:『汉天子亦有神灵,得其土地,非能有也。』于是匈奴开其一角,得突出。」郑氏曰:「以计鄙陋,故秘不传。」师古曰:「应氏之说出桓谭新论,盖谭以意测之,事当然耳,非纪传所说也。」

十二月,上还过赵,不礼赵王。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弃国,自归雒阳,赦为合阳侯。辛卯,立子如意为代王。

春,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一〕民产子,复勿事二岁〔二〕。

〔一〕应劭曰:「轻罪不至于髡,完其耏鬓,故曰耏。古耐字从,发肤之意也。杜林以为法度之字皆从寸,后改如是。言耐罪已上,皆当先请也。耐音若能。」如淳曰:「耐犹任也,任其事也。」师古曰:「依应氏之说,耏当音而,如氏之解则音乃代反,其义亦两通。(而)〔耏〕谓颊旁毛也。,毛发貌也,音所廉反,又先廉反。而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为鬼薪,则应氏之说斯为长矣。」

〔二〕师古曰:「勿事,不役使也。」

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一〕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二〕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三〕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四〕自栎阳徙都长安。置宗正(宫)〔

官〕以序九族。夏四月,行如雒阳。〔五〕

〔一〕师古曰:「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盖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

〔二〕师古曰:「匈匈,喧扰之意。」

〔三〕师古曰:「就,成也。」

〔四〕师古曰:「说读曰悦。」

〔五〕师古曰:「如,往也。」

八年冬,上东击韩信余寇于东垣。〔一〕还过赵,赵相贯高等耻上不礼其王,阴谋欲弒上。上欲宿,心动,问「县名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

〔一〕孟康曰:「真定也。」师古曰:「垣音辕。」

十一月,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一〕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二〕祠以少牢,长吏视葬。十二月,行自东垣至。〔三〕

〔一〕服虔曰:「槥音卫。」应劭曰:「小棺也,今谓之椟。」

〔二〕如淳曰:「棺音贯,谓棺敛之服也。」臣瓒曰:「初以槥致其尸于家,县官更给棺衣更敛之也。金布令曰『不幸死,死所为椟,传归所居县,赐以衣棺』也。」师古曰:「初为槥椟,至县更给衣及棺,备其葬具耳。不劳改读音为贯也。金布者,令篇(者)〔名〕,若今言仓库令也。」

〔三〕师古曰:「至京师。」

春三月,行如雒阳。令吏卒从军至平城及守城邑者〔一〕皆复终身勿事。〔二〕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三〕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操兵,乘骑马。〔四〕秋八月,吏有罪未发觉者,赦之。九月,行自雒阳至,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皆从。

〔一〕如淳曰:「平城左右诸城能坚守(也)〔者〕。」

〔二〕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三〕文颖曰:「即竹皮冠也。」

〔四〕师古曰:「贾人,坐贩卖者也。绮,文缯也,即今之细绫也。稀,细葛也。纻,织纻为布及疏也。,织毛若今毼及氍毹之类也。操,持也。兵,凡兵器也。乘,驾车也。骑,单骑也。贾音古。絺音丑知反。纻音伫。音居例反。操音千高反。」

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一〕为太上皇寿,〔二〕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三〕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五〕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一〕应劭曰:「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古卮字作抵。」晋灼曰:「音支。」师古曰:「卮,饮酒圆器也,今尚有之。」

〔二〕师古曰:「进酒而献寿也,已解于上。」

〔三〕应劭曰:「赖者,恃也。」晋灼曰:「许慎云『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师古曰:「晋说是也。狯音工外反。」

〔四〕服虔曰:「力,勤力也。」

〔五〕师古曰:「就,成也。与亦如也。」

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一〕十二月,行如雒阳。

〔一〕师古曰:「利谓便好也。屈音九勿反。」

贯高等谋逆发觉,逮捕高等,〔一〕并捕赵王敖下狱。诏敢有随王,罪三族。〔二〕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钳为王家奴,〔三〕从王就狱。王实不知其谋。春正月,废赵王敖为宣平侯。徙代王如意为赵王,王赵国。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

〔一〕师古曰:「逮捕,谓事相连及者皆捕之也。一曰,在道守禁,相属不绝,若今之传送囚耳。」

〔二〕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也。」师古曰:「如说是也。」

〔三〕师古曰:「钳,以铁束颈也,音其炎反。」

二月,行自雒阳至。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一〕上说,〔二〕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一〕师古曰:「古诸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他皆类此。」

〔二〕师古曰:「说读曰悦。」

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燕王、荆王、梁王、楚王、齐王、长沙王来朝。

夏五月,太上皇后崩。〔一〕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二〕赦栎阳囚死罪以下。〔三〕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一〕如淳曰:「王陵传楚取太上皇、吕后为质。又项羽归太公、吕后,不见归媪也。又上五年追尊母媪为昭灵夫人,高后时乃追尊为昭灵后耳。汉仪注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北,后于小黄作陵庙。以此二者推之,不得有太上皇后崩也。」李奇曰:「高祖后母也。」晋灼曰:「五年,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言追尊,则明其已亡。史记十年春夏无事,七月太上皇崩,葬栎阳宫,明此长『夏五月太上皇后崩』八字也。又汉仪注先媪已葬陈留小黄。」师古曰:「如、晋二说皆得之,无此太上皇后也。诸家之说更有异端,适为烦秽,不足采也。」

〔二〕师古曰:「三辅黄图云高祖初居栎阳,故太上皇因在栎阳。十年太上皇崩,葬其北原,起万年邑,置长丞也。」

〔三〕臣瓒曰:「万年陵在栎阳县界,故特赦之。」

九月,代相国陈豨反。〔一〕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

二〕代地吾所急,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去豨、黄来归者,皆赦之。」〔三〕上自东,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为矣。」赵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四〕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五〕上嫚骂曰:〔六〕「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七〕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又求「乐毅有后乎?」〔八〕得其孙叔,封之乐乡,号华成君。问豨将,皆故贾人。上曰:「吾知与之矣。」〔九〕乃多以金购豨将,〔一0〕豨将多降。

〔一〕邓展曰:「东海人名猪曰豨。」师古曰:「豨音许岂反。」

〔二〕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三〕师古曰:「去谓弃离之而来也。」

〔四〕师古曰:「守者,郡守;尉者,郡尉也。」

〔五〕师古曰:「白于天子而召见也。」

〔六〕师古曰:「嫚者,渫污也。」

〔七〕师古曰:「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魏武奏事云今边有警,辄露檄插羽。檄音胡历反。」

〔八〕师古曰:「乐毅,战国时燕将也。」

〔九〕师古曰:「与,如也,言能如之何也。」

〔一0〕师古曰:「购,设赏募也,〔音构〕。」

十一年冬,上在邯郸。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一〕张春将卒万余人度河攻聊城。〔二〕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三〕至马邑,马邑不下,攻残之。〔四〕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卒骂,上怒。城降,卒骂者斩之。诸县坚守不降反寇者,复租赋三岁。

〔一〕文颖曰:「今中山蒲阴是也。」

〔二〕师古曰:「即今博州聊城县。」

〔三〕师古曰:「道由太原也。」

〔四〕师古曰:「残谓多所杀戮也。」

春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一〕

〔一〕师古曰:「代之县也。」

上还雒阳。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一〕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二〕大赦天下。

〔一〕师古曰:「少割以益之,不尽取也。颇音普我反。后皆类此。」

〔二〕如淳曰:「文纪言都中都,又文帝过太原,复晋阳、中都二岁,似迁都于中都也。」

二月,诏曰:「欲省赋甚。〔一〕今献未有程,〔二〕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三〕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四〕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又曰:「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五〕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六〕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七〕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八〕相国酇侯下诸侯王,〔九〕御史中执法下郡守,〔一0〕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一一〕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一二〕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一三〕

〔一〕师古曰:「意甚欲省赋敛也。」

〔二〕师古曰:「程,法式也。」

〔三〕师古曰:「诸侯王赋其国中,以为献物,又多于郡,故百姓疾苦之。」

〔四〕师古曰:「率,计也。」

〔五〕师古曰:「伯读曰霸。」

〔六〕师古曰:「特,独也。」

〔七〕师古曰:「奚,何也。」

〔八〕臣瓒曰:「周昌已为赵相,御史大夫是赵尧耳。」

〔九〕臣瓒曰:「茂陵书何封国在南阳。酇音赞。」师古曰:「瓒说是也。而或云何封沛郡酇县,音才何反,非也。案地理志南阳酇县云侯国,沛酇县不云侯国也。又南阳酇者,本是春秋时阴国,所谓迁阴于下阴者也。今为襄州阴城县,有酇城,城西见有萧何庙。彼土又有筑水,筑水之阳古曰筑阳县,与酇侧近连接。据何本传,何薨之后子禄无嗣,高后封何夫人同为酇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罢同,更封延为酇侯。是知何封酇国兼得筑阳,此明验也。但酇字别有音,是以沛之县,史记、汉书皆作酇字,明其音同也。班固泗水亭碑以萧何相国所封,与何同韵,于义无爽。然其封邑实在南阳,非沛县也。且地理志云王莽改沛酇曰赞治,然则沛酇亦有赞音。、酇相乱,无所取信也。说者又引江统徂淮赋以为证,此乃统之疏谬,不可考核,亦犹潘岳西征以陕之曲沃为成师所居耳。斯例甚多,不可具载。」

〔一0〕晋灼曰:「中执法,中丞也。」

〔一一〕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

〔一二〕苏林曰:「行状年纪也。」

〔一三〕师古曰:「癃,疲病也,音隆。」

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一〕诏曰:「择可以为梁王、淮阳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请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罢东郡,颇益梁;罢颍川郡,颇益淮阳。

〔一〕师古曰:「夷,平也,谓尽诛除之。」

夏四月,行自雒阳至。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一〕

〔一〕应劭曰:「太上皇思(上)欲归丰,高祖乃更筑城寺市里如丰县,号曰新丰,徙丰民以充实之。」师古曰:「徙丰人所居,即今之新丰古城是其处。复音方目反。」

五月,诏曰:「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一〕使与百粤杂处。〔二〕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三〕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四〕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五〕它稽首称臣。

〔一〕如淳曰:「中县之民,中国县民也。秦始皇略取强梁地以为桂林、象郡、南海郡,故曰三郡。」

〔二〕李奇曰:「欲以介其间,使不相攻击也。」

〔三〕晋灼曰:「长音长吏之长。」师古曰:「它,古佗字也,书本亦或作他,并音徒何反。它者,南海尉之名也,姓赵。长治,谓为之长(治)〔帅〕而治理之也。」

〔四〕师古曰:「耗,损也,音火到反。」

〔五〕师古曰:「即,就也,就其所居而立之。」

六月,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一〕

〔一〕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秋七月,淮南王布反。上问诸将,滕公言故楚令尹薛公有筹策。上(见公)〔召见〕,薛公言布形势,上善之,封薛公千户。诏王、相国择可立为淮南王者,群臣请立子长为王。上乃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一〕为皇太子卫,军霸上。布果如薛公言,东击杀荆王刘贾,劫其兵,度淮击楚,楚王交走入薛。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从军;征诸侯兵,上自将以击布。

〔一〕应劭曰:「材官,有材力者。」张晏曰:「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常以八月,太守、都尉、令、长、丞会都试,课殿最。水处则习船,边郡将万骑行障塞。光武时省。」韦昭曰:「中尉即执金吾也。」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一〕布走,令别将追之。

〔一〕孟康曰:「音侩保,邑名,属沛国蕲县。」苏林曰:「缶音。」晋灼曰:「蕲县乡名也。」师古曰:「会音工外反。缶音丈瑞反。苏音是也。此字本作,而转写者误为缶字耳。音保,非也。黥布传则正作字,此足明其不作缶也。」

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一〕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二〕上击筑,〔三〕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四〕上乃起舞,慨伤怀,〔五〕泣数行下。〔六〕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七〕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乐)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八〕,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九〕沛父老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一0〕十余日,上欲去,沛父兄固请。上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一一〕上留止,张饮三日。〔一二〕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得,唯陛下哀矜。」上曰:「丰者,吾所生长,极不忘耳。〔一三〕吾特以其为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之,乃并复丰,比沛。

〔一〕应劭曰:「助行酒。」

〔二〕师古曰:「酣,洽也,音胡甘反。」

〔三〕邓展曰:「筑音竹。」应劭曰:「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师古曰:「今筑形似瑟而细颈也。」

〔四〕师古曰:「和音胡卧反。」

〔五〕师古曰:「音口朗反。慨音口代反。」

〔六〕师古曰:「泣,目中泪也。」

〔七〕师古曰:「游子,行客也。悲谓顾念也。」

〔八〕师古曰:「凡言汤沐邑者,谓以其赋税供汤沐之具也。」

〔九〕师古曰:「复音方目反。与读曰豫。」

〔一0〕师古曰:「言日日乐饮也。乐并音来各反。」

〔一一〕如淳曰:「献牛酒也。」师古曰:「之,往也。皆往邑西,竞有所献,故县中空无人。」

〔一二〕张晏曰:「张,帷帐也。」师古曰:「张音竹亮反。」

〔一三〕师古曰:「极,至也。至念之不忘也。」

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一〕皆大破之,追斩布番阳。〔二〕

〔一〕苏林曰:「洮音兆。」

〔二〕师古曰:「番音蒲何反。」

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一〕

〔一〕韦昭曰:「代郡县也。」

诏曰:「吴,古之建国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一〕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长沙王臣等言:〔二〕「沛侯濞重厚,〔三〕请立为吴王。」已拜,上召谓濞曰:「汝状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汝邪?〔四〕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濞顿首曰:「不敢。」

〔一〕师古曰:「日者,犹往日也。」

〔二〕师古曰:「臣者,长沙王之名,吴芮之子也。今书本或臣下有芮字者,流俗妄加也。」

〔三〕服虔曰:「濞音滂濞。」师古曰:「音普懿反。」

〔四〕应劭曰:「高祖有聪略,反相径可知。至于东南有乱,克期五十,占者所知也。若秦始皇东巡以厌气,后刘项起东南,疑当如此耳。」如淳曰:「度其贮积足用为难,又吴楚世不宾服。」师古曰:「应说是也。拊谓摩循之。」

十一月,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

十二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一〕魏安厘王、〔二〕齐愍王、〔三〕赵悼襄王〔四〕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五〕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六〕

〔一〕师古曰:「陈胜也。」

〔二〕师古曰:「昭王之子也。厘读曰僖。汉书僖谥及福禧字,例多为厘。」

〔三〕师古曰:「宣王之子,为淖齿所杀。」

〔四〕师古曰:「孝成王之子。」

〔五〕师古曰:「亡忌即信陵君也。」

〔六〕师古曰:「复音方目反。与读曰豫。」

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阴谋。〔一〕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二〕绾称疾。食其言绾反有端。春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绾。诏曰:「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闻与陈豨有谋,吾以为亡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与绾居,去来归者,赦之,〔三〕加爵亦一级。」诏诸侯王议可立为燕王者,长沙王臣等请立子建为燕王。

〔一〕师古曰:「之,往也。」

〔二〕师古曰:「辟音必亦反。食其音异基。」

〔三〕师古曰:「先与绾居,今能去之来归汉者,赦其罪。」

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一〕

〔一〕文颖曰:「高祖五年,以象郡、桂林、南海、长沙立吴芮为长沙王。象郡、桂林、南海属尉佗,佗未降,遥虚夺以封芮耳。后佗降汉,十一年,更立佗为南越王,自此王三郡。芮唯得长沙、桂林、零陵耳。今复封织为南海王,复遥夺佗一郡,织未得王之。」

三月,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一〕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二〕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三〕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四〕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五〕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一〕师古曰:「辑与集同。」

〔二〕师古曰:「谓非列侯而特赐食邑者。」

〔三〕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曰国,皇后、公主所食曰邑』。帝姊妹曰长公主,诸王女曰翁主。」师古曰:「如说得之。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高祖答项羽曰『吾翁即若翁也』。扬雄方言云『周、晋、秦、陇谓父曰翁』。而臣瓒、王楙或云公者比于上爵,或云主者妇人尊称,皆失之。」

〔四〕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五〕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六〕师古曰:「擅,专也,音上战反。他皆类此。」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不医曰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一〕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二〕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

王陵可,然少戆,〔三〕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四〕

〔一〕师古曰:「三尺,剑也。下韩安国传所云三尺亦同,而流俗书本或云提三尺剑,剑字后人所加耳。」

〔二〕韦昭曰:「泰山卢人也。名越人,魏桓侯时医也。」臣瓒曰:「史记云齐勃海人也,魏无桓侯。」师古曰:「瓒说是也。扁音步典反。」

〔三〕师古曰:「戆,愚也,古音下绀反,今则竹巷反。」

〔四〕师古曰:「乃,汝也。言自此之后,汝亦终矣,不复知之。」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一〕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二〕卢绾闻之,遂亡入匈奴。

〔一〕师古曰:「冀得上疾愈,自入谢以为己身之幸也。」

〔二〕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一〕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二〕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三〕以故不发丧。人或闻,以语郦商。郦商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四〕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五〕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一〕师古曰:「编户者,言列次名籍也。编音鞭。」

〔二〕师古曰:「鞅鞅,不满足也,音于亮反。他皆类此。」

〔三〕师古曰:「族谓族诛之。是亦此也。」

〔四〕师古曰:「乡读曰向。还向,犹言反向、内向也。」

〔五〕文颖曰:「蹻犹翘也。」如淳曰:「蹻音如今作乐蹻行之蹻。」晋灼曰:「许慎云『蹻,举足小高也』,音矫。」师古曰:「晋说是也。」

五月丙寅,葬长陵。〔一〕已下,〔二〕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三〕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四〕

〔一〕臣瓒曰:「自崩至葬凡二十三日。长陵在长安北四十里。」

〔二〕苏林曰:「下音下书之下。」郑氏曰:「已下棺也。」师古曰:「苏音郑说是也。下音胡亚反。」

〔三〕师古曰:「反,还也,还之于正道。」

〔四〕师古曰:「尊号,谥也。」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一〕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二〕丹书铁契,金匮石室,〔三〕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四〕

〔一〕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斗斛之平法也。」师古曰:「程,法式也。」

〔二〕如淳曰:「谓功臣表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乃灭绝』。」

〔三〕如淳曰:「金匮,犹金縢也。」师古曰:「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

〔四〕邓展曰:「若画工规模物之摹。」韦昭曰:「正员之器曰规。摹者,如画工未施采事摹之矣。」师古曰:「取喻规摹,谓立制垂范也。给,足也。日不暇足,言众事繁多,常汲汲也。」

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一〕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二〕范氏其后也。〔三〕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四〕在夏为御龙氏,〔五〕在商为豕韦氏〔六〕,在周为唐杜氏,〔七〕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八〕鲁文公世奔秦。〔九〕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一0〕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一一〕秦灭魏,迁大梁,〔一二〕都于丰,故周巿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一三〕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一四〕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一五〕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一六〕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着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一七〕

〔一〕荀悦曰:「唐者,帝尧有天下号。陶,发声也。」韦昭曰:「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矣。」臣瓒曰:「尧初居于唐,后居陶,故曰陶唐也。」师古曰:「三家之说皆非也。许慎说文解字云:『陶,丘再成也,在济阴。夏书曰东至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后居于唐,故尧号陶唐氏。』斯得之矣。」

〔二〕应劭曰:「扰,驯也,能顺养得其嗜欲也。孔甲,夏天子也。」师古曰:「扰音绕,又音饶。」

〔三〕师古曰:「晋司空士蒍之孙士会为晋大夫,食采于范,因号范氏。」

〔四〕师古曰:「范宣子即士会之孙士也。」

〔五〕师古曰:「即刘累也。」

〔六〕师古曰:「豕韦,国名,在东郡白马县东南。」

〔七〕师古曰:「唐、杜,二国名也。殷末豕韦徙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士会即隰叔之玄孙也。唐,太原晋阳县也。杜,京兆杜县也。」

〔八〕师古曰:「言晋为霸,主诸夏之盟,而范氏为晋正卿。」

〔九〕师古曰:「文公六年,晋襄公卒,士会与先蔑如秦逆公子雍,欲以为嗣。七年,以秦师纳雍,而赵宣子立灵公,与秦师战,败之于刳首。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一0〕师古曰:「文十三年,晋人使魏寿余伪以魏畔,诱士会而纳之。秦之归其帑,其别族留在秦者既无官邑,而乃复刘累之姓也。」

〔一一〕文颖曰:「六国时,秦伐魏,刘氏随军为魏所获,故得复居魏也。」师古曰:「春秋之后,周室卑微,诸侯强盛,交相攻伐,故总谓之战国。」

〔一二〕师古曰:「秦昭王伐魏,魏惠王弃安邑,东徙大梁,更号曰梁,非始皇灭六国之时。」

〔一三〕晋灼曰:「涉犹入也。」

〔一四〕师古曰:「鲜,少也,音先浅反。」

〔一五〕应劭曰:「先人所在之国,悉致祠巫祝,博求神灵之意也。」文颖曰:「巫,掌神之位次者也。范氏世仕于晋,故祠祀有晋巫。范会支庶,留秦为刘氏,故有秦巫。刘氏随魏都大梁,故有梁巫。后徙丰,丰属荆,故有荆巫也。」

〔一六〕师古曰:「缀,言不绝也。」

〔一七〕孟康曰:「十一月天统,物萌色赤,故云得天统也。」臣瓒曰:「汉承尧绪,为火德。秦承周后,以火代木,得天之统序,故曰得天统。汉初因秦正,至太初元年始用夏正,不用十一月为正也。」师古曰:「瓒说得之。」

校勘记

五0页一四行汉王为发(葬)〔丧〕,景佑、汲古、殿本都作「

丧」。王先谦说作「丧」是。

五五页一五行有辨(说)〔讼〕及陈请者,景佑、殿本都作「讼」。王先谦说作「讼」是。

六一页七行丹(杨)〔阳〕景佑、殿本都作「阳」。

六一页一0行上已封大功臣(三)〔二〕十余人,周寿昌说高帝功臣表六年正月以前封二十七人,合韩信二十八人,「三」是「二」之误。王先谦说通鉴亦作「二十余人」,此积画传写之误。

六三页二行(与)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朱子文说「与」字衍。王先谦说朱说是。

六四页三行(而)〔耏〕谓颊旁毛也。景佑、殿本都作「耏」。按下句云「,毛发貌也」,是释「耏」字所从,则作「耏」是。

六四页九行置宗正(宫)〔官〕景佑、殿、局本都作「官」。钱大昭说「宫」当作「官」。

六五页九行金布者,令篇(者)〔名〕,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名」。

六五页一四行能坚守(也)〔者〕。殿本作「者」。王先谦说作「者」是。

六九页一三行购,设赏募也,〔音构〕。景佑、殿本都多「音构」二字。

七二页一五行太上皇思(上)欲归丰,殿、局本「上」作「土」。景佑本无此字。

七三页七行谓为之长(治)〔帅〕而治理之也。景佑、殿、局本都作「帅」。王先谦说作「帅」是。

七三页一二行上(见公)〔召见〕,景佑、殿本都作「召见」。

七四页一0行吾魂魄犹思(乐)沛。景佑本无「乐」字。

七九页一行(不医曰可治)宋祁说旧本及越本并无「不医曰可治」五字。王念孙说景佑本无五字是。

汉书卷二

惠帝纪第二

孝惠皇帝,〔一〕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二年,立为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赐民爵一级。〔二〕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三〕外郎满六岁二级。〔四〕中郎不满一岁一级。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五〕宦官尚食比郎中。〔六〕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七〕太子御骖乘赐爵五大夫,舍人满五岁二级。〔八〕赐给丧事者,二千石钱二万,六百石以上万,五百石、二百石以下至佐史五千。〔九〕视作斥上者,将军四十金,〔一0〕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史二金。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一一〕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一二〕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一三〕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一四〕又曰:「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一五〕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一六〕

〔一〕荀悦曰:「讳盈之字曰满。」应劭曰:「礼谥法『柔质慈民曰惠』。」师古曰:「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巳下皆称孝也。臣下以满字代盈者,则知帝讳盈也。他皆类此。」

〔二〕师古曰:「帝初即位为恩惠也。」

〔三〕苏林曰:「中郎,省中郎也。」

〔四〕苏林曰:「外郎,散郎也。」

〔五〕张晏曰:「不满一岁,谓不满四岁之一岁,作郎三岁也。不满二岁,谓不满六岁之二岁,作郎四岁也。」师古曰:「此说非也。直谓作郎未经一岁二岁耳。」

〔六〕应劭曰:「宦官,阍寺也。尚,主也。旧有五尚。尚冠、尚帐、尚衣、尚席亦是。」如淳曰:「主天子物曰尚,主文书曰尚书,又有尚符玺郎也。汉仪注省中有五尚,而内官妇人有诸尚也。」

〔七〕应劭曰:「执楯、执戟,亲近陛卫也。武士,力士也,高祖使武士缚韩信是也。驺,驺骑也。」师古曰:「驺本厩之驭者,后又令为骑,因谓驺骑耳。」

〔八〕师古曰:「武士、驺以上,皆旧侍从天子之人也。舍人以上,太子之官属。」

〔九〕如淳曰:「律有斗食、佐史。」韦昭曰:「若今曹史书佐也。」师古曰:「自五百石以下至于佐史皆赐五千。今又言二百石者,审备其等也。」

〔一0〕服虔曰:「斥上,圹上也。」如淳曰:「斥,开也。开土地为冢圹,故以开斥言之。」郑氏曰:「四十金,四十斤金也。」晋灼曰:「近上二千石赐钱二万,此言四十金,实金也。下凡言黄金,真金也。不言黄,谓钱也。食货志黄金一斤直万钱。」师古曰:「诸赐言黄金者,皆与之金。不言黄者,一金与万钱也。」

〔一一〕邓展曰:「汉家初十五税一,俭于周十税一也。中间废,今复之也。」如淳曰:「秦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遂行,至此乃复十五而税一。」师古曰:「邓说是也。复音房目反。」

〔一二〕文颖曰:「言皇帝者,以别仕诸王国也。」张晏曰:「时诸侯治民,新承六国之后,咸慕乡邑,或贪逸豫,乐仕诸侯,今特为京师作优裕法也。」如淳曰:「知名,谓宦人教帝书学,亦可表异者也。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着械也。颂者容也,言见宽容,但处曹吏舍,不入(陛)〔狴〕牢也。」师古曰:「诸家之说皆非也。宦皇帝而知名者,谓虽非五大夫爵、六百石吏,而早事惠帝,特为所知,故亦优之,所以云及耳,非谓凡在京师异于诸王国,亦不必在于宦人教书学也。左官之律起自武帝,此时未有。礼记曰『宦学事师』,谓凡仕宦,非阉寺也。盗械者,凡以罪着械皆得称焉,不必逃亡也。据山海经,贰负之臣、相柳之尸皆云盗械,其义是也。古者颂与容同。五大夫,第九爵也。」

〔一三〕应劭曰:「上造,爵满十六者也。内外公孙谓王侯内外孙也。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今以上造有功劳,内外孙有骨血属,施德布惠,故事从其轻也。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岁刑也。今皆就鬼薪白粲。取薪给宗庙为鬼薪,坐择米使正白为白粲,皆三岁刑也。」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张晏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诸侯王表在八世。」师古曰:「上造,第二爵名也。内外公孙,国家宗室及外戚之孙也。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子)耳孙〔音〕』。耳音仍。又匈奴传说握衍朐单于,云『乌维单于耳孙』。以此参之,李云曾孙是也。然汉书诸处又皆云曾孙非一,不应杂两称而言。据尔雅『

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但班氏唯存古名,而计其叶数则错也。音连。」

〔一四〕孟康曰:「不加肉刑髡也。」师古曰:「若,预及之言也。谓七十以上及不满十岁以下,皆完之也。音他计反。」

〔一五〕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一六〕师古曰:「同居,谓父母妻子之外若兄弟及兄弟之子等见与同居业者,若今言同籍及同财也。无有所与,与读曰豫。」

令郡诸侯王立高庙。〔一〕

〔一〕师古曰:「诸郡及诸侯王国皆立庙也。今书本郡下或有国字者,流俗不晓妄加之。」

元年冬十二月,赵隐王如意薨。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一〕赐民爵,户一级。

〔一〕应劭曰:「一级直钱二千,凡为六万,若今赎罪入三十疋缣矣。」师古曰:「令出买爵之钱以赎罪。」

春正月,城长安。

二年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邑,尊公主为太后。〔一〕

〔一〕如淳曰:「张敖子偃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师古曰:「此说非也。盖齐王忧不得脱,故从内史之言,请尊公主为齐太后,以母礼事之,用悦媚吕太后耳。若鲁元以子为鲁王,自合称太后,何待齐王尊之乎?据张耳传『高后元年鲁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敖薨,吕太后立敖子偃为王,以母为太后故也』,是则偃因母为齐王太后而得王,非母因偃乃为太后也。」

春正月癸酉,有两龙见兰陵家人井中,〔一〕乙亥夕而不见。陇西地震。

〔一〕师古曰:「家人,言庶人之家。」

夏旱。合阳侯仲薨。〔一〕秋七月辛未,相国何薨。〔二〕

〔一〕师古曰:「高帝之兄,吴王濞父也。」

〔二〕师古曰:「萧何也。」

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一〕

〔一〕郑氏曰:「城一面,故速罢。」

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

夏五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一〕

〔一〕应劭曰:「摇,越王句践之苗裔也,帅百越之兵助高祖,故封。东海,在吴郡东南滨海云。」师古曰:「即今泉州是其地。」

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秋七月,都厩灾。南越王赵佗称臣奉贡。〔一〕

〔一〕师古曰:「佗音徒何反。」

四年冬十月壬寅,立皇后张氏。〔一〕

〔一〕师古曰:「张敖之女也。史记及汉书无名字,皇甫谧作帝王世纪皆为惠帝张后及孝文薄后已下别制名焉,至于薄父之徒亦立名字,何从而得之乎?虽欲示博闻,不知陷于穿凿。」

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一〕

〔一〕师古曰:「弟者,言能以顺道事其兄也。弟音徒计力。复音方目反。」

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一〕长乐宫鸿台灾。宜阳雨血。

〔一〕应劭曰:「挟,藏也。」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

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一〕丙子,织室灾。〔二〕

〔一〕师古曰:「凌室,藏冰之室也。豳诗七月之篇曰『纳于凌阴』。」

〔二〕师古曰:「主织作缯帛之处。」

五年冬十月,;桃李华,枣实。

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夏,大旱。

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一〕

〔一〕师古曰:「曹参也。」

九月,长安城成。赐民爵,户一级。〔一〕

〔一〕师古曰:「家长受也。」

六年冬十月辛丑,齐王肥薨。

令民得卖爵。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一〕

〔一〕应劭曰:「国语越王勾践令国中女子年十七不嫁者父母有罪,欲人民繁息也。汉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唯贾人与奴婢倍算。今使五算,罪谪之也。」孟康曰:「或云复之也。」师古曰:「应说是。」

夏六月,舞阳侯哙薨。〔一〕

〔一〕师古曰:「樊哙也。」

起长安西巿,修敖仓。

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一〕太尉灌婴将。

〔一〕师古曰:「车,常拟军兴者,若近代之戍车也。骑,常所养马,并其人使行充骑,若今武马及所养者主也。材官,解在高纪。」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夏五月丁卯,日有蚀之,既。〔一〕

〔一〕师古曰:「既,尽也。」

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一〕九月辛丑,葬安陵。〔二〕

〔一〕臣瓒曰:「帝年十七即位,即位七年,寿二十(四)〔三〕。」

〔二〕臣瓒曰:「自崩至葬凡二十四日。安陵在长安北三十五里。」师古曰:「三辅黄图云去长陵十里。」

赞曰: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一〕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二〕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三〕可谓宽仁之主。遭吕太后亏损至德,〔四〕悲夫!

〔一〕师古曰:「笃,厚也。」

〔二〕苏林曰:「谏复道乘衣冠道也。」师古曰:「惧读曰瞿。瞿然,失守貌,音居具反。」

〔三〕苏林曰:「对修高帝制度、萧何法也。」师古曰:「说读曰悦。」

〔四〕师古曰:「谓杀赵王,戮戚夫人,因以忧疾不听政而崩。」

校勘记

八七页六行不入(陛)〔狴〕牢也。殿、局本都作「狴」。王先谦说作「狴」是。

八七页一五行梁孝王玄孙之(子)耳孙〔音〕。景佑本无「子」字,有「音」字,与平纪文合。诸侯王表「王音以孝王玄孙之曾孙绍封」,故下文说「以此参之,李云曾孙是也」。

九二页四行寿二十(四)〔三〕。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王先谦说瓒说误。

汉书卷三

高后纪第三

高皇后吕氏,〔一〕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二〕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三〕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四〕封诸吕六人为列侯。语在外戚传。

〔一〕荀悦曰:「讳雉之字曰野鸡。」应劭曰:「礼,妇人从夫谥,故称高也。」师古曰:「吕后名雉,字娥姁,故臣下讳雉也。姁音许于反。」

〔二〕师古曰:「父谓临泗侯吕公也。兄谓周吕侯泽、建成侯释之。」

〔三〕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诏。」

〔四〕苏林曰:「台音胞胎。」

元年春正月,诏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一〕,议未决而崩,今除之。」二月,赐民爵,户一级。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二〕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三〕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四〕不疑为恒山王,〔五〕弘为襄城侯,朝为轵侯,〔六〕武为壶关侯。秋,桃李华。

〔一〕师古曰:「罪之重者戮及三族,过误之语以为妖言,今谓重酷,皆除之。」

〔二〕师古曰:「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劝厉天下,令各敦行务本。」

〔三〕师古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

〔四〕如淳曰:「外戚恩泽侯表曰皆吕氏子也,以孝惠子侯。」晋灼曰:「汉注名长。」韦昭曰:「今陈留郡。」

〔五〕如淳曰:「今常山也,因避文帝讳改曰常。」

〔六〕师古曰:「轵音只。」

二年春,诏曰:「高皇帝匡饬天下,〔一〕诸有功者皆受分地为列侯,〔二〕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三〕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着,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四〕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臣平言:〔五〕「谨与绛侯臣勃、〔六〕曲周侯臣商、〔七〕颍阴侯臣婴、〔八〕安国侯臣陵等议,〔九〕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一0〕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一一〕臣请臧高庙。」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一二〕武都道山崩。〔一三〕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铢钱。〔一四〕

〔一〕师古曰:「匡,正也。饬,整也。饬读与敕同,其字从力。」

〔二〕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三〕师古曰:「休,美也,音虚虬反。他皆类此。」

〔四〕师古曰:「以功之高下为先后之次。」

〔五〕师古曰:「陈平。」

〔六〕师古曰:「周勃。」

〔七〕师古曰:「郦商。」

〔八〕师古曰:「灌婴。」

〔九〕师古曰:「王陵。」

〔一0〕应劭曰:「餐与同。诸侯四时皆得赐餐钱。」文颖曰:「

,邑中更名算钱,如今长吏食奉,自复媵钱,即租奉也。」韦昭曰:「熟食曰,酒肴曰钱,粟米曰奉。税租奉禄,正所食也。四时得闲赐,是为钱。,小食也。」师古曰:「餐、同一字耳,音(

于)〔千〕安反。,所谓吞食物也。餐钱,赐厨膳钱也。奉邑,本所食邑也。奉音扶用反。」

〔一一〕如淳曰:「功大者位在上。功臣侯表有第一、第二之次。」

〔一二〕服虔曰:「县有夷蛮曰道。」师古曰:「羌道属陇西郡。」

〔一三〕师古曰:「武都道属武都郡。」

〔一四〕应劭曰:「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即八铢也。汉以其太重,更铸荚钱,今民间名榆荚钱是也。民患其太轻,至此复行八铢钱。」

三年夏,江水、〔汉水〕溢,流民四千余家。〔一〕秋,星昼见。

〔一〕师古曰:「水所漂没也。」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一〕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驩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驩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二〕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三〕

〔一〕如淳曰:「列女传周宣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后改为掖庭。」师古曰:「永,长也。本谓宫中之长巷也。」

〔二〕师古曰:「属,委也,音之欲反。」

〔三〕晋灼曰:「史记惠帝元年,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二年,常山王薨,即不疑也。以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义更名弘。汉书一之,书弘以为正也。」师古曰:「即元年所立弘为襄城侯者,晋说是也。」

五年春,南粤王尉佗自称南武帝。〔一〕秋八月,淮阳王强薨。九月,发河东、上党骑屯北地。

〔一〕韦昭曰:「生以武为号,不稽古也。」师古曰:「此说非也。成汤曰『吾武甚』,因自号武王。佗言武帝亦犹是耳,何谓其不稽古乎?」

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秩长陵令二千石。〔一〕六月,城长陵。〔二〕匈奴寇狄道,攻阿阳。〔三〕行五分钱。〔四〕

〔一〕应劭曰:「长陵,高祖陵,尊之,故增其令秩也。」

〔二〕张晏曰:「起县邑,故筑城也。」师古曰:「此说非也。黄图云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官寺皆在中。是即就陵为城,非止谓邑居也。」

〔三〕师古曰:「狄道属陇西。阿阳,天水之县也。今流俗书本或作河阳者,非也。」

〔四〕应劭曰:「所谓荚钱者。」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春正月丁丑,赵王友幽死于邸。己丑晦,日有蚀之,既。以梁王吕产为相国,赵王禄为上将军。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夏五月辛未,诏曰:「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一〕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二〕号谥不称,其议尊号。」丞相臣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赵王恢自杀。秋九月,燕王建薨。南越侵盗长沙,遣隆虑侯灶将兵击之。〔三〕

〔一〕张晏曰:「高帝兄伯也。」

〔二〕如淳曰:「皆追谥。」

〔三〕应劭曰:「灶姓周,高祖功臣也。隆虑,今林虑也,后避殇帝讳,故改之。」师古曰:「虑音庐。」

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一〕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二〕夏,江水、汉水溢,流万余家。

〔一〕孟康曰:「宦官也。」如淳曰:「百官表谒者掌宾赞受事。灌婴为中谒者,后常以阉人为之。诸官加中者,多阉人也。」

〔二〕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耳。其有加(愚)〔

异〕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宣纪曰『德、武食邑』是也。」师古曰:「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宦者令丞,宦者署之令丞。」

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

上将军禄、相国产颛兵秉政,〔一〕自知背高皇帝约,〔二〕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时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在京师,以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告兄齐王,令发兵西。章欲与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遂发兵,又诈琅邪王泽发其国兵,并将而西。产、禄等遣大将军灌婴将兵击之。婴至荥阳,使人谕齐王与连和,待吕氏变而共诛之。〔三〕

〔一〕师古曰:「颛读与专同。」

〔二〕师古曰:「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

〔三〕师古曰:「变谓发动也。」

太尉勃与丞相平谋,以曲周侯郦商子寄与禄善,使人劫商令寄绐说禄〔一〕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以)〔已〕布告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藩,〔二〕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三〕请梁王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禄然其计,使人报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不便,计犹豫〔四〕未有所决。禄信寄,与俱出游,过其姑吕嬃。〔五〕嬃怒曰:「奴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六〕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无为它人守也!」

〔一〕师古曰:「绐,诳也。」

〔二〕师古曰:「之,往也。」

〔三〕师古曰:「属音之欲反。」

〔四〕师古曰:「犹,兽名也。尔雅曰『犹如,善登木』。此兽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一曰陇西俗谓犬子为犹,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音几。」

〔五〕张晏曰:「嬃音须。」师古曰:「吕后妹。」

〔六〕师古曰:「言见诛灭,无处所也。处字或作类,言无种类也。」

八月庚申,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一〕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子产〔二〕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状告产。〔三〕平阳侯窋闻其语,驰告丞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四〕乃令持节矫内勃北军。〔五〕勃复令郦寄、典客刘揭说禄,〔六〕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令足下之国,急归将军印辞去。不然,祸且起。」禄遂解印属典客,〔七〕而以兵授太尉勃。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八〕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勃令章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内相国产殿门。产不知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九〕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一0〕乃谓朱虚侯章曰:「急入宫卫帝。」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一一〕见产廷中。日餔时,遂击产。产走。天大风,从官乱,莫敢斗者。逐产,杀之郎中府吏舍厕中。〔一二〕

〔一〕师古曰:「窋,曹参子也,音竹出反。」

〔二〕师古曰:「数,责之也,音数具反。」

〔三〕师古曰:「齐楚俱在山东,连兵西向,欲诛诸吕,亦犹六国为从以敌秦,故言合从也。从音子容反。」

〔四〕张晏曰:「纪通,信子也。尚,主也,今符节令也。」晋灼曰:「纪信焚死,不见其后。功臣表云纪通纪成之子,以成死事,故封侯。」师古曰:「晋说是也。」

〔五〕师古曰:「矫,诈也,诈以天子之命也。」

〔六〕应劭曰:「典客,今大鸿胪也。」师古曰:「揭音竭。」

〔七〕师古曰:「属音之欲反。」

〔八〕师古曰:「袒,脱衣袖而肉袒也。左右者,偏脱其一耳。袒音徒旱反。」

〔九〕师古曰:「徘徊犹傍偟,不进之意也。徘音裴。」

〔一0〕邓展曰:「诵言,公言也。」

〔一一〕师古曰:「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

〔一二〕如淳曰:「百官表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故其府在宫中,后转为光禄勋。」

章已杀产,帝令谒者持节劳章。〔一〕章欲夺节,谒者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二〕还入北军,复报太尉勃。勃起拜贺章,曰:「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辛酉,(

杀)〔斩〕吕禄,笞杀吕嬃。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三〕。

〔一〕师古曰:「慰问之。」

〔二〕师古曰:「因谒者所持之节,用为信也。章与谒者同车,故为门者所信,得入长乐宫。」

〔三〕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尊立文帝。语在周勃、高五王传。

赞曰: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一〕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二〕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三〕

〔一〕师古曰:「垂拱而治。」

〔二〕师古曰:「闼,宫中小门,音他曷反。」

〔三〕师古曰:「滋,益也。殖,生也。」

校勘记

九七页一三行音(于)〔千〕安反。景佑、殿本都作「千」。王先谦说作「千」是。

九八页二行江水、〔汉水〕溢。钱大昭说「江水」下脱「

汉水」二字。按景佑、殿本都有,通鉴亦有。

一00页一0行其有加(愚)〔异〕者,景佑、殿、局本都作「异」。王先谦说作「异」是。

一0一页七行事(以)〔已〕布告诸侯王,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已」。

一0三页一五行(杀)〔斩〕吕禄,景佑、殿本都作「斩」。

汉书卷四

文帝纪第四

孝文皇帝,〔一〕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二〕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十七年秋,高后崩,〔三〕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

〔一〕荀悦曰:「讳恒之字曰常。」应劭曰:「谥法『慈惠爱民曰文』。」

〔二〕如淳曰:「姬音怡,众妾之总称。汉官仪曰姬妾数百,外戚传亦曰幸姬戚夫人。」臣瓒曰:「汉秩禄令及茂陵书姬并内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婕妤下,在八子上。」师古曰:「姬者,本周之姓,贵于众国之女,所以妇人美号皆称姬焉。故左氏传曰:『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姜亦大国女也。后因总谓众妾为姬。史记云『高祖居山东时好美姬』是也。若姬是官号,不应云幸姬戚夫人,且外戚传备列后妃诸官,无姬职也。如云众妾总称,则近之。不当音怡,宜依字读耳。瓒说谬也。」

〔三〕张晏曰:「代王之十七年也。」

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一〕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二〕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称疾无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位者,刘氏也,〔三〕天下绝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谓盘石之宗也,〔四〕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五〕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六〕士皆袒左,为刘氏,畔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七〕其党宁能专一邪?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卜之,兆得大横。〔八〕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九〕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又何王乎?」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也。」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见太尉勃,勃等具言所以迎立王者。〔一0〕昭还报曰:「信矣,无可疑者。」代王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骖乘,〔一一〕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一二〕诣长安。至高陵止,而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

〔一〕师古曰:「言常有异志也。属意,犹言注意也。属音之欲反。」

〔二〕服虔曰:「喋音蹀屣履之蹀。」如淳曰:「杀人流血滂沱为喋血。」师古曰:「喋音大颊反,本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耳。」

〔三〕师古曰:「卒,终也。」

〔四〕师古曰:「犬牙,言地形如犬之牙交相入也。」

〔五〕师古曰:「约,省也。」

〔六〕师古曰:「呼,叫也,音火故反。他皆类此。」

〔七〕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八〕应劭曰:「龟曰兆,筮曰卦。卜以荆灼龟,文正横也。」

〔九〕服虔曰:「庚庚,横貌也。」李奇曰:「庚庚,其繇文也。占谓其繇也。」张晏曰:「先是五帝官天下,老则嬗贤,至夏启始传嗣,能光先君之业。文帝亦袭父迹,言似启也。」师古曰:「繇音丈救反,本作籀。籀,书也,谓读卜词。」

〔一0〕师古曰:「说所以迎代王之意也。」

〔一一〕师古曰:「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名义耳。」

〔一二〕张晏曰:「传车六乘也。」师古曰:「传音张恋反。」

昌至渭桥,〔一〕丞相已下皆迎。昌还报,代王乃进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二〕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太尉勃乃跪上天子玺。代王谢曰:「至邸而议之。」〔三〕

〔一〕苏林曰:「在长安北三里。」

〔二〕师古曰:「间,容也,犹今言中间也。请容暇之顷,当有所陈,不欲于众显论也。他皆类此。」

〔三〕师古曰:「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音丁礼反。他皆类此。」

闰月己酉,入代邸。群臣从至,上议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一〕御史大夫臣苍、〔二〕宗正臣郢、〔三〕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四〕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五〕不当奉宗庙。臣谨请阴安侯、〔六〕顷王后、〔七〕琅邪王、〔八〕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九〕,不足以称。〔一0〕愿请楚王计宜者,〔一一〕寡人弗敢当。」群臣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一二〕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皆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一三〕愿大王幸听臣等。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其)〔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一四〕使太仆婴、东牟侯兴居先清宫,〔一五〕奉天子法驾迎代邸。〔一六〕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一七〕还坐前殿,下诏曰:「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间者诸吕用事擅权,〔一八〕谋为大逆,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一九〕酺五日。」〔二0〕

〔一〕服虔曰:「柴武。」

〔二〕文颖曰:「张苍。」

〔三〕文颖曰:「刘郢。」

〔四〕苏林曰:「刘揭也。」师古曰:「揭音竭。」

〔五〕师古曰:「不详其有爵位,故总谓之子。」

〔六〕苏林曰:「高帝兄伯妻,羹颉侯母,丘嫂也。」晋灼曰:「

若萧何夫人封为酇侯也。」

〔七〕苏林曰:「高帝兄仲妻也。仲名喜,为代王,后废为合阳侯。子濞为吴王,故追谥为顷王。」如淳曰:「王子侯表曰合阳侯喜以子濞为王,追谥为顷王。顷王后封阴安侯,时吕嬃为林光侯,萧何夫人亦为酇侯。又宗室侯表此时无阴安侯,知其为顷王后也。案汉祠令,阴安侯高帝嫂也。」师古曰:「诸谥为倾者,汉书例作顷字,读皆曰倾。」

〔八〕文颖曰:「刘泽也。」

〔九〕师古曰:「不佞,不材也。」

〔一0〕师古曰:「称,副也,音尺孕反。其下皆同。」

〔一一〕苏林曰:「楚王名交,高帝弟也。」

〔一二〕如淳曰:「让群臣也。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乡坐三让不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南乡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师古曰:「乡读曰向。」

〔一三〕师古曰:「忽,怠忘也。」

〔一四〕师古曰:「各依职位。」

〔一五〕应劭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遣静室令先案行清净殿中,以虞非常。」

〔一六〕如淳曰:「法驾者,侍中骖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

〔一七〕师古曰:「行谓案行也,音下更反。」

〔一八〕师古曰:「间者,犹言中间之时也。他皆仿此。」

〔一九〕苏林曰:「男赐爵,女子赐牛酒。」师古曰:「赐爵者,谓一家之长得之也。女子谓赐爵者之妻也。率百户共得牛若干头,酒若干石,无定数也。」

〔二0〕服虔曰:「酺音蒲。」文颖曰:「音步。汉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今诏横赐得令会聚饮食五日也。」师古曰:「

酺之为言布也,王德布于天下而合聚饮食为酺。服音是也。字或作脯,音义同。」

元年冬十月辛亥,皇帝见于高庙。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诏曰:「前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平与太尉勃等谋夺产等军。朱虚侯章首先捕斩产。太尉勃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揭夺吕禄印。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十二月,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徙琅邪王泽为燕王。吕氏所夺齐楚地皆归之。尽除收帑相坐律令。〔一〕

〔一〕应劭曰:「帑,子也。秦法,一人有罪,并其室家。今除此律。」师古曰:「帑读与奴同,假借字也。」

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一〕所以尊宗庙也。诏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飨也,天下人民未有志。〔二〕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四〕谓天下何?〔五〕其安之。」〔六〕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七〕明于国家之体。吴王于朕,兄也;淮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八〕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九〕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一0〕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且千岁,〔一一〕有天下者莫长焉,〔一二〕用此道也。〔一三〕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始平天下,建诸侯,为帝者太祖。诸侯王列侯始受国者亦皆为其国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天下之大义也。故高帝设之以抚海内。〔一四〕今释宜建〔一五〕而更选于诸侯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一六〕子启最长,〔一七〕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因赐天下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一八〕封将军薄昭为轵侯。〔一九〕

〔一〕师古曰:「蚤,古以为早晚字也。」

〔二〕应劭曰:「音箧。,满也。」师古曰:「,快也。」

〔三〕晋灼曰:「嬗,古禅字。」

〔四〕师古曰:「重谓增益也,音直用反。他皆类此。」

〔五〕师古曰:「犹言何以称天下之望。」

〔六〕师古曰:「安犹徐也,言不宜汲汲耳。」

〔七〕如淳曰:「阅犹更历也。」

〔八〕文颖曰:「陪,辅也。」

〔九〕师古曰:「必将传位于子。」

〔一0〕师古曰:「不取,犹言不用此为善也。」

〔一一〕师古曰:「治安,言治理而且安宁也。治音丈吏反。」

〔一二〕师古曰:「言上古以来,国祚长久,无及殷周者也。」

〔一三〕师古曰:「所以能尔者,以承嗣相传故也。」

〔一四〕师古曰:「设,置立也,谓立此法也。」

〔一五〕师古曰:「释,舍也。宜建,谓适嗣。」

〔一六〕师古曰:「不当更议。」

〔一七〕文颖曰:「景帝名。」

〔一八〕师古曰:「虽非己生正嫡,但为后者即得赐爵。」

〔一九〕师古曰:「轵音只。」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皇太后曰:「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

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一〕而莫之省忧。〔二〕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三〕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四〕。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五〕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六〕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七〕有司请令县道,〔八〕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九〕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一0〕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一一〕不称者督之〔一二〕。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一三〕

〔一〕服虔曰:「阽音反坫之坫。」孟康曰:「阽音屋檐之檐。」如淳曰:「阽,近边欲堕之意。」师古曰:「服、孟二音并通。」

〔二〕师古曰:「省,视也。」

〔三〕师古曰:「振,起也,为给贷之,令其存立也。诸振救、振赡,其义皆同。今流俗作字从贝者非也,自别有训。贷音吐戴反。」

〔四〕师古曰:「暖,温也,音乃短反。」

〔五〕师古曰:「存,省视也。」

〔六〕师古曰:「禀,给也。鬻,淖糜也。给米使为糜鬻也。陈,久旧也。小雅甫田之诗曰『我取其陈』。鬻音之六反。淖,溺也,音女教反。」

〔七〕师古曰:「使其备为条制。」

〔八〕师古曰:「或县或道,皆用此制也。有蛮夷曰道。」

〔九〕师古曰:「絮,绵也。」

〔一0〕师古曰:「长吏,县之令长也。若者,豫及之词。致者,送至也。或丞或尉,自致之也。」

〔一一〕苏林曰:「取其都吏有德也。」如淳曰:「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闲惠晓事,即为文无害都吏。」师古曰:「如说是也。行音下孟反。」

〔一二〕师古曰:「循行有不如诏意者,二千石察视责罚之。」

〔一三〕苏林曰:「一岁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耐,能任其罪也。」师古曰:「刑谓先被刑也。有罪,在吏未决者也。言八十、九十之人虽合加赐,其中有被刑罪者,不在此赐物令条中也。」

楚元王交薨。

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一〕

〔一〕师古曰:「旁决曰溃,上涌曰出。」

六月,令郡国无来献。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驩洽。乃修代来功。〔一〕诏曰:「方大臣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二〕唯中尉宋昌劝朕,朕(已)〔以〕得保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三〕其封昌为壮武侯。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四〕又曰:「列侯从高帝入蜀汉者六十八人益邑各三百户。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淮阳守申屠嘉等十人五百户,卫尉足等十人四百户。」封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驷钧为靖郭侯,〔五〕故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

〔一〕师古曰:「自代来时有功者。」

〔二〕师古曰:「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三〕师古曰:「尊,高也,高其官秩。」

〔四〕师古曰:「张武等。」

〔五〕如淳曰:「邑名也,六国时齐有靖郭君。靖音静。」师古曰:「外戚恩泽侯表云邬侯驷钧以齐王舅侯,今此云靖郭,岂初封靖郭后改为邬乎?邬音一户反,又音于(度)〔庶〕反。」

二年冬十月,丞相陈平薨。诏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靡有违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一〕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繇教训其民。〔二〕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三〕

〔一〕师古曰:「所食之邑去长安远。」

〔二〕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三〕李奇曰:「为吏,谓为卿大夫者。诏所止,特以恩爱见留者。」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诏曰:「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一〕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二〕灾孰大焉!〔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四〕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五〕及知见之所不及,以启告朕。〔六〕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七〕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八〕朕既不能远德,故然念外人之有非,〔九〕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一0〕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一一〕余皆以给传置。」〔一二〕

〔一〕师古曰:「治音直吏反。」

〔二〕师古曰:「适读曰谪,责也,音张革反。见音胡电反。」

〔三〕师古曰:「灾莫大于此。」

〔四〕师古曰:「三光,日、月、星也。累音力瑞反。」

〔五〕师古曰:「令谓此诏书。」

〔六〕师古曰:「音盖。亦乞也。启,开也。言以过失开告朕躬,是则于朕为恩惠也。商书说命曰『启乃心,沃朕心』。」

〔七〕师古曰:「匡,正也。逮,及也。不逮者,意虑所不及。」

〔八〕师古曰:「省,减也,音所领反。繇读曰徭。」

〔九〕苏林曰:「,寝视不安貌也。」孟康曰:「犹介然也。非,奸非也。」师古曰:「孟说是也。音下板反。」

〔一0〕师古曰:「饬,整也,读与敕同。」

〔一一〕师古曰:「遗,留也。财与纔同。纔,少也。太仆见在之马今当减,留纔足充事而已。」

〔一二〕师古曰:「传音张恋反。置者,置传驿之所,因名置也。他皆类此。」

春正月丁亥,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一〕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二〕民谪作县官及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三〕

〔一〕应劭曰:「古者天子耕藉田(十)〔千〕亩,为天下先。藉者,帝王典藉之常也。」韦昭曰:「藉,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臣瓒曰:「景帝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为天下先』,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也。藉谓蹈藉也。」师古曰:「瓒说是也。国语曰『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斯则藉非假借明矣。」

〔二〕师古曰:「黍稷曰粢,在器曰盛。粢音咨。」

〔三〕师古曰:「种者,五谷之种也。食者,所以为粮食也。贷音吐戴反。种音之勇反。」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诏曰:「前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太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一〕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乃(遂)立辟强为河间王,章为城阳王,兴居为济北王。因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为梁王。

〔一〕师古曰:「辟强,言辟御强梁者,亦犹辟兵辟非耳。辟音必亦反。强音其良反。一说辟读曰辟,强读曰疆。辟疆,言开土地也。贾谊书曰:『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卫侯曰辟强。行人还之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更其名曰毁。』则其义两说并通。他皆类此。」

五月,诏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一〕诽谤之木,〔二〕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三〕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而后相谩,〔四〕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五〕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一〕应劭曰:「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如淳曰:「欲有进者,立于旌下言之。」

〔二〕服虔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也。」应劭曰:「桥梁边板,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复施也。」师古曰:「应说是也。」

〔三〕师古曰:「高后元年诏除妖言之令,今此又有訞言之罪,是则中间曾重复设此条也。訞与妖同。」

〔四〕师古曰:「谩,欺也。初为要约,共行祝诅,后相欺诳,中道而止,无实事也。谩音慢,又音莫连反。」

〔五〕师古曰:「抵,触也,亦至也。」

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一〕

〔一〕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张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简易也。」师古曰:「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使音所吏反。」

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一〕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二〕

〔一〕师古曰:「衣食(之)〔乏〕绝,致有夭丧,故不遂其生。」

〔二〕师古曰:「免不收之。」

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丁卯晦,日有蚀之。

诏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遂)〔朕〕率列侯之国。」遂免丞相勃,遣就国。十二月,太尉颍阴侯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夏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杀辟阳侯审食其。〔一〕

〔一〕师古曰:「杀之于其家。」

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为寇。〔一〕上幸甘泉,〔二〕遣丞相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一〕师古曰:「北地郡之北,黄河之南,即白羊所居。」

〔二〕如淳曰:「蔡邕云天子车驾所至,民臣以为侥幸,故曰幸。见令长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以酒食帛葛越巾佩带之属,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故因谓之幸也。」师古曰:「甘泉在云阳,本秦林光宫。」

上自甘泉之高奴,〔一〕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二〕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三〕留游太原十余日。

〔一〕师古曰:「之,往也。高奴,上郡之县。」

〔二〕师古曰:「里别率赐之。」

〔三〕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自击匈奴,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一〕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祁侯缯贺为将军,军荥阳。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长安。诏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二〕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城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三〕与王兴居去来者,亦赦之。」〔四〕八月,虏济北王兴居,自杀。赦诸与兴居反者。

〔一〕臣瓒曰:「汉帝年纪为陈武,此云柴武,为有二姓。」

〔二〕师古曰:「诖亦误也,音卦。」

〔三〕师古曰:「复音扶目反。」

〔四〕师古曰:「虽始与兴居共反,今弃之去而来降者,亦赦。」

四年冬十二月,丞相灌婴薨。

夏五月,复诸刘有属籍,家无所与。〔一〕赐诸侯王子邑各二千户。

〔一〕师古曰:「复音方目反。与读曰豫。」

秋九月,封齐悼惠王子七人为列侯。

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

作顾成庙。〔一〕

〔一〕服虔曰:「庙在长安城南,文帝作。还顾见城,故名之。」应劭曰:「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不日成之,故曰顾成。贾谊曰:『因顾成之庙,为天下太宗,与汉无极。』」如淳曰:「身存而为庙,若尚书之顾命也。景帝庙号德阳,武帝庙号龙渊,昭帝庙号徘徊,宣帝庙号乐游,元帝庙号长寿,成帝庙号阳池。」师古曰:「以还顾见城,因即为名,于义无取。又书本不作城郭字,应说近之。」

五年春二月,地震。

夏四月,除盗铸钱令。〔一〕更造四铢钱。〔二〕

〔一〕应劭曰:「听民放铸也。」

〔二〕应劭曰:「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文亦曰『半两』,今民间半两钱最轻小者是也。」

六年冬十月,桃李华。

十一月,淮南王长谋反,废迁蜀严道,死雍。〔一〕

〔一〕师古曰:「迁于蜀郡之严道,行至扶风雍县,在道而死也。」

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无得擅征捕。〔一〕

〔一〕如淳曰:「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乃得称太夫人,子不为列侯不得称也。」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罳灾。〔一〕

〔一〕如淳曰:「东阙与其两旁罘罳皆灾也。」晋灼曰:「东阙之罘罳独灾也。」师古曰:「罘罳,谓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罘音浮。」

八年夏,封淮南厉王长子四人为列侯。

有长星出于东方。〔一〕

〔一〕文颖曰:「孛、彗、长三星,其占略同,然其形象小异。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彗星光芒长,参参如埽彗。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或二丈,无常也。大法,孛、彗星多为除旧布新,火灾,长星多为兵革事。」

九年春,大旱。

十年冬,行幸甘泉。

将军薄昭死。〔一〕

〔一〕郑氏曰:「昭杀汉使者,文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有罪,故言死。」如淳曰:「一说昭与文帝博不胜,当饮酒,侍郎酌,为昭少,一侍郎谴呵之。时此郎下沐,昭使人杀之,是以文帝使自杀。」师古曰:「外戚恩泽侯表云坐杀汉使者自杀。郑说是也。」

十一年冬十一月,行幸代。春正月,上自代还。

夏六月,梁王揖薨。

匈奴寇狄道。

十二年冬十二月,河决东郡。

春正月,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

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

三月,除关无用传。〔一〕

〔一〕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也。」李奇曰:「传,棨也。」师古曰:「张说是也。古者或用棨,或用缯帛。棨者,刻木为合符也。传音张恋反。棨音启。」

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一〕岁一不登,民有饥色,〔二〕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三〕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四〕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五〕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一〕师古曰:「辟读曰辟。辟,开也。」

〔二〕师古曰:「登,成也。言五谷一岁不成则众庶饥馁,是无蓄积故也。」

〔三〕师古曰:「从事,从农事也。」

〔四〕师古曰:「树,谓艺殖也。」

〔五〕师古曰:「省,视也。」

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一〕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二〕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三〕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四〕

〔一〕师古曰:「无孝悌力田之人可应察举之令。」

〔二〕师古曰:「自二百石以上,每百石加三匹。」

〔三〕师古曰:「计户口之数以率之,增置其员,广教化也。」

〔四〕师古曰:「道读曰导。」

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一〕

〔一〕师古曰:「令立耕桑之礼制也。」

夏,除秘祝,〔一〕语在郊祀志。五月,除肉刑法,语在刑法志。

〔一〕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也。」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一〕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二〕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一〕晋灼曰:「廑,古勤字。」

〔二〕李奇曰:「本,农也。末,贾也。言农与贾俱出租,无异也,故除田租。」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卬。〔一〕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二〕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三〕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匈奴走。

〔一〕师古曰:「功臣表云缾侯孙单以父北地都尉卬力战死事,文帝十四年封,与此正合。然则卬姓孙,而徐广乃云姓段,说者因曰段会宗即卬之玄孙,无所据也。会宗,汉书有传,班固不云是卬后,何从而知之乎?」

〔二〕师古曰:「申谓约束之。」

〔三〕文颖曰:「要(却)〔劫〕也,哀痛祝誓之言。」

春,诏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一〕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媿。〔二〕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三〕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四〕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厘,〔五〕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媿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六〕是重吾不德也。〔七〕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一〕师古曰:「敏,材识捷疾。」

〔二〕师古曰:「媿,古愧字。」

〔三〕师古曰:「筑土为坛,除地为场。币,祭神之帛。」

〔四〕师古曰:「以贤为上,然后及亲也。」

〔五〕如淳曰:「厘,福也。贾谊传『受厘坐宣室』是也。」师古曰:「厘,本字作禧,假借用耳,同音僖。」

〔六〕师古曰:「与读曰豫。」

〔七〕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一〕上乃下诏议郊祀。公孙臣明服色,新垣平设五庙。〔二〕语在郊祀志。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见五帝,赦天下,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致礼。

〔一〕师古曰:「成纪,陇西县。」

〔二〕文颖曰:「公孙臣,鲁人也。」应劭曰:「新垣平,赵人也。」师古曰:「五庙,即下渭阳五帝之庙也。」

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一〕语在晁错传。〔二〕

〔一〕师古曰:「傅读曰敷,敷陈其言而纳用之。」

〔二〕师古曰:「错音千故反。」

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阳。〔一〕

〔一〕韦昭曰:「在渭城。」师古曰:「郊祀志云在长安东北,非渭城也。韦说谬矣。」

五月,立齐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厉王子三人皆为王。

秋九月,得玉杯,〔一〕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

〔一〕应劭曰:「新垣平诈令人献之。」

后元年〔一〕冬十月,新垣平诈觉,谋反,〔二〕夷三族。

〔一〕张晏曰:「新垣平候日再中,以为吉祥,故改元年,以求延年之祚也。」

〔二〕师古曰:「以诈事发觉,自恐被诛,因谋反也。」

春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一〕

〔一〕张晏曰:「后党于吕氏,废处北宫,故不曰崩。」

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一〕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二〕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三〕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四〕为酒醪以靡谷者多,〔五〕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一〕师古曰:「比犹频也。」

〔二〕师古曰:「与读曰欤,音弋于反。下皆类此。」

〔三〕师古曰:「度谓量计之,音徒各反。」

〔四〕师古曰:「末谓工商之业也。蕃亦多也,音扶元反。」

〔五〕师古曰:「醪,汁滓酒也。靡,散也。醪音来高反。靡音糜。」

〔六〕师古曰:「中音竹仲反。」

二年夏,行幸雍棫阳宫。〔一〕

〔一〕苏林曰:「棫音域。」张晏曰:「秦昭王所作也。」晋灼曰:「黄图在扶风。」

六月,代王参薨。匈奴和亲。诏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一〕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入)〔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三〕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四〕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彻于道,〔五〕以谕朕志于单于。〔六〕今单于反古之道,〔七〕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新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八〕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九〕和亲以定,始于今年。」

〔一〕师古曰:「戎狄荒服,故曰四荒,言其荒忽去来无常也。尔雅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

〔二〕师古曰:「圻亦畿字。王畿千里。不处者,不获安居。」

〔三〕师古曰:「谕,晓告也。重音直用反。」

〔四〕师古曰:「恻,痛也。怛,恨也。怛音丁曷反。」

〔五〕韦昭曰:「使车往还,故彻如结也。」

〔六〕师古曰:「单于,匈奴天子之号也。单音蝉。」

〔七〕师古曰:「(返)〔反〕,还也。」

〔八〕师古曰:「偕亦俱也。之,往也,趣也。」

〔九〕师古曰:「元元,善意也。」

三年春二月,行幸代。

四年夏四月丙寅晦,日有蚀之。五月,赦天下。免官奴婢为庶人。行幸雍。

五年春正月,行幸陇西。三月,行幸雍。秋七月,行幸代。

六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一〕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二〕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三〕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四〕以备胡。

〔一〕如淳曰:「在代郡。」师古曰:「中大夫,官名,其人姓令名免耳。此诸将军下至徐厉,皆书姓,而徐广以为中大夫令是官名,此说非也。据百官表,景帝初改卫尉为中大夫令,文帝时无此官。而中大夫是郎中令属官,秩比二千石。」

〔二〕应劭曰:「山险名也,在鴈门阴馆。」师古曰:「句音章句之句。」

〔三〕服虔曰:「在长安西北。」如淳曰:「长安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臣瓒曰:「一宿曰宿,再宿曰信,过信为次。」师古曰:「匈奴传云『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此则细柳不在渭北,揖说是也。」

〔四〕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棘门在横门外也。」

夏四月,大旱,蝗。〔一〕令诸侯无入贡。弛山泽。〔二〕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庾〔三〕以振民。民得卖爵。

〔一〕师古曰:「蝗即螽也,食苗为灾,今俗呼为簸蝩。蝗音胡光反。蝩音钟。」

〔二〕师古曰:「弛,解也,解而不禁,与众庶同其利。」

〔三〕应劭曰:「水漕仓曰庾。胡公曰『在邑曰仓,在野曰庾』。」

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一〕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二〕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三〕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四〕以罹寒暑之数,〔五〕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六〕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七〕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八〕靡有兵革。〔九〕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一0〕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一一〕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一二〕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一三〕(侄)〔绖〕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一四〕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临)。以下,〔一五〕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一六〕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一七〕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一八〕归夫人以下至少使。」〔一九〕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二0〕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二一〕发近县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臧郭穿复土属将军武。〔二二〕赐诸侯王以下至孝悌力田金钱帛各有数。乙巳,葬霸陵。〔二三〕

〔一〕臣瓒曰:「帝年二十三即位,即位二十三年,寿四十六也。」

〔二〕师古曰:「始生者曰萌。」

〔三〕师古曰:「奚,何也。」

〔四〕师古曰:「临,哭也,音力禁反。下云服临、当临者,音并同也。」

〔五〕师古曰:「罹音离,遭也。」

〔六〕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七〕师古曰:「眇眇,犹言细末也。」

〔八〕臣瓒曰:「方,四方也。内,中也。犹云中外。」师古曰:「此说非也,直谓(四)方之内耳。」

〔九〕师古曰:「靡,无也。」

〔一0〕师古曰:「过行,行有过失也。羞谓忝辱也。行音下更反。」

〔一一〕如淳曰:「得卒天年,已善矣。」晋灼曰:「若以朕不明,当嘉善朕之俭约,何哀念之有也。」师古曰:「如、晋之说非也。与读曰欤,音弋于反。帝自言或者岂朕见之不明乎,以不可嘉为嘉耳。然朕自谓得终天年,供养高庙,为可嘉之事,无所哀念也。今俗语犹然,其意可晓矣。」

〔一二〕师古曰:「令谓此诏文也。」

〔一三〕伏俨曰:「践,翦也,谓无斩衰也。」孟康曰:「践,跣也。」晋灼曰:「汉语作跣。跣,徒跣也。」师古曰:「孟、晋二说是也。」

〔一四〕应劭曰:「无以布衣车及兵器也。」服虔曰:「不施轻车介士也。」师古曰:「应说是也。」

〔一五〕师古曰:「为下棺也。音义与高纪同。」

〔一六〕服虔曰:「皆当言大功、小功布也。纤,细布衣也。」应劭曰:「红者,中祥、大祥以红为领缘。纤者,也。凡三十六日而释服矣。此以日易月也。」晋灼曰:「汉书例以红为功也。」师古曰:「红与功同。服、晋二说是也。此丧制者,文帝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于周礼也,何为以日易月乎!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七月,岂有三十六月之文!又无七月也。应氏既失之于前,而近代学者因循谬说,未之思也。」

〔一七〕师古曰:「言此诏中无文者,皆以模拟而行事。」

〔一八〕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绝,就其水名以为陵号。」

〔一九〕应劭曰:「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皆遣归家,重绝人类。」

〔二0〕师古曰:「典屯军以备非常。」

〔二一〕如淳曰:「主穿圹窴瘗事也。」师古曰:「穿圹,出土下棺也。已而窴之,又即以为坟,故云复土。复,反还也,音扶目反。」

〔二二〕师古曰:「即张武也。」

〔二三〕师古曰:「自崩至葬凡七日也。霸陵在长安东南。」

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一〕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二〕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三〕身衣弋绨,〔四〕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五〕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媿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六〕呜呼,仁哉!

〔一〕师古曰:「弛,废弛,音式尔反。」

〔二〕师古曰:「中谓不富不贫。」

〔三〕师古曰:「今新丰县南骊山之顶有露台乡,极为高显,犹有文帝所欲作台之处。」

〔四〕如淳曰:「弋,皂也。贾谊曰『身衣皂绨』。」师古曰:「

弋,黑色也。绨,厚缯。绨音大奚反。」

〔五〕苏林曰:「假音休假。借音以物借人之借。」

〔六〕应劭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师古曰:「

断狱数百者,言普天之下死罪人不过数百。几,近也,音巨衣反。」

校勘记

一0八页一0行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其)〔莫〕宜寡人,王念孙说「其」字文义不顺,当依史记作「莫」。杨树达说王校是。

一一四页一五行朕(已)〔以〕得保宗庙。苏舆说史记作「以」,依本书例,作「以」为合。

一一五页九行又音于(度)〔庶〕反。景佑、殿本都作「庶」。王先谦说作「庶」是。

一一七页六行古者天子耕藉田(十)〔千〕亩,景佑、殿本都作「千」,史记集解同。

一一七页一二行乃(遂)立辟强为河间王,王先谦说「遂」字涉上文而衍。按史记无「遂」字。

一一九页一行衣食(之)〔乏〕绝,景佑、殿本都作「乏」。王先谦说作「乏」是。

一一九页四行其为(遂)〔朕〕率列侯之国。景佑、殿本都作「朕」,史记同。

一二六页六行要(却)〔劫〕也,景佑、殿、局本都作「劫」,通鉴注引同。

一二六页九行右贤左戚,〔四〕先民后己,注〔四〕原在「

后己」下,王先谦说当在「左戚」下。

一二九页九行边臣兵吏(入)〔又〕不能谕其内志,景佑、殿本都作「又」,史记同。王先谦说作「又」是。

一三0页五行(返)〔反〕,还也。景佑、殿本都作「反」。

一三二页七行(侄)〔绖〕带无过三寸。景佑、殿、局本都作「绖」,史记同。

一三二页九行禁无得擅哭(临)。李慈铭说史记无「临」字,此误衍。

一三三页六行直谓(四)方之内耳。景佑、殿本都无「四」字。

汉书卷五

景帝纪第五

孝景皇帝,〔一〕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一〕荀悦曰:「讳启之字曰开。」应劭曰:「礼谥法『布义行刚曰景』。」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一〕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二〕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三〕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四〕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五〕减耆欲,不受献,〔六〕罪人不帑,〔七〕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朕既不敏,弗能胜识。〔八〕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九〕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一0〕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一一〕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一二〕以明休德。〔一三〕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丞相臣嘉等奏曰:〔一四〕「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诸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一五〕请宣布天下。」制曰「可」。

〔一〕应劭曰:「始取天下者为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为宗,文帝称太宗是也。」师古曰:「应说非也。祖,始也,始受命也。宗,尊也,有德可尊。」

〔二〕张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师古曰:「酎,三重酿,醇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酎音直救反。」

〔三〕孟康曰:「武德,高祖所作也。文始,舜舞也。五行,周舞也。武德者,其舞人执干戚。文始舞执羽钥。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见礼乐志。」

〔四〕张晏曰:「孝文十二年,除关不用传,令远近若一。」

〔五〕师古曰:「遂,成也,达也。」

〔六〕师古曰:「耆读曰嗜。」

〔七〕苏林曰:「刑不及妻子。」师古曰:「帑读与孥同。」

〔八〕师古曰:「敏,材智速疾也。胜识,尽知之。」

〔九〕师古曰:「上世,谓古昔之帝王也。」

〔一0〕师古曰:「侔,等也,音牟。」

〔一一〕师古曰:「称,副也,音尺孕反。」

〔一二〕师古曰:「昭,明也。」

〔一三〕师古曰:「休,美也。」

〔一四〕师古曰:「申屠嘉。」

〔一五〕张晏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如淳曰:「若光武庙在章陵,南阳太守称使者往祭是也。不使侯王祭者,诸侯不得祖天子。凡临祭宗庙皆为侍祭。」师古曰:「张说是也。既云天子所献祖宗之庙,非谓郡国之庙也。」

春正月,诏曰:「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无所农桑畜;〔一〕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二〕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一〕师古曰:「硗谓硗埆瘠薄也。谓褊隘也。谓食养之。畜谓牧放也。硗音苦交反。音狭。古系字。」

〔二〕如淳曰:「庄周云麋鹿食曰荐。一曰草稠曰荐,深曰莽。」

夏四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与匈奴和亲。〔一〕

〔一〕文颖曰:「姓严,讳青翟。」臣瓒曰:「此陶青也。庄青翟乃自武帝时人,此纪误。」师古曰:「后人传习不晓,妄增翟字耳,非本作纪之误。」

五月,令田半租。

秋七月,诏曰:「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一〕廷尉与丞相更议着令。」〔二〕廷尉信谨与丞相议曰:〔三〕「吏及诸有秩受其官属所监、所治、所行、所将,〔四〕其与饮食计偿费,勿论。〔五〕它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臧为盗,没入臧县官。〔六〕吏迁徙免罢,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士伍,免之。〔七〕无爵,罚金二斤,令没入所受。有能捕告,畀其所受臧。」〔八〕

〔一〕师古曰:「帝以为当时律条吏受所监临赂遗饮食,即坐免官爵,于法太重,而受所监临财物及贱买贵卖者,论决太轻,故令更议改之。」

〔二〕苏林曰:「着音着帻之着。」师古曰:「苏音非也。着音著作之着,音竹箸反。」

〔三〕师古曰:「丞相申屠嘉。」

〔四〕师古曰:「行谓按察也,音下更反。」

〔五〕师古曰:「计其所费,而偿其直,勿论罪也。」

〔六〕师古曰:「它物,谓非饮食者。」

〔七〕李奇曰:「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有位者免官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谓之士伍者,言从士卒之伍也。」

〔八〕师古曰:「畀,与也,以所受之臧与捕告者也。畀音必寐反。」

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一〕

〔一〕师古曰:「旧法二十三,今此二十,更为异制也。傅读曰附。解在高纪。」

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一〕余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

〔一〕师古曰:「阏音一曷反。」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崩。〔一〕

〔一〕服虔曰:「文帝母薄太后也。」

六月,丞相嘉薨。

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列侯。〔一〕

〔一〕师古曰:「系音胡计反。」

秋,与匈奴和亲。

三年冬十二月,诏曰:「襄平侯嘉〔一〕子恢说不孝,谋反,欲以杀嘉,大逆无道。〔二〕其赦嘉为襄平侯,及妻子当坐者复故爵。〔三〕论恢说及妻子如法。」

〔一〕晋灼曰:「纪通子也。功臣表襄平侯纪通以父功侯,孝景三年,康侯相夫嗣。推其封薨,正与此合,岂更名嘉乎?」

〔二〕晋灼曰:「恢说言嘉知反情,而实不知也。」师古曰:「此解非也。恢说有私怨于其父,而自谋反,欲令其父坐死也。说读曰悦。」

〔三〕如淳曰:「律,大逆不道,父母妻子同产皆弃市。今赦其余子不与恢说谋者,复其故爵。」

春正月,淮阳王宫正殿灾。

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一〕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大赦天下。遣太尉亚夫、〔二〕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三〕

〔一〕师古曰:「辟音壁,又音辟,其义两通。」

〔二〕师古曰:「周亚夫。」

〔三〕晋灼曰:「错音错置之错。」师古曰:「晁,古朝字。」

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夏六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一〕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者,皆赦之。楚元王子蓺等与濞等为逆,〔二〕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立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续元王后。〔三〕立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赐民爵一级。

〔一〕师古曰:「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

〔二〕师古曰:「蓺音艺。」

〔三〕孟康曰:「礼,元王子也。」

四年春,复置诸关用传出入。〔一〕

〔一〕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用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七月,临江王阏薨。

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

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一〕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

〔一〕张晏曰:「景帝作寿陵,起邑。」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秋九月,皇后薄氏废。

七年冬十一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春正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

二月,罢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中元年夏四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一〕

〔一〕师古曰:「封苛之孙及昌之子也。苛、昌皆尝为御史大夫而从昆弟也,故总言之。」

二年春二月,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一〕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二〕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赗,〔三〕视丧事,因立嗣子。列侯薨,遣大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其(薨)葬,国得发民挽丧,穿复土,治坟无过三百人毕事。〔四〕

〔一〕应劭曰:「皇帝延诸侯王,宾王诸侯,皆属大鸿胪。故其薨,奏其行迹,赐与谥及哀策诔文也。」臣瓒曰:「景帝此年已置大鸿胪,而百官表云武帝太初元年更以大行为大鸿胪,与此错。」师古曰:「诔者,述累德行之文,音力水反。」

〔二〕如淳曰:「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晋灼曰:「礼有大行人、小行人,主谥官,故以此名之。」臣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者。」师古曰:「大鸿胪者,本名典客,后改曰大鸿胪。大行令者,本名行人,即典客之属官也,后改曰大行令。故事之尊重者遣大鸿胪,而轻贱者遣大行也。据此纪文,则景帝已改典客为大鸿胪,改行人为大行矣。而百官公卿表乃云景帝中六年更名典客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行令为大鸿胪,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当是表误。」

〔三〕应劭曰:「衣服曰襚。祠,饮食也。车马曰赗。」师古曰:「襚音遂。赗音芳凤反。」

〔四〕师古曰:「挽谓引车也。毕事,毕葬事也。挽音晚。」

匈奴入燕。

改磔曰弃市,〔一〕勿复磔。

〔一〕应劭曰:「先此诸死刑皆磔于市,今改曰弃市,自非妖逆不复磔也。」师古曰:「磔谓张其尸也。弃市,杀之于市也。谓之弃市者,取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也。磔音竹客反。」

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地,征诣中尉,自杀。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七月,更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一〕

〔一〕师古曰:「更谓改其号。」

九月,封故楚、赵傅相内史前死事者四人子〔一〕皆为列侯。

〔一〕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

甲戌晦,日有蚀之。

三年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一〕

〔一〕师古曰:「所以抑损其权。」

春正月,皇太后崩。〔一〕

〔一〕文颖曰:「景帝母窦太后,以帝崩后六年乃亡。凡立五十一年,武帝建元六年崩。今此言皇太后崩,误耳。」孟康曰:「此太后崩,史记无也。」臣瓒曰:「王楙云景帝薄后以此年死,疑是也。当言废后,而言太后,误也。」师古曰:「孟说是也。废后死不书,又不言崩。瓒解为谬。」

夏旱,禁酤酒。〔一〕秋九月,蝗。有星孛于西北。戊戌晦,日有蚀之。

〔一〕师古曰:「酤谓卖酒也,音工护反。」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四年春三月,起德阳宫。〔一〕

〔一〕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京故事云景帝庙为德阳。」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一〕

〔一〕服虔曰:「绾,卫绾也。马十岁,齿下平。」

夏,蝗。

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一〕

〔一〕苏林曰:「宫刑,其创腐臭,故曰腐也。」如淳曰:「腐,宫刑也。丈夫割势,不能复生子,如腐木不生实。」师古曰:「如说是。腐音辅。」

十月戊午,日有蚀之。

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

更名诸侯丞相为相。〔一〕

〔一〕师古曰:「亦所以抑黜之,令异于汉朝。」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一〕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二〕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三〕

〔一〕师古曰:「比音频寐反。」

〔二〕师古曰:「职,常也。失其常理也。」

〔三〕师古曰:「厌,服也,音一赡反。谳,平议也,音鱼列反。」

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

十二月,改诸官名。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一〕

〔一〕应劭曰:「文帝五年,听民放铸,律尚未除。先时多作伪金,伪金终不可成,而徒损费,转相诳耀,穷则起为盗贼,故定其律也。」孟康曰:「民先时多作伪金,故其语曰『金可作,世可度』。费损甚多而终不成。民亦稍知其意,犯者希,因此定律也。」师古曰:「应说是。」

春三月,雨雪。〔一〕

〔一〕师古曰:「雨音于具反。」

夏四月,梁王薨,分梁为五国,立孝王子五人皆为王。

五月,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一〕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二〕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闾里,与民亡异。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三〕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车骑从者不称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闾巷亡吏体者,二千石上其官属,三辅举不如法令者,〔四〕皆上丞相御史请之。」先是吏多军功,车服尚轻,故为设禁。又惟酷吏奉宪失中,乃诏有司减笞法,定棰令。语在刑法志。〔五〕

〔一〕师古曰:「称其官也,音尺孕反。」

〔二〕张晏曰:「长,大也。六百石,位大夫。」

〔三〕应劭曰:「车耳反出,所以为之藩屏,翳尘泥也。二千石双朱,其次乃偏其左。以簟为之,或用革。」如淳曰:「轓音反,小车两屏也。」师古曰:「据许慎、李登说,轓,车之蔽也。左氏传云『以藩载栾盈』,即是有鄣蔽之车也。言车耳反出,非矣。轓音甫元反。音方远反。」

〔四〕应劭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共治长安城中,是为三辅。」师古曰:「时未有京兆、冯翊、扶风之名。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应说失之。」

〔五〕师古曰:「棰音止反。」

六月,匈奴入鴈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一〕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一〕如淳曰:「汉仪注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疋。」师古曰:「武泉,云中之县也。养鸟兽者通名为苑,故谓牧马处为苑。」

秋七月辛亥晦,日有蚀之。

后元年春正月,诏曰:「狱,重事也。人有智愚,官有上下。狱疑者谳有司。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有令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一〕欲令治狱者务先宽。」三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二〕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一〕师古曰:「假令谳讫,其理不当,所谳之人不为罪失。」

〔二〕如淳曰:「虽有尊官未必有高爵,故数有赐爵。」师古曰:「右庶长,第十二爵也。」

五月,地震。秋七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条侯周亚夫下狱死。

二年冬十月,省彻侯之国。〔一〕

〔一〕晋灼曰:「文纪遣列侯之国,今省之。」师古曰:「省音所领反。」

春,匈奴入鴈门,太守冯敬与战死。发车骑材官屯。〔一〕

〔一〕师古曰:「屯鴈门。」

春,以岁不登,禁内郡食马粟,没入之。〔一〕

〔一〕师古曰:「食读曰。没入者,没入其马。」

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一〕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二〕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三〕强毋攘弱,众毋暴寡,〔四〕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五〕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六〕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七〕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八〕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九〕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一〕应劭曰:「纂,今五采属綷是也。组者,今绶纷绦是也。」臣瓒曰:「许慎云『纂,赤组也』。」师古曰:「瓒说是也。綷,会也。会五彩者,今谓之错彩,非纂也。红读曰功。綷音子内反。绦音它牢反。」

〔二〕师古曰:「省音所领反。繇读曰傜。」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

〔四〕师古曰:「攘,取也,音人羊反。」

〔五〕师古曰:「遂,成也。」

〔六〕张晏曰:「以诈伪人为吏也。」臣瓒曰:「律所谓矫枉以为吏者也。」师古曰:「二说并非也。直谓诈自称吏耳。」

〔七〕李奇曰:「牟,食苗根虫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贼也。」师古曰:「渔言若渔猎之为也。」

〔八〕李斐曰:「奸法,因法作奸也。」文颖曰:「与盗,谓盗者当治,而知情反佐与之,是则共盗无异也。」师古曰:「与盗盗者,共盗为盗耳。」

〔九〕师古曰:「耗,不明也,读与眊同,音莫报反。」

五月,诏曰:「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一〕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宦,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二〕

〔一〕服虔曰:「訾万钱,算百二十七也。」应劭曰:「古者疾吏之贪,衣食足知荣辱,限訾十算乃得为吏。十算,十万也。贾人有财不得为吏,廉士无訾又不得宦,故减訾四算得宦矣。」师古曰:「訾读与赀同。他皆类此。」

〔二〕师古曰:「长利,长获其利。」

秋,大旱。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一〕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二〕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三〕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一〕师古曰:「币者,所以通有无,易贵贱也。」

〔二〕师古曰:「树,殖也。」

〔三〕韦昭曰:「发民,用其民。取庸,用其资以顾庸。」

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一〕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二〕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三〕二月癸酉,葬阳陵。〔四〕

〔一〕臣瓒曰:「帝年三十二即位,即位十六年,寿四十八。」

〔二〕师古曰:「八匹也。」

〔三〕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四〕臣瓒曰:「自崩及葬凡十日。阳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

赞曰: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一〕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三〕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一〕师古曰:「此论语载孔子之辞也。言此今时之人,亦夏、殷、周之所驭,以政化淳壹,故能直道而行。伤今不然。」

〔二〕师古曰:「不可胜。」

〔三〕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

校勘记

一四五页三行其(薨)葬,王念孙说「薨」字涉上文四「薨」字而衍。薨事已见上文,此文则专指葬事,故师古云「毕事,毕葬事也」。

汉书卷十三至十六

表卷一至四

汉书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襢,〔一〕积德累功,洽于百姓,摄位行政,考之于天,〔二〕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稷,〔三〕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四〕秦起襄公,章文、缪,献、〔五〕孝、昭、严,稍蚕食六国,〔六〕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七〕

〔一〕师古曰:「古禅字,音上扇反。」

〔二〕师古曰:「谓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考之于天,知已合天心不也。」

〔三〕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四〕师古曰:「杀读曰弒。它皆类此。」

〔五〕师古曰:「言奏之初大,起于襄公始为诸侯,至文公、缪公、献公,更为章着也。襄公,庄公之子;文公,襄公之子也。缪公,德公之少子;献公,灵公之子也。」

〔六〕师古曰:「孝谓孝公也,即献公之子。昭谓昭襄王,即惠王之子,武王之弟也。严谓庄襄王,即昭襄王之孙,孝文王之子也。后汉时避明帝讳,以庄为严,故汉书姓及谥本作庄者皆易为严也。它皆类此。蚕食,谓渐吞灭之,如蚕食叶也。」

〔七〕师古曰:「,古艰字也。」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一〕于是削去五等,〔二〕堕城销刃,〔三〕箝语烧书,〔四〕内锄雄俊,外攘胡粤,〔五〕用壹威权,为万世安。〔六〕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七〕适戍强于五伯,〔八〕闾阎偪于戎狄,〔九〕向应于谤议,〔一0〕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桀而速自毙也。〔一一〕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一二〕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一三〕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一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一五〕讫于孝文,异姓尽矣。

〔一〕服虔曰:「言因横议而败也。」应劭曰:「孟轲云『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师古曰:「处士谓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横音(朝)〔胡〕孟反。次下『横发』,其音亦同也。」

〔二〕应劭曰:「周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三〕应劭曰:「坏其坚城,恐复阻以害己也。聚天下之兵,铸以为铜人十二,不欲令民复逆命也。古者以铜为兵。」师古曰:「堕音火规反。」

〔四〕应劭曰:「禁民聚语,畏其谤己。箝,缄也。箝与钳同。」晋灼曰:「许慎云『箝,也』。」师古曰:「晋说是也。谓箝其口,不听妄言也,即所谓禁耦语者也。箝音(某)〔其〕占反。音蹑。」

〔五〕师古曰:「攘,却也。粤,古越字。」

〔六〕师古曰:「令威权壹归于己。」

〔七〕师古曰:「虞,度也。意所不度,谓之不虞。」

〔八〕师古曰:「适读曰谪。谪戍,谓陈胜、吴广也。伯读曰霸。五霸谓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也。谪音陟厄反。」

〔九〕应劭曰:「周礼二十五家为闾。阎音檐,门闾外旋下荫,谓之步檐也。闾阎民陈胜之属,言其逼秦甚于戎狄也。」师古曰:「闾,里门也。阎,里中门也。陈胜、吴广本起闾左之戍,故总言闾阎,应说非也。闾左解在陈胜传。偪音逼。」

〔一0〕服虔曰:「音惨。」应劭曰:「秦法,诽谤者族。今陈胜奋臂大呼,天下莫不向应,向应之害更烈于所谤议也。」师古曰:「向音响。响应者,如响之应声。,痛也。服音是也。」

〔一一〕师古曰:「乡读曰向,谓曩时也。秦禁,谓堕城销刃、箝语烧书之属是也。」

〔一二〕师古曰:「繇读与由同。任,用也,事也。」

〔一三〕师古曰:「革,变也。烈谓余烈也。」

〔一四〕师古曰:「镌,琢石也,音子全反。」

〔一五〕应劭曰:「谱音补。项羽为西楚霸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王高祖于蜀汉。汉元年,诸王毕封各就国,始受命之元,故以冠表焉。」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纪,故列其月,五年诛籍,乃以年纪焉。」

公元前

分为衡山

分为临江

分为九江

常山

分为代

临淄

分为济北

分为胶东

分关中

分关中

分关中

分为辽东

分为殷

分为河南

206

元年一月应劭曰:诸王始受封之月也。十八王同时称一月。赵歇起已二十七月,徙为代王。皆以月数旁行题都上云。」

西楚霸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

王吴芮始,故番君。师古曰:番音蒱河反。」

王共敖始,故楚柱国。师古曰:共读曰恭。」

王英布始,故楚将。

王张耳始,故赵将

廿七

王赵歇始,故赵王。

王田都始,故齐将。

王田安始,故齐将。

二十

王田市始,故齐王。

王章邯始,故秦将。

王司马欣始,故秦长史。

王董翳始,故秦都尉。

王臧荼始,故燕将。师古曰:荼音大胡反。」

三十

王韩广始,故燕王。

十九

王魏豹始,故魏王。

王司马卬始,故赵将。

廿二

王韩成始,故韩王。

王申阳始,故楚将。

二月

都彭城。

都邾。

都江陵。

都六。

都襄国。

廿八

都代。

都临淄。

都博阳。

廿一

都即墨。

都废丘。

都栎阳。

都高奴。

都蓟。

卅一

都无终。

二十

都平阳。

都朝歌。

廿三

都阳翟。

都雒阳。

三月

廿九

廿二

卅二

廿一

廿四

四月

三十

田荣击都,降楚。

廿三

卅三

廿二

廿五

五月

卅一

王田荣始,故齐相。

廿四

田荣击杀市。属齐。

卅四

廿三

廿六

六月

卅二

田荣击杀安。属齐。

卅五

廿四

廿七

项籍诛成。

七月

卅三

邯守废丘,汉围之。

欣降汉。

翳降汉。

卅六

臧荼击杀广。属燕。

廿五

王郑昌始,项王立之。

八月

卅四

属汉,为渭南、河上郡。

属汉,为上郡。

廿六

九月

耳降汉。

卅五

歇复赵王。

廿七

阳降汉。

205

十月

代王歇还王赵。

歇以陈余为代王,号成安君。

汉拔我陇西

廿八

王韩信始,汉立之。

属汉,为河南郡。

十一月

十一

十一

十一

十一

卅七

十一

十一

廿九

十一

十二月

十二

十二

十二

十二

卅八

项籍击荣,走平原,民杀之。

十二

汉拔我北地。

十二

十二

二年一月

二年一月

二年一月

十三

二年一月

卅九

项籍复立故齐王田假为王。

二年一月

二年一月

卅一

十三

二月

十四

四十

田荣弟横反城阳,击假,假奔楚。杀假。

卅二

豹降,为王。

十四

卬降汉。

三月

项王三万人破汉兵五十六万。

十五

四十一

王广始,故田荣子,横立之。

卅三

从汉伐楚。

属汉,为河内郡。

从汉伐楚。

四月

十六

四十二

卅四

豹归,畔汉。

五月

十七

四十三

汉杀邯。属汉为中地、陇西、北地郡。

卅五

六月

十八

四十四

卅六

七月

十九

四十五

卅七

八月

廿

四十六

十一

卅八

汉将韩信击虏豹。

十一

九月

廿一

四十七

十二

属汉,为河东、上党郡。

十二

204

十月

廿二

四十八

汉灭歇。

十三

二年一月

十一月

十一

十一

廿三

十一

属汉,为太原郡。

十一

十二月

十二

十二

廿四

布降汉。

十二

三年一月

三年一月

三年一月

廿五

十一

三年一月

二月

廿六

十二

三月

廿七

十三

四月

围汉荥阳。

廿八

十四

五月

廿九

十五

六月

十六

七月

卅一

十七

八月

子尉嗣为王。

十八

十一

九月

十九

十二

203

十月

廿

三年一月

十一月

十一

汉将韩信击杀龙且。

十一

复赵,王张耳始,汉立之。

廿一

汉将韩信击杀广。属汉,为郡。

十一

十二月

十二

十二

十二

四年一月

四年一月

四年一月

齐国。

四年一月

二月

王韩信始,汉立之。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十一

更为淮南国。

七月

十二

王英布始,汉立之。

八月

十三

十一

九月

十四

十一

反。汉诛荼。

置梁国。

十二

初置长沙国。

202

五年

即皇帝位。

正月

汉诛籍。王韩信始。

芮徙长沙。

十二月

汉虏尉。

二年

十二月乙丑,耳薨。

以太原为国。

徙韩信王楚。

后九月,王卢绾始,故太尉。

王彭越始。

四年

二月乙未,王吴芮始,六月,薨。

201

六年

十一月信废为侯。

子敖嗣为王。

王韩信始。九月,信反,降匈奴。

信徙太原。

成王臣嗣。

200

七年

199

八年

敖废为侯

198

九年

197

十年

越反,诛。

196

十一年

布反,诛。

绾反,降匈奴。

195

十二年

194

孝惠元年

193

二年

哀王回嗣。

192

三年

191

四年

190

五年

189

六年

188

七年

初置鲁国。

初置淮阳国。

复置常山国。

初置吕国。

187

高后元年

四月,王张偃始,高后外孙。

四月辛卯,王强始,高后所诈立孝惠子。

四月辛卯,王不疑始,高后所诈立孝惠子。

四月辛卯,王吕台始,高后兄子。

186

二年

不疑薨,谥曰哀,无子。十月癸丑,王义始,故襄城候。

台薨,谥曰肃。子嘉嗣为王。

共王若嗣。

185

三年

184

四年

义立为帝。五月丙辰,王朝始,故轵侯。

183

五年

强薨,谥曰怀,无子。

182

六年

王武始,故壶关侯。

嘉坐骄废。十一月,王吕产始。

初置梁国。

181

七年

赵王吕禄始,高后兄子。

产徙梁。十一月丁巳,王大始,故平昌侯。

初置燕国。

二月,王吕产始。

180

八年

偃废为侯。

武以非子诛。

朝以非子诛。

八月,汉大臣共诛禄。

七月癸丑,王吕通。八月,汉大臣共诛通。

汉大臣共诛产。

179

孝文元年

178

二年

靖王产嗣。

177

三年

176

四年

175

五年

174

六年

173

七年

172

八年

171

九年

170

十年

169

十一年

168

十二年

十一

167

十三年

十二

166

十四年

十三

165

十五年

十四

164

十六年

十五

163

后元元年

十六

162

二年

十七

161

三年

十八

160

四年

十九

159

五年

二十

158

六年

二十一

157

七年

二十二

来朝,薨。无子,国除。

校勘记

三六三页五行秦起襄公,章文、缪,献、〔五〕孝、昭、严,稍蚕食六国。注〔五〕在「献」下,明颜以「章文、缪、献」断句。王念孙说献公在缪公之后十六世,而与文、缪并数,既为不伦,且上下句法,亦属参差。当断「章文、缪」为句,「献、孝、昭、严」为句。王先谦说王说是。

三六三页六行其(艰)〔〕难也。钱大昭说「艰」当作「」。按景佑、殿、局本都作「」。

三六四页一二行横音(朝)〔胡〕孟反。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胡」。

三六五页一行箝音(某)〔其〕占反。景佑、汲古、局本都作「其」。

三六六页二栏十格「故齐将」,钱大昭说当作「齐王」。按景佑、殿本都作「齐王」。

三六七页一栏十五格「廿一」,景佑、本都作「卅一」。王先谦说作「卅一」是。

三六七页二栏二至十八格缺字据殿、局本补,十九格据局本补。

三六七页三栏缺字据殿、局本补。十六格「卅二」,景佑本作「

廿二」。朱一新说作「廿二」是。

三六七页四栏缺字据殿、局本补。

三六八页一栏十六格「卅四」,景佑、殿、局本都作「廿四」。朱一新说作「廿四」是。

三六八页二栏十一格「七」字据殿本补。十四格「七」字据殿、局本补。十八格八字原在十九格,据景佑、殿、局本移上。

三六八页三栏十四格「八」字据殿、局本补。

三六九页二栏七格「安成」,王先谦说殿本作「成安」是。

三七0页二栏原分作三栏,据王先谦说并。十七格,殿本作「十三」是。

三七一页三栏王先谦说九格「二」字衍。按景、汲古本有,殿、局本无。

三七一页四栏王先谦说九格「三」字衍。按景佑、汲古本有,殿、局本无。

三七三页二栏七格「十二」,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十三」。

三七三页三栏五格「十一」据殿、局本补。

三七三页四栏四格「廿四」据殿、局本补。

三七三页五栏原分作二栏,殿本并为一栏。王先谦说殿本不误。

三七四页三栏二格「汉围」,景佑、殿、局本都作「围汉」。

三七六页六栏五格,王先谦说「王」当为「国」,各本误。

三七七页四栏五格,王先谦说「月」字衍。按景按本有,殿本无。

三七九页一栏一格,王先谦说「一」字衍。按汲古本有,景佑、殿、局本无。

三七九页四栏一格,景佑、殿本都无「帝」字。

三八一页三栏王先谦说五、七格「二」字衍。按景佑本有,殿、局本无。八格「二」字据景佑、汲古、殿、局本补。

三八二页一栏王先谦说七格「三」字衍。按景佑、汲古本有,殿、局本无。

三八二页二栏王先谦说七格「四」字衍。按景佑、汲古本有,殿、局本无。

三八二页三栏八格十一字原在九格,汲古本同,王先谦说误。据景佑、殿、局本移上。

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昔周监于二代,〔一〕三圣制法,〔二〕立爵五等,〔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四〕诗载其制曰:「介人惟藩,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母俾城坏,毋独斯畏。」〔五〕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六〕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七〕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八〕至虖阨河洛之间,〔九〕分为二周,〔一0〕有逃责之台,被窃鈇之言。〔一一〕然天下谓之共主,〔一二〕强大弗之敢倾。〔一三〕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一四〕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一五〕

〔一〕师古曰:「监,视也。二代,夏、殷也。」

〔二〕师古曰:「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

〔三〕师古曰:「公、侯、伯、子、男。」

〔四〕臣瓒曰:「礼记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师古曰:「五侯,五等诸侯也。九伯,九州之伯也。伯,长也。」

〔五〕师古曰:「大雅板之诗也。介,善也。藩,篱也。屏,蔽也。垣,墙也。翰,干也。怀,和也。俾,使也。以善人为之藩篱,谓封周公、康叔于鲁、卫;以大师为垣墙,谓封太公于齐也。大邦以为屏蔽,谓成国诸侯也;大宗以为桢干,谓王之同姓也。能和其德则天下安宁,分建宗子则列城坚固。城不可使堕坏,宗不可使单独。单独堕坏,则畏惧斯至。」

〔六〕师古曰:「亲贤俱封,功德并建。」

〔七〕师古曰:「伯读曰霸。此五霸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

〔八〕师古曰:「陵夷,言如山陵之渐平。夷谓颓替也。」

〔九〕应劭曰:「阨者,狭也。者,踦也。西迫强秦,东有韩魏,数见侵暴,踦不安也。」师古曰:「阨音于懈反。音区。」

〔一0〕师古曰:「谓东西二周也。」

〔一一〕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刘德曰:「洛阳南宫謻台是也。」应劭曰:「窃鈇,谓出至路边窃取人鈇也。」师古曰:「应说非也。鈇钺,王者以为威,用斩戮也。言周室衰微,政令不行于天下,虽有鈇钺,无所用之,是谓私窃隐藏之耳。被音皮义反。鈇音肤。謻音移,又音直移反。」

〔一二〕如淳曰:「虽至微弱,犹共以为之主。」

〔一三〕师古曰:「言诸侯虽强大者,不敢倾灭周也。」

〔一四〕师古曰:「既亦尽也。赧,谥也,一曰名也,音女版反。」

〔一五〕师古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初亡,五十六年昭襄王卒,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庄襄王立四年而卒,子政立二十六年而乃并天下,自号始皇帝。是为三十五年无主也。」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一〕蚕食山东,壹切取胜。〔二〕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三〕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四〕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五〕

〔一〕应劭曰:「狙,伺也,因(闻)〔间〕伺隙出兵也。狙音若蛆反。」师古曰:「音千絮反。」

〔二〕师古曰;「蚕食,解在异姓诸侯王表。壹切,解在平纪也。」

〔三〕师古曰:「姗,古讪字也。讪,谤也,音所谏反,又音删。」

〔四〕应劭曰:「白挺,大杖也。孟子书曰『可使制挺以挞秦楚』是也。」师古曰:「挺音徒鼎反。」

〔五〕应劭曰:「武王克商,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今乃三十六世,八百六十七岁,此谓过其历者也。秦以谥法少,恐后世相袭,自称始皇,子曰二世,欲以一迄万,今至子而亡,此之为不及期也。」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一〕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二〕自鴈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三〕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四〕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五〕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六〕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七〕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八〕诸侯(北)〔比〕境,周(市)〔匝〕三垂,外接胡越。〔九〕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一0〕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一一〕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一二〕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过其正矣。〔一三〕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一四〕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一〕(项羽)〔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

〔二〕师古曰:「九国之数在下也。」

〔三〕师古曰:「辽阳,辽水之阳也。」

〔四〕师古曰:「太行,出名也。左转,亦谓自太行而东也。渐,入也,一曰浸也。行音胡刚反。渐音子廉反,亦读如本字。」

〔五〕晋灼曰:「水经云泗水出鲁(下)〔卞〕县。」臣瓒曰:「

谷在彭城,泗之下流为谷水。」师古曰:「奄,覆也。龟、蒙,二山名。」

〔六〕文颖曰:「即今吴也。高帝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吴。」师古曰:「荆吴,同是一国也。」

〔七〕师古曰:「濒,水涯也,音频,又音宾。庐、衡,二山名也。」

〔八〕郑氏曰:「波音陂泽之陂。」孟康曰:「亘,竟也,音古赠反。」师古曰:「汉之阳者,循汉水而往也。水北曰阳。(陂)〔波〕音彼皮反,又音彼义反。九嶷,山名,有九峰,在零陵营道。嶷音疑。」

〔九〕师古曰:「比谓相接次也。三垂,谓北东南也。比音频寐反。」

〔一0〕师古曰:「三河,河东、河南、河内也。」

〔一一〕师古曰:「十五郡中又往往有列侯、公主之邑。」

〔一二〕师古曰:「夸音跨。」

〔一三〕师古曰:「挢与矫同。,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于强盛,有失中也。」

〔一四〕师古曰:「晏如,安然也。」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一〕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二〕赵分为六,〔三〕梁分为五,〔四〕淮南分为三。〔五〕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城、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六〕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七〕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八〕设附益之法,〔九〕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一0〕

〔一〕师古曰:「易睽卦九四爻辞曰『睽孤,见豕负涂』。睽孤,乖刺之意。睽音工携反。」

〔二〕师古曰:「谓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也。」

〔三〕师古曰:「谓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也。」

〔四〕师古曰:「谓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也。」

〔五〕师古曰:「谓淮南、衡山、庐江。」

〔六〕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矣。」

〔七〕师古曰:「谓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损大夫、谒者诸官长丞员等也。」

〔八〕服虔曰:「仕于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于王侯也。」应劭曰:「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师古曰:「

左官犹言左道也。皆僻左不正,应说是也。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九〕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师古:「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

〔一0〕师古曰:「与读曰豫。」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一〕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二〕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三〕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四〕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首,〔五〕奉上玺韨,惟恐在后,〔六〕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一〕师古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后裔也,故于天子益疏远矣。」

〔二〕师古曰:「谓成、哀、平皆早崩,又无继嗣。」

〔三〕师古曰:「殚,尽也,音单。」

〔四〕师古曰:「序谓东西厢。颛与专同。」

〔五〕应劭曰:「厥者,顿也。角者,角也。稽者,首至地也。言王莽渐渍威福日久,亦值汉之单弱,王侯见莽篡弒,莫敢怨望,皆顿角稽首至地而上其玺绶也。」晋灼曰:「厥犹竖也,叩头则角竖。」师古曰:「应说是也。音口礼反,与稽同。」

〔六〕师古曰:「韨音弗,玺之组也。」

号谥

始封

曾孙

玄孙

六世

七世

张晏曰:「礼,服尽于玄孙,故以世数名也。」

楚元王交

高帝弟。

师古曰:「楚元王,帝弟,而表居代王前者,以封日先后为次也。」

六年正月丙午立,二十三年薨。

孝文二年,夷王郢客嗣,四年薨。

六年,王戊嗣,二十一年,孝景三年,反,诛。

孝景四年,文王礼以元王子平陆侯绍封,三年薨。

七年,安王道嗣,二十二年薨。

元朔元年,襄王注嗣,十二年薨。

元鼎元年,节王纯嗣,十六年薨。

天汉元年,王延寿嗣,三十二年,地节元年,谋反,诛。

代王喜

高帝兄。

正月壬子立,七年,为匈奴所攻,弃国自归,废为合阳侯,孝惠二年薨。

高祖十二年十月辛丑,王濞以故代王子沛侯立,四十二年,孝景三年,反,诛。

齐悼惠王肥

高帝子

正月壬子立,十三年薨。

孝惠七年,哀王襄嗣,十二年薨。

孝文二年,文王则嗣,十四年薨,亡后。

孝文十六年,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绍封,十一年薨。

孝景四年,懿王寿嗣,二十三年薨。

元光四年,厉王次昌嗣,五年薨,亡后。

城阳

孝文二年二月乙卯,景王章以悼惠王子朱虚侯立,二年薨。

四年,共王喜嗣,八年,徙淮南,四年,复还,凡三十三年薨。

孝景后元年,顷王延嗣,二十六年薨。

元狩六年,敬王义嗣,九年薨。

元封三年,惠王武嗣,十一年薨。

天汉四年,荒王顺嗣,四十六年薨。

八世

甘露三年,戴王恢嗣,八年薨。

九世

永光元年,孝王景嗣,二十四年薨。

十世

鸿嘉二年,哀王云嗣,一年薨,亡后。永始元年,王俚以云弟绍封,二十五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济北

二月乙卯,王兴居以悼惠王子东牟侯立,二年谋反,诛。

菑川

十六年四月丙寅,懿王志以悼惠王子安都侯立为济北王,十一年,孝景四年,徙菑川,三十五年薨。

元光六年,靖王建嗣,二十年薨。

元封二年,顷王遗嗣,三十五年薨。

元平元年,思王终古嗣,二十八年薨。

初元三年,考王尚嗣,六年薨。

永光四年,孝王横嗣,三十一年薨。

八世

元延四年,怀王友嗣,六年薨。

九世

建平四年,王永嗣,十二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济南

四月丙寅,王辟光以悼王子扐侯立,十一年反,诛。

师古曰:「扐音力」。

菑川

四月丙寅,王贤以悼惠王子武城侯立,十一年反,诛。

胶西

四月丙寅,王卬以悼惠王子平昌侯立,十一年反,诛。

胶东

四月丙寅,王熊渠以悼惠王子白石侯立,十一年反,诛。

荆王贾

高帝从父弟。

六年正月丙午立,六年十二月,为英布所攻,亡后。

淮南厉王长

高帝子。

十一年十月庚午立,二十三年,孝文六年,谋反,废徙蜀,死雍。

十六年四月丙寅,王安以厉王子阜陵侯绍封,四十三年,元狩元年,谋反,自杀。

衡山

四月丙寅,王赐以厉王子阳周侯立为庐江王,十二年,徙衡山,四十三年,谋反,自杀。

济北

四月丙寅,王勃以厉王子安阳侯立为衡山王,十二年,徙济北,一年薨,谥曰贞王。

孝景六年,成王胡嗣,五十四年薨。

天汉四年,王宽嗣,十一年,后二年,谋反,自杀。

赵隐王如意

高帝子。

九年四月立,十二年,为吕太后所杀,亡后。

代王

高帝子。

十一年正月丙子立,十七年,高后八年,为皇帝。

赵共王恢

师古曰:「共读曰恭。下皆类此。」

高帝子。

十一年三月丙午,为梁王,十六年,高后七年,徙赵,其年自杀,亡后。

赵幽王友

高帝子。

十一年三月丙寅,立为淮阳王,二年,徙赵,十四年,高后七年,自杀。

孝文元年,王遂以幽王子绍封,二十六年,孝景三年,反,诛。

河间

孝文二年三月乙卯,文王辟强以幽王子立,十三年薨。

十五年,哀王福嗣,一年薨,亡后。

燕灵王建

高帝子。

十二年二月甲午立,十五年,高后七年,薨。吕太后杀其子。

燕敬王泽

高帝从祖昆弟。

高后七年,以营陵侯立为琅邪王,二年,孝文元年,徙燕,二年薨。

三年,康王嘉嗣,二十六年薨。

孝景六年,王定国嗣,二十四年,坐禽兽行,自杀。

右高祖十一人。吴随父,凡十二人。

师古曰:「吴王濞从其父代王喜在此表中,故十二人也。」

梁怀王揖

文帝子。

二年二月乙卯立,十年薨,亡后。

梁孝王武

文帝子。

二月乙卯,立为代王,三年,徙为淮阳王,十年,徙梁,三十五年薨。

孝景后元年,恭王买嗣,七年薨。

建元五年,平王襄嗣,四十年薨。

太始元年,贞王毋伤嗣,十一年薨。

始元二年,敬王定国嗣,四十年薨。

初元四年,夷王遂嗣,六年薨。

永光五年,荒王嘉嗣,十五年薨。

八世

阳朔元年,王立嗣,二十七年,元始三年,有罪,废,徙汉中,自杀。元始五年二月丁酉,王音以孝王玄孙之曾孙绍封,五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济川

孝景中六年五月丙戌,王明以孝王子桓邑侯立,七年,建元三年,坐杀中傅,废迁房陵。

济东

五月丙戌,王彭离以孝王子立,二十九年,坐杀人,废迁上庸。

山阳

五月丙戌,哀王定以孝王子立,九年薨,亡后。

济阴

五月丙戌,哀王不识以孝王子立,二年薨,亡后。

代孝王参

文帝子。

二月乙卯,立为太原王,三年,更为代王,七年薨。

孝文后三年,恭王登嗣,二十九年薨。

清河

元光三年,刚王义嗣,十九年,元鼎三年,徙清河,三十八年薨。

太始三年,顷王阳嗣,二十五年薨。

地节元年,王年嗣,四年,坐与同产妹奸,废迁房陵,与邑百家。

广宗

元始二年四月丁酉,王如意以孝王玄孙之子绍封,七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右孝文三人。齐、城阳、两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赵、河间、淮南、衡山十二人随父,凡十五人。

河间献王德

景帝子。

二年三月甲寅立,二十六年薨。

元光六年,共王不周嗣,四年薨。

元朔四年,刚王基嗣,十二年薨。

元鼎四年,顷王缓嗣,十七年薨。

天汉四年,孝王庆嗣,四十三年薨。

五凤四年,王元嗣,十七年,建昭元年,坐杀人,废迁房陵。

建始元年正月丁亥,惠王良以孝王子绍封,二十七年薨。

建平二年,王尚嗣,十四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临江哀王阏

师古曰:「阏音一曷反。」

景帝子。

三月甲寅立,三年薨,亡后。

鲁共王余

景帝子。

三月甲寅,立为淮阳王,二年,徙鲁,二十八年薨。

元朔元年,安王光嗣,四十年薨。

后元元年,孝王庆忌嗣,三十七年薨。

甘露三年,顷王封嗣,二十八年薨。

阳朔二年,文王嗣,十九年薨,亡后。

晋灼曰:「音镌。」师古曰:「音子缘反。」

建平三年六月辛卯,王闵以顷王子郚乡侯绍封,十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献神书言莽德,封列侯,赐姓王。

师古曰:「郚音吾,又音鱼。

江都易王非

师古曰:「谥法,好更故旧曰易。」

景帝子。

三月甲寅,立为汝南王,二年,徙江都,二十八年薨。

元朔二年,王建嗣,六年,元狩二年,谋反,自杀。

广世

元始二年四月丁酉,王宫以易王庶孙盱眙侯子绍封,五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赵敬肃王彭祖

景帝子。

二月甲寅,立为广川王,四年,徙赵,六十三年薨。

征和元年,顷王昌嗣,十九年薨。

本始元年,怀王尊嗣,五年薨。

地节四年二月甲子,哀王高以顷王子绍封,四月薨。

元康元年,共王充嗣,五十六年薨。

元延三年,王隐嗣,十九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平干

征和二年,顷王偃以敬肃王小子立,十一年薨。

元凤元年,缪王元嗣,二十四年,五凤二年,坐杀谒者,会薨,不得代。

长沙定王发

景帝子。

三月甲寅立,二十八年薨。

元朔二年,戴王庸嗣,二十七年薨。

天汉元年,顷王附朐嗣,十七年薨。

晋灼曰:「附音符。」师古曰:「附读如本字。朐音劬。本传作鲋鮈,其音同耳。」

始元四年,剌王建德嗣,三十四年薨。

黄龙元年,炀王旦嗣,二年薨,亡后。

初元四年,孝王宗以剌王子绍封,三年薨。

永光二年,缪王鲁人嗣,四十八年薨。

居摄二年,舜嗣,二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胶西于王端

景帝子。

三年六月乙巳立,四十七年,元封三年薨,亡后。

中山靖王胜

景帝子。

六月乙巳立,四十二年薨。

元鼎五年,哀王昌嗣,二年薨。

元封元年,王昆侈嗣,二十一年薨。

师古曰:「音与康同,,恶谥也。好乐怠政曰。它皆类此。」

征和四年,顷王辅嗣,三年薨。

始元元年,宪王福嗣,十七年薨。

地节元年,怀王修嗣,十五年薨,亡后。

广德

鸿嘉二年八月,夷王云客以怀王从父弟子绍封,一年薨,亡后。

广平

建平三年正月壬寅,王汉以夷王弟绍封,十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胶东王

景帝子。

四年四月乙巳立,四年为皇太子。

临江愍王荣

景帝子。

七年十一月己酉,以故皇太子立,三年,坐侵庙壖地为宫,自杀。

广川惠王越

景帝子。

中二年四月乙巳立,十二年薨。

建元五年,缪王齐嗣,四十五年薨。

征和二年,王去嗣,二十二年,本始四年,坐亨姬不道,废徙上庸,予邑百户。

师古曰:「忿怒其姬,亨煮而杀。」

地节四年五月庚午,戴王文以缪王子绍封,二年薨。

元康二年,王汝阳嗣,十五年,甘露四年,杀人,废徙房陵。

广德

元始二年四月丁酉,静王榆以惠王曾孙戴王子绍封,四年薨。

居摄元年,王赤嗣,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胶东康王寄

景帝子。

四月乙巳立,二十八年薨。

元狩三年,哀王贤嗣,十四年薨。

元封五年,戴王通平嗣,二十四年薨。

始元五年,顷王音嗣,五十四年薨。

河平元年,恭王授嗣,十四年薨。

永始三年,王殷嗣,二十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六安

元狩二年七月壬子,恭王庆以康王少子立,三十八年薨。

始元四年,夷王禄嗣,十年薨。

本始元年,缪王定嗣,二十三年薨。

甘露四年,顷王光嗣,二十七年薨。

阳朔二年,王育嗣,三十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清河哀王乘

景帝子。

中三年三月丁酉立,十二年薨,亡后。

常山宪王舜

景帝子。

中五年三月丁巳立,三十二年薨。

元鼎三年,王勃嗣,坐宪王丧服奸,废徙房陵。

真定

元鼎三年,顷王平以宪王子绍封,二十五年薨。

征和四年,烈王偃嗣,十八年薨。

本始三年,孝王申嗣,三十三年薨。

建昭元年,安王雍嗣,十六年薨。

阳朔三年,共王普嗣,十五年薨。

绥和二年,王杨嗣,十六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泗水

元鼎二年,思王商以宪王少子立,十五年薨。

太初二年,哀王安世嗣,一年薨,亡后。

三年,戴王贺以思王子绍封,二十年薨。

元凤元年三月丙子,勤王综嗣,三十九年薨。

永光三年,戾王骏嗣,三十一年薨。

元廷三年,王靖嗣,十九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右孝景十四人。楚、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五人随父,凡十九人。

师古曰:「此表列诸王次第与本传不同者,本传因母氏之次而尽言所生,表则叙其昆弟长幼。又临江闵王封时年月在后,故不同也。它皆类此。」

齐怀王闳

武帝子。

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立,八年,元封元年薨,亡后。

燕剌王旦

武帝子。

四月乙巳立,三十七年,元凤元年,坐谋反,自杀。

广阳

本始元年五月,顷王建以剌王子绍封,二十九年薨。

初元五年,穆王舜嗣,二十一年薨。

阳朔二年,思王璜嗣,二十一年薨。

建平四年,王嘉嗣,十二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广陵厉王胥

武帝子。

四月乙巳立,六十三年,五凤四年,坐祝诅上,自杀。

初元二年三月壬申,孝王霸以厉王子绍封,十三年薨。

建昭五年,共王意嗣,十三年薨。

建始二年,哀王护嗣,十五年薨,亡后。

元延二年,靖王守以孝王子绍封,十七年薨。

居摄二年,王宏嗣,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高密

本始元年十月,哀王弘以厉王子立,八年薨。

元康元年,顷王章嗣,三十四年薨。

建始二年,怀王宽嗣,十一年薨。

鸿嘉元年,王慎嗣,二十九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昌邑哀王髆

武帝子。

天汉四年六月乙丑立,十一年薨。

始元元年,王贺嗣,十二年,征为昭帝后,立二十七日,以行淫乱,废归故国,予邑三千户。

右孝武四人。六安、真定、泗水、平干四人随父,凡八人。

淮阳宪王钦

宣帝子。

元康三年四月丙子立,三十六年薨。

河平二年,文王玄嗣,二十六年薨。

元寿二年,王演嗣,十九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师古曰:「演音羊善反。」

东平思王宇

宣帝子。

甘露二年十月乙亥立,三十二年薨。

鸿嘉元年,炀王云嗣,十六年,建平三年,坐祝诅上,自杀。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王开明嗣,立五年薨,亡后。

中山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王成都以思王孙桃乡顷侯宣子立,奉中山孝王后,八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献书言莽德,封列侯,赐姓王。

居摄元年,严乡侯子匡为东平王。

楚孝王嚣

师古曰:「嚣音敖。」

宣帝子。

十月乙亥,立为定陶王,四年,徙楚,二十八年薨。

阳朔元年,怀王芳嗣,一年薨,亡后。

阳朔二年,思王衍以孝王子绍封,二十一年薨。

元寿元年,王纡嗣,十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信都

绥和元年十一月壬子,王景以孝王孙立为定陶王,奉恭王后,三年,建平二年,徙信都,十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

中山哀王竟

宣帝子。

初元二年二月丁巳,立为清河王,五年,徙中山王,十三年薨,亡后。

右孝宣四人。燕王继绝,高密随父,凡六人。

定陶共王康

元帝子。

永光三年三月,立为济阳王,八年,徙山阳,八年,河平四年四月,徙定陶,凡十九年薨。

阳朔三年,王欣嗣,十四年,绥和元年,为皇太子。

中山孝王兴

元帝子

建昭二年六月乙亥,立为信都王,十五年,阳朔二年,徙中山,凡三十年薨。

绥和二年,王箕子嗣,六年,元寿二年,立为皇帝。

右孝元二人。广陵继绝,凡三人。孝成时河间、广德、定陶三国,孝哀时广平一国,孝平时东平、中山、广德、广世、广宗五国,皆继绝。

校勘记

三九三页八行因(闻)〔间〕伺隙出兵也。朱一新说「闻」疑作「间」。按景佑、殿、局本都作「间」。

三九四页二行诸侯(北)〔比〕境,周(市)〔匝〕三垂,景佑、殿本「北」都作「比」,「市」都作「匝」。王先谦说作「比」作「匝」是。

三九四页七行(项羽)〔韦昭〕曰:朱一新说史表集解引作「

韦昭」。

三九四页一二行泗水出鲁(下)〔卞〕县。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卞」。朱一新说作「卞」是。

三九四页一六行(陂)〔波〕音彼皮反。景佑、殿本都作「波」。

三九九页二栏八格,王先谦说「二」当作「一」。按景佑本作「一」。

三九九页三栏六格「元始」当作「永作」,据资治通鉴改。

四0三页一栏四格,王先谦说「四十二」当作「四十三」,史表不误。

四0三页二栏四格,王先谦说「三十三」当作「四十三」。按景佑本作「三十四」。

四0五页三栏四格,朱一新说文纪作「三月」,汪本亦作「三月」,此作「二月」误。

四0八页三栏三格,殿本「七」作「二」。王先谦说作「二」是。

四0九页一栏三格,朱一新说汪本无「王」字是。按景佑本无「王」字。

四0九页三栏七格,王先谦说「七」当作「三」。按景佑本作「二」。

四一一页二栏二格,王先谦说「高」当作「景」。按景佑、殿、局本都作「景」。

四一二页三栏五、六、七格原在六、七、八格,据钱大昭说及景佑、殿、局本提上。七格「嗣」字据殿、局本补。

四一六页四栏五格,王先谦说「四」字衍。按景佑本「四」作「一」。

四一七页四栏六格,王先谦说「由」字闽本、汪本、殿本都作「

申」。按景佑本作「申」。又说「二十二年」当作「三十三年」。按景佑本正作「三十三年」。

四一九页一栏三格「主」,景佑、殿、局本都作「坐」。王先谦说作「坐」是。

四二0页二栏四格,王先谦说「始元」误倒作「元始」。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始元」。

四二0页三栏钱大昭说「兄」当作「凡」。按殿、局本都作「

凡」。

四二一页三栏五格,殿、局本「烈」都作「列」。王先谦说作「列」是。

四二二页二栏四格,王先谦说「十」上脱「二」字。五格,王先谦说「子」字衍。按景佑、殿、局本都无「子」字。

汉书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疆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一〕轻重不相准,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诗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二〕信矣哉!〔三〕

〔一〕师古曰:「疆亦字也。替,古僣字也。轨,法也。」

〔二〕师古曰:「大雅文王之诗也。本,本宗也。支,支子也。言文王有明德,故天祚子,子孙嫡者为天子,支庶为诸侯,皆不绝也。」

〔三〕师古曰:「侯所食邑,皆书其郡县于下。其有不书者,史失之也。或但言某人嗣及直书薨,不具年月,皆阙文也。」

号谥名

始封位次

曾孙

玄孙

羹颉侯信

服虔曰:「音击之。」师古曰:「音居黠反。

帝兄子。

七年中封,十三年,高后元年,有罪,削爵一级,为关内侯。

师古曰:「不记月日,故云七年中也。」

合阳侯喜

帝兄,为代王。匈奴攻代,弃国,废为侯。

八年九月丙午封,七年,孝惠二年薨,以子为王,谥曰顷王。

十一年十二月癸巳,侯濞以帝兄子封,十二年,为吴王。

德哀侯广

一百二十七

十二年十一月庚辰,以兄子封,七年八月薨。

高后三年,顷侯通嗣,二十四年薨。

孝景六年,康侯龁嗣,二十四年薨。

师古曰:「龁音纥。下亦同。」

元鼎四年,侯何嗣。五年,坐酎金免。

泰山

元康四年,广玄孙长安大夫猛,诏复家。

师古曰:「大夫,第五爵也。复家,蠲赋役也。复音方目反。」

六世

七世

元寿二年五月甲子,侯勋以广玄孙之孙长安公乘绍封,千户,九年,王莽篡位,绝。

师古曰:「公乘,第八爵也。」

右高祖

上邳侯郢客

楚元王子。

一百二十八

二年五月丙申封,七年,为楚王。

朱虚侯章

齐悼惠王子。

一百二十九

五月丙申封,八年,为城阳王。

张晏曰:「高后二年诏丞相陈平,令差第列侯位次高下,故王子侯三人有第,二年之后皆不第。」

东牟侯兴居

齐悼惠王子。

六年四月丁酉封,四年,为济北王。

右高后

管共侯罢军

师古曰:「罢音皮彼反,又读曰疲。共读曰恭。下皆类此。」

齐悼惠王子。

四年五月甲寅封,二年薨。

六年,侯戎奴嗣,二十年,孝景三年,反,诛。

氏兵共侯国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一年薨。

十五年,侯偃嗣,十年,孝景三年,反,诛。

营平侯信都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年薨。

十四年,侯广嗣,十一年,孝景三年,反,诛。

杨丘共侯安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薨。

十六年,侯偃嗣,十一年,孝景四年,坐出国界,削为司寇。

杨虚侯将闾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为齐王。

朸侯辟光

师古曰:「朸音其力反。下亦同。」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为济南王。

安都侯志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为济北王。

平昌侯卬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为胶西王。

武成侯贤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为菑川王。

白石侯雄渠

齐悼惠王子。

五月甲寅封,十二年,为胶东王。

阜陵侯安

淮南厉王子。

八年五月丙午封,八年,为淮南王。

安阳侯勃

淮南厉王子。

五月丙午封,八年,为衡山王。

阳周侯赐

淮南厉王子。

五月丙午封,八年,为庐江王。

东城哀侯良

淮南厉王子。

五月丙午封,七年薨,亡后。

右孝文

平陆侯礼

楚元王子。

元年四月乙巳封,三年,为楚王。

休侯富

楚元王子。

四月乙巳封,三年,以兄子楚王戊反,免。三年,侯富更封红侯,六年薨,谥曰懿。

七年,怀侯登嗣,一年薨。

中元年,敬侯嘉嗣,二十四年薨。

元朔四年,哀侯章嗣,一年薨,亡后。

沈猷夷侯岁

师古曰:「沉音审。」

楚元王子。

四月乙巳封,二十年薨。

建元五年,侯受嗣,十八年,元狩五年,坐为宗正听请,不具宗室,削为司寇。

师古曰:「受为宗正,人有私请求者,受听许之,故于宗室之中事有不具,而受获罪。」

宛朐侯埶

师古曰:「埶音艺。」

楚元王子。

四月乙巳封,三年,反,诛。

棘乐敬侯调

楚元王子。

三年八月壬子封,十六年薨。

建元三年,恭侯应嗣,十五年薨。

元朔元年,侯庆嗣,十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乘氏侯买

梁孝王子。

中五年五月丁卯封,一年,为梁王。

桓邑侯明

梁孝王子。

五月丁卯封,一年,为济川王。

右孝景

兹侯明

河间献王子。

元光五年正月壬子封,四年,元朔三年,坐杀人,自杀。

安城思侯苍

长沙定王子。

六年七月乙巳封,十三年薨。

元鼎元年,节侯自当嗣。

侯寿光嗣,五凤二年,坐与姊乱,下狱病死。

豫章

宜春侯成

长沙定王子。

七月乙巳封,十七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句容哀侯党

师古曰:「句读为章句之句。」

长沙定王子。

七月乙巳封,二年薨,亡后。

会稽

容陵侯福

长沙定王子。

七月乙巳封,十七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杏山侯成

楚安王子。

后九月壬戌封,十七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浮丘节侯不害

楚安王子。

后九月壬戌封,十一年薨。

元狩五年,侯霸嗣,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广戚节侯将

鲁共王子。

元朔元年十月丁酉封,薨。

侯始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丹阳哀侯敢

江都易王子。

十二月甲辰封,六年,元狩元年薨,亡后。

无湖

盱台侯蒙之

江都易王子。

十二月甲辰封,十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胡孰顷侯胥行

江都易王子。

正月丁卯封,十六年薨。

元鼎五年,侯圣嗣,坐知人脱亡名数,以为保,杀人,免。

师古曰:「脱亡名数,谓不占户籍也。以此人为庸保,而又别杀人也。」

丹阳

秣陵终侯●

江都易王子。

正月丁卯封,元鼎四年薨,亡后。

淮陵侯定国

江都易王子。

正月丁卯封,十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淮陵

张梁哀侯仁

梁共王子。

二年五月乙巳封,十三年薨。

元鼎三年,侯顺嗣,二十三年,征和三年,为奴所杀。

龙丘侯代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琅邪

剧原侯错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十七年薨。

元鼎二年,孝侯广昌嗣。

戴侯骨嗣。

质侯吉嗣。

节侯嚣嗣。

六世

侯胜容嗣。

怀昌夷侯高遂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二年薨。

四年,胡侯延年嗣。

节侯胜时嗣。

侯可置嗣。

平望夷侯赏

菑川懿王子。

五年乙巳封,七年薨。

元狩三年,原侯楚人嗣,二十六年薨。

太始三年,敬侯光嗣,十四年薨。

神爵四年,顷侯起嗣。

孝侯均嗣。

六世

侯旦嗣。

临众敬侯始昌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三十一年薨。

太始元年,康侯革生嗣,十八年薨。

元凤三年,顷侯广平嗣,薨。

原侯农嗣。

临原

节侯理嗣。

六世

厘侯贤嗣。

七世

侯商嗣,王莽篡位,绝。

葛魁节侯宽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八年薨。

元狩四年,侯戚嗣,五年,元鼎三年,坐缚家吏恐猲受赇,弃市。

师古曰:「猲谓以威力胁人也。赇,枉法以财相谢。猲音呼葛反。赇音求。」

益都敬侯胡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薨。

原侯广嗣。

侯嘉嗣,元凤三年,坐非广子免。

平的戴侯强

师古曰:「的音丁历反。」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十七年薨。

元狩元年,思侯中时嗣,三十年薨。

太始三年,节侯福嗣,十三年薨。

神爵四年,顷侯鼻嗣。

厘侯利亲嗣。

六世

侯宣嗣。

剧魁夷侯黑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十七年薨。

元狩元年,思侯招嗣,三年薨。

四年,康侯德嗣。

孝侯利亲嗣。

厘侯婴嗣。

六世

侯向嗣。

寿梁侯守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寿乐

平度康侯行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四十七年薨。

元凤元年,节侯庆忌嗣,三年薨。

四年,质侯帅军嗣。

顷侯钦嗣。

孝侯宗嗣。

六世

侯嘉嗣。

宜成康侯偃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十一年薨。

元鼎元年,侯福嗣,十二年,太初元年,坐杀弟弃市。

平原

临朐夷侯奴

师古曰:「朐音劬」。

菑川懿王子。

五月乙巳封,四十一年薨。

戴侯乘嗣。

节侯赏嗣。

孝侯信嗣。

东海

安侯祎嗣。

师古曰:「祎音猗。」

六世

侯岑嗣。

雷侯豨

城阳共王子。

五月甲戌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东莞侯吉

城阳共王子。

五月甲戌封,五年,痼病不任朝,免。

辟土节侯壮

师古曰:「辟音辟」。

城阳共王子。

五月甲戌封,三年薨。

五年,侯明嗣,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尉文节侯丙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五年薨。

元狩元年,侯犊嗣,十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南郡

封斯戴侯胡伤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二十五年薨。

太初三年,原侯如意嗣,五十二年薨。

甘露四年,孝侯宫嗣。

侯仁嗣。

榆丘侯受福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襄嚵侯建

晋灼曰:「音内言嚵。」师古曰:「音士咸反。」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广平

邯会衍侯仁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薨。

哀侯慧嗣。

后元年,勤侯贺嗣,三十五年薨。

甘露元年,原侯张嗣。

厘侯康嗣。

六世

节侯重嗣。

七世

怀侯苍嗣,薨,亡后。

朝节侯义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三年薨。

元鼎三年,戴侯禄嗣。

侯固城嗣,五凤四年,坐酎金少四两免。

东城侯遗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一年,元鼎元年,为孺子所杀。

师古曰:「孺子,妾之号也。」

阴城思侯苍

赵敬肃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七年,太初元年薨。嗣子有罪,不得代。

广望节侯忠

中山靖王子。

六月甲午封,三十年薨。

天汉四年,顷侯中嗣,十三年薨。

始元三年,思侯何齐嗣。

恭侯遂嗣。

侯阁嗣。

将梁侯朝平

中山靖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涿

薪馆侯未央

中山靖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涿

陆城侯贞

中山靖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涿

薪处侯嘉

中山靖王子。

六月甲午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涿

蒲领侯嘉

广川惠王子。

三年十月癸酉封,有罪,绝。

东海

西熊侯明

广川惠王子。

十月癸酉封,薨,亡后。

枣强侯晏

广川惠王子。

十月癸酉封,薨,亡后。

毕梁侯婴

广川惠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九年,元封四年,坐首匿罪人,为鬼薪。

旁光侯殷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年,元鼎元年,坐贷子钱不占租,取息过律,会赦,免。

师古曰:「以子钱出贷人,律合收租,匿不占,取息利又多也。占音之赡反。」

距阳宪侯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四年薨。

元鼎五年,侯凄嗣,坐酎金免。

师古曰:「凄音妻」。

蒌节侯退

师古曰:「蒌音力朱反。」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六年薨。

元封元年,厘侯婴嗣,二十二年薨。

后元年,原侯益寿嗣,三十一年薨。

五凤元年,安侯充世嗣,三年薨。

四年,侯遗嗣,二十年,建始四年薨,亡后。

阿武戴侯豫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二十四年薨。

太初三年,敬侯宣嗣,二十年薨。

始元三年,节侯信嗣,二十三年薨。

神爵元年,厘侯婴齐嗣。

顷侯黄嗣。

六世

侯长久嗣,王莽篡位,绝。

参户节侯免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四十六年薨。

元凤元年,敬侯严嗣。

顷侯元嗣。

孝侯利亲嗣。

侯度嗣。

州乡节侯禁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一年薨。

元鼎二年,思侯齐嗣。

元封六年,宪侯惠嗣。

厘侯商嗣。

恭侯伯嗣。

六世

侯禹嗣,王莽篡位,绝。

平城侯礼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六年,元狩三年,坐恐猲取鸡以令买偿免,复谩,完为城旦。

师古曰:「恐猲取人鸡,依令买鸡以偿,坐此免侯,又犯欺谩,故为城日也。谩音漫。」

广侯顺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勃海

盖胥侯让

师古曰:「盖音公腊反。」

河间献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

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阴安康侯不害

济北贞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一年薨。

元鼎三年,哀侯秦客嗣,三年薨,亡后。

荣关侯骞

济北贞王子。

十月癸酉封,坐谋杀人,会赦免。

茌平

师古曰:「茌音仕疑反。」

周望康侯何

济北贞王子。

十月癸酉封,八年薨。

元狩五年,侯当时嗣,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陪缪侯则

济北贞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一年薨。

元鼎二年,侯邑嗣,五年,坐酎金免。

平原

前侯信

师古曰:「字或作菆,音侧流反。」

济北贞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

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平原

安阳侯乐

济北贞王子。

十月癸酉封,三十八年薨。

后元年,侯延年嗣,十六年薨。

本始二年,康侯记嗣,十五年薨。

五凤元年,安侯戚嗣。

平原

哀侯得嗣,薨,亡后。

五据侯●丘

师古曰:「●音劬,又音惧。」

济北式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泰山

富侯龙

济北式王子。

十月癸酉封,十六年,元康元年,坐使奴杀人,下狱瘐死。

平侯遂

济北式王子。

十月癸酉封,四年,元狩元年,坐知人盗官母马为臧,会赦,复作。

师古曰:「有人盗马,为藏匿之,虽会赦,犹复作。复作者,徒役也。复音扶目反。」

羽康侯成

济北式王子。

十月癸酉封,六十年薨。

地节三年,恭侯系嗣。

侯弃嗣,王莽篡位,绝。

胡母侯楚

济北式王子。

二月癸酉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泰山

离石侯绾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后更为涉侯,坐上书谩,耐为鬼薪。

师古曰:「谩,欺诳也,音漫。」

邵侯顺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二十六年,天汉元年,坐杀人及奴凡十六人,以捕匈奴千骑,免。

师古曰:「诈云捕得匈奴骑,故私杀人以当之。」

利昌康侯嘉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五十一年薨。

元凤五年,戴侯乐嗣,十二年薨。

元康二年,顷侯万世嗣。

节侯光禄嗣。

刺侯殷嗣。

六世

侯换嗣,王莽篡位,绝。

蔺侯罢军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后更为武原侯,坐盗贼免。

西河

临河侯贤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后更为高俞侯,坐酎金免。

湿成侯忠

师古曰:「湿音它合反。」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后更为端氏侯,薨,亡后。

土军侯郢客

师古曰:「土军,西河之县也,说者以为洛阳土军里,非也。」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后更为钜乘侯,坐酎金免。

皋琅侯迁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薨,亡后。

临淮

千章侯遇

代共王子。

正月壬戌封,后更为夏丘侯,坐酎金免。

平原

博阳顷侯就

齐孝王子。

三月乙卯封,薨。

侯终古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济南

宁阳节侯恬

鲁共王子。

三月乙卯封,五十二年薨。

元凤六年,安侯庆忌嗣,十八年薨。

五凤元年,康侯信嗣。

孝侯扈嗣。

侯方嗣。

瑕丘节侯政

鲁共王子。

三月乙卯封,五十三年薨。

元平元年,思侯国嗣,四年薨。

本始四年,孝侯汤嗣,十年薨。

神爵二年,炀侯奉义嗣。

厘侯遂成嗣。

六世

侯禹嗣。

公丘夷侯顺

鲁共王子。

三月乙卯封,三十年薨。

太始元年,康侯置嗣。

地节四年,炀侯延寿嗣,九年薨。

五凤元年,思侯赏嗣。

侯元嗣,王莽篡位,绝。

郁桹侯骄

师古曰:「桹音狼」。

鲁共王子。

三月乙卯封,十

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西昌侯敬

鲁共王子。

三月乙卯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陆地侯义

中山靖王子。

三月乙卯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辛处

邯平侯顺

赵敬肃王子。

三月乙卯封,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广平

武始侯昌

赵敬肃王子。

四月甲辰封,三十四年,为赵王。

●氏节侯贺

赵敬肃王子。

四月甲辰封,十八年薨。

元封三年,思侯安意嗣,二十七年薨。

始元六年,康侯千秋嗣,十六年薨。

元康元年,孝侯汉强嗣。

侯酆嗣,王莽篡位,绝。

易安侯平

赵敬肃王子。

四月甲辰封,二十年薨。

元封五年,康侯种嗣。

侯德嗣,始元元年,坐杀人免。

师古曰:「鄗音呼各反。」

路陵侯童

长沙定王子。

四年三月乙丑封,四年,元狩二年,坐杀人,自杀。

南阳

攸舆侯则

长沙定王子。

三月乙丑封,二十二年,太初元年,坐篡死罪囚,弃市。

南阳

荼陵节侯欣

师古曰:「荼音涂。欣与欣同。」

长沙定王子。

三月乙丑封,十年薨。

元鼎二年,哀侯汤嗣,十一年,太初元年薨,亡后。

桂阳

建成侯拾

长沙定王子。

三月乙丑封,元鼎二年,坐使行人奉璧皮荐,贺元年十月不会,免。

师古曰:「以皮荐璧也。时以十月为岁首,有贺而不及会也。」

安众康侯丹

长沙定王子。

三月乙丑封,三十年薨。

元封六年,节侯山柎嗣,三十八年薨。

师古曰:「柎音方于反。」

地节三年,缪侯毋妨嗣。

厘侯褒嗣。

侯●嗣。

师古曰:「●音其禁反,又音其锦反。」

侯崇嗣,居摄元年举兵,为王莽所灭。

侯宠,建武二年以崇从父弟绍封。

建武十三年,侯松嗣。

今见

师古曰:「作表时见为侯也。」

叶平侯喜

师古曰:「叶音式涉反。」

长沙定王子。

三月乙丑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利乡侯婴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五年,元狩三年,有罪免。

有利侯钉

师古曰:「音丁,又音鼎。」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三年,元狩元年,坐遗淮南王书称臣弃市。

东海

东平侯庆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五年,元狩三年,坐与姊奸,下狱瘐死。

东海

运平侯记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山州侯齿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海常侯福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琅邪

驺丘敬侯宽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六年薨。

元狩四年,原侯报德嗣。

侯毋害嗣,本始二年,坐使人杀兄弃市。

南城节侯贞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四十二年薨。

始元四年,戴侯猛嗣,二十二年薨。

神爵元年,元侯尊嗣,二年薨。

四年,厘侯充国嗣。

顷侯遂嗣。

六世

侯友嗣,王莽篡位,绝。

广陵虒侯裘

晋灼曰:「虒音斯。」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七年薨。

元狩五年,侯成嗣,六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杜原侯皋

城阳共王子。

三月乙丑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临乐敦侯光

师古曰:「敦字或音弋灼反,又作,古穆字。」

中山靖王子。

四月甲午封,二十年薨。

元封六年,宪侯建嗣。

列侯固嗣。

五凤三年,节侯万年嗣。

侯广都嗣,王莽篡位,绝。

东野戴侯章

中山靖王子。

四月甲午封,薨。

侯中时嗣,太初四年薨,亡后。

高平侯喜

中山靖王子。

四月甲午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平原

广川侯颇

中山靖王子。

四月甲午封,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重侯担

师古曰:「担音丁甘反。」

河间献王子。

四月甲午封,四年,元狩二年,坐不使人为秋请免。

师古曰:「请音材姓反。」

平原

被阳敬侯燕

师古曰:「被音疲彼反。千乘之县也。」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十三年薨。

元鼎五年,侯偃嗣,二十八年薨。

始元二年,顷侯寿嗣。

孝侯定嗣。

节侯闳嗣。

六世

侯广嗣,王莽篡位,绝。

定敷侯越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十二年薨。

元鼎四年,思侯德嗣,五十一年薨。

元康四年,宪侯福嗣。

恭侯汤嗣。

定侯乘嗣,王莽篡位,绝。

稻夷侯定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薨。

简侯阳都嗣。

本始二年,戴侯咸嗣,四十二年薨。

甘露元年,顷侯阅嗣。

侯永嗣,王莽篡位,绝。

山原侯国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二十七年薨。五百五十户。

天汉三年,康侯弃嗣,十四年薨。

始元三年,安侯守嗣,二十二年薨。

侯发嗣。

勃海

甘露二年,孝侯外人嗣,十八年,建始五年薨。

繁安夷侯忠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十八年薨。

元封四年,安侯守嗣。

节侯寿汉嗣。

元凤五年,顷侯嘉嗣。

孝侯光嗣。

六世

侯起嗣。

柳康侯阳已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薨。

敷侯罢师嗣。

于侯自为嗣。

安侯携嗣。

缪侯轲嗣。

六世

侯守嗣,王莽篡位,绝。

云夷侯信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十四年薨。

元鼎六年,侯茂发嗣。

太始二年,康侯遂嗣。

厘侯终古嗣。

侯得之嗣,王莽篡位,绝。

牟平共侯渫

师古曰:「渫音先列反。」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五年薨。

元狩三年,节侯奴嗣,二十五年薨。

太始二年,敬侯更生嗣,二十九年薨。

地节四年,康侯建嗣,一年薨。

元康元年,孝侯龁嗣。

六世

厘侯威嗣。

七世

侯隆嗣,王莽篡位,绝。

柴原侯代

齐孝王子。

四月乙卯封,三十四年薨。

征和二年,节侯胜之嗣,二十七年薨。

元康二年,敬侯贤嗣。

三年,康侯齐嗣。

恭侯莫如嗣,薨,亡后。

柏畅戴侯终古

赵敬肃王子。

五年十一月辛酉封,薨。

侯朱嗣,始元三年薨,亡后。

中山

歊安侯延年

师古曰:「歊音许昭反。」

赵敬肃王子。

十一月辛酉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乘丘节侯将夜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十一年薨。

元鼎四年,戴侯德嗣。

侯外人嗣,元康四年,坐为子时与后母乱,免。

高丘哀侯破胡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八年,元鼎元年薨,亡后。

柳宿夷侯盖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四年薨。

元狩三年,侯苏嗣,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戎丘侯让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樊舆节侯修

中山靖王子。

二月癸酉封,三十六年薨。

后元年,炀侯过伦嗣。

思侯异众嗣。

顷侯土生嗣。

侯自予嗣,王莽篡位,绝。

曲成侯万岁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涿

安郭于侯传富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薨。五百二十户。

厘侯偃嗣。

侯崇嗣,元康元年,坐首匿死罪免。

涿

安险侯应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安道侯恢

中山靖王子。

三月癸酉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夫夷敬侯义

长沙定王子。

三月癸酉封,十二年薨。

元鼎五年,节侯禹嗣,五十八年薨。

五凤三年,顷侯奉宗嗣。

厘侯庆嗣。

怀侯福嗣。

六世

侯商嗣,王莽篡位,绝。

舂陵节侯买

长沙定王子。

六月壬子封,四年薨。

元狩三年,戴侯熊渠嗣,五十六年薨。

元康元年,孝侯仁嗣。

侯敞嗣。

建武二年,立敞子祉为城阳王。

都梁敬侯定

长沙定王子。

六月壬子封,八年薨。

元鼎元年,顷侯傒嗣。

师古曰:「傒音胡礼反。」

节侯弘嗣。

原侯顺怀嗣。

炀侯容嗣。

六世

侯佗人嗣,王莽篡位,绝。

洮阳靖侯狩燕

长沙定王子。

六月壬子封,七年,元狩六年薨,亡后。

众陵节侯贤

长沙定王子。

六月壬子封,五十年薨。

本始四年,戴侯真定嗣,二十二年薨。

黄龙元年,顷侯庆嗣。

侯骨嗣,王莽篡位,绝。

终弋侯广置

衡山赐王子。

六年四月丁丑封,十一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汝南

麦侯昌

城阳顷王子。

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琅邪

钜合侯发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平原

昌侯差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琅邪

蒉侯方

师古曰:「蒉音口怪反,字或作费,音扶未反。又音秘。」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虖葭康侯泽

师古曰:「虖音乎。葭音工遐反。」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六十二年薨。

神爵元年,夷侯舞嗣。

顷侯阁嗣。

侯永嗣,王莽篡位,绝。

原洛侯敢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二十六年,征和三年,坐杀人弃市。

琅邪

挟术侯昆景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十六年,天汉元年薨,亡后。

琅邪

挟厘侯霸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三十五年薨。

始元五年,夷侯戚嗣,二十一年薨。

神爵元年,爵侯贤嗣。

顷侯思嗣。

孝侯众嗣,薨,亡后。

朸节侯让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薨。

侯兴嗣,为人所杀。

平原

文成侯光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挍靖侯云

师古曰:「挍音效。」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庸侯余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有罪死。

琅邪

翟侯寿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鳣侯应

师古曰:「鳣音竹连反。」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襄贲

师古曰:「贲音奔,又音肥。」

彭侯强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瓡节侯息

师古曰:「瓡即瓠字也,又音孤。」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十五年薨。

元康四年,质侯守嗣,七年薨。

虚水康侯禹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三十八年薨。

地节元年,息侯爵嗣,七年薨。

五凤四年,侯敞嗣,王莽篡位,绝。

东淮侯类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北海

拘侯贤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千乘

淯侯不疑

师古曰:「淯音育。」

城阳顷王子。

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

东海

陆元侯何

菑川靖王子。

七月辛卯封,薨。

原侯贾嗣。

侯延寿嗣,五凤三年,坐知女妹夫亡命笞二百,首匿罪,免。

师古曰:「妹夫亡命,又有笞罪,而藏匿之,坐免也。」

寿光

广饶康侯国

菑川靖王子。

七月辛卯封,五十年薨。

地节三年,共侯坊嗣,十四年薨。

师古曰:「坊音房。」

甘露元年,侯麟嗣,王莽篡位,绝。

缾敬侯成

师古曰:「缾音步丁反。」

菑川靖王子。

七月辛卯封,五十四年薨。

地节二年,顷侯龙嗣,五十年薨。

元康三年,原侯融嗣。

侯闵嗣,王莽篡位,绝。

俞闾炀侯毋害

师古曰:「俞音喻。」

菑川靖王子。

七月辛卯封,四十四年薨。

地节三年,原侯况嗣,十年薨。

五凤元年,侯暽嗣,十二年,初元三年薨,亡后。

师古曰:「暽音邻。」

甘井侯光

广川缪王子。

七月乙酉封,二十五年,征和二年,坐杀人弃市。

钜鹿

襄堤侯圣

师古曰:「堤音丁奚反。」

广川缪王子。

七月辛卯封,五十年,地节四年,坐奉酎金斤八两少四两,免。

元始二年,圣子伦以曾祖广川惠王曾孙为广德王。

钜鹿

皋虞炀侯建

师古曰:「炀音戈向反。后皆类此。」

胶东康王子。

元封元年五月丙午封,九年薨。

太初四年,侯定嗣,十四年薨。

本始二年,节侯裒嗣。

厘侯勋嗣。

颂侯显嗣。

六世

侯乐嗣,王莽篡位,绝。

魏其炀侯昌

胶东康王子。

五月丙午封,十七年薨。

本始四年,原侯傅光嗣,三十三年薨。

甘露三年,孝侯禹嗣。

质侯蟜嗣。

师古曰:「蟜音矫。」

侯嘉嗣,王莽篡位,绝。

祝兹侯延年

胶东康王子。

五月丙午封,五年,坐弃印绶出国免。

琅邪

高乐康侯

师古曰:「史失其名也。」

齐孝王子。

不得封年,薨,亡后。

济南

参侯则

晋灼曰:「音悾。」师古曰:「音子弄反,又音子公反。」

广川惠王子。

不得封年,坐酎金免。

东海

沂陵侯喜

师古曰:「沂音牛衣反。」

广川惠王子。

不得封年,坐酎金免。

东海

沈阳侯自为

河间献王子。

不得封年。

勃海

漳北侯宽

赵敬肃王子。

不得封年,元凤三年,为奴所杀。

南侯佗

师古曰:「音力专反。」

赵敬肃王子。

不得封年,征和二年,坐酎金免。

钜鹿

南陵侯庆

赵敬肃王子。

不得封年,后三年,坐为沛郡太守横恣罔上,下狱瘐死。

临淮

鄗侯舟

师古曰:「鄗音呼各反。」

赵敬肃王子。

不得封年,征和

四年,坐祝上,要斩。

师古曰:「,古诅字也,音侧据反。」

常山

安檀侯福

赵敬肃王子。

不得封年,后三年,坐为常山太守祝诅上,讯未竟,病死。

师古曰:「讯谓考问之。」

爰戚侯当

赵敬肃王子。

不得封年,后三年,坐与兄廖谋反,自杀。

济南

栗节侯乐

赵敬肃王子。

征和元年封,二十七年薨。

地节四年,炀侯忠嗣。

质侯终根嗣。

侯况嗣。

洨夷侯周舍

师古曰:「洨音交,又音爻。」

赵敬肃王子。

元年封,薨。

孝侯惠嗣。

节侯乃始嗣。

哀侯勋嗣。

侯承嗣。

猇节侯起

晋灼曰:「猇音内言鸮。」师古曰:「音于虬反。」

赵敬肃王子。

元年封,十三年薨。

始元六年,夷侯充国嗣,二十年薨。

神爵元年,恭侯广明嗣。

厘侯固嗣。

侯钜鹿嗣。

揤裴戴侯道

郑氏曰:「揤裴音即非,在肥乡县南五里,即非城也。

赵敬肃王子。

元年封,十二年薨。

元凤元年,哀侯尊嗣。

顷侯章嗣。

厘侯景嗣。

东海侯发嗣。

澎侯屈厘

师古曰:「澎音彭,东海县也。屈音丘勿反,又音求勿反。」

中山靖王子。

二年三月丁巳封,三年,坐为丞相祝诅,要斩。

右孝武

校勘记

四二八页三栏三格,钱大昭说「一百二十」当作「一百二十七」。王先谦说史表正作「一百二十七」。「十年」,景佑、殿本都作「七年八月」。四格「三」,景佑、殿本都作「二」。

四三0页四栏四格,钱大昭说「二年」当作「三年」。王先谦说史表作「三年」。按景佑本正作「三年」。

四三一页三栏四格,景佑、殿本「耐」作「削」。

四三二页一栏三格「齐」,景佑、殿、局本都作「济」。

四三三页三栏一格「艮」,景佑、殿本都作「良」。王先谦说「艮」字误。

四三四页一栏四格,景佑本作「削」,殿本作「耐」。

四三六页二栏三格,王先谦说「己」当为「乙」。按景佑、殿本正作「乙」。

四三七页三栏一格「杨」,景佑、殿本都作「阳」。

四三九页二栏三格,王先谦说「九」当为「五」。按景佑、殿、局本都作「五」。

四四0页二栏五格「恭」,景佑、殿、局本都作「莽」。王先谦说作「莽」是。

四四一页二栏四格「二十」,景佑本作「三十」。

四四一页四栏三格「五年」,景佑、殿、局本都作「五月」。王先谦说作「五月」是。

四四三页二栏二格「弟」,殿、局本都作「子」。王先谦说作「子」是,史表同。

四五0页四栏四格「容」,王先谦说闽本、汪本都作「客」,史表同。按景佑本作「客」。

四五一页一栏三格,王先谦说「十年」当作「十月」。按景佑本作「十月」。

四五一页五栏一格,殿本作「曜」,景佑本误作「曜」。

四五三页二栏三格「新」,殿、局本都作「薪」。

四五三页三栏三格原在四格,据景佑、殿、局本提上。

四五四页四栏三格「五月」,景佑、殿本都作「正月」。王先谦说作「正月」是。

四六六页一栏四格,王念孙说「三」字误,景佑本作「二十五年」。五格「一十九年」,景佑、殿本「一」作「二」。王先谦说作「二」是。

四六六页二栏四、五格原在三、四格,据景佑、殿本改。

四六七页四栏三格,王先谦说汪本「二」作「三」、「三」作「

二」,是。按景佑、殿本同。

四六七页五栏七格「子」,景佑、殿本都作「予」。

四六八页一栏三格「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三月」。

四六八页二栏三格「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三月」。

四六九页二栏七格「社」,景佑、殿、局本都作「祉」。朱一新说作「祉」是。

四六九页三栏三格「八月」,景佑、殿、局本都作「八年」。王先谦说作「八年」是。

四七四页四栏一格「于」,景佑、殿本都作「丁」。五格「永」,景佑、殿本都作「元」。

四七五页三栏三格「十两」,景佑、殿、局本都作「八两」。四格,钱大昭说「始元」当作「元始」。

四七九页四栏一格,王先谦说「成」当作「城」。按景佑、殿本都作「城」。

汉书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一〕居摄而愈多,非其正,故弗录。〔二〕旋踵亦绝,悲夫!

〔一〕师古曰:「王之孙亦得封侯,谓承乡侯閟以下是也。」

〔二〕师古曰:「王莽所封,故不以为正也。」

号谥姓名

始封

曾孙

玄孙

松兹戴侯霸

六安共王子。

始元五年六月辛丑封,二十二年薨。

神爵二年,共侯始嗣。

顷侯緁嗣。

师古曰:「●音千涉反。」

侯均嗣。王莽篡位,绝者凡百八十一人。

师古曰:「此下言免绝者皆是也。」

温水侯安国

胶东哀王子。

六月辛丑封,十年,本始二年,坐上书为妖言,会赦,免。

兰旗顷侯临朝

鲁安王子。

六月辛丑封,二十二年薨。

神爵二年,节侯去疾嗣,七年薨。

甘露元年,厘侯嘉嗣。

侯位嗣,绝。

容丘戴侯方山

鲁安王子。

六月辛丑封。

顷侯未央嗣。

侯昭嗣,绝。

良成顷侯文德

鲁安王子。

六月辛丑封。

共侯舜嗣。

厘侯原嗣。

戴侯元嗣。

侯闵嗣,绝。

蒲领炀侯禄

清河纲王子。

六年五月乙卯封。

哀侯推嗣,亡后。

元延三年,节侯不识以推弟绍封。

侯京嗣,免。

南曲炀侯迁

清河纲王子。

五月乙卯封,三十年薨。

甘露三年,节侯江嗣。

侯尊嗣,免。

高城节侯梁

长沙顷王子。

六月乙未封。

质侯景嗣。

顷侯请士嗣。

侯冯嗣,免。

成献侯喜

中山康王子。

元凤五年十一月庚子封,十五年薨。

神爵元年,顷侯得疵嗣。

师古曰:「疵音才斯反。」

炀侯傰嗣。

师古曰:「傰音普等反。」

哀侯贵嗣,建平元年薨,亡后。

涿郡

新市康侯吉

广川缪王子。

十一月庚子封,二十五年薨。

甘露三年,顷侯义嗣。

侯钦嗣。

堂阳

江阳侯仁

城阳慧王子。

六年十一月乙丑封,十年,元康元年,坐役使附落免。

师古曰:「有聚落来附者,辄役使之,非法制也。」

东海

阳武侯

孝武皇帝曾孙。

元平元年七月庚申封,即日即皇帝位。

右孝昭十二

朝阳荒侯圣

广陵厉王子。

本始元年七月壬子封。

思侯广德嗣。

侯安国嗣,免。

济南

平曲节侯曾

广陵厉王子。

七月壬子封,十九年,五凤四年,坐父祝诅上,免,后复封。

厘侯临嗣。

侯农嗣,免。

东海

南利侯昌

广陵厉王子。

七月壬子封,五年,地节二年,坐贼杀人免。

汝南

安定戾侯贤

燕剌王子。

七月壬子封。

顷侯延年嗣。

侯昱嗣,免。

钜鹿

东襄爱侯宽

广川缪王子。

三年四月壬申封。

侯使亲嗣,建昭元年薨,亡后。

信都

宣处节侯章

中山康王子。

三年六月甲辰封,四年薨。

地节三年,原侯众嗣,薨,亡后。

修市原侯寅

清河纲王子。

四年四月己丑封,三年薨。

地节三年,顷侯千秋嗣。

厘侯元嗣。

侯云嗣,免。

勃海

东昌趮侯成

晋灼曰:「音躁疾。」师古曰:「即古躁字也。」

清河纲王子。

四月己丑封。

顷侯亲嗣。

节侯霸嗣。

侯祖嗣,免。

新乡侯豹

清河纲王子。

四月己丑封,四年薨。

地节四年,厘侯步可嗣。

炀侯尊嗣。

侯佟嗣,元始元年上书言王莽宜居摄,莽篡位,赐姓王。

师古曰:「佟音徒冬反。」

修故侯福

清河纲王子。

四月己丑封,五年,元康元年,坐首匿群盗弃市。

清河

东阳节侯弘

清河纲王子。

四月己丑封,十年薨。

神爵二年,厘侯纵嗣。

顷侯乃始嗣。

哀侯封亲嗣。

侯伯造嗣,免。

新昌节侯庆

燕剌王子。

五月癸丑封。

顷侯称嗣。

哀侯未央嗣,薨,亡后。

涿

元延元年,厘侯袅以未央弟绍封。

师古曰:「袅音乃了反。」

侯晋嗣,免。

邯冓节侯偃

师古曰:「邯音寒。冓音沟。」

赵顷王子。

地节二年四月癸卯封,九年薨。

神爵三年,厘侯胜嗣。

顷侯度嗣。

侯定嗣,免。

乐阳缪侯说

赵顷王子。

四月癸卯封。

孝侯宗嗣。

顷侯崇嗣。

侯镇嗣,免。

常山

桑中戴侯广汉

赵顷王子。

四月癸卯封。

节侯纵嗣。

顷侯敬嗣,亡后。

元延二年,侯舜以敬弟绍封,十九年免。

张侯嵩

赵顷王子。

四月癸卯封,八年,神爵二年,坐贼杀人,上书要上,下狱瘐死。

师古曰:「要上者,怙亲而不服罪也。」

景成原侯雍

河间献王子。

四月癸卯封,六年薨。

元康四年,顷侯欧嗣。

厘侯禹嗣。

节侯福嗣,免。

勃海

平堤严侯招

师古曰:「堤音丁奚反。

河间献王子。

四月癸卯封,一年薨。

三年,缪侯荣嗣。

节侯曾世嗣。

厘侯育嗣。

钜鹿

侯乃始嗣,免。

乐乡宪侯佟

河间献王子。

四月癸卯封,九年薨。

神爵三年,节侯蒯嗣。

顷侯邓嗣。

厘侯胜嗣。

钜鹿

侯地绪嗣,免。

高郭节侯●

师古曰:「●音一盖反。

河间献王子。

四月癸卯封,薨。

孝侯久长嗣。

顷侯菲嗣。

师古曰:「菲音斐。」

共侯称嗣。

哀侯霸嗣,薨,亡后。

元延元年,侯异众以霸弟绍封。

师古曰:「河间之县也,音莫。」

六世

侯发嗣,免。

乐望孝侯光

胶东戴王子。

四年二月甲寅封。

厘侯林嗣。

侯起嗣,免。

北海

成康侯饶

胶东戴王子。

二月甲寅封。

侯新嗣,免。

北海

柳泉节侯强

胶东戴王子。

二月甲寅封,十七年薨。

黄龙元年,孝侯建嗣。

炀侯万年嗣。

侯永昌嗣,免。

南阳

复阳严侯延年

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长沙顷王子。

元康元年正月癸卯封。

炀侯汉嗣。

侯道嗣,免。

南阳

钟武节侯度

长沙顷王子。

正月癸卯封。

孝侯宣嗣。

哀侯霸嗣,亡后。

元延二年,节侯则以霸叔父绍封。

高城节侯梁

长沙顷王子。

正月癸卯封。

质侯景嗣。

顷侯诸士嗣。

侯冯嗣,免。

富阳侯赐

六安夷王子。

二年五月丙戌封,二十八年,建昭二年,坐上书归印绶免八百户。

海昏侯贺

昌邑哀王子。

三年四月壬子,以昌邑王封,四年,神爵三年薨。坐故行淫辟,不得置后。

师古曰:「辟读曰僻。」

初元三年,厘侯代宗以贺子绍封。

原侯保世嗣。

侯会邑嗣,免,建武后封。

豫章

曲梁安侯敬

平干顷王子。

七月壬子封。

节侯时光嗣。

侯瓠辩嗣,免。

魏郡

遽乡侯宣

真定列王子。

四年三月甲寅封,二年薨,亡后。

常山

新利侯偃

胶东戴王子。

神爵元年四月癸巳封,十一年,甘露四年,坐上书谩,免,复更封户都侯,建始三年又上书谩,免。四百户。

乐信顷侯强

广川缪王子。

三年四月戊戌封。

孝侯何嗣。

节侯贺嗣。

侯涉嗣,免。

钜鹿

昌成节侯元

广川缪王子。

四月戊戌封,四年薨。

五凤三年,顷侯齿嗣。

厘侯应嗣。

质侯江嗣,建平三年薨,亡后。

信都

广乡孝侯明

平干顷王子。

七月壬申封。

节侯安嗣。

厘侯周齐嗣。

侯充国嗣,免。

钜鹿

成乡质侯庆

平干顷王子。

七月壬申封,九百户。

节侯霸嗣,鸿嘉三年薨,亡后。

广平

元延二年,侯果以霸弟绍封,十九年免。

平利节侯世

平干顷王子。

四年三月癸丑封。

质侯嘉嗣。

厘侯禹嗣。

侯旦嗣,免。

魏郡

平乡孝侯壬

平干顷王子。

三月癸丑封。

节侯成嗣。

侯阳嗣,免。

魏郡

平纂节侯梁

平干顷王子。

三月癸丑封,薨,亡后。

平原

成陵节侯充

平干顷王子。

三月癸丑封,四百一十户。

侯德嗣,鸿嘉三年,坐弟与后母乱,共杀兄,德知不举,不道,下狱瘐死。

广平

西梁节侯辟兵

广川戴王子。

三年乙亥封,七年薨。

甘露三年,孝侯广嗣。

哀侯宫嗣。

侯敞嗣,免。

钜鹿

历乡康侯必胜

广川缪王子。

七月壬子封,五年薨。

甘露元年,顷侯长寿嗣。

缪侯宫嗣。

侯东之嗣,免。

钜鹿

阳城愍侯田

平干顷王子。

七月壬子封。

节侯贤嗣。

厘侯说嗣。

侯报嗣,免。

祚阳侯仁

平王顷王子。

五凤元年四月乙未封,十三年,初元五年,坐擅兴繇赋,削爵一级,为关内侯,九百一十户。

广平

武陶节侯朝

广川缪王子。

七月壬午封。

孝侯弘嗣。

节侯勋嗣。

侯京嗣,免。

钜鹿

阳兴侯昌

河间孝王子。

十二月癸巳封,二十六年,建始二年,坐朝私留它县,使庶子杀人,弃市。千三百五十户。

涿郡

利乡孝侯安

中山顷王子。

甘露元年三月壬辰封。

戴侯遂嗣。

侯国嗣,免。

常山

都乡孝侯景

赵顷王子。

二年七月辛未封。

侯溱嗣,免。

师古曰:「溱音臻。」

东海

昌虑康侯弘

师古曰:「虑音力于反。」

鲁孝王子。

四年闰月丁亥封。

厘侯奉世嗣。

侯盖嗣,免。

泰山

平邑侯敞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二年,初元元年,坐杀一家二人弃市。

东海

山乡节侯绾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

侯丘嗣,免。

东海

建陵靖侯遂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一年薨。

黄龙元年,节侯鲁嗣。

侯连文嗣,免。

东海

合阳节侯平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千一百六十户。

孝侯安上嗣,建始元年薨,亡后。

东海

东安孝侯强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

侯拔嗣,免。

东海

承乡节侯当

师古曰:「承音证。」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二千七百户。

侯德天嗣,鸿嘉二年,坐恐猲国人,受财臧五百以上,免。

东海

建阳节侯咸

鲁孝王子。

闰月丁亥封。

孝侯霸嗣。

侯并嗣,免。

东海

高乡节侯休

城阳惠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顷侯兴嗣。

侯革始嗣,免。

琅邪

兹乡孝侯弘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顷侯昌嗣。

节侯应嗣。

侯宇嗣,免。

琅邪

藉阳侯显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十六年,建昭四年,坐恐猲国民取财物,免。六百户。

东海

都平爱侯丘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恭侯欣嗣。

侯堪嗣,免。

东海

枣原侯山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节侯嗣。

侯妾得嗣,薨,亡后。

琅邪

箕愿侯文

师古曰:「愿音愿,又音原。」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节侯瞵嗣。

师古曰:「瞵音邻。」

侯褒嗣,免。

琅邪

高广节侯勋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哀侯贺嗣。

质侯福嗣。

侯吴嗣,免。

琅邪

即来节侯佼

师古曰:「佼音狡。」

城阳荒王子。

十一月壬申封。

侯钦嗣,免。

琅邪

右孝宣

胶乡敬侯汉

高密哀王子。

初元元年三月丁巳封,七百四十户。

节侯成嗣,阳朔四年薨,亡后。

琅邪

桃炀侯良

广川缪王子。

三月封。

共侯敞嗣。

侯狗嗣,免。

钜鹿

安平厘侯习

长沙孝王子。

三月封。

侯嘉嗣,免。

钜鹿

阳山节侯宗

长沙孝王子。

三月封。

侯买奴嗣,免。

桂阳

庸厘侯谈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九百一十户。

侯端嗣,永光二年,坐强奸人妻,会赦,免。

琅邪

昆山节侯光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

侯仪嗣,免。

琅邪

折泉节侯根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

侯诩嗣,免。

琅邪

博石顷侯渊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

侯获嗣,免。

琅邪

要安节侯胜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

哀侯守嗣,薨,亡后。

琅邪

房山侯勇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五十六年薨。

琅邪

式节侯宪

城阳荒王子。

三月封,三百户。

哀侯霸嗣,鸿嘉元年薨,亡后。

泰山

元延元年,侯萌以霸弟绍封,十九年免。

临乡顷侯云

广阳顷王子。

五年六月封。

侯交嗣,免。

涿

西乡顷侯容

广阳顷王子。

六月封。

侯景嗣,免。

涿

阳乡思侯发

广阳顷王子。

六月封。

侯度嗣,免。

涿

益昌顷侯婴

广阳顷王子。

永光三年三月封。

共侯政嗣。

侯福嗣,免。

涿

羊石顷侯回

胶东顷王子。

三月封。

共侯成嗣。

侯顺嗣,免。

北海

石乡炀侯理

胶东顷王子。

三月封。

侯建国嗣,免。

北海

新城节侯根

胶东顷王子。

三月封。

侯霸嗣,免。

北海

上乡侯歙

师古曰:「歙音翕。」

胶东顷王子。

三月封,三十九年免。

北海

于乡节侯定

泗水勤王子。

三月封。

侯圣嗣,免。

东海

就乡节侯玮

泗水勤王子。

三月封,七年薨,亡后。

东海

石山节侯玄

城阳戴王子。

三月封。

厘侯嘉嗣,免。

都阳节侯音

城阳戴王子。

三月封。

侯闳嗣,免。

参封侯嗣

城阳戴王子。

三月封。

侯殷嗣,免。

伊乡顷侯迁

城阳戴王子。

三月封,薨,亡后。

襄平侯舋

广阳厉王子。

五年三月封,四十七年免。

贳乡侯平

师古曰:「贳音式制反。」

梁敬王子。

建昭元年正月封,四年,病狂自杀。

乐侯义

梁敬王子。

正月封,四年,坐使人杀人,髡为城旦。

中乡侯延年

梁敬王子。

正月封,四十六年薨。

郑顷侯罢军

梁敬王子。

正月封。

节侯骏嗣。

侯良嗣,免。

黄节侯顺

梁敬王子。

正月封。

厘侯申嗣,元寿二年薨,亡后。

济阴

平乐节侯迁

梁敬王子。

正月封。

侯宝嗣,免。

菑乡厘侯就

梁敬王子。

正月封。

侯逢喜嗣,免。

济南

东乡节侯方

梁敬王子。

正月封。

侯护嗣,免。

陵乡侯欣

梁敬王子。

正月封,七年,建始二年,坐使人伤家丞,又贷谷息过律,免。

师古曰:「以谷贷人而多取其息也。」

溧阳侯钦

师古曰:「溧音栗。」

梁敬王子。

正月封。

侯毕嗣,免。

厘乡侯固

师古曰:「厘音力之反。」

梁敬王子。

正月封,二十一年,鸿嘉四年,坐上书归印绶,免。四百七十二户。

高柴节侯发

梁敬王子。

正月封。

厘侯贤嗣。

侯隐嗣,免。

临都节侯未央

梁敬王子。

正月封。

侯息嗣,免。

高质侯舜

梁敬王子。

正月封。

厘侯始嗣。

侯便翁嗣,免。

北乡侯谭

菑川孝王子。

四年六月封,四十三年免。

兰陵节侯宜

广陵孝王子。

五年十二月封。

共侯谭嗣。

侯便强嗣,免。

广平节侯德

广陵孝王子。

十二月封。

侯德嗣,免。

博乡节侯交

六安缪王子。

竟宁元年四月丁卯封。

侯就嗣,免。

柏乡戴侯买

赵哀王子。

四月丁卯封。

顷侯云嗣。

侯谭嗣,免。

安乡孝侯喜

赵哀王子。

四月丁卯封。

厘侯胡嗣。

侯合众嗣,免。

广厘侯便

菑川孝王子。

四月丁卯封。

节侯护嗣。

侯宇嗣,免。

平节侯服

菑川孝王子。

四月丁卯封。

侯嘉嗣,免。

右孝元

昌乡侯宪

胶东顷王子。

建始二年正月封,三十年,元寿二年,坐使家丞封上印绶,免。

顺阳侯共

胶东顷王子。

正月封,三十九年免。

乐阳侯获

胶东顷王子。

正月封,三十九年免。

平城厘侯邑

胶东顷王子。

正月封。

节侯珍嗣。

侯理嗣,免。

密乡顷侯林

胶东顷王子。

正月封。

孝侯钦嗣。

侯敞嗣,免。

乐都炀侯欣

胶东顷王子。

正月封。

缪侯临嗣。

侯延年嗣,免。

卑梁侯都

高密顷王子。

正月封,三十九年免。

胶阳侯恁

师古曰:「恁音女林反。」

高密顷王子。

正月封,三十九年免。

武乡侯庆

高密顷王子。

正月封。

侯劲嗣,免。

成乡厘侯安

高密顷王子。

正月封。

侯德嗣,免。

丽兹共侯赐

高密顷王子。

正月封。

侯放嗣,免。

窦梁怀侯强

河间孝王子。

正月封,四年薨,亡后。

广戚炀侯勋

楚孝王子。

河平三年二月乙亥封。

侯显嗣。

子婴,居摄元年为孺子,王莽篡位,为定安公,莽败,死。

阴平厘侯回

楚孝王子。

阳朔二年正月丙午封。

侯诗嗣,免。

承乡

元始元年二月丙午,侯閟以孝王孙封,八年免。

乐平侯欣

淮阳宪王子。

闰六月壬午封,病狂易,免,元寿二年更封共乐侯。

师古曰:「病狂而改易其本性也。」

外黄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侯圉以宪王孙封,八年免。

高阳

二月丙辰,侯并以宪王孙封,八年免。

平陆

二月丙辰,侯宠以宪王孙封,八年免。

郚乡侯闵

师古曰:「郚音鱼,又音吾。」

鲁顷王子。

四年四月甲寅封,十七年,建平三年,为鲁王。

宰乡

侯延以顷王孙封,八年免。

建乡厘侯康

鲁顷王子。

四月甲寅封。

侯自当嗣,免。

安丘侯常

高密顷王子。

鸿嘉元年正月癸巳封,二十八年免。

栗乡顷侯护

东平思王子。

四月辛巳封。

侯玄成嗣,免。

金乡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侯不害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平通

二月丙辰,侯旦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西安

二月丙辰,侯汉以思王孙封,八年薨。

湖乡

二月丙辰,侯开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重乡

二月丙辰,侯少柏以思王孙封,八年薨。

桑丘侯顷

东平思王子。

四月辛巳封。

阳兴二月丙辰,侯寄生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陵阳

二月丙辰,侯嘉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高乐

二月丙辰,侯修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平邑

二月丙辰,侯闵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平纂

二月丙辰,侯况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合昌

二月丙辰,侯辅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伊乡

二月丙辰,侯开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就乡

二月丙辰,侯不害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胶乡

二月丙辰,侯武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宜乡

二月丙辰,侯恢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昌城

二月丙辰,侯丰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乐安

二月丙辰,侯禹以思王孙封,八年免。

桃乡顷侯宣

东平思王子。

二年正月戊子封。

侯立嗣,免。

新阳顷侯永

鲁顷王子。

五月戊子封。

侯级嗣,免。

陵石侯庆

胶东共王子。

四年六月乙巳封,二十五年免。

祁乡节侯贤

梁夷王子。

永始二年五月乙亥封。

侯富嗣,免。

富阳侯萌

东平思王子。

三年三月庚申封,二十三年免。

曲乡顷侯凤

梁荒王子。

六月辛卯封,十七年薨。

侯云嗣,免。

济南

桃山侯钦

城阳孝王子。

四年五月戊申封,二十一年免。

昌阳侯霸

泗水戾王子。

五月戊申封,二十一年免。

临安侯闵

胶东共王子。

五月戊申封,二十一年免。

徐乡侯炔

师古曰:「炔音桂,字或作快。

胶东共王子。

元延元年二月癸卯封,二十一年,王莽建国元年,举兵欲诛莽,死。

台乡侯畛

师古曰:「畛音轸。」

菑川孝王子。

二年正月癸卯封,十八年免。

西阳顷侯并

东平思王子。

四月甲寅封。

侯偃嗣,免。

东莱

堂乡哀侯恢

胶东共王子。

绥和元年五月戊午封,三年薨,亡后。

安国侯吉

赵共王子。

六月丙寅封,十六年免。

梁乡侯交

赵共王子。

六月丙寅封,十六年免。

襄乡顷侯福

赵共王子。

六月丙寅封。

侯章嗣,免。

容乡厘侯强

赵共王子。

六月丙寅封。

侯弘嗣,免。

缊乡侯固

师古曰:「缊音于粉反。」

赵共王子。

六月丙寅封,十六年免。

广昌侯贺

河间孝王子。

六月丙寅封,十六年免。

都安节侯普

河间孝王子。

六月丙寅封。

侯胥嗣,免。

乐平侯永

河间孝王子。

六月丙寅封,十六年免。

方乡侯常得

广阳惠王子。

六月丙寅封,十六年免。

庸乡侯宰

六安顷王子。

三年七月庚午封,十五年免。

右孝成

南昌侯宇

河间惠王子。

建平二年五月丁酉封,十二年免。

严乡侯信

东平炀王子。

五月丁酉封,四年,坐父大逆,免,元始元年复封。六年,王莽居摄二年,东郡太守翟义举兵,立信为天子,兵败,死。

武平侯璜

东平炀王子。

五月丁酉封,四年,坐父大逆,免,元始元年复封,居摄二年举兵死。

陵乡侯曾

楚思王子。

四年三月丁卯封,至王莽六年,举兵欲诛莽,死。

武安侯

师古曰:「音受。」

楚思王子。

三月丁卯封,二年,元寿二年,坐使奴杀人免,元始元年复封,八年免。

湘乡侯昌

长沙王子。

五月丙午封,十一年免。

方乐侯嘉

广陵缪王子。

元寿元年五月乙卯封,十一年免。

宜禾节侯得

河间孝王子。

二年四月丁酉封。

侯恢嗣,免。

富春侯玄

河间孝王子。

四月丁酉封,十年免。

右孝哀

陶乡侯恢

东平炀王子。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厘乡侯褒

东平炀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昌乡侯且

东平炀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新乡侯鲤

东平炀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郚乡侯光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新城侯武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宜陵侯丰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堂乡侯护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成陵侯由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成阳侯众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复昌侯休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安陆侯平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梧安侯誉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朝乡侯充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扶乡侯普

楚思王子。

二月丙辰封,八年免。

方城侯宣

广阳缪王子。

二年四月丁酉封,七年免。

当阳侯益

广阳思王子。

四月丁酉封,七年免。

广城侯疌

师古曰:「疌音竹二反。」

广阳思王子。

四月丁酉封,七年免。

春城侯允

东平炀王子。

四月丁酉封,七年免。

昭阳侯赏

长沙剌王子。

五年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承阳侯景

师古曰:「承音烝。字或作丞。」

长沙剌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信昌侯广

真定共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吕乡侯尚

楚思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李乡侯殷

楚思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宛乡侯隆

楚思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寿泉侯承

楚思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杏山侯遵

楚思王子。

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右孝平

校勘记

四八三页二栏五格,钱大昭说「●」不成字,闽本作「」。按殿本作「緁」。注「于」,殿本作「千」。

四八七页二栏三格「十」,景佑、殿本都作「七」。朱一新说作「七」是。

四八七页三栏三格「二」,景佑、殿本都作「三」。

四八七页三栏三格「二」,景佑、殿本都作「三」。王先谦说作「三」是。

四八八页一栏三格,钱大昭说「乙」当作「己」,下修故侯亦误。按殿本都作「己」。

四八九页二栏三格「三」,景佑、殿本都作「二」。苏舆说作「二」是。

四九0页四栏三格「四年」,景佑、殿、局本都作「四月」。

四九二页一栏一格「平」,景佑本作「年」,殿本脱。注「力」,景佑、殿本都作「方」。

四九三页一栏三格,苏舆说「二年」当作「三年」。按景佑本作「三年」

四九四页七栏一格「王」,殿本作「壬」。王先谦说作「壬」是。

四九五页二栏三格「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三月」。朱一新说作「三月」是。

四九六页四栏五格「固」,景佑、殿本都作「国」。

四九八页七栏四格「免」,景佑、殿、局本都作「嗣」。朱一新说作「嗣」是。

四九九页二栏五格「钦」,钱大昭说闽本作「褒」,朱一新说注本作「褒」。按景佑、殿本都作「炀」。

五一一页一栏四格,朱一新说注本「免」作「薨」。按景佑、殿本都作「薨」。

五二0页四栏三格「免」,据景佑、殿、局本补。

五二一页二栏一格「成」,景佑、殿本都作「城」。

五二三页一栏一格,钱大昭说「连」不成字,汪本作「疌」。按景佑、殿本都作「疌」。

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一〕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二〕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四〕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五〕又作十八侯之位次。〔六〕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七〕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

〔一〕师古曰:「天功,天下之功业也。虞书舜典曰『钦哉,惟时亮天功』也。」

〔二〕师古曰:「谓陈涉自称楚王时也。」

〔三〕师古曰:「裁与纔同,十分之内纔有二三也。」

〔四〕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

〔五〕师古曰:「丹书,解在高纪。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六〕孟康曰:「唯作元功萧、曹等十八人位次耳。高后乃诏作位次下竟。」师古曰:「谓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从第一至十八也。」

〔七〕师古曰:「副,贰也。其列侯功籍已藏于宗庙,副贰之本又在有司。」

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一〕富厚如之。〔二〕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云)〔亡〕子孙。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三〕罔亦少密焉。〔四〕故孝宣皇帝愍而录之,乃开庙臧,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咸出庸保之中,〔五〕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六〕用章中兴之德。

〔一〕师古曰:「自倍者,谓旧五百户,今者至千也。曹参初封万六百户,至后嗣侯宗免时,有户二万三千,是为户口蕃息故也。它皆类此。」

〔二〕师古曰:「言其赀财亦稍富厚,各如户口之多也。」

〔三〕孟康曰:「耗音毛。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音是也,而解非也。孑然,独立貌,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今俗语犹谓无为耗,音毛。」

〔四〕服虔曰:「法罔差益密也。」

〔五〕师古曰:「庸,〔卖〕功庸也;保,可安信也:皆赁作者也。」

〔六〕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微,不绝如。〔一〕善乎,杜业之纳说也!曰:「昔唐以万国致时雍之政,〔二〕虞、夏以(之)多群后飨共己之治。〔三〕汤法三圣,殷氏太平。〔四〕周封八百,重译来贺。〔五〕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绝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六〕至于不及下车,德念深矣。〔七〕成王察牧野之克,顾群后之勤,知其恩结于民心,功光于王府也,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八〕爱敬饬尽,命赐备厚。〔九〕大孝之隆,于是为至。至其没也,世主叹其功,无民而不思。所息之树且犹不伐,〔一0〕况其庙乎?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子继弟及,历载不堕〔一一〕。岂无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赖焉。〔一二〕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着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百余年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一三〕以往况今,甚可悲伤。〔一四〕圣朝怜闵,诏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一五〕非所以视化劝后也。〔一六〕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一七〕于是成帝复绍萧何。

〔一〕晋灼曰:「,今线缕字也,音先战反。」

〔二〕师古曰:「雍,和也。尧典云『黎萌于变时雍』,故杜业引之也。」

〔三〕师古曰:「群后谓诸侯也。恭己,无为也。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共读曰恭。」

〔四〕师古曰:「三圣谓尧、舜、禹也。」

〔五〕师古曰:「重译谓越裳氏也。」

〔六〕师古曰:「以立亡国之后为安泰也。」

〔七〕张晏曰:「谓武王入殷,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虞舜之后于陈也。」

〔八〕师古曰:「谓启土所居也。」

〔九〕师古曰:「饬,谨也,读与敕同。」

〔一0〕师古曰:「谓召伯止于甘棠之下而听讼,人思其德,不伐其树,召南甘棠之诗是也。」

〔一一〕师古曰:「弟代兄位谓之及。堕,毁也,音火规反。」

〔一二〕师古曰:「言国家非无刑辟,而功臣子孙得不陷罪辜而能长存者,思其先人之力,令有续嗣也。繇读与由同。」

〔一三〕应劭曰:「死不能葬,故尸流转在沟壑之中。」师古曰:「

愍隶者,言为徒隶,可哀愍之也。」

〔一四〕师古曰:「况,譬也。」

〔一五〕晋灼曰:「许慎云『遴,难行也』。柬,古简字也。简,少也。言今难行封,则得继绝者少,若然,此必布闻彰于天下也。」师古曰:「遴读与吝同。」

〔一六〕师古曰:「视读与示同。」

〔一七〕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三)〔

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服虔曰:「尤功,封重者一人也。」师古曰:「孟说是也。」

哀、平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孝文,以昭元功之候籍(云)。〔一〕

〔一〕师古曰:「籍谓名录也,高纪所云通侯籍也。」

号谥姓名

侯状户数

始封

位次

曾孙

玄孙

平阳懿侯曹参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假左丞相定魏、齐,以右丞相,侯,万六百户。

师古曰:「中涓,亲近之臣,若谒者、舍人之类也。涓,洁也,主居中扫洁也。涓音工玄反。」

六年十二月甲申封,十二年薨。

孟康曰:「曹参位第二而表在首,萧何位第一而表在十三,表以封前后故也。」

孝惠六年,靖侯窋嗣,二十九年薨。

孝文后四年,简侯奇嗣,七年薨。

孝景四年,夷侯时嗣,二十三年薨。

元光五年,共侯襄嗣,十六年薨。

六世

元鼎二年,侯宗嗣,二十四年,征和二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户二万三千。

七世

元康四年,参玄孙之孙杜陵公乘喜诏复家。

孟康曰:「诸复家皆世世无所与,得传同产子。」

八世

九世

元寿二年五月甲子,侯本始以参玄孙之玄孙杜陵公士绍封,千户,元始元年益满二千户。

十世

建武二年,侯宏嗣,以本始子举兵佐军,绍封。

十一世

侯旷嗣,今见。

信武肃侯靳歙

师古曰:「歙音翕。」

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籍,别定江汉,侯,五千三百户。以将军攻豨、布。

十二月甲申封,九年薨。

十一

高后六年,侯亭嗣,二十一年,孝文后三年,坐事国人过律,免。

师古曰:「事谓役使之也。」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歙玄孙之子长安上造安汉诏复家。

汝阴文侯夏侯婴

以令史从降沛,为太仆,常奉车,竟定天下,及全皇太子、鲁元公主,侯,六千九百户。

十二月甲申封,三十年薨。

孝文九年,夷侯灶嗣,七年薨。

十六年,共侯赐嗣,四十一年薨。

元光二年,侯颇嗣,十八年,元鼎二年,坐尚公立与父御婢奸,自杀。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婴玄孙之子长安大夫信诏复家。

清河定侯王吸

以中涓从起丰,至霸上,为骑郎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籍,侯,二千二百户。

十二月甲申封,二十三年薨。

十四

孝文元年,哀侯疆嗣。七年薨。

八年,孝侯伉嗣,二十年薨。

师古曰:「伉音口浪反,又音工郎反。」

孝景五年,哀侯不害嗣,十九年,元光二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吸玄孙长安大夫充国诏复家。

元寿二年八月,诏赐吸代后爵关内侯,不言世。

阳陵景侯傅宽

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十二月甲申封,十二年薨。

十位次曰武忠侯。

师古曰:「汉列侯位次簿有谥号姓名与史所记不同者,表则具载矣。」

孝惠六年,顷侯清嗣,二十二年薨。

孝文十五年,共侯明嗣,二十二年薨。

孝景四年,侯偃嗣,三十一年,元狩元年,坐与淮南王谋反,诛。

玄孙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宽玄孙之孙长陵士伍景诏复家。

广严侯召欧

师古曰:「召读曰邵。欧音乌后反。它皆类此。」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十二月甲申封,二十三年薨。

二十八

孝文二年,戴侯胜嗣,九年薨。

十一年,共侯嘉嗣,十三年,孝文后七年薨,亡后。

曾孙

元康四年,欧玄孙安陵大夫不识诏复家。

广平敬侯薛欧

以舍人从起丰,至霸上,为郎,入汉,以将军击项籍将钟离眛,侯,四千五百户。

十二月甲申封,十四年薨。

十五

高后元年,靖侯山嗣,二十六年薨。

平棘

孝文后三年,侯泽嗣,孝景中三年,有罪,免。中五年,泽复封,三十三年薨,谥曰节侯。

元朔四年,侯穰嗣,三年,元狩元年,坐受淮南赂称臣,在赦前,免。

元康四年,欧玄孙长安大夫去病诏复家。

博阳严侯陈濞

以舍人从砀,以刺客将入汉,以都尉击项羽荥阳,绝甬道,杀追士卒,侯。

师古曰:「楚军追汉兵者,濞杀其士卒也。」

十二月甲申封,三十年薨。

十九

孝文后三年,侯始嗣,九年,坐谋杀人,会赦,免。孝景中五年,始复封,二年,后元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濞曾孙茂陵公乘寿诏复家。

堂邑安侯陈婴

以自定东阳为将,属楚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渐,定自为王壮息,侯,六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二年。

师古曰:「渐,水名。在丹阳黝县南蛮中。婴既定诸地而都之,时又有壮息者,称僭王,婴复讨平也。」

十二月甲申封,十八年薨。

八十六

高后五年,共侯禄嗣,十八年薨。

孝文三年,侯午嗣,尚馆陶公主,四十八年薨。

元光六年,侯季须嗣。十三年,元鼎元年,坐母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

隆虑

孝景中五年,侯融以长公主子侯,万五千户,二十九年,坐母丧未除服奸,自杀。

六世

元康四年,婴玄孙之子霸陵公士尊诏复家。

曲逆献侯陈平

以故楚都尉,汉王二年初起修武,为都尉,以护军中尉出奇计,定天下,侯,五千户。

十二月甲申封,二十四年薨。

四十七

孝文三年,共侯买嗣,二年薨。

五年,简侯悝嗣,二十二年薨。

孝景五年,侯何嗣,二十三年,元光五年,坐略人妻,弃市。户万六千。

六世

元康四年,平玄孙之子长安簪褭莫诏复家。

元始二年,诏赐平代后者凤爵关内侯,不言世。

留文成侯张良

以厩将从起下邳,以韩申都下韩,入武关,设策降秦王婴,解上与项羽,请汉中地,常为计谋,侯,万户。

师古曰:「韩申都即韩王信也,楚汉春秋作信都,古信申同义。」

正月丙午封,十六年薨。

六十二

师古曰:「高祖自云得天下由张良,称其才也。叙位次,乃以曹参比萧何,校其勤也。至如户数多少,或以才德,或以功劳,亦无定也。故称萧何功第一,户唯八千。张良食万户,而位过六十。它皆类此。」

高后三年,侯不疑嗣,十年,孝文五年,坐与门大夫杀故楚内史,赎为城旦。

师古曰:「门大夫,侯之属官也。」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良玄孙之子阳陵公乘千秋诏复家。

射阳侯刘缠

师古曰:「即项伯也。射字或作贳者,后人改也。」

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有隙于鸿门,缠解难,以破羽降汉,侯。

正月丙午封,九年,孝惠三年薨。嗣子睢有罪,不得代。

酇文终侯萧何

师古曰:「鄮音赞。」

以客初从入汉,为丞相,守蜀及关中,给军食,佐定诸侯,为法令宗庙,侯,八千户。

正月丙午封,九年薨。

孝惠三年,哀侯禄嗣,六年薨,亡后。高后二年,封何夫人禄母同为侯,孝文元年罢。

筑阳

高后二年,定侯延以何少子封,孝文元年更为酇,二年薨。

师古曰:「筑音逐。」

炀侯遗嗣,一年薨,亡后。

武阳

五年,侯则以何孙遗弟绍封,二十年有罪,免。二万六千户。

孝景二年,侯嘉以则弟绍封,二千户,七年卒。

中二年,侯胜嗣,二十一年,坐不斋,耐为隶臣。

师古曰:「谓当侍祠而不斋也。」

元狩三年,共侯庆以何曾孙绍封,二千四百户,三年薨。

六年,侯寿成嗣,十年,坐为太常牺牲瘦,免。

地节四年,安侯建世以何玄孙绍封,十四年薨。

六世

甘露二年,思侯辅嗣。

七世

侯获嗣,永始元年,坐使奴杀人,减死,完为城旦。

六世

永始元年七月癸卯,厘侯喜以何玄孙之子南长绍封,三年薨。

师古曰:「音力全反,钜鹿之县也。」

七世

永始四年,质侯尊嗣,五年薨。

八世

绥和元年,质侯章嗣,元始元年,益封满二千户,十三年薨。

九世

王莽居摄元年,侯禹嗣,建国元年更为萧乡侯,莽败,绝。

绛武侯周勃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定三秦,食邑,为将军,入汉,定陇西,击项籍,守峣关,定泗水、东海,侯,八千一百户。

正月丙午封,三十三年薨。

孝文十二年,侯胜之嗣,六年,有罪,免。

后三年,侯亚夫以勃子绍封,十八年,有罪,免。

师古曰:「修读曰条。」

平曲

孝景后元年,共侯坚以勃子绍封,十九年薨。

元朔五年,侯建德嗣,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勃曾孙槐里公乘广汉诏复家。

元始二年,侯共以勃玄孙绍封,千户。

舞阳武侯樊哙

以舍人起沛,从至霸上,为侯。以郎入汉,定三秦,为将军,击项籍,再益封。从破燕,执韩信,侯,五千户。

正月丙午封,十三年薨。

孝惠七年,侯伉嗣,九年,高后八年,坐吕氏诛。

师古曰:「伉音口浪反,又音冈。」

孝文元年,荒侯市人以哙子绍封,二十九年薨。

孝景七年,侯它广嗣,中六年,坐非子免。

元康四年,哙曾孙长陵不更胜客诏复家。

师古曰:「不更,爵名。胜客,其人名。」

玄孙

六世

元始二年,侯章以哙玄孙之子绍封,千户。

曲周景侯郦商

以将军从起岐,攻长社以南,别定汉及蜀,定三秦,击项籍,侯,四千八百户。

正月丙午封,二十二年薨。

孝文元年,侯寄嗣,三十二年,有罪,免。户万八千。

孝景中三年,靖侯坚绍封。

元光四年,康侯遂成嗣。

怀侯世宗嗣。

元鼎二年,侯终根嗣,二十九年,后二年,祝诅上,腰斩。

六世

元康四年,商玄孙之子长安公士共诏复家。

元始二年,诏赐商代后者猛友爵关内侯。

颍阴懿侯灌婴

以中涓从起砀,至霸上,为昌文君,入汉,定三秦,食邑。以将军属韩信,定齐、淮南及八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正月丙午封,二十六年薨。

孝文五年,平侯何嗣,二十八年薨。

孝景中三年,侯强嗣,十三年,有罪,免。户八千四百。

临汝

元光二年,侯贤以婴孙绍封,九年,元朔五年,坐子伤人首匿,免。千户。

元康四年,婴曾孙长安官首匿诏复家。

师古曰:「官首,爵名;匿,其人名也。」

元寿二年八月,诏赐婴代后者谊爵关内侯。

汾阴悼侯周昌

初起,以职志击秦,入汉,出关,以内史坚守敖仓,以御史大夫侯,比清阳侯。

如淳曰:「职志,官名,主旗帜也。」师古曰:「志音式吏反。」

正月丙午封,十年薨。

十六

孝惠四年,哀侯开方嗣,十六年薨。

孝文前五年,侯意嗣,十三年,坐行赇,髡为城旦。

安阳

孝景中二年,侯左车以昌孙绍封,八年,建元元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昌曾孙沃侯国士伍明诏复家。

师古曰:「明旧有官爵,免为士伍而属沃侯之国也。」

梁邹孝侯武虎

兵初起,以谒者从击破秦,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击定诸侯,比博阳侯,二千八百户。

正月丙午封,十一年薨。

二十

孝惠五年,侯最嗣,五十八年薨。

元光三年,顷侯婴齐嗣,二十年薨。

元鼎四年,侯山柎嗣,一年,坐酎金免。

师古曰:「柎音肤。其字从木。」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虎玄孙之子夫夷侯国公乘充竟诏复家。

成敬侯董渫

师古曰:「渫音先列反。字或作。」

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

正月丙午封,七年薨。

二十五

节氏

孝惠元年,康侯赤嗣,四十四年,有罪,免。户五千六百。孝景中五年,赤复封,八年薨。

建元四年,共侯罢军嗣,五年薨。

元光三年,侯朝嗣,十二年,元狩三年,坐为济南太守与城阳王女通,耐为鬼薪。

元康四年,渫玄孙平陵公乘诎诏复家。

蓼夷侯孔聚

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籍,属韩信,侯。

师古曰:「前元年,谓初起之年,即秦胡亥元年。后皆类此。击项籍者,即楚汉春秋及史记所谓孔将军居左者。」

正月丙午封,三十年薨。

三十

孝文九年,侯臧嗣,四十五年,元朔三年,坐为太常衣冠道桥坏不得度,免。

师古曰:「游衣冠之道。」

曾孙

元康四年,聚玄孙长安公士宣诏复家。

费侯陈贺

师古曰:「费音扶味反。说者以为季氏邑,非也。」

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籍,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陵,侯。

正月丙午封,二十二年薨。

三十一

孝文元年,共侯常嗣,二十四年薨。

孝景二年,侯偃嗣,八年,有罪,免。

孝景中六年,侯最以贺子绍封,二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贺曾孙茂陵上造侨诏复家。

阳夏侯陈豨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游击将军,别定代,破臧荼,侯。

正月丙午封,十年,以赵相国反,自为王,十二年,诛。

隆虑克侯周灶

以卒从起砀,以连敖入汉,以长都尉击项籍,侯。

如淳曰:「连敖,楚官。左传楚有连尹、莫敖,其后合为一官号。」师古曰:「长,长刃兵也,为刀而剑形,史记作长铍,铍亦刀耳。音丕。铍音披。」

正月丁未封,三十九年薨。

三十四

孝文后二年,侯通嗣,十二年,孝景中元年,有罪,完为城旦。

曾孙

元康四年,灶玄孙阳陵公乘诏复家。

阳都敬侯丁复

师古曰:「复音扶目反。」

以越将从起薛,至霸上,以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属周吕侯,破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项籍叶,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正月戊申封,十九年薨。

十七

高后六年,趮侯宁嗣,十二年薨。

师古曰:「趮,古躁字也。」

孝文十年,侯安城嗣,十五年,孝景二年,有罪,免。户万七千。

元康四年,复曾孙临沂公士赐诏复家。

阳信胡侯吕青

以汉五年用令尹初从,功比堂邑侯,千户。

正月壬子封,十年薨。

八十七

孝惠四年,顷侯臣嗣,十八年薨。

孝文七年,怀侯义嗣,二年薨。

九年,惠侯它嗣,十九年薨。

孝景五年,共侯善嗣,五年薨。

六世

中三年,侯谈嗣,三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二月,青玄孙长陵大夫阳诏复家。

东武贞侯郭蒙

以户卫起薛,属周吕侯,破秦军杠里,陷杨熊军曲遇,入汉,为城将,定三秦,以都尉坚守敖仓,为将军破项籍,侯,三千户。

师古曰:「城将,将筑城之兵也。」

正月戊午封,十九年薨。

四十一

高后六年,侯它嗣,三十一年,孝景六年,有罪,弃市。户万一百。

曾孙

元康四年,蒙玄孙茂陵公士广汉诏复家。

汁防肃侯壅齿

如淳曰:汁音什。防音方。」

以赵将前三年从定诸侯,二千五百户,功比平定侯。齿故沛豪,有力,与上有隙,故晚从。

三月戊子封,九年薨。

五十七

孝惠三年,荒侯钜鹿嗣,三十八年薨。

孝景三年,侯野嗣,十年薨。

终侯桓嗣,不得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棘蒲刚侯陈武

以将军前元年将卒二千五百人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军临菑侯。

三月丙申封,三十八年,孝文后元年薨。子奇反,诛,不代。

十三

元康四年,武曾孙云阳上造嘉诏复家。

都昌严侯朱轸

以舍人前元年从起沛,以队帅先降翟王,虏章邯,侯。

三月庚子封,十四年薨。

二十三

高后元年,刚侯率嗣,十五年薨。

孝文八年,夷侯诎嗣,十六年薨。

孝景元年,共侯偃嗣,二年薨。

三年,侯辟强嗣,五年,中元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轸玄孙昌侯国公士先诏复家。

武疆严侯严不职

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以骑将入汉,还击项籍,属丞相宁,功侯。用将军击黥布,侯。

三月庚子封,二十年薨。

三十三

高后七年,简侯婴嗣,十九年薨。

孝文后二年,侯青翟嗣,四十七年,元鼎二年年,坐为丞相建御史大夫汤不直,自杀。

师古曰:「以狱建之意,而不直也。」

元康四年,不职曾孙长安公乘仁诏复家。

贳齐合侯傅胡害

师古曰:「贳音式制反。」

以越户将从破秦,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籍,侯,六百户,功比台侯。

三月庚子封,二年薨。

三十六

八年,共侯方山嗣,二十年薨。

孝文元年,炀侯赤嗣,十一年薨。

十二年,康侯遗嗣,四十四年薨。

元朔五年,侯猜嗣,八年,元鼎元年,坐杀人,弃市。

元康四年,胡害玄孙茂陵公士世诏复家。

元寿二年八月,诏赐胡害为后者爵大上造。

海阳齐信侯摇母余

以越队将从破秦,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籍,侯,千七百户。

三月庚子封,九月薨。

三十七

孝惠三年,哀侯昭襄嗣,九年薨。

高后五年,康侯建嗣,三十年薨。

孝景四年,哀侯省嗣,十年薨,亡后。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母余玄孙之子不更未央诏复家。

元寿二年八月,诏赐母余代后者贤爵关内侯。

南安严侯宣虎

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以重将破臧荼,侯,九百户。

师古曰:「重将者,主将领辎重也。重音直用反。一曰持重之将也,音直勇反。」

三月庚子封,三十年薨。

六十三

孝文九年,共侯戎嗣,十一年薨。

后四年,侯千秋嗣,十一年,孝景中元年,坐伤人,免。户二千一百。

元康四年,虎曾孙南安簪褭护诏复家。

肥如敬侯蔡寅

以魏太仆汉王三年初从,以车骑将军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

三月庚子封,二十四年薨。

六十六

孝文三年,严侯戎嗣,十四年薨。

后元年,侯奴嗣,七年,孝景元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寅曾孙肥如大夫福诏复家。

曲成圉侯虫达

以西城户将三十七人从起砀,至霸上,为执金吾,五年,为二队将,属周吕侯,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籍陈下,侯,四千户。以将军击燕、代。

三月庚子封,二十二年薨。

十八

位次曰夜侯恒。

孝文元年,侯捷嗣,八年,有罪,免。十四年,捷复封,十八年,复免。户九千三百。孝景中五年,侯捷复封,五年薨。

建元二年,侯皇柔嗣,二十四年,元鼎二年,坐为汝南太守知民不用赤侧钱为赋,为鬼薪。

师古曰:「赤侧解在食货志。时并令以充赋,而汝南不遵诏令。」

曾孙

元康四年,达玄孙茂陵公乘宣诏复家。

河阳严侯陈涓

以卒前元年起砀从,以二队将入汉,击项籍,得梁郎将处,侯。以丞相定齐。

三月庚子封,二十二年薨。

二十九

孝文元年,信嗣,三年,坐不偿人责过六月,免。

曾孙

元康四年,涓玄孙即丘公士元诏复家。

淮阴侯韩信

初以卒从项梁,梁死,属项羽为郎中,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票客。萧何言信为大将军,别定魏、赵,为齐王,徙楚,擅发兵,废为侯。

师古曰:「高纪及信传并云为治粟都尉,而此云票客,参错不同。或者以其票疾而宾客礼之,故云票客也。票音频妙反。」

六年封,五年,十一年,坐谋反诛。

芒侯耏跖

师古曰:「耏音而。左氏传曰宋耏班。跖音之亦反。」

以门尉前元年初起砀,至霸上,为定武君,入汉,还定三秦,为都尉击项羽,功侯。

六年封,三年薨,亡后。

九年,侯昭嗣,四年,有罪,免,孝景三年,诏以故列侯将兵击吴楚,复封。

侯申嗣,元朔六年,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免。

师古曰:「景帝女也。」

敬市侯阎泽赤

以执盾初起从入汉,为河上守,迁为殷相,击项籍,侯,千户,功比平定侯。

四月癸未封,三年薨。

五十五

九年,夷侯无害嗣,三十八年薨。

孝文后四年,戴侯续嗣,八年薨。

孝景五年,侯谷嗣,四十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六世

元康四年,泽赤玄孙之子长安上造章世诏复家。

柳丘齐侯戎赐

以连敖从起薛,以三队将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籍军,为将军,侯,八千户。

六月丁亥封,十八年薨。

三十九

高后五年,侯安国嗣,三十年薨。

孝景四年,敬侯嘉成嗣,十年薨。

后元年,侯角嗣,有罪,免。户三千。

元康四年,赐玄孙长安公士元生诏复家。

魏其严侯周止

以舍人从起沛,以郎中入汉,为周信侯,定三秦,以为骑郎将,破项籍东城,侯,千户。

六月丁亥封,十八年薨。

四十四

高后五年,侯简嗣,二十九年,孝景三年,谋反,诛。户三千。

曾孙

元康四年,止玄孙长陵不更广世诏复家。

祁谷侯缯贺

以执盾汉王三年初起从晋阳,以连敖击项籍。汉王败走,贺击楚迫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祈王。战彭城,斩项籍,争恶,绝延璧,侯,千四户。

师古曰:「谓之祁王,盖嘉其功,故宠号之,许以为王也。争恶,谓争恶地。延壁,壁垒之名也。

六月丁亥封,三十三年薨。

五十一

孝文十二年,顷侯胡嗣,十七年薨。

孝景六年,侯它嗣,十九年,元光二年,坐射擅罢,免。

师古曰:「方大射而擅自罢去也。」

曾孙

元康四年,贺玄孙茂陵公大夫赐诏复家。

平悼侯工师喜

初以舍人从击破秦,以郎中入汉,以将军定诸侯,守雒阳,侯,比费侯贺,千三百户。

六月丁亥封,六年薨。

三十二

位次曰聊城侯。

十二年,靖侯奴嗣,三十一年薨。

孝文十六年,侯执嗣,十九年,孝景中五年,坐匿死罪,会赦,免。户三千三百。

鲁侯奚涓

以舍人从起沛,至咸阳为郎,入汉,以将军定诸侯,四千八百户,功比舞阳侯,死军事。

重平

六年,侯涓亡子,封母底为侯,十九年薨。

城父严侯尹恢

初以谒者从入汉,以将军击定诸侯,以右丞相备守淮阳,功比厌次侯,二千户。

六年封,九年薨。

二十六

孝惠三年,侯开方嗣,七年,高后三年,夺爵为关内侯。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恢玄孙之子新丰簪褭殷诏复家。

任侯张越

以骑都尉汉五年从起东垣,击燕、代,属雍齿,有功,为车骑将军。

六年封,十六年,高后三年,坐匿死罪,免。户七百五十。

棘丘侯襄

以执盾队史前元年从起砀,破秦,治粟内史入汉,以上郡守击定西魏地,功侯。

六年封,十四年,高后元年,有罪,免。户九百七十。

河陵顷侯郭亭

以连敖前元年从起单父,以塞路入汉,还定三秦,属周吕侯,以都尉击项籍,功侯。

师古曰:「塞路者,主遮塞要路,以备敌寇也。」

七月庚寅封,二十四年薨。

二十七

孝文三年,惠侯欧嗣,二十二年薨。

孝景二年,胜侯客嗣,八年,有罪,免。

中六年,靖侯延居绍封,十五年薨。

元光六年,侯则嗣,十七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亭玄孙茂陵公乘贤诏复家。

昌武靖信侯单究

初以舍人从,以郎入汉,定三秦,以郎骑将军击诸侯,侯,九百户,功比魏其侯。

七月庚寅封,十三年薨。

四十五

孝惠六年,惠侯如意嗣,四十三年薨。

孝景中元四年,侯贾成嗣,十六年薨。

元光五年,侯德嗣,四年,元朔三年,坐伤人二旬内死,弃市。户六百。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究玄孙之孙阳陵公乘万年诏复家。

高宛制侯丙猜

初以客从入汉,定三秦,以中尉破项籍,侯,千六百五户,比斥丘侯。

七月戊戌封,七年薨。

四十一

孝惠元年,简侯得嗣,三十年薨。

孝文十六年,平侯武嗣,二十四年薨。

建元元年,侯信嗣,三年,坐出入属车间,免。户三千二百。

师古曰:「天子出行,陈列属车,而辄至于其间。」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猜玄孙之孙高宛大夫齮诏复家。

八世

元始三年,猜玄孙之曾孙内诏赐爵关内侯。

宣曲齐侯丁义

以卒从起留,以骑将入汉,定三秦,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钟离眛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七月戊戌封,三十二年薨。

四十三

发娄

孝文十一年,侯通嗣,十七年,有罪,赦为鬼薪。户千一百。孝景中五年,通复封,十一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义曾孙阳安公士年诏复家。

终陵齐侯华毋害

以越将从起留,入汉,定三秦,击臧荼,侯,七百四十户。从攻马邑及布。

七月戊戌封,三十五年薨。

四十六

孝文四年,共侯勃嗣,十六年薨。

后四年,侯禄嗣,七年,孝景四年,坐出界,耐为司寇。户千五百。

元康四年,曾孙于陵大夫告诏复家。

东茅敬侯刘到

以舍人从起砀,至霸上,以二队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籍,破臧荼,侯,捕韩王信,为将军。益邑千户。

八年丙辰封,二十四年薨。

四十八

孝文三年,侯告嗣,十二年,十六年,坐事国人过员,免。

师古曰:「嗣爵十三年至孝文十六年而免也。事谓役使之。员,数也。」

元康四年,到曾孙鲖阳公乘咸诏复家。

师古曰:「鲖音纣。」

斥丘懿侯唐厉

以舍人初从起丰,以左司马入汉,以亚将攻籍,却敌,为东部都尉,破籍,侯成武,为汉中尉,击布,为斥丘侯,千户。

师古曰:「初为成武侯,后更封斥丘也。」

八月丙辰封,二十年薨。

四十

孝文九年,共侯朝嗣,十三年薨。

后六年,侯贤嗣,四十三年薨。

元鼎二年,侯尊嗣,二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厉曾孙长安公士广意诏复家。

台定侯戴野

以舍人从起砀,用队率入汉,以都尉击籍,籍死,击临江,属将军贾,功侯。以将军击燕、代。

八月甲子封,二十五年薨。

三十五

孝文四年,侯午嗣,二十二年,孝景三年,坐谋反,诛。

曾孙

元康四年,野玄孙长陵上造安昌诏复家。

安国武侯王陵

以自聚党定南阳,汉王还击项籍,以兵属,从定天下,侯,五千户。

八月甲子封,二十一年薨。

十二

高后八年,哀侯忌嗣,一年薨。

孝文元年,终侯斿嗣,三十九年薨。

建元元年,安侯辟方嗣,二十年薨。

元狩三年,侯定嗣,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陵玄孙长安公乘襄诏复家。

乐成节侯丁礼

以中涓骑从起砀,为骑将入汉,定三秦,为正奉侯,以都尉击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

八月甲子封,二十六年薨。

四十二

孝文五年,夷侯马从嗣,十八年薨。

后七年,式侯吾客嗣,四十二年薨。

元鼎二年,侯义嗣,三年,坐言五利侯不道,弃市。户二千四百。

玄孙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礼玄孙之孙长安公士禹诏复家。

辟阳幽侯审食其

以舍人初起,侍吕后、孝惠。二岁十月,吕后入楚,食其侍从一岁,侯。

八月甲子封,二十五年,为淮南王长所杀。

五十九

孝文四年,侯平嗣,二十一年,孝景二年,坐谋反,自杀。

元康四年,食其曾孙茂陵公乘非诏复家。

成制侯周?nbsp;

师古曰:「音陪,又音普肯反。音息列反。」

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入汉,定三秦,食邑池阳,击项籍荥阳,绝甬道,从度平阴,遇韩信军襄国。楚、汉分鸿沟,以为信,战不利,不敢离上,侯,二千二百户。

八月甲子封,二十七年薨。

二十二

侯昌嗣,有罪,免。

长沙

孝景中元年,康侯应以昌弟绍封,一年薨。

师古曰:「郸,沛之县也。音多。」

中二年,侯仲居嗣,三十四年,元鼎三年,坐为太常收赤侧钱不收,完为城旦。

如淳曰:「食货志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也。」

元康四年,曾孙长安公士禹诏赐黄金十斤复家,死,亡子,复免。

元始元年,玄孙护以诏书为次复禹同产弟子,死,亡子,绝。

安平敬侯鄂秋

以谒者汉王三年初从,定诸侯,有功秩,举萧何功,因故侯,二千户。

师古曰:「先以食邑,因就封之也。事见萧何传。」

八月甲子封,十二年薨。

六十一

孝惠三年,简侯嘉嗣,九年薨。

高后八年,顷侯应嗣,十四年薨。

孝文十四年,炀侯寄嗣,二十五年薨。

孝景后三年,侯但嗣,十九年,元狩元年,坐与淮南王安通,遗王书称臣尽力,弃市。

六世

元康四年,秋玄孙之子解大夫后诏复家。

北平文侯张苍

以客从起武阳,至霸上,为常山守,得陈余,为代相,徙赵相,以代相侯,为计相四岁,淮南相十四岁。千二百户。

如淳曰:「计相,官名,但知计会。」

八月丁丑封,五十年薨。

六十五

孝景六年,康侯奉嗣,八年薨。

后元年,侯类嗣,七年,建元五年,坐临诸侯丧后,免。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苍玄孙之子长安公士盖宗诏复家。

高胡侯陈夫乞

以卒从起杠里,入汉,以都尉击籍,将军定燕,千户。

六年封,二十五年薨。

八十二

孝文五年,炀侯程嗣,薨,亡后。

元康四年,夫乞玄孙长陵公乘胜之诏复家。

厌次侯爰类

以慎将元年从起留,入汉,以都尉守广武,功侯。

师古曰:「以谨慎为将也。」

六年封,二十二年薨。

二十四

孝文元年,侯贺嗣,五年,谋反,诛。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类玄孙之子阳陵公士世诏复家。

七世

元始三年,类玄孙之孙万诏赐爵关内侯。

平皋炀侯刘它

师古曰:「它音徒何反。」

汉六年以砀郡长初从,功比轪侯,侯,五百八十户。实项氏,赐姓。

师古曰:「轪音大,又音第。」

七年十月癸亥封,十年薨。

百二十一

孝惠五年,共侯远嗣,三十四年薨。

孝景元年,节侯光嗣,十六年薨。

建元元年,侯胜嗣,二十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玄孙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它玄孙之孙长安簪褭胜之诏复家。

复阳刚侯陈胥

以卒从起薛,以将军入汉,以右司马击项籍,侯,千户。

七年十月甲子封,三十一年薨。

四十九

孝文十一年,共侯嘉嗣,十八年薨。

孝景六年,康侯拾嗣,二十五年薨。

元朔元年,侯强嗣,七年,元狩二年,坐父拾非嘉子,免。

元康四年,胥曾孙云阳簪褭幸诏复家。

玄孙

六世

元始元年,胥玄孙之子传诏赐帛百疋。

阳河齐侯其石

以中谒者从入汉,以郎中骑从定诸侯,侯,五百户,功比高湖侯。

十一月甲子封,三年薨。

八十三

十年,侯安国嗣,五十一年薨。

孝景中四年,侯午嗣,三十三年薨。

埤山

元鼎四年,共侯章更封,十三年薨。

师古曰:「埤音脾,又音婢。」

元封元年,侯仁嗣,征和三年,坐祝诅,要斩。

六世

元康四年,石玄孙之子长安官大夫益寿诏复家。

柏至靖侯许盎

以骈邻从起昌邑,以说卫入汉,以中尉击籍,侯,千户。

师古曰:「二马曰骈。骈邻,谓并两骑为军翼也。说读曰税。税卫谓军行初舍止之时主为卫也。」

十月戊辰封,十四年,高后元年,有罪,免,三年,复封,六年薨。

五十八

孝文元年,简侯禄嗣,十四年薨。

十五年,侯昌嗣,三十二年薨。

元光二年,侯安如嗣,十三年薨。

元狩三年,侯福嗣,五年,元鼎二年,坐为奸,为鬼薪。

六世

元康四年,盎玄孙之子长安公士建诏复家。

中水严侯吕马童

以郎骑将汉元年从好畤,以司马击龙且,复共斩项籍,侯,千五百户。

正月己酉封,三十年薨。

百一

孝文十年,夷侯瑕嗣,三年薨。

十三年,共侯青眉嗣,三十二年薨。

建元六年,靖侯德嗣,一年薨。

元光元年,侯宜城嗣,二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马童玄孙之孙长安公士建明诏复家。

杜衍严侯王翥

如淳曰:「翥音署。」师古曰:「音之庶反。」

以中郎骑汉王二年从起下邳,属淮阴侯,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七百户。

正月己酉封,十八年薨。

百二

高后六年,共侯福嗣,七年薨。

孝文五年,孝侯市臣嗣,七年薨。

十二年,侯舍嗣,二十四年,有罪,为鬼薪。户三千四百。

孝景后元年,侯郢人以翥子绍封,十二年薨。

元光四年,侯定国嗣,十三年,元狩五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翥曾孙长安大夫安乐诏复家。

赤泉严侯杨喜

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籍,侯,千九百户。

正月己酉封,十三年,高后元年,有罪,免,二年,复封,十八年薨。

百三

孝文十二年,定侯敷嗣,十五年薨。

临汝

孝景四年,侯毋害嗣,六年,坐诈绐人臧六百,免。中五年,毋害复封,十二年,元光二年,有罪,免。

曾孙

元康四年,喜玄孙茂陵不更孟尝诏赐黄金十斤,复家。

六世

子恢代复。

七世

子谭代。

八世

子并代,永始元年,赐帛百疋。

元始二年,求复不得。

朝阳齐侯华寄

以舍人从起薛,以连敖入汉,以都尉击项羽,复攻韩王信,侯,千户。

三月壬寅封,十二年薨。

六十九

高后元年,文侯要嗣,二十一年薨。

孝文十四年,侯当嗣,三十九年,元朔二年,坐教人上书枉法,耏为鬼薪。户五千。

曾孙

元康四年,寄玄孙奉明大夫定国诏复家。

棘阳严侯杜得臣

以卒从起湖陵,入汉,以郎将迎左丞相军击项籍,侯,二千户。

七月丙申封,二十六年薨。

八十一

孝文六年,侯但嗣,四十三年薨。

元光四年,怀侯武嗣,七年,元朔五年薨,亡后。

涅阳严侯吕腾

以骑士汉三年从出关,以郎中共击斩项羽,侯,千五百户,比杜衍侯。

七年封,二十五年,孝文五年薨。子成实非子,不得代。

百四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腾玄孙之子阳不更忠诏复家。

平棘懿侯林挚

以客从起亢父,斩章邯所置蜀守,用燕相侯,千户。

七年封,二十四年薨。

六十四

孝文五年,侯辟强嗣,有罪,为鬼薪。

元康四年,挚曾孙项圉大夫常驩诏复家,死,亡子,绝。

深泽齐侯赵将夕

以赵将汉王三年降,属淮阴侯,定赵、齐、楚,以击平城功侯,七百户。

八年十月癸丑封,十二年,高后元年,有罪,免,二年,复封,二年薨。

九十八

孝文后二年,戴侯头嗣,八年薨。

孝景三年,侯修嗣,七年,有罪,耏为司寇。

曾孙

元康四年,将夕玄孙平陵上造延世诏复家。

中五年,夷胡侯以头子绍封,二十一年,元朔五年薨,亡后。

●顷侯温疥

师古曰:「●音询,又音旬。疥音介。」

以燕将军汉王四年从破曹咎军,为燕相告燕王荼反,侯。以燕相国定卢绾。千九百户。

十月丙辰封,二十五年薨。

九十一

孝文六年,文侯仁嗣,十七年薨。

后七年,侯何嗣,七年,孝景四年薨。

曾孙

元康四年,疥玄孙长安公士福诏复家。

历简侯程黑

以赵卫将军汉王三年从起卢奴,击项羽敖仓下,为将军攻臧荼有功,封千户。

十月癸酉封。十四年薨。

九十二

高后三年,孝侯牦嗣,二十二年薨。

孝文后元年,侯灶嗣,十四年,孝景中元年,有罪,免。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黑玄孙之子长安簪褭弘诏复家。

元始五年。诏赐黑代复者安爵关内侯。

武原靖侯卫胠

师古曰:「胠音胁,又音怯。」

汉七年以梁将军从初起,击韩信、陈豨、黥布军,功侯,二千八百户,功比高陵侯。

十二月丁未封,八年薨。

九十三

孝惠四年,共侯寄嗣,三十七年薨。

孝景三年,侯不害嗣,十二年,后二年,坐葬过律,免。

曾孙

元康四年,胠玄孙郭公乘尧诏复家。

槁祖侯陈锴

师古曰:「槁音公老反。锴音口骇反。」

高帝七年为将从击代陈豨有功,侯,六百户。

十二月丁未封,七年薨。

百二十四

孝惠三年,怀侯婴嗣,十九年薨。

孝文七年,共侯应嗣,十四年薨。

后五年,节侯安嗣,三十一年薨。

元狩二年,侯千秋嗣,九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六世

元康四年,锴玄孙之子茂陵公乘主儒诏复家。

宋子惠侯许瘛

师古曰:「瘛音充制反。」

以汉三年用赵右林将初击定诸侯,五百三十六户,功比历侯。

师古曰:「林将,将士林,犹言羽林之将也。」

二月丁卯封,四年薨。

九十九

十二年,共侯留嗣,二十五年薨。

孝文十年,侯九嗣,二十二年,孝景中二年,坐寄使匈奴买塞外禁物,免。

曾孙

玄孙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瘛玄孙之孙宋子大夫乃诏复家。

猗氏敬侯陈

师古曰:「,古速字。」

以舍人从起丰,入汉,以都尉击项羽,侯,千一百户。

三月丙戌封,十一年薨。

五十

位次曰长陵侯。

孝惠七年,靖侯支嗣,三十四年薨。

孝景三年,顷侯羌嗣,一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曾孙猗氏大夫胡诏赐黄金十斤,复家。

清简侯室中同

以弩将初起,从入汉,以都尉击项羽、代,侯,比彭侯,户千。

三月丙戌封,五年薨。

七十一

孝惠元年,顷侯圣嗣,二十二年薨。

孝文八年,康侯鲋嗣,五十二年薨。

元狩三年,共侯古嗣,七年薨。

元鼎四年,侯生嗣,一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同玄孙高宛簪褭武诏复家。

强圉侯留

以客吏初起,从入汉,以都尉击项籍、代,侯,比彭侯,千户。

三月丙戌封,三年薨。

七十二

十一年,戴侯章复嗣,二十九年薨。

孝文三年,侯复嗣,二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曾孙长安大夫定诏复家。

彭简侯秦同

以卒从起薛,以弩将入汉,以都尉击项羽、代,侯,千户。

三月丙戌封,二十二年薨。

七十

孝文三年,戴侯执嗣,二十三年薨。

孝景三年,侯武嗣,十一年,后元年,有罪,免。

曾孙

元康四年,同玄孙费公士寿王诏复家。

吴房严侯杨武

以郎中骑将汉元年从起下邽,击阳夏,以骑都尉斩项籍,侯,七百户。

三月辛卯封,三十二年薨。

九十四

孝文十三年,侯去疾嗣,二十五年,孝景后三年,有罪,耐为司寇。

元康四年,武孙霸陵公乘谈诏赐黄金十斤,复家,亡子,绝。

谈兄孙为次复,亡子,绝。

宁严侯魏

以舍人从砀,入汉,以都尉击臧荼功侯,千户。

四月辛卯封,三十五年薨。

七十八

孝文十六年,共侯连嗣,八年薨。

孝文后元年,侯指嗣,三年,坐出国界,免。

曾孙

元康四年,速玄孙长安公士都诏复家。

昌圉侯旅卿

以齐将汉王四年从韩信起无盐,定齐,击项羽,又击韩王信于代,侯,千户。

六月戊申封,三十四年薨。

百九

孝文十五年,侯通嗣,十一年,孝景三年,坐谋反,诛。

曾孙

元康四年,卿玄孙昌上造光诏赐黄金十斤,复家。

六世

子赐代,死,无子,绝。有同产子,元始二年求不得。

共严侯旅罢师

师古曰:「共音恭。罢音皮彼反,又读曰皮。」

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击项籍,又攻韩王信于平城,有功,侯,千二百户。

六月壬子封,二十六年薨。

百一十四

孝文七年,惠侯党嗣,八年薨。

十五年,怀侯高嗣,五年薨,亡子。

元康四年,罢师曾孙霸陵簪褭信诏复家。

阏氏节侯冯解散

以代大与汉王三年降,为鴈门守,以将军平代反寇,侯,千户。

师古曰:「大与,主爵禄之官。」

六月壬子封,四年薨。

一百

十二年,共侯它嗣,一年薨,亡后。

孝文二年,文侯遗以它遗腹子嗣,十四年薨。

十六年,共侯胜之嗣,十三年薨。

孝景六年,侯平嗣,三十九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安丘懿侯张说

师古曰:「说读曰悦。」

以卒从起方与,属魏豹,一岁五月,以执盾入汉,以司马击项羽,以将军定代,侯,二千户。

七月癸酉封,三十二年薨。

六十七

孝文十三年,共侯奴嗣,十三年薨。

孝景三年,敬侯执嗣,一年薨。

四年,康侯新嗣,三十一年薨。

元狩元年,侯拾嗣,九年,元鼎四年,坐入上林谋盗鹿,又搏揜,完为城旦。

师古曰:「搏揜,谓搏击揜袭人而夺其物也。搏字或作博。一曰博,六博也。揜,意钱之属也,皆谓戏而取人财也。」

六世

元康四年,说玄孙之子阳陵上造舜诏复家。

襄平侯纪通

父城以将军从击破秦,入汉,定三秦,功比平定侯,战好畤,死事,子侯。

九月丙午封,五十二年薨。

六十六

孝景中三年,康侯相夫嗣,十九年薨。

元朔元年,侯夷吾嗣,十九年,元封元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通玄孙长安簪褭万年诏复家。

龙阳敬侯陈署

以卒从,汉王元年起霸上,以谒者击项籍,斩曹咎,侯,户千。

九月己未封,十八年薨。

八十四

高后七年,侯坚嗣,十八年,孝文后元年,有罪,免。

平严侯张瞻师

以赵骑将汉王五年从击诸侯,比吴房侯,千五百户。

九年十二月壬寅封,八年薨。

九十五

孝惠五年,康侯惸嗣,三十七年薨。

师古曰:「惸音。」

孝景四年,侯寄嗣。

侯安国嗣,不得年,元狩元年,为人所杀。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瞻师玄孙之子敏上造连城诏复家。

陆量侯须无

如淳曰:「秦始皇本纪所谓陆梁地也。」

诏以为列诸侯,自置吏令长,受令长沙王。

三月丙戌封,三年薨。

百三十七

十二年,共侯桑嗣,三十四年薨。

孝文后三年,康侯庆忌嗣,五年薨。

孝景元年,侯冉嗣,四十四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无曾孙郦阳秉铎圣诏复家。

师古曰:「秉铎,武功爵第六级。」

高景侯周成

父苛以内史从击破秦,为御史大夫,入汉,围取诸侯,守荥阳,功比辟阳侯,骂项籍死事,子侯。

四月戊寅封,三十五年,孝文后五年,谋反,下狱死。

六十

孝景中元年,侯应以成孙绍封。

侯平嗣,元狩四年,坐为太常不缮园屋,免。

元康四年,成玄孙长安公大夫赐诏复家。

离侯邓弱

四月戊寅封。楚汉春秋亦阙。成帝时,光禄大夫滑湛日旁占验曰:「邓弱以长沙将兵侯。」

义陵侯吴郢

以长沙柱国侯,千五百户。

九月丙子封,七年薨。

百三十四

孝惠四年,侯重嗣,十年,高后七年薨,亡后。

宣平武侯张敖

嗣父耳为赵王,坐相贯高等谋反,废王为侯。

九年封,十七年薨。

师古曰:「张耳及敖并为无大功,盖以鲁元之故,吕后曲升之也。」

高后二年,侯偃为鲁王,孝文元年复为侯,十五年薨,谥共。

六年,哀侯欧嗣,十七年薨。

孝景中三年,侯王嗣,十四年,有罪,免。

睢陵

元光三年,侯广国以王弟绍封,十八年薨。

元鼎二年,侯昌嗣,十二年,太初二年,坐为太常乏祠,免。

师古曰:「祠事有阙也。」

元始二年,侯庆忌以敖玄孙绍封,千户。

信都

高后八年四月丁酉,侯侈以鲁太后子封,孝文元年,以非正免。

乐昌

四月丁亥,侯受以鲁太后子封,元年免。

元康四年,耳玄孙长陵公乘遂诏复家。

东阳武侯张相如

高祖六年为中大夫,以河间守击陈豨,力战,功侯,千三百户。

十一年十二月癸巳封,三十二年薨。

百一十八

孝文十六年,共侯殷嗣,五年薨。

后五年,戴侯安国嗣,六年薨。

孝景四年,哀侯强嗣,十三年,建元元年薨。亡后。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相如玄孙之子茂陵公乘宣诏复家。

慎阳侯乐说

如淳曰:「慎音震。」师古曰:「字本作滇,音真,后误作慎耳。滇阳,汝南县名也。说读曰悦。」

淮阴侯韩信舍人,告信反,侯,二千户。

十二月甲寅封,五十一年薨。

百三十一

孝景中六年,靖侯愿嗣,四年薨。

建元元年,侯买之嗣,二十二年,元狩五年,坐铸白金,弃市。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说玄孙之子长安公士通诏复家。

开封愍侯陶舍

以右司马汉王五年初从,以中尉击燕、代,侯,比共侯,二千户。

十二月丙辰封,一年薨。

百一十五

十二年,夷侯青嗣,四十八年薨。

孝景中三年,节侯偃嗣,十七年薨。

元光五年,侯睢嗣,十八年,元狩五年,坐酎金免。

玄孙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舍玄孙之孙长安公士元始诏复家。

禾成孝侯公孙昔

以卒汉王五年初从,以郎中击代击陈豨,侯,千九百户。

正月己未封,二十年薨。

百一十七

孝文五年,怀侯渐嗣,九年薨。

元康四年,昔曾孙霸陵公乘广意诏复家。

堂阳哀侯孙赤

以中涓从起沛,以郎入汉,以将军击项籍,为惠侯,坐守荥阳降楚,免,复来,以郎击籍,为上党守击陈豨,侯,八百户。

正月己未封,九年薨。

七十七

高后元年,侯德嗣,四十三年,孝景中六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赤曾孙霸陵公乘明诏复家。

祝阿孝侯高色

以客从起啮桑,以上队将入汉,以将军击魏太原、井陉,属淮阴侯,罂度军破项籍及豨,侯,千八百户。

如淳曰:「啮桑,邑名。」

正月己卯封,二十一年薨。

七十四

孝文五年,侯成嗣,十四年,后三年,坐事国人过律,免。

曾孙

元康四年,色玄孙长陵上造弘诏复家。

长修平侯杜恬

以汉王二年用御史初从出关,以内史击诸侯,攻项昌,以廷尉死事,侯,千九百户。

三月丙戌封,四年薨。

百八

位次曰信平侯。

孝惠三年,怀侯中嗣,十七年薨。

孝文五年,侯意嗣,二十七年,有罪,免。

阳平

孝景中五年,侯相夫绍封,三十七年,元封三年,坐为太常与大乐令中可当郑舞人擅繇,阑出入关,免。

师古曰:「择可以为郑舞,而擅从役使之,又阑出入关。」

江邑侯赵尧

以汉五年为御史,用奇计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代昌为御史大夫,从击陈豨,功侯,六百户。

十一月封,高后元年,有罪,免。

营陵侯刘泽

汉三年为郎中击项羽,以将军击陈豨,得王黄,侯。帝从昆弟,万一千户。

十一月封,十五年,高后七年,为琅邪王。

八十八

土军式侯宣义

高祖六年为中地守,以廷尉击陈豨,侯,一千一百户,就国后为燕相。

二月丁亥封,七年薨。

百二十二

位次曰信成侯。

孝惠六年,孝侯莫如嗣,三十五年薨。

孝景三年,康侯平嗣,十九年薨。

建元六年,侯生嗣,八年,元朔二年,坐与人妻奸,免。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义玄孙之子阿武不更寄诏复家。

广阿懿侯任敖

以客从起沛,为御史,守丰二岁,击项籍,为上党守,陈豨反,坚守,侯,千八百户。后迁为御史大夫。

二月丁亥封,十九年薨。

八十九

孝文三年,夷侯敬嗣,一年薨。

四年,敬侯但嗣,四十年薨。

建元五年,侯越人嗣,二十一年,元鼎二年,坐为太常庙酒酸,免。

元康四年,敖玄孙广阿簪褭定诏复家。

须昌贞侯赵衍

以谒者汉王元年初从起汉中。雍军塞渭上,上计欲还,衍言从它道,道通,后为河间守,豨反,诛都尉相如,功侯,千四百户。

二月己丑封,三十二年薨。

百七

孝文十六年,戴侯福嗣,四年薨。

后四年,侯不害嗣,八年,孝景五年,有罪,免。

曾孙

玄孙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衍玄孙之孙长安簪褭步昌诏复家。

临辕坚侯戚鳃

初从为郎,以都尉守蕲城,以中尉侯,五百户。

二月乙酉封,六年薨。

百一十六

孝惠五年,夷侯触龙嗣,三十七年薨。

孝景四年,共侯中嗣,十六年薨。

建元四年,侯贤嗣,二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鳃玄孙梁郎官大夫常诏复家。

师古曰:「仕梁为郎而有官大夫之爵也。」

六世

七世

元始二年,鳃玄孙之孙少诏赐爵关内侯。

汲绍侯公上不害

高祖六年为太仆,击代豨有功,侯,千三百户。为赵太仆。

二月乙酉封,三年薨。

百二十三

孝惠二年,夷侯武嗣,二十七年薨。

孝文十四年,康侯通嗣,二十七年薨。

建元二年,侯广德嗣,九年,元光五年,坐妻大逆,弃市。

元康四年,不害玄孙安陵五大夫常诏复家。

宁陵夷侯吕臣

以舍人从起留,以郎入汉,破曹咎成皋,为都尉击豨,功侯,千户。

二月辛亥封,二十七年薨。

七十三

孝文十一年,戴侯谢嗣,十六年薨。

孝景四年,惠侯始嗣,十七年薨。

曾孙

元康四年,吕臣玄孙南陵公大夫得诏复家。

汾阳严侯靳强

以郎中骑千人前三年从起栎阳,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眛军,功侯。

三月辛亥封,十一年薨。

九十六

高后三年,共侯解嗣,三十三年薨。

孝景五年,康侯胡嗣,十二年绝,不得状。

江邹

元鼎五年,侯石封嗣,九年,太始四年,坐为太常行幸离宫道桥苦恶,大仆敬声系以谒闻,赦免。

元康四年,强玄孙长安公乘忠诏复家。

戴敬侯秘彭祖

师古曰:「今见有秘姓,读如秘书,而韦昭妄为音读,非也。」

以卒从起沛,以卒开沛城门,为太公仆,以中厩令击陈豨,功侯,千一百户。

三月癸酉封,十一年薨。

百二十六

高后三年,共侯惮嗣,十二年薨。

孝文八年,夷侯安国嗣,四十八年薨。

元朔五年,安侯轸嗣,十二年薨。

元鼎五年,侯蒙嗣,二十五年,后元年,坐祝诅上,大逆,腰斩。

六世

七世

元康四年,彭祖玄孙之孙阳陵大夫政诏复家。

衍简侯翟盱

师古曰:「盱音况于反。」

以汉王二年为燕令,以都尉下楚九城,坚守燕,侯,九百户。

七月己丑封,十二年薨。

百三十

高后四年,祗侯山嗣,二年薨。

六年,节侯嘉嗣,四十四年薨。

建元三年,侯不疑嗣,十年,元朔元年,坐挟诏书论,耐为司寇。

师古曰:「诏书当奉持之,而挟以行,故为罪也。」

元康四年,盱玄孙阳陵公乘光诏复家。

平州共侯昭涉掉尾

师古曰:「姓昭涉,名掉尾也。音徒吊反。」

汉四年以燕相从击项籍,还击臧荼,侯,千户。

八月甲辰封,十八年薨。

百一十一

孝文二年,戴侯种嗣,三年薨。

五年,怀侯它人嗣,四年薨。

九年,孝侯马童嗣,二十九年薨。

孝景后一年,侯昧嗣,二十四年,元狩五年,坐行驰道中,免。

元康四年,掉尾玄孙涪不更福诏复家。

中牟共侯单右车

以卒从沛,入汉,以郎击布,功侯,二千二百户。始高祖微时有急,给高祖马,故得侯。

十二年十月乙未封,二十三年薨。

百二十五

孝文八年,敬侯缯嗣,五年薨。

十三年,戴侯终根嗣,三十七年薨。

元光二年,侯舜嗣,十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右车玄孙之子阳陵不更充国诏复家。

严侯黄极忠

师古曰:「音钜巳反。」

以群盗长为临江将,已而为汉击临江王及诸侯,破布,封千户。

十月戊戌封,二十七年薨。

百十三

孝文十二年,夷侯荣成嗣,九年薨。

后元五年,共侯明嗣,三十五年薨。

元朔五年,侯遂嗣,八年,元鼎元年,坐掩搏夺公主马,髡为城旦。户四千。

师古曰:「搏字或作博,已解于上。」

六世

元康四年,极忠玄孙之子公乘调诏复家。

元始元年,赐极忠代后者敞爵关内侯。

博阳节侯周聚

以卒从丰,以队率入汉,击项籍成皋有功,为将军,布反,定吴郡,侯。

十月辛丑封,二十四年薨。

五十三

孝文九年,侯嗣,十五年,孝景元年,有罪,夺爵一级。

元康四年,聚曾孙长陵公乘万年诏复家。

阳羡定侯灵常

以荆令尹汉五年初从,击钟离及陈公利几,徙为汉中大夫,从至陈,取韩信,迁中尉,以击布,侯,二千户。

十月壬寅封,十四年薨。

百一十九

高后七年,共侯贺嗣,八年薨。

孝文七年,哀侯胜嗣,六年薨,亡后。

曾孙

元康四年,常玄孙南和大夫横诏复家。

下相严侯泠耳

师古曰:「泠音零。」

以客从起沛,入汉,用兵击破齐田解军,以楚丞相坚守彭城距布军,功侯,二千户。

十月己酉封,十八年薨。

八十五

孝文三年,侯顺嗣,二十三年,孝景三年,坐谋反,诛。

曾孙

元康四年,耳玄孙长安公士安诏复家。

高陵圉侯王虞人

以骑司马汉王元年从起废丘,以都尉破田横、龙且,追籍至东城,以将军击布,侯,九百户。

十二月丁亥封,十年薨。

九十二

高后三年,侯弄弓嗣,十八年薨。

孝文十三年,侯行嗣,十二年,孝景三年,谋反,诛。

期思康侯贲赫

师古曰:「贲音肥。」

淮南王英布中大夫,告反,侯,一千户。

十二月癸卯封,二十九年,孝文十四年薨,亡后。

百三十二

曾孙

元康四年,赫玄孙寿春大夫充诏复家。

戚圉侯季必

师古曰:「灌婴传云李必,今此作季。表、传不同,当有误。」

以骑都尉汉二年初起栎阳,攻破废丘,因击项籍,属韩信,破齐,攻臧荼,为将军,击韩信,侯,千五百户。

十二月癸卯封,十六年薨。

九十

孝文元年,贲侯长嗣,三年薨。

四年,躁侯瑕嗣,三十八年薨。

建元三年,侯信成嗣,二十年,元狩五年,坐为太常纵丞相侵神道,为隶臣。

师古曰:「刑法志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一岁为臣妾,一岁免为庶人。然则男子为隶臣,女子为隶妾也。」

元康四年,必玄孙长安公士买之诏复家。

谷阳定侯冯溪

以卒前二年起柘,击籍,定代,为将军,功侯。

正月乙丑封,二十二年薨。

百五

孝文七年,共侯熊嗣,十八年薨。

孝景二年,隐侯卯嗣,三年薨。

五年,懿侯解中嗣,十二年薨。

建元四年,侯偃嗣。

六世

元康四年,溪玄孙之子谷阳不更武诏复家。

严敬侯许猜

师古曰:「猜音千才反。」

以楚将汉二年降,从起临济,以郎中击项羽、陈豨,侯,六百户。

正月乙丑封,四十年薨。

百一十二

孝景二年,侯恢嗣,十六年薨。

建元二年,炀侯则嗣,九年薨。

元光五年,节侯周嗣,三年薨。

元朔二年,侯广宗嗣,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六世

元康四年,猜玄孙之子平寿公士任寿诏复家。

成阳定侯奚意

以魏郎汉王二年从起阳武,击项籍,属魏王豹,豹反,徙属相国彭越,以太原尉定代,侯,六百户。

正月乙酉封,二十六年薨。

百一十

孝文十一年,侯信嗣,二十九年,建元元年,有罪,要斩。

元康四年,意曾孙阳陵公乘通诏复家。

桃安侯刘襄

以客从,汉王二年起定陶,以大谒者击布,侯,千户。为淮南太守。项氏亲。

三月丁巳封,七年,孝惠七年,有罪,免,二年,复封,十六年薨。

百三十五

孝文十年,懿侯舍嗣,三十年薨。

建元元年,厉侯由嗣,十三年薨。

元朔二年,侯自为嗣,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襄玄孙之子长安上造益寿诏复家。

高梁共侯郦疥

父食其以客从破秦,以列侯入汉,还定诸侯,常使使约和诸侯,说齐王死事,子侯。

二月丙寅封,六十三年薨。

六十六

元光三年,侯勃嗣。

侯平嗣,元狩元年,坐诈衡山王取金,免。

曾孙

元康四年,食其玄孙阳陵公乘赐诏复家。

纪信匡侯陈仓

以中涓从起丰,以骑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籍,后攻庐绾,侯,七百户。

六月壬辰封,十年薨。

八十

高后三年,夷侯开嗣,二十二年薨。

孝文后二年,侯炀嗣,八年,孝景二年,反,诛。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仓玄孙之子长安公士千秋诏复家。

景严侯王竞

以车司马汉元年初从起高陵,属刘贾,以都尉从军,侯,五百户。

六月壬辰封,七年薨。

百六

孝惠七年,戴侯真粘嗣,十九年薨。

师古曰:「粘亦黏字。」

孝文十一年,侯●嗣,二十二年,孝景十年,有罪,免。

师古曰:「●音许孕反。」

曾孙

元康四年,竞玄孙长安公士昌诏复家。

张节侯毛释之

以中涓从起丰,以郎骑入汉,还从击诸侯,侯,七百户。

六月壬辰封,二十六年薨。

七十九

孝文十一年,侯鹿嗣,二年薨。

十三年,侯舜嗣,二十三年,孝景中六年,有罪,免。

曾孙

元康四年,释之玄孙长安公士景诏复家。

煮枣端侯革朱

以越连敖从起薛,别以越将入汉,击诸侯,以都尉侯,九百户。

六月壬辰封,七年,孝惠七年薨。嗣子有罪,不得代。

七十五

孝文二年,康侯式以朱子绍封,二十一年薨。

孝景中二年,侯昌嗣,二年,有罪,免。

曾孙

元康四年,朱玄孙阳陵大夫奉诏复家。

傿陵严侯朱濞

以卒从起丰,入汉,以都尉击项籍、臧荼,侯,二千七百户。

十二月封,十一年薨。

五十二

高后四年,共侯庆嗣,十一年,孝文七年薨,亡后。

元康四年,濞曾孙阳陵公士言诏复家。

卤严侯张平

以中尉前元年从起单父,不入关,以击黥布、卢绾,得南阳,侯,二千七百户。

十二月封,十二年薨。

四十八

高后五年,侯胜嗣,七年,孝文四年,有罪,为隶臣。

曾孙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平玄孙之子长安公士常诏复家。

右高祖百四十七人。周吕、建成二人在外戚,羹颉、合阳、沛、德四人在王子,凡百五十三人。

便顷侯吴浅

以父长沙王功侯,二千户。

元年九月癸卯封,三十七年薨。

百三十三

孝文后七年,共侯信嗣,六年薨。

孝景六年,侯广志嗣。

侯千秋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浅玄孙长陵上造长乐诏复家。

轪侯黎朱苍

师古曰:「轪音大,又音第。」

以长沙相侯,七百户。

二年四月庚子封,八年薨。

百二十

高后三年,孝侯豨嗣,二十一年薨。

孝文十六年,彭祖嗣,二十四年薨。

侯扶嗣,元封元年,坐为东海太守行过擅发卒为卫,当斩,会赦,免。

玄孙

江夏

六世

元康四年,苍玄孙之子竟陵簪褭汉诏复家。

平都孝侯刘到

以齐将高祖三年定齐降,侯,千户。

五年六月乙亥封,十三年薨。

百一十

孝文三年,侯成嗣,三十五年,孝景后二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到曾孙长安公乘如意诏复家。

右孝惠三人。

南宫侯张买

以父越人为高祖骑将从军,以中大夫侯。

元年四月丙寅封。

侯生嗣,孝武初有罪,为隶臣。万六千六百户。

北海

梧齐侯阳城延

以军匠从起郏,入汉,后为少府,作长乐、未央宫,筑长安城先就,侯。

师古曰:「郏,颍川之县也,音夹。」

四月乙酉封,六年薨。

七十六

七年,敬侯去疾嗣,三十四年薨。

孝景中三年,靖侯偃嗣,十五年薨。

元光三年,侯戎奴嗣,十四年,元狩五年,坐使人杀季父,弃市。户三千三百。

玄孙

六世

元康四年,延玄孙之子梧公士注诏复家。

平定敬侯齐受

以卒从起留,以家车吏入汉,以骁骑都尉击项籍,得楼烦将,用齐丞相侯。

师古曰:「家车吏,主汉王之家车,非军国所用。」

四月乙酉封,九年薨。

五十四

孝文二年,齐侯市人嗣,四年薨。

六年,共侯应嗣,四十一年薨,亡后。

元光二年,康侯延居嗣,八年薨。

元鼎二年,侯昌嗣,二年,元鼎四年,有罪,免。

元康四年,受玄孙安平大夫安德诏复家。

博成敬侯冯无择

以悼武王郎中从高祖起丰,攻雍,共击项籍,力战,奉悼武王出荥阳,侯。

师古曰:「悼武王,高后兄,周吕侯吕泽也,高后追尊曰悼武王。」

四月己丑封,三年薨。

四年,侯代嗣,八年,坐吕氏诛。

沅陵顷侯吴阳

师古曰:「沅音元。」

以父长沙王功侯。

七月丙申封,二十五年薨。

百三十六

孝文后二年,顷侯福嗣,十七年薨。

孝景中五年,哀侯周嗣,薨,亡后。

中邑贞侯朱进

以执矛从入汉,以中尉破曹咎,用吕相侯,六百户。

师古曰:「为吕王之相也。」

四年四月丙申封,二十二年薨。

孝文后二年,侯悼嗣,二十一年,孝景后三年,有罪,免。

乐平简侯卫毋择

以队率从起沛,属皇欣,以郎击陈余,用卫尉侯,六百户。

四月丙申封,二年薨。

六年,共侯胜嗣,四十一年薨。

孝景后三年,侯侈嗣,六年,建元六年,坐买田宅不法,有请赇吏,死。

山都贞侯王恬启

汉五年为郎中柱下令,以卫将军击陈豨,用梁相侯。

师古曰:「柱下令,今主柱下书史也。」

四月丙申封,八年薨。

孝文四年,宪侯中黄嗣,二十三年薨。

孝景四年,敬侯触龙嗣,二十三年薨。

元狩五年,侯当嗣,八年,元封元年,坐阑入甘泉上林,免。

祝兹夷侯徐厉

以舍人从沛,以郎中入汉,还,得雍王邯家属,用常山丞相侯。

四月丙申封,十一年薨。

孝文七年,康侯悼嗣,二十九年薨。

孝景中六年,侯偃嗣,九年,建元六年,有罪,免。

成阴夷侯周信

以卒从起单父,为吕后舍人,度吕后,为河南守,侯,五百户。

师古曰:「时有寇难,得度于水,因以免也。」

四月丙申封,十六年薨。

孝文十二年,侯勃嗣,十五年,有罪,免。

俞侯吕它

如淳曰:「俞音输。」

父婴以连敖从高祖破秦,入汉,以都尉定诸侯,功比朝阳侯,死事,子侯。

四月丙申封,四年,坐吕氏诛。

醴陵侯越

以卒从,汉二年起栎阳,以卒吏击项羽,为河内都尉,用长沙相侯,六百户。

四月丙申封,八年,孝文四年,有罪,免。

高后十二人。扶柳、襄城、轵、壶关、昌平、赘其、腾、昌城、腄、祝兹、建陵十一人在恩泽外戚,洨、沛、信都、乐昌、东平五人随父,上邳、朱虚、东牟三人在王子,凡三十一人。

师古曰:「腄音直瑞反。洨音交,又音下交反。」

阳信夷侯刘揭

高祖十三年为郎,以典客夺吕禄印,闭殿门止产等,共立皇帝,侯,二千户。

元年十一月辛丑封,十四年薨。

十五年,侯中意嗣,十四年,孝景六年,有罪,免。

壮武侯宋昌

以家吏从高祖起山东,以都尉从荥阳,食邑,以代中尉劝王,骖乘入即帝位,侯,千四百户。

四月辛亥封,三十三年,孝景中四年,有罪,夺爵一级,为关内侯。

樊侯蔡兼

以睢阳令高祖初从阿,以韩家子还定北地,用常山相侯,千二百户。

师古曰:「本六国时韩家之诸子也,后更姓蔡也。」

六月丙寅封,十四年薨。

十五年,康侯客嗣,十八年薨。

孝景中二年,共侯平嗣,二十一年薨。

元朔二年,侯辟方嗣,元鼎四年,坐搏揜,完为城旦。

沶陵康侯魏驷

晋灼曰:「沶,古抵字。」师古曰:「音直夷反。」

以阳陵君侯。

七年三月丙寅封,十二年薨。亡后。

南●侯起

师古曰:「●音贞。说者云当为郑,非也。」

以信平君侯。

三月丙寅封,坐后父故削爵一级,为关内侯。

师古曰:「会于廷中而随父,失朝廷以爵之序,故削爵也。」

黎顷侯召奴

师古曰:「召平之子也。召读曰邵。」

以父齐相侯。

十年四月癸丑封,十一年薨。

后五年,侯溃嗣,三十五年薨。

元朔五年,侯延嗣,十九年,元封六年,坐不出持马,要斩。户千八百。

师古曰:「时发马给军,匿而不出也。」

缾侯孙单

师古曰:「缾音步丁反。」

父卬以北地都尉匈奴入力战死事,子侯。

十四年三月丁巳封,十二年,孝景前三年,坐反,诛。

弓高壮侯韩隤当

以匈奴相国降,侯。故韩王子。

十六年六月丙子封。

不得子嗣侯者年名。

元朔五年,侯则嗣,薨,亡后。

龙?nbsp;

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侯譊以都尉击匈奴得王,侯,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师古曰:「譊音女交反。」

按道

元封元年五月己卯,愍侯说以横海将军击东越,侯,十九年,为卫太子所杀。

延和三年,侯兴嗣,四年,坐祝诅上,要斩。

后元元年,侯曾以兴弟绍封龙,三十一年薨。

五凤元年,思侯宝嗣,鸿嘉元年薨,亡后。

元封元年,节侯共以宝从父昆弟绍封。

六世

侯敞弓嗣,王莽败,绝。

襄城哀侯韩婴

以匈奴相国降,侯,二千户。韩王信太子之子。

六月丙子封,七年薨。

后七年,侯释之嗣,三十一年,元朔四年,坐诈疾不从,耐为隶臣。

故安节侯申屠嘉

孝文二年举淮阳守,从高祖功,食邑五百户,用丞相侯。

后三年四月丁巳封,七年薨。

孝景前三年,侯共嗣,二十二年薨。

清安

元狩三年,侯臾更封,五年,元鼎元年,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免。

右孝文十人。轵、邬、周阳三人在外戚,管、氏(营)丘、营平、阳虚、杨丘、朸、安都、平昌、武成、白石、阜陵、安阳、阳周、东城十四人在王子,凡二十七人。

师古曰:「邬音一户反,又音于庶反。今书本有鄡字者,误。」

校勘记

五二八页八行陨命亡国,〔或〕(云)〔亡〕子孙。钱大昭所见闽本、朱一新所见汪本都作「或亡子孙」。王先谦说闽、汪本是。

五二九页一行庸,〔卖〕功庸也;朱一新说汪本有「卖」字是。按景佑、殿本都有。

五二九页四行虞、夏以(之)多群后飨共己之治。王念孙说「

以」下「之」字涉上下文而衍,汉纪孝成纪无。

五三一页一行取其功尤高者(三)〔一〕人继之,景佑、殿本都作「一」。王先谦说作「一」是。

五三一页四行钱大昭、朱一新说闽、汪本无「云」字。按景佑本亦无。

五三二页三栏五格「本治」,钱大昭说当作「本始」。按景佑、殿本都作「本始」。

五三三页三栏七格「元光三年」,景佑本作「二年」。朱一新说史记作「二年」是。下脱「婢」字,史表有。

五三五页二栏五格「二十四年」,景佑、殿本都作「二十二年」。六格「十二年」,景佑本作「二十二年」。

五三七页三栏三格,苏舆说「六」字盖「十八」二字之驳文。按景佑本正作「十八」。

五四0页二栏四格,王先谦说「传」是「得」之误。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得」。

五四五页二栏五格「后二年」,朱一新说汪本「二」作「三」是。按景佑本作「三」。

五四五页三栏五格「后元元年」,朱一新说汪本作「后元年」是。按景佑本作「后元年」。

五四六页三栏六格「老」,景佑、殿、局本都作「孝」。

五五一页二栏三格,景佑、殿本都作「三十年」。

五五四页一栏五格,苏舆说「三」当作「二」。按景佑本正作「二」。

五五五页三栏一格,景佑、殿本都作「如淳」。

五五六页二栏二格「一岁」,景佑本作「二岁」,史表同。「临蔷」,王鸣盛说监本作「临菑」,「蔷」字误。按殿、局本都作「临菑」。三格「四十八年」,景佑、殿本都作「三十八年」。

五五七页二栏二格,王先谦说「公」字衍。按史表作「以舍人从至霸上」。六格,王先谦说史作「逮御史大夫汤」,张汤也,此误。

五五八页三栏五格,朱一新说汪本「一」作「二」是。王先谦说「太」殿本作「大」是。按景佑本正作「二」作「大」。

五六三页一栏五格,殿本有「家」字,此脱,景佑本亦脱。

五六六页一栏二格,王先谦说史表无「顷侯诸庄」四字,疑衍。

五六六页二栏五格原在六格,据景佑、殿、局本提上。

五七一页一栏二格,王先谦说「邑益」当作「益邑」。按殿本作「益邑」。

五七四页三栏六格,王先谦说史表「中三年」作「中二年」。按景佑本亦作「中二年」。

五七五页二栏二格,据史表校,「秋」当作「秩」。

五七七页三栏五格,王先谦说「侯」下夺「贺」字,史表「贺」字两见。

五七八页二栏五格,朱一新说汪本「二」作「三」是。按殿本作「三」。

五七九页一栏六格,殿本「三」作「五」。齐召南说作「三」非。

五八0页三栏二格,「税」字据史表集解引补。

五八一页二栏六格「十二年」,景佑、殿本都作「十三年」,史表同。

五八七页二栏六格「三十年」,景佑、殿本都作「十二年」。

五八九页五栏六格「文侯」,景佑、殿本都作「孝文」,此误。

五九二页一栏八格,苏舆说「二十九」当作「三十九」。按景佑本正作「三十九」。

五九二页二栏五格,王念孙说「十二年」景佑本作「十三年」是。

五九三页一栏五格,「家」字据景佑、殿本补。

六0七页二栏五格,王先谦说殿本「一」作「二」是。

六0九页三栏二格,殿本「城」作「成」,王先谦说作「成」是。

六一二页二栏二格「拓」,景佑、殿本都作「柘」。

六一四页三栏二格,王先谦说「入」脱「汉」字,史表有。

六一七页一栏四格「五十一」,钱大昭说当从史表作「五十二」。按景佑、殿本正作「五十二」。

六一七页二栏一格,景佑、殿本都作「卤严侯」。

六一八页三栏四格,钱大昭说闽本作「百二十」是。按景佑、殿本都作「百二十」。

六二0页三栏八格,朱一新说元鼎「四年」「二年」误倒。按局本不误。

六二二页二栏一格,王先谦说史表「成」作「平」。按景佑、殿本都作「平」。

六二六页三栏三格「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三月」。

六三0页三栏六格「清安」,据景佑、殿、局本补,史表有。

六三一页二行管、氏(营)丘、营平钱大昕说王子侯表管一国,氏丘一国,营平一国,此「氏」下多「营」字。

汉书卷十七至二十

表卷五至八

汉书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昔书称「蛮夷帅服」,〔一〕诗云「徐方既来」,〔二〕春秋列潞子之爵,许其慕诸夏也。〔三〕汉兴至于孝文时,乃有弓高、襄城之封,〔四〕虽自外来,本功臣后。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亚夫守约而争。〔五〕帝黜其议,初开封赏之科,〔六〕又有吴楚之事。武兴胡越之伐,将帅受爵,应本约矣。〔七〕后(有)〔世〕承平,颇有劳臣,辑而序之,续元功次云。〔八〕

〔一〕师古曰:「舜典之辞也。言王者德泽广被,则四夷相率而降服也。」

〔二〕师古曰:「大雅常武之诗曰:『王猷允塞,徐方既。』言周之王道信能充实,则徐方、淮夷并来朝也。,古来字。」

〔三〕应劭曰:「潞子离狄内附,春秋嘉之,称其爵,列诸盟会也。」师古曰:「潞音路。」

〔四〕师古曰:「弓高侯颓当,襄城侯桀龙,皆从匈奴来降而得封也。」

〔五〕应劭曰:「景帝欲封王皇后兄信,亚夫对『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也』。」师古曰:「景帝欲封匈奴降者徐卢等,而亚夫争之,以为不可。今表所称,盖谓此尔,不列王信事也。应说失之。」

〔六〕师古曰:「不从亚夫之言,竟封也。」

〔七〕师古曰:「应高祖非有功不得侯之约。」

〔八〕师古曰:「辑与集同。元功,谓佐兴其帝业者也。」

号谥姓名

功状户数

始封

曾孙

玄孙

俞侯栾布

师古曰:「俞音输。」

以将军吴楚反击齐,侯。

六年四月丁卯封,六年薨。

中六年,侯贲嗣,二十二年,元狩六年,坐为太常雍牺牲不如令,免。

师古曰:「雍,右扶风县也,五畤祠在焉。」

建陵哀侯卫绾

以将军击吴楚,用中尉侯。

四月丁卯封,二十一年薨。

元光五年,侯信嗣,十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建平敬侯程嘉

以将军击吴楚,用江都相侯。

四月丁卯封,十八年薨。

元光二年,节侯横嗣,一年薨。

三年,侯回嗣,四年薨,亡后。

平曲侯公孙浑邪

师古曰:「浑音胡温反。字或作昆,又作混,其音同。」

以将军击吴楚,用陇西太守侯。

四月己巳封,五年,中四年,有罪,免。

南奅

元朔五年四月丁卯,侯贺以将军击匈奴得王,侯。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师古曰:「奅音普孝反。」

葛绎

太初二年,侯贺复以丞相封。三年,延和二年,以子敬声有罪,下狱死。

师古曰:「延亦征字也。」

江阳康侯苏息

以将军击吴楚,用赵相侯。

中二年,懿侯卢嗣,八年薨。

建元二年,侯朋嗣,十六年薨。

元朔六年,侯雕嗣,十一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遽侯横

师古曰:「史失其姓。它皆类此。」

父建德以赵相不听王遂反,死事,子侯,千一百七十户。

中二年四月乙巳封,六年,后二年,有罪,弃市。

新市侯王弃之

父悍以赵内史,王遂反不听,死事,子侯。

四月乙巳封,八年薨。

炀侯始昌嗣,元光四年为人所贼杀。

商陵侯赵商

父夷吾以楚太傅,王戊反不听,死事,子侯。

四月乙巳封,三十六年,元鼎五年坐为丞相知列侯酎金轻,下狱自杀。

山阳侯张当居

父尚以楚相,王戊反不听,死事,子侯。

四月乙巳封,二十四年,元朔五年,坐为太常择博士弟子故不以实,完为城旦。

安陵侯于军

以匈奴王降侯,千五百五十户。

中三年十一月庚子封,十三年,建元六年薨,亡后。

桓侯赐

以匈奴王降侯。

十二月丁丑封。

侯陆强

师古曰:「即古遒字,音子修反。涿郡之县。」

以匈奴王降侯,千五百七十户。

十二月丁丑封。

侯则嗣,孝武后元年坐祝诅上,要斩。

容城侯徐卢

以匈奴王降侯,七百户。

十二月丁丑封,七年薨。

建元二年,康侯缠嗣,十四年薨。

元朔三年,侯光嗣,四十年,后元二年,坐祝诅上,要斩。

易侯仆?nbsp;

郑氏曰:「音怛。」

以匈奴王降侯,千一百十户。

十二月丁丑封,六年,后三年薨,亡后。

范阳靖侯范代

以匈奴王降侯,六千二百户。

十二月丁丑封,十四年薨。

元光二年,怀侯德嗣,四年薨,亡后。

涿郡

元始二年,玄孙政诏赐爵关内侯。

翕侯邯郸

以匈奴王降侯。

十二月丁丑封,六年,元光四年,坐行来不请长信,免。

如淳曰:「长信宫,太后所居也。」师古曰:「请,谒也。」

内黄

亚谷简侯卢它之

以匈奴东胡王降侯,千户。故燕王绾子。

中五年四月丁巳封,二年薨。

后元年,侯种嗣,七年薨。

建元五年,康侯漏嗣,七年薨。

元光六年,侯贺嗣,三十九年,延和二年,坐受卫太子节,掠死。

师古曰:「以卫太子擅发兵,而贺受其节,疑有反心,故见考掠而死也。」

塞侯直不疑

以御史大夫侯,前有将兵击吴楚功。

后元年八月封,六年薨。

建元四年,康侯相如嗣,十二年薨。

元朔四年,侯坚嗣,十三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右孝景十八人。平陆、休、沉猷、红、宛朐、棘乐、乘氏、桓邑八人在王子,魏其、盖二人在外戚,隆虑一人随父,凡二十九人。

师古曰:「据楚元王传云休侯富免侯后更封为红侯,而王子侯表但融休侯富,虽述重封,又无红邑,其数止七人。然此表乃以休及红列为二数,又称八人在王子侯,是则此表为误也。

翕侯赵信

以匈奴相国降侯,元朔二年击匈奴功益封,千六百八十户。

元光四年十月壬午封,六年,元朔六年,为右将军击匈奴,兵败,降匈奴。

内黄

特辕侯乐

以匈奴都尉降侯,六百五十户。

元朔元年后九月丙寅封,十三年,元鼎元年薨,亡后。

南阳

亲阳侯月氏

师古曰:「氏音支。」

以匈奴相降侯,六百八十户。

元朔二年十月癸巳封,五年,坐谋反入匈奴,要斩。

舞阳

若阳侯猛

以匈奴相降侯,五百三十户。

十月癸巳封,五年,坐谋反入匈奴,要斩。

平氏

平陵侯苏建

以都尉从车骑将军击匈奴功侯,元朔五年,用游击将军从大将军,益封,凡一千户。

三月丙辰封,六年,坐为前将军与翕侯信俱败,独身脱来归,当斩,赎罪,免。

武当

岸头侯张次公

以都尉从车骑将军击匈奴侯,从大将军,益封,凡二千户。

五月己巳封,五年,元狩元年,坐与淮南王女陵奸,受财物,免。

师古曰:「陵,淮南王安女名也。」

皮氏

涉安侯于单

以匈奴单于太子降侯。

三年四月丙子封,五月薨,亡后。

昌武侯赵安稽

以匈奴王降侯,以昌武侯从骠骑将军击左王,益封。

四年七月庚申封,二十一年薨。

太初元年,侯充国嗣,四年薨,亡后。

舞阳

襄城侯桀龙

师古曰:「此龙盖匈奴名耳,而说者以为龙桀,非也。」

以匈奴相国降侯,四百户。

七月庚申封,三十二年,与浞野侯俱战死事。

太初三年,侯病已嗣,十五年,后二年,坐祝诅上,下狱瘐死。

襄垣

安乐侯李蔡

以将军再击匈奴得王,侯,二千户。

四月乙巳封,六年,元狩五年,坐以丞相侵卖园陵道壖地,自杀。

合骑侯公孙敖

以护军都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得王侯,元朔六年,从大将军,益封,九千五百户。

以五年四月丁未封,至元狩二年坐将兵击匈奴与票骑将军期后,畏懦当斩,赎罪。

师古曰:「懦音乃唤反,又曰音而掾反。」

高城

轵侯李朔

师古曰:「轵音只。」

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得虏阏氏功侯。

四月乙卯封,六年,有罪,当免。

西安

从平侯公孙戎奴

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为鴈行上石山先登,侯,一千一百户。

四月乙卯封,三年,元狩二年,坐为上党太守发兵击匈奴不以闻,免。

乐昌

随城侯赵不虞

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攻辰吾先登石亹,侯,七百户。

师古曰:「辰吾水之上也,时匈奴军在焉。山绝水曰亹,音门。」

四月乙卯封,三年,元狩二年,坐为定襄都尉,匈奴败,太守以闻非实,谩,免。

师古曰:「谩,诳也,音漫。」

千乘

博望侯张骞

以校尉数从大将军击匈奴,知道水,及前使绝国大夏,侯。

六年三月甲辰封,元狩二年,坐以将军击匈奴畏懦,当斩,赎罪,免。

众利侯郝贤

师古曰:「郝音呼各反,又音式亦反。」

以上谷太守四从大将军击匈奴,首虏千级以上,侯,千一百户。

五月壬辰封,二年,元狩二年,坐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上计谩,免。

师古曰:「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

姑莫

潦悼侯王援訾

以匈奴赵王降侯,五百六十户。

元狩元年七月壬午封,二年薨,亡后。

舞阳

从票侯赵破奴

师古曰:「票音频妙反。」

以司马再从票骑将军击匈奴,得两王子骑将侯,二千户。

二年五月丙戌封,九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元封三年,以匈河将军击楼兰,封浞野侯。五年,太初二年,以浚稽将军击匈奴,为虏所获,军没。

宜冠侯高不识

以校尉从票骑将军再击匈奴。侯,一千一百户。故匈奴归义。

五月庚戌封,四年坐击匈奴增首不以实,当斩,赎罪,免。

师古曰:「增加所获首级之数也。」

辉渠忠侯仆朋

师古曰:「辉音许围反。」

以校尉从票骑将军再出击匈奴得王,侯,从票骑将军虏五王,益封。故匈奴归义。

二年二月乙丑封,八年薨。

元鼎四年,侯雷电嗣,二十二年,延和三年,以五原属国都尉与贰师将军俱击匈奴,没。

鲁阳

下摩侯謼毒尼

师古曰:「謼字与呼同。」

以匈奴王降封,七百户。

六月乙亥封,九年薨。

元鼎五年,炀侯伊即轩嗣。

师古曰:「轩音居言反。」

侯冠支嗣,神爵三年,诏居弋居山,坐将家属阑入恶师居,免。

师古曰:「恶师,地名,有官所置居室。

猗氏

湿阴定侯昆邪

师古曰:「湿音吐合反。昆音胡门反。

以匈奴昆邪王将众十万降侯,万户。

三年七月壬午封,四月薨。

元鼎元年,魏侯苏嗣,十年,元封五年薨,亡后。

平原

辉渠慎侯应疕

师古曰:「疕音疋履反。」

以匈奴王降侯。

七月壬午封,五年,元鼎三年薨,亡后。

鲁阳

河綦康侯乌黎

以匈奴右王与浑邪降侯,六百户。

七月壬午封,六年薨。

元鼎三年,侯余利鞮嗣,四十二年,本始二年薨,亡后。

师古曰:「鞮音丁奚反。」

济南

常乐侯稠雕

以匈奴大当户与浑邪降侯,五百七十户。

师古曰:「当户,匈奴官名也。」

七月壬午封,十八年薨。

太初三年,侯广汉嗣,六年,太始元年薨,亡后。

济南

邳离侯路博德

以右北平太守从票骑将军击左王,得重,会期,虏首万二千七百人,侯,千六百户。

师古曰:「得重,得辎重也。会期,不失期也。」

四年六月丁卯封,十五年,太初元年,坐见知子犯逆不道罪免。

朱虚

义阳侯卫山

以北地都尉从票骑将军击匈奴得王,侯,千一百户。

六月丁卯封,二十六年,太始四年,坐教人诳告众利侯当时弃市罪,狱未断病死。

平氏

杜侯复陆支

以匈奴归义因孰王从票骑将军击左王,以少破多,捕虏三千一百,侯,千三百户。

六月丁卯封,五年薨。

元鼎三年,侯偃嗣。

侯屠耆嗣。

侯宣平嗣。

重平

侯福嗣,河平四年,坐非子免。

众利侯伊即轩

师古曰:「轩音居言反。」

以匈奴归义楼剸王从票骑将军击左王,手剑合,侯,千一百户。

师古曰:「手用剑而合战也。剸音专,又音之兖反。」

六月丁卯封,十四年薨。

元封六年,侯当时嗣。

侯辅宗嗣,始元五年薨,亡后,为诸县。

湘成侯敞屠洛

以匈奴符离王降侯,千八百户。

六月丙子封,七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阳成

散侯董舍吾

以匈奴都尉降侯,千一百户。

六月丙子封,十七年薨。

太初三年,侯安汉嗣。

侯贤嗣,征和三年,坐祝诅上,下狱病死。

阳成

臧马康侯雕延年

以匈奴王降侯,八百七十户。

六月丙子封,五年薨,亡后。

朱虚

瞭侯次公

师古曰:「膫音辽。」

以匈奴归义王降侯,七百九十户。

元鼎四年六月丙午封,五年,坐酎金免。

舞阳

术阳侯建德

以南越王兄越高昌侯侯,三千户。

五年三月千午封,四年,坐使南海逆不道,诛。

下邳

龙侯摎广德

师古曰:「摎音居虬反。」

父乐以校尉击南越死事,子侯,六百七十户。

三月壬午封,六年,坐酎金免。

成安侯韩延年

父千秋以校尉击南越死事,子侯,千三百八十户。

三月壬午封,七年,元封六年,坐为太常行大行令事留外国书一月,乏兴,入谷赎,完为城旦。

师古曰:「当有所兴发,因其迟留故阙乏。」

师古曰:「音夹。」

昆侯渠复絫

师古曰:「絫音力追反。」

以属国大首渠击匈奴侯。

五月戊戌封。

侯乃始嗣,地节四年薨,亡后。

钜鹿

骐侯驹几

师古曰:「骐音其。」

以属国骑击匈奴捕单于兄侯,五百二十户。

五月壬子封。

侯督嗣。

厘侯崇嗣,阳朔二年薨,亡后。

北屈

元延元年六月己未,侯诗以崇弟绍封,五百五十户。

梁期侯任破胡

以属国都尉间出击匈奴将军絫絺缦等侯。

师古曰:「絫音力追反。缦音莫汉反。」

五月辛巳封。

侯当千嗣,太始四年,坐卖马一匹贾钱十五万,过平,臧五百以上,免。

膫侯毕取

以南越将军降侯,五百一十户。

六年三月乙酉封。

侯奉义嗣,后二年,坐祝诅上,要斩。

南阳

将梁侯杨仆

以楼船将军击南越椎锋却敌侯。

三月乙酉封,四年,元封四年,坐为将军击朝鲜畏懦,入竹二万个,赎完为城旦。

师古曰:「个,枚也。音古贺反。」

安道侯揭阳定

师古曰:「揭音竭。」

以南越揭阳令闻汉兵至自定降,侯,六百户。

三月乙酉封。

侯当时嗣,延和四年,坐杀人,弃市。

南阳

随桃顷侯赵光

以南越苍梧王闻汉兵至,降,侯,三千户。

四月癸亥封,薨。

侯昌乐嗣,本始元年薨。嗣子有罪,不得代。

元始五年,放以光玄孙绍封,千户。

湘成侯监居翁

以南越桂林监闻汉兵破番禺,谕瓯骆民四十余万降,侯,八百三十户。

五月壬申封。

侯益昌嗣,五凤四年,坐为九真太守盗使人出买犀、奴婢,臧百万以上,不道,诛。

堵阳

海常严侯苏弘

以伏波司马得南越王建德侯。

七月乙酉封,七年,太初元年薨,亡后。

外石侯吴阳

以故东越衍侯佐繇王功侯,千户。

元封元年正月壬午封,九年薨。

太初四年,侯首嗣,十四年,后二年,坐祝诅上,要斩。

济阳

下鄜侯左将黄同

师古曰:「鄜音孚。」

以故瓯骆左将斩西于王功侯,七百户。

四月丁酉封。

侯奉汉嗣,后二年,坐祝诅上,要斩。

南阳

缭嫈侯刘福

师古曰:「缭音聊。嫈音于耕反。」

以校尉从横海将军击南越侯。

正月乙卯封,二年,有罪,免。

蓹儿严侯辕终古

师古曰:「蓹音御。」

以军卒斩东越徇北将军侯。

闰月癸卯封,六年,太初元年薨,亡后。

开陵侯建成

以故东粤建成侯与繇王斩余善侯,二千户。

闰月癸卯封。

侯禄嗣,征和三年,坐舍卫太子所私幸女子,又祝诅上,要斩。

师古曰:「舍谓居止也。」

临淮

临蔡侯孙都

以南粤郎,汉军破番禺,为伏波得南粤相吕嘉,侯,千户。

闰月癸卯封。

侯襄嗣,太初元年,坐击番禺夺人虏掠,死。

河内

东城侯居股

以故东粤繇王斩东粤王余善侯,万户。

闰月癸卯封,二十年,延和三年,坐卫太子举兵谋反,要斩。

九江

无锡侯多军

以东粤将军,汉兵至,弃军降,侯,千户。

元年封。

侯卯嗣,延和四年,坐与归义赵文王将兵追反虏,到弘农擅弃兵还,赎罪,免。

会稽

涉都侯喜

以父弃故南海太守,汉兵至,以越邑降,子侯,二千四十户。

元年封,八年,太初二年薨,亡后。

南阳

平州侯王唊

如淳曰:「唊音颊。」

以朝鲜将,汉兵至,降,侯,千四百八十户。

三年四月丁卯封,四年薨,亡后。

梁父

荻苴侯韩陶

师古曰:「荻音狄。苴音七余反。」

以朝鲜相将,汉兵围之,降,侯五百四十户。

师古曰:「为相而将朝鲜兵。」

四月丁卯封,十九年,延和二年薨,封终身,不得嗣。

勃海

澅清侯参

师古曰:「澅音获,又音胡卦反。」

以朝鲜尼溪相使人杀其王右渠,降,侯,千户。

六月丙辰封,十一年,天汉二年,坐匿朝鲜亡虏,下狱病死。

騠兹侯稽谷姑

师古曰:「騠音大奚反。」

以小月氏右苴王将众降,侯,千九百户。

师古曰:「苴音子余反。」

四年十一月丁未封,三年,太初元年薨,亡后。

琅邪

浩侯王恢

以故中郎将将兵捕得车师王,侯。

正月甲申封,一月,坐使酒泉矫制害,当死,赎罪,免。

如淳曰:「律,矫诏大害,要斩。有矫诏害,矫诏不害。」

瓡讘侯杆者

师古曰:「瓡读与狐同,讘音之涉反。」

以小月氏王将军众千骑降,侯,七百六十户。

正月乙酉封,二年薨。

六月,侯胜嗣,五年,天汉二年薨,制所幸封,不得嗣。

河东

几侯张

师古曰:「音格,又音各。」

以朝鲜王子汉兵围朝鲜降侯。

三年癸未封,六年,使朝鲜,谋反,格死。

河东

涅阳康侯最

以父朝鲜相路人,汉兵至,首先降,道死,子侯。

三月壬寅封,五年,太初元年薨,亡后。

海西侯李广利

以贰师将军击大宛斩王,侯,八千户。

太初四年四月丁巳封,十一年,延和三年,击匈奴兵败,降。

新畤侯赵弟

以贰师将军骑士斩郁成王首,侯。

师古曰:「郁成,西域国名也。」

四月丁巳封,七年,太始三年,坐为太常鞠狱不实,入钱百万赎死,而完为城旦。

如淳曰:「鞠者以其辞决罪也。」晋灼曰:「律说出罪为故纵,入罪为故不直。」

承父侯续相如

以使西域发外王子弟,诛斩扶乐王首,虏二千五百人,侯,千百五十户。

太始三年五月封,五年,延和四年四月癸亥,坐贼杀军吏,谋入蛮夷,祝诅上,要斩。

东莱

开陵侯成娩

师古曰:「娩音晚,又音免。」

以故匈奴介和王将兵击车师,不得封年。

侯顺嗣。

质侯褒嗣,薨,亡后。

元延元年六月乙未,厘侯级以褒弟绍封,千二十户。

侯参嗣,王莽败,绝。

秺侯商丘成

如淳曰:「秺音腐蠹反。」

以大鸿胪击卫太子,力战,亡它意,侯,二千一百二十户。

延和二年七月癸巳封,四年,后二年,坐为詹事侍祠孝文庙,醉歌堂下曰「出居,安能郁郁」,大不敬,自杀。

济阴

重合侯莽通

以侍郎发兵击反者如侯,侯,四千八百七十户。

七月癸巳封,四年,后二年,坐发兵与卫尉溃等谋反,要斩。

勃海

德侯景建

以长安大夫从莽通共杀如侯,得少傅石德,侯,三千七百三十五户。

七月癸巳封,四年,后二年,坐共莽通谋反,要斩。

济南

题侯张富昌

以山阳卒与李寿共得卫太子,侯,八百五十八户。

九月封,四年,后二年四月甲戌,为人所贼杀。

钜鹿

邗侯李寿

师古曰:「邗音于。」

以新安令史得卫太子,侯,一百五十户。

九月封,三年,坐为卫尉居守,擅出长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桥,又使吏谋杀方士,不道,诛。

河内

轑阳侯江喜

师古曰:「轑章聊。」

以圉啬夫捕反者故城父令公孙勇侯,千一百二十户。

师古曰:「圉,淮阳县也。」

二年十一月封。

六年,侯仁嗣,永光四年,坐使家丞上书还印符,随方士,免。

清河

当涂康侯魏不害

以圉守尉捕反者淮阳胡倩侯,侯圣与议定策,益封,凡二千二百户。

十一月封,薨。

爱侯圣嗣。

剌侯杨嗣。

戴侯向嗣。

九江

侯坚居嗣,居摄二年,更为翼汉侯,王莽篡位,为翼新侯,莽败,绝。

蒲侯苏昌

以圉小史捕反者故越王子邹起侯,千二十六户。

十一月封。

侯夷吾嗣,鸿嘉三年,坐婢自赎为民后略以为婢,免。

琅邪

丞父侯孙王

以告反者太原白义等侯,千一百五十户。

四年三月乙酉封,三年,始元元年,坐杀人,会赦,免。

东莱

右孝武七十五人。武安、周阳、长平、冠军、平津、周子南、乐通、牧丘、富民九人在外戚恩泽,南奅、龙、宜春、阴安、发干五人随父,凡八十九人,王子不在其中。

秺敬侯金日磾

以驸马都尉发觉侍中莽何罗反侯,二千二百一十八户。

始元二年侯,丙子封,一日薨。

始元二年,侯赏嗣,四十二年薨,亡后。

元始四年,侯常以日磾曾孙绍侯,千户,王莽败,绝。

建平敬侯杜延年

以谏大夫告左将军等反侯,二千户,以太仆与大将军先定策,益封,二千三百六十户。

元凤元年七月甲子封,二十八年薨。

甘露二年,孝侯缓嗣,十九年薨。

竟宁元年,荒侯业嗣,三十四年薨。

元始二年,侯辅嗣。

济阳

侯宪嗣,建武中以先降梁王,薨,不得代。

师古曰:「梁王,刘永也。」

宜城戴侯燕仓

以假稻田使者先发觉左将军桀等反谋,告大司农敞,侯。侯安削户六百,定七百户。

七月甲子封,六年薨。

元平元年,刺侯安嗣,四十一年薨。

竟宁元年,厘侯尊嗣,十年薨。

阳朔二年,炀侯武嗣。

济阴

侯级嗣。

六世

侯旧嗣,王莽败,绝。

弋阳节侯任宫

以故丞相征事手捕反者左将军桀,侯,九百一十五户。

七月甲子封,三十三年薨。

初元二年,刚侯千秋嗣,三十二年薨。

河平三年,愿侯恽嗣,二年薨。

阳朔元年,孝侯岑嗣,二十四年薨。

元始元年,侯固嗣,更始元年,为兵所杀。

商利侯王山寿

以丞相少史诱反者车骑将军安入丞相府,侯,九百一十五户。

七月甲子封,十四年,元康元年,坐为代郡太守故劾十人罪不直,免。

成安严侯郭忠

以张掖属国都尉匈奴入寇与战,斩黎汗王,侯,七百二十四户。

三年二月癸丑封,七年薨。

本始三年,爱侯迁嗣,四年薨。

元康三年,刻侯赏嗣,四十一年薨。

阳朔三年,●侯长嗣。

师古曰:「●音枲。」

颍川

厘侯萌嗣,薨,亡后。

六世

居摄元年,侯每以忠玄孙之子绍封,王莽败,绝。

平陵侯范明友

以校尉击反氐,后以将军击乌桓,获王,虏首六千二百,侯,与大将军光定策,益封,凡二千九百二十户,

四年七月乙巳封,十一年,地节四年,坐谋反诛。

武当

义阳侯傅介子

以平乐厩监使诛楼兰王,斩首,侯,七百五十九户。

七月乙巳封,十三年,元康元年薨。嗣子有罪,不得代。

元始四年,侯长以介子曾孙绍封,更始元年,为兵所杀。

平氏

右孝昭八人。博陆、安阳、宜春、安平、富平、阳平六人在恩泽外戚,桑乐一人随父,凡十五人。

长罗壮侯常惠

以校尉光禄大夫持节将乌孙兵击匈奴,获名王,首虏三万九千级,侯,二千八百五十户。

本始四年四月癸巳封,二十四年薨。

初元二年,严侯成嗣,十六年薨。

建始三年,爱侯邯嗣,五年薨。

河平四年,侯翕嗣,四十九年,建武四年薨,亡后。

陈留

爰戚靖侯赵长年

以平陵大夫告楚王延寿反,侯,千五百三十户。

地节二年四月癸卯封,十七年薨。

节侯欣嗣。

永始四年,侯牧嗣,四十年,建武四年,以先降梁王,免。

博成侯张章

以长安男子先发觉大司马霍禹等谋反,以告期门董忠,忠以闻,侯,三千九百一十三户。

四年八月乙丑封,九年薨。

五凤元年,侯建嗣,十二年,建始四年,坐尚阳邑公主与婢奸主旁,数醉骂主,免。

淮阳

高昌壮侯董忠

以期门受张章言霍禹谋反,告左曹杨恽,侯,再坐法,削户千一百,定七十九户。

八月乙丑封,十九年薨。

初元二年,炀侯宏嗣,四十一年,建平元年,坐佞邪,免,二年,复封故国,三年薨。

元寿元年,侯武嗣,二年,坐父宏前为佞邪,免。

建武二年五月己巳,侯永绍封。

千乘

平通侯杨恽

以左曹中郎受董忠等言霍禹等谋,以告侍中金安上,侯,二千五百户。

八月乙丑封,十年,五凤三年,坐为光禄勋诽谤政治,免。

博阳

都成敬侯金安上

以侍中中郎将受杨恽言霍禹等反谋,传言止内霍氏禁闼,侯,千七百七十一户。

八月乙丑封,十一年薨。

五凤三年,夷侯常嗣,一年薨,亡后。

元始元年,侯钦以安上孙绍封,为王莽诛。

元始元年,戴侯杨嗣,王莽败,绝。

合阳爱侯梁喜

以平阳大夫告霍征史、征史子信、家监回伦、故侍郎郑尚时谋反,侯,千五百户。

元康四年二月壬午封,四十一年薨。

建始二年,侯放嗣。

元始五年,侯萌以喜孙绍封,千户,王莽败,绝。

平原

安远缪侯郑吉

以校尉光禄大年将兵迎日逐王降,又破车师,侯,坐法削户三百,定七百九十户。

神爵三年四月壬戌封,十一年薨。

初元元年,侯光嗣,八年,永光三年薨,亡后。

居摄元年,侯永以吉曾孙绍封,千户,王莽败,绝。

归德靖侯先贤掸

师古曰:「掸音缠。」

以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率众降,侯,二千二百五十户。

四月戊戌封,二十六年薨。

竟宁元年,炀侯富昌嗣,二年薨。

建始二年,侯讽嗣,五十六年薨。

建武二年,侯襄嗣。

汝南

侯霸嗣,永平十四年,有罪免。

信成侯王定

以匈奴乌桓屠蓦单于子左大将军率众降,侯,千六百户,后坐弟谋反,削百五户。

师古曰:「蓦音莫白反。」

五凤二年九月癸巳封,十二年薨。

初元五年,侯广汉嗣,三年,永光三年薨,亡后。

元始五年,侯杨以定孙绍封,千户。

细阳

义阳侯厉温敦

以匈奴謼连累单于率众降,侯,千五百户。

师古曰:「謼与呼同。累音力住反。」

三年二月甲子封,四年,坐子伊细王谋反,削爵为关内侯,食邑千户。

右孝宣十一人。阳都、营平、平丘、昌水、阳城、爰氏、扶阳、高平、阳城、博阳、邛成、将陵、建成、西平、平恩、平昌、乐陵、平台、乐昌、博望、乐成二十一人在恩泽外戚,乐平、冠阳、酇、周子南君四人随父,凡三十六人。

义成侯甘延寿

以使西域骑都尉讨郅支单于斩王以下千五百级,侯,四百户,孙迁益封,凡二千户。

竟宁元年四月戊辰封,九年薨。

阳朔元年,炀侯建嗣,十九年薨。

建平元年,节侯迁嗣,居摄二年更为诛郅支侯,十四年薨。

建国二年,侯相嗣,建武四年,为兵所杀。

驷望忠侯冷广

师古曰:「冷音零。」

以湿沃公士告男子马政谋反,侯,千八百户。

师古曰:「湿音它合反。」

鸿嘉元年正月辛丑封,薨。

侯何齐嗣,王莽败,绝。

琅邪

延乡节侯李谭

以尉氏男子捕得反者樊并侯,千户。

永始四年七月己巳封,十三年薨。

元始元年,侯成嗣,王莽败,绝。

新山侯称忠

以捕得反者樊并侯,千户。

十一月己酉封。

童乡厘侯钟祖

以捕得反者樊并侯,千户。

七月己酉封,薨,亡后。

元始五年,侯匡以祖子绍封,王莽败,绝。

楼虚侯訾顺

以捕得反者樊并侯,千户。

七月己酉封。

右孝元一人。安平、平恩、扶阳三人随父,阳平、乐安二人在恩泽外戚,凡六人。孝成五人。安昌、高阳、安阳、城阳、高陵、定陵、殷绍嘉、宜乡、泛乡、博山十人在恩泽外戚,武阳、博阳、赞、骐、龙、开陵、乐陵、博望、乐成、安平、平阿、成都、红阳、曲阳、高平十五人随父,凡三十人。

师古曰:「字或作额。」

校勘记

六三五页六行后(有)〔世〕承平,景佑、殿本都作「世」。王先谦说作「世」是。

六三六页三栏三格,王先谦说「四年」当作「四月」。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四月」

六三七页二栏四格「获」,景佑、殿本都作「复」。王先谦说作「复」是。

六四0页二栏一格「翕侯」,王先谦说史表作「易侯」是。按景佑、殿本都作「易侯」。

六四0页四栏二格,王先谦说「汉」当为「侯」。按殿、局本作「侯」,景佑本亦误。

六四一页二栏四格,苏舆说「后」下「元」字衍。按景佑本无。

六四七页一栏三格,王先谦说史表「上容」作「上谷」,「戈守」作「戍卒」,「计」上有「上」字,是。按景佑、殿本「谷」「卒」二字不误,局本「卒」亦误作「守」。

六四七页三栏二格,王先谦说史表作「得两王子骑将功侯」,此表「子」误「千」,又夺「将」字。三格「匈奴河」,史表无「奴」字。王说此衍。

六五二页三栏三格「六年」,景佑、殿本都作「六月」。五格「

二」,景佑、殿、局本都作「上」。

六五二页四栏三格「六年」,景佑、殿本都作「六月」,史表同。

六五三页三栏三格,苏舆说「三年」当作「三月」。按景佑、殿、局本都作「三月」。

六五四页五栏三格,王先谦说「五年」当为「五月」。按殿本作「五月」。

六五六页二栏七格「堵阳」,据景佑、殿本补。

六五七页四栏四烙「延和」当作「征和」。卫太子死于征和二年。汉无延和年号。

六五九页三栏一格,钱大昭说南监本、闽本「直」作「苴」。按景佑、殿、局本都作「苴」。

六六一页四栏二格,王先谦说「都」是「郁」传写之误。按景佑、殿本都作「郁」。

六六四页二栏二格,王先谦说「李」乃「太子」二字合误一字。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太子」。

六六六页四栏二格,朱一新说据传,「三千」当作「二千」。按景佑、殿本都作「二千」。

六七四页二栏三格「炀」,景佑、殿本都作「鸿」。王先谦说作「鸿」是。

汉书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一〕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二〕。世代虽殊,其揆一也。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求聘四皓,过魏则宠无忌之墓,适赵则封乐毅之后〔三〕。及其行赏而授位也,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四〕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五〕于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初得周后,复加爵邑。自是之后,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

〔一〕师古曰:「论语孔子陈帝王之法云『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人,天下之人归心焉。』故此序引之也。」

〔二〕师古曰:「礼记云『武王克殷,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此其事也。」

〔三〕师古曰:「高纪十二年诏云:『秦皇帝、楚隐王、魏安厘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其与秦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无忌各五家。』张良传高帝谓四人曰『吾求公,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又高纪十年『求乐毅有后乎,得其孙叔,封之乐乡,号华成君』也。楚、魏、齐、赵皆旧六国,故总云六国。四皓须眉皓白,故谓之四皓。称号在王贡两龚鲍传。」

〔四〕师古曰:「共读曰恭。」

〔五〕师古曰:「海濒,谓近海之地。濒音频,又音宾。」

汉兴,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一〕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二〕卒用废黜。是后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余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三〕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四〕寖广博矣。〔五〕是以别而叙之。

〔一〕服虔曰:「吕后兄周吕侯泽、建成侯释之。」师古曰:「与读曰豫,言豫其功也。」

〔二〕师古曰:「修音条。」

〔三〕应劭曰:「春秋,天子将纳后于纪,纪本子爵也,故先褒为侯,言王者不取于小国。」

〔四〕应劭曰:「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为邑于谢。后世欲光宠外亲者,缘申伯之恩,援此义以为谕也。」

〔五〕师古曰:「寖,渐也。」

号谥姓名

侯状户数

始封

曾孙

玄孙

临泗侯吕公

以汉王后父赐号。

元年封,四年薨,高后元年追尊曰吕宣王。

周吕令武侯泽

以客从入汉,定三秦,将兵下砀,汉王败彭城,往从之,佐定天下。

六年正月丙戌封,三年薨。

侯台嗣,高祖九年更封为鄜侯,四年,高后元年,为吕王,二年薨,谥曰肃,追尊令武曰悼武王。

三年,王嘉嗣,坐骄废。侯通,嘉弟,六年四月丁酉封,八年,为燕王,九月,反,诛。

东平

侯庀,通弟,八年五月丙辰封,九月,反,诛。

师古曰:「腄音之瑞反。庀音匹履反。」

侯产,台弟,高后元年四月辛卯封,六年,为吕王,七年,为梁王,八年,反,诛。

师古曰:「汶音问。」

建成康侯释之

以客从击秦。汉王入汉,使释之归丰卫太上皇。

六年四月丙戌封,九年薨。

孝惠二年,侯则嗣,七年,有罪,免。则弟种,高后元年四月乙酉封,奉吕宣王国,七年,更为不其侯,八年,反,诛。

汉阳

侯禄,种弟,高后元年九月丙寅封,八年,为赵王,追尊康侯曰赵昭王,九月,反,诛。

右高祖三人。

扶柳侯吕平

以皇太后姊长姁子侯。

师古曰:「平既吕氏所生,不当姓吕,盖史家唯记母族也。姁音况于反。又音况羽反。」

元年四月丙寅封,八年,反,诛。

襄城侯义

以孝惠子侯。

四月辛卯封,三年,为常山王。

轵侯朝

以孝惠子侯。

四月辛卯封,四年,为常山王。

壶关侯武

以孝惠子侯。

四月辛卯封,六年,为淮阳王。

昌平侯大

以孝惠子侯。

二月癸未封,七年,为吕王。

赘其侯吕胜

以皇太后昆弟子淮阳丞相侯。

四月丙申封,八年,反,诛。

滕侯吕更始

为舍人郎中十二岁,以都尉屯霸上,用楚丞相侯。

四月丙申封,八年,反,诛。

吕成侯吕忿

以皇太后昆弟子侯。

四月丙申封,八年,反,诛。

祝兹侯吕莹

师古曰:「莹音荥,又音乌瞑反。」

以皇太后昆弟子侯。

八年四月丁酉封,九月,反,诛。

建陵侯张释寺人

以大谒者劝王诸吕侯。

四月丁酉封,九月,免。

右高后十人。五人随父,凡十五人。

轵侯薄昭

高祖七年为郎,从军十七年,以中大夫迎帝于代,以车骑将军迎皇太后,侯,万户。

元年正月乙巳封,十年,坐杀使者,自杀。帝临,为置后。

十一年,易侯戎奴嗣,三十年薨。

建元二年,侯梁嗣。

邬侯驷钧

师古曰:「邬音一户反,又音于度反。」

以齐王舅侯。

四月辛未封,六年,坐济北王兴居举兵反弗救,免。

周阳侯赵兼

以淮南王舅侯。

四月辛未封,六年,有罪,免。

右孝文三人。

章武景侯窦广国

以皇太后弟侯,万一千户。

孝文后七年六月乙卯封,七年薨。

孝景七年,共侯定嗣,十八年薨。

元光三年,侯常生嗣,十年,元狩元年,坐谋杀人,未杀,免。

南皮侯窦彭祖

以皇太后兄子侯。

六月乙卯封,二十一年薨。

建元六年,夷侯良嗣,五年薨。

元光五年,侯桑林嗣,十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魏其侯窦婴

以将军屯荥阳扞破吴楚七国侯。皇太后昆弟子。

三年六月乙巳封,二十三年,元光四年,有罪,弃市。

盖靖侯王信

以皇后兄侯。

中五年五月甲戌封,二十五年薨。

元光三年,顷侯充嗣。

侯受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右孝景四人。

武安侯田蚡

以皇太后同母弟侯。

孝景后三年三月封,十年薨。

元光四年,侯恬嗣,五年,元朔三年,坐衣襜褕入宫,不敬,免。

师古曰:「衣谓着之也。襜褕,直裾裨衣也。襜音昌占反。褕音踰。」

周阳懿侯田胜

以皇太后同母弟侯。

三月封,十二年薨。

元光六年,侯祖嗣,八年,元狩三年,坐当归轵侯宅不与,免。

长平烈侯卫青

以将军击匈奴取朔方侯,后破右贤王,益封,又封三子。皇后弟。

元朔二年二月丙辰封,二十三年薨。

宜春

侯伉,五年四月丁未以青功封,元鼎元年坐挢制不害免,太初元年嗣侯,五年阑入宫,完为城旦。

阴安

侯不疑,四月丁未以青功封,十二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发干

侯登,四月丁未以青功封,坐酎金免。

元康四年,诏赐青孙钱五十万,复家。

永始元年,青曾孙玄以长安公乘为侍郎。

元始四年,赐青玄孙赏爵关内侯。

平津献侯公孙弘

以丞相诏所褒侯,三百七十三户。

元朔三年十一月乙丑封,六年薨。

元狩三年,侯度嗣,十三年,元封四年,坐为山阳太守诏征钜野令史成不遣,完为城旦。

高城

冠军景桓侯霍去病

以校尉击匈奴侯,后以将军破祈连迎昆邪王,益封。皇后姊子。

六年四月壬申封,七年薨。

南阳元鼎元年,哀侯嬗嗣,七年薨,亡后。

师古曰:「嬗音上战反。」

乐平

侯山,地节二年四月癸巳以从祖祖父大将军光功封,三千户,四年,坐谋反,诛。

东郡

冠阳

侯云,山弟,三年四月戊申以大将军光功封,千八百户,四年,坐谋反,诛。

南阳

周子南君姬嘉

以周后诏所褒侯,三千户。

元鼎四年十一月丁卯封,六年薨。

元封四年,君置嗣,二十四年薨。

始元四年,君当嗣,十六年,地节三年,坐使奴杀家丞,弃市。

长社

元康元年三月丙戌,君延年以当弟绍封,初元五年正月癸巳,更封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二十九年薨,谥曰考。

建昭三年,质侯安嗣,四年薨。

阳朔二年,厘侯世嗣,八年薨。

六世

永始二年,侯当嗣,七年,绥和元年,进爵为公,地满百里,元始四年,为郑公,王莽篡位,为章牟公。

七世

天凤元年,公常嗣,建武二年五月戊辰更为周承休侯。

八世

五年,侯武嗣,十三年,更为卫公。

乐通侯栾大

以方术诏所褒侯,三千户。

四年四月乙巳封,五年,坐罔上,要斩。

高平

牧丘恬侯石庆

以丞相及父万石积行侯。

五年九月丁丑封,十年薨。

太初三年,侯德嗣,二年,天汉元年,坐为太常失法罔上,祠不如令,完为城旦。

平原

富民定侯车千秋

以丞相侯,八百户,以遗诏益封,凡千六百户。

征和四年六月丁巳封,十二年薨。

元凤四年,侯顺嗣,六年,本始三年,坐为虎牙将军击匈奴诈增虏获,自杀。

右孝武九人。三人随父,凡十二人。

博陆宣成侯霍光

以奉车都尉捕反者莽何罗侯,二千三百五十户,后以大将军益封,万七千二百户。

始元二年正月壬寅封,十七年薨。

地节二年四月癸卯,侯禹嗣,四年,谋反,要斩。

元始二年四月乙酉,侯阳以光从父昆弟之曾孙龙勒士伍绍封,三千户,王莽篡位,绝。

北海河间东郡

师古曰:「光初封食北海、河间,后益封又食东郡。」

安阳侯上官桀

以骑都尉捕反者莽何罗侯,二千三百户。女孙为皇后。

正月壬寅封,五年,元凤元年,反,诛。

桑乐侯安始元五年六月辛丑以皇后父车骑将军封,千五百户,二年,反,诛。

荡阴

师古曰:「桀所食也。」

千乘

师古曰:「安所食也。」

宜春敬侯王欣

以丞相侯,子谭与大将军光定策,益封,坐法削户五百,定六百八户。

元凤四年二月乙丑封,二年薨。

元凤六年,康侯谭嗣,四十五年薨。

建始三年,孝侯咸嗣,十八年薨。

元延元年,厘侯章嗣,八年薨。

汝南

建平三年,侯强嗣,二十六年,更始元年,为兵所杀。

安平敬侯杨敞

以丞相侯,七百户,与大司马大将军光定策,益封子忠,凡五千五百四十七户。

六年二月乙丑封,一年薨。

元平元年,顷侯忠嗣,十一年薨。

元康三年,侯谭嗣,九年,五凤四年,坐为典属国季父恽有罪,谭言诽,免。

汝南

富平敬侯张安世

以右将军光禄勋辅政勤劳侯,以车骑将军与大将军光定策,益封,凡万三千六百四十户。

十一月乙丑封,十三年薨。

阳都

元康四年,爱侯延寿嗣,十一年薨。元康三年三月乙未,侯彭祖以世父故掖庭令贺有旧恩封,千六百户,四年,神爵三年,为小妻所杀。

甘露三年,缪侯敞嗣,四年薨。

师古曰:「自敞以下至纯皆延寿之嗣也。」

初元二年,共侯临嗣,十五年薨。

平原

思侯放嗣,三十六年薨。

六世

建平元年,侯纯嗣,王莽建国四年更为张乡侯,建武中为武始侯。

阳平节侯蔡义

以丞相侯,前为御史大夫与大将军光定策,益封,凡七百户。

元平元年九月戊戌封,三年,本始四年薨,亡后。

右孝昭六人。一人桑乐侯随父,凡七人。

营平壮侯赵充国

以后将军与大将军光定策功侯,千二百七十九户。

本始元年八月辛未封,二十二年薨。

甘露三年,质侯弘嗣,二十二年薨。

建始四年,考侯钦嗣,七年薨。

阳朔三年,侯岑嗣,十二年,元延三年,坐父钦诈以长安女子王君侠子为嗣,免。户二千九百四十四。

济南

平丘侯王迁

以光禄大夫与大将军光定策功侯,千二百五十三户。

八月辛未封,五年,地节二年,坐平尚书听请受臧六百万,自杀。

如淳曰:「律,诸为人请求于吏以枉法,而事巳行,为听行者,皆为司寇。」师古曰:「有人私请求,而听受之。」

肥城

昌水侯田广明

以鸿胪击武都反氐赐爵关内侯,以左冯翊与大将军光定策侯,二千七百户。

八月辛未封,三年,坐为祁连将军击匈奴不至期,自杀。

于陵

阳城侯田延年

以大司农与大将军光定策功侯,二千四百五十三户。

八月辛未封,二年,坐为大司农盗都内钱三千万,自杀。

如淳曰:「天子钱藏中都内,又曰大内。」

济阳

爰氏肃侯便乐成

师古曰:「杜周传作史乐成。霍光传作使乐成。今此云姓便,三者不同,疑表误。」

以少府与大将军光定策功侯,二千三百二十七户。

八月辛未封,一年薨。

本始二年,康侯辅嗣,三年薨。

地节元年,哀侯临嗣,二年薨,亡子,绝。

元始五年闰月丁酉,侯凤以乐成曾孙绍封,千户,王莽败,绝。

单父

扶阳节侯韦贤

以丞相侯,七百一十一户。

三年六月甲辰封,十年薨。

神爵元年,共侯玄成嗣,九年,有罪,削一级为关内侯,永光二年二月丁酉复以丞相侯,六年薨。

建昭三年,顷侯宽嗣。

元延元年,厘侯育嗣。

侯湛嗣,元始中户千四百二十,王莽败,绝。

平恩戴侯许广汉

以皇太子外祖父昌成君侯,五千六百户。

地节三年四月戊申封,七年薨,亡后。

初元元年,共侯嘉以广汉弟子中常侍绍侯,二十二年薨。

河平一年,严侯况嗣。

鸿嘉二年,质侯旦嗣,二十九年薨。

建国四年,侯敬嗣,王莽败,绝。

高平宪侯魏相

以丞相侯,八百一十三户。

地节三年六月壬戌封,八年薨。

神爵三年,侯弘嗣,六年,甘露元年,坐酎宗庙骑至司马门,不敬,削爵一级为关内侯。

平昌节侯王无故

以帝舅关内侯侯,六百户。

四年二月甲寅封,九年薨。

五凤元年,考侯接嗣,十六年薨。

永光三年,厘侯临嗣,二十一年薨。

鸿嘉元年,侯获嗣,三十八年,建武五年,诏书复获。

师古曰:「以其失爵复之也。复音方目反。」

乐昌共侯王武

以帝舅关内侯侯,六百户。

二月甲寅封,十四年薨。

甘露二年,戾侯商嗣,二十七年薨。

河平四年,侯安嗣,二十七年,元始三年,为王莽所杀。

汝南

阳城缪侯刘德

以宗正关内侯行谨重为宗室率,侯,子安民以户五百赎弟更生罪,减一等,定户六百四十户。

四年三月甲寅封,十年薨。

五凤二年,节侯安民嗣,八年薨。

初元元年,厘侯庆忌嗣,二十一年薨。

居摄元年,侯飒嗣,王莽败,绝。

师古曰:「飒音立。」

汝南

乐陵安侯史高

以悼皇考舅子侍中关内侯与发霍氏奸,侯,二千三百户。

师古曰:「与读曰豫。」

八月乙丑封,二十四年薨。

永光二年,严侯术嗣,十一年薨。

建始二年,康侯崇嗣,四年薨,亡后。元延二年六月癸巳,侯淑以崇弟绍封,亡后。

元始四年,侯岑以高曾孙绍封,王莽败,绝。

武阳顷侯丹

鸿嘉元年四月庚辰以帝为太子时辅导有旧恩侯,千三百户,七年薨。

永始四年,炀侯邯嗣,十一年薨。

元寿二年,侯获嗣,更始元年为兵所杀。

邛成共侯王奉光

以皇后父关内侯侯,二千七百五十户。

元康二年三月癸未封,十八年薨。

初元二年,侯敞嗣,二十八年薨。

鸿嘉二年,侯勋嗣,十四年,建平二年,坐选举不以实,骂廷史,大不敬,免。

元始元年,侯坚固以奉光曾孙绍封,王莽败,绝。

济阴

安平夷侯舜

初元元年癸卯以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将封,千四百户,十三年薨。

建昭四年,刚侯章嗣,十四年薨。

阳朔四年,厘侯渊嗣,二十五年薨。

元始五年,怀侯买嗣,王莽败,绝。

将陵哀侯史曾

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将关内侯有旧恩侯,二千二百户。

三月乙未封,五年,神爵四年薨,亡后。

平台康侯史玄

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将关内侯有旧恩侯,千九百户。

三月乙未封,二十五年薨。

建昭元年,戴侯恁嗣,十九年薨。

师古曰:「恁音女林反。」

鸿嘉二年,侯习嗣。

常山

博望顷侯许舜

以皇太子外祖父同产弟长乐卫尉有旧恩侯,千五百户。

三月乙未封,四年薨。

神爵三年,康侯敞嗣,八年薨。

甘露三年,戾侯党嗣,二十六年薨。

河平四年,厘侯并嗣,薨,亡后。

元延二年六月癸巳,侯报子以并弟绍封,千户,王莽败,绝。

乐成敬侯许延寿

以皇太子外祖父同产弟侍中关内侯有旧恩侯,千五百户。

三月乙未封,十年薨。

甘露元年,思侯汤嗣,六年薨。

初元二年,哀侯常嗣,九年薨。

平氏

元延二年,节侯恭以常弟绍封,千户。

建昭元年,康侯去疾嗣,二十一年,鸿嘉三年薨,亡后,侯修嗣,王莽败,绝。

博阳定侯丙吉

以御史大夫关内侯有旧恩功德茂侯,千三百三十户。

元康三年二月乙未封,八年薨。

五凤三年,侯显嗣,二年,甘露元年坐酎宗庙骑至司马门,不敬,夺爵一级为关内侯。

鸿嘉元年六月己巳,康侯昌以吉孙绍封。

元始二年,厘侯并嗣。

南顿

侯胜客嗣,王莽败,绝。

建成定侯黄霸

以丞相侯,六百户,侯赏以定陶太后不宜立号,益封,二千二百户。

五凤三年二月壬申封,四年薨。

甘露三年,思侯赏嗣,三十年薨。

阳朔三年,忠侯辅嗣,二十七年薨。

居摄二年,侯辅嗣,王莽败,绝。

西平安侯于定国

以丞相侯,六百六十户。

甘露三年五月甲子封,十一年薨。

永光四年,顷侯永嗣,二十四年薨。

鸿嘉元年,侯恬嗣,四十三年,更始元年绝。

临淮

右孝宣二十人。一人阳都侯随父,凡二十一人。

阳平顷侯王禁

以皇后父侯,二千六百户,子凤以大将军益封五千四百户,凡八千户。

初元元年三月癸卯封,六年薨。

永光二年,敬成侯凤嗣,二十年薨。

阳朔三年,厘侯襄嗣,十九年薨。

建平四年,康侯岑嗣,十三年薨。

东郡

建国三年,侯莫嗣,十二年,更始元年,为兵所杀。

安成共侯崇

建始元年二月壬子,以皇太后母弟散骑光禄大夫关内侯侯,万户,二年薨。

建始三年,靖侯奉世嗣,三十九年薨。

建国二年,侯持弓嗣,王莽败,绝。

汝南

平阿安侯谭

河平二年六月乙亥,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二千一百户,十一年薨。

永始元年,剌侯仁嗣,十九年,为王莽所杀。

元始四年,侯述嗣,建武二年薨,绝。

成都景成侯商

六月乙亥,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二千户,以大司马益封二千户,十六年薨。

元延四年,侯况嗣,四年,绥和二年,坐山陵未成置酒歌舞,免。

山阳

建平元年,侯邑以况弟绍封,王莽篡位,为隆信公,与莽俱死。

红阳荒侯立

六月乙亥封,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二千一百户,三十年薨。

元始四年,侯柱嗣,王莽败,绝。

曾孙

武桓侯泓,建武元年以父丹为将军战死,往与上有旧,侯。

南阳

曲阳炀侯根

六月乙亥,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三千七百户,再以大司马益封七千七百户,哀帝又益二千户,凡万二千四百户,二十一年薨。

建平元年,侯涉嗣,王莽篡位,为直道公,为莽所杀。

九江

高平戴侯逢时

六月乙亥,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三千户,十八年薨。

元延四年,侯置嗣,王莽败,绝。

临淮

新都侯莽

永始元年五月乙未,以帝舅曼子侯,千五百户,后篡位,诛。

褒新

侯安,元始四年四月甲子以莽功侯,二千户,莽篡位,为信迁公,病死。

赏都

侯临,四月甲子以莽功侯,二千户。莽篡位为天子,侯为统义阳王,自杀。

南阳

乐安侯匡衡

以丞相侯,六百四十七户。

建昭三年七月癸亥封,七年,建始四年,坐颛地盗土,免。

右孝元二人。一人安平侯随父,凡三人。

安昌节侯张禹

以丞相侯,六百一十七户,益户四百。

河平四年六月丙午封,二十一年薨。

建平二年,侯宏嗣,二十八年,更始元年,为兵所杀。

汝南

高阳侯薛宣

以丞相侯,千九十户。

鸿嘉元年四月庚辰封,五年,永始二年,坐西州盗贼群辈免,其年复封,十年,绥和二年,坐不忠孝,父子贼伤近臣,免。

东莞

安阳敬侯王音

以皇太后从弟大司马车骑将军侯,千六百户,子舜益封。

六月己巳封,五年薨。

永始二年,侯舜嗣,王莽篡位,为安新公。

建国三年,公摄嗣,更号和新公,与莽俱死。

成阳节侯赵临

以皇后父侯,二千户。

永始元年四月乙亥封,五年薨。

元延二年,侯欣嗣,建平元年,坐弟昭仪绝继嗣,免,徙辽西。

新息

新成侯钦

绥和二年五月壬辰以皇太后弟封,一年,建平元年,坐弟昭仪绝继嗣,免,徙辽西。

高陵共侯翟方进

以丞相侯,千户,哀帝即位,益子宣五百户。

永始二年十一月壬子封,八千户,八年薨。

绥和二年,侯宣嗣,十二年,居摄元年,弟东郡太守义举兵欲讨莽,莽灭其宗。

琅邪

定陵侯淳于长

以侍中卫尉言昌陵不可成侯,千户。皇太后姊子。

元延三年二月丙午封,二年,绥和元年,坐大逆,下狱死。

汝南

殷绍嘉侯孔何齐

以殷后孔子世吉适子侯,千六百七十户,后六月进爵为公,地方百里,建平二年益户九百三十二。

师古曰:「适读曰嫡。孔吉之适子也。」

绥和元年二月甲子封,八年,元始二年,更为宋公。

宜乡侯冯参

以中山王舅侯,千户。

绥和元年二月甲子封,建平元年,坐姊中山太后祝诅,自杀。

泛乡侯何武

师古曰:「泛音凡。」

以大司空侯,千户,哀帝即位益千户。

四月乙丑封,十年,元始三年,为莽所杀,赐谥曰剌。

元始四年,侯况嗣,建国四年薨。

南阳

博山简烈侯孔光

以丞相侯,千户,元始元年益万户。

二年三月丙戌封,二年,建平二年,坐众职废,免,元寿元年五月乙卯复以丞相侯,六年薨。

元始五年,侯放嗣,王莽败,绝。

顺阳

右孝成十人。安成、平阿、成都、红阳、曲阳、高平、新都、武阳侯八人随父,凡十八人。

阳安侯丁明

以帝舅侯,五千户。

绥和二年四月壬寅封,七年,元始元年,为王莽所杀。

孔乡侯傅晏

以皇后父侯,三千户,又益二千户。

四月壬寅封,六年,元寿二年,坐乱妻妾位免,徙合浦。

夏丘

平周侯丁满

以帝舅子侯,千七百三十九户。

五月己丑封,元始三年,坐非正免。

湖阳

高乐节侯师丹

以大司马关内侯侯,二千三十六户。

绥和二年七月庚午封,一年,建平元年,坐漏泄免,元始三年二月癸巳更为义阳侯,二月薨。

侯业嗣,王莽败,绝。

新野

东海

高武贞侯傅喜

以帝祖母皇太太后从父弟大司马侯,二千三十户。

建平元年正月丁酉封,十五年薨。

建国二年,侯劲嗣,王莽败,绝。

杜衍

杨乡侯朱博

以丞相侯,二千五十户,上书以故事不过千户,还千五十户。

建平二年四月乙亥封,八月,坐诬罔,自杀。

湖陵

新甫侯王嘉

以丞相侯,千六十八户。

三年四月丁酉封,三年,元寿元年,罔上,下狱瘐死。

元始四年,侯崇绍封,王莽败,绝。

新野

汝昌侯傅商

以皇太太后从父弟封,千户,后以奉先侯祀益封,凡五千户。

四年二月癸卯封,一年,元寿元年,坐外附诸侯免。

元寿二年五月,侯昌以商兄子绍奉祀封,八月,坐非正免。

阳谷

阳新侯郑业

以皇太太后同母弟子侯,千户。

八月辛卯封,二年,元寿二年,坐非正免。

新野

高安侯董贤

以侍中驸马都尉告东平王云祝诅反逆侯,千户,后益封,二千户。

建平四年八月辛卯封,二年,元寿二年,坐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免,自杀。

朱扶

方阳侯孙宠

以骑都尉与息夫躬告东平王反谋侯,千户。

八月辛卯封,二年,元寿二年,坐前为奸谗免,徙合浦。

龙亢

宜陵侯息夫躬

以博士弟子因董贤告东平王反谋侯,千户。

八月辛卯封,二年,元寿二年,坐祝诅,下狱死。

杜衍

长平顷侯彭宣

以大司空侯,二千七十四户。

元寿二年五月甲子封,四年薨。

元始四年,节侯圣嗣,十四年薨。

天凤五年,侯业嗣,王莽败,绝。

济南

右孝哀十三人。新成、新都、平阳、营陵、德五人随父,凡十八人。

扶德侯马宫

以大司徒侯,二千户。

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王莽篡位,为太子师,卒官。

赣榆

扶平侯王崇

以大司空侯,二千户。

二月丙辰封,三年,为傅婢所毒,薨。

临淮

广阳侯甄丰

以左将军光禄勋定策安宗庙侯,五千三百六十五户。

二月癸巳封,王莽篡位,为广新公,后为王莽所杀。

南阳

承阳侯甄邯

师古曰:「承音烝。」

以侍中奉车都尉定策安宗庙功侯,二千四百户。

三月癸卯封,王莽篡位,为承新公。

汝南

褒鲁节侯公子宽

以周公世鲁顷公玄孙之玄孙奉周祀侯,二千户。

六月丙午封,薨。

十一月,侯相如嗣,更姓公孙氏,后更为姬氏。

南阳平

褒成侯孔均

以孔子世褒成烈君霸曾孙奉孔子祀侯,二千户。

六月丙午封。

瑕丘

防乡侯平晏

以长乐少府与刘歆、孔永、孙迁四人使治明堂辟雍得万国驩心功侯,各千户。

五年闰月丁丑封,王莽篡位,为就新公。

红休侯刘歆

以侍中牺和与平晏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王莽篡位,为国师公,后为莽所诛。

宁乡侯孔永

以侍中五官中郎将与平晏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王莽篡位,为大司马。

定乡侯孙迁

以常侍谒者与平晏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常乡侯王恽

师古曰:「恽音于粉反。」

以太仆与阎迁、陈崇等八人使行风俗齐同万国功侯,各千户。

闰月丁酉封。

望乡侯阎迁

以鸿胪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南乡侯陈崇

以大司徒司直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邑乡侯李翕

以水衡都尉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亭乡侯郝党

以中郎将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章乡侯谢殷

以中郎将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蒙乡侯逯普

师古曰:「逯音录,字或作逮。二姓皆有之。」

以骑都尉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王莽篡位,为大司马。

卢乡侯陈凤

以中郎将与王恽同功侯。

闰月丁酉封。

成武侯孙建

以强奴将军有折冲之威侯。

闰月丁酉封,王莽篡位,为成新公。

明统侯侯辅

以骑都尉明为人后一统之义侯。

闰月丁酉封。

破胡侯陈冯

以父汤前为副校尉讨郅支单于侯,千四百户。

七月丙申封。

讨狄侯杜勋

以前为军假丞手斩郅支单于首侯,千户。

七月丙申封。

孝平二十二人,邛成、博陵、宣平、红、舞阳、秺、乐陵、都成、新甫、爰氏、合阳、义阳、章乡、信成、随桃、褒新、赏都十七人随父继世,凡三十九人。

师古曰:「据功臣表及王子侯表,平帝时无红侯,唯周勃玄孙恭以元始二年绍封绛侯。疑红字当为绛,转写者误耳。又功臣表作童乡侯,今此作章乡,二表不同,亦当有误也。」

校勘记

六八六页二栏四格,王先谦说「兰」当为「阑」,误加艹。按各本都误。

六九一页一栏四格,王先谦说「禺」当为「禹」。按景佑、殿、局本都作「禹」。

六九一页二栏四格原在五格,据殿本移上。

六九一页三栏六格,苏舆说「十」字衍,是。

六九二页二栏一格,殿本考证说,敞姓杨,非姓阳,各本误。

六九二页三栏四格「元侯」,景佑、殿、局本都作「元康」。王先谦说作「元康」是。

六九五页二栏一格「平」,景佑、殿、局本都作「年」,史表同。

六九六页一栏三格,朱一新说「二年」当作「三年」。按景佑、殿本都作「三年」。

六九七页三栏四格,王念孙说景佑本无「十」字是。

六九九页三栏一格「鲁」,景佑、殿、局本都作「曾」,史表同。王先谦说此形近致误。

七0一页二栏四格「侯」字、五格「封」字,都据殿本补。

七0二页三栏四格,苏舆说「四」字衍,是。

七0七页四栏七格「穰」字据景佑、殿本补。

七一0页四栏三格,王先谦说「莽」下脱「所」字。按殿、局本都有。

七一二页二栏三格,钱大昭说「建元」当作「建平」。按景佑、殿本都作「建平」。

七一五页四栏二格,王先谦说「鲁」是「曾」之误。

七一六页二栏二格,王先谦说「长安」误,当作「长乐」。

七一八页四栏二格,钱大昭说威下脱「侯」字,闽本有。按景佑、殿、局本都有。

汉书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其称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二千石者百斛,千石者九十斛,比千石者八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比六百石者六十斛,四百石者五十斛,比四百石者四十五斛,三百石者四十斛,比三百石者三十七斛,二百石者三十斛,比二百石者二十七斛,一百石者十六斛。」

易叙宓羲、神农、(皇)〔黄〕帝作教化民,〔一〕而传述其官,〔二〕以为宓羲龙师名官,〔三〕神农火师火名,〔四〕黄帝云师云名,〔五〕少昊鸟师鸟名。〔六〕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七〕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八〕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九〕顺天文,授民时;咨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陃;〔一0〕十有二牧,柔远能迩;〔一一〕禹作司空,平水土;〔一二〕弃作后稷,播百谷;〔一三〕作司徒,敷五教;〔一四〕咎繇作士,正五刑;〔一五〕垂作共工,利器用;〔一六〕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一七〕伯夷作秩宗,典三礼;〔一八〕夔典乐,和神人;〔一九〕龙作纳言,出入帝命。〔二0〕夏、殷亡闻焉,〔二一〕周官则备矣。〔二二〕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各官司空,是为六卿,〔二三〕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二四〕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二五〕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二六〕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四岳谓四方诸侯。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二七〕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二八〕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二九〕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三0〕

〔一〕应劭曰:「宓羲氏始作八卦,神农氏为耒耜,黄帝氏作衣裳,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师古曰;「见易下系。宓音伏,字本作虙,转写讹谬耳。」

〔二〕师古曰:「春秋左氏传载郯子所说也。」

〔三〕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张晏曰:「庖羲将兴,神龙负图而至,因以名师与官也。」

〔四〕应劭曰:「火德也,故为炎帝。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各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张晏曰:「神农有火星之瑞,因以名师与官也。」

〔五〕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也。」

〔六〕应劭曰:「金天氏,黄帝子青阳也。」张晏曰:「少昊之立,凤鸟适至,因以名官。凤鸟氏为历正,玄鸟司分,伯赵司至,青鸟司开,丹鸟司闭。」师古曰:「玄鸟,燕也。伯赵,伯劳也。青鸟,鸧鴳也。丹鸟,鷩雉也。」

〔七〕应劭曰:「颛顼氏代少昊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师古曰:「自此以上皆郯子之辞也。」

〔八〕应劭曰:「少昊有四叔,重为句芒,胲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故有五行之官,皆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师古曰:「上谓其事久远也。胲音该。」

〔九〕应劭曰:「尧命四子分掌四时之教化也。」张晏曰:「四子谓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也。」师古曰:「事见虞书尧典。」

〔一0〕师古曰:「四岳,分主四方诸侯者。」

〔一一〕应劭曰:「牧,州牧也。」师古曰:「柔,安也,能,善也。迩,近也。」

〔一二〕师古曰:「空,穴也。古人穴居,主穿土为穴以居人也。」

〔一三〕应劭曰:「弃,臣名也。后,主也,为此稷官之主也。」师古曰:「播谓布种也。」

〔一四〕应劭曰:「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师古曰;「音先列反。」

〔一五〕应劭曰:「土,狱官之长。」张晏曰:「五刑谓墨、刖、劓、剕、宫、大辟也。」师古曰:「咎音皋。繇音弋昭反。墨,凿其而涅以墨也。刖,断足也。劓,割鼻也。剕,去髌骨也。宫,阴刑也。大辟,杀之也。」

〔一六〕应劭曰:「垂,臣名也。为共工,理百工之事也。」师古曰:「共读曰龚。」

〔一七〕应劭曰:「,伯益也。虞,掌山泽禽兽官名也。」师古曰:「,古益字也。虞,度也,主商度山川之事。」

〔一八〕应劭曰:「伯夷,臣名也。典天神、地祇、人鬼之礼也。」师古曰:「秩,次也;宗,尊也:主尊神之礼,可以次序也。」

〔一九〕应劭曰:「夔,臣名也。」师古曰:「夔音钜龟反。」

〔二0〕应劭曰:「龙,臣名也。纳言,如今尚书,管王之喉舌也。」师古曰:「自此以上皆尧典之文。」

〔二一〕师古曰:「言夏、殷置官事不见于书传也。礼记明堂位曰『

夏后氏官百,殷二百』,盖言其大数而无职号统属也。」

〔二二〕师古曰:「事见周书周官篇及周礼也。」

〔二三〕师古曰:「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政,司寇掌邦禁,司空掌邦土也。」

〔二四〕师古曰:「言百者,举大数也。分音扶问反。」

〔二五〕应劭曰:「师,训也。傅,覆也。保,养也。」师古曰:「

傅,相也」

〔二六〕师古曰:「不必备员,有德者乃处之。」

〔二七〕张晏曰:「五帝自以德不及三皇,故自去其皇号。三王又以德不及五帝,自损称王。秦自以德褒二行,故兼称之。」

〔二八〕师古曰:「革,改也。」

〔二九〕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三0〕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犹厚也,言厚蓄故事,多识于新,则可为师。」

相国、丞相,〔一〕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二〕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

〔一〕应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二〕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

太尉,秦官,〔一〕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二〕以冠将军之号。〔三〕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一〕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

〔二〕应劭曰:「司马,主武也,诸武官亦以为号。」

〔三〕师古曰:「冠者,加于其上共为一官也。」

御史大夫,秦官,〔一〕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如故。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更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二〕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一〕应劭曰:「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臣瓒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

〔二〕服虔曰:「指事而行,无阿私也。」师古曰:「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一〕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二〕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三〕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一〕应劭曰:「常,典也,掌典三礼也。」师古曰:「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仪)〔义〕也。」

〔二〕服虔曰:「均官,主山陵上槁输入之官也。」如淳曰:「律,都水治渠堤水门。三辅黄图云三辅皆有都水也。」

〔三〕文颖曰:「廱,主熟食官。」如淳曰:「五畤在廱,故特置太宰以下诸官。」师古曰:「如说是也。雍,右扶风之县也。太宰即是具食之官,不当复置饔人也。」

郎中令,秦官,〔一〕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二〕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三〕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四〕秩皆比千石。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五〕秩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六〕置中郎将,秩比二千石。羽林掌送从,次期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七〕羽林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八〕

〔一〕臣瓒曰:「主郎内诸官,故曰郎中令。」

〔二〕应劭曰:「光者,明也。禄者,爵也。勋,功也。」如淳曰:「胡公曰勋之言阍也。阍者,古主门官也。光禄主宫门。」师古曰:「应说是也。」

〔三〕服虔曰:「与期门下以微行,后遂以名官。」师古曰:「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所以为王者羽翼也。」

〔四〕如淳曰:「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汉仪注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也。」

〔五〕应劭曰:「谒,请也,白也。仆,主也。」

〔六〕师古曰:「贲读与奔同,言如猛兽之奔。」

〔七〕师古曰:「五兵谓弓矢、殳、矛、戈、戟也。」

〔八〕孟康曰:「皆有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也。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永巷则曰永巷仆射。」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一〕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二〕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三〕职略同,不常置。

〔一〕师古曰:「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区庐者,若今之仗宿屋矣。」

〔二〕师古曰:「汉官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旅,众也。贲与奔同,言为奔走之任也。」

〔三〕师古曰:「各随所掌之宫以名官。」

太仆,秦官,〔一〕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二〕又车府、路軨、骑马、骏马四令丞;〔三〕又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四〕又边郡六牧师菀令,各三丞;〔五〕又牧橐、昆蹄令丞〔六〕皆属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挏马,〔七〕初置路軨。

〔一〕应劭曰:「周穆王所置也,盖大御众仆之长,中大夫也。」

〔二〕师古曰:「家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大祀戎事军国所须,故谓之家马也。」

〔三〕伏俨曰:「主乘舆路车,又主凡小车。軨,今之小马车曲舆也。」师古曰:「軨音零。」

〔四〕如淳曰:「橐泉厩在橐泉宫下。騊駼,野马也。」师古曰:「闲,阑,养马之所也,故曰闲驹。騊駼出北海中,其状如马,非野马也。騊音徒高反。駼音涂。」

〔五〕师古曰:「汉官仪云牧师诸菀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三十万头。」

〔六〕应劭曰:「橐,橐佗。昆蹄,好马名也。蹄音啼。」如淳曰:「尔雅曰『昆蹄研,善升甗』者也,因以为厩名。」师古曰:「牧橐,言牧养橐佗也。昆,兽名也。蹄研者,谓其蹄下平也。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而能升之也。蹄即古蹄字耳。研音五见反。甗音言,又音牛偃反。」

〔七〕应劭曰:「主乳马,取其汁挏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如淳曰:「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盛马乳,挏取其上(把)〔肥〕,因名曰挏马。礼乐志丞相孔光奏省乐官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今梁州亦名马酪为马酒。」晋灼曰:「挏音挺挏之挏。」师古曰:「晋音是也。挏音徒孔反。」

廷尉,秦官,〔一〕掌刑辟,有正、左右监,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理。王莽改曰作士。

〔一〕应劭曰:「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兵狱同制,故称廷尉。」师古曰:「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一〕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二〕及郡邸长丞。〔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

〔一〕应劭曰:「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

〔二〕如淳曰:「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

〔三〕师古曰:「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

宗正,秦官,〔一〕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二〕内官长丞。〔三〕又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焉。王莽并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

〔一〕应劭曰:「周成王之时彤伯入为宗正也。」师古曰:「彤伯为宗伯,不谓之宗正。」

〔二〕如淳曰:「律,司空主水及罪人。贾谊曰『输之司空,编之徒官』。」

〔三〕师古曰:「律历志主分寸尺丈也。」

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一〕斡官、铁市两长丞。〔二〕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騪粟都尉,〔三〕武帝军官,不常置。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

〔一〕孟康曰:「均输,谓诸当所有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地土所饶,平其所在时贾,官更于佗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也。」

〔二〕如淳曰:「斡音筦,或作干。斡,主也,主均输之事,所谓斡盐铁而榷酒酤也。」晋灼曰:「此竹箭干之官长也。均输自有令。」师古曰:「如说近是也。纵作干读,当以干持财货之事耳,非谓箭干也。」

〔三〕服虔曰:「騪音搜狩之搜。搜,索也。」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一〕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二)〔六〕官令丞,〔二〕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三〕又上林中十池监,〔四〕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七)〔八〕官令丞。〔五〕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六〕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掌弋射,有九丞两尉,太官七丞,昆台五丞,乐府三丞,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五丞两尉。成帝建始四年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绥和二年,哀帝省乐府。王莽改少府曰共工。

〔一〕应劭曰:「名曰禁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藏。少者,小也,故称少府。」师古曰:「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供)〔共〕音居用反。养音弋亮反。」

〔二〕服虔曰:「若卢,诏狱也。」邓展曰:「旧洛阳两狱,一名若卢,主受亲戚妇女。」如淳曰:「若卢,官名也,藏兵器。品令曰若卢郎中二十人,主弩射。汉仪注有若卢狱令,主治库兵将相大臣。」臣瓒曰:「冬官为考工,主作器械也。」师古曰:「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择米。若卢,如说是也。左弋,地名。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者也。」

〔三〕师古曰:「胞人,主掌宰割者也。胞与庖同。」

〔四〕师古曰:「三辅黄图云上林中池上五所,而此云十池监,未详其数。」

〔五〕师古曰:「钩盾主近苑囿,尚方主作禁器物,御府主天子衣服也。」

〔六〕师古曰:「中黄门,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

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一〕有两丞、候、司马、千人〔二〕。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三〕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四〕都船、武库有三丞,中垒两尉。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五〕初,寺互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中尉。

〔一〕如淳曰:「所谓游徼,徼循禁备盗贼也。」师古曰:「徼谓遮绕也。徼音工钓反。」

〔二〕师古曰:「候及司马及千人皆官名也。属国都尉云有丞、候、千人。西域都护云司马、候、千人各二人。凡此千人,皆官名也。」

〔三〕应劭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师古曰:「

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四〕如淳曰:「汉仪注有寺互。都船狱令,治水官也。」

〔五〕应劭曰:「式道凡三候,车驾出还,式道候持麾至宫门,门乃开。」师古曰:「式,表也。」

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一〕庶子、〔二〕先马、〔三〕舍人。

〔一〕应劭曰:「员五人,秩六百石。」

〔二〕应劭曰:「员五人,秩六百石。」

〔三〕张晏曰:「先马,员十六人,秩比谒者。」如淳曰:「前驱也。国语曰句践亲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

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一〕又主章长丞。〔二〕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左右前后中校五丞。

〔一〕如淳曰:「章谓大材也。旧将作大匠主材吏名章曹掾。」师古曰:「今所谓木钟者,盖章声之转耳。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

〔二〕师古曰:「掌凡大木也。」

詹事,秦官,〔一〕掌皇后、太子家,有丞。〔二〕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三〕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四〕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长秋。〔五〕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六〕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长乐少府。

〔一〕应劭曰:「詹,省也,给也。」臣瓒曰:「茂陵书詹事秩真二千石。」

〔二〕师古曰:「皇后、太子各置詹事,随其所在以名官。」

〔三〕张晏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臣瓒曰:「茂陵中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应劭曰:「中盾主周卫徼道,秩四百石。」如淳曰:「汉仪注卫率主门卫,秩千石。」师古曰:「掌知漏刻,故曰率更。自此以上,太子之官也。更音工衡反。」

〔四〕师古曰:「自此以上,皆皇后之官。」

〔五〕师古曰:「省皇后詹事,总属长秋也。」

〔六〕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也。居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居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也。」

将行,秦官,〔一〕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二〕或用中人,或用士人。〔三〕

〔一〕应劭曰:「皇后卿也。」

〔二〕师古曰:「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

〔三〕师古曰:「中人,奄人也。」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一〕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

〔一〕师古曰:「昆音下门反。」

水衡都尉,〔一〕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钟官、技巧、六厩、辩铜九官令丞。〔二〕又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有八丞十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三丞,禁圃两尉,甘泉上林四丞。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厩官。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

〔一〕应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张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师古曰:「衡,平也,主平其税入。」

〔二〕如淳曰:「御羞,地名也,在蓝田,其土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者,扬雄传谓之御宿。三辅黄图御羞、宜春皆苑名也。辑濯,船官也。钟官,主铸钱官也。辩铜,主分别铜之种类也。」师古曰:「御宿,则今长安城南御宿川也,不在蓝田。羞、宿声相近,故或云御羞,或云御宿耳。羞者,珍羞所出;宿者,止宿之义。辑读与楫同,音集;濯音直孝反:皆所以行船也。汉旧仪云天子六厩,未央、承华、騊駼、骑马、辂軨、大厩也,马皆万匹。据此表,大仆属官以有大厩、未央、辂軨、骑马、騊駼、承华,而水衡又云六厩技巧官,是则技巧之徒供六厩者,其官别属水衡也。」

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一〕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二〕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三〕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四〕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一〕师古曰:「地理志云武帝建元六年置左右内史,而此表云景帝二年分置,表志不同。又据史记,知志误矣。」

〔二〕张晏曰:「地绝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尹,正也。」师古曰:「京,大也。兆者,众数。言大众所在,故云京兆也。」

〔三〕张晏曰:「冯,辅也。翊,佐也。」

〔四〕师古曰:「廪主藏谷,牺主养牲,皆所以供祭祀也。」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一〕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丞。〔二〕又(有)〔右〕都水、铁官、厩、廱厨四长丞皆属焉。〔三〕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四〕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鼎四年更置(二)〔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

〔一〕张晏曰:「扶,助也。风,化也。」

〔二〕如淳曰:「尹翁归传曰『豪强有论罪,输掌畜官,使斫莝』。东方朔曰『益为右扶风』,畜牧之所在也。」

〔三〕如淳曰:「五畤在廱,故有厨。」

〔四〕服虔曰:「皆治在长安城中。」师古曰:「三辅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主爵府。长安以东为京兆,长陵以北为左冯翊,渭城以西为右扶风也。」

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司隶校尉,周官,〔一〕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二〕捕巫蛊,督大奸猾。〔三〕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一〕师古曰:「以掌徒隶而巡察,故云司隶。」

〔二〕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

〔三〕师古曰:「督谓察视也。」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一〕十二城门候。〔二〕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三〕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四〕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五〕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六〕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七〕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八〕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九〕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一〕师古曰:「八屯各有司马也。」

〔二〕师古曰:「门各有候,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

〔三〕师古曰:「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

〔四〕如淳曰:「越人内附,以为骑也。」晋灼曰:「取其材力超越也。」师古曰:「宣纪言佽飞射士、胡越骑,又此有胡骑校尉。如说是。」

〔五〕师古曰:「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于宣曲者。」

〔六〕师古曰:「胡骑之屯池阳者也。」

〔七〕服虔曰:「工射者也。冥冥中闻声则中之,因以名也。」应劭曰:「须诏所命而射,故曰待诏射也。」

〔八〕师古曰:「自中垒以下凡八校尉。城门不在此数中。」

〔九〕师古曰:「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

奉军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一〕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二〕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三〕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四〕给事中亦加官,〔五〕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一〕师古曰:「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

〔二〕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晋灼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魏文帝合散骑、中常侍为散骑常侍也。」

〔三〕如淳曰:「将谓郎将以下也。自列侯下至郎中,皆得有散骑及中常侍加官。是时散骑及常侍各自一官,亡员也。」

〔四〕师古曰:「并音步浪反。骑而散从,无常职也。」

〔五〕师古曰:「汉官解诂云掌侍从左右,无员,常侍中。」

爵:一级曰公士,〔一〕二上造,〔二〕三簪袅,〔三〕四不更,〔四〕五大夫,〔五〕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六〕八公乘,〔七〕九五大夫,〔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九〕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一0〕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一一〕十七驷车庶长,〔一二〕十八大庶长,〔一三〕十九关内侯,〔一四〕二十彻侯。〔一五〕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一〕师古曰:「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

〔二〕师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

〔三〕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袅音乃了反。」

〔四〕师古曰:「言不豫更卒之事也。更音工衡反。」

〔五〕师古曰:「列位从大夫。」

〔六〕师古曰:「加官、公者,示稍尊也。」

〔七〕师古曰:「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

〔八〕师古曰:「大夫之尊也。」

〔九〕师古曰:「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

〔一0〕师古曰:「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更音工衡反。」

〔一一〕师古曰:「言皆主上造之士也。」

〔一二〕师古曰:「言乘驷马之车而为众长也。」

〔一三〕师古曰:「又更尊也。」

〔一四〕师古曰:「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

〔一五〕师古曰:「言其爵位上通于天子。」

诸侯王,高帝初置,〔一〕金玺盭绶,〔二〕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一〕师古曰:「蔡邕云汉制皇子封为王,其实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也。」

〔二〕如淳曰:「盭音戾。盭,绿也,以绿为质。」晋灼曰:「盭,草名也,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因以为绶名也。」师古曰:「晋说是也。玺之言信也。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佗钮,文曰玺,谓刻云某王之玺。」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一〕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一〕师古曰:「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关都尉,秦官。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一〕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二〕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一〕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二〕师古曰:「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说,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一〕光禄大夫无。〔二〕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三〕。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四〕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皆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一〕师古曰:「汉旧仪云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

〔二〕师古曰:「无印绶。」

〔三〕师古曰:「大夫以下亦无印绶。」

〔四〕师古曰:「汉旧仪云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印。」

校勘记

七二一页七行(皇)〔黄〕帝景佑、殿、局本都作「黄」。王先谦说作「黄」是。

七二六页一二行博士,秦官,此处本提行,景佑、汲古、局本并同,惟殿本连上。王先谦说博士属太常,不提行是。

七二七页二行尊大之(仪)〔义〕也。景佑、殿本都作「义」。王先谦说作「义」是。

七二七页七行大夫掌论议,此处本提行,汲古本同,景佑、殿、局本连上。王先谦说此郎中令属官,不提行是。

七二八页一行仆射,秦官,此处本提行,而景佑、殿本连上。王先谦说不提行是。

七三0页二行挏取其上(把)〔肥〕,景佑、殿本都作「肥」。王先谦说作「肥」是。

七三一页一四行十(二)〔六〕官令丞,钱大昭说「十二」疑是「十六」。按殿本作「十六」。王先谦说作「十六」是。

七三一页一六行(七)〔八〕官令丞。殿本「七」作「八」。王先谦说作「八」是。

七三二页六行(供)〔共〕音居用反。景佑、殿本都作「共」。王先谦说作「共」是。

七三六页三行分置左〔右〕内史。王念孙说脱「右」字,下文「右内史」、「左内史」皆承此句言之。

七三六页一二行又(有)〔右〕都水、刘攽说「有」当作「右」。上云「左都水」,此云「右都水」。

七三六页一三行更置(二)〔三〕辅都尉、钱大昭说「二」当作「三」。按景佑、殿本都作「三」。

七四二页五行二千〔石〕违公下比,「石」字据景佑、殿、局本补。

汉书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师古曰:「此表中记公卿姓名不具及但举其官而无名或言若干年不载迁免死者,皆史之阙文,不可得知。」

公元前

相国

左内史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列将军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水衡都尉

大司徒

大行令

治粟内史

中尉执金吾

左冯翊

太师

大司马

大司空

太常

光禄勋

中大夫令

大理

大鸿胪

大司农

少府

主爵都尉

右内史

太傅

右扶风

京兆尹

太保

206

高帝元年

沛相萧何为丞相。

内史周苛为御史大夫守荥阳,三年死。

滕令夏侯婴为太仆。

执盾襄为治粟内史。

职志周昌为中尉,三年迁。

师古曰:「志音式异反。」

内史周苛迁。

205

204

203

中尉周昌为御史大夫,六年徙为赵丞相。

202

太尉卢绾,后九月为燕王。

郎中令王恬启。

廷尉义渠。

广平侯薛欧为典客。

师古曰:「欧音一后反。」

军正阳咸延为少府,二十一年卒。中尉丙猜。

殷内史杜恬。

201

将军郦商为卫尉。

汲侯公上不害为太仆。

200

博士叔孙通为奉常,三年徙为太子太傅。

199

198

丞相何迁为相国。

197

符玺御史赵尧为御史大夫,十年免。

中地守宣义为廷尉。

196

十一

绛侯周勃为太尉,后官省。

卫尉王氏。

中尉戚鳃。

师古曰:「鳃音先才反。」

195

十二

太子太傅叔孙通复为奉常。

廷尉育。

194

孝惠元年

营陵侯刘泽为卫尉。

193

七月辛未,相国何薨。七月癸巳,齐相曹参为相国。

192

长修侯杜恬为廷尉。

191

190

八月己丑,相国参薨。

189

十月己丑,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曲逆侯陈平为左丞相。

绛侯周勃复为太尉,十年迁。

土军侯宣义为廷尉。

188

奉常免。

师古曰:「名免也。」

辟阳侯审食其为典客,一年迁。

187

高后元年

十一月甲子,右丞相陵为太傅,左丞相平为右丞相,典客审食其为左丞相。

上党守任敖为御史大夫,三年免。

186

上邳侯刘郢客为宗正,七年为楚王。

185

184

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五年免。

183

182

181

七月辛巳,左丞相食其为太傅。

奉常根。

廷尉围。

典客刘揭。

180

九月丙戌,复为丞相,后九月免。

淮南丞相张苍为御史大夫,四年迁。

179

孝文元年

十月辛亥,右丞相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八月辛未免。

十月辛亥,将军灌婴为太尉,二年迁,官省。

太中大夫薄昭为车骑将军。代中尉宋昌为卫将军。

郎中令张武。

河南守吴公为廷尉。

178

十月,丞相平薨。十一月乙亥,绛侯勃复为丞相。

奉常饶。

卫尉足。

177

十二月,丞相勃免。乙亥,太尉灌婴为丞相。

中郎将张释之为廷尉。

典客冯敬,四年迁。

176

十二月乙巳,丞相婴薨。正月甲午,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

御史大夫围。

175

174

173

典客冯敬为御史大夫。

典客靓。

师古曰:「靓与静同。」

172

太仆婴薨。

171

170

廷尉昌。廷尉嘉。

169

十一

168

十二

奉常昌闾。

167

十三

166

十四

中尉周舍。

内史董赤。

165

十五

廷尉宜昌。

164

十六

淮阳守申屠嘉为御史大夫,二年迁。

163

后元年

廷尉信。

162

八月戊戌,丞相苍免。庚午,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

八月庚午,开封侯陶青为御史大夫,七年迁。

161

160

159

158

157

奉常信。

156

孝景元年

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十三年老病免,食二千石禄。

廷尉驱。

师古曰:「驱读与驱同。」

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二年为楚王。

中尉嘉。

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一年迁。

155

六月丞相嘉薨。八月丁未,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

八月丁巳,左内史朝错为御史大夫。

奉常斿。

154

中尉周亚夫为太尉,五年迁,官省。

正月壬子,错有罪要斩。

故詹事窦婴为大将军。

故吴相袁盎为奉常。奉常殷。

廷尉胜。

德侯刘通为宗正,三年薨。

河间大傅卫绾为中尉,四年赐告,后为太子太傅。

153

御史大夫介。

南皮侯窦彭祖为奉常。

152

安丘侯张欧为奉常。

姚丘侯刘舍为太仆。

师古曰:「侯表及诸传皆云桃侯,独此为姚丘,疑误也。」

151

150

六月乙巳,丞相青免。太尉周亚夫为丞相。

太仆刘舍为御史大夫,三年迁。

酇侯萧胜为奉常。

济南太守郅都为中尉,三年免。

149

中元年

廷尉福。

148

147

九月戊戌,丞相亚夫免。御史大夫刘舍为丞相。

太子太傅卫绾为御史大夫,四年迁。

煮枣侯乘昌为奉常。

146

145

轪侯吴利为奉常。

师古曰:「轪音大,又音第。」

少府神。

主爵都尉不疑。

144

奉常利更为太常。

中大夫令直不疑更为卫尉。

廷尉瑕更为大理。

济南都尉宁成为中尉,四年迁。

143

后元年

七月丙午,丞相舍免。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

八月壬辰,卫尉直不疑为御史大夫,三年免。

郎中令贺。

142

大农令惠。

中尉广意。

主爵都尉奴。

141

柏至侯许昌为太常,二年迁。

140

孝武建元元年

六月,丞相绾免。丙寅,魏其侯窦婴为丞相。

武安侯田蚡为太尉。

齐相牛抵为御史大夫。

师古曰:「抵音丁礼反。」

郎中令王臧,一年有罪自杀。

淮南太守灌夫为太仆,二年为燕相。

大行令光。

中尉张驱,九年迁。

中尉宁成为内史,下狱论。内史印。

139

十月丞相婴免。三月乙未,太常许昌为丞相。

太尉蚡免,官省。

御史大夫赵绾,有罪自杀。

南陵侯赵周为太常,四年免。

郎中令石建,六年卒。

大理信。

大行令过期。

内史石庆。

138

北地都尉韩安国为大农令,三年迁。

内史石遍。

137

武强侯严青翟为御史大夫,二年,坐窦太后丧不办免。

廷尉迁。廷尉建。

江都相郑当时为右内史,五年贬为詹事。

136

廷尉武。

大行令王恢。

135

六月癸巳,丞相昌免。武安侯田蚡为丞相。

大农令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年病免。

太常定。

太仆贺,三十三年迁。

廷尉殷。

大农令殷。

东海太守汲黯为主爵都尉,十一年徙。

134

元光元年

太常王臧。

陇西太守李广为卫尉。

133

内史充。

132

131

三月乙卯,丞相蚡薨。五月丁巳,平侯薛泽为丞相。

九月,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五年老病免,食上大夫禄。

宣平侯张欧为太常。

师古曰:「欧音一后反。」

130

廷尉翟公。

詹事郑当时为大农令,十一年免。

故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中尉,一年迁。

右内史番系。博士公孙弘为左内史,四年迁。

师古曰:「番音普安反。」

129

太常司马当时。

中尉韩安国为卫尉,二年为将军。

大行令丘。

中大夫赵禹为中尉。

128

元朔元年

127

蓼侯孔臧为太常,三年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

126

左内史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二年迁。

卫尉苏建。

中大夫张汤为廷尉,五年迁。

少府孟贲。中尉李息。

左内史李沮,四年为将军。

师古曰:「沮音俎。」

125

宗正刘弃。

少府产。

右内史贲。

师古曰:「贲音奔。」

124

十一月乙丑,丞相泽免。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丞相。

四月丁未,河东太守九江番系为御史大夫。

山阳侯张当居为太常,坐选子弟不以实免。

中尉赵禹为少府。中尉殷容。

主爵都尉李蔡。

主爵都尉汲黯为右内史,五年免。

123

绳侯周平为太常,四年坐不缮园陵免。

右北平太守李广为郎中令,五年免。

122

元狩元年

乐安侯李蔡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大行令李息。

宗正刘受。

中尉司马安。

会稽太守朱买臣为主爵都尉。

左内史敞。

121

三月戊寅,丞相弘薨。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

120

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杀。

冠军侯霍去病为票骑将军。

卫尉张骞。

廷尉李友。廷尉安。廷尉禹。

中尉霸。

主爵都尉赵食其,二年为将军。

119

大将军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票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戚侯李信成为太常,二年坐纵丞相李蔡侵道免。

沈猷侯刘受为宗正,二年坐听请不具宗室论。大农令颜异,二年坐腹非诛。

河内太守王温舒为中尉,五年迁。

中尉丞杨仆为主爵都尉。

定襄太守义纵为右内史,二年下狱弃市。

118

三月甲午,丞相蔡有罪自杀。四月乙卯,太子少傅严青翟为丞相。

郎中令李敢。

卫尉充国,三年坐斋不谨弃市。

廷尉司马安。

117

九月,大司马去病薨。

俞侯栾贲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免。

郎中令徐自为,十三年为光禄勋。

大农令正夫。

右内史王晁。

116

元鼎元年

盖侯王信为太常。

廷尉霸。

右内史苏纵。

115

二月壬辰,丞相青翟有罪自杀。二月辛亥,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二月辛亥,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三年迁。

广安侯任越人为太常,坐庙酒酸论。

师古曰:「任敖传及侯表皆云广阿侯。今此为广安,此表误。」

中郎将张骞为大行令,三年卒。

大农令孔仅。

少府当,四年下狱死。

水衡都尉张罢。

114

郸侯周仲居为太常,坐不收赤侧钱收行钱论。

师古曰:「赤侧当废而不收,乃收见行之钱也。郸音多。」

中尉王温舒为廷尉,一年复徙中尉

关都尉尹齐为中尉,一年抵罪。

113

睢陵侯张广国为太常。

故少府赵禹为廷尉,四年以老贬为燕相。

宗正刘安国。大农令客。

廷尉王温舒为中尉,二年免。

水衡都尉豹。

右内史李信成。中大夫儿宽为左内史,三年迁。

112

九月辛巳,丞相周下狱死。丙申,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

平曲侯周建德为太常。阳平侯杜相为太常,五年坐擅繇大乐令论。

师古曰:「擅役使人也。」

卫尉路博德。

111

齐相卜式为御史大夫,一年贬为太子太傅。

大农令张成。

少府豹为中尉。

110

元封元年

左内史儿宽为御史大夫,八年卒。

水衡都尉阎奉。

御史中丞咸宣为左内史,六年免。

师古曰:「咸音减省之减。」

109

御史中丞杜周为廷尉,十一年免。

故中尉王温舒为少府,三年徙。

108

107

酇侯萧寿成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论。

水衡都尉德迁。

少府王温舒为右内史,二年免。

106

大将军青薨。

成安侯韩延年为太常,二年坐留外国使人入粟赎论。

105

少府德有罪自杀。右辅都尉王温舒行中尉事,二年狱族。

104

太初元年

睢陵侯张昌为太常,二年坐乏祠论。

郎中令自为更为光禄勋。

大鸿胪壶充国。

中尉。

故左内史咸宣为右扶风,三年下狱自杀。

京兆尹无忌。左冯翊殷周。

103

正月戊寅,丞相庆薨。闰月丁丑,大仆公孙贺为丞相。

侍中公孙敬声为太仆,十二年下狱死。

大鸿胪商丘成,十二年迁。

少府王伟。

102

正月,胶东太守延广为御史大夫。

牧丘侯石德为太常,三年坐庙牲瘦入谷赎论。

搜粟都尉上官桀为少府,年老免。

师古曰:「疑此非上官桀,表误也。」

101

100

天汉元年

济南太守琅邪王卿为御史大夫,二年有罪自杀。

大司农桑弘羊,四年贬为搜粟都尉。

99

新畤侯赵弟为太常,五年坐鞫狱不实论。

故廷尉杜周为执金吾,一年迁。

98

二月,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四年卒。

廷尉吴尊。

97

弘农太守沛范方渠中翁为执金吾。

师古曰:「沛人,姓范,名方渠,字中翁也。中读曰仲。」

左冯翊韩不害。

96

太始元年

廷尉郭居。

大司农。

95

少府充国。

水衡都尉守。

94

三月,光禄大夫河东暴胜之公子为御史大夫,三年下狱自杀。

师古曰:「公子,亦胜之字也。后皆类此。」

容城侯唯涂光为太常,徙为安定都尉。

直指使者江充为水衡都尉,五年为太子所斩。

93

江都侯靳石为太常,四年坐为谒问囚故太仆敬声乱尊卑免。

92

征和元年

廷尉常。

光禄大夫公孙遗守少府。

91

四月壬申,丞相贺下狱死。五月丁巳,涿郡太守刘屈牦为左丞相。

九月大鸿胪商丘成为御史大夫,四年坐祝诅自杀。

光禄勋韩说少卿为太子所杀。

廷尉信。

京兆尹于己衍坐大逆诛。

90

六月壬寅,丞相屈牦下狱要斩。

邗侯李寿为卫尉,坐居守擅出长安界使吏杀人下狱死。

廷尉意。

高庙郎中田千秋为大鸿胪,一年迁。

89

六月丁巳,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

缪侯郦终根为太常,十一年坐祝诅诛。

光禄勋有禄。

大鸿胪戴仁坐祝诅诛。淮阳太守田广明为鸿胪,五年迁。

右辅都尉王欣为右扶风,九年迁。

88

后元元年

守卫尉不害。

京兆尹建坐祝诅要斩。

87

二月丁卯,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

二月乙卯,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七年坐谋反诛。

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一年薨。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七年反,诛。

当涂侯魏不害为太常,六年坐孝文庙风发免。

守卫尉遗。

太仆并左将军。

执金吾郭广意免。

86

孝昭始元元年

尚书令张安世为光禄勋,六年迁。

卫尉天水王莽稚叔,三年迁。

司隶校尉雒阳李仲季主为廷尉,四年坐诬罔下狱弃市。

执金吾河东马适建子孟任职,六年坐杀人下狱自杀。

水衡都尉吕辟胡,五年为云中太守。

青州刺史隽不疑为京兆尹,五年病免。

85

光禄大夫刘辟强为宗正,数月卒。

84

胶西太守齐徐仁中孙为少府,六年坐纵反者自杀。

师古曰:「中读曰仲。」

83

卫尉王莽为右将军卫尉,三年卒。骑都尉上官安为车骑将军,三年反,诛。

大鸿胪田广明为卫尉,五年迁。

82

军正齐王平子心为廷尉,四年坐纵首匿谋反者下狱弃市。

81

轑阳侯江德为太常,四年坐庙郎夜饮失火免。

大将军司马杨敞为大司农,四年迁。

守京兆尹樊福。

80

元凤元年

九月庚午,右扶风王欣为御史大夫,三年迁。

光禄勋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六年迁。

光禄勋并右将军。

谏大夫杜延年为太仆,十五年免。

太中大夫刘德为宗正,数月免。

执金吾壸信。

中郎将赵充国为水衡都尉,六年迁。

左冯翊贾胜胡,二年坐纵谋反者弃市。

79

78

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卫尉,十二年迁。

卫尉并将军。

廷尉夏国。

青州刺史刘德为宗正,二十二年薨。

光禄大夫蔡义为少府,三年迁。

卫尉田广明为左冯翊,四年迁。

77

正月甲戌,丞相千秋薨。二月乙丑,御史大夫王欣为丞相。

二月乙丑,大司农杨敞为御史大夫,二年迁。

蒲侯苏昌为太常,十一年坐籍霍山书泄秘书免。

师古曰:「以秘书借霍山。」

河内太守平原赵彭祖为大司农,三年卒。

京兆尹彭祖。

76

十二月庚戌,丞相欣薨。

钜鹿太守淮阳朱寿少乐为廷尉,坐侍中邢元下狱风吏杀元弃市。

詹事韦贤为大鸿胪,四年为长信少府。

沛国太守李寿为执金吾。

75

十一月己丑,御史大夫杨敞为丞相。

十一月,少府蔡义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廷尉李光,四年免。

河东太守田延年为大司农,三年有罪自杀。

便乐成为少府,四年卒。

右扶风周德。

74

元平元年

八月己巳,丞相敞薨。九月戊戌,御史大夫蔡义为丞相。

九月戊戌,左冯翊田广明为御史大夫,三年为祁连将军。

右将军安世为车骑将军光禄勋,七年迁。水衡都尉赵充国为后将军。水衡都尉光禄大夫韩增为前将军,十三年迁。

执金吾延寿。

左冯翊武。

73

孝宣本始元年

守京兆尹广陵相成。

72

詹事东海宋畴翁壹为大鸿胪,二年迁。

河南太守魏相为大司农,一年迁。

博士后仓为少府,二年。执金吾辟兵,三年。

71

六月己丑,丞相义薨。甲辰,长信少府韦贤为丞相。

六月甲辰,大司农魏相为御史大夫,四年迁。

廷尉李义。

大司农淳于赐。

少府恶。

光禄大夫于定国为水衡都尉,二年迁。

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六年下狱要斩。

70

山阳太守梁为大鸿胪。

左冯翊宋畴为少府,六年坐议凤皇下彭城未至京师不足美贬为泗水太傅。

六安相朱山拊为右扶风,一年下狱死。

大鸿胪宋畴为左冯翊,一年迁。左冯翊延,三年免。

69

地节元年

水衡都尉光禄大夫于定国为廷尉,十七年迁。

水衡都尉朱辅。右扶风博。

68

三月庚午,大司马光薨。

侍中中郎将霍禹为右将军,一年迁。

执金吾郅元。

颍川太守广为右扶风,三年。

67

正月甲申,丞相贤赐金免。六月壬辰,御史大夫魏相为丞相。

四月戊申,车骑将军光禄勋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七月戊戌,更为大司马卫将军。右将军霍禹为大司马。七月壬辰,大司马禹下狱要斩。

六月辛丑,太子太傅丙吉为御史大夫,八年迁。

度辽将军卫尉范明友为光禄勋,一年坐谋反诛。

大司农辅。

执金吾延年。

左冯翊官。

66

弋阳侯任宫为太常,四年坐人盗茂陵园中物免。

北海太守朱邑为大司农,四年卒。

勃海太守龚遂为水衡都尉。

颍川太守让为左冯翊。

65

元康元年

北海太守张延寿为太仆,四年病免。

平原太守萧望之为少府,一年徙。

东海太守尹翁归为右扶风,四年卒。

守京兆尹彭城太守遗。

64

执金吾广意。

少府萧望之为左冯翊,三年迁。

63

守京兆尹颍川太守黄霸,数月还故官。

62

八月丙寅,大司马安世薨。

蒲侯苏昌复为太常,六年病免。

太中大夫李强中君守少府,三年迁。

师古曰:「中读曰仲。」

光禄大夫冯奉世为水衡都尉,十四年迁。

61

神爵元年

前将军韩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中郎将杨恽为诸吏光禄勋,五年免。

太仆戴长乐,五年免。

左冯翊萧望之为大鸿胪,二年迁。

大司农王禹,四年迁。

广陵太守陈万年为右扶风,五年迁。

胶东相张敞为京兆尹,八年免。左冯翊强,三年免。

60

后将军充国。

卫尉忠。

南阳太守贤为执金吾。

59

三月丙午,丞相相薨。四月戊戌,御史大夫丙吉为丞相。

七月甲子,大鸿胪萧望之为御史大夫,三年贬为太子太傅。

少府李强为大鸿胪。

光禄大夫梁丘贺为少府。

东郡太守韩延寿为左冯翊,二年下狱弃市。

58

河内太守韦玄成为卫尉,二年迁。

57

五凤元年

大司农王禹为大鸿胪。

大司农延。

守左冯翊勃海太守信。

56

四月己丑,大司马增薨。五月,强弩将军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八月壬午,太子太傅黄霸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卫尉韦玄成为太常,二年免。

卫尉弘。

右扶风陈万年为太仆,五年迁。

宗正刘丁。

守左冯翊五原太守延寿。

55

正月癸卯,丞相吉薨。二月壬申,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

六月辛酉,西河太守杜延年为御史大夫,三年以病赐安车驷马免。

执金吾田听天,三年迁。

54

53

甘露元年

三月丁巳,大司马延寿薨。

蒲侯苏昌复为太常,二年病免。

52

五月己丑,廷尉于定国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执金吾田听天为廷尉,三年迁。

守左冯翊广川相充郎。

51

三月己丑,丞相霸薨。五月甲午,御史大夫于定国为丞相。

五月甲午,太仆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七年卒。

鴈门太守建平侯杜缓为太常,七年坐盗贼多免。

博阳侯丙显为太仆,一年为建章卫尉。

50

典属国常惠为右将军,四年薨。

卫尉顺。

秺侯金赏为侍中太仆,七年迁。

中山相加守廷尉。

执金吾平。

右扶风武。

京兆尹成。

49

黄龙元年

十二月癸酉,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一年为光禄勋,二年免。

廷尉解延年。

左冯翊常。

48

孝元初元元年

光禄勋并将军。

平昌侯王接为卫尉,五年迁。

太鸿胪显,十一年。

散骑谏大夫刘更生为宗正,二年免。大司农宏。

淮阳中尉韦玄成为少府,二年为太子太傅。水衡都尉冯奉世为执金吾,二年迁。

水衡都尉冯奉世。

太原太守陈遂为京兆尹,一年迁。

47

光禄勋赏。

京兆尹陈遂为廷尉,二年卒。

大司农充郎。

京兆尹代郡范。守左冯翊延免。

46

执金吾冯奉世为右将军,三年为诸吏典属国,二年为光禄勋。侍中卫尉许嘉为右将军,五年迁。

光禄大夫周堪为光禄勋,三年贬为河东太守。

丞相司直南郡李延寿子惠为执金吾,九年迁。

淮阳相郑弘为右扶风,四年迁。

45

弋阳侯任千秋长伯为太常,四年以将军将兵。

廷尉魏郡尹忠子宾,十四年为诸吏光禄大夫。

少府延,二年免。

京兆尹成。

44

六月辛酉,长信少府贡禹为御史大夫,十二月丁未卒。丁巳,长信少府薛广德为御史大夫,一年以病赐安车驷马免。

河南太守刘彭祖为左冯翊,二年迁太子太傅。

43

永光元年

十一月戊寅,丞相定国赐金,安车驷马免。

七月癸未,大司马高赐金,安车驷马免。九月戊子,侍中卫尉王接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七月辛亥,太子太傅韦玄成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太仆金赏为光禄勋,一年卒。

卫尉云。

故建章卫尉丙显为太仆,十年免。

大司农尧。

侍中中大夫欧阳余为少府,五年卒。

42

二月丁酉,御史大夫韦玄成为丞相。

二月丁酉,右扶风郑弘为御史大夫,五年有罪自杀。

光禄大夫非调为大司农。

右扶风强,五年。

陇西太守冯野王为左冯翊,五年迁。

41

四月癸未,大司马接薨。七月壬戌,左将军卫尉许嘉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右将军奉世为左将军光禄勋,二年卒。侍中中郎将王商为右将军,十一年迁。

40

宗正刘临。

水衡都尉福。

光禄大夫琅邪张谭仲叔为京兆尹,四年不胜任免。

39

38

建昭元年

太子少傅匡衡为光禄勋,一年迁。

尚书令五鹿充宗为少府,五年贬为玄菟太守。

右扶风

37

八月癸亥,诸吏散骑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左曹西平侯于永为光禄勋,十六年迁。

执金吾李延寿为卫尉,一年迁。

左冯翊冯野王为大鸿胪,五年为上郡太守。

左冯翊郭延。

36

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七月癸亥,御史大夫匡衡为丞相。

七月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三年卒。一姓繁。

师古曰:「繁音蒲元反。」

阳平侯王凤为侍中卫尉,三年迁。

35

中郎将丙禹为水衡都尉,五年。

34

京兆尹王昌宾,二年转为鴈门太守。

33

竟宁元年

六月己未,侍中卫尉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

三月丙寅,太子少傅张谭为御史大夫,三年坐选举不实免。

太仆谭。

阳城侯刘庆忌宁君为宗正,三年迁。

河南太守召信臣为少府,二年徙。中少府安平侯王章子然为执金吾,三年迁。

32

孝成建始元年

骐侯驹普为太常,数月薨。

卫尉王罢军。

常山太守温顺子教为右扶风,一年迁。

弘农太守宋平次君为京兆尹。河南太守毕众为左冯翊。

31

宗正刘庆忌为太常,五年病免。

执金吾王章为太仆,五年病免。

蜀郡太守何寿为廷尉,四年徙。

大鸿胪浩赏,二年徙。

右扶风温顺为少府,二年坐买公田与近臣下狱论。弋阳侯任千秋长伯为执金吾,一年迁。

水衡都尉爵。太原太守让为右扶风。

河东太守杜陵甄尊少公为京兆尹,二年贬为河南太守。

30

十二月丁丑,丞相衡免。

八月癸丑,大司马嘉赐金免。

十月乙卯,诸吏左曹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一年坐河决自杀。

右将军王商为左将军,一年迁。执金吾千秋为右将军,一年迁。

宗正刘通。

南阳太守王昌为右扶风,三年免。

29

三月甲申,右将军王商为丞相。

十一月壬戌,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六年卒。

右将军千秋为左将军,三年薨。长乐卫尉史丹为右将军,三年迁。

河南太守汉为大鸿胪,一年免。

东平相钜鹿张忠子赣为少府,十一月迁。

守京辅都尉王遵为京兆尹,二年免。大鸿胪浩赏为左冯翊,九月减死罪一等论。

28

河平元年

卫尉王玄中都。

师古曰:「中读曰仲。」

千乘太守东莱刘顺为宗正,四年坐使合阳侯举子免。

司隶校尉王骏为少府,七年徙。执金吾辅。

水衡都尉王勋。

杜陵韩勋长宾为左冯翊,三年为少府。

27

北海太守安成范延寿子路为廷尉,八年卒。

廷尉何寿为大司农。

汉中太守平原王赏少公为右扶风,三年免。

楚相齐宋登为京兆尹,三年贬为东莱都尉,未发,坐漏泄省中语下狱自杀。

26

右将军丹为左将军,十三年薨。太仆王章为右将军。

宜春侯王咸长伯为太常,一年病免。平昌侯王临为太常,六年薨。

侍中中郎将王音为太仆,三年迁。

右曹光禄大夫辛庆忌为执金吾,四年贬为云中太守。

光禄大夫武为左冯翊。

25

四月壬寅,丞相商免。六月丙午,诸吏散骑光禄大夫张禹为丞相。

大夫韦安世为大鸿胪,二年为长乐卫尉。

侍中奉车都尉金敞为水衡都尉,一年迁。

司隶校尉王章为京兆尹,一年下狱死。

24

阳朔元年

侍中水衡都尉金敞为卫尉,四年卒。

常山太守刘武成为宗正,四年卒。

水衡都尉顺。河内太守甄尊为右扶风,三年迁。

弘农太守平陵逢信少子为京兆尹,三年迁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二年迁。

23

四月癸卯,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史柱国卫公为太仆。

师古曰:「姓史,名柱国,字卫公也。」

大鸿胪勋。

22

八月丁巳,大司马凤薨。九月甲子,御史大夫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十一月丁卯,诸吏散骑光禄勋于永为御史大夫,二年卒。

右将军王章为光禄勋,数月薨。

右扶风甄尊为太仆。

护西域骑都尉韩立子渊为执金吾,五年坐选举不实免。

左曹水衡都尉河内苟参威神。

21

云中太守辛庆忌为光禄勋,四年迁。

京兆尹逢信为太仆,六年迁。

左冯翊薛宣为少府,二月迁。

水衡都尉禹。太原太守淳于信中君为右扶风。

师古曰:「中读曰仲。」

少府王骏为京兆尹,一年迁。

20

鸿嘉元年

三月庚戌,丞相禹赐金,安车驷马免。四月庚辰,御史大夫薛宣为丞相。

正月癸巳,少府薛宣为御史大夫。四月庚辰,京兆尹王骏为御史大夫,五年卒。

光禄勋辛庆忌为右将车。

平台侯史中为太常,六月病免。建平侯杜业君都为太常,七年免。

阳平侯王襄为卫尉,五年徙。

大鸿胪慎。

千乘令刘庆忌为宗正,六月坐平都公主杀子贬为辽东太守。

东都太守琅邪王赏中子为少府,四年免。

师古曰:「中读曰仲。」

太原太守河内邓义子华为京兆尹,一年为钜鹿太守。庐江太守赵增寿公为左冯翊,一年迁。

19

左冯翊赵增寿为廷尉,五年贬为常山都尉。

陇西太守刘威子然为京兆尹,一年卒。泗水相茂陵满黔子桥为左冯翊,四年贬为汉中都尉。

18

右将军庆忌为光禄勋,四年迁。光禄勋并将军。

张掖太守牛商子夏为右扶风,四年免。

丞相司直翟方进为京兆尹,三年迁。

17

中少府韩勋为执金吾,四年迁。

师古曰:「中少府,皇后官。」

16

永始元年

南阳太守陈咸为少府,二年免。

水衡都尉淳于长,三年免。

15

十月己丑,丞相宣免。十一月壬子,执金吾翟方进为丞相。

正月乙巳,大司马音薨。二月丁酉,特进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丁酉,京兆尹翟方进为御史大夫,八月贬为执金吾。十一月壬子,诸吏散骑光禄勋孔光为御史大夫,七年贬为廷尉。

诸吏散骑光禄大夫孔光为光禄勋,九月迁。执金吾韩勋为光禄勋,六月迁。

太仆逢信为卫尉,二年免。

卫尉王襄为太仆,三年病免。

长信少府平当为大鸿胪,三年迁。

御史大夫翟方进为执金吾,一月迁。

信都太守长安宗正子泄为京兆尹,二年贬为河南太守。琅邪太守朱博为左冯翊,一年迁。

14

右将军辛庆忌为左将军,三年卒。光禄勋韩勋为右将军,一年卒。

少府师丹为光禄勋,二年迁侍中光禄大夫。

琅邪太守陈庆君卿为廷尉,一年为长信少府。

朔方太守刘它人为宗正。左冯翊朱博为大司农,一年为犍为太守。

光禄大夫师丹为少府,五月迁。詹事许商为少府,二年为侍中光禄大夫。金城太守廉褒子上为执金吾,一年迁。

东平太傅彭宣为右扶风,一年迁。

河内太守杜陵庞真孙为左冯翊,三年迁。

13

十一月庚申,大司马商赐金,安车驷马免。

执金吾廉褒为右将军,五年免。

酇侯萧尊为太常,六年薨。

侍中水衡都尉淳于长为卫尉,三年免。

右扶风彭宣为廷尉,三年以王国人为太原太守。

会稽太守沛刘交游君为宗正,十年。汝南太守严欣子庆为大司农,三年卒。

护羌校尉尹岑子河为执金吾,一年迁。

光禄大夫颍川师临子威为水衡都尉,八月迁。水衡都尉临为右扶风,三年为沛郡都尉。

司隶校尉何武为京兆尹,一年贬为楚内史。

12

元延元年

正月壬戌,成都侯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十二月乙未迁为大司马大将军,辛亥薨。庚申,光禄勋王根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执金吾尹岑为右将军,二年薨。

大鸿胪平当为光禄勋,七月坐前议昌陵贬为钜鹿太守。曲阳侯王根为光禄勋,一月迁。

护军都尉甄舜子节为太仆。东莱太守平陵范隆伟公为太仆,二年免。

左冯翊庞真为少府,四年迁。广汉太守赵护子夏为执金吾。

侍中光禄大夫赵彪大伯为侍中水衡都尉,三年卒。

广陵太守王建为京兆尹。河南太守徐让子张为左冯翊,四年免。

11

乐昌侯王安惠公为光禄勋,数月病免。

光禄大夫朱博为廷尉,一年迁。

太山太守萧育守大鸿胪,数月徙。

广陵太守孙宝为京兆尹,一年免。

10

廷尉朱博为后将军,二年免。

尚书仆射赵玄少平为光禄勋,二年为太子太傅。

护军都尉任宏伟公为太仆,二年徙。

沛郡太守何武为廷尉,二年迁。

九江太守王嘉为大鸿胪,三年迁。

大司农尧。

水衡都尉南阳王超骄军,三年坐淳于长自杀。守鸿胪太山太守萧育为右扶风,三年免。

9

北地太守谷永为大司农,一年免。

8

绥和元年

四月丁丑,大司马票骑将军根更为大司马,七月甲寅赐金,安车驷马免。十一月丙寅,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为大司马。

三月戊午,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四月乙卯为大司空,一年免。

廷尉孔光为左将军,一年迁。执金吾王咸为右将军,一年迁。

侍中光禄大夫师丹为诸吏散骑光禄勋,十一月为太子太傅。大司农许商为光禄勋,四月迁。

成阳侯赵欣君伟为卫尉,六月。侍中光禄大夫司农赵玄为卫尉,一月为中少府。

驸马都尉王舜为太仆,二年病免。

御史大夫孔光为廷尉,九月迁。少府庞真为廷尉,二年为长信少府。

侍中光禄大夫许商为大司农,数月迁。太原太守彭宣为大司农,一年迁。

詹事平陵贾延初卿为少府,三年。太仆宏为执金吾,十一月贬为代郡太守。光禄大夫王臧幼公为执金吾,三月迁,南阳谢尧长平一年迁。

京兆都尉甄丰长伯为水衡都尉,二年为泗水相。

长信少府薛宣为京兆尹,一年贬为淮阳相。丞相司直琅邪遂义子赣为左冯翊,坐选举免。

7

二月壬子,丞相方进薨。三月丙戌,左将军孔光为丞相。

十一月丁卯,大司马莽赐金,安车驷马免。庚午,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四月徙。

十月癸酉,大司马丹为大司空,一年免。

右将军王咸为左将军,十月免。卫尉傅喜为右将军,十一月赐金罢。太子太傅师丹为左将军,五月迁。光禄勋彭宣为右将军,二年迁。

安丘侯刘常为太常,四年病,赐金百斤,安车驷马免就国。

大司农彭宣为光禄勋,六月迁。卫尉王能为侍中光禄勋,二年贬为弘农,坐吕宽自杀。

太子中庶子傅喜游为卫尉,二月迁。侍中光禄大夫王龚子即为卫尉,二月迁。城门校尉丁望为卫尉,三年迁。

执金吾谢尧为大鸿胪,三年徙。

大司农河东梁相子夏,一年迁。

光禄大夫钜鹿阎宗君阑为执金吾,六年卒。执金吾河内孙云子叔,三年迁。

故太仆范隆为右扶风,八月为冀州牧。太山马嘉次君为右扶风,一年免。

光禄大夫朱博为京兆尹,数月迁。光禄大夫邴汉游君为京兆尹,数月病,为中大夫。大鸿胪王嘉为京兆尹,二年迁。

6

孝哀建平元年

四月丁酉,侍中光禄大夫傅喜为大司马。

十月壬午,京兆尹朱博为大司空。

右将军彭宣为左将军,一年坐与淮阳王婚免。

大司农梁相为廷尉,二年贬为东海都尉。

大司农左咸,一年徙。

司隶校尉东海方赏君宾为左冯翊,二年迁。

5

四月乙未,丞相光免。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八月甲戌有罪自杀。十二月甲寅,御史大夫平当为丞相。

二月丁丑,大司马喜免。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

四月戊午,大司空博为御史大夫,乙亥迁。中尉赵玄为御史大夫,五月下狱论。九月乙酉,诸吏散骑光禄勋平当为御史大夫,二月迁。十月丙寅,京兆尹王嘉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光禄勋丁望为左将军卒。执金吾公孙禄为右将军,一年迁。

卫尉望为光禄勋,一月迁。光禄大夫平当为光禄勋,四月迁。

少府贾延为卫尉,十一月还故官。执金吾孙云为卫尉,四年迁。

城门校尉丁宪子尉为太仆,四年迁。

大鸿胪云阳毕申世叔,五年徙。

卫尉贾延为少府,一年迁。五官中郎将颍川公孙禄中子为执金吾。

师古曰:「中读曰仲。」

侍中水衡都尉让。大鸿胪谢尧为扶风,一年迁。

4

三月己酉,丞相当薨。四月丁酉,御史大夫王嘉为丞相。

四月丁酉,河南太守王崇为御史大夫,九月贬。

右将军公孙禄为左将军,二年免。执金吾蟜望为右将军,一年迁。

少府贾延为光禄勋,三年迁。

左冯翊方赏为廷尉,四年徙。

御史大夫王崇为大司农,二年迁。

尚书令涿郡赵昌君仲为少府,一年为河内太守。将作大匠东海蟜望王君为执金吾,三月迁。光禄大夫萧育为执金吾,一年免。

光禄大夫东海魏章子让为右扶风,一年免。

颍川太守毋将隆为京兆尹,一年迁。大司农左威为左冯翊,三年为复土将军。

3

三月丁卯,诸吏散骑光禄勋贾延为御史大夫,一年迁。

诸吏散骑光禄大夫王安为右将军,一年迁。

建平侯杜业为太常,三年贬为上党都尉。

陈留太守渤海刘不恶子丽为宗正,更名容。

光禄大夫董恭君孟为少府,一年迁。京兆尹毋将隆为执金吾,一年贬为沛郡都尉。

光禄大夫龚胜为右扶风,一年归故官。

光禄大夫茂陵申屠博次孙为京兆尹,一年迁。

2

元寿元年

三月丙午,丞相嘉下狱死。七月丙午,御史大夫孔光为丞相。

正月辛丑,大司马卫将军明更为大司马票骑大将军。特进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辛亥赐金,安车驷马免。

五月乙卯,诸吏光禄大夫孔光为御史大夫,二月迁。七月丙午,泛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二月免。

御史大夫何武为前将军,二年免。

詹事马宫为光禄勋,二年迁。

少府董恭为卫尉,二月为光禄大夫。右扶风弘谭为卫尉,一年迁。

卫尉孙云为少府,一月。陈留太守茂陵耿丰为少府,二年为复土将军。京兆尹申屠博为执金吾,一年免。

光禄大夫沛弘谭巨君为右扶风,冬迁。

京兆尹南阳翟萌幼中。

师古曰:「中读曰仲。」

九月己卯,大司马明免。十一月壬午,诸吏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卒。十二月庚子,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

八月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光禄大夫南夏常仲齐为右扶风。

公元前1

五月甲子,丞相光为大司徒,九月辛酉为太傅。右将军马宫为大司徒。

五月甲子,大司马卫将军贤更为大司马,六月乙未免。庚申,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

五月甲子,御史大夫宣为大司空,三月病免。八月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

安阳侯王舜为车骑将军,八月迁。卫尉王崇为右将军,二月。光禄勋马宫为右将军,三月迁。光禄勋甄丰为右将军,六月迁。执金吾孙建为右将军,二年迁。

博阳侯丙昌长矫为太常,二年贬为东郡太守。

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一年迁。

大司农王崇为卫尉,二月迁。建成侯黄辅子元为卫尉。

长乐卫尉王恽子敬为太仆,五年迁。

故廷尉梁相复为大理,二年坐除吏不次免。

复土将军左咸为大鸿胪。

卫尉弘谭为大司农。

光禄大夫韩容子伯为执金吾,一月免。护军都尉孙建子夏为执金吾,三月迁。

大鸿胪毕由为右扶风,六月贬为定襄太守。

京兆尹清河孙意子承。廷尉方赏为左冯翊,一年迁。

公元1

孝平元始元年

二月丙辰,太傅孔光为太师,大司马王莽为太傅,大司马车骑将军王舜为太保车骑将军。

二月丙辰,大司马莽迁。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子心为光禄勋,三年迁。

中郎将萧咸为大司农,一年卒。

少府宗伯凤君房。中郎将任岑为执金吾,一年卒。

右辅都尉赵恢君向为右扶风,一年免。

大司徒司直金钦为京兆尹,一月为侍中。光禄大夫左冯翊张嘉。

2

二月癸酉,大司空王崇病免。四月丁酉,少傅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

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光禄勋。

安昌侯张宏子夏为太常,二年贬为越骑校尉。

大鸿胪桥仁。

光禄大夫孙宝为大司农,数月免。

左辅都尉尹赏为执金吾,一年卒。

中郎将幸成子渊为水衡都尉。大司马司直沛武襄君孟为右扶风,三年为冀州牧。

3

城门校尉刘岑子张为太常,二年徙为宗伯。

尚书令颍川钟元宁君为大理。

执金吾长安王骏君公,三年迁。

左冯翊匡咸子期。

4

宗正容更为宗伯,一年免。

将作大匠谢尧为右扶风,年七十病免,赐爵关内侯。

京兆尹钟义。左冯翊沛孙信子儒。

5

四月乙未,太师光薨。大司徒宫为大司马,八月壬午免。十二月丙午,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

执金吾王骏为步兵将军。

太仆恽为光禄勋。

太鸿胪左咸。

太常刘岑为宗伯。大司农尹咸。

尚书令南阳邓冯君侯为右扶风。

宰衡护军武襄为京兆尹,数月迁。中郎将南阳郝党子严为左冯翊。

校勘记

七五一页一栏三格「十年」据景佑、殿本补。

七五三页三栏四格原在三格,据景佑、殿、局本移下。王先谦说「窋」讹「窟」。按局本作「窋」。

七五四页三栏四格原在五格,据景佑、殿、局本移上。

七五九页三栏二格「仓」,殿本作「苍」。王先谦说作「苍」是。

七六二页一栏六格「奉常」据景佑、殿本补。王先谦说盖盎免而殷代也。

七六四页一栏十三格,王先谦说中尉都三年方免,此处不应有「

中尉」二字。

七六五页三栏二格,王先谦说「死」为「免」字之讹。按殿本作「免」。四格,王先谦说「死」亦「免」之误。

七六六页四栏二格,王先谦说「后」字盖衍。

七六九页一栏九格,王先谦说「年」下脱「迁」字。按各本都脱。

七七一页一栏八格,王先谦说「都」当为「卫」。按景佑、殿本都作「卫」。

七七五页二栏十四格,王先谦说「阳」当为「杨」。按景佑、殿本都作「杨」。

七七九页二栏十二格,王先谦说「为」字衍。按景佑、殿本无。

七八三页三栏十三格,王先谦说「中尉」衍文。

七八六页二栏十五格原在十四格,据景佑、殿本移下。

七九四页二栏十格,王先谦说「道」是「首」之误字。

七九五页二栏六格「夜郎」,景佑、殿本都作「郎夜」。王先谦说「郎」在「夜」上是。

七九七页一栏二格,殿本考证说「相」上脱「丞」字。按景佑本有。

七九八页一栏十格,殿本「加」作「邢」。

八00页二栏十五格,王先谦说「田」是「尹」之误。按景佑、局本都作「尹」。

八0二页二栏十四格,沉钦韩说「为」字衍。

八0三页一栏三格,钱大昭说「农」当为「马」。按景佑、殿、局本都作「马」。

八0九页二栏四格据景佑、殿本补。钱大昭说闽本有。六格原在五格,八格原在七格,据景佑、殿本移下。

八一一页三栏二格「二」,景佑、殿本都作「三」。王先谦说作「三」是。

八一二页三栏十五格据景佑、殿本补。钱大昭说闽本有。

八一三页二栏十四格,殿本有「冯奉世」三字,考证说从宋本补。按景佑本无此三字。

八一七页一栏十二格原在十一格,据景佑、殿、局本移下。

八二0页四栏四格,钱大昭说「光禄」下脱「勋」字。按各本都脱。

八二一页二栏四格「縏」,王先谦说殿本作「繁」是。

八二二页一栏十四格「谓」,景佑、殿、局本都作「为」。

八二二页三栏四格,沉钦韩说史表作「三月」,「七月」是传写之误。按景佑本正作「三月」。

八二三页三栏十五格,「尊」字据景佑、殿本补。

八三0页二栏十三格,景佑、殿本都作「域」,「城」字误。

八三六页一栏十五格「宠」,景佑、殿本都作「庞」。王先谦说作「庞」是。

八四0页二栏七格「亡」,景佑、殿本都作「玄」。

八四一页二栏八格「汤」,景佑、殿、局本都作「阳」。王先谦说作「阳」。十三格「中陵」,景佑、殿本都作「平陵」。王先谦说作「平陵」是。十四格「州」,景佑、殿本都作「水」。王先谦说作「水」是。

八四七页一栏五格「峤」,景佑、殿本都作「蟜」。

八五0页二栏一格,景佑、殿本无「二」字。

八五二页一栏一格「三」,景佑、殿本都作「二」。周寿昌说孝哀崩于元寿二年,无三年。

八五二页一栏六格「都」,景佑、殿本都作「郡」。王先谦说作「郡」是。

八五五页二栏四格,王先谦说「病」上「为」字衍,「府」当作「傅」。

汉书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师古曰:「但次古人而不表今人者,其书未毕故也。」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一〕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二〕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三〕「

未知,焉得仁?」〔四〕「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五〕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六〕「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七〕传曰:譬如尧舜,禹、稷、与之为善则行,〔八〕鲧、讙兜欲与为恶则诛。〔九〕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一0〕于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一一〕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一二〕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因兹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云。〔一三〕

〔一〕文颖曰:「言远,经传不复称序也。」师古曰:「契谓刻木以记事。自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见于经典,其臣佐不可得而称记也。」

〔二〕师古曰:「此孔子自谦,不敢当圣与仁也。」

〔三〕师古曰:「言能博施于人而济众者,非止称仁,乃为圣人也。」

〔四〕师古曰:「言智者虽能利物,犹不及仁者所济远也。」

〔五〕师古曰:「困谓有所不通也。」

〔六〕师古曰:「言中庸之人渐于训诲,可以知上智之所知也。

〔七〕师古曰:「言上智不染于恶,下愚虽教无成。自此已上皆见论语。凡引此者,盖班氏自述所表先圣后仁乃智愚之次,皆依于孔子者也。」

〔八〕师古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九〕师古曰:「鲧,捣扤也。讙兜,浑敦也。」

〔一0〕师古曰:「关龙逢,桀之臣也;王子比干,纣之臣也:皆直谏而死也。」

〔一一〕师古曰:「于莘,桀之勇人也。崇侯,纣之佞臣也。」

〔一二〕师古曰:「竖貂,即寺人貂也。」

〔一三〕张晏曰:「老子玄默,仲尼所师,虽不在圣,要为大贤,文伯之母达于礼典,动为圣人所叹,言为后世所则,而在第四。田单以即墨孤城复强齐之大,鲁连之博通,忽于荣利,蔺子申威秦王,退让廉颇,乃在第五。大姬巫怪,好祭鬼神,陈人化之,国多淫祀,寺人孟子违于大雅,以保其身,既被宫刑,怨刺而作,乃在第三。嫪毐上烝,昏乱礼度,恶不忍闻,乃在第七。其余差违纷错不少,略举扬较,以起失谬。独驰骛于数千岁之中,旁观诸子,事业未究,而寻遇窦氏之难,使之然乎?」师古曰:「六家之论,轻重不同;百行所存,趣拾难壹。张氏辄申所见,掎摭班史,然其所论,又自差错。且年代久远,坟典亡,学者舛驳,师论分异,是以表载古人名氏,或与诸书不同。今则特有发明,用畅厥旨。自女娲以下,帝鸿以前,诸子传记,互有舛驳,叙说不同,无所取正,大要知其古帝之号而已。诸人士见于史传,彰灼可知者,无待解释,其间幽昧者,时复及焉。」

(表格,尚无资料)

校勘记

八七0页九格「九黎」二字据景佑、殿本补。

八七四页二格景佑本「戮」作「飂」。齐召南说作「戮」刊本之误。

八七五页一格「帝尧」二字据景佑、殿本补。

八七八页九格景佑本「娇」作「蟜」。

八八0页三格景佑、殿、局本「支」都作「友」。局本「字」作「宇」。

八八一页六格王先谦说次「中」字当作「仲」。按景佑、局本都作「仲」。

八八二页五格钱大昭说南监本、闽本有「杼子」二字。按景佑、殿本都有。

八九二页三格「太」字据景佑、殿本补。

八九二页六格景佑、殿本「来」下有「朝」字。王先谦说有「

朝」字是。

八九七页五格景佑、殿本「建」作「疌」。杨树达说据钱大昭校闽本亦作「疌」,「建」字以形近而误。下六格同。

八九八页三格宋弗父何本在上上格,钱大昭说南监本、闽本在上下。王先谦说殿本在上下,此误。按景佑本亦在上下。

八九八页八格王先谦说「厉」当作「献」。按景佑本正作「献」。

八九九页五格「子」字据景佑、殿、局本补。

八九九页七格王先谦说「幽」下脱「公」字。按局本有。

九00页八格王先谦说「幽」下脱「伯」字。按局本有。

九0二页九格景佑、局本「于」作「千」。

九0三页三格「宋正考父」据局本补。殿本作「宋考正父」。景佑本无。

九0五页九格「桓公弟」三字据景佑、殿本补。

九0六页五格钱大昭说南监本、闽本「驻」作「骓」。按景佑、殿、局本都作「骓」。

九一0页四格景佑、殿本都作「完」。王先谦说作「完」是。

九一二页七格钱大昭说「叔」当作「射」。按景佑、殿本都作「射」。

九一五页三格「嘉子」本作大字,误,据局本改小。

九一五页四格「叔子」本作大字,误,据局本改小。钱大昕说斗伯比已见前五等。

九一六页八格钱大昭说「失」当作「先」。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先」。

九二一页四格钱大昭说「白」当作「向」。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向」。

九二二页五格粱玉绳说各本「晋阳罕」三字误分为二。「罕」乃「毕」之讹。阳毕,晋大夫,见晋语。

九二六页七格「齐景公杵臼严公弟」八字据景佑、殿本补。

九三0页七格「秦惠公哀公孙」六字据景佑、殿本补。

九三五页七格景佑、殿、局本「戚」都作「成」,「字」都作「

子」。

九四0页七格卫慎公原在八等,据景佑、殿本移上。

九四四页四格景佑、殿本「郑」都作「鄚」。

九四六页八格「显王子」三字据景佑本补。

汉书卷二一至二三

志卷一至三

汉书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第一上

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春秋左氏传曰『前志有之』。」

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一〕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戏画八卦,由数起,〔二〕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三〕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四〕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五〕孝武帝时乐官考正。〔六〕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征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余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着于篇。〔七〕

〔一〕师古曰:「虞书,舜典也。同谓齐等。」

〔二〕师古曰:「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也。」

〔三〕师古曰:「三代,夏、殷、周也。稽,考也。考于古事,而法度益明。」

〔四〕师古曰:「此论语载孔子述古帝王之政,以示后世。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法度,丈尺也。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五〕师古曰:「首谓始定也。」

〔六〕师古曰:「更质正其事。」

〔七〕师古曰:「班氏自云作志取刘歆之义也。自此以下讫于『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则其辞焉。」

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效之于气物,和之于心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曰:「先其算命。」〔一〕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二〕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备矣。〔三〕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四〕径象干律黄钟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五〕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六〕。夫推历生律〔七〕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八〕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九〕度长短者不失豪牦,〔一0〕量多少者不失圭撮,〔一一〕权轻重者不失黍絫。〔一二〕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

〔一〕师古曰:「逸书也。言王者统业,先立算数以命百事也。」

〔二〕孟康曰:「黄钟,子之律也。子数一。泰极元气含三为一,是以一数变而为三也。」

〔三〕孟康曰:「初以子一乘丑三,余则转因其成数以三乘之,历十二辰,得是积数也。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于此矣。」

〔四〕苏林曰:「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算九枚,相因之数有十,正面之数实九,其表六九五十四,算中积凡得二百七十一枚。」

〔五〕张晏曰:「林钟长六寸。」韦昭曰:「黄钟管九寸,十分之一,得其一分也。」

〔六〕孟康曰:「以四十九成阳六爻为干,干之策数二百一十六,以成六爻,是为周流六虚之象也。」

〔七〕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

〔八〕张晏曰:「准,水平。量知多少,故曰嘉。」

〔九〕师古曰:「赜亦深也。索,求也。」

〔一0〕孟康曰:「豪,兔豪也。十豪为牦。」师古曰:「度音大各反。」

〔一一〕应劭曰:「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师古曰:「撮音仓括反。」

〔一二〕孟康曰:「絫音(墨)蠡。」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师古曰:「絫,孟音来戈反,此字读亦音累绁之累。」

声者,宫、商、角、征、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降)〔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八音:土曰埙,〔一〕匏曰笙,〔二〕皮曰鼓,〔三〕竹曰管,〔四〕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五〕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六〕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征,祉也,物盛大而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征,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五行,则角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征为火为礼为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

〔一〕应劭曰:「世本暴辛公作埙。」师古曰:「烧土为之,其形锐上而平底,六孔吹之。埙音许元反,字或作埙,其音同耳。」

〔二〕应劭曰:「世本随作笙。」师古曰:「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三〕师古曰:「鼓者郭也,言郭张皮而为之。」

〔四〕孟康曰:「礼乐器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尚书大传,西王母来献白玉管。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管。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五〕师古曰:「柷与俶同,俶,始也。乐将作,先鼓之,故谓之柷。状如漆桶,中有椎,连底动之,令左右击。音昌六反。」

〔六〕师古曰:「度音大各反。」

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征、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一〕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二〕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三〕有三统之义焉。其传曰,黄帝之所作也。黄帝使泠纶,〔四〕自大夏之西,〔五〕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六〕生,其窍厚均者,〔七〕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九〕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一0〕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一一〕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一二〕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一三〕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一四〕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着宫声也。宫以九唱六,〔一五〕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宫)〔宣〕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阳气大,奏地而达物也。〔一六〕位于寅,在正月。夹钟,言阴夹助太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姑洗:洗,絜也,言阳气洗物辜絜之也。〔一七〕位于辰,在三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着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位于巳,在四月。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林钟:林,君也,言阴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也。〔一八〕位于未,在六月。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一九〕位于申,在七月。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在八月。亡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亡厌已也。位于戌,在九月。应钟,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二0〕位于亥,在十月。

〔一〕师古曰:「族音千豆反。其下并同。」

〔二〕师古曰:「亡读曰无。射音亦石反。」

〔三〕师古曰:「中读曰仲。」

〔四〕师古曰:「泠音零。纶音伦也。」

〔五〕应劭曰:「大夏,西戎之国也。」

〔六〕孟康曰:「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沟节者也。一说昆仑之北谷名也。」晋灼曰:「谷名是也。」

〔七〕应劭曰:「生者,治也。窍,孔也。」孟康曰:「竹孔与肉薄厚等也。」晋灼曰:「取谷中之竹,生而(孔外肉)〔肉孔外内〕厚薄自然均者,截以为筩,不复加削刮也。」师古曰:「晋说是也。」

〔八〕师古曰:「黄钟之宫,律之最长者。」

〔九〕师古曰:「筩音大东反。」

〔一0〕师古曰:「比,合也。可以生之,谓上下相生也,故谓之律本。比音频寐反。」

〔一一〕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臣瓒曰:「

风气正则十二月之气各应其律,不失其序。」

〔一二〕韦昭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

〔一三〕韦昭曰:「二四在上,八十在下。」

〔一四〕师古曰:「孳读与滋同,滋,益也。萌,始生。」

〔一五〕孟康曰:「黄钟阳九,林钟阴六,言阳唱阴和。」

〔一六〕师古曰:「奏,进也。」

〔一七〕孟康曰:「辜,必也,必使之絜也。」

〔一八〕师古曰:「种物,种生之物。楙,古茂字也。种音之勇反。」

〔一九〕师古曰:「夷亦伤。」

〔二0〕孟康曰:「(该)〔阂〕,臧塞也,阴杂阳气,臧塞为万物作种也。」晋灼曰:「外闭曰阂。」师古曰:「阂音胡待反。下言『

该阂于亥』,音训并同也。」

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一〕十一月,干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着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二〕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三〕「干知太始,坤作成物。」〔四〕正月,干之九三,万物棣通,〔五〕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族为人统,律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六〕「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七〕「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八〕「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九〕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

〔一〕李奇曰:「统,绪也。」

〔二〕师古曰:「易说卦之辞。」

〔三〕师古曰:「此亦说卦之辞也。」

〔四〕师古曰:「此上系之辞。」

〔五〕孟康曰:「棣谓通意也。」师古曰:「棣音替。」

〔六〕师古曰:「宓读与伏同。」

〔七〕师古曰:「此说卦之辞。」

〔八〕师古曰:「此上系之辞。」

〔九〕师古曰:「此泰卦象辞也。后,君也,谓王者也。左右,助也。左读曰佐。右读曰佑。」

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一〕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适其始纽于阳东北丑位。易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二〕答应之道也。及黄钟为宫,则太族、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声应,无有忽微,〔三〕不复与它律为役者,同心一统之义也。非黄钟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四〕不得其正。此黄钟至尊,亡与并也。

〔一〕师古曰:「正音之成反。下皆类此。」

〔二〕孟康曰:「未在西南,阳也,阴而入阳,为失其类也。」师古曰:「此坤卦彖辞。」

〔三〕孟康曰:「忽微,若有若无,细于发者也。谓正声无有残分也。」

〔四〕孟康曰:「十二月之气各以其月之律为宫,非五音之正,则声有高下差降也。空积,若郑氏分一寸为数千。」

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一〕天之数始于一,终于二十有五。其义纪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二〕千五百三十九岁之章数,黄钟之实也。繇此之义〔三〕,起十二律之周径。〔四〕地之数始于二,终于三十。其义纪之以两,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终地之数,得六十,以地中数六乘之,为三百六十分,当期之日,林钟之实。〔五〕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义极天地之变,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六百四十分,以应六十四卦,大族之实也。〔六〕书曰:「天功人其代之。」〔七〕天兼地,人则天,故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象也。〔八〕地以中数乘者,阴道理内,在中馈之象也。〔九〕三统相通,故黄钟、林钟、太族律长皆全寸而亡余分也。

〔一〕师古曰:「易说卦之辞也。倚,立也。参谓奇也,两谓耦也。七九阳数,六八阴数。」

〔二〕孟康曰:「十九岁为一章,一统凡八十一章。」

〔三〕师古曰:「繇读(为)〔与〕由同。由,用也。」

〔四〕孟康曰:「律孔径三分,参天之数也;围九分,终天之数也。」

〔五〕孟康曰:「林钟长六寸,围六分。以围乘长,得积三百六十分也。」师古曰:「期音基。谓十二月为一期也。」

〔六〕孟康曰:「大族长八寸,围八分,为积六百四十分也。」

〔七〕师古曰:「虞书咎繇谟也。言圣人禀天造化之功代而行之。」

〔八〕师古曰:「则,法也。论语称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美帝尧能法天而行化。」

〔九〕师古曰:「馈字与馈同。易家人卦六二爻辞曰『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之道,取象于阴,无所必遂,但居中主馈食而已,故云然。」

天之中数五,地之中数六,而二者为合。六为虚,五为声,周流于六虚。虚者,爻律夫阴阳,登降运行,列为十二,而律吕和矣。太极元气,函三为一。〔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又参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参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参之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参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故孳萌于子,纽牙于丑,引达于寅,冒茆于卯,〔二〕振美于辰,已盛于巳,咢布于午,〔三〕昧薆于未,〔四〕申坚于申,留孰于酉,毕入于戌,该阂于亥。出甲于甲,奋轧于乙,〔五〕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任于壬,陈揆于癸。故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

〔一〕孟康曰:「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师古曰:「函读与含同。后皆类此。」

〔二〕师古曰:「茆谓丛生也,音莫保反。」

〔三〕苏林曰:「咢音愕。」

〔四〕师古曰:「薆,蔽也,音爱。」

〔五〕师古曰:「轧音于黠反。」

玉衡杓建,天之纲也;〔一〕日月初(缠)〔躔〕,星之纪也。〔二〕纲纪之交,以原始造设,合乐用焉。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三〕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四〕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五〕参分损一,下生林钟。〔六〕参分林钟益一,上生太族。参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参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参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参分应钟益一,上生蕤宾。参分蕤宾损一,下生大吕。参分大吕益一,上生夷则。参分夷则损一,下生夹钟。参分夹钟益一,上生亡射。参分亡射损一,下生中吕。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七〕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太常掌之。

〔一〕如淳曰:「杓音猋,斗端星也。」孟康曰:「斗在天中,周制四方,犹宫声处中,为四声纲也。」师古曰:「杓音必遥反。」

〔二〕孟康曰:「(缠)〔躔〕,舍也。二十八舍列在四方,日月行焉,起于星纪,而又周之,犹四声为宫纪也。」晋灼曰:「下言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是谓天之纲纪也。」师古曰:「躔,践也,音直连反。」

〔三〕师古曰:「条,达也。鬯与畅同。」

〔四〕孟康曰:「成之数者,谓黄钟之法数。该之积,为黄钟变生十二辰积实之数也。忖,除也。言以法数除积得九寸,即黄钟之长也。言该者,该众律之数也。」师古曰:「忖音千本反。」

〔五〕孟康曰:「得一寸,则所谓得九寸也。言一者,张法辞。」

〔六〕张晏曰:「黄钟长九寸,以二乘九得十八,以三除之,得林钟六寸。其法率如此,推当算乃解。」晋灼曰:「蔡邕律历记『凡阳生阴曰下,阴生阳曰上』也。」

〔七〕孟康曰:「从子数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钟。数未至寅得八,上生太族。律上下相生,皆以此为率。伍,耦也,八八为耦。」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二〕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三〕。分者,自三微而成着,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也〔四〕。丈者,张也。引者,信也。〔五〕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于尺,张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职在内官,〔六〕廷尉掌之。〔七〕

〔一〕师古曰:「度音大各反。下皆类此。」

〔二〕孟康曰:「子北方,北方黑,谓黑黍也。」师古曰:「此说非也。子谷犹言谷子耳,秬即黑黍,无取北方为号。中者,不大不小也。言取黑黍谷子大小中者,率为分寸也。秬音钜。」

〔三〕孟康曰:「高一分,广六分。一为阳,六为阴也。」

〔四〕师古曰:「音约。」

〔五〕师古曰:「信读曰伸,言其长。」

〔六〕师古曰:「内官,署名也。百官表云『内官长丞,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

〔七〕师古曰:「法度所起,故属廷尉也。」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一〕所以量多少也。〔二〕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三〕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四〕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五〕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六〕其上为斛,其下为斗。〔七〕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八〕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其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九〕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复焉,〔一0〕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一一〕

〔一〕师古曰:「龠音钥。合音合。」

〔二〕师古曰:「量音力张反。」

〔三〕师古曰:「因度以生量也。其容,谓其中所容受之多少也。」

〔四〕孟康曰:「概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则平也。」师古曰:「概所以概平斗斛之上者也,音工代反,又音工内反。」

〔五〕师古曰:「嘉,善也。」

〔六〕郑氏曰:「庣音条桑之条。庣,过也。算方一尺,所受一斛,过九牦五豪,然后成斛。今尚方有王莽时铜斛,制尽与此同。」师古曰:「庣,不满之处也,音吐雕反。」

〔七〕孟康曰:「其上谓仰斛也,其下谓覆斛之底,受一斗。」

〔八〕晋灼曰:「縻,散也。」

〔九〕孟康曰:「三十斤为钧,钧万一千五百二十铢。」

〔一0〕孟康曰:「反斛声中黄钟,覆斛亦中黄钟之宫,宫为君也。」臣瓒曰:「仰斛受一斛,覆斛受一斗,故曰反复焉。」师古曰:「

覆音芳目反。」

〔一一〕师古曰:「米粟之量,故在太仓也。」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一〕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二〕故曰玉衡。论语云:「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三〕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又曰:「齐之以礼。」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

〔一〕师古曰:「底,平也,谓以底石厉物令平齐也。底音指。」

〔二〕师古曰:「七政,日、月、五星也。」

〔三〕孟康曰:「权、衡、量,三等为参。」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一〕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小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二〕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着,可殊异也。〔三〕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四〕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五〕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六〕千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也。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

〔一〕孟康曰:「忖,度也,度其义有十八也。黄钟、龠、铢、两、钧、斤、石凡七,与下十一象为十八也。」张晏曰:「象易三揲蓍而成一爻,十八变具六爻而成卦。」

〔二〕孟康曰:「谓为(钟)〔锤〕之形如环也。」如淳曰:「体为肉,孔为好。」师古曰:「锤者,称之权也,音直垂反,又音直睡反。」

〔三〕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从也。」

〔四〕李奇曰:「黄钟之管重十二铢,两十二得二十四也。」

〔五〕孟康曰:「六甲为六旬,一岁有八节,六甲周行成岁,以六乘八节得之。」

〔六〕孟康曰:「称之数始于铢,终于石。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铢之重本取于子。律,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故曰复于子,黄钟之象也。」

权与物钧而生衡,〔一〕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二〕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规者,所以规圜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圜方乃成。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准绳连体,衡权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三〕辅弼执玉,以翼天子。〔四〕诗云:「尹氏大师,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五〕咸有五象,其义一也。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乃可称。水润下。知者谋,谋者重,故为权也。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也。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秋,也,〔六〕物敛,乃成孰。金从革,改更也。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也。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故为规也。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七〕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也。五则揆物,有轻重圜方平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职在大行,鸿胪掌之。〔八〕

〔一〕孟康曰:「谓锤与物钧,所称适停,则衡平也。」

〔二〕韦昭曰:「立准以望绳,以水为平。」

〔三〕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用也。」

〔四〕师古曰:「翼,助也。」

〔五〕师古曰:「小雅节南山之诗也。言尹氏居太师之官,执持国之权量,维制四方,辅翼天子,使下无迷惑也。」

〔六〕师古曰:「音子由反。」

〔七〕师古曰:「蕃,多也。息,生也。蕃音扶元反。」

〔八〕师古曰:「平均曲直,齐一远近,故在鸿胪。」

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女听。」〔一〕予者,帝舜也。言以律吕和五声,施之八音,合之成乐。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顺以歌咏五常之言,听之则顺乎天地,序乎四时,应人伦,本阴阳,原情性,风之以德,感之以乐,〔二〕莫不同乎一。唯圣人为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闻之也。今广延群儒,博谋讲道,修明旧典,同律,审度,嘉量,平衡,钧权,正准,直绳,立于五则,备数和声,以利兆民,贞天下于一,同海内之归。〔三〕凡律度量衡用铜者,名自名也,〔四〕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子之行,〔五〕是以用铜也。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六〕

〔一〕师古曰:「虞书益稷篇所载舜与禹言。」

〔二〕师古曰:「以德化之,以乐动之。诗序曰『上以风化下』。」

〔三〕师古曰:「贞,正也。易下系之辞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言皆以一为正也。又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言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则一也,故志引之云尔。」

〔四〕师古曰:「取铜之名,以合于同也。」

〔五〕师古曰:「介然,特异之意。」

〔六〕李奇曰:「引长十丈,高一分,广六分,唯竹篾柔而坚为宜耳。」

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一〕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二〕而闰余乖次,〔三〕孟陬殄灭,〔四〕摄提失方。〔五〕尧复育重、黎之后,使纂其业,故书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官,众功皆美。」〔六〕其后以授舜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七〕至周武王访箕子,〔八〕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九〕故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三代既没,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一0〕或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战国扰攘,秦兼天下,未皇暇也,亦颇推五胜,〔一一〕而自以为获水德,乃以十月为正,色上黑。〔一二〕

〔一〕臣瓒曰:「南正司天,则北正当司地,不得言火正也。古文火字与北相似,故遂误耳。」师古曰:「此说非也。班固幽通赋云『

玄黎醇耀于高辛』,是则黎为火正也。」

〔二〕师古曰:「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者,即饕餮也。二官,重、黎也。」

〔三〕孟康曰:「以岁之余日为闰,故曰闰余。次,十二次也。史推历失闰,则斗建与月名错也。」

〔四〕孟康曰:「正月为孟陬。历纪废绝,闰余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也。」

〔五〕孟康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而乃指巳,是为失方也。」

〔六〕师古曰:「此皆虞书尧典之辞也。钦,敬;若,顺也。昊天,言天气广大也。星,四方之中星也。辰,日月所会也。羲氏、和氏,重、黎之后,以其继掌天地,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历象星辰之分节,敬记天时,以授下人也。匝四时凡三百六十六日,而定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则余六日矣。又除小月六日,是为岁有余十二日,未盈三岁,便得一月,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节,成一岁之历象,则能信理百官,众功皆美也。」

〔七〕师古曰:「事见论语尧曰篇。」

〔八〕师古曰:「访箕子,谓灭殷之后。」

〔九〕孟康曰:「岁月日星辰,是谓五纪也。」师古曰:「大法九章即洪范九畴也。其四曰协用五纪也。」

〔一0〕李奇曰:「同类之人俱明历者也。」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师古曰:「如说是也。」

〔一一〕孟康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胜之。」

〔一二〕师古曰:「获水德,谓有黑龙之瑞。」

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正朔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

至武帝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是时御史大夫儿宽明经术,〔一〕上乃诏宽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宽与博士赐等议,皆曰:「帝王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创业变改,制不相复,〔二〕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臣等闻学褊陋,不能明。陛下躬圣发愤,昭配天地,〔三〕臣愚以为三统之制,后圣复前圣者,二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统绝而不序矣,唯陛下发圣德,宣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于是乃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四〕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五〕然则上矣。书缺乐弛,朕甚难之。〔六〕依违以惟,未能修明。〔七〕其以七年为元年。」〔八〕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九〕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一0〕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一一〕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一二〕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为算,〔一三〕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一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一五〕都分天部,〔一六〕而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曰:「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一七〕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一八〕三复而得甲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与邓平所治同。于是皆观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闳、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阴历。所谓阳历者,先朔月生;阴历者,朔而后月乃生。平曰:「阳历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诸侯王群臣便。」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一九〕陵渠奏状,遂用邓平历,以平为太史丞。

〔一〕师古曰:「儿音五奚反。」

〔二〕师古曰:「复,重也,因也,音扶目反。次下亦同。」

〔三〕师古曰:「躬圣者,言身有圣德也。发愤,谓念正朔未定也。昭,明也。」

〔四〕师古曰:「雠,相当。」

〔五〕应劭曰:「言黄帝造历得仙,名节会,察寒暑,致启分,发敛至,定清浊,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历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历,历终而复始,无穷已也,故曰不死。名春夏为发,秋冬为敛。清浊,谓律声之清浊也。五部,谓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气,二十四气也。物,万物也。分,历数之分也。」晋灼曰:「蔡邕天文志『浑天名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臣瓒曰:「黄帝圣德,与神灵合契,升龙登仙,故曰合而不死。题名宿度,候察进退。史记曰『名察宿度』,谓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

〔六〕师古曰:「弛,废也。音式尔反。」

〔七〕师古曰:「依违,不决之意也。惟,思也。」

〔八〕李奇曰:「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

〔九〕师古曰:「姓射,名姓也。」

〔一0〕应劭曰:「躔,径也。离,远也。」臣瓒曰:「案离,历也,日月之所历也。」邓展曰:「日月践历度次。」

〔一一〕孟康曰:「言复得者,上元泰初时亦是阏逢之岁,岁在甲曰阏逢,在寅曰摄提格,此为甲寅之岁也。」师古曰:「中读曰仲。」

〔一二〕李奇曰:「古以建星为宿,今以牵牛为宿。」孟康曰:「建星在牵牛间。」晋灼曰:「贾逵论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初者,牵牛中星也。古历皆在建星。建星即斗星也。太初历四分法在斗二十六度。史官旧法,冬夏至常不及太初历五度。四分法在斗二十一度,与行事候法天度相应。」

〔一三〕师古曰:「姓即射姓也。」

〔一四〕师古曰:「可者司马之名也。宜君亦候之名也。候,官号也。故曰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一五〕晋灼曰:「三人姓名也。史记历书『唐都分天部,而巴郡落下闳运算推历』。」师古曰:「姓唐,名都,方术之士也。姓落下名闳,巴郡人也。都与闳凡二人,言三人,非也。与读曰豫。」

〔一六〕孟康曰:「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

〔一七〕孟康曰:「黄钟律长九寸,围九分,以围乘长,得积八十一寸也。」

〔一八〕师古曰:「复音扶目反。」

〔一九〕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师古曰:「言其应候不差也。」

后二十七年,元凤三年,太史令张寿王上书言:「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所为。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一〕诏下主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寿王不服。妄人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余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奏可。诏与丞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亦第一。〔二〕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桮育治终始,〔三〕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寿王又移帝王录,舜、禹年岁不合人年。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四〕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皆不合经术。寿王历乃太史官殷历也。寿王猥曰安得五家历,〔五〕又妄言太初历亏四分日之三,去小余七百五分,以故阴阳不调,谓之乱世。劾寿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服儒衣,诵不详之辞,作祅言欲乱制度,不道。奏可。寿王候课,比三年下,〔六〕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七〕遂不更言,诽谤益甚,竟以下吏。故历本之验在于天,自汉历初起,尽元凤六年,三十六岁,而是非坚定。

〔一〕师古曰:「更,改也。」

〔二〕师古曰:「且音子余反。」

〔三〕苏林曰:「桮音布回反。」师古曰:「姓桮,名育也。单音善。」

〔四〕师古曰:「化益即伯益。」

〔五〕师古曰:「猥,曲也。」

〔六〕师古曰:「比,频也。下,下狱也,音胡稼反。」

〔七〕师古曰:「更,经也,音工衡反。」

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究其微眇,〔一〕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二〕

〔一〕师古曰:「眇,细也,音莫小反,又读曰妙。他皆类此。」

〔二〕师古曰:「自此以下,皆班氏所述刘歆之说也。」

夫历春秋者,天时也,列人事而(目)〔因〕以天时。传曰:「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一〕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二〕故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故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三〕又曰「治历明时」,〔四〕所以和人道也。

〔一〕师古曰:「此春秋左氏传周大夫刘康公之言也。中谓中和之气也。」

〔二〕师古曰:「之,往也,往就福也。自此以上,皆刘康公辞。」

〔三〕师古曰:「离下兑上,故云金火相革。此革卦彖辞。」

〔四〕师古曰:「此革卦象辞。」

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闰余一之岁为蔀首。〔一〕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辰在申,〔二〕而司历以为在建戌,史书建亥。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三〕而怪蛰虫之不伏也。自文公闰月不告朔,至此百有余年,莫能正历数。故子贡欲去其饩羊,孔子爱其礼,〔四〕而着其法于春秋。经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厎日,礼也。〔五〕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言告朔也。〔六〕元典历始曰元。传曰:「元,善之长也。」共养三德为善。〔七〕又曰:「元,体之长也。」合三体而为之原,故曰元。于春三月,每月书王,元之三统也。三统合于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八〕十一三之以为实〔九〕。实如法得一。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钟〔一0〕初六,吕之首,阴之变也。皆参天两地之法也。〔一一〕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损之,皆以九为法。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一二〕律娶妻〔一三〕而吕生子,〔一四〕天地之情也。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五声清浊,而十日行矣。〔一五〕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一六〕降生五味。〔一七〕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一八〕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一九〕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二0〕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岁,〔二一〕易两仪之中也。于春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时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二二〕象事成败,易吉凶之效也。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也。故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传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二三〕

〔一〕孟康曰:「当以闰尽岁为蔀首,今失正,未尽一岁便以为蔀首也。」师古曰:「蔀音剖,又音部。」

〔二〕孟康曰:「辰谓斗建。」臣瓒曰:「日月之会为辰。」师古曰:「事在襄二十七年。」

〔三〕张晏曰:「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再失闰,当为八月建酉,而云建申,误也。仲尼曰:『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刘歆徒以诗『七月流火』为喻,不知八月火犹西流也。」

〔四〕师古曰:「饩,生牲也。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事,故用牲。子贡见其礼废而欲去其羊,孔子曰:『赐也,汝爱其羊,我爱其礼。』事见论语。」

〔五〕苏林曰:「厎,致也。」师古曰:「音之履反。」

〔六〕师古曰:「刘家本有此语。」

〔七〕孟康曰:「谓三统之微气也,当施育万物,故谓之德。」师古曰:「共读曰供。」

〔八〕孟康曰:「辰有十二,其三为天地人之统。老子曰『三生万物』,是以余九。辰得三气,乃能施化。故每辰者,以三统之数乘之,是谓九三之法,得积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九〕孟康曰:「以子数一乘丑三,余次辰,亦每三乘之,周十一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一0〕孟康曰:「以六乘黄钟之九,得五十四。」

〔一一〕孟康曰:「三三而九,二三而六,参两之义也。」

〔一二〕孟康曰:「异类为子母,谓黄钟生林钟也。同类为夫妇,谓黄钟以大吕为妻也。」

〔一三〕如淳曰:「黄钟生林钟。」

〔一四〕如淳曰:「林钟生太族。」

〔一五〕李奇曰:「声一清一浊,合为二,五声凡十,合于十日,从甲至癸也。」孟康曰:「谓东方甲乙、南方丙丁之属,分在五方,故五声属焉。」

〔一六〕张晏曰:「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

〔一七〕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咸是也。」

〔一八〕孟康曰:「天阳数奇,一三五七九,五在其中。地阴数耦,二四六八十,六在其中。故曰天地之中合。」

〔一九〕孟康曰:「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故有五子。」

〔二0〕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二一〕邓展曰:「春秋则为二矣。」孟康曰:「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举春秋以目一岁。」

〔二二〕张晏曰:「二至、二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三〕师古曰:「左氏传载韩简之言也。物生则有象,有象而滋益,滋益乃数起。龟以象告吉凶,筮以数示祸福。」

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一〕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二〕是为月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三〕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四〕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五〕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于朔旦冬至,是为会月。〔六〕九会而复元,〔七〕黄钟初九之数也。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故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终,事则不誖。」〔八〕此圣王之重闰也。以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七〕扐之数,为一月之闰法,其余七分,此中朔相求之术也。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三统,是为元岁。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九〕;次四百八十,阳九;〔一0〕次七百二十,阴七;〔一一〕次七百二十,阳七;〔一二〕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一三〕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一四〕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一五〕是以春秋曰:「举正于中。」又曰:「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一六〕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民?」〔一七〕故善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失闰,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履端于始也。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夏数得天」〔一八〕,得四时之正也。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首,〔一九〕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二0〕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二一〕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二二〕人生自寅成于申。〔二三〕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二四〕地以甲辰,〔二五〕人以甲申。〔二六〕孟仲季迭用事为统首。三微之统既着,而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与三统相错。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易曰:「参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二七〕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三辰五星而相经纬也。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三微而成着,三着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参之则得干之策,两之则得坤之策。〔二八〕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二九〕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九章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一)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

〔一〕孟康曰:「岁有闰分七,分满十九,则为闰也。」师古曰:「奇音居宜反。」

〔二〕师古曰:「扐音勒。」

〔三〕孟康曰:「三辰,日月星也。轨道相错,故有交会。交会即阴阳有干陵胜负,故生吉凶也。」

〔四〕师古曰:「皆上系之辞。」

〔五〕孟康曰:「天终数九,地终数十。穷,终也,言闰亦日之穷余,故取二终之数以为义。」

〔六〕孟康曰:「会月,二十七章之月数也,得朔旦冬至日与岁复。」

〔七〕孟康曰:「谓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之月数也,所谓元月。」

〔八〕师古曰:「自此以上,左氏传之辞也。履端于始,谓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也。举正于中,谓分一期为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也。归余于终,谓有余日,则归于终,积而成闰也。誖,乖也,音布内反。」

〔九〕孟康曰:「易传也。所谓阳九之厄,百六之会者也。初入元百六岁有厄者,则前元之余气也,若余分为闰也。易爻有九六七八,百六与三百七十四,六乘八之数也,六八四十八,合为四百八十岁也。」

〔一0〕孟康曰:「亦六乘八之数也,于易爻六有变,故再数也。」如淳曰:「六八四十八,为四百八十岁,有九年旱。」

〔一一〕孟康曰:「〔亦〕九乘八之数也。八九七十二,为七百二十岁。」

〔一二〕孟康曰:「亦九乘八之数也。于易爻九变,故再数也。」如淳曰:「八十岁纪一甲子冬至。以八乘九,八九七十二,故七百二十岁,乃有灾也。」

〔一三〕孟康曰:「七八爻乘八之数也。七乘八得五百六十岁,八乘八得六百四十岁,合千二百岁也。于易爻七八不变,气不通,故合而数之,各得六百岁也。」如淳曰:「爻有七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二爻之数,合千二百。满纯阴七八不变,故通其气,使各六百岁,乃有灾。」

〔一四〕孟康曰:「此六乘八之数也。六既有变,又阴爻也,阳奇阴偶,故九再数,而六四数,七八不变,又无偶,各一数。一元之中,有五阳四阴,阳旱阴水,九七五三,皆阳数也,故曰阳九之厄。」如淳曰:「九六者,阳奇阴偶。偶,故重出,覆取上六八四十八,故同四百八十岁。正以九七五三为灾者,从天奇数也。易天之数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系天故取其奇为灾岁数。八十岁则甲子冬至,一甲子六十日,一岁三百六十日,八十岁,得四百八十甲子又五日。五八四十,为四百日又四分日之一。八十岁有八十分,八十分为二十日,凡四百八十日,得七十甲子。八十岁合四百八十七甲子,余分皆尽,故八十岁则一甲子冬至也。」

〔一五〕孟康曰:「经岁,从百六终阳三也,得灾岁五十七,合为一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岁。」

〔一六〕师古曰:「言四时渐差,则置闰以正之,因顺时而命事,事得其序,则年谷丰熟。」

〔一七〕师古曰:「自此以上,皆左氏传之辞也。为,治也。」

〔一八〕师古曰:「自此以上,左传之辞。」

〔一九〕师古曰:「迭,互也,音大结反。此下亦同。」

〔二0〕师古曰:「还读曰旋。」

〔二一〕苏林曰:「子之西,亥之东,其中间也。或曰于子半曰地统,受于丑初。」臣瓒曰:「谓分十二辰,各有上中下,言半,谓在中也,又受于寅初,此谓上也。」

〔二二〕如淳曰:「地以十二月生万物,三月乃毕。」

〔二三〕如淳曰:「人功自正月至七月乃毕。」

〔二四〕李奇曰:「夏正月朔日。」

〔二五〕韦昭曰:「殷正月朔日。」

〔二六〕李奇曰:「周正月朔日。」

〔二七〕师古曰:「易上系之辞。」

〔二八〕苏林曰:「策,数也。」

〔二九〕师古曰:「信读曰伸。」

校勘记

九五五页七行百(余)余人,景佑、殿、局本都不重「余」字。

九五六页一0行夫推历生律〔七〕制器,王先谦说「制器」二字上属为句。

九五七页一四行絫音(墨)蠡。景佑本无「墨」字。

九五七页一五行荡(降)〔涤〕人之邪意,景佑、殿、局本都作「涤」。

九五九页三行取竹之解谷〔六〕生,其窍厚均者,〔七〕断两节间而吹之,注〔六〕在「解谷」下,明孟康以「生」字连下文读。陈浩说此于文义不顺,当以「取竹之解谷生」为读,「其窍均厚者」为句,于文始顺。王先谦说句读当如陈说,犹言解谷所生耳。

九五九页九行言阴大,旅助黄钟(宫)〔宣〕气而牙物也。景佑、殿本都作「宣」。

九六0页九行生而(孔外肉)〔肉孔外内〕厚薄自然均者,据景佑、殿、局本改。

九六一页六行(该)〔阂〕,臧塞也。景佑、殿本都作「阂」。王先谦说作「阂」是。

九六三页一五行繇读(为)〔与〕由同。景佑、殿本都作「与」。王先谦说作「与」是。

九六五页八行日月初(缠)〔躔〕,景佑、殿本都作「躔」,孟康注同。

九七0页七行谓为(钟)〔锤〕之形如环也。景佑、殿、局本都作「锤」。王先谦说作「锤」是。

九七九页一二行列人事而(目)〔因〕以天时。殿本作「因」,景佑本作「固」。

九八三页一五行则(六)〔七〕扐之数,钱大昕说「六」当作「

七」。

九八六页一行实如法得一,阴(一)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张文虎说「实如法得一」当绝句,算家常语,浅人误以「一阴」连属,遂又于「阳」上亦增「一」字。

九八六页一五行〔亦〕九乘八之数也。「亦」字据景佑、殿本补。

汉书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第一下

统母

日法八十一。〔一〕元始黄钟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日法。

〔一〕孟康曰:「分一日为八十一分,为三统之本母也。」

闰法十九,因为章岁。合天地终数,得闰法。

统法千五百三十九。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参统法,得元法。

会数四十七。参天九,两地十,得会数。

章月二百三十五。五位乘会数,得章月。

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推大衍象,得月法。

通法五百九十八。四分月法,得通法。

中法十四万五百三十。以章月乘通法,得中法。

周天五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以章月乘月法,得周天。

岁中十二。以三统乘四时,得岁中。

月周二百五十四。以章月加闰法,得月周。

朔望之会百三十五。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得朔望之会。

会月六千三百四十五。以会数乘朔望之会,得会月。

统月万九千三十五。参会月,得统月。

元月五万七千一百五。参统月,得元月。

章中二百二十八。以闰法乘岁中,得章中。

统中万八千四百六十八。以日法乘章中,得统中。

元中五万五千四百四。参统中,得元中。

策余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余。

周至五十七。参闰法,得周至。

(统)〔纪〕母。

木金相乘为十二,是为岁星小周。小周乘策,为千七百二十八,是为岁星岁数。

见中分二万七百三十六。

积中十三,中余百五十七。

见中法千五百八十三。见数也。

见闰分万二千九十六。

积月十三,月余万五千七十九。

见月法三万七十七。

见中日法七百三十万八千七百一十一。

见月日法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二百三十七。

金火相乘为八,又以火乘之为十六而小复。小复乘干策,为三千四百五十六,是为太白岁数。

见中分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二。

积中十九,中余四百一十三。

见中法二千一百六十一。复数。

见闰分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

积月十九,月余三万二千三十九。

见月法四万一千五十九。

晨中分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八。

积中十,中余千七百一十八。(「十」一作「七」)

夕中分万八千一百四十四。

积中八,中余八百五十六。

晨闰分万三千六百八。

积月十一,月余五千一百九十一。

夕闰分万五百八十四。

积月八,月余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八。

见中日法九百九十七万七千三百三十七。

见月日法三百三十二万五千七百七十九。

土木相乘而合经纬为三十,是为镇星小周。小周乘策,为四千三百二十,是为镇星岁数。

见中分五万一千八百四十。

积中十二,中余千七百四十。

见中法四千一百七十五。见数也。

见闰分三万二百四十。

积月十二,月余六万三千三百。

见月法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五。

见中日法千九百二十七万五千九百七十五。

见月日法六百四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五。

火经特成,故二岁而过初,三十二过初为六十四岁而小周。小周乘干策,则太阳大周,为万三千八百二十四岁,是为荧惑岁数。

见中分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

积中二十五,中余四千一百六十三。

见中法六千四百六十九。见数也。

见闰分九万六千七百六十八。

积月二十六,月余五万二千九百五十四。

见月法十二万二千九百一十一。(「二千」一作「一千」)

见中日法二千九百八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三。

见月日法九百九十五万五千七百九十一。

水经特成,故一岁而及初,六十四及初而小复。小复乘策,则太阴大周,为九千二百一十六岁,是为辰星岁数。

见中分十一万五百九十二。

积中三,中余三万二千四百六十九。

见中法二万九千四十一。复数也。

见闰分六万四千五百一十二。

积月三,月余五十一万四百二十三。

见月法五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九。

晨中分六万二千二百八。

积中二,中余四千一百二十六。

夕中分四万八千三百八十四。

积中一,中余万九千三百四十三。

晨闰分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八。

积月二,月余十一万四千六百八十二。

夕闰分二万八千二百二十四。

积月一,月余三十九万五千七百四十一。

见中日法一亿三千四百八万二千二百九十七。

见月日法四千四百六十九万四千九十九。

合太阴太阳之岁数而中分之,各万一千五百二十。阳施其气,阴成其物。

以星行率减岁数,余则见数也。

东九西七乘岁数,并九七为法,得一,金、水晨夕岁数。

以岁中乘岁数,是为星见中分。

星见数,是为见中法。

以岁闰乘岁数,是为星见闰分。

以章岁乘见数,是为见月法。

以元法乘见数,是为见中日法。

以统法乘见数,是为见月日法。

五步

木,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一日。始留,二十五日而旋。逆,日行七分度一,八十四日。复留,二十四日三分而旋。复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一十一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二分而伏。凡见三百六十五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五分,除逆,定行星三十度百六十六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分。凡见一岁,行一次而后伏。日行不盈十一分度一。伏三十三日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行星三度百六十七万三千四百五十一(一作「三」)分。一见,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二分,行星三十三度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通其率,故曰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

金,晨始见,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分度一,六日。始留,八日而旋。始顺,日行四十六分度三十三,四十六日。顺,疾,日行一度九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四日而伏。凡见二百四十四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日行一度九十二分度三十三有奇。〔一〕伏八十三日,行星百一十三度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二百二十分。凡晨见、伏三百二十七日,行星三百五十七度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二百二十分。夕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一度九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一日百七分日四十五。顺,迟,日行四十六分度三(一作「四」)十三,四十六日。始留,七日百七分日六十二分而旋。逆,日行二(一作「三」)分度一,六日而伏。凡见二百四十一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一度。伏,逆,日行八分度七有奇。伏十六(「一作六十」)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行星十四度三百六万九千八百六十八分。一凡夕见伏,二百五十七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一作「一」)分,行星二百二十六度六百九十万七千四百六十九分。一复,五百八十四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行星亦如之,故曰日行一度。

〔一〕师古曰:「奇音居宜反。下皆类此。」

土,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七日,始留,三十四日而旋。逆,日行八十一分度五,百一日。复留,三十三日八十六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分而旋。复顺,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五日而伏。凡见三百四十日八十六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分,除逆,定(一多「余」字)行星五度四百四十七万三千九百三十分。伏,日行不盈十五分度三。(百)三十七日千七百一十七万一百七十分,行星七度八百七十三万六千五百七十分。一见,三百七十七日千八百三万二千六百二十五分,行星十二度千三百二十一万五百分。通其率,故曰日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十五。

火,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二百七十六日,始留,十日而旋。逆,日行六十二分度十七,六十二日。复留,十日而旋。复顺,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二百七十六日而伏。凡见六百三十四日,除逆,定行星三百一度。伏,日行不盈九十二分度七十三(分),伏百四十六日千五百六十八万九千七百分,行星百一十四度八百二十一万八千五分。一见,七百八十日千五百六十八万九千七百分,凡行星四百一十五度八百二十一万八千五分。通其率,故曰日行万三千八百二十四分度之七千三百五十五。

水,晨始见,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度,一日。始留,二日而旋。顺,日行七分度六,(一多「十」字)七日。顺,疾,日行一度三分度一,(一多「一」字)十八日而伏。凡见二十八日,除逆,定行星二十八度。伏,日行一度九分度七有奇,三十七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九千六百五分,行星六十八度四千六百六十一万一百二十八分。凡晨见、伏,六十五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九千六百五分,行星九十六度四千六百六十一万一百二十八分。夕始见,去日半次。顺,疾,日行一度三分度一,十六日二分日一。顺,迟,日行七分度六,七(一作「十」)日。留,一日二分日一而旋。逆,日行二度,一日而伏。凡见二十六日,除逆,定行星二十六度。伏,逆,日行十五分度四有奇,二十四日,行星六度五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八百二十分。凡夕见伏,五十日,行星十九度七千五百四十一万九千四百七十七分。一复,百一十五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九千六百五分。行星亦如之,故曰日行一度。

统术

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盈统,除之,余则地统甲辰以来年数也。又盈统,除之,余则人统甲申以来年数也。各以其统首日为纪。

推天正,以章月乘(人)〔入〕统岁数,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余。闰余十二以上,岁有闰。求地正,加积月一;求人正,加二。

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积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者名曰小余。小余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积日盈六十,除之,不盈者名曰大余。数从统首日起,算外,则朔日也。求其次月,加大余二十九,小余四十三。小余盈日法得一,从大余,数除如法。求弦,加大余七,小余三十一。求望,倍弦。

推闰余所在,以十二乘闰余,加(十)〔七〕得一。盈章中,数所得,起冬至,算外,则中至终闰盈。中气在朔若二日,则前月闰也。

推冬至,以(算)〔策〕余乘(人)〔入〕统岁数,盈统法得一,名曰大余,不盈者名曰小余。除数如法,则所求冬至日也。

求八节,加大余四十五,小余千一(百)〔十〕。求二十四气,三其小余,加大余十五,小余千一十。

推中部二十四气,皆以元为法。

推五行,其四行各七十三日,统(岁)〔法〕分之七十七。中央各十八日,统法分之四百四。冬至后,中央二十七日六百六分。

推合晨所在星,置积日,以统法乘之,以十九乘小余而并之。盈周天,除去之;不盈者,令盈统法得一度。数起牵牛,算外,则合晨所入星度也。

推其日夜半所在星,以章岁乘月小余,以减合晨度。小余不足者,破全度。

推其月夜半所在星,以月周乘月小余,盈统法得一度,以减合晨度。

推诸加时,以十二乘小余为实,各盈分母为法,数起于子,算外,则所加辰也。

推月食,置会余岁积月,以二十三乘之,盈百三十五,除之。不盈者,加二十三得一月,盈百三十五,数所得,起其正,算外,则食月也。加时,在望日冲辰。

纪术

推五星见复,置太极上元以来,尽所求年,乘大统见复数,盈岁数得一,则定见复数也。不盈者名曰见复余。见复余盈其见复数,一以上见在往年,倍一以上,又在前往年,不盈者在今年也。

推星所(一多「在」字)见中次,以见中分乘定见复数,盈见中法得一,则积中(法)也。不盈者名曰中余。以元中除积中,余则中元余也。以章中除之,余则入章中数也。以十二除之,余则星见中次也。中数从冬至起,次数从星纪起,算外,则星所见中次也。

推星见月,以闰分乘定见〔复数〕,以章岁乘中余从之,盈见月法得一,并积中,则积月也。不盈者名曰月(中)余。以元月除积月余,名曰月元余。以章月除月元余,则入章月数也。以十二除之,至有闰之岁,除十三入章。三岁一闰,六岁二闰,九岁三闰,十一岁四闰,十四岁五闰,十七岁六闰,十九岁七闰。不盈者数起于天正,算外,则星所见月也。

推至日,以中法乘中元余,盈元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者名曰小余。小余盈二千五百九十七以上,中大。数除积日如法,算外,则冬至也。

推朔日,以月法乘月元余,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余名曰小余。小余三十八以上,月大。数除积日如法,算外,则星见月朔日也。

推入中次日度数,以中法乘中余,以见中法乘其小余并之,盈见中日法得一,则入中日入次度数也。中(次)〔以〕至日数,次以次初数,算外,则星所见及日所在度数也。求夕,在日后十五度。

推入月日数,以月法乘月余,以见月法乘其小余并之,盈见月日法得一,则入月日数也。并之大余,数除如法,则见日也。

推后见中,加积中于中元余,加后〔中〕余于中余,盈其法得一,从中元余,〔除〕数如法,则〔后〕见〔中〕也。

推后见月,加积月于月元余,加后月余于月余,盈其法得一,从月元余,除数如法,则后见月也。

推至日及入中次度数,如上法。

推朔日及入月数,如上法

推晨见加夕,夕见加晨,皆如上法。

推五步,置始见以来日数,至所求日,各以其行度数乘之。其星若日有分者,分子乘全为实,分母为法。其两有分者,分母分度数乘全,分子从之,令相乘为实,分母相乘为法,实如法得一,名曰积度。数起星初见(星宿)所在宿度,算外,则星所在宿度也。

岁术

推岁所在,置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岁数,除去之,不盈者以百四十五乘之,以百四十四为法,如法得一,名曰积次,不盈者名曰次余。积次盈十二,除去之,不盈者名曰定次。数从星纪起,算尽之外,则所在次也。欲知太岁,以六十除(余)积次,余不盈者,数从丙子起,算尽之外,则太岁日也。

赢缩。传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一〕周楚恶之。」五星之(盈)〔赢〕缩不是过也。过次者殃大,过舍者灾小,不过者亡咎。次度。六物者,岁时(数)日月星辰也。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

〔一〕师古曰:「帑与奴同。」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于夏为十一月,商为十二月,周为正月。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于夏为十二月,商为正月,周为二月。终于危十五度。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今曰雨水,于夏为正月,商为二月,周为三月。终于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今曰惊蛰。中娄四度,春分。于夏为二月,商为三月,周为四月。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谷雨,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于夏为四月,商为五月,周为六月。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于夏为五月,商为六月,周为七月。终于柳八度。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于夏为六月,商为七月,周为八月。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处暑。于夏为七月,商为八月,周为九月。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于夏为八月,商为九月,周为十月。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于夏为九月,商为十月,周为十一月。终于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月。终于斗十一度。

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东七十五度。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虚十。危十七。营室十六。壁九。北九十八度。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十六。觜二。参九。西八十度。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南百一十二度。

九章岁为百七十一岁,而九道小终。九终千五百三十九岁而大终。三终而与元终。进退于牵牛之前四度五分。九会。阳以九终,故日有九道。阴兼而成之,故月有十九道。阳名成功,故九会而终。四营而成易,故四岁中余一,四章而朔余一,为篇首,八十一章而终一统。

一,甲子元首。汉太初元年。十,辛酉。十九,己未。二十八,丁巳。三十七,乙卯。四十六,壬子。五十五,庚戌。六十四,戊申。七十三,丙午,中。

甲辰二统。辛丑。己亥。丁酉。乙未。壬辰。庚寅。戊子。丙戌,季。

甲申三统。辛巳。己卯。丁丑。文王四十二年。乙亥。微二十六年。壬申。庚午。戊辰。丙寅,孟。愍二十二年。

二,癸卯。十一,辛丑。二十,己亥。二十九,丁酉。(二)〔三〕十八,甲午。四十七,壬辰。五十六,庚寅。六十五,戊子。七十四,乙酉,中。

癸未。辛巳。己卯。丁丑。甲戌。壬申。庚午。戊辰。乙丑,季。

癸亥。辛酉。己未。丁巳。周公五年。甲寅。壬子。庚戌。戊申元四年。乙巳,孟。

三,癸未。十二,辛巳。二十一,己卯。三十,丙子。三十九,甲戌。四十八,壬申。五十七,庚子。六十六,丁卯。七十五,乙丑,中。

癸亥。辛酉。己未。丙辰。甲寅。壬子。庚戌。丁未。乙巳,季。

癸卯。辛丑。己亥。丙申。甲午。壬辰。庚寅。成十二年。丁亥。乙酉,孟。

四,癸亥。初元二年。十三,辛酉。二十二,戊午。三十一,丙辰。四十,甲寅。四十九,壬子。五十八,己酉。六十七,丁未。七十六,乙巳,中。

癸卯。辛丑。戊戌。丙申。甲午。壬辰。己丑。丁亥。乙酉,季。

癸未。辛巳。戊寅。丙子。甲戌。壬申。惠三十八年。己巳。丁卯。乙丑,孟。

五,癸卯。河平元年。十四,庚子。二十三,戊戌。三十二,丙申。四十一,甲午。五十,辛卯。五十九,己丑。六十八,丁亥。七十七,乙酉,中。

癸未。庚辰。戊寅。丙子。甲戌。辛未。己巳。丁卯。乙丑,季。商太甲元年。

癸亥。庚申。戊午。丙辰。甲寅。献十五年。辛亥。己酉。丁未。乙巳,孟。楚元三年。

六,壬午。十五,庚辰。二十四,戊寅。三十三,丙子。四十二,癸酉。五十一,辛未。六十,己巳。六十九,丁卯。七十八,甲子,中。

壬戌。庚申。戊午。丙辰。癸丑。辛亥。己酉。丁未。甲辰,季。

壬寅。庚子。戊戌。丙申。炀二十四年。癸巳。辛卯。己丑。丁亥。康四年。甲申,孟。

七,壬戌。始建国三年。十六,庚申。二十五,戊午。三十四,乙卯。四十三,癸丑。五十二,辛亥。六十一,己酉。七十,丙午。七十九,甲辰,中。

壬寅。庚子。戊戌。乙未。癸巳。辛卯。己丑。丙戌。甲申,季。

壬午。庚辰。戊寅。乙亥。癸酉。辛未。己巳。定七年。丙寅。甲子,孟。

八,壬寅。十七,庚子。二十六,丁酉。三十五,乙未。四十四,癸巳。五十三,辛卯。六十二,戊子。七十一,丙戌。八十,甲申,中。

壬午。庚辰。丁丑。乙亥。癸酉。辛未。戊辰。丙寅。甲子,季。

壬戌。庚申。丁巳。乙卯。癸丑。辛亥。僖五年。戊申。丙午。甲辰,孟。

九,壬午。十八,己卯。二十七,丁丑。三十六,乙亥。四十五,癸酉。五十四,庚午。六十三,戊辰。七十二,丙寅。八十一,甲子,中。

壬戌。己未。丁巳。乙卯。癸丑。庚戌。戊申。丙午。甲辰,季。

壬寅。己亥。丁酉。乙未。癸巳。懿九年。庚寅。戊子。丙戌。甲申,孟。元朔六年。

推章首朔旦冬至日,置大余三十九,小余六十一,数除如法,各从其统首起。求其后章,当加大余三十九,小余六十一,各尽其八十一章。

推篇,大余亦如之,小余加一。求周至,加大余五十九,小余二十一。

世经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一〕,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二〕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絷)〔

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三〕

〔一〕师古曰:「郯,国名;子,其君之爵也。郯国即东海郯县是也。朝,朝于鲁也。昭子,鲁大夫叔孙昭子也,名婼。」

〔二〕师古曰:「共读曰龚。下皆类此。」

〔三〕师古曰:「炮与庖同也。」

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一〕故天下号曰炮牺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二〕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三〕周人其行序,故易不载。〔四〕

〔一〕师古曰:「音古。」

〔二〕师古曰:「祭典,即礼经祭法也。伯读与霸同。下亦类此。」

〔三〕师古曰:「志言秦为闰位,亦犹共工不当五德之序。」

〔四〕邓展曰:「,去也,以其非次故去之。」师古曰:「此指谓共工也。,古迁字。其下并同。」

炎帝易曰:「炮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黄帝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一〕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一〕邓展曰:「凡冠,前卑后高,故曰轩冕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轩,轩车也。冕,冕服也。春秋左氏传曰『服冕乘轩』。」

少昊帝考德曰少昊曰清。〔一〕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周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一〕师古曰:「考德者,考五帝德之书也。」

颛顼帝春秋外传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重黎。苍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高阳氏。周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帝喾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玄嚣之孙也。〔水〕生木(故),故为木德。天下号曰高辛氏。帝挚继之,不知世数。周其乐,故易不载。周人禘之。

唐帝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

虞帝帝系曰,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处虞之妫汭,〔一〕尧嬗以天下。〔二〕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让天下于禹,使子商均为诸侯。即位五十载。

〔一〕师古曰:「妫,水名也。水曲曰汭,音人锐反。」

〔二〕师古曰:「嬗,古禅让字也。其下亦同。」

伯禹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成汤书经汤誓汤伐夏桀。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商,后曰殷。〔一〕

〔一〕孟康曰:「初契封商,汤居殷而受命,故二号。」

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岁在大火房五度,故传曰:「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后为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一〕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余分,是为孟统。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祀六百」。

〔一〕如淳曰:「觐礼,诸侯觐天子,为坛十有二寻,加方明于其上。」孟康曰:「方明者,神明之象也,以木为之,方四尺,画六采,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上玄,下黄。」

殷历曰,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六府首。〔一〕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一〕师古曰:「府首即蔀首。」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

春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统之二会首也。后八岁而武王伐纣。

武王书经牧誓武王伐商纣。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周室。

三统,上元至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岁在鹑火张十三度。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代纣,故书序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纣,〔作〕太誓。」八百诸侯会。还归二年,乃遂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故书序曰:「武王克殷,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自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岁亦在鹑火,故传曰:「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师初发,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析木箕七度,故传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为天驷,故传曰:「月在天驷。」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晨星始见。〔一〕癸巳武王始发,丙午还师,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故传曰:「星在天鼋。」周书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二〕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序曰:「一月戊午,师度于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牧野,夜陈,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传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武成篇曰:「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三〕是岁也,闰数余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丑晦。明日闰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四月己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四〕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后四年而武王克殷。克殷之岁八十六矣,后七岁而崩。故礼记文王世子曰:「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凡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六年戊午,距炀公七十六岁,入孟统二十九章首也。后二岁,得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月乙亥朔,庚寅望,后六日得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粤六日乙未。」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诰曰:「惟三月丙午朏。」〔五〕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六〕是岁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诰篇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命作策,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一〕师古曰:「,古晨字也。其字从臼。臼音居玉反。」

〔二〕孟康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师古曰:「霸,古魄字同。」

〔三〕师古曰:「今文尚书之辞。刘,杀也。」

〔四〕师古曰:「亦今文尚书也。祀馘,献于庙而告祀也。截耳曰馘,音居获反。」

〔五〕孟康曰:「朏,月出也,音敷尾反。」

〔六〕师古曰:「月采说月之光采,其书则亡。」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一〕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二〕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沬水」,作顾命。〔三〕翌日乙丑,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

月)〔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丰刑。」〔四〕

〔一〕师古曰:「俾,使也。封之使为诸侯。」

〔二〕师古曰:「哉,始也。」

〔三〕师古曰:「洮,盥手也。沬,洗面也。洮音徒高反。沬即字也,音呼内反。」

〔四〕孟康曰:「逸书篇名。」

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故传曰:「燮父、禽父并事康王」,〔一〕言晋侯燮、鲁公伯禽俱事康王也。子考公就立,酋。〔二〕考公,世家即位四年,及炀公熙立。〔三〕炀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距微公七十六岁。〔四〕

〔一〕师古曰:「燮父,晋唐叔虞之子。禽父,即伯禽也。父读曰甫。甫者,男子之美称。」

〔二〕师古曰:「又记此酋者,诸说不同,而名字或异也。下皆放此。酋音在由反。」

〔三〕师古曰:「及者,兄弟相及,非子继父也。下皆类此。」

〔四〕师古曰:「炀音弋向反。」

世家,炀公即位六十年,子幽公宰立。幽公,世家即位十四年,及微公茀立,。〔一〕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丙子,距献公七十六岁。

〔一〕师古曰:「茀音弗。,古沸字。」

世家,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厉公翟立,擢。厉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及献公具立。献公十五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卯,距懿公七十六岁。

世家,献公即位五十年,子慎公埶立,。〔一〕慎公,世家即位三十年,及武公敖立。武公,世家即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戏〔二〕。懿公九年正月癸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岁。

〔一〕师古曰:「音皮秘反,又音吁器反。」

〔二〕师古曰:「戏音许宜反。」

世家,懿公即位九年,兄子柏御立。柏御,世家即位十一年,叔父孝公称立。孝公,世家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皇立。惠公三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癸酉,距厘公七十六岁。〔一〕

〔一〕师古曰:「厘读曰僖。下皆类此。」

世家,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隐公息立。

凡伯禽至春秋,三百八十六年。

春秋隐公,春秋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轨立。此元年上距伐纣四百岁。

桓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庄公同立。

庄公,春秋即位三十二年,子愍公启方立。

愍公,春秋即位二年,及厘公申立。厘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岁。

是岁距上元十四万二千五百七十七岁,得孟统五十三章首。故传曰:「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章)〔童〕谣云:「丙子之辰,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旗。〔一〕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二〕卜偃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冬十二月丙子灭虢。言历者以夏时,故周十二月,夏十月也。是岁,岁在大火。故传曰晋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三〕董因曰:「君之行,岁在大火。」〔四〕后十二年,厘之十六岁,岁在寿星。故传曰重耳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而与之。子犯曰:「天赐也,后十二年,必获此土。岁复于寿星,必获诸侯。」后八岁,厘之二十四年也,岁在实沈,秦伯纳之。故传曰董因云:「君以辰出,而以参入,必获诸侯。」

〔一〕师古曰:「袀音均,又弋均反。振音之人反。」

〔二〕师古曰:「贲音奔。焞音徒门反,又土门反。」

〔三〕师古曰:「晋侯谓献公也。寺人,奄人也,披其名也。蒲,晋邑也,公子重耳之所居。献公用骊姬之谗,故令披伐之,而重耳惧罪出奔也。事见春秋左氏传及国语。」

〔四〕师古曰:「董因,晋史也。本周太史辛有之后,以董主史官,故为董氏,因其名也。」

春秋,厘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距辛亥朔旦冬至二十九岁。是岁闰余十三,正小雪,闰当在十一月后,而在三月,故传曰「非礼也」。后五年,闰余十,是岁亡闰,而置闰。闰,所以正中朔也。亡闰而置闰,又不告朔,故经曰「闰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传曰:「不告朔,非礼也。」

春秋,文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一〕

〔一〕师古曰:「倭音于危反。」

宣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成公黑肱立。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辛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岁。

春秋,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距辛亥百九岁。九月乙亥朔,是建申之月也。鲁史书:「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传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言时实行以为十一月也,不察其建,不考之于天也。二十八年距辛亥百一十岁,岁在星纪,故经曰:「春无冰。」传曰:「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三十年岁在娵訾。三十一年岁在降娄。是岁距辛亥百一十三年,二月有癸未,上距文公十一年会于承匡之岁夏正月甲子朔凡四百四十有五甲子,奇二十日,为日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故传曰绛县老人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师旷曰:「郄成子会于承匡之岁也,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则其日数也。」〔一〕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一〕孟康曰:「下二画使就身也。」师古曰:「杜预云『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画,置身旁』。」

春秋,襄公即位三十一年,子昭公稠立。昭公八年岁在析木,十年岁在颛顼之虚,玄枵也。十八年距辛亥百三十一岁,五月有丙子、戊寅、壬午,火始昏见,宋、卫、陈、郑火。二十年春王正月,距辛亥百三十三岁,是辛亥后八章首也。正月己丑朔旦冬至,失闰。故传曰:「二月己丑,日南至。」三十二年,岁在星纪,距辛亥百四十五岁,盈一次矣。故传曰:「越得岁,吴伐之,必受其咎。」

春秋,昭公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七年,正月己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庚午,距元公七十六岁。

春秋,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将)〔蒋〕立。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传曰:「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诗曰:「七月流火。」春秋,哀公即位二十七年。自春秋尽哀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

六国春秋哀公后十三年逊于邾,子悼公曼立,宁。悼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元公四年正月戊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岁。元公,世家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显。穆公,世家即位三十三年,子恭公奋立。恭公,世家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戊子,距缗公七十六岁。〔一〕康公,世家即位九年,子景公偃立。景公,世家即位二十九年,子平公旅立。平公,世家即位二十年,子缗公贾立。缗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岁。缗公,世家即位二十三年,子顷公雠立。顷公,表十八年,秦昭王之五十一年也,秦始灭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岁。

〔一〕师古曰:「缗读与愍同。下皆类此。」

秦伯〔一〕昭(公)〔王〕,本纪无天子五年。孝文王,本纪即位一年。元年,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为家人,周灭后六年也。庄襄王,本纪即位三年。始皇,本纪即位三十七年。二世,本纪即位三年。凡秦伯五世,四十九岁。

〔一〕师古曰:「伯读曰霸。其下亦同。」

汉高祖皇帝,着纪,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汉。距上元年十四万三千二十五岁,岁在大棣之东井二十二度,鹑首之六度也。故汉志曰岁在大棣,名曰敦牂,太岁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也。故殷历以为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岁。着纪,高帝即位十二年。

惠帝,着纪即位七年。

高(帝)〔后〕,着纪即位八年。

文帝,前十六年,后七年,着纪即位二十三年。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后三年,着纪即位十六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岁。元狩、元鼎、元封各六年。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故汉志曰岁名困敦,〔一〕正月岁星出婺女。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各四年,后二年,着纪即位五十四年。

〔一〕师古曰:「敦音顿。」

昭帝始元、元凤各六年,元平一年,着纪即位十三年。

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各四年,黄龙一年,着纪即位二十五年。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子,以为纪首。是岁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会,不得为纪首。距建武七十六岁。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宁一年,着纪即位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绥和二年,着纪即位二十六年。

哀帝建平四年,元寿二年,着纪即位六年。

平帝,着纪即位始五年,以宣帝玄孙婴为嗣,谓之孺子。孺子,着纪新都侯王莽居摄三年,王莽居摄,盗袭帝位,窃号曰新室。始建国五年,天凤六年,地皇三年,着纪盗位十四年。更始帝,着纪以汉宗室灭王莽,即位二年。赤眉贼立宗室刘盆子,灭更始帝。自汉元年讫更始二年,凡二百三十岁。

光武皇帝,着纪以景帝后高祖九世孙受命中兴复汉,改元曰建武,岁在鹑尾之张度。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即位三十三年。

校勘记

九九二页一四行(统)〔纪〕母。李锐说「统」是「纪」之误。

九九四页三行积中十,中余千七百一十八。(「十」一作「七」)王先谦说「『十』一作『七』」四字乃后人校语,此下并同。按景佑、殿本「十」作「七」。

九九九页八行(百)三十七日钱大昕说「百」字衍。按景佑本无「百」字。

九九九页一四行日行不盈九十二分度七十三(分)。钱大昕说下「分」字衍。

一00一页三行以章月乘(人)(入)统岁数,钱大昕说「人」当作「入」。

一00一页九行加(十)〔七〕得一。钱大昕说「加十」当作「加七」。

一00一页一一行以(算)〔策〕余乘(人)(入)统岁数,钱大昕说「算」当作「策」,「人」当作「入」。

一00一页一三行小余千一(百)〔十〕。林文炳说当作「小余千一十」。按景佑本正作「一十」。

一00二页一行统(岁)〔法〕分之七十七。钱大昕说「统岁」当作「统法」。李锐说「统岁」即「统法」。

一00二页一四行盈见中法得一,则积中(法)也。钱大昕说下「法」字衍。

一00三页三行以闰分乘定见〔复数〕,「复数」二字据李锐说增。

一00三页四行不盈者名曰月(中)余。钱大昕说「中」字衍。

一00三页一二行中(次)〔以〕至日数,钱大昕说「次」当作「以」。

一00四页一行加后〔中〕余于中余,盈其法得一,从中元余,〔除〕数如法,则〔后〕见〔中〕也。前「中」、「除」、「后」三字都据钱大昕说增,后「中」字据景佑、殿本增,原注有「一多『

中』字」四字。

一00四页一0行数起星初见(星宿)所在宿度,李锐说「星宿」二字衍。

一00四页一四行以六十除(余)积次,钱大昕说「余」字衍。

一00五页二行五星之(盈)〔赢〕缩不是过也。景佑、殿本都作「赢」。

一00五页三行岁时(数)日月星辰也。钱大昕说「数」字衍。

一00八页六行(二)〔三〕十八,甲午。景佑、殿、局本都作「三」。王先谦说作「三」是。

一0一一页八行我高祖少昊(絷)〔挚〕之立也,景佑、殿、局本都作「挚」。王先谦说作「挚」是。

一0一三页三行〔水〕生木(故),钱大昭说「生」上脱水「

字」,「木」下衍「故」字。按景佑、殿本都作「水生木」。

一0一五页三行武王伐纣,〔作〕太誓。王先谦说以下文「故书序曰」至「作洪范」例之,「太誓」上当有「作」字。

一0一六页一0行月〔生〕魄死(死),景佑、殿本都作「月生魄死」。

一0一七页二行惟十(月)〔有〕二年六月庚午朏,景佑、殿、局本都作「有」。王先谦说作「有」是。

一0一九页七行(章)〔童〕谣云:景佑、殿本都作「童」,此误。

一0二二页一行子哀公(将)〔蒋〕立。殿本作「蒋」。王先谦说作「蒋」是。

一0二二页一三行昭(公)〔王〕,本纪无天子五年。景佑、殿本都作「王」。王先谦说作「王」是。

一0二三页七行高(帝)后,钱大昭说「帝」字误。按景佑、殿本都作「后」。

汉书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一〕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二〕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三〕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四〕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五〕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一〕师古曰:「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二〕师古曰:「斯须,犹须臾。」

〔三〕师古曰:「函,包容也,读与含同。它皆类此。」

〔四〕师古曰:「禀谓给授也。」

〔五〕师古曰:「伦,理也。」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一〕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二〕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三〕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四〕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五〕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于礼;移风易俗,莫于乐。」〔六〕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誖,则王道备矣。〔七〕

〔一〕师古曰:「踊,跳也。哀甚则踊。」

〔二〕师古曰:「副,称也。」

〔三〕孟康曰:「苦音盬。夫妇之道行盬不固也。」师古曰:「苦,恶也,不当假借。辟读曰僻。」

〔四〕师古曰:「蕃亦多也,音扶元反。他皆类此。」

〔五〕师古曰:「先者,先人,谓祖考。」

〔六〕师古曰:「此孝经载孔子之言也。,古善字。」

〔七〕师古曰:「誖,乖也,音布内反。」

乐以治内而为同,〔一〕礼以修外而为异;〔二〕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之意难见,则着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三〕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筦弦。〔四〕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五〕故孔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六〕此礼乐之本也。故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七〕

〔一〕李奇曰:「同于和乐也。」

〔二〕李奇曰:「尊卑为异也。」

〔三〕师古曰:「见谓彰显也。」

〔四〕师古曰:「说读曰悦。形亦见也。筦字与管同。」

〔五〕师古曰:「流,移也。心不移溢于音声也。」

〔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谓礼以节人为贵,乐以和人为本,玉帛钟鼓乃其末也。」

〔七〕师古曰:「作谓有所兴造也。述谓明辨其义而循行也。」

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一〕至太平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二〕事为之制,曲为之防,〔三〕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四〕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余年。〔五〕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六〕及其衰也,诸侯踰越法度,恶礼制之害己,去其篇籍。遭秦灭学,遂以乱亡。

〔一〕师古曰:「即,就也。」

〔二〕师古曰:「监,观也。二代,夏、殷也。言周观夏、殷之礼,而增损之也。」

〔三〕师古曰:「言每事立制,委曲防闲也。」

〔四〕师古曰:「浃,彻也。洽,沾也。浃音子牒反。」

〔五〕应劭曰:「囹圄,周狱名也。」师古曰:「囹,狱也。圄,守也。故总言囹圄,无系于周。囹音来丁反。圄音牛吕反。」

〔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郁郁,文章貌。」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一〕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二〕「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三〕未尽备而通终。

〔一〕师古曰:「拨去乱俗而还之于正道也。给,足也。言事务殷多,日日修造,尚不能足,故无暇也。」

〔二〕师古曰:「说读曰悦。」

〔三〕师古曰:「奉常,则太常也。解在百官公卿表。」

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一〕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二〕以为是适然耳。〔三〕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四〕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五〕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六〕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七〕乃草具其仪,〔八〕天子说焉。〔九〕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一0〕

〔一〕师古曰:「特,但也。簿,文簿也。故谓大事也。言公卿但以文案簿书报答为事也。簿音步户反。」

〔二〕师古曰:「恬,安也,谓心以为安。」

〔三〕师古曰:「言正当如此,非失道也。」

〔四〕师古曰:「乡读曰向。」

〔五〕如淳曰:「六亲,贾谊书以为父也,子也,从父昆弟也,从祖昆弟也,曾祖昆弟也,族昆弟也。」

〔六〕师古曰:「为,作也。」

〔七〕师古曰:「轨道,言遵道,犹车行之依轨辙也。」

〔八〕师古曰:「草谓创立其事也。它皆类此。」

〔九〕师古曰:「说读曰悦。」

〔一0〕师古曰:「旧说以为绛谓绛侯周勃也,灌谓灌婴也。而楚汉春秋高祖之臣别有绛灌,疑昧之文,不可明也。此既言大臣,则当谓周勃、灌婴也。」

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一〕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二〕其事又废。后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三〕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四〕习俗薄恶,民人抵冒。〔五〕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柰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六〕辟之琴瑟〔七〕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古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八〕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一〕师古曰:「服谓衣服之色也。」

〔二〕师古曰:「说读曰悦。」

〔三〕师古曰:「庠序,行礼养老之处也。」

〔四〕师古曰:「济,益也。」

〔五〕师古曰:「抵,忤也。冒,犯也。言无廉耻,不畏惧也。抵音丁礼反。」

〔六〕师古曰:「俞,进也,音踰,又音愈。它皆类此。」

〔七〕师古曰:「辟读曰譬。」

〔八〕师古曰:「锐,利也。言一意进求,若兵刃之锐利。」

至宣帝时,琅邪王吉为谏大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一〕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二〕是以诈伪萌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寖薄。〔三〕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四〕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五〕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

〔一〕师古曰:「言时时而一出,难常遇也。」

〔二〕师古曰:「苟顺一时,非正道。」

〔三〕师古曰:「寖,古浸字。浸,渐也。」

〔四〕师古曰:「言以仁道治之,皆得其性,则寿考也。域,界也。」

〔五〕师古曰:「成康,周之二王,太平之时也。高宗,殷王武丁也。有德可尊,故曰高宗。享国五十九年,故云寿。」

至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一〕议者以为祥。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二〕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三〕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四〕刑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大不备)或莫甚焉。〔六〕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七〕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八〕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九〕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一0〕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一一〕故曰:『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一二〕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一三〕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一四〕

〔一〕师古曰:「滨,水涯也,音宾。」

〔二〕师古曰:「攘,古让字。」

〔三〕师古曰:「或曰者,刘向设为难者之言,而后答释也。」

〔四〕师古曰:「过差,犹失错也。」

〔五〕服虔曰:「言随君意也。」师古曰:「削者,谓有所删去,以刀削简牍也。笔者,谓有所增益,以笔就而书也。」

〔六〕师古曰:「大不备者,事之亏失,莫甚于此。」

〔七〕师古曰:「舍,废也。」

〔八〕师古曰:「誖,乖也,音布内反。」

〔九〕师古曰:「繇与由同。五常,仁、义、礼、智、信,人性所常行之也。」

〔一0〕师古曰:「贪甚曰饕。言行险曰诐。饕音吐高反。诐音彼义反。」

〔一一〕师古曰:「驱与驱同。」

〔一二〕师古曰:「孝经载孔子之言也。」

〔一三〕师古曰:「行音下更反。」

〔一四〕孟康曰:「谥法曰『安民立政曰成』。帝欲立辟廱,未就而崩,群臣议谥,引为美,谓之成。」

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廱,因以篡位,海内畔之。世祖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一〕改定京师于土中。〔二〕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三〕乃营立明堂、辟廱。显宗即位,〔四〕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廱,〔五〕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具,群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辟如为山,未成一匮,止,吾止也。」〔六〕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令同录,臧于理官,〔七〕法家又复不传。汉典寝而不着,民臣莫有言者。〔八〕又通没之后,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九〕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长幼交接之道以不章。〔一0〕

〔一〕师古曰:「谓后汉光武帝也。」

〔二〕师古曰:「谓都洛阳。」

〔三〕师古曰:「给,足也,言家家皆足。」

〔四〕李奇曰:「明帝曰显宗。」

〔五〕李奇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诗云『三寿作朋』。」邓展曰:「汉直以一公为三老,用大夫为五更,(母常人)〔每常大〕行礼乃置。」师古曰:「郑玄说云三老五更谓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更音工衡反。蔡邕以为更当为叟。叟,老人之称也。」

〔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匮者,织草为器,所以盛土也。言为山欲成,尚少一匮之土,止而不为,则其功终已不就。如斯之人,吾所不能教喻也。辟读曰譬。」

〔七〕师古曰:「古书怀藏之字本皆作臧,汉书例为臧耳。理官,即法官也。」

〔八〕师古曰:「寝,息也。」

〔九〕师古曰:「辑与集同。」

〔一0〕师古曰:「,渐也。」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一〕故先王着其教焉。〔二〕

〔一〕师古曰:「易音弋豉反。」

〔二〕师古曰:「着,明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焉。〔一〕是以纤微瘁(一作「衰」)之音作,而民思忧;〔二〕阐谐嫚易之音作,而民康乐;〔三〕麤厉猛奋之音作,而民刚毅;〔四〕廉直正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和顺之音作,而民慈爱〔五〕;流辟邪散之音作,而民淫乱。〔六〕先王耻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仪,〔七〕合生气之和,导五常之行,〔八〕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集,〔九〕刚气不怒,柔气不慑,〔一0〕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一一〕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也〕,不使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一〕师古曰:「言人之性感物则动也。术,道径也。心术,心之所由也。形,见也。」

〔二〕师古曰:「瘁,谓减缩也,音子笑反。」

〔三〕师古曰:「阐,广也。谐,和也。嫚易,言不急刻也。易音弋豉反。」

〔四〕师古曰:「麤厉,抗厉也。猛奋,发扬也。麤(古)〔作〕字,〔非是〕。」

〔五〕师古曰:「裕,饶也。」

〔六〕师古曰:「辟读曰僻。」

〔七〕师古曰:「稽,考也。」

〔八〕师古曰:「生气,阴阳之气也。导,引也。」

〔九〕师古曰:「集谓聚滞也。」

〔一0〕师古曰:「慑,恐也,音之涉反。」

〔一一〕师古曰:「畅,通达也。」

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乐以教化百姓,说乐其俗,〔一〕然后改作,以章功德。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二〕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三〕尧作大章,舜作招,〔四〕禹作夏,汤作濩,〔五〕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六〕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濩,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七〕招,继尧也。〔八〕大章,章之也〔九〕。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一0〕咸池,备矣。〔一一〕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一二〕殷颂犹有存者。〔一三〕周诗既备,〔一四〕而其器用张陈,周官具焉。〔一五〕典者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一六〕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学歌九德,〔一七〕诵六诗,〔一八〕习六舞、五声、八音之和。〔一九〕故帝舜命夔曰:「女典乐,教冑子〔二0〕,直而温,〔二一〕宽而栗,〔二二〕刚而无虐,〔二三〕简而无敖。〔二四〕诗言志,歌咏言,〔二五〕声依咏,律和声,〔二六〕八音克谐。」〔二七〕此之谓也。又以外赏诸侯德盛而教尊者。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二八〕论其数而法立。是以荐之郊庙则鬼神飨,作之朝廷则群臣和,立之学官则万民协。听者无不虚己竦神,说而承流,〔二九〕是以海内遍知上德,被服其风,〔三0〕光辉日新,化上迁善,而不知所以然,至于万物不夭,天地顺而嘉应降。故诗曰:「钟鼓锽锽,磬管锵锵,降福穰穰。」〔三一〕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三二〕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故乐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然自雅颂之兴,而所承衰乱之音犹在,〔三三〕是谓淫过凶嫚之声,为设禁焉。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三四〕心耳浅薄,则邪胜正。故书序「殷纣断弃先祖之乐,乃作淫声,用变乱正声,以说妇人。」〔三五〕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或适诸侯,或入河海。〔三六〕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至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三七〕陈,舜之后,招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闻招,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三八〕

〔一〕师古曰:「说乐其俗,使和说而安乐也。说读曰悦。乐音来各反。」

〔二〕师古曰:「此豫卦象辞也。殷,盛大也。上帝,天也。言王者作乐,崇表其德,大荐于天,而以祖考配飨之也。」

〔三〕师古曰:「喾音酷。」

〔四〕师古曰:「招读曰韶。下皆类此。」

〔五〕师古曰:「濩音护。」

〔六〕师古曰:「勺读曰酌。酌,取也。」

〔七〕师古曰:「夏,大也。二帝谓尧、舜也。」

〔八〕师古曰:「韶之言绍,故曰继尧也。」

〔九〕师古曰:「章,明也。」

〔一0〕师古曰:「泽及下也。」

〔一一〕师古曰:「咸,皆也。池,言其包容浸润也。故云备矣。」

〔一二〕师古曰:「言歌颂皆亡也。已,语终辞。」

〔一三〕师古曰:「谓正考甫所得那以下是。」

〔一四〕师古曰:「谓雅颂皆得其所。」

〔一五〕师古曰:「谓大司乐以下诸官所掌。」

〔一六〕师古曰:「师,乐工。瞽,无目者。」

〔一七〕师古曰:「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六府三事谓之九功。九功之德皆可歌也,故言九德也。」

〔一八〕应劭曰:「六诗者,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九〕师古曰:「六舞谓帗舞、羽舞、舞、旄舞、干舞、人舞也。五声,宫、商、角、征、羽也。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帗音弗。音皇。」

〔二0〕师古曰:「虞书舜典所载也。夔,舜臣名。冑子,即国子也。」

〔二一〕师古曰:「正直温和也。」

〔二二〕师古曰:「宽大而敬栗。」

〔二三〕师古曰:「刚毅而不害虐也。」

〔二四〕师古曰:「简约而无傲慢也。敖读曰傲。」

〔二五〕师古曰:「,古咏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咏,永也。永,长也,歌所以长言之。」

〔二六〕师古曰:「依,助也。五声所以助歌也,六律所以和声也。」

〔二七〕师古曰:「谐亦和也。自此以上,皆帝舜之言。」

〔二八〕师古曰:「省,视也。」

〔二九〕师古曰:「竦,敬也。说读曰悦。」

〔三0〕师古曰:「被音皮义反。言蒙其风化,若被而服之。」

〔三一〕师古曰:「此周颂执竞之诗也。锽锽,和也。锵锵,盛也。穰穰,多也。言周王祭祖考之庙,奏乐而八音和盛,则神降之福至多也。锽音皇。穰音人羊反。」

〔三二〕师古曰:「虞书舜典也。石谓磬也。言乐之和谐也,至于击拊磬石,则百兽相率而舞也。」

〔三三〕师古曰:「言若周时尚有殷纣之余声。」

〔三四〕师古曰:「乘,陵也。」

〔三五〕师古曰:「今文周书泰誓之辞也。说读曰悦。」

〔三六〕师古曰:「,古奔字。论语云:『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此志所云及古今人表所叙,皆谓是也。云诸侯者,追系其地,非为当时已有国名。而说论语者乃以为(追)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人皆去,斯亦未允也。夫六经残缺,学者异师,文义兢驰,各守所见。而马、郑群儒,皆在班、扬之后,向、歆博学,又居王、杜之前,校其是非,不可偏据。其汉书所引经文,与近代儒家往往乖别,既自成义指,即就而通之,庶免守株,以申贤达之意。非苟越异,理固然也。它皆类此。」

〔三七〕师古曰:「完,陈厉公子,即敬仲也,庄二十二年遇难出奔齐也。」

〔三八〕师古曰:「事见论语。」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错,〔一〕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二〕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设两观,乘大路。〔三〕陪臣管仲、季氏之属,〔四〕三归雍彻,八佾舞廷。〔五〕制度遂坏,陵夷而不反,〔六〕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七〕内则致疾损寿,外则乱政伤民。巧伪因而饰之,以营乱富贵之耳目。〔八〕庶人以求利,列国以相间。〔九〕故秦穆遗戎而由余去,〔一0〕齐人馈鲁而孔子行。〔一一〕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古,〔一二〕而谓子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及闻郑、卫,余不知倦焉。」子夏辞而辨之,终不见纳,〔一三〕自此礼乐丧矣。

〔一〕师古曰:「错,杂也。」

〔二〕师古曰:「事亦见论语。」

〔三〕应劭曰:「观,阙门边两观也。礼,诸侯一观。大路,天子之车。」

〔四〕师古曰:「陪,重也。诸侯者,天子之臣,故其臣称重臣也。季氏,鲁桓公子季友之后,专执国政而奢僭也。」

〔五〕师古曰:「三归,取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故曰三归。盖谓管仲耳。雍,乐诗也,彻馔奏之。八佾,八列之舞。皆僭天子礼也。此谓季氏耳。」

〔六〕师古曰:「陵夷,渐颓替也。解在成帝纪及诸侯王表。」

〔七〕应劭曰:「桑间,卫地,濮上,濮水之上,皆好新声。」师古曰:「郑、卫、宋、赵诸国,亦皆有淫声。」

〔八〕师古曰:「营犹回绕也。」

〔九〕师古曰:「间音居苋反。」

〔一0〕应劭曰:「戎,西戎也。由余,其贤臣也。秦欲兼之,遗以女乐,由余谏而不听,遂去入秦。」

〔一一〕师古曰:「馈亦馈字。论语云『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也。」

〔一二〕师古曰:「魏文侯本晋大夫毕万之后,僭诸侯者。」

〔一三〕师古曰:「事见礼之乐记。」

汉兴,乐家有制氏,〔一〕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鎗鼓舞,而不能言其义。〔二〕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三〕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四〕干豆上,奏登歌,〔五〕独上歌,不以筦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六〕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七〕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

〔一〕服虔曰:「鲁人也,善乐事也。」

〔二〕师古曰:「铿鎗,金石之声也。铿音丘耕反。鎗音初庚反。其下亦同。」

〔三〕李奇曰:「嘉,善也,善神之至也。」

〔四〕刘德曰:「歌乐,在逸诗。」师古曰:「荠音才私反,礼经或作薋,又作茨,音并同耳。」

〔五〕师古曰:「干豆,脯羞之属。」

〔六〕服虔曰:「叔孙通所奏作也。」

〔七〕服虔曰:「高帝姬也。」韦昭曰:「唐山,姓也。」

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曰本舜招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盖乐己所自作,明有制也;〔一〕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二〕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以尊大宗庙。至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以尊世宗庙。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云。高祖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三〕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舞人无乐者,将至至尊之前不敢以乐也;出用乐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氐皆因秦旧事焉。〔四〕

〔一〕师古曰:「言自制作也。」

〔二〕师古曰:「遵前代之法。」

〔三〕苏林曰:「言昭容乐生于武德舞。」

〔四〕师古曰:「氐,归也,音丁礼反。其后字或作抵,音义并同。」

初,高祖既定天下,过沛,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欢哀,作「风起」之诗,令沛中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一〕皆令歌儿习吹以相和,常以百二十人为员。文、景之间,礼官肄业而已。〔二〕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干位也;〔三〕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四〕乃立乐府,〔五〕采诗夜诵,〔六〕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七〕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八〕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一〕师古曰:「原,重也。言已有正庙,更重立(之)〔也〕。」

〔二〕师古曰:「肄,习也,音弋二反。」

〔三〕师古曰:「言在京师之西北也。」

〔四〕师古曰:「汾水之旁,土特堆起,是泽中方丘也。祭地,以方象地形。」

〔五〕师古曰:「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哀帝时罢之。」

〔六〕师古曰:「采诗,依古遒人徇路,采取百姓讴谣,以知政教得失也。夜诵者,其言辞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

〔七〕师古曰:「用上辛,用周礼郊天日也。辛,取齐戒自新之义也。为圜丘者,取象天形也。」

〔八〕韦昭曰:「以竹为宫,天子居中。」师古曰:「汉旧仪云竹宫去坛三里。」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

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宫庭。〔一〕芬树羽林,云景杳冥,〔二〕金支秀华,庶旄翠旌。〔三〕

〔一〕晋灼曰:「四县,乐四县也,天子宫县。」师古曰:「谓设宫县而高张之。县,古悬字。」

〔二〕师古曰:「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芬然众多,仰视高远,如云日之杳冥也。」

〔三〕张晏曰:「金支,百二十支。秀华,中主有华艳也。旄,钟之旄也。」文颖曰:「析羽为旌,翠羽为之也。」臣瓒曰:「乐上众饰,有流羽葆,以黄金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师古曰:「金支秀华,瓒说是也。庶,众也。庶旄翠旌,谓析五采羽,注翠旄之首而为旌耳。」

七始华始,肃倡和声。〔一〕神来宴娭,庶几是听。〔二〕粥粥音送,细齐人情。〔三〕忽乘青玄,熙事备成。〔四〕清思眑眑,经纬冥冥。〔五〕

〔一〕孟康曰:「七始,天地四时人之始。华始,万物英华之始也。以为乐名,如六英也。」师古曰:「肃,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谐和之声。」

〔二〕师古曰:「娭,戏也。言庶几神来宴戏听此乐也。娭音许其反。」

〔三〕晋灼曰:「粥粥,敬惧貌也。细,微也。以乐送神,微感人情,使之齐肃也。」师古曰:「粥音弋六反。」

〔四〕师古曰:「言还神礼毕,忽登青天而去,福熙之事皆备成也。熙与禧同。」

〔五〕苏林曰:「眑音窈。」师古曰:「眑眑,幽静也。经纬,谓经纬天地。」

我定历数,人告其心。〔一〕敕身齐戒,施教申申。〔二〕乃立祖庙,敬明尊亲。大矣孝熙,四极爰轃。〔三〕

〔一〕师古曰:「言臣下各竭其心,致诚也。」

〔二〕应劭曰:「敕,谨敬之貌。」师古曰:「齐读曰斋。」

〔三〕师古曰:「熙亦福也。四极,四方极远之处也。尔雅曰:『

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邠音彬。轃字与臻同。」

王侯秉德,其邻翼翼,〔一〕显明昭式。清明鬯矣,皇帝孝德。〔二〕竟全大功,抚安四极。

〔一〕师古曰:「邻,言德不孤必有邻也。翼翼,恭敬也。」

〔二〕师古曰:「鬯,古畅字。畅,通也。」

海内有奸,纷乱东北。〔一〕诏抚成师,武臣承德。〔二〕行乐交逆,箫、勺群慝。〔三〕肃为济哉,盖定燕国。〔四〕

〔一〕师古曰:「谓匈奴。」

〔二〕师古曰:「成师,言各置(郊)〔部〕校,师出以律也。春秋左氏传曰『成师以出』。」

〔三〕晋灼曰:「箫,舜乐也。勺,周乐也。言以乐征伐也。」师古曰:「言制定新乐,教化流行,则逆乱之徒尽交欢也。慝,恶也。勺读曰酌。」

〔四〕师古曰:「匈奴服从,则燕国安静无寇难也。」

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二〕

〔一〕李奇曰:「愉愉,怿也。」师古曰:「荡荡,广大貌也。愉愉,和乐貌也。怀,思也。言海以广大之故,众水归之;王者有和乐之德,则人皆思附也。」

〔二〕师古曰:「言大山以崔嵬之故,能生养百卉;明君以崇高其德,故为万姓所尊也。崔音才回反。」

安其所,乐终产。〔一〕乐终产,世继绪。〔二〕飞龙秋,游上天。〔三〕高贤愉,乐民人。〔四〕

〔一〕师古曰:「万物各安其所,而乐终其生也。」

〔二〕师古曰:「言传祚无穷。」

〔三〕苏林曰:「秋,飞貌也。」师古曰:「庄子有秋驾之法者,亦言驾马腾骧,秋秋然也。扬雄赋曰『秋秋跄跄入西园』,其义亦同。读者不晓秋义,或改此秋字为秫稷之秫,失之远矣。」

〔四〕师古曰:「言王者有愉愉之德,故使众人皆安乐。」

丰草葽,女罗施。〔一〕何如,谁能回!〔二〕大莫大,成教德;长莫长,被无极。〔三〕

〔一〕孟康曰:「葽音『四月秀葽』。葽,盛貌也。」应劭曰:「

女罗,兔丝也,延于松柏之上。异类而犹载之,况同姓,言族亲不可不覆遇也。」

〔二〕师古曰:「回,乱也。言至德之善,上古帝皇皆不如之,而不可干乱。」

〔三〕师古曰:「被音皮义反。次下亦同。」

雷震震,电耀耀。明德乡,治本约。〔一〕治本约,泽弘大。〔二〕加被宠,咸相保。〔三〕德施大,世曼寿。〔四〕

〔一〕服虔曰:「与臣民之约。」师古曰:「乡,方也。言王者之威,取象雷电,明示德义之方,而治政本之约。约读曰要。」

〔二〕师古曰:「政教有常,则恩惠溥洽。」

〔三〕师古曰:「言德政所加,人被宠渥,则室家老幼皆相保也。」

〔四〕师古曰:「曼,延也。」

都荔遂芳,窅窊桂华。〔一〕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二〕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三〕孝道随世,我署文章。〔四〕桂华。

〔一〕苏林曰:「窅音窅胅之窅。窊音窊下之窊。」孟康曰:「窅,出;窊,入。都良薜荔之香鼓动桂华也。」晋灼曰:「桂华似殿名,次下言『桂华冯冯翼翼,承天之则』,言树此香草以絜齐其芳气,乃达于宫殿也。」臣瓒曰:「茂陵中书歌都孋、桂英、美芳、鼓行,如此复不得为殿名。」师古曰:「诸家说皆未尽也。此言都良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然也。皆谓神宫所有耳。窅音一校反。窊音一瓜反。」

〔二〕师古曰:「言以孝道进承于天,天神下降,故有光。」

〔三〕师古曰:「芬亦谓众多。芒芒,广远之貌。」

〔四〕师古曰:「署犹分部也,一曰表也。」

冯冯翼翼,承天之则。〔一〕吾易久远,烛明四极。〔二〕慈惠所爱,美若休德。〔三〕杳杳冥冥,克绰永福。〔四〕美(芳)〔若〕。

〔一〕师古曰:「冯冯,盛满也。翼翼,众貌也。」

〔二〕晋灼曰:「易,疆易也。久,固也。武帝自言拓境广远安固也。」师古曰:「此说非也。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非武帝时也,不得云拓境。」

〔三〕师古曰:「若,顺也。休亦美也。」

〔四〕师古曰:「绰,缓也,亦谓延长也。」

硙硙即即,师象山则。〔一〕乌呼孝哉,案抚戎国。蛮夷竭欢,象来致福。〔二〕兼临是爱,终无兵革。〔三〕

〔一〕孟康曰:「硙硙,崇积也。即即,充实也。师,众也。则,法也。积实之盛众类于山也。」师古曰:「硙音五回反。」

〔二〕李奇曰:「象,译也。蛮夷遣(择)〔译〕致福贡也。」

〔三〕师古曰:「兼临,言在上位者普包容也。」

嘉荐芳矣,告灵飨矣。告灵既飨,德音孔臧。〔一〕惟德之臧,建侯之常。承保天休,令问不忘。〔二〕

〔一〕师古曰:「飨字合韵皆音乡。孔,甚也。臧,善也。」

〔二〕师古曰:「建侯,封建诸侯也。易屯卦曰『利建侯』。休,美也。令,善也。问,名也。」

皇皇鸿明,荡侯休德。〔一〕嘉承天和,伊乐厥福。〔二〕在乐不荒,惟民之则。〔三〕

〔一〕服虔曰:「侯,惟也。」臣瓒曰:「天下荡平,惟帝之休德。」

〔二〕师古曰:「伊,是也。」

〔三〕师古曰:「则,法也。」

浚则师德,下民咸殖。令问在旧,孔容翼翼。〔一〕

〔一〕师古曰:「浚,深也。师,众也。则,法也。殖,生也。旧,久也。翼翼,敬也。言有深法众德,故能生育群黎,久有善名,其容甚敬也。」

孔容之常,承帝之明。〔一〕下民之乐,子孙保光。〔二〕承顺温良,受帝之光。嘉荐令芳,寿考不忘。〔三〕

〔一〕师古曰:「帝谓天也。下皆类此。」

〔二〕师古曰:「言永保其光宠也。」

〔三〕师古曰:「不忘,言长久也。」

承帝明德,师象山则。〔一〕云施称民,永受厥福。〔二〕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三〕

〔一〕师古曰:「众象山而为法,言不骞不崩。」

〔二〕师古曰:「言称物平施,其泽如云也。称音尺孕反。」

〔三〕师古曰:「疆,竟也。下皆类此。」

郊祀歌十九章,其诗曰:

练时日,侯有望,〔一〕膋萧,延四方。〔二〕九重开,灵之斿,〔三〕垂惠恩,鸿祜休。〔四〕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五〕灵之下,若风马,〔六〕左仓龙,右白虎。〔七〕灵之来,神哉沛,〔八〕先以雨,般裔裔。〔九〕灵之至,庆阴阴〔一0〕,相放怫,震澹心。〔一一〕灵已坐,五音饬,〔一二〕虞至旦,承灵亿。〔一三〕牲茧栗,粢盛香,尊桂酒,宾八乡。〔一四〕灵安留,吟青黄,〔一五〕遍观此,眺瑶堂。〔一六〕众嫭并,绰奇丽,〔一七〕颜如荼,兆逐靡。〔一八〕被华文,厕雾縠,曳阿锡,佩珠玉。〔一九〕侠嘉夜,兰芳,〔二0〕澹容与,献嘉觞。〔二一〕练时日一

〔一〕师古曰:「练,选也。」

〔二〕李奇曰:「膋,肠间脂也。萧,香蒿也。」师古曰:「以萧脂合馨香也。四方,四方之神也。膋音来雕反。音人说反。」

〔三〕师古曰:「天有九重,言皆开门而来降厥福。」

〔四〕师古曰:「鸿,大也。祜,福也。休,美也。祜音怙。」

〔五〕师古曰:「纷纷,言其多。」

〔六〕师古曰:「言速疾也。」

〔七〕师古曰:「以为卫。」

〔八〕师古曰:「沛,疾貌,音补盖反。」

〔九〕师古曰:「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驱也。般读与班同。班,布也。裔裔,飞流之貌。」

〔一0〕师古曰:「言垂阴覆遍于下。」

〔一一〕师古曰:「放怫犹髣佛也。澹,动也。放音昉。怫音沸。澹音大滥反。」

〔一二〕师古曰:「饬读与敕字同,谓整也。」

〔一三〕师古曰:「虞,乐也。亿,安也。」

〔一四〕应劭曰:「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晋灼曰:「尊,大尊也。元帝时大宰丞李元记云『以水渍桂,为大尊酒』。」师古曰:「茧栗,言角之小如茧及栗之形也。八乡,八方之神。」

〔一五〕服虔曰:「吟音含。」师古曰:「服说非也。吟谓歌诵也。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一六〕应劭曰:「眺,望也。瑶,石而似玉者也。」师古曰:「以瑶饰堂。瑶音遥。」

〔一七〕孟康曰:「嫭音互。嫭,好也。」如淳曰:「嫭,美目貌。」晋灼曰:「嫭音坼罅之罅。」师古曰:「孟说是也。谓供神女乐,并好丽也。」

〔一八〕应劭曰:「荼,野菅白华也。言此奇丽,白如荼也。」孟康曰:「兆逐靡者,兆民逐观而猗靡也。」师古曰:「菅,茅也。言美女颜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今俗所谓蒹锥也。荼音涂。菅音奸。靡,合韵音武义反。」

〔一九〕如淳曰:「阿,细缯。锡,细布也。」师古曰:「厕,杂也。雾縠,言其轻细若云雾也。」

〔二0〕如淳曰:「佳、侠,皆美人之称。嘉夜,芳草也。」师古曰:「侠与挟同,言怀挟芳草也。即今白芷。音昌改反。」

〔二一〕师古曰:「澹,安也。容与,言闲舒也。澹音大滥反。」

帝临中坛,四方承宇,〔一〕绳绳意变,备得其所。〔二〕清和六合,制数以五。〔三〕海内安宁,兴文匽武。〔四〕后土富媪,昭明三光。〔五〕穆穆优游,嘉服上黄。〔六〕帝临二

〔一〕师古曰:「言天神尊者来降中坛,四方之神各承四宇也。坛字或作,读亦曰坛。字加示者,神灵之耳。下言紫坛、嘉坛,其义并同。」

〔二〕应劭曰:「绳绳,谨敬更正意也。」孟康曰:「众多也。」臣瓒曰:「尔雅曰『绳绳,戒也』。」师古曰:「瓒说是也。」

〔三〕张晏曰:「此后土之歌也。土数五。」

〔四〕师古曰:「匽,古偃字。」

〔五〕张晏曰:「媪,老母称也。坤为母,故称媪。海内安定,富媪之功耳。」

〔六〕孟康曰:「土色上黄也。」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一〕膏润并爱,跂行毕逮。〔二〕霆声发荣,壧处顷听,〔三〕枯槁复产,乃成厥命。〔四〕众庶熙熙,施及夭胎,〔五〕群生啿啿,惟春之祺。〔六〕

青阳三邹子乐。

〔一〕臣瓒曰:「春为青阳。」师古曰:「草根曰荄。遂者,言皆生出也。荄音该。」

〔二〕孟康曰:「跂音岐。」师古曰:「并,兼也。逮,及也。凡有足而行者,称跂行也。」

〔三〕晋灼曰:「壧,穴也。谓蛰虫惊听也。」师古曰:「壧与岩同。言雷霆始发,草木舒荣,则蛰虫处岩崖者,莫不顷听而起。顷读曰倾。」

〔四〕师古曰:「枯槁,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槁音口老反。」

〔五〕师古曰:「熙熙,和乐貌也。施,延也。少长曰夭,在孕曰胎。施音弋豉反。夭音乌老反。」

〔六〕服虔曰:「啿音『湛湛露斯』。」如淳曰:「祺,福也。」师古曰:「啿啿,丰厚之貌也,音徒感反。祺音其。」

朱明盛长,与万物,〔一〕桐生茂豫,靡有所诎。〔二〕敷华就实,既阜既昌,〔三〕登成甫田,百鬼迪尝。〔四〕广大建祀,肃雍不忘,神若宥之,传世无疆。〔五〕

朱明四邹子乐。

〔一〕臣瓒曰:「夏为朱明。」师古曰:「,古敷字也。与,言开舒也。与音弋于反。」

〔二〕师古曰:「桐读为通。茂豫,美盛而光悦也。言草木皆通达而生,美悦光泽,各无所诎,皆申遂也。诎音丘物反。」

〔三〕师古曰:「敷,布也。就,成也。阜,大也。昌,盛也。」

〔四〕师古曰:「甫田,大田也。百鬼,百神也。迪,进也。尝谓歆飨之也。言此粢盛,皆因大田而登成,进于祀所,而为百神所歆飨也。迪音大历反。」

〔五〕师古曰:「若,善也。宥,佑也。」

西颢沆砀,秋气肃杀,〔一〕含秀垂颖,续旧不废。〔二〕奸伪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远,四貉咸服。〔三〕既畏兹威,惟慕纯德,附而不骄,正心翊翊。〔四〕

西颢五邹子乐。

〔一〕韦昭曰:「西方少昊也。」师古曰:「沆音胡浪反。砀音荡。沆砀,白气之貌也。」

〔二〕师古曰:「五谷百草,秀颖成实,皆因旧苗,无废绝也。不荣而实曰秀,叶末曰颖。废合韵音发。」

〔三〕师古曰:「四貉犹言四夷。辟读曰僻。貉音莫客反。」

〔四〕师古曰:「纯,大也。言畏威怀德,皆来宾附,无敢骄怠,尽虔敬。」

玄冥陵阴,蛰虫盖臧,〔一〕屮木零落,抵冬降霜。〔二〕易乱除邪,革正异俗,〔三〕兆民反本,抱素怀朴。条理信义,望礼五岳。〔四〕籍敛之时,掩收嘉谷。〔五〕

玄冥六邹子乐。

〔一〕师古曰:「玄冥,北方之神也。」

〔二〕孟康曰:「抵,至也,至冬而降霜,音底。」师古曰:「屮,古草字。」

〔三〕师古曰:「易,变;革,改也。」

〔四〕师古曰:「条,分也,畅也。」

〔五〕师古曰:「籍敛,谓收籍田也。」

惟泰元尊,媪神蕃厘,〔一〕经纬天地,作成四时。精建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云风雷电,降甘露雨,百姓蕃滋,咸循厥绪。〔二〕继统共勤,顺皇之德,〔三〕鸾路龙鳞,罔不肸饰。〔四〕嘉笾列陈,庶几宴享,〔五〕灭除凶灾,(列)〔烈〕腾八荒。〔六〕钟鼓竽笙,云舞翔翔,招摇灵旗,九夷宾将。〔七〕

惟泰元七建始元年,丞相匡衡奏罢「鸾路龙鳞」,更定诗曰「涓选休成」。〔八〕

〔一〕李奇曰:「元尊,天也。媪神,地也。祭天燔燎,祭地瘗埋也。」师古曰:「李说非也。泰元,天也。蕃,多也。厘,福也。言天神至尊,而地神多福也。蕃音扶元反。厘读曰禧。」

〔二〕师古曰:「蕃,多也。滋,益也。循,顺也。绪,业也。」

〔三〕师古曰:「共读曰恭。皇,皇天也。此言天子继承祖统,恭勤为心而顺天也。」

〔四〕苏林曰:「肸音塈涂之塈。塈,饰也。」师古曰:「罔,无也。肸,振也。谓皆振整而饰之也。肸音许乙反。」

〔五〕师古曰:「嘉笾,谓祭祀之笾实也。木曰豆,竹曰笾。享字合韵宜(因)〔音〕乡。」

〔六〕师古曰:「言威烈之盛,踰于八荒。」

〔七〕师古曰:「画招摇于旗以征伐,故称灵旗。将犹从也。」

〔八〕臣瓒曰:「涓,除也。除恶选取美成者也。」

天地并况,惟予有慕,〔一〕爰熙紫坛,思求厥路。〔二〕恭承禋祀,缊豫为纷,〔三〕黼绣周张,承神至尊。〔四〕千童罗舞成八溢,〔五〕合好效欢虞泰一。〔六〕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七〕璆磬金鼓,灵其有喜,〔八〕百官济济,各敬厥事。盛牲实俎进闻膏,〔九〕神奄留,临须摇。〔一0〕长丽前掞光耀明〔一一〕,寒暑不忒况皇章。〔一二〕展诗应律鋗玉鸣,〔一三〕函宫吐角激征清。发梁扬羽申以商,〔一四〕造兹新音永久长。声气远条凤鸟,〔一五〕神夕奄虞盖孔享。〔一六〕

天地八丞相匡衡奏罢「黼绣周张」,更定诗曰「肃若旧典」。〔一七〕

〔一〕师古曰:「况,赐也。」

〔二〕师古曰:「熙,兴也。紫坛,坛紫色也。思求降神之路也。」

〔三〕孟康曰:「积聚修饰,为此纷华也。」师古曰:「缊音于粉反。」

〔四〕师古曰:「白与黑画为斧形谓之黼。」

〔五〕师古曰:「溢与佾同。佾,列也。」

〔六〕师古曰:「虞与娱同。」

〔七〕师古曰:「轩朱即朱轩也。言总合音乐,会于轩槛之前。」

〔八〕师古曰:「璆,美玉名,以为磬也。喜,合韵音许吏反。」

〔九〕师古曰:「言以牲实俎,以萧脂,则其芬馨达于神所,故曰盛牲实俎进闻膏。」

〔一0〕晋灼曰:「须摇,须臾也。」师古曰:「奄读曰淹。」

〔一一〕孟康曰:「欲令神宿留,言日虽暮,长更星在前扶助,常有光明也。掞或作扶。」晋灼曰:「掞即光炎字也。」臣瓒曰:「长丽,灵鸟也。故相如赋曰『前长丽而后矞皇』。旧说云鸾也。张衡思玄赋亦曰『前长丽使拂羽』。」师古曰:「晋、瓒二说是也。丽音离。掞音艳。」

〔一二〕晋灼曰:「况,赐也。皇,君也。章,明也。言长更星终始不改其光,神永以此明赐君也。」臣瓒曰:「忒,差也。寒暑不差,言阴阳和也,以此赐君,章贤德也。」师古曰:「瓒说是也。」

〔一三〕晋灼曰:「鋗,鸣玉声也。」师古曰:「鋗音火玄反。」

〔一四〕晋灼曰:「下有『梁黄鼓员四人』,似新造音乐者姓名也。」师古曰:「晋说非也。自函宫吐角以下,总言五声之备耳。申,重也。发梁,歌声绕梁也。函与含同。」

〔一五〕师古曰:「条,达也。,古翔字。」

〔一六〕师古曰:「虞,乐也。盖,语辞也。孔,甚也。享,合韵音乡。」

〔一七〕师古曰:「肃,敬也。若,顺也。」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一〕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二〕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三〕訾黄其何不徕下〔四〕!

日出入九

〔一〕晋灼曰:「日月无穷,,而人命有终,世长而寿短。」

〔二〕晋灼曰:「言人寿不能安固如四海,遍观是,乃知命甚促。谓何,当如之何也。」师古曰:「泊,水貌也,音步各反,又音魄。」

〔三〕应劭曰:「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武帝愿乘六龙,仙而升天,曰『吾所乐独乘六龙然,御六龙得其调,使我心若』。」

〔四〕应劭曰:「訾黄一名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武帝意欲得之,曰:『何不来邪?』」师古曰:「訾,嗟叹之辞也。黄,乘黄也。叹乘黄不来下也。訾音咨。」

太一况,天马下,〔一〕沾赤汗,沬流赭。〔二〕志俶傥,精权奇,浮云,晻上驰。〔三〕体容与,迣万里,〔四〕今安匹,龙为友。〔五〕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

〔一〕师古曰:「言此天马乃太一所赐,故来下也。」

〔二〕应劭曰:「大宛马汗血沾濡也,流沬如赭也。」李奇曰:「

沬音面之。」晋灼曰:「沬,古字也。」师古曰:「沬、沫两通。沬者,言被面如也,字从水傍午未之未,音呼内反。沫者,言汗流沫出也,字从水傍本末之末,音亦如之。然今书字多作沬面之沬也。」

〔三〕苏林曰:「音蹑。言天马上蹑浮云也。」师古曰:「晻音乌感反。言晻然而上驰。」

〔四〕孟康曰:「迣音逝。」如淳曰:「迣,超踰也。」晋灼曰:「古迾字。」师古曰:「孟音非也。迣读与厉同,言能厉渡万里也。」

〔五〕师古曰:「言今更无与匹者,唯龙可为之友耳。」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一〕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二〕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三〕天马徕,执徐时,〔四〕将摇举,谁与期?〔五〕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六〕天马徕,龙之媒,〔七〕游阊阖,观玉台。〔八〕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天马十

〔一〕师古曰:「言九夷皆服,故此马远来也。徕,古往来字也。」

〔二〕应劭曰:「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师古曰:「言其变化若鬼神。」

〔三〕张晏曰:「马从西而来东也。」师古曰:「言马从西来,经行碛卤之地无草者,(几)〔凡〕千里而至东道。」

〔四〕应劭曰:「太岁在辰曰执徐。言得天马时岁在辰也。」孟康曰:「东方震为龙,又青龙宿。言以其方来也。」师古曰:「应说是也。」

〔五〕如淳曰:「遥,远也。摇或作遥。」师古曰:「如说非也。言当奋摇高举,不可与期也。」

〔六〕应劭曰:「言天马虽去人远,当豫开门以待之也。」文颖曰:「言武帝好仙,常庶几天马来,当乘之往发昆仑也。」师古曰:「

文说是也。」

〔七〕应劭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

〔八〕应劭曰:「阊阖,天门。玉台,上帝之所居。」

天门开,詄荡荡,〔一〕穆并骋,以临飨。〔二〕光夜烛,德信着,〔三〕灵(平而)鸿,长生豫。〔四〕大朱涂广,夷石为堂,〔五〕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六〕星留俞,塞陨光,〔七〕照紫幄,珠熉黄。〔八〕幡比集,贰双飞常羊。〔九〕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一0〕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一一〕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一二〕函蒙祉福常若期,〔一三〕寂漻上天知厥时。〔一四〕泛泛滇滇从高斿,〔一五〕殷勤此路胪所求。〔一六〕佻正嘉吉弘以昌,〔一七〕休嘉砰隐溢四方。〔一八〕专精厉意逝九阂,〔一九〕纷云六幕浮大海。〔二0〕

天门十一

〔一〕如淳曰:「詄读如迭。詄荡荡,天体坚清之状也。」师古曰:「詄音大结反。」

〔二〕师古曰:「言众神穆然方驾驰骋而临祠祭。」

〔三〕师古曰:「神光夜照,应诚而来,是德信着明。」

〔四〕师古曰:「神灵德泽所浸,溥博无私,其福甚大,故我得长生之道而安豫也。」

〔五〕师古曰:「涂,道路也。夷,平也。言通神之路,饰以朱丹,又甚广大。平夷密石,累以为堂。」

〔六〕师古曰:「梢,竿也,舞者所持。玉梢,以玉饰之也。招摇,申动之貌。永,长也。梢音所交反。招音韶。望,合韵音亡。」

〔七〕师古曰:「俞,答也。言众星留神,答我飨荐,降其光耀,四面充塞也。俞音踰。」

〔八〕如淳曰:「熉音殒,黄貌也。」师古曰:「紫幄,飨神之幄也。帐上四下而覆曰幄。言光照紫幄,故其珠色熉然而黄也。熉音云。」

〔九〕文颖曰:「舞者骨腾肉飞,如鸟之回翅而双集也。」师古曰:「常羊,犹逍遥也。」

〔一0〕师古曰:「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宣,遍也。」

〔一一〕师古曰:「轧忽,长远之貌也。重觞,谓累献也。」

〔一二〕孟康曰:「殣音觐。」师古曰:「言神灵裴回,留而不去,故我得觐见,冀以亲附而陈诚意,遂章明之。」

〔一三〕师古曰:「函,包也。蒙,被也。言为神所飨,故能包函蒙被祉福,应诚而至,有常期也。」

〔一四〕应劭曰:「言天虽寂漻高远,而知我飨荐之时也。漻音来朝反。」

〔一五〕应劭曰:「泛泛,上浮之意也。滇滇,盛貌也。」晋灼曰:「滇音『振旅阗阗』。」师古曰:「音徒千反。」

〔一六〕应劭曰:「胪,陈也。言所以殷勤此路,乃欲陈所求也。」师古曰:「胪音力于反。」

〔一七〕如淳曰:「佻读曰肇。肇,始也。」

〔一八〕师古曰:「休,美也。嘉,庆也。砰音普萌反。砰隐,盛意。」

〔一九〕如淳曰:「阂亦陔也。淮南子曰若士者谓卢敖曰『吾与汗漫期乎九陔之上』。陔,重也。谓九天之上也。」师古曰:「阂,合韵音改,又音亥。」

〔二0〕师古曰:「纷云,兴作之貌。六幕,犹言六合也。」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一〕象载昭庭,日亲以察。〔二〕参侔开阖,爰推本纪,〔三〕汾脽出鼎,皇祜元始。〔四〕五音六律,依韦飨昭,〔五〕杂变并会,雅声远姚。〔六〕空桑琴瑟结信成,〔七〕四兴递代八风生。〔八〕殷殷钟石羽钥鸣。〔九〕河龙供鲤醇牺牲。〔一0〕百末旨酒布兰生。〔一一〕泰尊柘浆析朝酲。〔一二〕微感心攸通修名,〔一三〕周流常羊思所并。〔一四〕穰穰复正直往宁,〔一五〕冯蠵切和疏写平。〔一六〕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

景星十二元鼎五年得鼎汾阴作。

〔一〕如淳曰:「景星者,德星也,见无常,常出有道之国。镇星为信星,居国益地。」师古曰:「谓彰着而为行列也。」

〔二〕师古曰:「象谓县象也。载,事也。县象秘事,昭显于庭,日来亲近,甚明察也。」

〔三〕应劭曰:「参,三也。言景星光明开阖,乃三于日月也。」晋灼曰:「侔,等也。开阖,犹开辟也。言今之鼎瑞,参等于上世。」师古曰:「晋说是。」

〔四〕师古曰:「皇,大也。祜,福也。脽音谁。祜音怙。」

〔五〕师古曰:「依韦,谐和不相乖离也。飨读曰响。昭,明也,言声响之明也。」

〔六〕师古曰:「姚,僄姚,言飞扬也。」

〔七〕张晏曰:「传曰『空桑为瑟,一弹三叹』,祭天质故也。」师古曰:「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为琴瑟也。」

〔八〕应劭曰:「四时递代成阴阳,八风以生也。」臣瓒曰:「舞者四县代奏也。左氏传曰『夫舞者,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师古曰:「瓒说是也。八方之风,谓东北曰条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

〔九〕师古曰:「殷殷,声盛也。石谓磬也。羽钥,韶舞所持者也。殷音隐。」

〔一0〕晋灼曰:「河龙,夏之所赐者也。供鲤,给厨祭也。」师古曰:「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一一〕张晏曰:「百末,末作之末也。」晋灼曰:「百日之末酒也,芬香布列,若兰之生也。」师古曰:「百末,百草华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华末杂酒,故香且美也。事见春秋繁露。」

〔一二〕应劭曰:「柘浆,取甘柘汁以为饮也。酲,病酒也。析,解也。言柘浆可以解朝酲也。」

〔一三〕师古曰:「言精微所应,其心攸远,故得通达成长久之名。」

〔一四〕师古曰:「周流,犹周行也。常羊,犹逍遥也。思所并,思与神道合也,下言合所思是也。」

〔一五〕师古曰:「穰穰,多也。复犹归也。直,当也。宁,愿也。言获福既多,归于正道,克当往日所愿也。复音扶目反,宁合韵音宁。」

〔一六〕晋灼曰:「冯,冯夷,河伯也。蠵,觜蠵,龟属也。」师古曰:「言冯夷命灵蠵,使切厉谐和水神,令之疏导川潦,写散平均,无灾害也。蠵音弋随反,又音携。」

齐房产草,九茎连叶,〔一〕宫童效异,披图案谍。〔二〕玄气之精,回复此都,〔三〕蔓蔓日茂,芝成灵华。〔四〕

齐房十三元封二年芝生甘泉齐房作。

〔一〕师古曰:「齐读曰斋。其下并同。」

〔二〕臣瓒曰:「宫之童竖致此异瑞也。」苏林曰:「谍,谱弟之也。」

〔三〕师古曰:「玄,天也。言天气之精,回旋反复于此云阳之都,谓甘泉也。」

〔四〕师古曰:「蔓蔓。言其长久,日以茂盛也。」

后皇嘉坛,立玄黄服,〔一〕物发冀州,兆蒙祉福。〔二〕沇沇四塞,徦狄合处,〔三〕经营万亿,咸遂厥宇。〔四〕

后皇十四

〔一〕师古曰:「坛,祭坛也。服,祭服也。」

〔二〕晋灼曰:「得宝鼎于汾阴也。」臣瓒曰:「汾阴属冀州。」

〔三〕孟康曰:「沇音兖。」师古曰:「沇沇,流行之貌也。徦狄,远夷也。合处,内附也。徦即遐字耳,其字从彳。彳音丑益反。」

〔四〕师古曰:「宇,居也。言我经营万方亿兆,故得咸遂其居。」

华,固灵根。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一〕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二〕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三〕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四〕神之揄,临坛宇,〔五〕九疑宾,夔龙舞。〔六〕神安坐,吉时,〔七〕共翊翊,合所思。〔八〕神嘉虞,申贰觞,〔九〕福滂洋,迈延长。〔一0〕沛施佑,汾之阿,〔一一〕扬金光,横泰河,〔一二〕莽若云,增阳波。〔一三〕遍胪驩,腾天歌。〔一四〕

华十五

〔一〕师古曰:「敦读曰屯。屯,聚也。」

〔二〕师古曰:「拔。舍止也,音步曷反。」

〔三〕孟康曰:「纵音总。」晋灼曰:「音人相傱勇作恶。」师古曰:「容容,飞扬之貌。沓沓,疾行也。般,相连也。纵纵,众也。容音勇。纵音总。一曰容读如本字,傱音才公反。」

〔四〕如淳曰:「天文志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是谓庆云』。」师古曰:「翊音弋入反,又音立。」

〔五〕师古曰:「揄,引也。坛宇,谓祭祠坛场及宫室。言神引来降临之也。揄音踰。」

〔六〕如淳曰:「九疑,舜所葬。言以舜为宾客也。夔典乐,龙管纳言,皆随舜而来,舞以乐神。」

〔七〕师古曰:「,古翔字也。言神安坐回翔,皆趣吉时也。」

〔八〕师古曰:「共读曰恭。翊翊,敬也。」

〔九〕师古曰:「虞,乐也。贰觞,犹重觞也。」

〔一0〕师古曰:「滂洋,饶广也。滂音普郎反。洋音羊,又音祥。」

〔一一〕师古曰:「沛音普大反。沛然泛貌也。阿,水之曲隅。」

〔一二〕师古曰:「横,充满也。泰河,大河也。」

〔一三〕师古曰:「莽,云貌。言光明之盛,莽莽然如云也。」

〔一四〕师古曰:「胪,陈也。腾,升也。言陈其欢庆,令歌上升于天。」

五神相,包四邻,〔一〕土地广,扬浮云。扢嘉坛,椒兰芳,〔二〕璧玉精,垂华光。〔三〕益亿年,美始兴,〔四〕交于神,若有承。〔五〕广宣延,咸毕觞,〔六〕灵舆位,偃蹇骧。〔七〕卉汨胪,析奚(道)〔遗〕?〔八〕淫渌泽,然归。〔九〕

五神十六

〔一〕如淳曰:「五帝为太一相也。」师古曰:「包,含也。四邻,四方。」

〔二〕孟康曰:「扢,摩也。」师古曰:「音公忽反。谓摩拭其坛,加以椒兰之芳。」

〔三〕师古曰:「言礼神之璧乃玉之精英,故有光华也。」

〔四〕师古曰:「言福庆方兴起也。」

〔五〕师古曰:「言神来降临,故尽其肃恭。」

〔六〕师古曰:「言遍延诸神,咸歆祭祀,毕尽觞爵也。」

〔七〕师古曰:「神既毕飨,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骧也。蹇音居偃反。」

〔八〕师古曰:「卉汨,疾意也。胪,陈也。析,分也。奚,何也。言速自陈列分散而归,无所留也。汨音于笔反。」

〔九〕师古曰:「淫,久也。渌泽,泽名。言我飨神之后,久在渌泽,乃然而归也。渌音绿。音乌黄反。」

朝陇首,览西垠,〔一〕电,获白麟。〔二〕爰五止,显黄德,〔三〕图匈虐,熏鬻殛。〔四〕辟流离,抑不详,〔五〕宾百僚,山河飨。〔六〕掩回辕,鬗长驰,〔七〕腾雨师,洒路陂〔八〕。流星陨,感惟风,归云,抚怀心。〔九〕

朝陇首十七元狩元年行幸雍获白麟作。

〔一〕臣瓒曰:「谓朝于陇首而览西北也。」师古曰:「陇坻之首也。垠,也。坻音丁礼反。」

〔二〕臣瓒曰:「祭五畤,皆有报应,声若,光若电也。」师古曰:「,古燎字。」

〔三〕师古曰:「爰,曰也,发语辞也。止,足也。时白麟足有五蹄。」

〔四〕应劭曰:「熏鬻,匈奴本号也。」师古曰:「殛,穷也。一曰,殛,诛也,音居力反。」

〔五〕师古曰:「流离不得其所者,为开道路,使之安集。违道不详善者,则抑黜之,以申惩劝也。」

〔六〕师古曰:「百僚,百神之官也。飨,合韵音乡。」

〔七〕如淳曰:「鬗音樠。鬗鬗,长貌也。」师古曰:「音武元反。」

〔八〕师古曰:「洒,洒也。路陂,路傍也。言使雨师洒道也。洒音洒,又音山豉反。」

〔九〕师古曰:「怀心,怀柔之心也。音蹑。」

象载瑜,白集西,〔一〕食甘露,饮荣泉。〔二〕赤鴈集,六纷员,〔三〕殊翁杂,五采文。〔四〕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五〕

象载瑜十八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鴈作。

〔一〕服虔曰:「象载,鸟名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象载,象舆也。山出象舆,瑞应车也。瑜,美貌也。言此瑞车瑜然色白而出西方也。西,合韵音先。」

〔二〕师古曰:「驾舆者之所饮食也。荣泉,言泉有光华。」

〔三〕师古曰:「言六者,所获赤鴈之数也。纷员,多貌也。言西获象舆,东获赤鴈,祥瑞多也。员音云。」

〔四〕孟康曰:「翁,鴈颈也。言其文采殊异也。」

〔五〕师古曰:「见,显示也。蓬莱,神山也,在海中。结,成也。」

赤蛟绥,黄华盖,〔一〕露夜零,昼晻濭。〔二〕百君礼,六龙位,〔三〕勺椒浆,灵已醉。〔四〕灵既享,锡吉祥,芒芒极,降嘉觞。〔五〕灵殷殷,烂扬光,〔六〕延寿命,永未央。杳冥冥,塞六合,泽汪濊,辑万国。〔七〕灵禗禗,象舆轙,〔八〕票然逝,旗逶蛇。〔九〕礼乐成,灵将归,托玄德,长无衰。〔一0〕

赤蛟十九

〔一〕师古曰:「绥绥,赤蛟貌。黄华盖,言其上有黄气,状若盖也。」

〔二〕师古曰:「晻音乌感反。濭音蔼。晻濭,云气之貌。」

〔三〕师古曰:「百君,亦谓百神也。」

〔四〕师古曰:「勺读曰酌。」

〔五〕师古曰:「芒芒,广大貌,音莫郎反。」

〔六〕师古曰:「殷殷,盛也。烂,光貌。殷音隐。」

〔七〕师古曰:「塞,满也。辑,和也。天地四方谓之六合。汪濊,言饶多也。濊音于废反,又音乌外反。辑与集同。」

〔八〕孟康曰:「禗音近枲,不安欲去也。轙,待也。」如淳曰:「轙,仆人严驾待发之意也。」师古曰:「禗,孟音是也。轙,如说是也。轙音仪。」

〔九〕师古曰:「票然,轻举意也。逶蛇,旗貌也。票音匹遥反。蛇音移。」

〔一0〕师古曰:「言托恃天德,冀获长生,无衰竭也。」

其余巡狩福应之事,不序郊庙,故弗论。

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存肄之,〔一〕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然诗乐施于后嗣,犹得有所祖述。昔殷周之雅颂,乃上本有娀、姜原,〔二〕、稷始生,玄王、公刘、古公、大伯、王季、姜女、大任、太姒之德,〔三〕乃及成汤、文、武受命,武丁、成、康、宣王中兴,〔四〕下及辅佐阿衡、周、召、太公、申伯、召虎、仲山甫之属,〔五〕君臣男女有功德者,靡不褒扬。功德既信美矣,褒扬之声盈乎天地之间,是以光名著于当世,遗誉垂于无穷也。今汉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

〔一〕师古曰:「肄,习也。音弋二反。」

〔二〕应劭曰:「简狄,有娀之女,吞燕卵而生契。」师古曰:「

姜嫄,后稷之母也。」

〔三〕师古曰:「,殷之始祖。稷,周之始祖。玄王亦殷之先祖,承黑帝之后,故曰玄王。公刘,后稷之曾孙也。古公亶父,即豳公也。大伯,大王之子,王季之兄也。王季,文王之父也。姜女,亶甫之妃也。大任,文王之母也。太姒,文王之妃,武王之母也。毛、郑说诗,以玄王即也。此志既言,又有玄王,则玄王非一人矣。」

〔四〕师古曰:「武丁,殷王高宗也。周成王,武王之子也。康王,成王之子也。宣王,厉王之子。」

〔五〕师古曰:「阿衡,伊尹职号也。周,周公旦也。召,召公奭也。太公,师尚父也。申伯、召虎、仲山甫,皆周宣王臣也。」

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可)〔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等上书言之,〔一〕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大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二〕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鉴)〔铿〕鎗,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三〕是以行之百有余年,德化至今未成。今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四〕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五〕河间区区,(不)〔小〕国藩臣,〔六〕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七〕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八〕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

〔一〕师古曰:「音于辄反。」

〔二〕师古曰:「讲谓论习也。」

〔三〕师古曰:「风,化也。」

〔四〕师古曰:「表,显也。」

〔五〕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

〔六〕师古曰:「区区,小貌也。」

〔七〕师古曰:「存意于礼乐。」

〔八〕师古曰:「被犹覆也,音皮义反。」

是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一〕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之,又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二〕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三〕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四〕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五〕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六〕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七〕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梁皇鼓员四人,临淮鼓员三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八〕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外郊祭员十三人,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九〕兼给事雅乐用四人,夜诵员五人,刚、别柎员二人,〔一0〕给盛德主调篪员二人,〔一一〕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钟工、磬工、箫工员各一人,仆射二人主领诸乐人,皆不可罢。竽工员三人,一人可罢。〔一二〕琴工员五人,三人可罢。柱工员二人,一人可罢。〔一三〕绳弦工员六人,四人可罢。〔一四〕郑四会员六十二人,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张瑟员八人,七人可罢。安世乐鼓员二十人,十九人可罢。沛吹鼓员十二人,族歌鼓员二十七人,陈吹鼓员十三人,商乐鼓员十四人,东海鼓员十六人,长乐鼓员十三人,缦乐鼓员十三人,〔一五〕凡鼓八,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一六〕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楚四会员十七人,巴四会员十二人,铫四会员十二人,〔一七〕齐四会员十九人,蔡讴员三人,齐讴员六人,竽瑟钟磬员五人,皆郑声,可罢。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一八〕其七十人可罢。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奏可。然百姓渐渍日久,又不制雅乐有以相变,豪富吏民湛沔自若,〔一九〕陵夷坏于王莽。

〔一〕师古曰:「五侯,王凤以下也。定陵,淳于长也。富平,张放。」

〔二〕师古曰:「孙读曰逊。」

〔三〕师古曰:「趋读曰趣。趣,向也。」

〔四〕师古曰:「辟读曰僻也。」

〔五〕师古曰:「源,水泉之本。」

〔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

〔七〕师古曰:「巴,巴人也。俞,俞人也。当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趫捷善斗,与之定三秦灭楚,因存其武乐也。巴俞之乐因此始也。巴即今之巴州,俞即今之(俞)〔渝〕州,各其本地。」

〔八〕晋灼曰:「邡音方。」

〔九〕师古曰:「招读与翘同。」

〔一0〕师古曰:「刚及别柎皆鼓名也。柎音肤。」

〔一一〕师古曰:「篪以竹为之,七孔,亦笛之类也,音池。」

〔一二〕师古曰:「竽,笙类也,三十六簧,音于。」

〔一三〕师古曰:「柱工,主筝瑟之柱者。」

〔一四〕师古曰:「弦,琴瑟之弦。绳言主纠合作之也。」

〔一五〕师古曰:「缦乐,杂乐也,音漫。」

〔一六〕孟康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韦昭曰:「着假面者也。」师古曰:「孟说是。」

〔一七〕李奇曰:「疑是。」韦昭曰:「铫,国名,音繇。」师古曰:「韦说是也。铫音姚。」

〔一八〕李奇曰:「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师古曰:「挏音动。马酪味如酒,而饮之亦可醉,故呼马酒也。」

〔一九〕师古曰:「湛读曰沉,又读曰耽。自若,言自如故也。」

今海内更始,民人归本,户口岁息,〔一〕平其刑辟,牧以贤良,至于家给,既庶且富,则须庠序礼乐之教化矣。〔二〕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着也。孔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百世可知也。」〔三〕今大汉继周,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此贾(宜)〔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为发愤而增叹也。〔四〕

〔一〕师古曰:「今谓班氏撰书时也。息,生也。」

〔二〕师古曰:「家给,解已在前。庶,众也。论语云孔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故班氏引之也。」

〔三〕师古曰:「论语载孔子答子张之言也。」

〔四〕师古曰:「感叹也。」

校勘记

一0三四页三行(大不备)或莫甚焉。王先谦说「大不备」三字误衍。「或」古「惑」字。通鉴不重三字,「或」作「惑」,是所见本不误。

一0三六页四行(母常人)〔每常大〕行礼乃置。「母常人」,景佑本作「每常大」。殿本「常」作「当」。

一0三七页七行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足以感动人之善心(

而)〔也〕,不使邪气得接焉,景佑本如此。

一0三七页一二行麤(古)〔作〕字,〔非是〕。景佑本如此。按「」是「麤」之俗字,故说非是。

一0四一页一六行而说论语者乃以为(追)鲁哀公时礼坏乐崩,景佑、殿本无「追」字。

一0四四页七行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王念孙说「祖」字涉上下文而衍,景佑本作「高庙」,是也。

一0四四页一0行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王念孙说「明」字涉下两「明」字而衍,景佑本无。

一0四五页一0行更重立(之)〔也〕。景佑、殿本都作「也」。

一0四七页一六行言各置(郊)〔部〕校,景佑、殿、局本都作「部」。王先谦说作「部」是。

一0四九页一一行桂华钱大昭说,此二字是练时日、帝临、青阳之类,所以记章数也。但存桂华、美若二章之名,其余俱脱去耳。

一0五0页四行美(芳)〔若〕刘奉世说,桂华、美芳皆二诗章名,本侧注在前章之末,传写之误,遂以冠后。后词无「美芳」,亦当作「美若」矣。

一0五0页一三行蛮夷遣(择)〔译〕致福贡也。景佑、殿本都作「译」。王先谦说作「译」是。

一0五七页四行(列)〔烈〕腾八荒。景佑、殿本都作「烈」。王先谦说作「烈」是。

一0五七页一二行享字合韵宜(因)〔音〕乡。景佑、殿本都作「音」。王先谦说作「音」是。

一0六一页五行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者」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0六一页六行(几)〔凡〕千里而至东道。景佑、殿本都作「凡」。王先谦说作「凡」是。

一0六一页一四行灵(平而)鸿,长生豫。王先谦说,八字不成句义,「平而」二字当衍。颜注亦未为「平」字释义,衍文明矣。

一0六七页一三行析奚(道)〔遗〕?景佑、殿、局本都作「遗」。王先谦说作「遗」是。

一0七一页一四行世受(可)〔河〕间乐,钱大昭说「可」当作「河」。按景佑、殿、局本都作「河」。

一0七二页一行但闻(鉴)〔铿〕鎗,景佑、殿、局本都作「

铿」。王先谦说作「铿」是。

一0七二页四行(不)〔小〕国藩臣,钱大昭说「不」疑「小」字之讹。按景佑、殿本都作「小」。

一0七三页八行刚、别柎员二人,〔一0〕给盛德主调篪员二人,注〔一0〕原在「盛德」下。王先谦说「给盛德」三字当下属。

一0七四页一四行俞即今之(俞)〔渝〕州。景佑、殿本都作「

渝」。王先谦说作「渝」是。

一0七五页一四行贾(宜)〔谊〕景佑、殿本都作「谊」。王先谦说作「谊」是。

汉书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夫人宵天地之,〔一〕怀五常之性,〔二〕聪明精粹,〔三〕有生之最灵者也。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四〕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群而不足,争心将作,上圣卓然先行敬让博爱之德者,众心说而从之。〔五〕从之成群,是为君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六〕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七〕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爱待敬而不败,德须威而久立,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也。圣人既躬明悊之性,〔八〕必通天地之心,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动缘民情,而则天象地。〔九〕故曰先王立礼,「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也。〔一0〕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一一〕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也。书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一二〕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一三〕因天讨而作五刑。〔一四〕大刑用甲兵,〔一五〕其次用斧钺;〔一六〕中刑用刀锯,〔一七〕其次用钻凿;〔一八〕薄刑用鞭扑。〔一九〕大者陈诸原野,〔二0〕小者致之市朝,〔二一〕其所繇来者上矣。〔二二〕

〔一〕应劭曰:「宵,类也。头圜象天,足方象地。」孟康曰:「

宵,化也,言禀天地气化而生也。」师古曰:「宵义与肖同,应说是也。故庸妄之人谓之不肖,言其状无所象似也。,古貌字。」

〔二〕师古曰:「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师古曰:「精,细也,言其识性细密也。粹,淳也,音先遂反。」

〔四〕师古曰:「耆读曰嗜。」

〔五〕师古曰:「说读曰悦。」

〔六〕师古曰:「言争往而归之也。」

〔七〕师古曰:「洪范,周书也。」

〔八〕师古曰:「躬谓身亲有之。」

〔九〕师古曰:「则,法也。」

〔一0〕师古曰:「春秋左氏传载郑大夫子太叔之辞也。」

〔一一〕师古曰:「震谓雷电也。」

〔一二〕师古曰:「此虞书咎繇谟之辞也。秩,叙也。言有礼者天则进叙之,有罪者天则讨治之。」

〔一三〕师古曰:「五礼,吉、凶、宾、军、嘉。」

〔一四〕师古曰:「其说在下也。」

〔一五〕张晏曰:「以六师诛暴乱。」

〔一六〕韦昭曰:「斩刑也。」

〔一七〕韦昭曰:「刀,割刑。锯,刖刑也。」

〔一八〕韦昭曰:「钻,髌刑也。凿,黥刑也。」师古曰:「钻,钻去其髌骨也。钻音子端反。髌音频忍反。」

〔一九〕师古曰:「扑,杖也,音普木反。」

〔二0〕师古曰:「谓征讨所杀也。」

〔二一〕应劭曰:「大夫以上尸诸朝,士以下尸诸市。」

〔二二〕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自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一〕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定水害。〔二〕唐虞之际,至治之极,犹流共工,放讙兜,窜三苗,殛鲧,然后天下服。〔三〕夏有甘扈之誓,〔四〕殷、周以兵定天下矣。〔五〕天下既定,戢臧干戈,教以文德,〔六〕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七〕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租)〔赋〕。〔八〕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九〕一同百里,提封万井,〔一0〕除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一一〕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一二〕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搜,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一三〕皆于农隙以讲事焉。〔一四〕五国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一五〕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牧。连帅比年简车,〔一六〕卒正三年简徒,〔一七〕群牧五载大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武足兵之大略也。

〔一〕郑氏曰:「涿鹿在彭城南。与炎帝战,炎帝火行,故云火(

炎)〔灾〕。」李奇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今言涿鹿,地有二名也。」文颖曰:「国语云,黄帝,炎帝弟也。炎帝号神农,火行也,后子孙暴虐,黄帝伐之,故言以定火灾。律历志云『与炎帝后战于阪泉』。涿鹿在上谷,今见有阪泉地黄帝祠。」师古曰:「文说是也。彭城者,上谷北别有彭城,非宋之彭城也。」

〔二〕文颖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害,颛顼伐之。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师古曰:「共读曰龚。次下亦同。」

〔三〕师古曰:「舜受尧禅而流共工于幽州,放讙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也。殛,诛也,音居力反。」

〔四〕师古曰:「谓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事见夏书。扈国,今鄠县是也。甘即甘水之上。」

〔五〕师古曰:「谓汤及武王。」

〔六〕师古曰:「戢,敛也。」

〔七〕师古曰:「司马,夏官卿,掌邦政,军旅属焉。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则六军也。」

〔八〕师古曰:「税者,田租也。赋谓发敛财也。」

〔九〕郑氏曰:「甲士在车上也。」师古曰:「乘音食证反。其下并同。」

〔一0〕苏林曰:「提音秪,陈留人谓举田为秪。」李奇曰:「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师古曰:「李说是也。提读如本字,苏音非也。说者或以为积土而封谓之堤封,既改文字,又失义也。」

〔一一〕臣瓒曰:「沈斥,水田舄卤也。」如淳曰:「术,大道也。」师古曰「川谓水之通流者也。沈谓居深水之下也。斥,咸卤之地。」

〔一二〕师古曰:「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尔雅曰『采、寮,官也』。说者不晓采地之义,因谓菜地,云以种菜,非也。」

〔一三〕师古曰:「振旅,整众也。搜,搜择不任孕者。拔舍,草止,不妨农也。苗,为苗除害也。治兵,观威武也。狝,应杀气也。大阅,简车马也。狩,火田。一曰,狩,守也,围守而取之。拔音步末反。」

〔一四〕师古曰:「隙,空闲也。讲,和习之也。」

〔一五〕师古曰:「长音竹两反。帅音所类反。」

〔一六〕师古曰:「比年,频年也。」

〔一七〕师古曰:「徒,人众。」

周道衰,法度,〔一〕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公问行伯用师之道,〔二〕管仲曰:「公欲定卒伍,修甲兵,大国亦将修之,而小国设备,则难以速得志矣。」于是乃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三〕,故卒伍定虖里,而军政成虖郊。连其什伍,〔四〕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故夜战则其声相闻,昼战则其目相见,缓急足以相死。其教已成,外攘夷狄,内尊天子,以安诸夏。〔五〕齐(威)〔桓〕既没,晋文接之,亦先定其民,作被庐之法,〔六〕总帅诸侯,迭为盟主。〔七〕然其礼已颇僭差,又随时苟合以求欲速之功,故不能充王制。二伯之后,寖以陵夷,〔八〕至鲁成公作丘甲,〔九〕哀公用田赋,〔一0〕搜狩治兵大阅之事皆失其正。春秋书而讥之,以存王道。于是师旅亟动,百姓罢敝,〔一一〕无伏节死难之谊。孔子伤焉,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一二〕故称子路曰:「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而子路亦曰:「千乘之国,摄虖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一三〕治其赋兵教以礼谊之谓也。

〔一〕师古曰:「即堕字。堕,毁也,音火规反。」

〔二〕师古曰:「伯读曰霸。」

〔三〕师古曰:「寓,寄也,寄于内政而修军令也。」

〔四〕师古曰:「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五〕师古曰:「攘,却也。诸夏,中国之诸侯也。夏,大也,言大于四夷也。攘音人羊反。」

〔六〕应劭曰:「搜于被庐之地,作执秩以为六官之法,因以名之也。」师古曰:「被庐,晋地也。被音皮义反。」

〔七〕师古曰:「迭,互也,音大结反。」

〔八〕师古曰:「寖,渐也。陵夷,颓替也。二伯,齐桓公、晋文公也。伯读曰霸。」

〔九〕师古曰:「丘,十六井也,止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乃出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耳。今乃使丘出甸赋,违常制也。一说,别令人为丘作甲也。士农工商四类异业,甲者非凡人所能为,而令作之,讥不正也。」

〔一0〕师古曰:「田赋者,别计田亩及家财各为一赋。言不依古制,役烦敛重也。」

〔一一〕师古曰:「亟,屡也,音丘吏反。罢读曰疲。」

〔一二〕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非其不素习。」

〔一三〕师古曰:「皆论语所载也。方,道也。比音必寐反。」

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一〕而秦更名角抵,〔二〕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齐有孙膑,〔三〕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着篇籍。当此之时,合从连衡,〔四〕转相攻伐,代为雌雄。〔五〕齐愍以技击强,〔六〕魏惠以武卒奋,〔七〕秦昭以锐士胜。〔八〕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时唯孙卿明于王道,〔九〕而非之曰:「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一0〕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夫仁人在上,为下所卬,〔一一〕犹子弟之卫父兄,若手足之扞头目,何可当也?〔一二〕邻国望我,欢若亲戚,芬若椒兰,顾视其上,犹焚灼仇雠。人情岂肯为其所恶而攻其所好哉?故以桀攻桀,犹有巧拙;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一三〕!诗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一四〕』言以仁谊绥民者,无敌于天下也。若齐之技击,得一首则受赐金。事小敌,则偷可用也;〔一五〕事钜敌坚,则涣然离矣。〔一六〕是亡国之兵也。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一七〕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带剑,赢三日之粮,〔一八〕日中而趋百里,〔一九〕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二0〕如此,则其地虽广,其税必寡,其气力数年而衰。是危国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阨,其使民也酷烈。〔二一〕劫之以势,隐之以阨,〔二二〕狃之以赏庆,道之以刑罚,〔二三〕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二四〕是最为有数,故能四世有胜于天下。然皆干赏蹈利之兵,庸徒鬻卖之道耳,〔二五〕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二六〕故虽地广兵强,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己也。〔二七〕至乎齐桓、晋文之兵,可谓入其域而有节制矣,〔二八〕然犹未本仁义之统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二九〕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一〕师古曰:「视读曰示。」

〔二〕师古曰:「抵音丁礼反,解在武纪。」

〔三〕师古曰:「膑音频忍反。」

〔四〕师古曰:「衡,横也。战国时,齐、楚、韩、魏、燕、赵为从,秦国为衡。从音子容反。谓其地形南北从长也。秦地形东西横长,故为衡也。」

〔五〕师古曰:「代亦迭也。」

〔六〕孟康曰:「兵家之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

〔七〕师古曰:「奋,盛起。」

〔八〕师古曰:「锐,勇利。」

〔九〕师古曰:「孙卿,楚人也,姓荀字况,避汉宣帝之讳,故改曰孙卿。」

〔一0〕师古曰:「言有间隙不谐和。」

〔一一〕师古曰:「卬读曰仰。」

〔一二〕师古曰:「扞,御难也,音下旦反。」

〔一三〕师古曰:「言往必破碎。」

〔一四〕师古曰:「殷颂长发之诗也。武王谓汤也。虔,敬也。遏,止也。言汤建号兴师,本犹仁义,虽执戚钺,以敬为先,故得如火之盛,无能止也。」

〔一五〕师古曰:「偷与偷同,谓苟且。」

〔一六〕师古曰「钜,大也。涣然,散貌。」

〔一七〕服虔曰:「作大甲三属,竟人身也。」苏林曰:「兜鍪也,盆领也,髀裈也。」如淳曰:「上身一,髀裈一,缴一,凡三属也。」师古曰:「如说是也。属,联也,音之欲反。髀音陛。即胫字。」

〔一八〕师古曰:「读曰个。个,枚也。冑,兜鍪也。冠冑带剑者,着兜鍪而又带剑也。赢谓担负也,音盈。」

〔一九〕师古曰:「中,一日之中。」

〔二0〕师古曰:「中试,试之而中科条也。复谓免其赋税也。利田宅者,给其便利之处也。中音竹仲反。复音方目反。」

〔二一〕师古曰:「,地小也。隘,险固也。酷,重厚也。烈,猛威也。」

〔二二〕郑氏曰:「秦地多隘,臧隐其民于隘中也。」臣瓒曰:「秦政急峻,隐括其民于隘狭之法。」师古曰:「郑说是也。」

〔二三〕师古曰:「狃,串习也,音女九反。道读曰导。」

〔二四〕服虔曰:「能得着甲者五人首,使得隶役五家也。」如淳曰:「役隶五家,是为相君长。」

〔二五〕师古曰:「鬻音育。」

〔二六〕师古曰:「矜,(特)〔持〕也。」

〔二七〕苏林曰:「鳃音慎而无礼则葸之葸。鳃,惧貌也。」张晏曰:「轧,践轹也。」师古曰:「鳃音先祀反。轧音于黠反。」

〔二八〕孟康曰:「入王兵之域,而未尽善也。」

〔二九〕师古曰:「直亦当也。」

故曰:「善师者不陈,〔一〕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若夫舜修百僚,咎繇作士,〔二〕命以「蛮夷猾夏,寇贼奸轨」,〔三〕而刑无所用,所谓善师不陈者也。汤、武征伐,陈师誓众,而放禽桀、纣,〔四〕所谓善陈不战者也。齐桓南服强楚,使贡周室,〔五〕北伐山戎,为燕开路,〔六〕存亡继绝,功为伯首〔七〕,所谓善战不败者也。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八〕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九〕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一0〕秦人(怜之谓)〔为〕之出兵。〔一一〕二国并力,遂走吴师,〔一二〕昭王返国,〔一三〕所谓善败不亡者也。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一四〕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雠,〔一五〕猋起云合,果共轧之。〔一六〕斯为下矣。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一七〕至于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争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国〕灭亡于后。〔一八〕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一〕师古曰:「战陈之义本因陈列为名,而音变耳,字则作陈,更无别体。而末代学者辄改其字旁从车,非经史之本文也。今宜依古,不从流俗也。」

〔二〕师古曰:「士师,理官,谓司寇之职也。」

〔三〕师古曰:「虞书舜典舜命咎繇之文也。猾,乱也。夏,诸夏也。寇谓攻剽,贼谓杀人。在外为奸,在内为轨。」

〔四〕师古曰:「谓汤誓、泰誓、牧誓是也。」

〔五〕师古曰:「谓僖四年伐楚,次于陉,责包茅不入,王祭不供也。」

〔六〕师古曰:「谓庄三十年伐山戎,以其病燕故也。」

〔七〕师古曰:「谓存三亡国,卫、邢、鲁也。伯读曰霸。」

〔八〕师古曰:「谓定四年吴入郢,楚子出,涉睢济江,入于云中也。」

〔九〕师古曰:「言无有如此君者。」

〔一0〕师古曰:「谓申包胥如秦乞师也。,古奔字。」

〔一一〕师古曰:「谓秦子蒲、子武帅车五百乘以救楚也。」

〔一二〕师古曰:「谓子蒲大败夫概王于沂,(遂)〔薳〕射之子从子西败吴师于军祥。」

〔一三〕师古曰:「吴师已归,楚子入郢。」

〔一四〕师古曰:「言如猎之取兽。」

〔一五〕师古曰:「谓陈胜、吴广、英布之徒也。」

〔一六〕师古曰:「猋,疾风也。如猋之起,言其速也。如云之合,言其盛也。猋音必遥反。」

〔一七〕师古曰:「言其同盛衰也。」

〔一八〕师古曰:「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

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任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一〕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二〕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修武备云。〔三〕至元帝时,以贡禹议,始罢角抵,而未正治兵振旅之事也。

〔一〕师古曰:「踵,因也。」

〔二〕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

〔三〕师古曰:「肄,习也,音弋二反。」

古人有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一〕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鞭扑不可弛于家,〔二〕刑罚不可废于国,征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文德者,帝王之利器;威武者,文德之辅助也。夫文之所加者深,则武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三代之盛,至于刑错兵寝者,其本末有序,帝王之极功也。〔四〕

〔一〕师古曰:「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二〕师古曰:「弛,放也,音式尔反。」

〔三〕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

〔四〕师古曰:「刑错兵寝,皆谓置而弗用也。」

昔周之法,建三典以刑邦国,诘四方:〔一〕一曰,刑新邦用轻典;〔二〕二曰,刑平邦用中典;〔三〕三曰,刑乱邦用重典。〔四〕五刑,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所谓刑平邦用中典者也。〔五〕凡杀人者踣诸市,〔六〕墨者使守门,〔七〕劓者使守关,〔八〕宫者使守内,〔九〕刖者使守囿,〔一0〕完者使守积。〔一一〕其奴,男子入于罪隶,〔一二〕女子入舂槁。〔一三〕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一四〕

〔一〕师古曰:「诘,责也,音口一反。字或作诰,音工到反。诰,谨也,以刑治之令谨敕也。」

〔二〕师古曰:「新辟地立君之国,其人未习于教,故用轻法。」

〔三〕师古曰:「承平守成之国,则用中典常行之法也。」

〔四〕师古曰:「篡杀畔逆之国,化恶难移,则用重法诛杀之也。自此以上,(皆)〔大〕司寇所职也。」

〔五〕师古曰:「墨,黥也,凿其面以墨涅之。劓,截鼻也。宫,淫刑也,男子割腐,妇人幽闭。刖,断足也。杀,死刑也。自此以上,司刑所职也。劓音牛冀反。刖音五刮反,又音月。」

〔六〕师古曰:「踣谓毙之也,音妨付反。」

〔七〕师古曰:「黥面之人不妨禁卫也。」

〔八〕师古曰:「以其貌毁,故远之。」

〔九〕师古曰:「人道既绝,于事便也。」

〔一0〕师古曰:「驱御禽兽,无足可也。」

〔一一〕师古曰:「完谓不亏其体,但居作也。积,积聚之物也。自此以上,掌戮所职也。」

〔一二〕李奇曰:「男女徒总名为奴。」

〔一三〕孟康曰:「主暴燥舂之也。」韦昭曰:「舂,舂人;槁,槁人也。给此二官之役。」师古曰:「槁音古老反。」

〔一四〕师古曰:「有爵,谓命士以上也。龀,毁齿,男子八岁,女子七岁,而毁齿矣。自此以上,司厉所职也。」

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一〕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二〕五刑之属三千,〔三〕盖多于平邦中典五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

〔一〕师古曰:「穆王,昭王之子也,享国既百年,而王眊乱荒忽,乃命甫侯为司寇,商度时宜,而作刑之制,以治四方也。甫,国名也。眊音莫报反。度音大各反。」

〔二〕师古曰:「髌罚,去膝头骨。大辟,死刑也。髌音频忍反。」

〔三〕师古曰:「五者之刑凡三千。」

春秋之时,王道寖坏,教化不行,〔一〕子产相郑而铸刑书〔二〕。晋叔向非之曰:〔三〕「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四〕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谊,纠之以政,〔五〕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六〕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七〕严断刑罚以威其淫。〔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之以行,〔九〕教之以务,〔一0〕使之以和,〔一一〕临之以敬,莅之以强,〔一二〕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一三〕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一四〕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一五〕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一六〕今吾子相郑国,制参辟,铸刑书,〔一七〕将以靖民,不亦难乎!〔一八〕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一九〕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二0〕如是,何辟之有?〔二一〕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二二〕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二三〕乱狱滋丰,货赂并行。〔二四〕终子之世,郑其败虖!」子产报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材,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二五〕偷薄之政,自是滋矣。孔子伤之,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二六〕「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二七〕孟氏使阳肤为士师,〔二八〕问于曾子,〔二九〕亦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三0〕

〔一〕师古曰:「寖,渐也。」

〔二〕师古曰:「子产,郑大夫公孙侨也。铸刑法于鼎,事在昭六年。」

〔三〕师古曰:「叔向,晋大夫羊舌肸也。遗其书以非之。向音许两反。」

〔四〕李奇曰:「先议其犯事,议定然后乃断其罪,不为一成之刑着于鼎也。」师古曰:「虞舜则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周礼则三典五刑,以诘邦国。非不豫设,但弗宣露使人知之。」

〔五〕师古曰:「闲,防也。纠,举也。」

〔六〕师古曰:「奉,养也。」

〔七〕师古曰:「劝其从教之心也。」

〔八〕师古曰:「淫,放也。」

〔九〕晋灼曰:「,古竦字也。」师古曰:「谓奖也,又音所项反。」

〔一0〕师古曰:「时所急。」

〔一一〕师古曰:「悦以使人也。」

〔一二〕师古曰:「莅谓监视也。」

〔一三〕师古曰:「上谓公侯也。官,卿佐也。长、师,皆列职之首也。」

〔一四〕师古曰:「辟,法也。为,治也。权移于法,故人不畏上,因危文以生诈妄,徼幸而成巧,则弗可治也。」

〔一五〕韦昭曰:「谓正刑五,及流、赎、鞭、扑也。」

〔一六〕师古曰:「叔世言晚时也。」

〔一七〕孟康曰:「谓夏、殷、周乱政所制三辟也。」

〔一八〕师古曰:「靖,安也,一曰治也。」

〔一九〕师古曰:「周颂我将之诗也。言法象文王之德,以为仪式,则四方日以安靖也。」

〔二0〕师古曰:「大雅文王诗也。孚,信也。又言法象文王,则万国皆信顺也。」

〔二一〕师古曰:「若诗所言,不宜制刑辟。」

〔二二〕师古曰:「取证于刑书。」

〔二三〕师古曰:「喻微细。」

〔二四〕师古曰:「滋,益也。」

〔二五〕师古曰:「言虽非长久之法,且救当时之敝。」

〔二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格,正也。言用德礼,则人有耻而自正;尚政刑,则下苟免而无耻。」

〔二七〕师古曰:「亦论语所载孔子之言也。礼以治人,乐以易俗,二者不兴,则刑罚滥矣。错,置(矣)〔也〕。」

〔二八〕师古曰:「亦论语所载。阳肤,曾子弟子也。士师,狱官。」

〔二九〕师古曰:「问何以居此职也。」

〔三0〕师古曰:「此曾子对辞。(前)〔言〕萌俗浇离,轻犯于法,乃由上失其道,非下之过。今汝虽得狱情,当哀矜之,勿(自)喜也。」

陵夷至于战国,韩任申子,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一〕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二〕

〔一〕师古曰:「参夷,夷三族。」

〔二〕师古曰:「鼎大而无足曰镬,以鬻人也。」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一〕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二〕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一〕师古曰:「躬,身也。操,执持也,音千高反。」

〔二〕服虔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始皇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

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说。〔一〕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二〕于是相国萧何摭秦法,〔三〕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一〕师古曰:「说读曰悦。」

〔二〕师古曰:「御,止也。」

〔三〕师古曰:「摭,谓收拾也。音九问反。摭音之石反。」

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人欲长幼养老。〔一〕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二〕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一〕师古曰:「音呼各反。」

〔二〕师古曰:「言以无为之法填安百姓也。填音竹刃反。」

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一〕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二〕风流笃厚,禁罔疏阔。选张释之为廷尉,罪疑者予民,〔三〕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四〕有刑错之风。

〔一〕师古曰:「讦,面相斥罪也,音居谒反。」

〔二〕师古曰:「畜读曰蓄。寖,益也。息,生也。」

〔三〕师古曰:「从轻断。」

〔四〕师古曰:「谓普天之下重罪者也。」

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一〕淳于公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悲泣,〔二〕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三〕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四〕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遂下令曰:「制诏御史: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今法有肉刑三,〔五〕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六〕吾甚自愧。故夫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七〕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八〕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九〕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一0〕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一一〕具为令。」〔一二〕

〔一〕师古曰:「逮,及也。辞之所及,则追捕之,故谓之逮。一曰逮者,在道将送,防御不绝,若今之传送囚也。」

〔二〕师古曰:「缇萦,女名也。缇音他弟反。」

〔三〕师古曰:「属,联也,音之欲反。」

〔四〕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从也。」

〔五〕孟康曰:「黥、劓二,(则)〔刖〕左右趾合一,凡三也。」

〔六〕师古曰:「与读曰欤。」

〔七〕师古曰:「道读曰导。」

〔八〕师古曰:「大雅泂酌之诗也。言君子有和乐简易之德,则其下尊之如父,亲之如母也。」

〔九〕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一0〕师古曰:「息,生也。」

〔一一〕孟康曰:「其不亡逃者,满其年数,得免为庶人。」

〔一二〕师古曰:「使更为条制。」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言:「肉刑所以禁奸,所由来者久矣。陛下下明诏,怜万民之一有过被刑者终身不息,及罪人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于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谨议请定律曰:诸当完者,完为城旦舂;〔一〕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二〕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岁,为隶臣妾。隶臣妾一岁,免为庶人。〔三〕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四〕其亡逃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五〕。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六〕臣昧死请。」制曰:「可。」是后,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斩右止者又当死。斩左止者笞五百,当劓者笞三百,率多死。〔七〕

〔一〕臣瓒曰:「文帝除肉刑,皆有以易之,故以完易髡,以笞代劓,以釱左右止代刖。今既曰完矣,不复云以完代完也。此当言髡者完也。」

〔二〕李奇曰:「命,逃亡也。复于论命中有罪也。」晋灼曰:「

命者,名也,成其罪也。」师古曰:「止,足也。当斩右足者,以其罪次重,故从弃市也。杀人先自告,谓杀人而自首,得免罪者也。吏受赇枉法,谓曲公法而受赂者也。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杀人害重,受赇盗物,赃污之身,故此三罪已被论名而又犯笞,亦皆弃市也。今流俗书本『笞三百』『笞五百』之上及『

劓者』之下有『籍笞』字,『复有笞罪』亦云『复有籍笞罪』,皆后人妄加耳,旧本无也。」

〔三〕师古曰:「男子为隶臣,女子为隶妾。鬼薪白粲满(三)〔

一〕岁为隶臣,隶臣一岁免为庶人。隶妾亦然也。」

〔四〕如淳曰:「罪降为司寇,故一岁,正司寇,故二岁也。」

〔五〕师古曰:「于本罪中又重犯者也。」

〔六〕李奇曰:「谓文帝作此令之前有刑者。」

〔七〕师古曰:「斩右止者弃市,故入于死。以笞五百代斩左止,笞三百代劓,笞数既多,亦不活也。」

景帝元年,下诏曰:「加笞与重罪无异,〔一〕幸而不死,不可为人。〔二〕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犹尚不全。至中六年,又下诏曰:「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其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又曰:「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棰令。」〔三〕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请:「笞者,棰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四〕毋得更人,〔五〕毕一罪乃更人。」自是笞者得全,然酷吏犹以为威。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轻,民易犯之。

〔一〕孟康曰:「重罪谓死刑。」

〔二〕师古曰:「谓不能自起居也。」

〔三〕师古曰:「棰,策也,所以击者也,音止橤反。」

〔四〕如淳曰:「然则先时笞背也。」师古曰:「臀音徒门反。」

〔五〕师古曰:「谓行笞者不更易人也。」

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征发烦数,百姓贫耗,〔一〕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二〕缓深故之罪,〔三〕急纵出之诛。〔四〕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寖密〔五〕。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六〕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驳,〔七〕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八〕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九〕议者咸冤伤之。

〔一〕师古曰:「耗,损也,音呼到反。」

〔二〕师古曰:「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而所监临部主有罪并连坐也。」

〔三〕孟康曰:「孝武欲急刑,吏深害及故入人罪者,皆宽缓。」

〔四〕师古曰:「吏释罪人,疑以为纵出,则急诛之。亦言尚酷。」

〔五〕师古曰:「寖,渐也。其下亦同。」

〔六〕师古曰:「比,以例相比况也。」

〔七〕师古曰:「不晓其指,用意不同也。」

〔八〕师古曰:「弄法而受财,若市买之交易。」

〔九〕师古曰:「傅读曰附。」

宣帝自在闾阎而知其若此,及即尊位,廷史路温舒上疏,言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语在温舒传。上深愍焉,乃下诏曰:「间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一〕父子悲恨,朕甚伤之。今遣廷史与郡鞠狱,任轻禄薄,〔二〕其为置廷平,秩六百石,员四人。其务平之,以称朕意。」于是选于定国为廷尉,求明察宽恕黄霸等以为廷平,季秋后请谳。时上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三〕狱刑号为平矣。时涿郡太守郑昌上疏言:「圣王置谏争之臣者,非以崇德,防逸豫之生也;立法明刑者,非以为治,救衰乱之起也。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四〕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无所弄矣。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五〕宣帝未及修正。

〔一〕晋灼曰:「当重而轻,使有罪者起邪恶之心也。」师古曰:「有罪者更兴邪恶,无辜者反陷重刑,是决狱不平故。」

〔二〕如淳曰:「廷史,廷尉史也。以囚辞决狱事为鞠,谓疑狱也。」李奇曰:「鞠,穷也,狱事穷竟也。」师古曰:「李说是也。」

〔三〕如淳曰:「宣室,布政教之室也。重用刑,故斋戒以决事。」晋灼曰:「未央宫中有宣室殿。」师古曰:「晋说是也。贾谊传亦云受厘坐宣室,盖其殿在前殿之侧也,斋则居之。」

〔四〕师古曰:「删,刊也。有不便者,则刊而除之。」

〔五〕苏林曰:「招音翘。翘,举也,犹卖弄也。」孟康曰:「招,求也,招致权着己也。」师古曰:「孟说是也。」

至元帝初立,乃下诏曰:「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一〕斯岂刑中之意哉!〔二〕其议律令可蠲除轻减者,条奏,唯在便安万姓而已。」

〔一〕师古曰:「罗,网也。不逮,言意识所不及。」

〔二〕师古曰:「中,当也。」

至成帝河平中,复下诏曰:「甫刑云『五刑之属三千,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一〕今大辟之刑千有余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二〕自明习者不知所由,〔三〕欲以晓喻众庶,不亦难乎!于以罗元元之民,夭绝亡辜,岂不哀哉!其与中二千石、二千石、博士及明习律令者议减死刑及可蠲除约省者,令较然易知,条奏。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四〕其审核之,务准古法,〔五〕朕将尽心览焉。」有司无仲山父将明之材,〔六〕不能因时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而徒钩摭微细,毛举数事,以塞诏而已。〔七〕是以大议不立,遂以至今。议者或曰,法难数变,此庸人不达,疑塞治道,圣智之所常患者也。〔八〕故略举汉兴以来,法令稍定而合古便今者。

〔一〕师古曰:「甫刑,即周书吕刑。初为吕侯,号曰吕刑,后为甫侯,又称甫刑。」

〔二〕师古曰:「奇请,谓常文之外,主者别有所请以定罪也。它比,谓引它类以比附之,稍增律条也。奇音居宜反。」

〔三〕师古曰:「由,从也。」

〔四〕师古曰:「虞书舜典之辞。恤,忧也,言当忧刑也。」

〔五〕师古曰:「核,究其实也。」

〔六〕师古曰:「有司以下,史家之言也。大雅蒸人之诗曰:『肃肃王命,仲山父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父明之。』将,行也。否,不善也。言王有诰命,则仲山父行之;邦国有不善之事,则仲山父明之。故引以为美,伤今不能然也。」

〔七〕师古曰:「毛举,言举毫毛之事,轻小之甚〔者〕。塞犹当(者)也。」

〔八〕师古曰:「塞谓不通也。」

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一〕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二〕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至高后元年,乃除三族罪、祅言令。孝文二年,又诏丞相、太尉、御史:「法者,治之正,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今犯法者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弗取。其议。」左右丞相周勃、陈平奏言:「父母妻子同产相坐及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也。〔三〕收之之道,所由来久矣。臣之愚计,以为如其故便。」文帝复曰:「朕闻之,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四〕且夫牧民而道之以善者,吏也;〔五〕既不能道,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法反害于民,为暴者也。〔六〕朕未见其便,宜孰计之。」平、勃乃曰:「陛下幸加大惠于天下,使有罪不收,无罪不相坐,甚盛德,臣等所不及也。臣等谨奉诏,尽除收律、相坐法。」其后,新垣平谋为逆,复行三族之诛。由是言之,风俗移易,人性相近而习相远,信矣。〔七〕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而况庸材溺于末流者乎?

〔一〕师古曰:「言疏阔。吞舟,谓大鱼也。」

〔二〕师古曰:「菹谓醢也。菹音侧于反。」

〔三〕师古曰:「重,难也。累音力瑞反。」

〔四〕师古曰:「悫,谨也,音丘角反。」

〔五〕师古曰:「道读曰导。以善导之也。」

〔六〕师古曰:「法害于人,是法为暴。」

〔七〕师古曰:「论语云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言人同禀五常之性,其所取舍本相近也,但所习各异,渐渍而移,则相远矣。」

周官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一〕五听:一曰辞听,〔二〕二曰色听,〔三〕三曰气听,〔四〕四曰耳听,〔五〕五曰目听。〔六〕八议:一曰议亲,〔七〕二曰议故,〔八〕三曰议贤,〔九〕四曰议能,〔一0〕五曰议功,〔一一〕六曰议贵,〔一二〕七曰议勤,〔一三〕八曰议宾。〔一四〕三刺: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一五〕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一六〕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一七〕凡囚,「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梏桎,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一八〕高皇帝七年,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一九〕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二0〕上恩如此,吏犹不能奉宣。故孝景中五年复下诏曰:「诸狱疑,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其后狱吏复避微文,遂其愚心。至后元年,又下诏曰:「狱,重事也。人有愚智,官有上下。狱疑者谳,有令谳者已报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二一〕自此之后,狱刑益详,近于五听三宥之意。三年复下诏曰:「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二二〕其着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二三〕师、朱儒〔二四〕当鞠系者,颂系之。」〔二五〕至孝宣元康四年,又下诏曰:「

朕念夫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今或罗于文法,执于囹圄,不得终其年命,朕甚怜之。自今以来,诸年八十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至成帝鸿嘉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合于三赦幼弱老眊之人。此皆法令稍定,近古而便民者也。〔二六〕

〔一〕师古曰:「刺,杀也。讯而有罪,则杀之也。宥,宽也。赦,舍也,谓释置也。」

〔二〕师古曰:「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三〕师古曰:「观其颜色,不直则变。」

〔四〕师古曰:「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五〕师古曰:「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六〕师古曰:「观其瞻视,不直则乱。」

〔七〕师古曰:「王之亲族也。」

〔八〕师古曰:「王之故旧也。」

〔九〕师古曰:「有德行者也。」

〔一0〕师古曰:「有道艺者。」

〔一一〕师古曰:「有大勋力者。」

〔一二〕师古曰:「爵位高者也。」

〔一三〕师古曰:「谓尽悴事国者也。」

〔一四〕师古曰:「谓前代之后,王所不臣者也。自五听以下至此,皆小司寇所职也。」

〔一五〕师古曰:「讯,问也,音信。」

〔一六〕师古曰:「弗识,不审也。过失,非意也。遗忘,(勿)〔

忽〕忘也。」

〔一七〕师古曰:「幼弱,谓七岁以下。老眊,谓八十以上。憃愚,生而痴騃者。自三刺以下至此,皆司刺所职也。眊读与耄同。憃音丑江反,又音贞巷反。」

〔一八〕师古曰:「械在手曰梏,两手同械曰拲,在足曰桎。弊,断罪也。自此以上掌囚所职也。梏音古笃反。拲即拱字也。桎音之日反。弊音蔽。」

〔一九〕师古曰:「当谓处断也。」

〔二0〕师古曰:「傅读曰附。」

〔二一〕师古曰:「解并在景纪。」

〔二二〕师古曰:「属音之欲反。」

〔二三〕师古曰:「乳,产也,音人喻反。」

〔二四〕如淳曰:「师,乐师盲瞽者。朱儒,短人不能走者。」

〔二五〕师古曰:「颂读曰容。容,宽容之,不桎梏。」

〔二六〕师古曰:「近音其靳反。」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为国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矣。」〔一〕言圣王承衰拨乱而起,被民以德教,〔二〕变而化之,必世然后仁道成焉;至于善人,不入于室,然犹百年胜残去杀矣。〔三〕此为国者之程序也。今汉道至盛,历世二百余载,〔四〕考自昭、宣、元、成、哀、平六世之间,断狱殊死,率岁千余口而一人,〔五〕耐罪上至右止,三倍有余。〔六〕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人乡隅而悲泣,〔七〕则一堂皆为之不乐。」王者之于天下,譬犹一堂之上也,故一人不得其平,为之凄怆于心。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余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此谓若有受命之王,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胜残,谓胜残暴之人,使不为恶。去杀,不行杀戮也。」

〔二〕师古曰:「被,加也,音皮义反。」

〔三〕师古曰:「论语称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也。』言善人不但修践旧迹而已,固少自创制,然亦不能入圣人之室。」

〔四〕师古曰:「今谓撰志时。」

〔五〕如淳曰:「率天下犯罪者千口而有一人死。」

〔六〕李奇曰:「耐从司寇以上至右止,为千口三人刑。」

〔七〕师古曰:「乡读曰向。」

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一〕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奸不辄得,狱豻不平之所致也。〔二〕书云「伯夷降典,悊民惟刑」,〔三〕言制礼以止刑,犹堤之防溢水也。今堤防凌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饥寒并至,穷斯滥溢;豪桀擅私,为之囊橐,〔四〕奸有所隐,则狃而寖广:〔五〕此刑之所以蕃也。孔子曰:「古之知法者能省刑,本也;今之知法者不失有罪,末矣。」〔六〕又曰:「今之听狱者,求所以杀之;古之听狱者,求所以生之。」与其杀不辜,宁失有罪。今之狱吏,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功名,平者多后患。谚曰:「鬻棺者欲岁之疫。」〔七〕非憎人欲杀之,利在于人死也。今治狱吏欲陷害人,亦犹此矣。凡此五疾,狱刑所以尤多者也。

〔一〕师古曰:「蕃,多也,音扶元反。」

〔二〕服虔曰:「乡亭之狱曰豻。」臣瓒曰:「狱岸,狱讼也。」师古曰:「小雅小宛之诗云『宜岸宜狱』。瓒说是也。」

〔三〕师古曰:「周书甫刑之辞也。悊,知也。言伯夷下礼法以道人,人习知礼,然后用刑也。」

〔四〕师古曰:「有底曰囊,无底曰橐。言容隐奸邪,若囊橐之盛物。」

〔五〕师古曰:「狃,串习也。寖,渐也。狃音女救反。」

〔六〕师古曰:「省谓减除之,绝于未然,故曰本也。不失有罪,事止听讼,所以为末。」

〔七〕师古曰:「鬻,卖也。疫,疠病也。鬻音育。疫音役。」

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而政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桀之侠。以口率计,断狱少于成、哀之间什八,可谓清矣。〔一〕然而未能称意比隆于古者,以其疾未尽除,而刑本不正。

〔一〕师古曰:「十少其八也。」

善乎!孙卿之论刑也,曰:「世俗之为说者,以为治古者无肉刑,〔一〕有象刑墨黥之属,菲履赭衣而不纯,〔二〕是不然矣。以为治古,则人莫触罪邪,岂独无肉刑哉,亦不待象刑矣。〔三〕以为人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轻,民无所畏,乱莫大焉。凡制刑之本,将以禁暴恶,且惩其(

末)〔未〕也。〔四〕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是惠暴而宽恶也。故象刑非生〔于〕治古,方起于乱今也。〔五〕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以类相从者也。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六〕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刑不当罪,不祥莫大(矣)焉。夫征暴诛悖,治之威也。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七〕犯治之罪固重,犯乱之罪固轻也。书云『刑罚世重世轻』,此之谓也。」〔八〕所谓「象刑惟明」者,言象天道而作刑,〔九〕安有菲屦赭衣者哉?

〔一〕师古曰:「治古,谓上古至治之时也。治音丈吏反。」

〔二〕师古曰:「菲,草履也。纯,缘也。衣不加缘,示有耻也。菲音扶味反。纯音之允反。」

〔三〕师古曰:「人不犯法,则象刑无所施也。」

〔四〕师古曰:「惩,止也。」

〔五〕如淳曰:「古无象刑也,所有象刑之言者,近起今人恶刑之重,故遂推言古之圣君但以象刑,天下自治。」

〔六〕师古曰:「称,宜也,音尺孕反。」

〔七〕李奇曰:「世所以治者,乃刑重也;所以乱者,乃刑轻也。」

〔八〕师古曰:「周书甫刑之辞也。言刑罚轻重,各随其时。」

〔九〕师古曰:「虞书益稷曰『咎繇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言敬其次叙,施其法刑皆明白也。」

孙卿之言既然,又因俗说而论之曰: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今汉承衰周暴秦极敝之流,俗已薄于三代,而行尧舜之刑,是犹以鞿而御駻突,〔一〕违救时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于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二〕故死者岁以万数,刑重之所致也。至乎穿窬之盗,忿怒伤人,男女淫佚,吏为奸臧,〔三〕若此之恶,髡钳之罚又不足以惩也。故刑者岁十万数,民既不畏,又曾不耻,刑轻之所生也。故俗之能吏,公以杀盗为威,专杀者胜任,奉法者不治,乱名伤制,不可胜条。是以罔密而奸不塞,刑蕃而民愈嫚。〔四〕必世而未仁,百年而不胜残,诚以礼乐阙而刑不正也。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篹二百章,以应大辟。〔五〕其余罪次,于古当生,今触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六〕及伤人与盗,吏受赇枉法,男女淫乱,皆复古刑,为三千章。诋欺文致微细之法,悉蠲除。〔七〕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合刑罚之中,殷天人之和,〔八〕顺稽古之制,成时雍之化。成康刑错,虽未可致,孝文断狱,庶几可及。诗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九〕书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一0〕言为政而宜于民者,功成事立,则受天禄而永年命,所谓「一人有庆,万民赖之」者也。〔一一〕

〔一〕孟康曰:「以绳缚马口之谓鞿。」晋灼曰:「鞿,古羁字也。」如淳曰:「駻音捍。突,恶马也。」师古曰:「马络头曰羁也。」

〔二〕师古曰:「罔,谓罗网也。」

〔三〕师古曰:「佚读与逸同。」

〔四〕师古曰:「塞,止也。蕃,多也,音扶元反。嫚与慢同。」

〔五〕孟康曰:「篹音撰。」

〔六〕李奇曰:「欲死邪,欲腐邪?」

〔七〕师古曰:「诋谓诬也,音丁礼反。」

〔八〕李奇曰:「殷亦中。」

〔九〕师古曰:「大雅假乐之诗也。盖嘉成王之德云。」

〔一0〕师古曰:「今文泰誓之辞也。永,长也。」

〔一一〕师古曰:「吕刑之辞也。一人,天子也。言天子用刑详审,有福庆之惠,则众庶咸赖之也。」

校勘记

一0八一页一二行有税有(租)〔赋〕。王鸣盛说下文即云「税以足食,赋以足兵」,证之颜注则合作「有税有赋」。按景佑、殿本都作「有赋」。

一0八二页七行炎帝火行,故云火(炎)〔灾〕。景佑、殿本都作「灾」。王先谦说作「灾」是。

一0八四页二行齐(威)〔桓〕既没,景佑、殿本都作「桓」。

一0八八页八行矜,(特)〔持〕也。景佑、殿本都作「持」。

一0八九页一行秦人(怜之谓)〔为〕之出兵。景佑本无「怜之」二字。王念孙说通典亦无,疑后人所加。「谓」作「为」。

一0八九页六行而(功)〔国〕灭亡于后。钱大昭说监本、闽本「功」作「国」。按景佑、殿本都作「国」。王先谦说作「国」是。

一0九0页三行(遂)〔薳〕射之子王先谦说「遂」当为「薳」,各本皆误。按景佑本作「薳」,不误。

一0九二页四行自此以上,(皆)〔大〕司寇所职也。景佑、殿本都作「大」。

一0九五页一六行错,置(矣)〔也〕。景佑、殿、局本都作「

也」。王先谦说作「也」是。

一0九六页二行(前)〔言〕萌俗浇离,景佑本「前」作「言」。殿本「萌」作「民」。下「勿自喜也」,景佑本无「自」字。

一0九七页一六行缓急非有益(也)!宋祁说姚本「益也」删去「也」字。按景佑本无「也」字。

一0九八页一三行(则)〔刖〕左右趾合一,景佑、殿、局本都作「刖」。王先谦说「则」乃「刖」之误。

一一00页五行鬼薪白粲满(三)〔一〕岁为隶臣王先谦说「

三岁」误,当为「一岁」。

一一0四页九行言举毫毛之事,轻小之甚〔者〕。塞犹当(者)也。王先谦说「者」字当在「甚」字下。

一一0七页一六行遗忘,(勿)〔忽〕忘也。景佑、殿本作「忽」。王先谦说作「忽」是。

一一一一页二行且惩其(末)〔未〕也。钱大昭说荀子作「未」。按殿本作「未」。

一一一一页三行故象刑非生〔于〕治古,「于」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一一一页五行不祥莫大(矣)焉。钱大昭说「矣」字衍。按殿本无。

汉书卷二四至二六

志卷四至六

汉书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一〕货谓布帛可衣,〔二〕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三〕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斲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四〕「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五〕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六〕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七〕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八〕是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九〕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棐,〔一0〕楙迁有无,万国作乂。〔一一〕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一二〕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一三〕是以圣王域民,〔一四〕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一五〕开市肆以通之,〔一六〕设庠序以教之;〔一七〕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一八〕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一九〕

〔一〕师古曰:「殖,生也。嘉,善也。」

〔二〕师古曰:「衣音于既反。」

〔三〕师古曰:「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青者曰铅,黑者曰铁。刀谓钱币也。龟以卜占,贝以表饰,故皆为宝货也。」

〔四〕师古曰:「斲,斫也。煣,屈也。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所以施金也。耨,耘田也。耜音似。煣音人九反。耒音来内反。耨音乃构反。」

〔五〕师古曰:「自『斲木为耜』以至于此,事见易上系辞。」

〔六〕李奇曰:「器币有不便于时,则变更通利之,使民乐其业而不倦也。」

〔七〕师古曰:「四子谓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也。事见虞书尧典也。」

〔八〕孟康曰:「祖,始也。黎民始饥,命弃为稷官也。古文言阻。」师古曰:「事见〔虞书〕舜典。」

〔九〕师古曰:「九州谓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一0〕应劭曰:「棐,竹器也,所以盛。方曰筐,隋曰棐。」师古曰:「棐读与匪同,禹贡所谓『厥贡漆丝,厥篚织文』之类是也。隋,圜而长也。隋音他果反。」

〔一一〕师古曰:「楙与茂同,勉也。言劝勉天下,迁易有无,使之交足,则万国皆治。」

〔一二〕师古曰:「下系之辞。」

〔一三〕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

〔一四〕师古曰:「为邦域。」

〔一五〕师古曰:「井田之中为屋庐。」

〔一六〕师古曰:「肆,列也。」

〔一七〕师古曰:「庠序,礼官养老之处。」

〔一八〕师古曰:「鬻,卖也。鬻音弋六反。」

〔一九〕师古曰:「敖谓逸游也。旷,空也。」

理民之道,地着为本。〔一〕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则)〔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一〕师古曰:「地着,谓安土也,音直略反。」

〔二〕师古曰:「,古亩字也。」

〔三〕师古曰:「庐,田中屋也。春夏居之,秋冬则去。」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一〕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二〕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三〕各以肥硗多少为差。〔四〕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五〕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六〕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七〕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八〕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九〕还庐树桑,〔一0〕菜茹有畦,瓜瓠果蓏〔一一〕殖于疆易。〔一二〕鸡豚狗彘毋失其时,〔一三〕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一〕孟康曰:「爰,于也。」师古曰:「更,互也,音工衡反。」

〔二〕师古曰:「比,例也,音必寐反。」

〔三〕晋灼曰:「淳,尽也,舄卤之田不生五谷也。」

〔四〕师古曰:「硗,硗确也,谓瘠薄之田也,音口交反。」

〔五〕师古曰:「赋谓计口发财,税谓收其田入也。什一,谓十取其一也。工、商、衡、虞虽不垦殖,亦取其税者,工有技巧之作,商有行贩之利,衡虞取山泽之材产也。」

〔六〕师古曰:「徒,众也。共读曰供。」

〔七〕师古曰:「勉强劝之,令习事也。强音其两反。」

〔八〕师古曰:「岁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九〕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

〔一0〕师古曰:「还,绕也。」

〔一一〕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蓏也。」师古曰:「茹,所食之菜也。畦,区也。茹音人豫反。畦音胡圭反。蓏音来果反。」

〔一二〕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易。」师古曰:「诗小雅信南山云『中田有庐,疆埸有瓜』,即谓此也。」

〔一三〕师古曰:「彘即豕。」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一〕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于〔是〕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化焉。〔二〕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其诗曰:「四之日举止,同我妇子,馌彼南。」〔三〕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妇子,聿为改岁,入此室处。」〔四〕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春,(秋)〔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右)〔左〕塾,〔五〕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六〕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七〕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八〕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九〕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一0〕

〔一〕师古曰:「庐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

〔二〕师古曰:「视读为示也。」

〔三〕师古曰:「此豳诗七月之章也。馌,馈也。四之日,周之四月,夏之二月也。农人无不举足而耕也,则其妇与子同以食来至南治田之处而馈之也。馌音于辄反。」

〔四〕师古曰:「亦七月之章也。蟋蟀,蛬也,今谓之促织。聿,曰也。言寒气既至,蟋蟀渐来,则妇子皆曰岁将改矣,而去田中入室处也。蛬音拱。」

〔五〕孟康曰:「里胥,如今里吏也。」师古曰:「门侧之堂曰塾。坐于门侧者,督促劝之,知其早晏,防怠惰也。塾音孰。」

〔六〕师古曰:「言里胥邻长亦待入毕,然后归也。」

〔七〕师古曰:「班白者,谓发杂色也。不提挈者,所以优老人也。」

〔八〕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

〔九〕师古曰:「省费燎火,省燎火之费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燎音力召反。」

〔一0〕师古曰:「怨刺之诗也。」

是月,余子亦在于序室。〔一〕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二〕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三〕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四〕然后爵命焉。

〔一〕苏林曰:「余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余子。」师古曰:「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二〕苏林曰:「五方之异书,如今秘书学外国书也。」臣瓒曰:「辨五方之名及书艺也。」师古曰:「瓒说是也。」

〔三〕李奇曰:「造,成也。」

〔四〕师古曰:「以射试之。」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一〕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二〕,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三〕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一〕师古曰:「谓各趣农也。」

〔二〕师古曰:「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铎,大铃也,以木为舌,谓之木铎。徇,巡也。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

〔三〕师古曰:「大师,掌音律之官,教六诗以六律为之音者。比谓次之也。比音频二反。」

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一〕故民皆劝功乐业,先公而后私。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二〕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四〕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五〕三考黜陟,余三年食,进业曰登〔六〕;再登曰平,余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然后()〔至〕德流洽,礼乐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七〕繇此道也。」〔八〕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道,治也。举事必敬,施令必信,不为奢侈,爱养其民,无夺农时。」

〔二〕师古曰:「小雅大田之诗也。渰,阴云也。凄凄,云起貌也。祁祁,徐也。言阴阳和,风雨时,民庶庆悦,喜其先雨公田,乃及私也。」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其下并同。」

〔四〕师古曰:「绩,功也。言主治民者,三年一考其功也。」

〔五〕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用谓使为政,期月可以易俗,三年乃得成功也。」

〔六〕郑氏曰:「进上百工之业也。或曰进上农工诸事业,名曰登。」

〔七〕师古曰:「亦孔子之言也。解在刑法志。」

〔八〕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用也,从也。」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一〕繇役横作,〔二〕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一〕师古曰:「污谓贪秽也。」

〔二〕师古曰:「繇读曰徭。横音胡孟反。」

〔三〕孟康曰:「春秋谓之履亩,履践民所种好者而取之,讥其贪也。」

陵夷至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一〕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二〕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其贵伤民,〔三〕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四〕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五〕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六〕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七〕下孰自倍,余百石。〔八〕小饥则收百石,〔九〕中饥七十石,〔一0〕大饥三十石。〔一一〕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一二〕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一三〕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一〕师古曰:「李悝,文侯臣也。悝音恢。」

〔二〕服虔曰:「与之三升也。」臣瓒曰:「当言三斗。谓治田勤,则亩加三斗也。」师古曰:「计数而言,字当为斗。瓒说是也。」

〔三〕韦昭曰:「此民谓士工商也。」

〔四〕师古曰:「少四百五十,不足也。」

〔五〕师古曰:「与读曰豫。」

〔六〕张晏曰:「平岁百亩收百五十石,今大孰四倍,收六百石,计民食终岁长四百石,官籴三百石,此为籴三舍一也。」

〔七〕张晏曰:「自三,四百五十石也。终岁长三百石,官籴二百石,此为籴二而舍一也。」

〔八〕张晏曰:「自倍,收三百石,终岁长百石,官籴其五十石,云下孰籴一,谓中分百石之一。」

〔九〕张晏曰:「平岁百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饥收百石,收三分之二也。」

〔一0〕张晏曰:「收二分之一。」

〔一一〕张晏曰:「收五分之一也。以此准之,大小中饥之率也。」

〔一二〕师古曰:「贾读曰价。」

〔一三〕李奇曰:「官以敛臧出粜也。」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一〕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二〕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三〕发闾左之戍。〔四〕男子力耕不足粮饟,〔五〕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六〕海内愁怨,遂用溃畔。〔七〕

〔一〕师古曰:「仟伯,田间之道也。南北曰仟,东西曰伯。伯音莫白反。」

〔二〕师古曰:「钜,大也。大万,谓万万也。累者兼数,非止一也。言其赀财积累万万也。」

〔三〕师古曰:「泰半,三分取其二。」

〔四〕应劭曰:「秦时以适发之,名适戍。先发吏有过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发,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戍者曹辈尽,复入闾,取其左发之,未及取右而秦亡。」师古曰:「闾,里门也。言居在(闾)〔里〕门之左者,一切发之。此闾左之释,应最得之,诸家之义烦秽舛错,故无所取也。」

〔五〕师古曰:「饟,古饷字也。」

〔六〕师古曰:「澹,古赡字也。赡,给也。其下并同。」

〔七〕师古曰:「下逃其上曰溃。」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一〕自天子不能具醇驷,〔二〕而将相或乘牛车。〔三〕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四〕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五〕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六〕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

〔一〕苏林曰:「无物可盖臧。」

〔二〕师古曰:「醇,不杂也。无醇色之驷,谓四马杂色也。」

〔三〕师古曰:「以牛驾车也。」

〔四〕师古曰:「纔取足。」

〔五〕师古曰:「言各收其所赋税以自供,不入国朝之仓廪府库也。经,常也。」

〔六〕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

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二〕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三〕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四〕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五〕莫之振救。〔六〕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七〕天下财产何得不蹶!〔八〕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九〕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一0〕失时不雨,民且狼顾;〔一一〕岁恶不入,请卖爵、子。〔一二〕既闻耳矣,〔一三〕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一四〕

〔一〕师古曰:「筦与管同。管子,管仲之书也。」

〔二〕师古曰:「屈,尽也。音其勿反。」

〔三〕师古曰:「孅,细也。悉,尽其事也。孅与纤同。」

〔四〕师古曰:「本,农业也。末,工商也。言人已弃农而务工商矣,其食米粟者又甚众。残谓伤害也。」

〔五〕孟康曰:「泛音方勇反。泛,覆也。」师古曰:「字本作覂,此通用也。」

〔六〕师古曰:「振,举也。」

〔七〕师古曰:「靡,散也,音縻。」

〔八〕应劭曰:「蹶,倾竭也。」师古曰:「蹶音厥。」

〔九〕师古曰:「几,近也。音钜衣反。」

〔一0〕师古曰:「言年载已多,而无储积。」

〔一一〕郑氏曰:「民欲有畔意,若狼之顾望也。」李奇曰:「狼性怯,走还顾。言民见天不雨,今亦恐也。」师古曰:「李说是也。」

〔一二〕如淳曰:「卖爵级又卖子也。」

〔一三〕如淳曰:「闻于天子之耳。」

〔一四〕师古曰:「阽危,欲坠之意也。音阎,又音丁念反。」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一〕禹、汤被之矣。〔二〕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三〕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四〕兵旱相乘,天下大屈,〔五〕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六〕罢夫羸老易子而其骨。〔七〕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八〕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九〕

〔一〕李奇曰:「天之行气,不能常孰也。或曰,行,道也。」师古曰:「穰,丰也,音人常反。」

〔二〕师古曰:「谓禹遭水,而汤遭旱也。」

〔三〕师古曰:「胡,何也。」

〔四〕师古曰:「卒读曰猝。馈亦馈字也。」

〔五〕师古曰:「屈音其勿反。」

〔六〕师古曰:「衡,横也。」

〔七〕师古曰:「罢读曰疲。,啮也,音五巧反。」

〔八〕师古曰:「疑读曰拟。拟,僭也,谓与天子相比拟。」

〔九〕师古曰:「图谓谋也。」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一〕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二〕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三〕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四〕窃为陛下惜之!

〔一〕师古曰:「怀,来也,安也。」

〔二〕师古曰:「殴亦驱字。着音直略反。」

〔三〕师古曰:「言皆趋农作也。」

〔四〕李奇曰:「廪廪,危也。」师古曰:「言务耕农,厚畜积,则天下富安,何乃不为,而常不足廪廪若此。」

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晁错复说上曰: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一〕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二〕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一〕师古曰:「食读曰。衣音于既反。」

〔二〕孟康曰:「肉腐为瘠。捐,骨不埋者。或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为捐。」苏林曰:「瘠音渍。」师古曰:「瘠,瘦病也。言无相弃捐而瘦病者耳。不当音渍也。贫乞之释,尤疏僻焉。」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一〕饥之于食,不待甘旨;〔二〕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一〕师古曰:「以御风霜,不求靡丽也。暖音乃短反。」

〔二〕师古曰:「旨,美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一〕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二〕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三〕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一〕师古曰:「走音奏。」

〔二〕师古曰:「周谓周遍而游行。」

〔三〕师古曰:「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一〕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二〕亡者取倍称之息,〔三〕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四〕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五〕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六〕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粱〕肉;〔七〕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八〕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九〕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一〕师古曰:「服,事也,给公事之役也。」

〔二〕师古曰:「本直千钱者,止得五百也。贾读曰价。」

〔三〕如淳曰:「取一偿二为倍称。」师古曰:「称,举也,今俗所谓举钱者也。」

〔四〕师古曰:「行卖曰商,坐贩曰贾。列者,若今市中卖物行也。贾音古。」

〔五〕师古曰:「奇赢,谓有余财而畜聚奇异之物也。一说,(字)〔奇〕谓残余物也,音居宜反。」

〔六〕师古曰:「上所急求,则其价倍贵。」

〔七〕师古曰:「(梁)〔粱〕,好粟也,即今之(梁)〔粱〕米。」

〔八〕师古曰:「仟谓千钱,伯谓百钱也。伯音莫白反。今俗犹谓百钱为一伯。」

〔九〕师古曰:「坚谓好车也。缟,皓素也,缯之精白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一〕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二〕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三〕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四〕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五〕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六〕汤池百步,〔七〕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八〕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九〕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一〕师古曰:「迕,违也。好音呼到反。恶音乌故反。迕音五故反。」

〔二〕师古曰:「渫,散也,音先列反。此下亦同也。」

〔三〕师古曰:「损,减也。」

〔四〕如淳曰:「复三卒之算钱也。或曰,除三夫不作甲卒也。」师古曰:「当为卒者,免其三人;不为卒者,复其钱耳。复音方目反。」

〔五〕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六〕应劭曰:「仞,五尺六寸也。」师古曰:「此说非也。八尺曰仞,取人申臂之一寻也。」

〔七〕师古曰:「池,城边池也。以沸汤为池,不可辄近,喻严固之(基)〔甚〕。」

〔八〕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等爵也。复音方目反。」

〔九〕师古曰:「擅,专也。」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一〕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二〕万二千石为大庶长,〔三〕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四〕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五〕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一〕师古曰:「上造,第二等爵也。」

〔二〕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等爵。」

〔三〕师古曰:「大庶长,第十八等爵也。」

〔四〕师古曰:「入诸郡县,以备凶灾也。」

〔五〕师古曰:「俞,进也,音踰,又音愈。」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一〕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二〕始造苑马以广用,〔三〕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四〕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五〕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六〕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七〕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八〕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九〕居官者以为姓号。〔一0〕人人自爱而重犯法,〔一一〕先行谊而黜媿辱焉。〔一二〕于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一三〕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一四〕,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一〕师古曰:「贾读曰价。裁谓减省之也。」

〔二〕师古曰:「复音房目反。解在宣纪。」

〔三〕师古曰:「苑马,谓为苑以牧马。」

〔四〕师古曰:「娄,古屡字。」

〔五〕师古曰:「累百钜万,谓数百万万也。校谓计数也。」

〔六〕师古曰:「陈谓久旧也。」

〔七〕师古曰:「谓田中之阡陌也。」

〔八〕孟康曰:「皆乘父马,有牝马间其间则踶啮,故斥出不得会同。」师古曰:「言时富饶,故耻乘牸牝,不必以其踶啮也。踶,蹋也,音大奚反。」

〔九〕如淳曰:「时无事,吏不数转,至于(长生)〔生长〕子孙而不转职也。」

〔一0〕如淳曰:「货殖传仓氏、庾氏是也。」

〔一一〕师古曰:「重,难也。」

〔一二〕师古曰:「以行谊为先,以媿辱相黜也。行音下更反。」

〔一三〕师古曰:「恃其饶富,则擅行威罚也。断音丁唤反。」

〔一四〕师古曰:「有土,谓国之宗姓受封邑土地者也。」

是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董仲舒说上曰:「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一〕又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二〕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四〕荒淫越制,踰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五〕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六〕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七〕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八〕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九〕限民名田,以澹不足,〔一0〕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一一〕薄赋敛,省繇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仲舒死后,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一二〕。

〔一〕师古曰:「宿麦,谓其苗经冬。」

〔二〕师古曰:「共读曰供。次下亦同。」

〔三〕师古曰:「说读曰悦也。」

〔四〕师古曰:「颛与专同。管,主也。」

〔五〕师古曰:「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谓给中都官者也。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于古也。更音工衡反。」

〔六〕如淳曰:「秦卖盐铁贵,故下民受其困也。」师古曰:「既收田租,又出口赋,而官更夺盐铁之利。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失其资产,二十倍多于古也。」

〔七〕如淳曰:「十税其五。」师古曰:「言下户贫人,自无田而耕垦豪富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输本田主也。」

〔八〕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九〕师古曰:「卒读曰猝。近音其靳反。」

〔一0〕师古曰:「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

〔一一〕服虔曰:「不得专杀奴婢也。」

〔一二〕师古曰:「耗音呼到反。」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一〕下诏曰:「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二〕岁代处,故曰代田,〔三〕古法也。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四〕广尺深尺曰甽,长终亩。一亩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种于甽中。〔五〕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六〕因隤其土以附(根苗)〔苗根〕。〔七〕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八〕芸,除草也。()〔芓〕,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九〕能风与旱,〔一0〕故儗儗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五顷,〔一一〕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一斛以上,〔一二〕善者倍之。〔一三〕过使教田太常、三辅,〔一四〕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一五〕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一六〕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一七〕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一八〕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一九〕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二0〕又教边郡及居延城。〔二一〕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一〕韦昭曰:「沛蕲县也。」师古曰:「欲百姓之殷实,故取其嘉名也。」

〔二〕师古曰:「甽,垄也,音工犬反,字或作畎。」

〔三〕师古曰:「代,易也。」

〔四〕师古曰:「并两耜而耕。」

〔五〕师古曰:「播,布也。种谓谷子也。」

〔六〕师古曰:「耨,鉏也。」

〔七〕师古曰:「隤谓下之也,音颓。」

〔八〕师古曰:「小雅甫田之诗。儗儗,盛貌。芸音云。芓音子。儗音拟。」

〔九〕师古曰:「比音必寐反。」

〔一0〕师古曰:「能读曰耐也。」

〔一一〕邓展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亩,于古为十二顷。古百步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二百亩,则得今五顷。」

〔一二〕师古曰:「缦田,谓不为(亩)〔甽〕者也。缦音莫干反。」

〔一三〕师古曰:「善为甽者,又过缦田二斛以上也。」

〔一四〕苏林曰:「太常主诸陵,有民,故亦课田种也。」

〔一五〕苏林曰:「为法意状也。」

〔一六〕师古曰:「趋读曰趣。趣,及也。泽,雨之润泽也。」

〔一七〕师古曰:「挽,引也,音晚。」

〔一八〕师古曰:「庸,功也,言(挽)〔换〕功共作也。义亦与庸赁同。」

〔一九〕师古曰:「离宫,别处之宫,非天子所常居也。壖,余也。宫壖地,谓外垣之内,内垣之外也。诸缘河壖地,庙垣壖地,其义皆同。守离宫卒,闲而无事,因令于壖地为田也。壖音而缘反。」

〔二0〕李奇曰:「令,使也。命者,教也。令离宫卒教其家田公田也。」韦昭曰:「命谓爵命者。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师古曰:「令音力成反。」

〔二一〕韦昭曰:「居延,张掖县也。时有甲卒也。」

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一〕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二〕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

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三〕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故御史属徐宫〔四〕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予民,鱼乃出。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直二万万余,〔五〕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上不听。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六〕民便之。上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而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七〕

〔一〕师古曰:「数音所角反。穰音人常反。」

〔二〕师古曰:「商,度也。」

〔三〕师古曰:「漕,水运。」

〔四〕李奇曰:「御史大夫属。」

〔五〕服虔曰:「万万,亿也。」

〔六〕师古曰:「贾并读曰价。」

〔七〕师古曰:「为使而劝郡国也。使音山(史)〔吏〕反。」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一〕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又罢建章、甘泉宫卫,角抵,齐三服官,省禁苑以予贫民,减诸侯王庙卫卒半。又减关中卒五百人,转谷振贷穷乏。其后用度不足,独复盐铁官。

〔一〕孟康曰:「北假,地名也。」

成帝时,天下亡兵革之事,号为安乐,然俗奢侈,不以畜聚为意。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比年伤水灾,〔一〕人相食,刺史守相坐免。

〔一〕师古曰:「比,频也。」

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一〕孝文皇帝承亡周乱秦兵革之后,天下空虚,故务劝农桑,帅以节俭。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二〕。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钜万,而贫弱俞困。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三〕然所以有改者,将以救急也。亦未可详,宜略为限。」〔四〕天子下其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丁、傅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五〕诏书且须后,〔六〕遂寝不行。宫室苑囿府库之臧已侈,百姓訾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一〕师古曰:「建,立也,立其议也。」

〔二〕师古曰:「不为作限制。上为音于伪反。」

〔三〕师古曰:「重,难也。」

〔四〕师古曰:「详谓悉尽也。」

〔五〕师古曰:「丁、傅及董贤之家皆不便此事也。」

〔六〕师古曰:「须,待也。」

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府库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一〕小汉家制度,以为疏阔。〔二〕宣帝始赐单于印玺,与天子同,而西南夷钩町称王。〔三〕莽乃遣使易单于印,贬钩町王为侯。二方始怨,侵犯边境。莽遂兴师,发三十万众,欲同时十道并出,一举灭匈奴;募发天下囚徒丁男甲卒转委输兵器,自负海江淮而至北边,〔四〕使者驰传督趣,〔五〕海内扰矣。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六〕分裂州郡,改职作官,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七〕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八〕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九〕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一0〕。

〔一〕师古曰:「谓爱惜之意未厌饱也。」

〔二〕师古曰:「莽以汉家制度为泰疏阔,而更之令小。」

〔三〕师古曰:「钩音钜于反。町音大鼎反。」

〔四〕如淳曰:「负,背也。」

〔五〕师古曰:「传音张恋反。趣读曰促。」

〔六〕师古曰:「度音大各反。」

〔七〕晋灼曰:「虽老病者,皆复出口算。」师古曰:「更音工衡反。罢读曰疲。」

〔八〕师古曰:「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假亦谓贫人赁富人之田也。劫者,富人劫夺其税,侵欺之也。」

〔九〕师古曰:「错,置也。」

〔一0〕师古曰:「謷謷,众口愁声也,音敖。」

后三年,莽知民愁,下诏诸食王田及私属皆得卖买,勿拘以法。然刑罚深刻,它政誖乱。〔一〕边兵二十余万人仰县官衣食,〔二〕用度不足,数横赋敛,〔三〕民俞贫困。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四〕

〔一〕师古曰:「誖,乖也,音布内反。」

〔二〕师古曰:「仰音牛向反。」

〔三〕师古曰:「数音所角反。横(因)〔音〕胡孟反。」

〔四〕晋灼曰:「翔音常。」师古曰:「晋说非也。翔言如鸟之回翔,谓不离于贵也。若暴贵,称腾踊也。」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一〕酪不可食,重为烦扰。〔二〕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禀之,吏盗其禀,〔三〕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阨,百六之会,〔四〕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五〕岁为此言,以至于亡。

〔一〕服虔曰:「煮木实,或曰如今饵朮之属也。」如淳曰:「作杏酪之属也。」师古曰:「如说是也。」

〔二〕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三〕师古曰:「禀,给也。盗其禀者,盗所给之物。禀音彼甚反。」

〔四〕师古曰:「此历法应有灾岁之期也。事在律历志。」

〔五〕师古曰:「究,竟尽也。」

校勘记

一一一七页五行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王先谦说据颜注,作「耨」是。按景佑、殿本都作「耨」。

一一一八页一二行事见〔虞书〕舜典。王先谦说唐写本「事见」下有「虞书」二字。按景佑本有。

一一一九页一0行疾病(则)〔相〕救。景佑、殿本都作「相」。王先谦说作「相」是。

一一二一页八行于〔是〕里有序而乡有庠;宋祁说「于里有序」「于」字下当添「是」字。按景佑本有「是」字。

一一二一页一一行春,(秋)〔将〕出民,张文虎说粤本「秋」作「将」,是。按景佑、殿本都作「将」。

一一二一页一二行邻长坐于(右)〔左〕塾,景佑、殿、局本都作「左」,此误。

一一二三页一三行然后()〔至〕德流洽,景佑本作「至」。王先谦说作「至」是。

一一二七页一行言居在(闾)〔里〕门之左者,景佑、殿本都作「里」。

一一三二页九行急政暴(虐)〔赋〕,景佑本作「赋」。王念孙说作「赋」是。按通鉴亦作「赋」。

一一三二页一二行食必(梁)〔粱〕肉,景佑、殿、局本都作「

粱」。王先谦说作「粱」是。注同。

一一三三页四行一说,(字)〔奇〕谓残余物也,景佑、殿、局本都作「奇」。王先谦说作「奇」是。

一一三四页三行使天下〔人〕入粟于边,景佑、殿本都有「人」字,通鉴亦有。

一一三四页一二行喻严固之(基)〔甚〕。景佑、殿本都作「甚」。王先谦说作「甚」是。

一一三六页一三行至于(长生)〔生长〕子孙而不转职也。景佑、殿本都作「生长」。

一一三九页一行因隤其土以附(根苗)〔苗根〕。景佑、殿本都作「苗根」。王先谦说作「苗根」是。

一一三九页二行()〔芓〕,附根也。王先谦说殿本「」作「芓」是。

一一四0页六行缦田,谓不为()〔甽〕者也。景佑、殿本都作「甽」。王先谦说作「甽」是。

一一四0页一二行言(挽)〔换〕功共作也。景佑、殿本都作「

换」。王先谦说作「换」是。

一一四二页二行使音山(史)〔吏〕反。景佑、殿本都作「吏」。王先谦说唐写本同。

一一四五页四行横(因)〔音〕胡孟反。景佑、殿本都作「音」,此误。

汉书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一〕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二〕轻重以铢;〔三〕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故货宝于金,利于刀,〔四〕流于泉,〔五〕布于布,〔六〕束于帛。〔七〕

〔一〕李奇曰:「圜即钱也。圜一寸,而重九两。」师古曰:「此说非也。周官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圜谓均而通也。」

〔二〕孟康曰:「外圜而内孔方也。」

〔三〕师古曰「言黄金以斤为名,钱则以铢为重也。」

〔四〕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五〕如淳曰:「流行如泉也。」

〔六〕如淳曰:「布于民间。」

〔七〕李奇曰:「束,聚也。」

太公退,又行之于齐。至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一〕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二〕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三〕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矣。〔四〕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利有所并也。计本量委则足矣。〔五〕然而民有饥饿者,谷有所臧也。〔六〕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七〕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守准平〕,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臧,臧襁千万;〔八〕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臧,臧襁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九〕耒耜器械,种饟粮食,必取澹焉。〔一0〕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桓公遂用区区之齐合诸侯,显伯名。〔一二〕

〔一〕师古曰:「穰音人常反。」

〔二〕李奇曰:「上令急于求米则民重米,缓于求米则民轻米。」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蓄贾,谓贾人之多蓄积者。」

〔四〕师古曰:「给,足也。」

〔五〕李奇曰:「委,积也。」

〔六〕师古曰:「言富人多臧谷,故令贫者食不足也。」

〔七〕李奇曰:「民轻之时,为敛籴之;重之时,官为散也。」

〔八〕李奇曰:「襁,落也。」孟康曰:「六斛四斗为钟。襁,钱贯也。管子曰『凶(戾)〔岁〕籴,釜十襁』。」师古曰:「孟说是也。襁音居两反。」

〔九〕师古曰:「奉谓供事也。」

〔一0〕师古曰:「种,五谷之种也。饟字与饷同,谓饷田之具也。」

〔一一〕师古曰:「畜读曰蓄。豪谓轻侮之也,字本作,盖通用耳。」

〔一二〕师古曰:「伯读曰霸。」

其后百余年,周景王时患钱轻,将更铸大钱,〔一〕单穆公曰:「不可。〔二〕古者天降灾戾,〔三〕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四〕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五〕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六〕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民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将厚取于民;〔七〕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八〕且绝民以实王府,犹塞川原为潢洿也,〔九〕竭亡日矣。王其图之。」弗听,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一0〕以劝农澹不足,百姓蒙利焉。〔一一〕

〔一〕应劭曰:「大于旧钱,其价重也。」

〔二〕师古曰:「单穆公,周大夫单旗。单音善。」

〔三〕师古曰:「戾,恶气也。一曰,戾,至也。」

〔四〕应劭曰:「资,财也。量资币多少有无,平其轻重也。」师古曰:「凡言币者,皆所以通货物,易有无也,故金之与钱,皆名为币也。」

〔五〕应劭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也。子,轻也,其轻少半,故为子也。民患币之轻而物贵,为重币以平之,权时而行,以废其轻。故曰母权子,犹言重权轻也。民皆得者,本末有无皆得其利也。」孟康曰:「重为母,轻为子,若市八十钱物,以母当五十,以子三十续之。」

〔六〕应劭曰:「民患币重,则多作轻钱而行之,亦不废去重者,言重者行其贵,轻者行其贱也。」

〔七〕师古曰:「厚犹多也,重也。」

〔八〕师古曰:「远志,谓去其本居而散(忘)〔亡〕也。」

〔九〕师古曰:「原谓水泉之本也。潢洿,停水也。潢音黄。洿音一胡反。」

〔一0〕韦昭曰:「肉,钱形也。好,孔也。」

〔一一〕孟康曰:「单穆公曰『竭无日矣』,不得复云百姓蒙利焉。」臣瓒曰:「但是不听不铸大钱耳,犹自从其不废轻,此言母子并用,故蒙其利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单旗虽有此言,王终自铸钱,果有便,故百姓蒙其利也。」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一〕铜钱质如周钱,〔二〕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一〕孟康曰:「二十两为溢。」师古曰:「改周一斤之制,更以溢为金之名数也。高祖初赐张良金百溢,此尚秦制也。上币者,二等之中黄金为上而钱为下也。」

〔二〕臣瓒曰:「言钱之形质如周钱,唯文异耳。」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一〕黄金一斤。〔二〕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三〕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四〕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五〕然市井子孙亦不得(宦为吏)〔为官吏〕。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六〕贾谊谏曰:

〔一〕如淳曰:「如榆荚也。」师古曰:「荚音颊。」

〔二〕师古曰:「复周之制,更以斤名金。」

〔三〕李奇曰:「稽,贮滞也。」晋灼曰:「痛,甚也。言计市物贱,豫益畜之,物贵而出卖,故使物甚腾跃也。」师古曰:「不轨,谓不循轨度者也。言以其赢余以财蓄积群货,使物稽滞在己,故市价甚腾贵。今书本痛字或作踊者,误耳。踊、腾一也,不当重累言之。畜读曰蓄。」

〔四〕师古曰:「欲令务农。」

〔五〕师古曰:「弛,解也。」

〔六〕师古曰:「恣其私铸。」

法使天下公得顾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一〕然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二〕而殽之甚微,为利甚厚。〔三〕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四〕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五〕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榜笞奔走者甚众。夫县法以诱民,〔六〕使入陷阱,孰积于此!〔七〕曩禁铸钱,死罪积下;〔八〕今公铸钱,黥罪积下。为法若此,上何赖焉?〔九〕

〔一〕师古曰:「顾租,谓顾庸之直,或租其本。」

〔二〕师古曰:「殽谓乱杂也。赢,余利也。言不杂铅铁,则无利也。殽音爻。」

〔三〕师古曰:「微谓精妙也。言殽杂铅铁,其术精妙,不可觉知,而得利甚厚,故令人轻犯之,奸不可止也。」

〔四〕师古曰:「操,持也。人人皆得铸钱也。操音千高反。」

〔五〕郑氏曰:「报,论。」

〔六〕师古曰:「县谓开立之。」

〔七〕师古曰:「阱,穿地以陷兽也。积,多也。阱音才性反。」

〔八〕苏林曰:「下,报也,积累下报论之也。」张晏曰:「死罪者多,委积于下也。」师古曰:「苏说是也。下音胡亚反。次后亦同。」

〔九〕师古曰:「赖,利也。一曰恃也。」

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钱轻,百加若干;〔一〕或用重钱,平称不受。〔二〕法钱不立,〔三〕吏急而壹之虖,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虖,〔四〕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五〕

〔一〕应劭曰:「时钱重四铢,法钱百枚,当重一斤十六铢,轻则以钱足之若干枚,令满平也。」师古曰:「若干,且设数之言也。干犹个也,谓当如此个数耳。而胡广云『若,顺也;干,求也』。当顺所求而与之矣。」

〔二〕应劭曰:「用重钱,则平称有余,不能受也。」臣瓒曰:「

秦钱重半两,汉初铸荚钱,文帝更铸四铢钱。秦钱与荚钱皆当废,而故与四铢并行。民以其见废,故用轻钱,则百加若干;用重钱,虽以一当一犹复不受之。是以郡县不同也。」师古曰:「应说是也。称音尺孕反。」

〔三〕师古曰:「法钱,依法之钱也。」

〔四〕师古曰:「呵,责怒也,音火何反。」

〔五〕师古曰:「乡读曰向。」

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一〕释其耒耨,冶镕炊炭〔二〕,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三〕善人怵而为奸邪,〔四〕愿民陷而之刑戮,〔五〕刑戮将甚不详,奈何而忽!〔六〕国知患此,吏议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术,其伤必大。令禁铸钱,则钱必重;〔七〕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八〕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铜使之然也。〔九〕故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一0〕。

〔一〕师古曰:「蕃,多也,音扶元反。其下亦同。」

〔二〕应劭曰:「镕,形容也,作钱模也。」师古曰:「镕音容。」

〔三〕师古曰:「言皆采铜铸钱,废其农业,故五谷不多也。为音于伪反。不为多,犹言为之不多也。」

〔四〕李奇曰:「怵,诱也,动心于奸邪也。」师古曰:「怵音先律反,又音黜。」

〔五〕师古曰:「愿,谨也。」

〔六〕师古曰:「详,平也。忽,忽忘也。」

〔七〕师古曰:「令谓法令也。」

〔八〕师古曰:「言其多。」

〔九〕师古曰:「数,并音所角反。」

〔一0〕师古曰:「博,大也。」

今博祸可除,而七福可致也。何谓七福?上收铜勿令布,则民不铸钱,黥罪不积,一矣。伪钱不蕃,民不相疑,二矣。采铜铸作者反于耕田,三矣。铜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一〕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贵臣,多少有制,用别贵践,五矣。〔二〕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三〕则官富实而末民困,六矣。〔四〕制吾弃财,以与匈奴逐争其民,其敌必怀,七矣。〔五〕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今久退七福而行博祸,臣诚伤之。

〔一〕师古曰:「铜积,谓多积铜也。」

〔二〕如淳曰:「古者以铜为兵,秦销锋鍉铸金人十二,是也。」

〔三〕师古曰:「调,平均也。奇,残余也。羡,饶溢也。奇音居宜反。羡音弋战反。」

〔四〕师古曰:「末谓工商之业也。」

〔五〕师古曰:「末业既困,农人敦本,仓廪积实,布帛有余,则招诱胡人,多来降附。故言制吾弃财逐争其人也。弃财者,可弃之财。逐,竞也。」

上不听。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一〕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

〔一〕师古曰:「即,就也。埒,等也。」

武帝因文、景之畜,忿胡、粤之害,〔一〕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等招徕东瓯,事两粤,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二〕唐蒙、司马相如始开西南夷,凿山信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三〕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四〕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及王恢谋马邑,匈奴绝和亲,侵优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共其劳。〔五〕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六〕中外骚扰相奉,百姓抏敝以巧法,〔七〕财赂衰耗而不澹。〔八〕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夷,廉耻相冒,〔九〕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而始。〔一0〕

〔一〕师古曰:「畜读曰蓄。」

〔二〕师古曰:「萧然犹骚然,劳动之貌。」

〔三〕师古曰:「罢读曰疲。」

〔四〕师古曰:「彭吴,人姓名也。本皆荒梗,始开通之也,故言穿也。」

〔五〕师古曰:「共犹同。」

〔六〕师古曰:「赍谓将衣食之具以自随也,音子奚反。」

〔七〕师古曰:「抏,讹也,谓摧挫也。巧法,为巧诈以避法也。抏音五官反。」

〔八〕师古曰:「耗,减也。澹,足也。」

〔九〕师古曰:「冒,蒙也。」

〔一0〕师古曰:「谓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之属也。」

其后,卫青岁以数万骑出击匈奴,遂取河南地,筑朔方。时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饟,〔一〕率十余钟致一石〔二〕,散币于邛僰以辑之。〔三〕数岁而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四〕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五〕东置沧海郡,人徒之费疑于南夷。〔六〕又兴十余万筑卫朔方,〔七〕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钜万,〔八〕府库并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九〕及入羊为郎,始于此。

〔一〕师古曰:「馈亦馈字。饟,古饷字。」

〔二〕师古曰:「言其劳费用功重。」

〔三〕应劭曰:「邛属临邛,僰属犍为。」晋灼曰:「僰音蒲贼反。」师古曰:「本西南夷两种也。邛,今邛州也。僰,今僰道县也。辑与集同,谓安定也。」

〔四〕李奇曰:「不足用,终更其事也。」韦昭曰:「更,续也。」师古曰:「二说并非也。悉,尽也。更,偿也。虽尽租赋不足偿其功费也。更音庚。」

〔五〕服虔曰:「入谷于外县,而受粟钱于内府也。」师古曰:「

此说非也。都内,京师主臧者也。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属官有都内令丞也。」

〔六〕师古曰:「疑读曰儗。儗谓比也。」

〔七〕师古曰:「既筑其城,又守卫之。」

〔八〕师古曰:「数十万乃至百万万。」

〔九〕师古曰:「庶人入奴婢则复终身,先为郎者就增其秩也。一曰入奴婢少者复终身,多者得为郎,旧为郎更增秩也。」

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一〕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二〕于是大司农陈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三〕有司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减〕罪;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四〕。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五〕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六〕以显军功。军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秏废。〔七〕

〔一〕师古曰:「比岁,频岁也。」

〔二〕师古曰:「与读曰豫。」

〔三〕师古曰:「陈谓列奏之。经,常也。既,尽也。言常用之钱及诸赋税并竭尽也。」

〔四〕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政戾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师古曰:「此下云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今瓒所引茂陵中书止于十一级,则计数不足,与本文乖矣。或者茂陵书说之不尽也。」

〔五〕师古曰:「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故每先选以为吏。千夫者,武功十一等爵之第七也,亦得免役,今则先除为吏,比于五大夫也。」

〔六〕师古曰:「乐卿者,武功爵第八等也。言买爵唯得至第八也。此文止论武功爵级,而作注者乃以旧二十等爵解之,失其本意,故删而不取。」

〔七〕师古曰:「秏,乱也,音莫报反。」

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张汤以峻文决理为廷尉,于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一〕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迹见,〔二〕而公卿寻端治之,竟其党与,坐而死者数万人,吏益惨急而法令察。〔三〕当是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孙弘以宰相,布被,食不重味,为下先,然而无益于俗,稍务于功利矣。

〔一〕张晏曰:「吏见知不举劾为故纵,官有所作,废格沮败诽谤,则穷治之也。」如淳曰:「废格天子文法,使不行也。诽谓非上所行,若颜异反唇之比也。」师古曰:「沮,(上)〔止〕坏之,音材汝反。」

〔二〕师古曰:「踪迹显见也。」

〔三〕师古曰:「惨,毒也。察,微视也。」

其明年,票骑仍再出击胡,大克获。〔一〕浑邪王率数万众来降,〔二〕于是汉发车三万两迎之。〔三〕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钜万。

〔一〕师古曰:「仍,频也。」

〔二〕师古曰:「浑音胡昆反。」

〔三〕师古曰:「一两,一乘。」

先是十余岁,河决,灌梁、楚地,固已数困,而缘河之郡堤塞河,辄坏决,费不可胜计。其后番系欲省底柱之漕,〔一〕穿汾、河渠以为溉田;郑当时为渭漕回远,凿漕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二〕而朔方亦穿溉渠。作者各数万人,历二三期而功未就,费亦各以钜万十数。〔三〕

〔一〕师古曰:「番,姓;系,名也。番音普安反。系音工系反。」

〔二〕师古曰:「回,曲绕也,音胡内反。」

〔三〕师古曰:「谓十万万也。」

天子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一〕卒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二〕而胡降者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三〕县官不给,〔四〕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臧以澹之。

〔一〕师古曰:「食读曰。」

〔二〕师古曰:「调谓选发之也。调音徒钓反。」

〔三〕师古曰:「仰音牛向反,次下亦同。」

〔四〕师古曰:「给,足也。」

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一〕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二〕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三〕冠盖相望,费以亿计,县官大空。而富商贾或墆财役贫,〔四〕转毂百数,〔五〕废居居邑〔六〕,封君皆氐首仰给焉。〔七〕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八〕

〔一〕师古曰:「贷音土戴反。次下亦同。」

〔二〕应劭曰:「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为筑城郭,徙民充之,名曰新秦。四方杂错,奢俭不同,今俗名新富贵者为『新秦』,由是名也。」

〔三〕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四〕孟康曰:「墆,停也。」晋灼曰:「墆音滞。」

〔五〕李奇曰:「毂,车也。」

〔六〕服虔曰:「居谷于邑也。」如淳曰:「居贱物于邑中以待贵也。」师古曰:「二说皆未尽也。此言或有所废置,有所居蓄,而居于邑中,以乘时射利也。」

〔七〕晋灼曰:「氐音抵距之抵。」服虔曰:「仰给于商贾,言百姓好末作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封君,受封邑者,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氐首,犹俯首也。时公主、列侯虽有国邑而无余财,其朝夕所须皆俯首而取给于富商大贾,后方以邑入偿之。氐音丁奚反。」

〔八〕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一〕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二〕民亦盗铸,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三〕物益少而贵。〔四〕有司言曰:「

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五〕今半两钱法重四铢,〔六〕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七〕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缋,为皮币,〔八〕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一〕师古曰:「更,改也。」

〔二〕师古曰:「就多铜之山而铸钱也。」

〔三〕臣瓒曰:「铸钱者多,故钱轻。轻亦贱也。」

〔四〕如淳曰:「民但铸钱,不作余物故也。」

〔五〕孟康曰:「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

〔六〕郑氏曰:「其文为半两,实(为)〔重〕四铢也。」

〔七〕如淳曰:「钱一面有文,一面幕,幕为质。民盗摩漫面而取其鋊,以更铸作钱也。」臣瓒曰:「许慎云『鋊,铜屑也』。摩钱漫面以取其屑,更以铸钱。西京黄图曰『民摩钱取屑』是也。」师古曰:「鋊音浴。瓒说是也。」

〔八〕师古曰:「缋,绣也,绘五彩而为之。」

又造银锡白金。〔一〕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二〕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三〕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诛钱,重如其文。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一〕如淳曰:「杂铸银锡为白金。」

〔二〕晋灼曰:「以半斤之重差为三品,此重六两,则下品重四两也。」

〔三〕师古曰:「椭,圜而长也,音佗果反。」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一〕领盐铁事,而桑弘羊贵幸。咸阳,齐之大煮盐,孔仅,南阳大冶,皆致产累千金,故郑当时进言之。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二〕年十三侍中。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

〔一〕师古曰:「二人也,姓东郭名咸阳,姓孔名仅。仅音钜刃反。」

〔二〕师古曰:「不用筹算。」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一〕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二〕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三〕故吏皆适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四〕

〔一〕师古曰:「入财于官,以取优复。复音方目反。」

〔二〕师古曰:「鲜,少也,音先浅反。」

〔三〕如淳曰:「千夫、五大夫不欲为吏者,令之出马也。」

〔四〕师古曰:「适读曰谪。谪,责罚也,以其久为奸利。」

其明年,大将军、票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一〕是时财匮,〔二〕战士颇不得禄矣。

〔一〕师古曰:「与读曰豫。」

〔二〕师古曰:「匮,空也。」

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铅)〔鋊〕。〔一〕

〔一〕孟康曰:「周匝为郭,文漫皆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一〕「山海,天地之臧,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二〕浮食奇民欲擅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三〕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四〕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五〕使属在所县。」使仅、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六〕作官府,〔七〕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

〔一〕师古曰:「奏上其言也。」

〔二〕苏林曰:「牢,价直也。今世人言顾手牢。」如淳曰:「牢,廪食也。古者名廪为牢。盆,煮盐盆也。」师古曰:「牢,苏说是也。,古煮字也。」

〔三〕师古曰:「斡谓主领也,读与管同。羡,饶也,音弋战反。」

〔四〕师古曰:「釱,足钳也,音徒计反。」

〔五〕邓展曰:「铸故铁。」

〔六〕师古曰:「举,皆也,普天之下皆行之也。〔行〕音下更反。」

〔七〕师古曰:「主煮铸及出纳之处也。」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宽贷,而民不齐出南亩,〔一〕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二〕。异时算轺车贾人之钱皆有差,〔三〕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四〕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五〕率钱二千而算一。〔六〕诸作有租及铸,〔七〕率钱四千算一。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八〕商贾人轺车二算;〔九〕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钱。〔一0〕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一一〕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一二〕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

〔一〕师古曰:「言农人尚少,不皆务耕种也。」

〔二〕师古曰:「畜读曰蓄。仰音牛向反。」

〔三〕师古曰:「异时,言往时也。轺,小车也。谓钱贯也。轺音弋昭反。音武巾反。」

〔四〕师古曰:「贳,赊也。贷,假与也。贳音式制反。贷音土戴反。」

〔五〕师古曰:「占,隐度也,各隐度其财物多少,而为名簿送之于官也。占音之赡反。」

〔六〕师古曰:「率计有二千钱者则出一算。」

〔七〕如淳曰:「以手力所作而卖之者。」

〔八〕师古曰:「比,例也。身非为吏之例,非为三老,非为北边骑士,而有轺车,皆令出一算。比音必寐反。」

〔九〕如淳曰:「商贾人有轺车,又使多出一算,重其赋。」

〔一0〕师古曰:「悉,尽也。」

〔一一〕师古曰:「畀,与也,音必寐反。」

〔一二〕师古曰:「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也。」

是时,豪富皆争匿财,唯卜式数求入财以助县官。天子乃超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以风百姓。〔一〕初,式不愿为官,上强拜之,稍迁至齐相。语自在其传。孔仅使天下铸作器,三年中至大司农,列于九卿。而桑弘羊为大司农中丞,管诸会计事,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始令吏得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二〕

〔一〕师古曰:「风读曰讽。」

〔二〕师古曰:「吏更迁补高官,郎又就增其秩,得至六百石也。」

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而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一〕犯法者众,吏不能尽诛,于是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行郡国,〔二〕举并兼之徒守相为利者。〔三〕而御史大夫张汤方贵用事,减宣、杜周等为中丞,〔四〕义纵、尹齐、王温舒等用急刻为九卿,直指夏兰之属始出。〔五〕而大农颜异诛矣。初,异为济南亭长,以廉直稍迁至九卿。上与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说。〔六〕汤又与异有隙,及人有告异以它议,事下汤治。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七〕异不应,微反唇〔八〕。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非,〔九〕论死。自是后有腹非之法比,〔一0〕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

〔一〕师古曰:「氐读曰抵。抵,归也。大归犹言大凡也。无虑亦谓大率无小计虑耳。」

〔二〕师古曰:「行音下更反。」

〔三〕师古曰:「守,郡守也。相,诸侯相。」

〔四〕师古曰:「减,姓也,音减省之减。」

〔五〕苏林曰:「夏兰,人姓名。」

〔六〕师古曰:「说读曰悦。」

〔七〕李奇曰:「异与客语,道诏令初下有不便处。」

〔八〕师古曰:「盖非之。」

〔九〕师古曰:「当谓处断其罪。」

〔一0〕师古曰:「比,则例也,读如字,又音必寐反。」

天(下)〔子〕既下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告钱纵矣。〔一〕

〔一〕师古曰:「纵,放也,放令相告言也。」

郡国铸钱,民多奸铸,〔一〕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二〕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三〕白金稍贱,民弗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终废不行。是岁,汤死而民不思。其后二岁,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四〕,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

〔一〕师古曰:「谓巧铸之,杂铅锡。」

〔二〕应劭曰:「所谓子绀钱也。」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令)〔今〕钱郭见有赤者,不知作法云何也。」

〔三〕师古曰:「充赋及给官用,皆令以赤仄。」

〔四〕师古曰:「言无利。」

〔五〕师古曰:「其术巧妙,故得利。」

杨可告遍天下,〔一〕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二〕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三〕(往)即治郡国钱,〔四〕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臧之业,〔五〕而县官以盐铁钱之故,用少饶矣。益广(开)〔关〕,置左右辅。

〔一〕如淳曰:「告令杨可所告言也。」师古曰:「此说非也。杨可据令而发动之,故天下皆被告。」

〔二〕如淳曰:「治匿之罪,其狱少有反者。」苏林曰:「反音幡。」师古曰:「幡谓从轻而出。」

〔三〕服虔曰:「分曹职案行也。」师古曰:「服说非也。曹,辈也,分辈而出为使也。」

〔四〕师古曰:「就其所在而治也。」

〔五〕师古曰:「偷,苟且也。」

初,大农(干)〔斡〕盐铁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盐铁;及杨可告,上林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一〕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二〕治楼船,高十余丈,旗织加其上,〔三〕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繇此日丽。

〔一〕孟康曰:「水战相逐也。」

〔二〕师古曰:「环,绕也。」

〔三〕师古曰:「织读曰(炽)〔帜〕,音昌志反。」

乃分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太仆、大农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一〕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官益杂置多,〔二〕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三〕

〔一〕师古曰:「即,就也。比谓比者所没入也。」

〔二〕如淳曰:「水衡、少府、太仆、司农皆有农官,是为多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谓杂置官员分掌众事耳,非农官也。」

〔三〕师古曰:「度,计也,音大各反。」

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一〕乃征诸犯令,相自变量千人,名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二〕

〔一〕如淳曰:「世家,谓世世有禄秩家也。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晋灼曰:「中国被教齐整之民也。」师古曰:「所,姓也,忠,名也,武帝之近臣。郊祀志云『公孙卿因所忠言宝鼎』,石庆传云『欲请诏近臣所忠』,广川王传云『言汉公卿及幸臣所忠』,司马相如传云『所忠往取书』。考其踪迹,此并一人也。而说者或以为所忠信之人,此释大谬。齐等之义,如说是也。」

〔二〕应劭曰:「株,根本也。送,致也。」如淳曰:「株,蔕也。诸坐博戏事决为徒者,能入钱,得补郎。」李奇曰:「先至者为魁株也。」师古曰:「言被牵引者为其根株所送当充徒役,而能入财者,即当补郎。」

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天子怜之,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一〕使者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二〕下巴蜀粟以振焉。

〔一〕师古曰:「流谓恣其行移,若水之流。至所在,有欲(往)〔住〕者,亦留而处(之)〔也〕。」

〔二〕师古曰:「属,联续也,音之欲反。」

明年,天子始出巡郡国。东度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辩,自杀。行西踰陇,卒,〔一〕从官不得食,陇西守自杀。于是上北出萧关,从数万骑行猎新秦中,以勒边兵而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二〕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边县,〔三〕官假马母,三岁而归,及息什一,以除告,用充入新秦中。〔四〕

〔一〕孟康曰:「踰,度也。卒,仓卒也。」

〔二〕晋灼曰:「徼,塞也。」臣瓒曰:「既无亭候,又不徼循,无御边之备,故诛北地太守。」师古曰:「晋说是也。」

〔三〕孟康曰:「令得畜牧于边县。」

〔四〕李奇曰:「边有官马,今令民能畜官母马者,满三岁归之,十母马还官一驹,此为息什一也。」师古曰:「官得母马之息,以给用度,得充实秦中人,故除告之令也。」

既得宝鼎,立后土、泰一祠,公卿白议封禅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宫储,设共具,〔一〕而望幸。

〔一〕师古曰:「共音居用反。」

明年,南粤反,西羌侵边。天子为山东不澹,赦天下囚,因南方楼船士二十余万人击粤,发三河以西骑击羌,又数万人度河筑令居。〔一〕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二〕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三〕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澹之。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着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吏以上差出(

牡)〔牝〕马天下亭,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一〕师古曰:「令音零。」

〔二〕师古曰:「开田,始开屯田也。斥塞,广塞令却。初置二郡,故塞更广也。以开田之官广塞之卒戍而田也。」

〔三〕师古曰:「仰音牛向反。此下并同。」

齐相卜式上书,愿父子死南粤。天子下诏褒扬,赐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列侯以百数,皆莫求从军。至饮酎,少府省金,〔一〕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乃拜卜式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二〕贾贵,〔三〕或强令民买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乃因孔仅言船算事。上不说。〔四〕

〔一〕李奇曰:「省,视也。至尝酎饮宗庙时,少府视其金多少。」

〔二〕如淳曰:「苦或作盬。盬,不攻严也。」臣瓒曰:「谓作铁器,民患苦其不好也。」师古曰:「二说非也。盐既味苦,器又脆恶,故总云苦恶也。」

〔三〕师古曰:「盐铁并贵也。贾读曰价。」

〔四〕师古曰:「说音悦。」

汉连出兵三岁,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一〕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南阳、汉中以往,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二〕而初郡又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三〕费皆仰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然兵所过县,县以为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轻赋法矣。

〔一〕晋灼曰:「元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儋耳郡,定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嶲、沈黎、汶山郡,及地理志、西南夷传所置犍为、零陵、益州郡,凡十七。」

〔二〕师古曰:「地比,谓依其次第,自近及远也。比音频寐反。传音张恋反。被音皮义反。」

〔三〕师古曰:「间岁,隔一岁。」

其明年,元封元年,卜式贬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仅斡天下盐铁。〔一〕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二〕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

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三〕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而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四〕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钜万计,皆取足大农。

〔一〕师古曰:「代孔仅。」

〔二〕师古曰:「僦,顾也,言所输赋物不足偿其余顾庸之费也。僦音子就反。」

〔三〕如淳曰:「牟,取也。」

〔四〕师古曰:「旁音步浪反。」

弘羊又请令民得入粟补吏,及罪以赎。令民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一〕不复告。它郡各输急处,而诸农各致粟,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二〕黄金者再百焉。〔三〕

〔一〕师古曰:「复音方目反。」

〔二〕师古曰:「第十等爵。」

〔三〕师古曰:「凡再赐百金。」

是岁小旱,上令百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一〕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贩物求利。〔二〕亨弘羊,天乃雨。〔三〕」久之,武帝疾病,拜弘羊为御史大夫。

〔一〕师古曰:「衣音于既反。」

〔二〕师古曰:「市列,谓列肆。」

〔三〕师古曰:「亨,鬻也,音普庚反。」

昭帝即位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视以俭节,〔一〕然后教化可兴。弘羊难,〔二〕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乃与丞相千秋共奏罢酒酤。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

〔一〕师古曰:「视读曰示。」

〔二〕师古曰:「诘难议者之言也。」

宣、元、成、哀、平五世,亡所变改。元帝时尝罢盐铁官,三年而复之。贡禹言:「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民坐盗铸陷刑者多。富人臧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疾其末者绝其本,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毋复以为币,除其贩卖租铢之律,〔一〕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壹意农桑。」议者以为交易待钱,布帛不可尺寸分裂。禹议亦寝。

〔一〕师古曰:「租铢,谓计其所卖物价,平其锱铢而收租也。」

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

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一〕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一〕张晏曰:「案今所见契刀、错刀,形质如大钱,而肉好轮厚异于此。大钱形如大刀环矣,契刀身形圆,不长二寸也。其文左曰『

契』,右曰『刀』,无『五百』字也。错刀则刻之作字也,以黄金填其文,上曰『一』,下曰『刀』。二刀泉甚不与志相应也,似扎单差错,文字磨灭故耳。」师古曰:「张说非也。王莽钱刀今并尚在,形质及文与志相合,无差错也。」

莽即真,以为书「刘」字有金刀,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而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

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

钱一十」。〔一〕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

〔一〕师古曰:「,小也,音一尧反。」

黄金重一斤,直钱万。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一〕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一〕师古曰:「朱提,县名,属犍为,出善银。朱音殊。提音上支反。」

元龟岠冉长尺二寸,〔一〕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二〕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宝四品。

〔一〕孟康曰:「冉,龟甲缘也。岠,至也。度背两边缘尺二寸也。」臣瓒曰:「元,大也。」

〔二〕苏林曰:「两贝为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元龟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一〕

〔一〕师古曰:「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凡宝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一〕文质周郭放汉五铢钱云〔二〕。其金银与它物杂,色不纯好,龟不盈五寸,贝不盈六分,皆不得为宝货。元龟为蔡,非四民所得居,〔三〕有者,入大卜受直。

〔一〕孟康曰:「连,锡之别名也。」李奇曰:「铅锡璞名曰连。」应劭曰:「连似铜。」师古曰:「孟、李二说皆非也。许慎云『链,铜属也』,然则以连及锡杂铜而为钱也。此下又云能采金银铜连锡,益知连非锡矣。」

〔二〕师古曰:「放,依也,音甫往反。」

〔三〕如淳曰:「臧文仲居蔡,谓此也,说谓蔡国出大龟也。」臣瓒曰:「蔡是大龟之名也。书曰『九江纳锡大龟』,大龟又不出蔡国也。若龟出楚,不可名龟为楚也。」师古曰:「瓒说非也。本以蔡出善龟,故因名大龟为蔡耳。」

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莽患之,下诏:「敢非井田挟五铢钱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不可称数。莽知民愁,乃但行小钱直一,与大钱五十,二品并行,龟贝布属且寝。

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国师公刘歆言周有泉府之官,收不雠,与欲得,〔一〕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二〕莽乃下诏曰:「夫周礼有赊贷,〔三〕乐语有五均,〔四〕传记各有斡焉。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称)师。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工商能采金银铜连锡登龟取贝者,〔五〕皆自占司市钱府,顺时气而取之。〔六〕

〔一〕师古曰:「雠读曰售。言卖不售者,官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

〔二〕师古曰:「易下系辞曰:『理财正辞,禁人为非曰义。』言财货辞讼正,乃得人不为非,合事宜。」

〔三〕师古曰:「周礼泉府之职曰:『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人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谓人以祭祀、丧纪故从官赊买物,不过旬日及三月而偿之。其从官贷物者,以共其所属吏定价而后与之。各以其国服事之税而输息,谓若受园廛之田而贷万钱者,一期之月,出息五百。贷音土戴反。」

〔四〕邓展曰:「乐语,乐元语,河间献王所传,道五均事。」臣瓒曰:「其文云:『天子取诸侯之(士)〔土〕以立五均,则市无二贾,四民常均,强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贫,则公家有余,恩及小民矣。』」

〔五〕如淳曰:「登,进也。龟有灵,故言登。」

〔六〕师古曰:「各以其所采取之物自隐实于司市钱府也。占音之渐反。其下并同。」

又以周官税民: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一〕出三夫之布;民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其不能出布者,作,县官衣食之。〔二〕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嫔妇桑蚕织纴纺绩补缝,〔三〕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四〕皆各自占所为于其在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

〔一〕师古曰:「树艺,谓种树果木及菜蔬。」

〔二〕师古曰:「,散也,音人勇反。衣音于既反。食谓曰。」

〔三〕师古曰:「机缕曰纴,音人禁反。」

〔四〕如淳曰:「居处所在为区。谒舍,今之客舍也。」

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一〕为物上中下之贾,〔二〕各自用为其市平,毋拘它所。众民卖买五谷布帛丝绵之物,周于民用而不雠者,〔三〕均官有以考检厥实,用其本贾取之,毋令折钱〔四〕。万物卬贵,过平一钱,则以平贾卖与民。〔五〕其贾氐贱减平者,听民自相与市,〔六〕以防贵庾者。〔七〕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入工商之贡但赊之,〔八〕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毋过三月。民或乏绝,欲贷以治产业者,均授之,除其费,计所得受息,毋过岁什一。〔九〕

〔一〕师古曰:「中读曰仲。」

〔二〕师古曰:「贾读曰价。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雠读曰售。下亦类此也。」

〔四〕师古曰:「折音上列反。」

〔五〕师古曰:「卬,物价起,音五刚反,亦读曰仰。」

〔六〕师古曰:「贵(既)〔即〕为卬。贱则为氐,音丁奚反。」

〔七〕师古曰:「庾,积也。以防民积物待贵也。」

〔八〕师古曰:「但,空也,徒也。言空赊与之,不取息利也。」

〔九〕师古曰:「均谓各依先后之次。除其费,谓衣食之费已用者也。」

羲和鲁匡言:「名山大泽,盐铁钱布帛,五均赊贷,斡在县官,〔一〕唯酒酤独未斡。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故诗曰『无酒酤我』,〔二〕而论语曰『酤酒不食』,〔三〕二者非相反也。夫诗据承平之世,酒酤在官,和旨便人,可以相御也。〔四〕论语孔子当周衰乱,酒酤在民,薄恶不诚,是以疑而弗食。今绝天下之酒,则无以行礼相养;放而亡限,则费财伤民。请法古,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率开一卢以卖,〔五〕雠五十酿为准。一酿用麤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各以其市月朔米曲三斛,并计其贾而参分之,〔六〕以其一为酒一斛之平。除米曲本贾,计其利而什分之,以其七入官,其三及酨灰炭〔七〕给工器薪樵之费。」

〔一〕师古曰:「斡谓主领也。」

〔二〕师古曰:「小雅伐木之诗也。酤,买也。言王于族人恩厚,要在燕饫,无酒则买而饮之。」

〔三〕师古曰:「乡党所说孔子齐之时也。」

〔四〕师古曰:「旨,美也。御,进。」

〔五〕如淳曰:「酒家开肆待客,设酒垆,故以垆名肆。」臣瓒曰:「卢,酒瓮也。言开一瓮酒也。赵广汉入丞相府破卢瓮。」师古曰:「二说皆非也。卢者,卖酒之区也,以其一边高,形如锻家卢,故取名耳,非即谓火卢及酒瓮也。此言雠五十酿为准,岂一瓮乎?广汉所破卢及罂卢,亦谓所居罂瓮之处耳。」

〔六〕师古曰:「参,三也。」

〔七〕师古曰:「酨,酢浆也,音才代反。」

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郡有数人,皆用富贾。洛阳薛子仲、张长叔、临菑姓伟等,〔一〕乘传求利,交错天下。〔二〕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三〕府臧不实,百姓俞病。莽知民苦之,复下诏曰:「夫盐,食肴之将;〔四〕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曰)〔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臧;五均赊贷,百姓所取平,卬以给澹;〔五〕铁布铜冶,通行有无,备民用也。此六者,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六〕必卬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豪民富贾,即要贫弱,先圣知其然也,故斡之。每一斡为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奸吏猾民并侵,众庶各不安生。

〔一〕如淳曰:「姓姓名伟也。」

〔二〕师古曰:「传音张恋反。」

〔三〕师古曰:「簿,计簿也,音步户反。」

〔四〕师古曰:「将,大也,一说为食肴之将帅。」

〔五〕师古曰:「卬音牛向反。其下并同。」

〔六〕师古曰:「家谓家家自作也。」

后五岁,天凤元年,复申下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一〕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二〕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

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又以大钱行久,罢之,恐民挟不止,乃令民且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尽六年,毋得复挟大钱矣。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莽以私铸钱死,及非沮宝货投四裔,犯法者多,不可胜行,乃更轻其法: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举告,与同罪;〔三〕非沮宝货,民罚作一岁,吏免官。犯者俞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四〕愁苦死者什六七。

〔一〕师古曰:「奇音居宜反,谓有余也。」

〔二〕师古曰:「好,孔也。」

〔三〕师古曰:「比音频寐反。」

〔四〕师古曰:「钟官,主铸钱者。」

作货布六年后,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一〕壹切税吏民,訾三十而取一。又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绶吏,皆保养军马,吏尽复以与民。〔三〕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繇役烦剧,〔四〕而枯旱蝗虫相因。又用制作未定,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奉禄,而私赋敛,货赂上流,狱讼不决。吏用苛暴立威,旁缘莽禁,侵刻小民。〔五〕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六〕于是青、徐、荆楚之地往往万数。战斗死亡,缘边四夷所系虏,陷罪,饥疫,人相食,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矣。

〔一〕服虔曰:「猪性触突人,故取以喻。」师古曰:「东方名豕曰豨。一曰,豨,豕走也,音许岂反。」

〔二〕师古曰:「保者,不许其死伤。」

〔三〕师古曰:「转令百姓养之。」

〔四〕师古曰:「繇读曰傜也。」

〔五〕师古曰:「旁,依也,音步浪反。」

〔六〕师古曰:「浸淫,犹渐染也。它皆类此。」

自发猪突豨勇后四年,而汉兵诛莽。后二年,世祖受命,荡涤烦苛,复五铢钱,与天下更始。

赞曰:易称「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一〕书云「楙迁有无」,〔二〕周有泉府之官,〔三〕而孟子亦非「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四〕野有饿而弗知发」。〔五〕故管氏之轻重,〔六〕李悝之平籴,弘羊均输,寿昌常平,亦有从徕。〔七〕顾古为之有数,吏良而令行,〔八〕故民赖其利,万国作乂。〔九〕及孝武时,国用饶给,而民不益赋,其次也。至于王莽,制度失中,奸轨弄权,官民俱竭,亡次矣。

〔一〕师古曰:「谦卦象辞。裒,取也。言取于多者以益少者,故万物皆称而施与平也。裒音薄侯反。」

〔二〕应劭曰:「楙,勉也。迁,徙也。言天下食货有无相通足也。」师古曰:「虞书益稷之辞。言劝勉天下迁徙有无,使相通也。」

〔三〕师古曰:「司徒之属官也,掌市之征布,敛市货之不雠,货之滞于人用者,以其价买之。」

〔四〕应劭曰:「养狗彘者使食人之食,而不知以法度敛之也。」师古曰:「孟子,孟轲之书。言岁丰孰,菽粟饶多,狗彘食人之食,此时可敛之也。」

〔五〕郑氏曰:「音『蔈有梅』之蔈。,零落也。人有饿死零落者,不知发仓廪贷之也。」师古曰:「音频小反。诸书或作殍字,音义亦同。」

〔六〕服虔曰:「作轻重货,在管子书。」

〔七〕师古曰:「言所从徕久矣。」

〔八〕师古曰:「顾,思念。」

〔九〕师古曰:「乂,治也。」

校勘记

一一五0页五行则准平。〔守准平〕,王念孙说景佑本「则准平」下有「守准平」三字,是也。

一一五0页一五行凶(戾)〔岁〕籴,釜十襁。景佑、殿本都作「岁」。王先谦说作「岁」是。

一一五二页六行谓去其本居而散(忘)〔亡〕也。景佑、殿本都作「亡」。王先谦说作「亡」是。

一一五三页二行然市井子孙亦不得(宦为吏)〔为官吏〕。景佑、殿本都作「为官吏」。

一一五八页九行蛮夷因以数攻(吏),景佑、殿本都无「吏」字,平准书亦无。

一一五九页一一行赎禁锢免(臧)〔减〕罪;王先谦说「臧」当作「减」,平准书作「减」。

一一六0页一一行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公」字据景佑、殿、局本补。

一一六0页一六行沮,(上)〔止〕坏之,景佑、殿本都作「止」。王先谦说作「止」是。

一一六四页二行实(为)〔重〕四铢也。景佑、殿本都作「重」。王先谦说作「重」是。

一一六五页一二行令不可得摩取(铅)〔鋊〕。钱大昭说「铅」当作「鋊」。按景佑、殿本都作「鋊」。

一一六六页一0行〔行〕音下更反。朱一新说「音」上脱「行」字。按各本都脱。

一一六九页九行天(下)〔子〕既下钱令而尊卜式,钱大昭说「天下」之「下」字疑是「子」字。王先谦说钱说是。按景佑、殿本都作「子」。

一一七0页一行(令)〔今〕钱郭见有赤者,殿本考证说「令」当作「今」。按平准书集解作「今」。

一一七0页五行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三〕(往)即治郡国钱,注〔三〕原在「分曹」下。王先谦说平准书不重「往」字,「往」字当属上句,其重文盖衍。

一一七0页八行益广(开)〔关〕,置左右辅。何焯说当从平准书作「益广关」,「开」字误。

一一七0页一四行大农(干)〔斡〕盐铁官布多,王先谦说「干」字误,当作「斡」,平准书作「筦」,同。

一一七一页四行织读曰(炽)〔帜〕,殿本作「帜」。王先谦说作「帜」是。

一一七二页六行至所在,有欲(往)〔住〕者,亦留而处(之)〔也〕。王先谦说「往」疑作「住」。宋祁说「处之」当改「处也」。按景佑本「往」正作「住」,「之」正作「也」。

一一七三页八行差出(牡)〔牝〕马钱大昭说「牡」当作「牝」,昭帝始元元年罢天下亭母马是也。按平准书亦作「牝」。

一一七四页一六行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贬)〔贩〕者为赋,景佑、殿、局本都作「贩」。

一一七六页五行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景佑、殿本都作「榷」。

一一八0页三行皆为五均司市(称)师。王念孙说「称」字涉下文四「称」字而衍。

一一八0页一一行天子取诸侯之(士)〔土〕以立五均,景佑、殿本都作「土」。王先谦说作「土」是。

一一八二页三行贵(既)〔即〕为卬。王先谦说殿本「既」作「即」,是。

一一八三页一0行铁,(曰)〔田〕农之本;钱大昭说「曰」疑当作「田」。按殿、局本都作「田」。

汉书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洪范八政,三曰祀。〔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二〕是以圣王为之典礼。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三〕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四〕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明神之事者,以为祝;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五〕故有神民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神异业,敬而不黩,〔六〕故神降之嘉生,〔七〕民以物序,〔八〕灾祸不至,所求不匮。〔九〕

〔一〕师古曰:「祀谓祭祀也。」

〔二〕师古曰:「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豺祭兽。』『孟春之月,獭祭鱼。』豺,挚搏之兽,形似狗。獭,水居而食鱼。祭者,谓杀之而布列,以祭其先也。豺音仕皆反。獭音吐曷反。」

〔三〕师古曰:「爽,明也。齐读曰斋。斋肃,庄敬也。」

〔四〕师古曰:「巫觋亦通称耳。觋音下狄反。」

〔五〕应劭曰:「上下,谓天地之属神也。氏姓,王族之别也。宗,大宗也。」臣瓒曰:「宗,宗伯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祝谓主祭之赞词者。积土为坛,平地为场。氏姓,谓神本所出,及见所当为主者也。宗,宗人,主神之列位尊卑者也。春秋左氏传曰『虢公使祝应宗区享神』也,又云『祝宗用马于四墉』,并非宗伯及大宗也。」

〔六〕师古曰:「黩,污渫也。黩音读。」

〔七〕应劭曰:「嘉谷也。」师古曰:「嘉生,谓众瑞。」

〔八〕孟康曰:「各有分叙也。」

〔九〕师古曰:「匮,乏也。」

及少昊之衰,九黎乱德,〔一〕民神杂扰,不可放物。〔二〕家为巫史,享祀无度,黩齐明而神弗蠲。〔三〕嘉生不降,祸灾荐臻,莫尽其气。〔四〕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五〕使复旧常,亡相侵黩。

〔一〕孟康曰:「少昊时诸侯作乱者也。」韦昭曰:「黎氏九人也。」

〔二〕师古曰:「放,依也。物,事也。放音甫往反。」

〔三〕师古曰:「齐读曰斋。蠲,絜也。」

〔四〕师古曰:「言不究其性命也。」

〔五〕应劭曰:「黎,阴官也。火数二,二,地数也,故火正司地以属万民。」师古曰:「属,委也,以其事委之也。属音之欲反。」

自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祠。〔一〕有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谷,死为稷祠。〔二〕故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三〕

〔一〕师古曰:「共工氏在太昊、炎帝之间。无禄而王,故谓之霸。句读曰钩。」

〔二〕师古曰:「烈山氏,炎帝。」

〔三〕师古曰:「尚,上也。谓起于上古。」

虞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一〕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二〕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三〕揖五瑞,〔四〕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五〕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六〕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七〕遂见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八〕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九〕修五礼五乐,〔一0〕三帛二生一死为贽。〔一一〕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者,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者,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者,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一二〕

〔一〕师古曰:「虞书舜典也。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转而衡平。以玉为玑衡,谓浑天仪也。七政,日、月、五星也。言舜观察玑衡,以齐同日、月、五星之政,度合天意。」

〔二〕孟康曰:「六宗,星、辰、风伯、雨师、司中、司命。一说云乾坤六子。又一说: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泰山、河、海。或曰天地间游神也。」师古曰:「类,以类祭也。上帝,天也。絜精以祀谓之禋。六宗之义,说者多矣。乾坤六子,其最通乎。」

〔三〕师古曰:「望,谓在远者望而祭之。秩,次也。群神,丘陵坟衍之属。」

〔四〕师古曰:「揖与辑同。揖,合也。五瑞,公、侯、伯、子、男之瑞玉。」

〔五〕师古曰:「四岳诸牧,谓四方诸侯也。班,布也。」

〔六〕师古曰:「狩,守也。诸侯为天子守土,故巡行。」

〔七〕师古曰:「柴,积柴而燔。」

〔八〕师古曰:「后,君也。东方诸侯,故谓之东后也。」

〔九〕师古曰:「时,四时也。月,十二月也。日,三百六十日。律,六律也。度,尺丈也。量,斛斗也。衡,斤两也。」

〔一0〕师古曰:「五礼,吉、凶、宾、军、嘉也。五乐,谓春则琴瑟,夏则笙竽,季夏则鼓,秋则钟,冬则磬也。五乐,尚书作五玉,今志亦有作五玉者。五玉即五瑞。」

〔一一〕师古曰:「三帛,玄、纁、黄也。二牲,羔、鴈也。一死,雉也。贽者,所执以为礼也。」

〔一二〕师古曰:「此以上皆舜典所载。」

禹遵之。后十三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黩,二龙去之〔一〕。其后十三世,汤伐桀,欲夏社,不可,作夏社。〔二〕乃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祠。后八世,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三〕惧。伊陟曰:「祅不胜德。」〔四〕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五〕后十三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六〕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而雊,〔七〕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八〕后五世,帝乙嫚神而震死。〔九〕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是观之,始未尝不肃祇,后稍怠嫚也。

〔一〕应劭曰:「夏帝孔甲,天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其后媟黩嫚神,故龙去之。」

〔二〕应劭曰:「遭大旱七年,明德以荐,而旱不止,故迁社,以弃代为稷。欲迁句龙,德莫能继,故作夏社,说不可迁之义也。」师古曰:「,古迁字。夏社,尚书篇名,今则序在而书亡逸。」

〔三〕师古曰:「谷即今之楮树也,其字从木。合两手曰拱。」

〔四〕师古曰:「伊陟,太戊臣,伊尹之子。」

〔五〕孟康曰:「巫咸,殷贤臣。赞,说也,谓伊陟说其意也。」师古曰:「因此作咸乂四篇。事见商书序,其篇亦亡逸也。」

〔六〕师古曰:「说读曰悦。」

〔七〕师古曰:「雊,雉鸣,音工豆反。」

〔八〕师古曰:「事见商书说命及高宗肜日。祖己,殷之贤臣。」

〔九〕师古曰:「帝乙,武乙也,为韦囊盛血,仰而射之,号曰射天,后遇雷震而死。」

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一〕诸侯曰泮宫。〔二〕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三〕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四〕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五〕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六〕大夫祭门、户、井、灶、中溜五祀。〔七〕士庶人祖考而已。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

〔一〕师古曰:「明堂辟雍,解在平纪。」

〔二〕师古曰:「泮之言半也。制度半于天子之辟雍也。泮音普半反。」

〔三〕师古曰:「郊祀,祀于郊也。后稷,周之始祖也。宗,尊也。文王,周始受命之王。上帝,太微五帝也。」

〔四〕师古曰:「怀,来也。柔,安也。言招来百神而安处之也。称百者,言其多也。秩,序也。旧无礼文者,皆以次序而祭之。」

〔五〕师古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渎者,发源而注海者也。视谓其礼物之数也。」

〔六〕师古曰:「疆,境也。」

〔七〕韦昭曰:「古者穴居,故名室中为中溜。」

后十三世,世益衰,礼乐废。幽王无道,为犬戎所败,平王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一〕

〔一〕师古曰:「骝,赤马黑尾也。羝,牡羊也。骝音留。羝音丁奚反。」

其后十四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一〕卜居之而吉。文公(

薨)〔梦〕黄蛇自天下属地,〔二〕其口止于鄜衍。〔三〕文公问史敦,〔四〕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一〕师古曰:「汧渭,二水名。汧音牵。」。

〔二〕师古曰:「属,着也,音之欲反。」

〔三〕李奇曰:「鄜音孚。三辅谓山阪间为衍。」晋灼曰:「左冯翊鄜县之衍也。」师古曰:「今之鄜州盖取名于此也。」

〔四〕师古曰:「秦之太史也。敦其名也。」

自未作鄜畤,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一〕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祀。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二〕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弗道。〔四〕

〔一〕李奇曰:「于旁有吴阳地也。」

〔二〕师古曰:「土之可居者曰隩,音于六反。」

〔三〕师古曰:「晚谓末时也。」

〔四〕李奇曰:「缙,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也。」臣瓒曰:「缙,赤白色也。绅,大带也。左氏传有缙云氏。」师古曰:「李云缙插是也。字本作搢,插笏于大带与革带之间耳,非插于大带也。或作荐绅者,亦谓荐笏于绅带之间,其义同。」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一〕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方来,集于祠城,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二〕以一牢祠之,名曰陈宝。〔三〕

〔一〕苏林曰:「质如石,似肝。」师古曰:「陈仓之北阪上城中也。云,语辞也。」

〔二〕师古曰:「殷殷,声也。云,传声之乱也。野鸡,亦雉也,避吕后讳,故曰野鸡。言陈宝若来而有声,则野鸡皆鸣以应之也。上言雄雉,下言野鸡,史驳文也。殷音隐。」

〔三〕臣瓒曰:「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君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之雊也。」

作陈宝祠后七十一年,秦德公立,卜居雍。〔一〕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二〕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一〕师古曰:「即今之雍县。」

〔二〕孟康曰:「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师古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

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后十三年,秦穆公立,病卧五日不寤;〔一〕寤,乃言梦见上帝,〔二〕上帝命穆公平晋乱。史书而藏之府。〔三〕而后世皆曰上天。

〔一〕师古曰:「寤,觉也。觉音公孝反。」

〔二〕师古曰:「上帝谓天也。」

〔三〕师古曰:「府,臧书之处。」

穆公立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一〕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二〕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三〕虙羲封泰山,禅云云;〔四〕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五〕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于社首:〔七〕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八〕西伐,束马县车,上卑耳之山;〔九〕南伐至召陵,〔一0〕登熊耳山,以望江汉。〔一一〕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二〕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黍,北里禾,所以为盛;〔一三〕江淮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一四〕东海致比目之鱼,〔一五〕西海致比翼之鸟。〔一六〕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至,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群翔,〔一七〕而欲封禅,无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一〕师古曰:「葵丘会在僖九年。葵丘在陈留外黄县东。封禅者,封土于山而禅祭于地也。禅音上战反,解在武纪。」

〔二〕师古曰:「父音甫。」

〔三〕郑氏曰:「无怀氏,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见庄子。」服虔曰:「云云在梁父东,山名也。」晋灼曰:「云云山在蒙阴县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

〔四〕师古曰:「虙读曰伏。」

〔五〕李奇曰:「炎帝,神农后。」

〔六〕服虔曰:「亭亭山在牟阴。」晋灼曰:「地理志钜平有亭亭山。」师古曰:「晋说是也。」

〔七〕应劭曰:「山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二里。」师古曰:「晋说是也。」

〔八〕应劭曰:「伯夷国也,在辽西令支。」师古曰:「令音郎定反。支音神祇之祇。」

〔九〕韦昭曰:「将上山,缠束其马,县钩其车也。卑耳即齐语所谓辟耳。」

〔一0〕师古曰:「召陵,楚地也,在汝南。召读曰劭。」

〔一一〕师古曰:「熊耳山在顺阳北益阳县东,非禹贡所云『导洛自熊耳』者也。其山两峰,状亦若熊耳,因以为名也。」

〔一二〕师古曰:「兵车之会三,谓庄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僖四年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六年伐郑围新城也。乘车之会六,谓庄十四年会于鄄,十五年又会于鄄,十六年同盟于幽,僖五年会于首止,八年盟于洮,九年会于葵丘也。匡,正也。一匡天下,谓定襄王为天子之位也。一说谓阳谷之会令诸侯云『无障谷,无贮粟,无以妾为妻』,天下皆从,故云一匡者也。」

〔一三〕应劭曰:「鄗音臛。」苏林曰:「鄗上、北里,皆地名也。」师古曰:「盛谓以实簠簋。」

〔一四〕服虔曰:「茅草有三脊也。」张晏曰:「谓灵茅也。」师古曰:「藉,以藉地也,音才夜反。」

〔一五〕师古曰:「尔雅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音土盍反。」

〔一六〕师古曰:「山海经云『崇吾之山有鸟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其名曰』。尔雅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飞,其名谓之鹣鹣』。而管仲乃云西海,其说异也。」

〔一七〕师古曰:「蓬蒿藜莠,皆秽恶之草。枭,不祥之鸟也。鸱,盖今所谓角鸱也。枭,土枭也。」

是岁,秦穆公纳晋君夷吾。其后三置晋国之君,平其乱。〔一〕穆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一〕师古曰:「三立其君,谓惠公、怀公、文公。」

后五十年,周灵王即位。时诸侯莫朝周,苌弘乃明鬼神事,〔一〕设射不来。不来者,诸侯之不来朝者也。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弗从,而周室愈微。后二世,至敬王时,晋人杀苌弘。〔二〕

〔一〕师古曰:「苌弘,周大夫。」

〔二〕李奇曰:「周为晋杀之也。」师古曰:「春秋左氏传哀公三年传称『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周人杀苌弘』也。」

是时,季氏专鲁,旅于泰山,仲尼讥之。〔一〕

〔一〕师古曰:「旅,陈也,陈礼物而祭之也。陪臣祭泰山,僭诸侯之礼。孔子非之曰:『呜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事见论语。」

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一〕曰:「周始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当复合,〔二〕合七十年而伯王出焉。」〔三〕儋见后七年,栎阳雨金,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四〕

〔一〕孟康曰:「太史儋谓老子也。」师古曰:「此亦周之太史名,非必老聃。老聃非秦献公时。儋音丁甘反,又吐甘反。」

〔二〕应劭曰:「秦,伯翳之后也。始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邑诸秦。平王东迁洛邑,襄公以兵卫之,嘉其勋力,列为侯伯,与周别五百载矣。昭王时,西周君自归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此复合也。」孟康曰:「谓周封秦为别,秦并周为合。此襄王为霸,始皇为王也。」韦昭曰:「周封秦为始别,谓秦仲也。五百岁,谓从秦仲至孝公强大,显王致伯,与之亲合也。」师古曰:「诸家之说皆非也。自非子至西周献邑,凡六百五十三岁,自仲至显王二十六年孝公称伯,止有四百二十六岁,皆不合五百之数也。按史记秦本纪及年表,并云周平王封襄公,始列为诸侯,于是始与诸侯通。又周本纪及吴、齐、晋、楚诸系家皆言幽王为犬戎所杀,秦始列为诸侯,正与此志符会,是乃为别。至昭襄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自归献邑,凡五百一十六年,是为合也。言五百者,举其成数也。」

〔三〕韦昭曰:「武王、昭王皆伯,至始皇而王天下。」师古曰:「七十当为十七,今史记旧本皆作十七字。伯王者,指谓始皇。始皇初立,政在太后、嫪毐,未得称伯。自昭王灭周后,至始皇九年诛嫪毐,止十七年。本纪年表其义显,而韦氏乃合武王、昭王为数,失之远矣。伯读曰霸。」

〔四〕师古曰:「畦畤者,如种韭畦之形,而畤于畦中各为一土封也。畦音下圭反。」

后百一十岁,周赧王卒,九鼎入于秦。或曰,周显王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一〕而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

〔一〕师古曰:「尔雅云『左陵泰丘』,谓丘左有陵者其名泰丘也。郭璞云『宋有泰丘』,盖以丘名此地也。」

自赧王卒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周祀绝。后二十八年,秦并天下,称皇帝。

秦始皇帝既即位,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一〕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二〕殷得金德,银自山溢。〔三〕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四〕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

腊)〔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尚黑,度以六为名,〔五〕音上大吕,〔六〕事统上法。〔七〕

〔一〕应劭曰:「螾,丘蚓也。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蚓大五六围,长十余丈。」如淳曰:「吕氏春秋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蝼大螾,黄帝曰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师古曰:「螾音蚓。蝼音楼,谓蝼蛄也。」

〔二〕师古曰:「鬯与畅同。」

〔三〕苏林曰:「流出也。」

〔四〕师古曰:「谓武王伐纣师渡孟津之时也。尚书中候曰『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五至,以谷俱来』。」

〔五〕张晏曰:「水北方黑,终数六,故以方六寸为符,六尺为步。」

〔六〕师古曰:「大吕,阴律之始也。」

〔七〕服虔曰:「政尚法令也。」臣瓒曰:「水阴,阴主刑杀,故上法。」

即帝位三年,东巡狩郡县,祠驺峄山,〔一〕颂功业。〔二〕于是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三〕扫地而祠,席用苴,〔四〕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黜儒生。〔五〕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六〕禅于梁父。其礼颇采泰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臧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一〕苏林曰:「驺,鲁县也。」臣瓒曰:「峄山在北。」师古曰:「峄音亦。」

〔二〕师古曰:「谓刻石自着功业。」

〔三〕师古曰:「蒲车,以蒲裹轮。」

〔四〕应劭曰:「,本也,去皮以为席。」如淳曰:「苴读如租。读如戛。」晋灼曰:「苴,藉也。」师古曰:「茅藉也。苴字本作葅,假借用。」

〔五〕师古曰:「黜,退也。」

〔六〕师古曰:「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既黜,不得与封禅,〔一〕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

〔一〕师古曰:「与读曰豫也。」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来)〔求〕僊人羡门之属。〔一〕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二〕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下者。〔三〕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四〕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竟也。〔五〕四曰阴主,祠三山;〔六〕五曰阳主,祠之罘山;〔七〕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八〕皆在齐北,并勃海。〔九〕七曰日主,祠盛山。盛山斗入海,〔一0〕最居齐东北阳,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北,盖岁之所始。〔一一〕皆各用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圭币杂异焉。〔一二〕

〔一〕应劭曰:「羡门名子高,古仙人也。」师古曰:「古亦以僊为仙字。下皆类此。」

〔二〕苏林曰:「当天中央齐也。」师古曰:「谓其众神异,如天之腹齐也。」

〔三〕师古曰:「下下,谓最下者。临菑城南有天齐水,五泉并出,盖谓此也。」

〔四〕师古曰:「名其祭处曰畤也。」

〔五〕师古曰:「东平陆,县名也。监,其县之乡名也。」

〔六〕师古曰:「三山,即下所谓三神山。」

〔七〕韦昭曰:「之罘山在东莱腄县。」师古曰:「罘音浮。腄音直瑞反。」

〔八〕韦昭曰:「在东莱长广也。」

〔九〕师古曰:「并音步浪反。」

〔一0〕韦昭曰:「盛山在东莱不夜县,斗入海也。」师古曰:「斗,绝也。盛音成。」

〔一一〕师古曰:「山海经云琅邪台在勃海间,谓临海有山形如台也。」

〔一二〕师古曰:「言八神牲牢皆同,而圭币各异也。」

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一〕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元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僊道,〔二〕形解销化,〔三〕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四〕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五〕

〔一〕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师古曰:「驺子即驺衍。」

〔二〕韦昭曰:「皆慕古人之名,效为神仙者也。」师古曰:「自宋毋忌至最后,皆其人姓名也,凡五人。」

〔三〕服虔曰:「尸解也。」张晏曰:「人老而解去,故骨如变化也。今山中有龙骨,世人谓之龙解骨化去。」应劭曰:「列仙传曰崔文子学仙于王子乔,〔王子乔〕化为白蜺,文子惊,引戈击之,俯而见之,王子乔之尸也,须臾则为大鸟飞而去。」师古曰:「服、张二说是也。」

〔四〕晋灼曰:「燕昭王筑宫师之,故作主运之篇也。」如淳曰:「今其书有(王)〔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而)〔面〕为服也。」

〔五〕师古曰:「迂谓回远也,音于。」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一〕去人不远。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水临之。患且至,则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二〕

〔一〕服虔曰:「其传书云尔。」臣瓒曰:「世人相传云尔。」师古曰:「瓒说是也。」

〔二〕师古曰:「甘心,言贪嗜之心不能已也。」

及秦始皇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始皇如恐弗及,使人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一〕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二〕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三〕几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四〕不得,还到沙丘崩。〔五〕

〔一〕师古曰:「自解说云为风不得至。」

〔二〕师古曰:「考,校其虚实也。」

〔三〕师古曰:「附海而上也。并音步浪反。上音时掌反。」

〔四〕师古曰:「几读曰冀。」

〔五〕臣瓒曰:「沙丘在钜鹿县东北也。」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一〕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二〕其秋,诸侯叛秦。三年而二世弒死。

〔一〕师古曰:「并音步浪反。」

〔二〕师古曰:「今此诸山皆有始皇所刻石及胡亥重刻,其文并具存焉。」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年而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灭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叛之,皆说曰:「始皇上泰山,为风雨所击,不得封禅云。」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其事者邪?

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间,〔一〕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迭兴迭衰,〔二〕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三〕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一〕师古曰:「谓夏都安邑,殷都朝歌,周都洛阳。」

〔二〕师古曰:「迭,互也,音大结反。」

〔三〕师古曰:「代代殊异,故不可尽记。」

于是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一〕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泲,曰淮。〔二〕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三〕秋涸冻;〔四〕冬塞祷祠。〔五〕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六〕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渎山,蜀之岷山也。〔七〕水曰河,祠临晋;〔八〕沔,祠汉中;〔九〕湫渊,祠朝那;〔一0〕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山川;而牲亦牛犊牢具圭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一一〕陈宝节来祠,〔一二〕其河加有尝醪。此皆雍州之域,近天子都,故加车一乘,骝驹四。霸、产、丰、涝、泾、渭、长水,皆不在大山川数,〔一三〕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一四〕汧、洛二渊,鸣泽、蒲山、岳婿山之属,〔一五〕为小山川,亦皆祷塞泮涸祠,礼不必同。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逐之属,百有余庙。〔一六〕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丰、镐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亳有五杜主之祠、寿星祠;〔一七〕而雍、菅庙祠亦有杜主。〔一八〕杜主,故周之右将军,〔一九〕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也。〔二0〕各以岁时奉祠。

〔一〕师古曰:「崤即今之陕州二崤也。」

〔二〕师古曰:「泲音子礼反,此本济水之字。」

〔三〕服虔曰:「解冻也。」师古曰:「泮音普半反。」

〔四〕师古曰:「涸读与冱同。冱,凝也,音下故反。春则解之,秋则凝之。春秋左氏传曰『固阴冱寒』。礼记月令曰『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

〔五〕师古曰:「塞谓报其所祈也,音先代反。下并同也。」

〔六〕师古曰:「说者云薄山在河东,一曰在潼关北十余里,而此志云自华以西者,则今閺乡之南山连延西出,并得华山之名。」

〔七〕师古曰:「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山曰岳。』尔雅亦云『

河西曰岳』。说者咸云岳即吴岳也。今志有岳,又有吴山,则吴岳非一山之名,但未详岳之所在耳。徐广云:『岳山在武功。』据地理志,武功但有垂山,无岳山也。岐山即在今之岐山县,其山两岐,俗呼为箭括岭。吴山在今陇州吴山县。鸿冢,释在下。岷山在湔氐道。」

〔八〕师古曰:「即今之同州朝邑县界。」

〔九〕师古曰:「沔,汉水之上名也。汉中,今梁州是也。沔音弥善反。」

〔一0〕苏林曰:「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水不流,冬夏不增不减,不生草木。湫音将蓼反。」师古曰:「此水今在泾州界,清澈可爱,不容秽浊,或諠污,辄兴云雨。土俗亢旱,每于此求之,相传云龙之所居也。而天下山川隈曲,亦往往有之。湫音子由反。」

〔一一〕孟康曰:「以新谷祭之。」

〔一二〕服虔曰:「陈宝神应节来也。」

〔一三〕师古曰:「霸、产出蓝田。丰、涝出鄠。长水者,言其源流长也。涝音劳。」

〔一四〕师古曰:「加谓车及骝驹之属。」

〔一五〕苏林曰:「婿音胥。」韦昭曰:「音苏计反。」师古曰:「

韦说是也。」

〔一六〕师古曰:「风伯,飞廉也。雨师,屏翳也,一曰屏号。而说者乃谓风伯箕星也,雨师毕星也。此志既言二十八宿,又有风伯、雨师,则知非箕、毕也。九臣、十四臣,不见名数所出。诸布、诸严、诸逐,未闻其义。逐字或作逑,音求。屏并音步丁反。」

〔一七〕韦昭曰:「亳音薄,汤所都也。」臣瓒曰:「济阴薄县是也。」师古曰:「杜即京兆杜县也。此亳非汤都也,不在济阴。徐广云京兆杜县有薄亭,斯近之矣。」

〔一八〕李奇曰:「菅,茅也。」师古曰:「菅音奸。」

〔一九〕师古曰:「墨子云周宣王杀杜伯不以罪,后宣王田于圃田,见杜伯执弓矢射,宣王伏弓衣而死,故周人尊其鬼而右之,盖谓此也。」

〔二0〕师古曰:「其鬼虽小而有神灵也。」

唯雍四(时)〔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祠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中之月月祠,〔一〕若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二〕秋冬用骝。畤驹四匹,〔三〕木寓龙一驷,〔四〕木寓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圭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五〕通权火,〔六〕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七〕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它名山川诸神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

〔一〕师古曰:「中读曰仲。谓四时之仲月皆祠之。」

〔二〕师古曰:「骍,纯赤色也,音先营反。」

〔三〕师古曰:「每畤用驹四匹,而春秋异色。」

〔四〕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龙形于木也。」师古曰:「一驷亦四龙也。」

〔五〕李奇曰:「上宿,上斋戒也。」

〔六〕张晏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挈皋矣。其法类称,故谓之权火。欲令光明远照,通于祀所也。汉祀五畤于雍,五十里一烽火。」如淳曰:「权,举也。」师古曰:「凡祭祀通举火者,或以天子不亲至祠所而望拜,或以众祠各处,欲其一时荐飨,宜知早晏,故以火为之节度也。它皆类此。」

〔七〕服虔曰:「经,常也。」

汉兴,高祖初起,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而杀者赤帝子也。」〔一〕及高祖祷丰枌榆社,〔二〕侚沛,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霸上,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色上赤。

〔一〕师古曰:「物谓鬼神也。」

〔二〕郑氏曰:「枌榆,乡名也。社在枌榆。」晋灼曰:「枌,白榆也。社在丰东北十五里。」师古曰:「以此树为社神,因立名也。枌音符云反。」

二年(冬),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名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一〕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一〕李奇曰:「犹官社。」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治枌榆社,常以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当)〔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属;〔一〕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属;〔二〕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三〕九天巫祠九天:〔四〕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五〕各有时日。

〔一〕服虔曰:「东君以下皆神名也。」师古曰:「东君,日也。云中君谓云神也。巫社、巫祠,皆古巫之神也。族人炊,古主炊母之神也。炊谓饎爨也。」

〔二〕师古曰:「杜主即上所云五杜主也。巫保、族累,二神名。累音力追反。」

〔三〕师古曰:「堂下,在堂之下。巫先,巫之最先者也。司命,说者云文昌第四星也。施糜,其先常施设糜鬻者也。」

〔四〕师古曰:「九天者,谓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浩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也。其说见淮南子。一说云东方旻天,东南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朱天,西方成天,西北幽天,北方玄天,东北变天,中央钧天也。」

〔五〕张晏曰:「以其强死,魂魄为厉,故祠之。成帝时匡衡奏罢之。」

其后二岁,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一〕至今血食天下。〔二〕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三〕常以岁时祠以牛。」

〔一〕师古曰:「以其有播种之功,故令天下诸邑皆祠之。」

〔二〕师古曰:「祭有牲牢,故言血食遍天下也。」

〔三〕张晏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晨)〔辰〕见而祭之。」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一〕制曰:「可。」

〔一〕师古曰:「随其祠具之丰俭也。」

文帝即位十三年,下诏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明年,以岁比登,〔一〕诏有司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二〕西畤、畦畤寓车各一乘,寓马四匹,驾被具;河、湫、汉水,玉加各二;及诸祀皆广坛场,圭币俎豆以差加之。

〔一〕师古曰:「年谷频孰也。」

〔二〕师古曰:「驾车被马之饰皆具也。被音皮义反。下亦同。」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及汉受之,推终始传,〔一〕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服色上黄。」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时,河决金堤,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二〕与德相应。公孙臣言非是,罢之。明年,黄龙见成纪。〔三〕文帝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申明土德,草改历服色事。〔四〕其夏,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毋害于民,岁以有年。朕几郊祀上帝诸神,〔五〕礼官议,毋讳以朕劳。」〔六〕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七〕于是夏四月,文帝始幸雍郊见五畤,祠衣皆上赤。

〔一〕郑氏曰:「音亭传。」师古曰:「音张恋反。谓转次之。」

〔二〕服虔曰:「十月阴气在外,〔故外〕黑;阳气尚伏在地,故内赤也。或曰,十月百草外黑内赤也。」

〔三〕师古曰:「天水之县也。」

〔四〕师古曰:「草谓创造之。后例皆同也。」

〔五〕师古曰:「几读曰冀。」

〔六〕师古曰:「无讳以朕为劳,自言不以为劳也。」晋灼曰:「

讳,忌难也。」

〔七〕师古曰:「邑外谓之郊。」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一〕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二〕帝一殿,面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一〕张晏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阳谷。日没于西,故曰墓。墓,蒙谷也。」师古曰:「此说非也。盖总言凡神明以东北为居,西方为冢墓之所,故立庙于渭阳者也。」

〔二〕师古曰:「宇谓屋之覆也。言同一屋之下而别为五庙,各立门室也。庙记云五帝庙在长安东北也。」

明年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一〕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临渭,其北穿蒲池沟水。〔二〕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三〕。于是贵平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四〕谋议巡狩封禅事。

〔一〕如淳曰:「二水之合也。」

〔二〕师古曰:「蒲池,为池而种蒲。蒲字或作满,言其水满也。」

〔三〕师古曰:「属,联也,音之欲反。」

〔四〕师古曰:「刺,采取之也,音千赐反。」

文帝出长门,〔一〕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立五帝坛,〔二〕祠以五牢。

〔一〕如淳曰:「亭名也。」

〔二〕郑氏曰:「因其所立处以立祠也。」师古曰:「直犹当也,当其处。」

其明年,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

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决通于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一〕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人有上书告平所言皆诈也。下吏治,诛夷平。〔二〕是后,文帝怠于改正服鬼神之事,〔三〕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一〕师古曰:「汾阴直,谓正当汾阴也。」

〔二〕师古曰:「夷者,平也,谓尽平除其家室宗族。」

〔三〕师古曰:「正,正朔也。服,服色也。正音之成反。」

明年,匈奴数入边,〔一〕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数岁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

〔一〕师古曰:「数音所角反。」

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一〕,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二〕而上乡儒术,〔三〕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四〕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微伺赵绾等奸利事,按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

〔一〕师古曰:「艾读曰乂。乂,治也。汉书皆以艾为乂,其义类此也。」

〔二〕师古曰:「正亦正朔。度,度量也。服色度量,互言之耳。」

〔三〕师古曰:「乡读曰向。」

〔四〕师古曰:「就,成也。」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磃氏馆。〔一〕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二〕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亦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三〕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一〕如淳曰:「磃音蹄。」郑氏曰:「音斯。」师古曰:「郑音是也。其字从石从虒。」

〔二〕孟康曰:「产乳而死也。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师古曰:「先音苏见反。后音胡构反。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俗呼之为妯娌,音轴里。」

〔三〕应劭曰:「平原君,武帝外祖母也。」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一〕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二〕匿其年及所生长。〔三〕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四〕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五〕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六〕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七〕常从武安侯宴,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从其大父,识其处,〔八〕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九〕已而按其刻,果齐桓公器。〔一0〕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少君言上:「祠灶皆可致物,〔一一〕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僊者乃可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一二〕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一三〕安期生僊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一四〕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一五〕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一六〕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一七〕

〔一〕如淳曰:「祠灶可以致福。」李奇曰:「谷道,辟谷不食之道也。」

〔二〕如淳曰:「侯家人,主方药也。」

〔三〕师古曰:「生长,谓其郡县所属及居止处。」

〔四〕如淳曰:「物谓鬼物也。」

〔五〕师古曰:「更音工衡反。」

〔六〕师古曰:「给,足也。」

〔七〕如淳曰:「时时发言有所中。」师古曰:「中音竹仲反。」

〔八〕师古曰:「识,记也,音式志反。」

〔九〕臣瓒曰:「晏子书柏寝,台名也。」师古曰:「以柏木为寝室于台之上。」

〔一0〕师古曰:「刻谓器上所铭记。」

〔一一〕师古曰:「物亦谓鬼物。」

〔一二〕服虔曰:「古之真人也。」师古曰:「列仙传云安期生琅邪人,卖药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也。」

〔一三〕师古曰:「食读曰。」

〔一四〕师古曰:「合谓道相合。」

〔一五〕师古曰:「齐,药之分齐也,音才计反。」

〔一六〕孟康曰:「二人皆方士也。」师古曰:「锤音直垂反。」

〔一七〕师古曰:「更音工衡反。」

亳人谬忌奏祠泰一方,〔一〕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二〕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三〕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四〕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泰一、皋山山君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五〕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泰一于忌泰一坛旁。

〔一〕如淳曰:「亳亦薄也,下所谓薄忌也。」晋灼曰:「济阴薄县人也。」

〔二〕师古曰:「谓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协光纪,黄帝含枢纽也。一说苍帝名灵府,赤帝名文祖,白帝名显纪,黑帝名玄矩,黄帝名神斗。」

〔三〕师古曰:「每日以一太牢,凡七日祭也。」

〔四〕张晏曰:「黄帝,五帝之首也,岁之始也。枭,恶逆之鸟。方士虚诞,云以岁始祓除凶灾,令神仙之帝食恶逆之物,使天下为逆者破灭讫竟,无有遗育也。」孟康曰:「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如淳曰:「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以其恶鸟,故食之也。」师古曰:「解祠者,谓祠祭以解罪求福。」

〔五〕孟康曰:「阴阳之神也。」

后二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一〕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也。〔二〕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以它县偿之。常山王有罪,〔三〕,天子封其弟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一〕师古曰:「麃,鹿属也,形似獐,牛尾,一角,音蒲交反。」

〔二〕晋灼曰:「符,瑞也。」臣瓒曰:「风示诸侯以此符瑞之应也。」

〔三〕师古曰:「与迁同也。」

明年,齐人少翁以方见上。上有所幸李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一〕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二〕阳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书)。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三〕问之,果为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一〕服虔曰:「甲乙五行相克之日。」如淳曰:「如火胜金,用丙丁日,不用庚辛也。」

〔二〕师古曰:「谓杂草以饭牛也,音扶晚反。」

〔三〕师古曰:「手谓所书手迹。」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一〕

〔一〕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师古曰:「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一〕巫医无所不致。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二〕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上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三〕大赦,置寿宫神君。〔四〕神君最贵者曰太一,其佐曰太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五〕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言,行下〔六〕。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共具,〔七〕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受书,其名曰「画法」。〔八〕其所言,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其事秘,世莫知也。〔九〕

〔一〕晋灼曰:「黄图宫名,在京兆。地理志,湖本在京兆,后分属弘农也。」

〔二〕服虔曰:「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晋灼曰:「地理志游水,水名,在临淮淮浦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游水,姓也。发根,名也。盖因水为姓也。本尝遇病,而鬼下之,故为巫也。」

〔三〕孟康曰:「良已,善已,谓愈也。」

〔四〕孟康曰:「更立此宫也。」臣瓒曰:「寿宫,奉神之宫也。楚辞曰『蹇将澹兮寿宫』也。」

〔五〕孟康曰:「崇絜自除祓,然后入也。」师古曰:「祓音发勿反。」

〔六〕李奇曰:「神所欲言,上辄为下之也。」晋灼曰:「神君所言行下于巫。」师古曰:「晋说是也。」

〔七〕师古曰:「共读曰供,音居用反。」

〔八〕孟康曰:「策画之法也。」

〔九〕师古曰:「读曰喜。喜,好也,音许吏反。」

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数。〔一〕一元曰「建」,〔二〕二元以长星曰「光」,〔三〕今郊得一角兽曰「狩」云。〔四〕

〔一〕苏林曰:「得诸瑞以名年。」

〔二〕苏林曰:「建元元年是。」

〔三〕苏林曰:「以有长星之光,故曰元光元年。」

〔四〕如淳曰:「改元狩元年。」

其明年,天子郊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一〕有司与太史令谈、祠官宽舒议:〔二〕「天地牲,角茧栗。〔三〕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四〕于是天子东幸汾阴。汾阴男子公孙滂洋等见汾旁有光如绛,〔五〕上遂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六〕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还过雒阳,下诏封周后,令奉其祀。语在武纪。上始巡幸郡县,寖寻于泰山矣。〔七〕

〔一〕师古曰:「答,对也。郊天而不祀地,失对偶之义。一曰,阙地祇之祀,故不为神所答应也。」

〔二〕师古曰:「谈即司马谈也。」

〔三〕师古曰:「牛角之形或如茧,或如栗,言其小。」

〔四〕师古曰:「侍祠之人皆着黄衣也。」

〔五〕师古曰:「滂音普郎反。洋音羊也。」

〔六〕师古曰:「脽音谁。解在武纪。」

〔七〕郑玄曰:「寻,用也。」晋灼曰:「寻,遂往之意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寖,渐也。寻,就也。」

其春,乐成侯(登)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一〕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二〕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三〕无子。王死,它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四〕康后闻文成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入,因乐成侯求见言方。〔五〕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六〕大为人长美,〔七〕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八〕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以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僊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九〕上曰:「

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为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

〔一〕服虔曰:「王家人。」

〔二〕师古曰:「主方药。」

〔三〕孟康曰:「胶东王后也。」

〔四〕师古曰:「不相可也。相危以法,谓以罪法相欲倾危也。中音竹仲反。」

〔五〕师古曰:「言神仙之方。」

〔六〕师古曰:「说读曰悦。」

〔七〕师古曰:「善为甘美之言也。」

〔八〕师古曰:「顾,念也。」

〔九〕师古曰:「恶音乌,谓于何也。」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一〕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得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河,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二〕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干称『飞龙』,『鸿渐于般』〔三〕,朕意庶几与焉。〔四〕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童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五〕又以卫长公主妻之,〔六〕赍金十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弟,使者存问共给,相属于道。〔七〕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八〕献遗之。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视不臣也。〔九〕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一0〕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后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掔〔一一〕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一〕师古曰:「铸黄金不成。」

〔二〕师古曰:「皋,水旁地。广平曰陆。言水泛溢,自皋及陆,而筑作堤防,徭役甚多,不暇休息。」

〔三〕孟康曰:「般,水涯堆也。渐,进也。武帝云得栾大如鸿进于般,一举千里。得道若飞龙在天。」师古曰:「飞龙在天,干卦九五爻辞也。鸿渐于般,渐卦六二爻辞也。般,山石之安者。」

〔四〕师古曰:「与读曰豫。」

〔五〕师古曰:「斥,不用者也。」

〔六〕孟康曰:「卫太子妺。」如淳曰:「卫太子姊也。」师古曰:「外戚传云子夫生三女,元朔三年生男据。是则太子之姊也。孟说非也。」

〔七〕师古曰:「共读曰供。属,及也,音之欲反。」

〔八〕韦昭曰:「大主,武帝姑,窦太后之女也。」

〔九〕师古曰:「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视读曰示。」

〔一0〕师古曰:「为音于伪反。道天神,道读曰导。」

〔一一〕师古曰:「搤,捉持也。掔,古手腕之字也。搤音厄。」

其夏六月,汾阴巫锦〔一〕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二〕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三〕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四〕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五〕至中山,晏温,〔六〕有黄云焉。有鹿过,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楙未报,鼎曷为出哉?」〔七〕有司皆言:「闻昔泰帝兴神鼎一,〔八〕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象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九〕铸九鼎,象九州。皆尝鬺享上帝鬼神。〔一0〕其空足曰鬲,〔一一〕以象三德,〔一二〕飨承天祜。〔一三〕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周颂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不敖,胡考之休。』〔一四〕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一五〕盖若兽为符,〔一六〕路弓乘矢,集获坛下,〔一七〕报祠大亨。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一八〕鼎宜视宗祢(广)〔庙〕,臧于帝庭,以合明应。」〔一九〕制曰:「可。」

〔一〕应劭曰:「锦,巫名。」

〔二〕应劭曰:「魏,故魏国也。」师古曰:「汾脽本魏地之境,故云魏脽也。营谓祠之兆域也。」

〔三〕师古曰:「掊谓手杷土也,音蒲沟反。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

〔四〕韦昭曰:「款,刻也。」师古曰:「识,记也,音式志反。其下美阳鼎亦同也。」

〔五〕如淳曰:「以鼎从行上甘泉,将荐之于天。」师古曰:「上音时掌反。」

〔六〕如淳曰:「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乃有黄云,故为异也。」师古曰:「中读曰仲。即今云阳之中山也。下云『合兹中山』,亦同也。」

〔七〕师古曰:「楙,美也,言稼穑美也。未报者,获年丰而未报赛也。一曰,虽祈谷而未获年丰之(谷)〔报〕也。其下张敞引此诏文云『谷嗛未报』,嗛者,少也。」

〔八〕师古曰:「泰帝者,即泰昊伏羲氏也。」

〔九〕师古曰:「九牧,九州之牧也。」

〔一0〕服虔曰:「以享祀上帝也。」师古曰:「鬺亨一也。鬺亨,煮而祀也。韩诗采苹曰:『于以鬺之,唯锜及釜。』亨音普庚反。」

〔一一〕苏林曰:「鬲音历。足中空不实者,名曰鬲也。」

〔一二〕如淳曰:「鼎有三足故也。三德,三正之德。」师古曰:「

如说非也。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事见周书洪范。」

〔一三〕师古曰:「祜,福也,音怙。」

〔一四〕师古曰:「周颂丝衣之诗也。基,门塾之基也。鼎绝大者谓之鼐,圜弇上谓之鼒。,讙哗也。敖,慢也。考,寿也。休,美也。言执祭事者,或升堂室,或之门塾,视羊牛之牲,及举大小之鼎,告其致絜,神降之福,故获寿考之美,曰何寿之美!何寿之美者,叹之之言也。鼐音乃代反。鼒音兹。敖读曰傲。」

〔一五〕师古曰:「言鼎至甘泉之后,光润变见,若龙之神,能幽能明,能小能大,乘此休福,无穷竟也。有黄白云降,与初至仲山黄云之瑞相合也。」

〔一六〕服虔曰:「云若兽在车盖也。」晋灼曰:「盖,辞也。符谓鹿也。」师古曰:「二说非也。盖,发语辞也。言甘泉之云又若兽形,以为符瑞也。」

〔一七〕李奇曰:「宜言卢弓。」韦昭曰:「路,大也。四矢曰乘。」师古曰:「韦说是也。又于坛下获弓矢之应。」

〔一八〕服虔曰:「高祖受命知之,宜见鼎于其庙也。」师古曰:「

合德,谓与天合德。」

〔一九〕师古曰:「视读曰示。宗谓先帝有德可尊者也。祢,父庙也。帝庭,甘泉天神之庭。」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其秋,上雍,且郊。〔一〕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

〔一〕师古曰:「雍地形高,故云上也,音时掌反。」

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一〕卿有札书〔二〕曰:「黄帝得宝鼎冕候,问于鬼臾区〔三〕,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四〕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僊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五〕所忠视其书不经,〔六〕疑其妄言,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七〕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八〕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当上封(禅),〔上〕封(禅)则能僊登天矣。黄帝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君七千。〔九〕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僊,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一0〕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一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一二〕鼎既成,有龙垂胡叙下迎黄帝。〔一三〕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叙,龙叙拔,墯,墯黄帝之弓。百姓卬望〔

一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叙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一五〕拜卿为郎,使东候神于太室。

〔一〕师古曰:「等,同也。」

〔二〕师古曰:「札,木简之薄小者也。」

〔三〕师古曰:「鬼臾区,黄帝臣也。艺文志云鬼容区,而此志作臾区,臾、容声相近,盖一也。今流俗书本臾字作申,非也。」

〔四〕晋灼曰:「迎,数之也。」臣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五〕师古曰:「所忠,人姓名也。解在食货志。」

〔六〕师古曰:「不合经典也。」

〔七〕师古曰:「谓不须更言之。」

〔八〕师古曰:「说读曰悦。」

〔九〕应劭曰:「黄帝时,诸侯会封禅者七千人也。」李奇曰:「

说仙道得封者七千国也。」张晏曰:「神灵之封,谓山川之守也。」师古曰:「张说是也。山川之守谓尊山川之神令主祭祀也,即国语所云『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也。」

〔一0〕苏林曰:「今雍有鸿冢。」

〔一一〕服虔曰:「黄帝升仙之处也。」师古曰:「谷口,仲山之谷口也,汉时为县,今呼之治谷是也。以仲山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寒门也。」

〔一二〕晋灼曰:「地理志首山属河东蒲阪,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也。」

〔一三〕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叙,其毛也,音人占反。」

〔一四〕师古曰:「卬读曰仰。」

〔一五〕师古曰:「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屣音山尔反。」

上遂郊雍,至陇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祠坛放亳忌泰一坛,三陔。〔一〕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二〕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牦牛〔三〕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四〕其下四方地,为腏,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五〕已祠,胙余皆燎之。〔六〕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鹿中水而酒之。〔七〕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八〕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一〕师古曰:「陔,重也。三陔,三重坛也。音该。」

〔二〕服虔曰:「坤位在未,黄帝从土位。」

〔三〕李奇曰:「音狸。」师古曰:「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一音茅。」

〔四〕师古曰:「具俎豆酒醴而进之。一曰,进谓杂物之具,所以加礼也。」

〔五〕师古曰:「腏字与餟同,谓联续而祭也,音竹芮反。食读曰。」

〔六〕师古曰:「胙谓祭余酒肉也。」

〔七〕服虔曰:「水,玄酒;酒,真酒也。」晋灼曰:「此言合牲物而燎之也。」师古曰:「言以白鹿内牛中,以彘内鹿中,又以水及酒合内鹿中。」

〔八〕师古曰:「若牛,若羊,若彘,止一牲也。」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一〕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二〕则揖;而见泰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四〕嘉牲荐飨,〔五〕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六〕太史令谈、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七〕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二)〔三〕岁天子壹郊见。」

〔一〕师古曰:「昒爽,谓日尚冥,盖未明之时也。昒音忽。」

〔二〕师古曰:「以朝旦拜日为朝。下朝音丈昭反。」

〔三〕师古曰:「赞飨谓祝辞。」

〔四〕孟康曰:「璧大六寸谓之瑄。」

〔五〕师古曰:「汉旧仪云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斤也。」

〔六〕师古曰:「属音之欲反。」

〔七〕师古曰:「明着美光及黄气之祥应。」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旗),〔一〕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二〕上乃诛五利。

〔一〕李奇曰:「牡荆作幡柄也。」如淳曰:「牡荆,荆之无子者,皆絜斋之道。」晋灼曰:「牡,节间不相当也,月晕刻之为券以畏病者。天文志:『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也;旁三星,三公也。』画一星在后,三星在前,为泰一(旗)也。」师古曰:「李、晋二说是也。以牡荆为幡竿,而画幡为日月龙及星。」

〔二〕师古曰:「雠,应当也。不雠,无验也。」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僊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暇,神不来。言神事,如迂诞,〔一〕积以岁,乃可致。」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馆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一〕师古曰:「迂,回远也。诞,大言也。」

其春,既灭南越,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一〕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二〕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瑟自此起。〔三〕

〔一〕师古曰:「泰帝亦谓泰昊也。不止,谓不能自止也。」

〔二〕师古曰:「益,多也。」

〔三〕苏林曰:「作空侯与瑟。」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骑,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叙如。〔一〕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僊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二〕

〔一〕李奇曰:「地名也。」

〔二〕师古曰:「且,犹将也。类祠,谓以事类而祭也。」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体,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一〕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二〕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三〕以接神人蓬莱,高世比德于九皇〔四〕,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辩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上为封祠器视群儒,〔五〕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六〕周霸属图封事,〔七〕于是上黜偃、霸,而尽罢诸儒弗用。

〔一〕师古曰:「天子有事宗庙,必自射牲,盖示亲杀也。事见国语也。」

〔二〕师古曰:「稍,渐也。」

〔三〕师古曰:「放,依也,音甫往反。」

〔四〕张晏曰:「三皇之前有人皇,九首。」韦昭曰:「上古有人皇者九人。」师古曰:「韦说是也。」

〔五〕师古曰:「视读曰示。」

〔六〕师古曰:「徐偃,博士姓名。」

〔七〕服虔曰:「属,会也,会诸儒图封事也。」师古曰:「周霸,亦人姓名也。属音之欲反。」

三月,乃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乃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毋伐其山木,以山下户凡三百封高,为之奉邑,〔一〕独给祠,复无有所与。〔二〕上因东上泰山,〔三〕泰山草木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四〕

〔一〕师古曰:「,古崇字耳。以崇奉嵩高之山,故谓之高奉邑。奉音扶用反。」

〔二〕师古曰:「复音方目反。与读曰预。」

〔三〕如淳曰:「言易上也。泰山从南面直上,步道三十里,车道百里。」

〔四〕师古曰:「从山下转石而上。」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钜公」,〔一〕已忽不见。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又言老父,则大以为僊人也。宿留海上,〔二〕与方士传车〔三〕及间使求神僊人以千数。〔四〕

〔一〕郑氏曰:「天子也。」张晏曰:「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也。」师古曰:「钜,大也。」

〔二〕师古曰:「宿留,谓有所须待也。宿音先欲反。留音力就反。它皆类此。」

〔三〕师古曰:「传音张恋反。」

〔四〕师古曰:「间,微也,随间隙而行也。」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殊,不经,难施行。〔一〕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至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二〕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三〕,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四〕

〔一〕师古曰:「人人殊异,又不合经,故难以施行。」

〔二〕服虔曰:「子侯,霍去病子也。」

〔三〕师古曰:「址者,山之基足,音止。」

〔四〕师古曰:「白云出于所封之中。」

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一〕下诏改元为元封。语在武纪。又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一〕师古曰:「更,互也,音工衡反。」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一〕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复东至海上望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二〕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乃至甘泉,周万八千里云。

〔一〕师古曰:「更音工衡反。」

〔二〕师古曰:「并音步浪反。上音时掌反。」

其秋,有星孛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孛于三能。〔一〕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填星出如瓜,食顷,复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二〕

〔一〕师古曰:「能读曰台。」

〔二〕师古曰:「德星,即填星也。言天以德星报于帝。」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一〕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二〕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皇帝敬拜泰祝之享。」

〔一〕师古曰:「拜而祠之,加祝辞。」

〔二〕师古曰:「昭,明;衍,大;休,美也。」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人采药以千数。是岁旱。天子既出亡名,乃祷万里沙,〔一〕过祠泰山。〔二〕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湛祠而去。〔三〕

〔一〕应劭曰:「万里沙,神祠也,在东莱曲城。」如淳曰:「故祷万里沙以为名也。」

〔二〕郑氏曰:「泰山东自复有小泰山。」臣瓒曰:「即今之泰山也。」师古曰:「瓒说是也。」

〔三〕师古曰:「湛读曰沈,谓沉祭具于水中也。尔雅曰『祭川曰浮沉』。」

校勘记

一一九四页一三行文公(薨)〔梦〕黄蛇自天下属地,景佑、殿、局本都作「梦」。朱一新说作「梦」是,封禅书同。

一二00页一五行昔文公出(腊)〔猎〕,景佑、殿、局本都作「猎」。王先谦说作「猎」是。

一二0二页一0行(来)〔求〕僊人羡门之属。景佑、殿本都作「求」。朱一新说作「求」是,封禅书同。

一二0二页一五行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王先谦说「之」字不当有,缘上「之」字而衍。

一二0三页一五行羡门高最后,皆燕人,王鸣盛说,案服虔、司马贞说,最后者,自是谓其在驺子之后耳,非姓名。其实止四人。颜注谬。

一二0四页六行〔王子乔〕化为白蜺,「王子乔」三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二0四页八行今其书有(王)〔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而)〔面〕为服也。景佑、殿本「王」都作「主」,「而」都作「面」,封禅书集解引同。

一二0九页二行唯雍四(时)〔畤〕上帝为尊,景佑、殿、局本都作「畤」。王先谦说作「畤」是。

一二一0页三行(侚)〔〕沛,为沛公。王先谦说殿本作「

」是。

一二一0页八行二年(冬),王念孙说景佑本无「冬」字是也。按封禅书亦无「冬」字。

一二一一页一行(当)〔堂〕上之属;景佑、殿、局本都作「

堂」。

一二一二页一行(晨)〔辰〕见而祭之。王先谦说殿本「晨」作「辰」是。

一二一三页六行〔故外〕黑;「故外」二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二一九页一六行言此牛腹中有奇(书)。景佑本无「书」字,封禅书亦无。王念孙说无「书」字是。

一二二二页一二行乐成侯(登)上书言栾大。王先谦说「登」字盖衍。

一二二二页一五行大为人长美,〔七〕言多方略,注〔七〕原在「言」字下,明颜以「长美言」连读。武亿说「言」字当连下「多方略」为句。杨树达说颜注非,武读是。

一二二六页一行鼎宜视宗祢(广)〔庙〕,景佑、殿、局本都作「庙」。

一二二六页一0行虽祈谷而未获年丰之(谷)〔报〕也。景佑、殿本都作「报」。朱一新说作「报」是。

一二二八页七行汉帝亦当上封(禅),〔上〕封(禅)则能僊登天矣。据景佑本改。王念孙说景佑本是。

一二二八页一三行龙乃〔上〕去。景佑、殿本都有「上」字。朱一新说史记同,此脱。

一二三一页六行(二)〔三〕岁天子壹郊见。景佑、殿本都作「三」。王先谦说封禅书、通鉴作「三」是,此误。

一二三一页一四行为泰一(旗),王念孙说「旗」之「旗」后人以意加之也。景佑本无「旗」字,注同。

汉书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一〕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嫚,故衰耗。」〔二〕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三〕而以鸡卜。〔四〕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五〕

〔一〕师古曰:「勇之,越人名也。俗鬼,言其土俗尚鬼神之事。」

〔二〕师古曰:「耗,减也,音火到反。」

〔三〕师古曰:「天帝之神及百鬼。」

〔四〕李奇曰:「持鸡骨卜,如鼠卜。」

〔五〕师古曰:「言国家始用。」

公孙卿曰:「僊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一〕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二〕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三〕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四〕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五〕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僊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若有光云,〔六〕乃下诏赦天下。

〔一〕师古曰:「遽,速也,音其庶反。」

〔二〕师古曰:「依其制度也。」

〔三〕师古曰:「飞廉馆及桂馆二名也。」

〔四〕师古曰:「益寿、延寿,亦二馆名。」

〔五〕师古曰:「汉旧仪云台高三十丈,望见长安城。」

〔六〕师古曰:「为塞河及造通天台而有神光之应,故赦天下也。」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一〕上乃下诏:「天旱,意干封乎?〔二〕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一〕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土令干也。」

〔二〕郑氏曰:「言适新封则致旱,天欲干我所封乎?」

明年,上郊雍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一〕,自西河归,幸河东祠后土。

〔一〕师古曰:「解并在武纪。」

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一〕浮江,自浔阳出枞阳,〔二〕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三〕四月,至奉高修封焉。

〔一〕师古曰:「灊,庐江县也,天柱山在焉。武帝以天柱山为南岳。灊音潜。」

〔二〕师古曰:「枞音千庸反。」

〔三〕师古曰:「并音步浪反。上音时掌反。」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一〕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二〕。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三〕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四〕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五〕及是岁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六〕合高皇帝祠坐对之。〔七〕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毕,堂下。〔八〕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所,〔九〕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还幸甘泉,郊泰畤。春幸汾阴,祠后土。

〔一〕师古曰:「言其阻阨不显敞。」

〔二〕师古曰:「公玉,姓也。带,名也。吕氏春秋齐有公玉丹,此盖其旧族。而说者读公玉为宿,非也。单姓玉者,后汉司徒玉况,自音宿耳。」

〔三〕师古曰:「圜,绕也。」

〔四〕师古曰:「复读曰复也。」

〔五〕师古曰:「汶,水名也,出琅邪朱虚。作明堂于汶水之上也。带图,公玉带所上明堂图。汶音问。」

〔六〕师古曰:「坐音才卧反。」

〔七〕服虔曰:「汉是时未以高祖配天,故言对。光武以来乃配之。」

〔八〕师古曰:「,古燎字。」

〔九〕师古曰:「与赤帝同处。」

明年,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于明堂,(后每)〔毋〕修封。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几遇之。〔二〕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三〕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焉。〔四〕

〔一〕师古曰:「自此以上,赞祝者辞。」

〔二〕师古曰:「益,多也。几读曰冀。言更遣人求之,冀必遇也。」

〔三〕师古曰:「高里,山名。解在武纪。」

〔四〕师古曰:「殊庭,蓬莱中仙人庭也。几读曰冀。」

上还,以柏梁灾故,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一〕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二〕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三〕其西则商中,数十里虎圈。〔四〕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五〕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六〕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七〕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八〕

〔一〕师古曰:「就,成也,造台适成,经十二日即遇火烧。」

〔二〕师古曰:「度并音大各反。」

〔三〕师古曰:「三辅故事云其阙圜上有铜凤凰。」

〔四〕如淳曰:「商中,商庭也。」师古曰:「商,金也。于序在秋,故谓西方之庭为商庭,言广数十里。于菟亦西方之兽,故于此置其圈也。」

〔五〕师古曰:「渐,浸也。台在池中,为水所浸,故曰渐台。一音子廉反。三辅黄图或为瀸字,瀸亦浸耳。」

〔六〕师古曰:「三辅故事云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高五尺,西岸有石鳖三枚,长六尺。」

〔七〕师古曰:「立大鸟象也。」

〔八〕师古曰:「汉宫阁疏云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恒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则神明、井干俱高五十丈也。井干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也。井干者,井上木栏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张衡西京赋云『井干叠而百层』,即谓此楼也。干或作韩,其义并同。」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更印章以五字,〔一〕因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

二〕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一〕师古曰:「解在武纪。」

〔二〕应劭曰:「丁夫人,其先丁复,本越人,封阳都侯。夫人其后,以诅军为功。」韦昭曰:「丁,姓;夫人,名也。」

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孰具,芬芳不备。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一〕而以木寓马代驹云。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独行过亲祠,乃用驹,它礼如故。

〔一〕孟康曰:「若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牲也。」

明年,东巡海上,考神僊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一〕以候神人于执期,〔二〕名曰迎年。〔三〕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四〕上亲礼祠,上犊黄焉。

〔一〕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二〕郑氏曰:「地名也。」

〔三〕师古曰:「迎年,若云祈年。」

〔四〕师古曰:「言明其得延年也。」

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一〕禅凡山,〔二〕合符,然后不死。」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复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三〕方士言僊人闾也,故上亲禅焉。

〔一〕韦昭曰:「风后、封钜、岐伯皆黄帝臣也。」臣瓒曰:「东泰山在琅邪朱虚界,中有小泰山是。」

〔二〕师古曰:「凡山在朱虚县,见地理志也。」

〔三〕师古曰:「下基之南面。」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恒山。

自封泰山后,十三岁而周遍于五岳、四渎矣。

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东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一〕又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云。〔二〕

〔一〕师古曰:「解并在武纪。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

〔二〕师古曰:「如有神人景象向祠坐而拜也。事具在武纪。乡读与向同。」

后五年,上复修封于泰山。东游东莱,临大海。是岁,雍县无云如者三,〔一〕或如虹气苍黄,若飞鸟集棫阳宫南,〔二〕声闻四百里。陨石二,黑如黳,有司以为美祥,以荐宗庙。而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公孙卿犹以大人之迹为解。〔三〕天子犹羁縻不绝,〔四〕几遇其真。〔五〕

〔一〕师古曰:「,古雷字也。空有雷声也。」

〔二〕师古曰:「棫音域。」

〔三〕师古曰:「言见大人之迹,以自解说也。」

〔四〕师古曰:「羁縻,系联之意。马络头曰羁也。牛靷曰縻。」

〔五〕师古曰:「几读曰冀。」

诸所兴,如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床)。宽舒之祠(宫)〔官〕〔一〕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大祝领之。至如八神,诸明年、凡山它名祠,行过则祠,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它祠皆如故。甘泉泰一、汾阴后土,三年亲郊祠,而泰山五年一修封。武帝凡五修封。昭帝即位,富于春秋,未尝亲巡祭云。

〔一〕李奇曰:「皆祠名。」

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告祠世宗庙日,有白鹤集后庭。以立世宗庙告祠孝昭寝,有鴈五色集殿前。西河筑世宗庙,神光兴于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神光又兴于房中,如烛状。广川国世宗庙殿上有钟音,门户大开,夜有光,殿上尽明。上乃下诏赦天下。

时,大将军霍光辅政,上共己正南面,〔一〕非宗庙之祀不出。十二年,乃下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间者,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余年,朕甚惧焉。朕亲饬躬齐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

〔一〕师古曰:「共读曰恭。」

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畤,数有美祥。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祠之礼,颇作诗歌。

其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有神爵集,改元为神爵。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一〕以四时祠江海雒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灊,〔二〕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三〕河于临晋,〔四〕江于江都〔五〕,淮于平氏,〔六〕济于临邑界中,〔七〕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云。

〔一〕师古曰:「言每岁常祠之。」

〔二〕师古曰:「灊与潜同也。」

〔三〕师古曰:「上曲阳,常山郡之县也。」

〔四〕师古曰:「冯翊之县也,临河西岸。」

〔五〕师古曰:「广陵之县也。」

〔六〕师古曰:「南阳之县也。」

〔七〕师古曰:「东郡之县也。」

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又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一〕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二〕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于长安城旁。又祠参山八神于曲城,〔三〕蓬山石社石鼓于临朐,〔四〕之罘山于腄,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五〕。成山祠日,莱山祠月。又祠四时于琅邪,蚩尤于寿良。〔六〕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僊人、玉女祠。云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七〕又立五龙山僊人祠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八〕

〔一〕师古曰:「即墨、下密皆胶东之县也。」

〔二〕如淳曰:「地理志西河鸿门县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中出。」

〔三〕师古曰:「东莱之县也。」

〔四〕师古曰:「临朐,齐郡县也。朐音劬。地理志蓬山作达山也。」

〔五〕应劭曰:「腄音甀。」晋灼曰:「腄、不夜、黄县皆属东莱。」师古曰:「腄音丈瑞反。」

〔六〕师古曰:「东郡之县也。」

〔七〕师古曰:「休屠,匈奴王号也。径路神,本匈奴之祠也。休音许虬反。屠音除。」

〔八〕师古曰:「肤施,上郡之县也。」

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一〕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一〕如淳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大夫刘更生献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一〕令尚方铸作。事不验,更生坐论。京兆尹张敞上疏谏曰:「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二〕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后尚方待诏皆罢。

〔一〕师古曰:「洪,大也。苑秘者,言秘术之苑囿也。」

〔二〕师古曰:「远音于万反。」

是时,美阳得鼎,献之。〔一〕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张敞好古文字,桉鼎铭勒而上议曰:「臣闻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斄,〔二〕公刘发迹于豳,〔三〕大王建国于厩梁,〔四〕文武兴于酆镐。〔五〕由此言之,则厩梁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臧。今鼎出于厩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六〕赐尔旗鸾黼黻琱戈。」〔七〕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八〕臣愚不足以迹古文,〔九〕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一0〕今谷嗛未报,〔一一〕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臧与?〔一二〕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臧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一三〕不宜荐见于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

〔一〕师古曰:「美阳,扶风之县也。」

〔二〕师古曰:「斄读与邰同,今武功故城是。」

〔三〕师古曰:「今豳州是也。」

〔四〕师古曰:「梁山在岐山之东,九嵕之西,非夏阳之梁山也。厩,古岐字。」

〔五〕师古曰:「酆,今长安城西丰水上也。镐在昆明池北。」

〔六〕师古曰:「尸臣,主事之臣也。栒邑,即豳地是也。栒音荀。」

〔七〕师古曰:「交龙为旗。鸾谓有鸾之车也。黼黻,冕服也。琱戈,刻镂之戈也。琱与凋同。」

〔八〕师古曰:「拜手,首至于手也。」

〔九〕师古曰:「寻其文迹。」

〔一0〕师古曰:「为音于伪反。」

〔一一〕师古曰:「嗛,少意也。言谷稼尚少,未获丰年也。嗛音苦簟反。」

〔一二〕服虔曰:「言鼎岂旧臧于此地。」师古曰:「与读曰欤。」

〔一三〕师古曰:「款,刻也。识,记也,音式志反。」

上自幸河东之明年正月,凤皇集祋祤,〔一〕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乃下诏赦天下。后间岁,凤皇神爵甘露降集京师,〔二〕赦天下。其冬,凤皇集上林,乃作凤皇殿,以答嘉瑞。〔三〕明年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改元曰五凤。明年,幸雍祠五畤。其明年春,幸河东,祠后土,赦天下。后间岁,改元为甘露。正月,上幸甘泉,郊泰畤。其夏,黄龙见新丰。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四〕时以为美祥。后间岁正月,上郊泰畤,因朝单于于甘泉宫。后间岁,改元为黄龙。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又朝单于于甘泉宫。至冬而崩。凤皇下郡国凡五十余所。

〔一〕师古曰:「祋祤,冯翊之县也。祋音丁活反,又丁外反。祤音况矩反。」

〔二〕师古曰:「间岁,隔一岁也。」

〔三〕师古曰:「答,应也。」

〔四〕师古曰:「虡,神兽名也,县钟之木刻饰为之,因名曰虡也。」

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又东至河东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凡五奉泰畤、后土之祠。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赐百户牛酒,〔一〕或赐爵,赦罪人。

〔一〕师古曰:「言有时如此,不常然也。」

元帝好儒,贡禹、韦玄成、匡衡等相继为公卿。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玄成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帝诸园寝庙皆罢。后元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庙祠,上遂复焉。后或罢或复,至哀、平不定。语在韦玄成传。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一〕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二〕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阨陕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三〕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四〕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五〕难以奉神灵而祈福佑,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所从来久远,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燔柴于太坛,祭天也;瘗薶于大折,祭地也。」〔六〕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七〕祭地于大折,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八〕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大阴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于是衡、谭奏议曰:「陛下圣德,明上通,〔九〕承天之大,典览群下,使各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甚。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三人占,则从二人言』,〔一0〕言少从多之义也。论当往古,宜于万民,则依而从之〔一一〕;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当徙之义,皆着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人不案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一二〕诗曰『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一三〕言天之日监王者之处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一四〕言天以文王之都为居也。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

〔一〕师古曰:「衡,匡衡。谭,张谭。」

〔二〕师古曰:「祭地曰瘗薶,故云瘗地也。即,就也。」

〔三〕师古曰:「楫音集。其字从木。」

〔四〕师古曰:「共读曰供,音居用反。张音竹亮反。下皆类此。」

〔五〕师古曰:「保,养也。」

〔六〕韦昭曰:「大折,谓为坛于昭晰地也。」师古曰:「折,曲也。言方泽之形,四曲折也。」

〔七〕邓展曰:「除地为营埒,有形兆也。」

〔八〕师古曰:「周书洛诰之辞。」

〔九〕师古曰:「与聪同。」

〔一0〕师古曰:「洪范,周书也。」

〔一一〕师古曰:「论,议也,音来顿反。」

〔一二〕师古曰:「今文泰誓,周书也。稽,考也。永,长也。丕,奉也。律,法也。言正考古道而立事,则可长年享有天下,是则奉天之大法也。」

〔一三〕师古曰:「诗周颂敬之诗也。陟,升也。士,事也。言无谓天之高而又高,远在上而不加敬,天乃上下升降,日日监观于此,视人之所为者耳。」

〔一四〕师古曰:「大雅皇矣之诗也。宅,居也。言天眷然西顾,以周国为居也。商纣在东,故谓周为西也。」

既定,衡言:「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一〕五帝坛周环其下,又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二〕石坛、僊人祠,瘗鸾路、骍驹、寓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臣闻郊(紫坛)〔柴〕飨帝之义,埽地而祭,上质也。歌大吕舞云门以俟天神,歌太蔟舞咸池以俟地祇,〔三〕其牲用犊,其席槁,其器陶匏,〔四〕皆因天地之性,贵诚上质,不敢修其文也。以为神祇功德至大,虽修精微而备庶物,犹不足以报功,唯至诚为可,(致)〔故〕上质不饰,以章天德。紫坛伪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

〔一〕服虔曰:「八觚,如今社坛也。」师古曰:「觚,角也。」

〔二〕师古曰:「汉旧仪云祭天用六彩绮席六重,用玉几玉饰器凡七十。女乐,即礼乐志所云『使童男童女俱歌』也。」

〔三〕师古曰:「此周礼也。大吕合于黄钟。黄钟,阳声之首也。云门,黄帝乐也。太蔟,阳声次二者也。咸池,尧乐也。」

〔四〕师古曰:「陶,瓦器;匏,瓠也。音戛。」

衡又言:「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一〕今雍鄜、密、上下畤,〔二〕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三〕,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由是皆罢。

〔一〕师古曰:「异世,谓前代。」

〔二〕晋灼曰:「秦文公、宣公所立畤也。」

〔三〕师古曰:「谓高祖之初,礼仪未定。」

明年,上始祀南郊,赦奉郊之县及中都官耐罪囚徒。〔一〕是岁衡、谭复条奏:「长安厨官县官给祠郡国候神方士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其余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二〕请皆罢。」奏可。本雍旧祠二百三所,唯山川诸星十五所为应礼云。若诸布、诸严、诸逐,皆罢。杜主有五祠,置其一。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莱中之属,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及孝宣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床、僊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皆罢。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三〕

〔一〕师古曰:「中都官,京师诸官府也。」

〔二〕师古曰:「复音扶目反。重音丈庸反。」

〔三〕师古曰:「本草待诏,谓以方药本草而待诏者。」

明年,匡衡坐事免官爵。众庶多言不当变动祭祀者。又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大十围以上百余。天子异之,以问刘向。对曰:「家人尚不欲绝种祠,〔一〕况于国之神宝旧畤!且甘泉、汾阴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非苟而已也。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二〕神光尤着。祖宗所立神祇旧位,诚未易动。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余岁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皆雊。〔三〕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一乘传驰诣行在所,〔四〕以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及汉宗庙之礼,不得擅议,皆祖宗之君与贤臣所共定。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前始纳贡禹之议,后人相因,多所动摇。易大传曰:『

诬神者殃及三世。』恐其咎不独止禹等。」上意恨之。〔五〕

〔一〕师古曰:「家人,谓庶人之家也。种祠,继嗣所传祠也。」

〔二〕师古曰:「敕,整也。」

〔三〕师古曰:「直,当也。息,止也。当祠处而止也。砰音普萌反。」

〔四〕师古曰:「报神之来也。传音张恋反。」

〔五〕师古曰:「恨,悔也。」

后上以无继嗣故,今皇太后诏有司曰:「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着于祭祀。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汾阴,而神祇安之,飨国长久,子孙蕃滋,〔二〕累世遵业,福流于今。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三〕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四〕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善顺祀。〔五〕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在陈仓者。」天子复亲郊礼如前。又复长安、雍及郡国祠着明者且半。

〔一〕师古曰:「上下,谓天地。」

〔二〕师古曰:「蕃音扶元反。」

〔三〕师古曰:「职,主也,咎过主于此也。」

〔四〕师古曰:「皇太后自谓。」

〔五〕师古曰:「以复古为大,以顺祀为善也。」

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亦以无继嗣故,多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祠祭上林苑中长安城旁,费用甚多,然无大贵盛者,谷永说上曰:「臣闻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一〕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兴轻举,〔二〕登遐倒景,〔三〕览观县圃,浮游蓬莱,〔四〕耕耘五德,朝种暮获,〔五〕与山石无极,〔六〕黄冶变化,〔七〕坚冰淖溺,〔八〕化色五仓之术者,〔九〕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一0〕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一一〕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一二〕是以明王距而不听,圣人绝而不语。〔一三〕昔周史苌弘欲以鬼神之术辅尊灵王会朝诸侯,而周室愈微,诸侯愈叛。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一四〕,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僊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僊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絫,震动海内。〔一五〕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掔,言有神僊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其后,平等皆以术穷诈得,诛夷伏辜。〔一六〕至初元中,有天渊玉女、钜鹿神人、轑阳侯师张宗之奸,纷纷复起。〔一七〕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一八〕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旷日经年,靡有毫牦之验,足以揆今。经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一九〕论语说曰:『子不语怪神。』〔二0〕唯陛下距绝此类,毋令奸人有以窥朝者。」上善其言。

〔一〕师古曰:「罔犹蔽。」

〔二〕如淳曰:「,远也。兴,举也。」师古曰:「,古遥字也。兴,起也。谓起而远去也。」

〔三〕如淳曰:「在日月之上,反从下照,故其景倒。」师古曰:「遐亦远也。」

〔四〕李奇曰:「昆仑九成,上有县圃,县圃之上即阊阖天门。」

〔五〕晋灼曰:「翼氏风角,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种五色禾于(北)〔此〕地而耕耘也。」

〔六〕师古曰:「言获长寿,比于山石无穷也。」

〔七〕晋灼曰:「黄者,铸黄金也。道家言冶丹沙令变化,可铸作黄金也。」

〔八〕晋灼曰:「方士诈以药石若陷冰丸投之冰上,冰即消液,因假为神仙道使然也。或曰,谓冶金令可饵也。」师古曰:「或说非也。淖,濡甚也,音女教反。」

〔九〕李奇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

〔一0〕师古曰:「左道,邪僻之道,非正义也。」

〔一一〕师古曰:「洋洋,美盛之貌也。洋音羊,又音祥。」

〔一二〕师古曰:「荡荡,空旷之貌也。荡音荡。」

〔一三〕师古曰:「谓孔子不语怪神。」

〔一四〕师古曰:「却,退。音丘略反。」

〔一五〕师古曰:「絫,古累字。」

〔一六〕师古曰:「诈得,谓主上得其诈伪之情。」

〔一七〕师古曰:「轑阳侯,江仁也,元帝时坐使家丞上印绶随宗学仙免官。轑音辽。」

〔一八〕师古曰:「三谓三皇,五谓五帝也。」

〔一九〕师古曰:「周书洛诰之辞也。言祭享之道,唯以絜诚,若多其容仪,而不及礼物,则不为神所享也。」

〔二0〕师古曰:「说谓论语之说也。」

后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邺说商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瀹祭』,〔一〕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行秽祀丰,犹不蒙佑;德修荐薄,吉必大来。古者坛场有常处,禋有常用,〔二〕赞见有常礼;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是故每(奉)〔举〕其礼,助者欢说,〔三〕大路所历,黎元不知。〔四〕今甘泉、河东天地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及雍五畤皆旷远,奉尊之役休而复起,缮治共张无解已时,皇天着象殆可略知。前上甘泉,先驱失道;〔五〕礼月之夕,奉引复迷。〔六〕祠后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又雍大雨,坏平阳宫垣。乃三月甲子,震电灾林光宫门。〔七〕祥瑞未着,咎征仍臻。迹三郡所奏,皆有变故。〔八〕不答不飨,何以甚此!〔九〕诗曰『率由旧章』。〔一0〕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复还长安南北郊。」

〔一〕师古曰:「此易既济九五爻辞也。东邻,谓商纣也。西邻,周文王也。瀹祭,谓瀹煮新菜以祭。言祭祀之道莫盛修德,故纣之牛牲,不如文王之苹藻也。瀹音钥。」

〔二〕师古曰:「,古燎字。」

〔三〕师古曰:「助谓助祭也。说读曰悦。」

〔四〕师古曰:「大路,天子祭天所乘之车也。黎元不知,言无(

伪)〔徭〕费,不劳于下也。」

〔五〕师古曰:「驱与驱字同。」

〔六〕韦昭曰:「奉引,前导引车。」

〔七〕孟康曰:「甘泉一名林光。」师古曰:「林光,秦离宫名也。汉又于其旁起甘泉宫,非一名也。」

〔八〕师古曰:「迹谓观其事迹也。」

〔九〕师古曰:「不答,不当天意。不飨,不为天所飨也。」

〔一0〕师古曰:「大雅假乐之诗也。率,循也。由,用也。循用旧典之文章也。」

后数年,成帝崩,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说。〔一〕惧未有皇孙,故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庶几获福。皇帝恨难之,卒未得其佑。其复南北郊长安如故,以顺皇帝之意也。」

〔一〕师古曰:「说读曰悦。」

哀帝即位,寝疾,博征方术士,京师诸县皆有侍祠使者,尽复前世所常兴诸神祠官,凡七百余所,一岁三万七千祠云。

明年,复令太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孝顺,奉承圣业,靡有解怠,〔一〕而久疾未瘳。夙夜唯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如故。」上亦不能亲至,遣有司行事而礼祠焉。后三年,哀帝崩。

〔一〕师古曰:「解读曰懈。」

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言:「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一〕』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二〕。高皇帝受命,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王地之祀。〔三〕孝文十六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孝武皇帝祠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答也。』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于汾阴。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二岁一郊,与雍更祠,〔四〕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未应古制。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绥和二年,以卒不获佑,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

〔一〕师古曰:「孝经载孔子之言。」

〔二〕师古曰:「豫卜郊之日。」

〔三〕师古曰:「共读曰恭。」

〔四〕师古曰:「更音工衡反。」

莽又颇改其祭礼,曰:「周官天墬之祀,〔一〕乐有别有合。其合乐曰『以六律、六钟、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祀天神,祭墬祇,祀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二〕凡六乐,奏六歌,而天墬神祇之物皆至。〔三〕四望,盖谓日月星海也。三光高而不可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祀天则天文从。祭墬则墬理从。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天墬合精,夫妇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墬配,一体之谊也。天墬位皆南乡,同席,〔四〕墬在东,共牢而食。高帝、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后在北,亦同席共牢。牲用茧栗,〔五〕玄酒陶匏。礼记曰天子籍田千以事天墬,〔六〕繇是言之,宜有黍稷。〔七〕天地用牲一,燔瘗薶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其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然后孝弟之道备,而神只嘉享,万福降辑。〔八〕此天墬合祀,以祖妣配者也。其别乐曰『冬日至,于墬上之圜丘奏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墬只皆出。』〔九〕天墬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阴阳之别于日冬夏至,其会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墬于南郊,以高帝、高后配。阴阳有离合,易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一0〕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高帝配而望群阳,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后配而望群阴,皆以助致微气,信道幽弱。〔一一〕当此之时,后不省方〔一二〕,故天子不亲而遣有司,所以正承天顺地,复圣王之制,显太祖之功也。渭阳祠勿复修。群望未定悉定,定复奏。」奏可。三十余年间,天地之祠五徙焉。

〔一〕师古曰:「墬,古地字也。下皆类此。」

〔二〕师古曰:「此周礼春官大司乐之职也。六律,合阳声者。六钟,以六律六钟之均也。五声,宫、商、角、征、羽。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六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也。大合乐者,遍作之也。先妣,姜嫄也。先祖,先王先公也。」

〔三〕师古曰:「谓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祇,再变而致(嬴)〔

臝〕物及山林之祇,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祇,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祇,五变而致介物及地祇,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四〕师古曰:「乡读曰向。其下并同。」

〔五〕师古曰:「谓牛角如茧及栗者,牛之小也。」

〔六〕师古曰:「,古亩字。」

〔七〕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八〕师古曰:「辑与集同。」

〔九〕师古曰:「此亦春官大司乐之职也。天神之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征,姑洗为羽,雷鼓雷,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地祇之乐,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征,南吕为羽,灵鼓灵,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然后合乐而祭。」

〔一0〕师古曰:「易说卦之辞也。阳为刚,阴为柔,阴阳既分,则刚柔迭用也。迭,互也,音大结反。」

〔一一〕师古曰:「道读曰导。」

〔一二〕师古曰:「谓冬夏日至之时。后,君也。方,常也。不视常务。」

后莽又奏言:「书曰『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一〕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说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墬,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名实不相应。礼记祀典,功施于民则祀之。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二〕臣前奏徙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皆复于南北郊。谨案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山川各因其方,〔三〕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于古。又日月雷风山泽,易卦六子之尊气,所谓六宗也。星辰水火沟渎,皆六宗之属也。今或未特祀,或无兆居。谨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议,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称地祇曰后土,与中央黄灵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称。宜令地祇称皇墬后祇,兆曰广畤。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四〕分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墬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畤及日庙、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墬兆;东方帝太昊青灵勾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东宫于东郊兆;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西方帝少皞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北方帝颛顼黑灵玄冥畤及月庙、雨师庙、辰星、北宿北宫于北郊兆。」奏可。于是长安旁诸庙兆畤甚盛矣。

〔一〕师古曰:「虞书舜典也。并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干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故云六子也。水火,坎离也。雷风,震巽也。山泽,艮兑也。逮,及。誖,乱也。既,尽也。,古雷字也。誖音布内反。」

〔三〕师古曰:「春官小宗伯之职也。兆谓为坛之营域也。五帝于四郊,谓青帝于东郊,赤帝及黄帝于南郊,白帝于西郊,黑帝于北郊也。各因其方,谓顺其所在也。」

〔四〕师古曰:「易上系之辞也。方谓所向之地。」

莽又言:「帝王建立社稷,百王不易。社者,土也。宗庙,王者所居。稷者,百谷之王,所以奉宗庙,共粢盛,〔一〕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亲祭,自为之主,礼如宗庙。诗曰『乃立冢土』。〔二〕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三〕礼记曰『唯祭宗庙社稷,为越绋而行事』。〔四〕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五〕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稷种谷树。〔六〕徐州牧岁贡五色土各一斗。

〔一〕师古曰:「共读与供同。」

〔二〕师古曰:「大雅绵之诗也。冢,大也。土,土神,谓太社也。」

〔三〕师古曰:「小雅甫田之诗也。田祖,稷神也。言设乐以御祭于神,为农求甘雨也。」

〔四〕李奇曰:「引棺车谓之绋。当祭天地五祀,则越绋而行事,不以私丧废公祀。」师古曰:「绋,引车索也。音弗。」

〔五〕臣瓒曰:「高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礼所谓太社也。时又立官社,配以夏禹,所谓王社也。见汉祀令。而未立官稷,至此始立之。世祖中兴,不立官稷,相承至今也。」

〔六〕师古曰:「谷树,楮树也。其子类谷,故于稷种。」

莽篡位二年,兴神僊事,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台成万金,〔一〕作乐其上,顺风作液汤。〔二〕又种五粱禾于殿中〔三〕,各顺色置其方面,先煮鹤龀、毒冒、犀玉二十余物渍种,〔四〕计粟斛成一金,言此黄帝谷僊之术也。以乐为黄门郎,令主之。莽遂崇鬼神淫祀,〔五〕至其末年,自天地六宗以下至诸小鬼神,凡千七百所,用三牲鸟兽三千余种。后不能备,乃以鸡当鹜鴈,犬当麋鹿。数下诏自以当僊,语在其传。

〔一〕师古曰:「费直万金也。」

〔二〕如淳曰:「艺文志有液汤经,其义未闻也。」

〔三〕师古曰:「(玉)〔五〕色禾也,谷永所谓耕耘五德也。」

〔四〕师古曰:「,古煮字也。龀,古髓字也。谓煮取汁以渍谷子也。毒音代,冒音莫内反。」

〔五〕师古曰:「,古崇字。」

赞曰:汉兴之初,庶事草创,唯一叔孙生略定朝廷之仪。若乃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数世犹未章焉。至于孝文,始以夏郊,而张仓据水德,公孙臣、贾谊更以为土德,卒不能明。孝武之世,文章为盛,太初改制,而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一〕服色数度,遂顺黄德。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二〕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三〕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着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四〕昔共工氏以水德间于木火,〔五〕与秦同运,非其次序,故皆不永。由是言之,祖宗之制盖有自然之应,顺时宜矣。究观方士祠官之变,谷永之言,不亦正乎!不亦正乎!

〔一〕李奇曰:「公孙臣、贾谊。」

〔二〕服虔曰:「音亭传之传。五帝相承代,常以金木水火相胜之法,若火灭金,便以火代金。」师古曰:「传音张恋反。」

〔三〕师古曰:「包读曰庖。」

〔四〕邓展曰:「向父子虽有此议,时不施行,至光武建武二年,乃用火德,色尚赤耳。」

〔五〕师古曰:「共读曰龚。间音工苋反。」

校勘记

一二四三页一0行毕,堂下。〔八〕而上又上泰山,注〔八〕原在「而上」下。刘敞说「而上」字属下句。

一二四四页七行(后每)〔毋〕修封。宋祁说越本「每」作「

毋」,新本无「后」字,但云「毋修封」。按景佑本作「毋修封。」

一二四八页三行诸所兴,如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床)。宽舒之祠(宫)〔官〕以岁时致礼。王先谦说「床」字疑后人误加,封禅书、孝武纪并无。「宫」字封禅书、孝武纪并作「

官」,是,此误。

一二五六页九行臣闻郊(紫坛)〔柴〕飨帝之义,何焯说以文义求之,作「柴」为是,亦不当有「坛」字。按景佑、殿本「紫」都作「柴」,无「坛」字。

一二五六页一二行(致)〔故〕上质不饰,景佑、殿本都作「故」。朱一新说作「故」是。

一二六一页九行种五色禾于(北)〔此〕地而耕耘也。景佑、殿本都作「此」。朱一新说作「此」是。

一二六二页一三行是故每(奉)〔举〕其礼,景佑、殿本都作「

举」。朱一新说作「举」是。

一二六三页七行言无(伪)〔徭〕费,景佑、殿本都作「徭」。朱一新说作「徭」是。

一二六七页四行再变而致(嬴)〔臝〕物朱一新说「嬴」当作「臝」。按景佑、殿本都作「臝」。

一二七0页八行(玉)〔五〕色禾也,景佑、殿、局本都作「

五」。王先谦说作「五」是。

汉书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一〕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二〕彗孛飞流,日月薄食,〔三〕晕适背穴,抱珥蜺,〔四〕迅雷风祅,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乡之应声。〔五〕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

〔一〕孟康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虚实,若天牢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之属也。阔,若三台星相去远近也。」

〔二〕孟康曰:「合,同舍也。散,五星有变则其精散为祅星也。犯,七寸以内光芒相及也。陵,相冒过也。食,星月相陵,不见者则所蚀也。」韦昭曰:「自下往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经之为历,突掩为陵,星相击为斗也。」

〔三〕张晏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孛气似彗。飞流谓飞星流星也。」孟康曰:「飞,绝迹而去也。流,光迹相连也。日月无光曰薄。京房易传曰日月赤黄为薄。或曰不交而食曰薄。」韦昭曰:「气往迫之为薄,亏毁曰食也。」

〔四〕孟康曰:「(皆)〔晕〕,日旁气也。适,日之将食先有黑之变也。背,形如背字也。穴多作鐍,其形如玉鐍也。抱,气向日也。珥,形点黑也。」如淳曰:「晕读曰运。或作虹。蜺读曰啮。螮蝀谓之,表云雄为,雌为蜺。凡气(食)〔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旁直对为珥,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向外为背。有气剌日为鐍。鐍,抉伤也。」

〔五〕师古曰:「乡读曰响。」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官)〔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锐,若见若不见,曰阴德,或曰天一。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四星曰天棓。〔一〕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

〔一〕苏林曰:「音棓打之棓。」师古曰:「棓音白讲反。」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一〕衡殷南斗,魁枕参首。〔二〕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三〕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四〕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五〕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绪纪,皆系于斗。

〔一〕孟康曰:「杓,斗柄也。龙角,东方宿也。携,连也。」

〔二〕晋灼曰:「衡,斗之中央。殷,中也。」

〔三〕孟康曰:「传曰『斗第七星法太白,主杓,斗之尾也』。尾为阴,又其用昏,昏阴,位在西方,故主西南。」

〔四〕孟康曰:「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

〔五〕孟康曰:「传曰『斗魁第一星法为日,主齐』。魁,斗之首;首,阳也,又其用在明,阳与明,德在东方,故主东北方。」

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一〕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禄,六曰司灾。在魁中,贵人之牢。〔二〕魁下六星两两而比者,曰三能。〔三〕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柄辅星,〔四〕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五〕

〔一〕晋灼曰:「似筐,故曰戴筐。」

〔二〕孟康曰:「传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贵人牢名曰天理也。」

〔三〕苏林曰:「能音台。」

〔四〕孟康曰:「在北斗第六星旁。」

〔五〕苏林曰:「斥,远也。」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一外为盾,天蜂。〔二〕有句圜十五星,属杓,曰贱人之牢。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

〔一〕孟康曰:「近北斗者招摇,招摇为天矛。」晋灼曰:「梗河三星,天矛、锋、招摇,一星耳。」

〔二〕晋灼曰:「外,远北斗也。在招摇南,一名天蜂。」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一〕

〔一〕李奇曰:「角,芒角。」

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不欲直;直,王失计。房为天府,曰天驷。其阴,右骖。旁有两星曰衿。衿北一星曰。〔一〕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天市中星众者实,其中虚则耗。房南众星曰骑官。

〔一〕晋灼曰:「,古辖字。」

左角,理;右角,将。大角者,天王帝坐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一〕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

摄提格」。亢为宗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氐为天根,主疫。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箕为敖客,后妃之府,曰口舌。火犯守角,则有(戟)〔战〕。房、心,王者恶之。

〔一〕晋灼曰:「如鼎足之句曲也。」

南宫朱鸟,权、衡。〔一〕衡、太微,三光之廷。筐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掖门内六星,诸侯。其内五星,五帝坐。后聚十五星,曰哀乌郎位;旁一大星,将位也。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名之;中坐,成形,〔二〕皆群下不从谋也。金、火尤甚。廷藩西有随星四,名曰少微,士大夫。权,轩辕,黄龙体。〔三〕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一〕孟康曰:「轩辕为权,太微为衡也。」

〔二〕晋灼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祸福之形见。」

〔三〕孟康曰:「形如腾龙。」

东井为水事。火入之,一星居其左右,天子且以火为败。东井西曲星曰戉;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一〕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故德成衡,观成潢,〔二〕伤成戉,〔三〕祸成井,〔四〕诛成质。〔五〕

〔一〕晋灼曰:「舆鬼五星,其中白者为质。」

〔二〕晋灼曰:「日、月、五星不轨道也。衡,太微廷也。观,占也。潢,五潢,五帝车舍也。」

〔三〕晋灼曰:「贼伤之占,先成形于戉。」

〔四〕晋灼曰:「东井主水事,水入,一星居其旁,天子且以火败,故曰祸也。」

〔五〕晋灼曰:「荧惑入舆鬼天质,占曰大臣有诛。」

柳为鸟喙,主木草。七星,颈,为员宫,主急事。张,嗉,为厨,主觞客。翼为羽翮,主远客。

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兵大起。轸南众星曰天库,库有五车。车星角,若益众,及不具,亡处车马。

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火入,旱;金,兵;水,水。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

奎曰封豨,为沟渎。娄为聚众。胃为天仓。其南众星曰廥积〔一〕。

〔一〕如淳曰:「刍稿积为廥也。」

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毕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附耳摇动,有谗乱臣在侧。昴、毕间为天街。其阴,阴国;阳,阳国。〔一〕

〔一〕孟康曰:「阴,西南,象坤维,河山已北国也。阳,河山已南国也。」

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一〕下有三星,锐,曰罚,〔二〕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三〕其南有四星,曰天厕。天厕下一星,曰天矢。矢黄则吉;青、白、黑,凶。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斿。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四〕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南郊。

〔一〕孟康曰:「参三星者,白虎宿中,东西直,似称衡也。」

〔二〕孟康曰:「在参间,上小下大,故曰锐。」晋灼曰:「三星小邪列,无锐形也。」

〔三〕如淳曰:「关中俗谓桑榆櫱生为葆。」晋灼曰:「禾野生曰旅,今之饥民采旅也。」宋均曰:「葆,守也。旅,军旅也。言佐参伐斩艾除凶也。」

〔四〕晋灼曰:「比地,近地也。」

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一〕虚为哭泣之事。〔二〕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三〕军西为垒,或曰戉。旁一大星,北落。北落若微亡,军星动角益稀,及五星犯北落,入军,军起。火、金、水尤甚。火入,军忧;水,水患;木、土,军吉。〔四〕危东六星,两两而比,曰司寇。

〔一〕宋均曰:「危上一星高,旁两星下,似盖屋也。」

〔二〕宋均曰:「盖屋之下中无人,但空虚,似乎殡宫,故主哭泣也。」

〔三〕宋均曰:「虚、危、营室,阴阳终始之处,际会之间,恒多奸邪,故设羽林为军卫。」

〔四〕孟康曰:「木星、土星入北落,军则吉也。」

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梁。王梁策马,车骑满野。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天横旁,江星。江星动,以人涉水。

杵、臼四星,在危南。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

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左将;右,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岁星〔一〕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罚见岁星。岁星所在,国不可伐,可以伐人。超舍而前为赢,退舍为缩。赢,其国有兵不复;缩,其国有忧,其将死,国倾败。所去,失地;所之,得地。一曰,当居不居,国亡;所之,国昌;已居之,又东西去之,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安静中度,吉。出入不当其次,必有天祅见其舍也。

〔一〕晋灼曰:「太岁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四孟、四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岁而周天。」

岁星赢而东南,〔一〕石氏「见彗星」,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彗,本类星,末类彗,长二丈」。赢东北,石氏「见觉星」,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棓,本类星,末锐,长四尺」。缩西南,〔二〕石氏「

见欃云,如牛」,〔三〕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枪,左右锐,长数丈」。缩西北,石氏「见枪云,如马」,甘氏「不出三月乃生天欃,本类星,末锐,长数丈」。石氏「枪、欃、棓、彗异状,其殃一也,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余殃不尽,为旱、凶、饥、暴疾」。至日行一尺,出二十余日乃入,甘氏「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出而易,「所当之国,是受其殃」。又曰「祅星,不出三年,其下有军,及失地,若国君丧」。

〔一〕孟康曰:「五星东行,天西转。岁星晨见东方,行疾则不见,不见则变为祅星。」

〔二〕孟康曰:「岁星当伏西方,行迟早没,变为祅星也。」

〔三〕韦昭曰:「欃音参差之参。」

荧惑〔一〕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礼亏视失,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逆行一舍二舍为不祥,居之三月国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国半亡地,九月地太半亡。因与俱出入,国绝祀。荧惑为乱为(

成)〔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所居之宿国受殃。殃还至者,虽大当小;居之久殃乃至者,当小反大。已去复还居之,若居之而角者,若动者,绕环之,及乍前乍后,乍左乍右,殃愈甚。一曰,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寇乱在其野者亡地,以战不胜。东行疾则兵聚于东方,西行疾则兵聚于西方;其南为丈夫丧,北为女子丧。荧惑,天子理也,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

〔一〕晋灼曰:「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也。」

太白〔一〕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义亏言失,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日方南太白居其南,日方北太白居其北,为赢,侯王不宁,用兵进吉退凶。日方南太白居其北,日方北太白居其南,为缩,侯王有忧,用兵退吉进凶。当出不出,当入不入,为失舍,不有破军,必有死王之墓,有亡国。一曰,天下匽兵,野有兵者,所当之国大凶。当出不出,未当入而入,天下匽兵,兵在外,入。未当出而出,当入而不入,天下起兵,有至破国。未当出而出,未当入而入,天下举兵,所当之国亡。当期而出,其国昌。出东为东方,入为北方;出西为西方,入为南方。所居久,其国利;易,其乡凶。〔二〕入七日复出,将军战死。入十日复出,相死之。入又复出,人君恶之。已出三日而复微入,三日乃复盛出,是为耎而伏,〔三〕其下国有军,其众败将北。已入三日,又复微出,三日乃复盛入,其下国有忧,帅师虽众,敌食其粮,用其兵,虏其帅。出西方,失其行,夷狄败;出东方,失其行,中国败。一曰,出蚤为月食,晚为天祅及彗星,将发于亡道之国。

〔一〕晋灼曰:「常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也。」

〔二〕苏林曰:「疾过也。一说,易乡而出入也。」晋灼曰:「上言『出而易』,言疾过是也。」

〔三〕晋灼曰:「耎,退也。不进而伏,伏不见也。」

太白出而留桑榆间,病其下国。〔一〕上而疾,未尽期日过参天,病其对国。〔二〕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三〕是为乱纪,人民流亡。昼见与日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

〔一〕晋灼曰:「行迟而下也。正出,举目平正。出桑榆上,余二千里也。」

〔二〕晋灼曰:「三分天过其一,此戌酉之间也。」

〔三〕孟康曰:「谓出东入西,出西入东也。太白,阴星,出东当伏东,出西当伏西,过午为经天。」晋灼曰:「日,阳也;日出则星亡。昼见午上为经天。」

太白,兵象也。出而高,用兵深吉浅凶;埤,浅吉深凶。行疾,用兵疾吉迟凶;行迟,用兵迟吉疾凶。角,敢战吉,不敢战凶;击角所指吉,逆之凶。进退左右,用兵进退左右吉,静凶。圜以静,用兵静吉趮凶。出则兵出,入则兵入。象太白吉,反之凶。赤角,战。

太白者,犹军也,而荧惑,忧也。故荧惑从太白,军忧;离之,军舒。出太白之阴,有分军;出其阳,有偏将之战。当其行,太白还之,破军杀将。

辰星,杀伐之气,战斗之象也。与太白俱出东方,皆赤而角,夷狄败,中国胜;与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中国败,夷狄胜。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夷狄用兵者利。

辰星不出,太白为客;辰星出,太白为主人。辰星与太白不相从,虽有军不战。辰星出东方,太白出西方。若辰星出西方,太白出东方,为格,野虽有兵,不战。辰星入太白中,五日乃出,及入而上出,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辰星来抵,太白不去,将死。正其上出,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视其所指,以名破军。辰星绕环太白,若斗,大战,客胜,主人吏死。辰星过太白,间可椷剑,小战,客胜;〔一〕居太白前旬三日,军罢;出太白左,小战;历太白右,数万人战,主人吏死;出太白右,去三尺,军急约战。

〔一〕苏林曰:「椷音函。函,容也,其间可容一剑也。」

凡太白所出所直之辰,其国为得位,得位者战胜。所直之辰顺其色而角者胜,其色害者败。〔一〕太白白比狼,赤比心,黄比参右肩,青比参左肩,黑比奎大星。色胜位,〔二〕行胜色,〔三〕行得尽胜之。〔四〕

〔一〕晋灼曰:「郑色黄,而赤苍,小败;宋色黄,而赤黑,小败;楚色赤,黑小败;燕色黑,黄小败。皆大角胜也。」

〔二〕晋灼曰:「有色胜得位也。」

〔三〕晋灼曰:「太白行得度,胜有色也。」

〔四〕晋灼曰:「行应天度,虽有色得位,行尽胜之,行重而色位轻。星经传得字作德。」

辰星〔一〕曰北方冬水,知也,听也。知亏听失,逆冬令,伤水气,罚见辰星。出蚤为月食,晚为彗星及天祅。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失其时而出,为当寒反温,当温反寒。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与它星遇而斗,天下大乱。〔二〕出于房、心间,地动。

〔一〕晋灼曰:「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也。」

〔二〕晋灼曰:「祅星彗孛之属也,一曰五星。」

填星〔一〕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义礼智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心为正,故四星皆失,填星乃为之动。填星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之,若已去而复还居之,国得土,不乃得女子。当居不居,既已居之,又东西去之,国失土,不乃失女,不,有土事若女之忧。居宿久,国福厚;易,福薄。当居不居,为失填,其下国可伐;得者,不可伐。其赢,为王不宁;缩,有军不复。一曰,既已居之又东西去之,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失次而上一舍三舍,有王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而下二舍,有后戚,其岁不复,不乃天裂若地动。

〔一〕晋灼曰:「常以甲辰元始建斗之岁填行一宿,二十八岁而周天也。」

凡五星,岁与填合则为内乱,与辰合则为变谋而更事,与荧惑合则为饥,为旱,与太白合则为白衣之会,为水。太白在南,岁在北,名曰(牡)〔牝〕牡,〔一〕年谷大孰。太白在北,岁在南,年或有或亡。荧惑与太白合则为丧,不可举事用兵;与填合则为忧,主孽卿;与辰合则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填与辰合则将有覆军下师;与太白合则为疾,为内兵。辰与太白合则为变谋,为兵忧。凡岁、荧惑、填、太白四星与辰斗,皆为战,兵不在外,皆为内乱。一曰,火与水合为淬,〔二〕与金合为铄,不可举事用兵。土与金合国亡地,与木合则国饥,与水合为雍沮,〔三〕不可举事用兵。木与金合斗,国有内乱。同舍为合,相陵为斗。二星相近者其殃大,二星相远者殃无伤也,从七寸以内必之。〔四〕

〔一〕晋灼曰:「岁,阳也,太白,阴也,故曰(牡)〔牝〕牡。」

〔二〕晋灼曰:「火入水,故曰淬也。」

〔三〕晋灼曰:「沮音沮湿之沮。水性雍而潜土,故曰雍沮。一曰,雍,填也。」

〔四〕韦昭曰:「必有祸也。」

凡月食五星,其国(必)〔皆〕亡:〔一〕岁以饥,荧惑以乱,填以杀,太白强国以战,辰以女乱。月食大角,王者恶之。

〔一〕李奇曰:「谓其分野之国。」

凡五星所聚宿,其国王天下:从岁以义,从荧惑以礼,从填以重,〔一〕从太白以兵,从辰以法。以法者,以法致天下也。三星若合,是谓惊立绝行,〔二〕其国外内有兵与丧,民人乏饥,改立王公。四星若合,是谓大汤,〔三〕其国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王者,掩有四方,子孙蕃昌;亡德受罚,离其国家,灭其宗庙,〔四〕百姓离去,被满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其事亦小也。

〔一〕韦昭曰:「谓以威重得。」

〔二〕晋灼曰:「有兵丧,故惊,改王,故曰绝也。」

〔三〕晋灼曰:「汤犹荡涤也。」

〔四〕晋灼曰:「宗祖庙也。」

凡五星色:皆圜,白为丧为旱,赤中不平为兵,青为忧为水,黑为疾为多死,黄吉;皆角,赤犯我城,黄地之争,白哭泣之声,青有兵忧,黑水。五星同色,天下匽兵,百姓安宁,歌舞以行,不见灾疾,五谷蕃昌。

凡五星,岁,缓则不行,急则过分,逆则占。荧惑,缓则不出,急则不入,违道则占。填,缓则不建,急则过舍,逆则占。太白,缓则不出,急则不入,逆则占。辰,缓则不出,急则不入,非时则占。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

凡以宿星通下之变者,维星散,句星信,则地动。〔一〕有星守三渊,天下大水,地动,海鱼出。纪星散者山崩,不即有丧。龟、鳖星不居汉中,川有易者。辰星入五车,大水。荧惑入积水,水,兵起;入积薪,旱,兵起;守之,亦然。极后有四星,名曰句星。斗杓后有三星,名曰维星。散者,不相从也。〔二〕三渊,盖五车之三柱也。〔三〕天纪属贯索。积薪在北戍西北。积水在北戍东北。

〔一〕孟康曰:「散在尾北。」韦昭曰:「信音申。」

〔二〕孟康曰:「散,不复行列而聚也。」

〔三〕晋灼曰:「柱音注解之注。」

角、亢、氐,沇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昂、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甲乙,海外,日月不占。〔一〕丙丁,江、淮、海、岱。戊己,中州河、济。庚辛,华山以西。壬癸,常山以北。一曰,甲齐,乙东夷,丙楚,丁南夷,戊魏,己韩,庚秦,辛西夷,壬燕、赵,癸北夷。子周,丑翟,寅赵,卯郑,辰邯郸,巳卫,午秦,未中山,申齐,酉鲁,戌吴、越,亥燕、代。

〔一〕晋灼曰:「海外远,甲乙日时,不以占之。」

秦之疆,候太白,占狼、弧。吴、楚之疆,候荧惑,占鸟衡。燕、齐之疆,候辰星,占虚、危。宋、郑之疆,候岁星,占房、心。晋之疆,亦候辰星,占参、罚。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为阳,阳则日、岁星、荧惑、填星,占于街南,毕主之。其西北则胡、貉、月氏旃裘引弓之民,为阴,阴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海碣石。是以秦、晋好用兵,〔一〕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而胡、貉数侵掠,独占辰星。辰星出入趮疾,常主夷狄,其大经也。

〔一〕孟康曰:「秦、晋西南维之北为阴,与胡、貉引弓之民同,故好用兵。」

凡五星,早出为赢,赢为客;晚出为缩,缩为主人。五星赢缩,必有天应见杓。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出东方,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牛。失次,杓,早水,晚旱。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历在营室、东壁。

在卯曰单阏。二月出,石氏曰名降入,在婺女、虚、危。甘氏在虚、危。失次,杓,有水灾。太初在奎、娄。

在辰曰执徐。三月出,石氏曰名青章,在营室、东壁。失次,杓,早旱,晚水。甘氏同。太初在胃、昴。

在巳曰大荒落。四月出,石氏曰名路踵,在奎、娄。甘氏同。太初在参、罚。

在午曰敦牂。五月出,石氏曰名启明,在胃、昴、毕。失次,杓,早旱,晚水。甘氏同。太初在东井、舆鬼。

在未曰协洽。六月出,石氏曰名长烈,在觜觿、参。甘氏在参、罚。太初在注、张、七星。

在申曰涒滩。七月出。石氏曰名天晋,在东井、舆鬼。甘氏在弧。太初在翼、轸。

在酉曰作詻。(尔雅作作噩。)八月出,石氏曰名长壬,在柳、七星、张。失次,杓,有女丧、民疾。甘氏在注、张。失次,杓,有火。太初在角、亢。

在戌曰掩茂。九月出,石氏曰名天睢,在翼、轸。失次,杓,水。甘氏在七星、翼。太初在氐、房、心。

在亥曰大渊献。十月出,石氏曰名天皇,在角、亢始。甘氏在轸、角、亢。太初在尾、箕。

在子曰困敦。十一月出,石氏曰名天宗,在氐、房始。甘氏同。太初在建星、牵牛。

在丑曰赤奋若。十二月出,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在心、尾。太初在婺女、虚、危。

甘氏、太初历所以不同者,以星赢缩在前,各录后所见也。其四星亦略如此。

古历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夫历者,正行也。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日不食朔,月不食望。」夏氏日月传曰:「日月食尽,主位也;不尽,臣位也。」星传曰:「日者德也,月者刑也,故曰日食修德,月食修刑。」然而历纪推月食,与二星之逆亡异。荧惑主内乱,太白主兵,月主刑。自周室衰,乱臣贼子师旅数起,刑罚失中,虽其亡乱臣贼子师旅之变,内臣犹不治,四夷犹不服,兵革犹不寝,刑罚犹不错,故二星与月为之失度,三变常见;及有乱臣贼子伏尸流血之兵,大变乃出。甘、石氏见其常然,因以为纪,皆非正行也。诗云:「

彼月而食,则惟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诗传曰:「月食非常也,比之日食犹常也,日食则不臧矣。」谓之小变,可也;谓之正行,非也。故荧惑必行十六舍,去日远而颛恣。太白出西方,进在日前,气盛乃逆行。及月必食于望,亦诛盛也。

国皇星,大而赤,状类南极。所出,其下起兵。兵强,其冲不利。〔一〕

〔一〕孟康曰:「岁星之精散所为也。五星之精散为六十四变,志记不尽也。」

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出国,起兵多变。〔一〕

〔一〕孟康曰:「形如三足几,几上有九彗上向,荧惑之精也。」

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一〕

〔一〕孟康曰:「星表有青气如晕,有毛,填星之精。」

六贼星,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一〕

〔一〕孟康曰:「形如彗,芒九角,太白之精。」

司诡星,出正西,西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一〕。

〔一〕孟康曰:「星大而有尾,两角,荧惑之精也。」

咸汉星,出正北,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一〕

〔一〕孟康曰:「一名狱汉星,青中赤表,下有三彗从横,亦填星之精也。」

此四星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臧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出。所见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

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所烛,城邑乱。〔一〕

〔一〕孟康曰:「星上有三彗上出,亦填星之精也。」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一〕归邪出,必有归国者。

〔一〕李奇曰:「邪音蛇。」孟康曰:「星有两赤彗上向,上有盖状气,下连星。」

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一〕星众,国吉,少则凶。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星多,多水,少则旱,〔二〕其大经也。

〔一〕孟康曰:「星,石也,金石相生,人与星气相应也。」

〔二〕孟康曰:「汉,河汉也。水生于金。多少,谓汉中星也。」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住者,兵发其下。

天狗,状如大流星,〔一〕有声,(共)〔其〕下止地,类狗。所坠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锐见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

〔一〕孟康曰:「星有尾,旁有彗,下有如狗形者,亦太白之精。」

格泽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锐。其见也,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客。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一〕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一〕孟康曰:「荧惑之精也。」晋灼曰:「吕氏春秋云其色黄上白下也。」

旬始,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其怒,青黑色,象伏鳖。〔一〕

〔一〕李奇曰:「怒当(首)〔言〕帑。」晋灼曰:「帑,雌也。或曰怒则色青。」宋均曰:「怒谓芒角刺出。」

枉矢,状类大流星,蛇行而仓黑,望如有毛目然。

长庚,广如一匹布着天。此星见,起兵。

星至地,则石也。〔一〕

〔一〕如淳曰:「亦坠也。」

天而见景星。〔一〕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一〕孟康曰:「,精明也。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黄星,青方中有一黄星,凡三星合为景星也。」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一〕。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一〕郑氏曰:「扶当为蟠,齐鲁之间声如酺。酺扶声近。蟠,止不行也。」苏林曰:「景形奢大也。」晋灼曰:「扶,附也,小臣佞媚附近君子之侧也。」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凡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故过中则疾,君行急之感也;不及中则迟,君行缓之象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一〕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去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星传曰「月入毕则将相有以家犯罪者」,言阴盛也。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言失中道而东西也。故星传曰「月南入牵牛南戒,民间疾疫;月北入太微,出坐北,若犯坐,则下人谋上。」

〔一〕孟康曰:「东北阳,日、月、五星起于牵牛,故为天位。坤在西南,纽于阳,为地统,故为地事也。」

一曰月为风雨,日为寒温。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故书曰「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也。政治变于下,日月运于上矣。(日)〔月〕出房北,为雨为阴,为乱为兵;出房南,为旱为夭丧。水旱至冲而应,及五星之变,必然之效也。

两军相当,日晕等,力均;厚长大,有胜;薄短小,亡胜。重抱大破亡。抱为和,背为不和,为分离相去。直为自立,立兵破军,若曰杀将。抱且戴,有喜。围在中,中胜;在外,外胜。青外赤中,以和相去;赤外青中,以恶相去。气晕先至而后去,居军胜。先至先去,前有利,后有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军不胜。见而去,其后发疾,虽胜亡功。见半日以上,功(太)〔大〕。白屈短,上下锐,〔一〕有者下大流血。日晕制胜,近期三十日,远期六十日。

〔一〕李奇曰:「屈或为尾。」韦昭曰:「短而直者也。或曰短屈之虹。」

其食,食所不利;复生,生所利;不然,食尽为主位。以其直及日所躔加日时,用名其国。

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余里,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居三千里。云气有(战)〔兽〕居上者,胜。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常山以北,气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黑。江、淮之间,气皆白。

徒气白。土功气黄。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一〕前卑而后高者,疾;前方而后高者,锐;后锐而卑者,却。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后卑者,不止而反。气相遇者,卑胜高,锐胜方。气来卑而循车道者,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余二十里见。气来高丈余二丈者,不过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见。

〔一〕如淳曰:「抟,专也。抟音徒端反。」

捎云精白者,其将悍,〔一〕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战。精白,其芒低者,战胜;其前赤而卬者,战不胜。陈云如立垣。杼云类杼。柚云抟而端锐。杓云如绳者,居前竟天,其半半天。蜺云者,类斗旗故。(锐)钩云句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占。而泽抟密,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占)〔合〕斗其直。

〔一〕晋灼曰:「捎音霄。」韦昭曰:「音髾。」

王朔所候,决于日旁。日旁云气,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

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泉,金宝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故侯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整治,〔一〕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一〕如淳曰:「蔡邕云麻田曰畴。」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若雾非雾,衣冠不濡,见则其城被甲而趋。

夫雷电、赮、辟历、夜明者,阳气之动者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书者亡不司。

天开县物,〔一〕地动坼绝。山崩及,川塞溪垘;〔二〕水澹地长,泽竭见象。城郭门闾,润息槁枯;宫庙廊第,人民所次。谣俗车服,观民饮食。五谷草木,观其所属。仓府厩库,四通之路。六畜禽兽,所产去就;鱼鳖鸟鼠,观其所处。鬼哭若謼,与人逢。讹言,诚然。

〔一〕孟康曰:「谓天裂而见物象也。天开示县象。」

〔二〕孟康曰:「垘音罗菔,谓溪垘崩也。」苏林曰:「垘音伏。伏流也。」如淳曰:「垘,填塞不通也。」

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壹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

而汉魏鲜集腊明正月旦决八风。〔一〕风从南,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叔为,〔二〕小雨,趣兵;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三〕东方,大水;东南,民有疾疫,岁恶。故八风各与其冲对,课多者为胜。多胜少,久胜亟,疾胜徐。旦至食,为麦;食至日跌,为(疾)〔稷〕;跌至晡,为黍;晡至下晡,为叔;下晡至日入,为麻。欲终日有云,有风,有日,当其时,深而多实;亡云,有风日,当其时,浅而少实;有云风,亡日,当其时,深而少实;有日,亡云,不风,当其时者稼有败。如食顷,小败;孰五斗米顷,大败。风复起,有云,其稼复起。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所宜。雨雪,寒,岁恶。

〔一〕孟康曰:「魏鲜,人姓名,作占候者也。」

〔二〕孟康曰:「戎叔,胡豆也。为,成也。」

〔三〕韦昭曰:「上岁,大穰。」

是日光明,听都邑人民之声。声宫,则岁美,吉;商,有兵;征,旱;羽,水;角,岁恶。

或从正月旦比数雨。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极;〔一〕过之,不占。数至十二日,直其月,占水旱。〔二〕为其环域千里内占,即为天下候,竟正月。〔三〕月所离列宿,日、风、云,占其国。然必察太岁所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经也。

〔一〕孟康曰:「正月一日雨而民有一升之食,二日雨民有二升之食,如此至七日已来验也。」

〔二〕孟康曰:「一日雨,正月水也。」

〔三〕孟康曰:「月三十日周天历二十八宿,然后可占天下。」

正月上甲,风从东方来,宜蚕;从西方来,若旦有黄云,恶。

冬至短极,县土炭,〔一〕炭动,麋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踊,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

〔一〕孟康曰:「先冬至三日,县土炭于衡两端,轻重适均,冬至而阳气至则炭重,夏至阴气至则土重。」晋灼曰:「蔡邕历律记『候钟律权土炭,冬至阳气应黄钟通,土炭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蕤宾通,土炭重而衡低。进退先后,五日之中』。」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年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夜常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者各一。当是时,祸乱辄应,周室微弱,上下交怨,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粤,夷狄也,为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递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愁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一〕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横者继踵,而占天文者因时务论书传,故其占验鳞杂米盐,亡可录者。

〔一〕如淳曰:「吕氏春秋『荆人鬼、越人禨』,今之巫祝祷祠淫祀之比也。」晋灼曰:「禨音珠玑之玑。」

周卒为秦所灭。始皇之时,十五年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又荧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鸡血。始皇既死,适庶相杀,二世即位,残骨肉,戮将相,太白再经天。因以张楚并兴,兵相跆籍,〔一〕秦遂以亡。

〔一〕苏林曰:「跆音台,登蹑也,或作蹈。」

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枉矢所触,天下之所伐射,灭亡象也。物莫直于矢,今蛇行不能直而枉者,执矢者亦不正,以象项羽执政乱也。羽遂合从,坑秦人,屠咸阳。凡枉矢之流,以乱伐乱也。

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历推之,从岁星也。〔一〕此高皇帝受命之符也。故客谓张耳曰:「东(并)〔井〕秦地,汉王入秦,五星从岁星聚,当以义取天下。」秦王子婴降于枳道,汉王以属吏,宝器妇女亡所取,闭宫封门,还军次于霸上,以候诸侯。与秦民约法三章,民亡不归心者,可谓能行义矣,天之所予也。五年遂定天下,即帝位。此明岁星之崇义,东井为秦之地明效也。

〔一〕李奇曰:「岁星得其正度,其四星随比常正行,故曰从也。」孟康曰:「岁星先至,先至为主也。」

三年秋,太白出西方,有光几中,〔一〕乍北乍南,过期乃入。辰星出四孟。〔二〕是时,项羽为楚王,而汉已定三秦,与相距荥阳。太白出西方,有光几中,是秦地战将胜,而汉国将兴也。辰星出四孟,易主之表也。后二年,汉灭楚。

〔一〕晋灼曰:「几中,近踰身。」

〔二〕韦昭曰:「法当出四仲,出四孟,为易主之象也。」

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占曰:「毕、昴间,天街也;街北,胡也;街南,中国也。昴为匈奴,参为赵,毕为边兵。」是岁高皇帝自将兵击匈奴,至平城,为冒顿单于所围,七日乃解。

十二年春,荧惑守心。〔一〕四月,宫车晏驾。〔二〕

〔一〕李奇曰:「心为天王也。」

〔二〕应劭曰:「天子当晨起早作,而方崩殒,故称晏驾云。」韦昭曰:「凡初崩为晏驾者,臣子之心,犹(为)〔谓〕宫车当驾而出耳。」

孝惠二年,天开东北,广十余丈,长二十余丈。地动,阴有余;天裂,阳不足:皆下盛强将害上之变也。其后有吕氏之乱。

孝文后二年正月壬寅,天欃夕出西南。〔一〕占曰:「为兵丧乱。」其六年十一月,匈奴入上郡、云中,汉起三军以卫京师。其四月乙巳,水、木、火三合于东井。占曰:「外内有兵与丧,改立王公。东井,秦也。」八月,天狗下梁野,是岁诛反者周殷长安市。其七年六月,文帝崩。其十一月戊戌,土、水合于危。占曰:「为雍沮,所当之国不可举事用兵,必受其殃。一曰将覆军。危,齐也。」其七月,火东行,行毕阳,环毕东北,出而西,逆行至昴,即南乃东行。占曰:「为丧死寇乱。毕、昴,赵也。」

〔一〕孟康曰:「岁星之精。」

孝景元年正月癸酉,金、水合于婺女。占曰:「为变谋,为兵忧。婺女,粤也,又为齐。」其七月乙丑,金、木、水三合于张。占曰:「外内有兵与丧,改立王公。张,周地,今之河南也,又为楚。」其二年七月丙子,火与水晨出东方,因守斗。占曰:「其国绝祀。」至其十二月,水、火合于斗。占曰:「为淬,不可举事用兵,必受其殃。」一曰:「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斗,吴也,又为粤。」是岁彗星出西南。其三月,立六皇子为王,〔王〕淮阳、汝南、河间、临江、长沙、广川。其三年,吴、楚、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赵七国反。吴、楚兵先至攻梁,胶西、胶东、淄川三国攻围齐。汉遣大将军周亚夫等戍止河南,以候吴楚之敝,遂败之。吴王亡走粤,粤攻而杀之。平阳侯败三国之师于齐,咸伏其辜,齐王自杀。汉兵以水攻赵城,城坏,王自杀。六月,立皇子二人、楚元王子一人为王,王胶西、中山、楚。徙济北为淄川王,淮阳为鲁王,汝南为江都王。七月,兵罢。天狗下,占为:「破军杀将。狗又守御类也,天狗所降,以戒守御。」吴、楚攻梁,梁坚城守,遂伏尸流血其下。

三年,填星在娄,几入,还居奎。奎,鲁也。占曰:「其国得地为得填。」是岁鲁为国。

四年七月癸未,火入东井,行阴,又以九月己未入舆鬼,戊寅出。占曰:「为诛罚,又为火灾。」后二年,有栗氏事。其后未央东阙灾。

中元年,填星当在觜觿、参,去居东井。占曰:「亡地,不乃有女忧。」其(三)〔二〕年正月丁亥,金、木合于觜觿,为白衣之会。三月丁酉,彗星夜见西北,色白,长丈,在觜觿,且去益小,十五日不见。占曰:「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觜觿,梁也。」其五月甲午,金、木俱在东井。(戉)〔戊戌〕,金去木留,守之二十日。占曰:「伤成于戉。木为诸侯,诛将行于诸侯也。」其六月壬戌,蓬星见西南,在房南,去房可二丈,大如二斗器,色白;癸亥,在心东北,可长丈所;甲子,在尾北,可六丈;丁卯,在箕北,近汉,稍小,且去时,大如桃。壬申去,凡十日。占曰:「蓬星出,必有乱臣。房、心间,天子宫也。」是时梁王欲为汉嗣,使人杀汉争臣袁盎。汉桉诛梁大臣,斧戉用。梁王恐惧,布车入关,伏斧戉谢罪,然后得免。

中三年十一月庚午夕,金、火合于虚,相去一寸。占曰:「为铄,为丧。虚,齐也。」

四年四月丙申,金、木合于东井。占曰:「为白衣之会。(非)〔井〕,秦也。」其五年四月乙巳,水、火合于参。占曰:「国不吉。参,梁也。」其六年四月,梁孝王死。五月,城阳王、济阴王死。六月,成阳公主死。出入三月,天子四衣白,临邸第。

后元年五月壬午,火、金合于舆鬼之东北,不至柳,出舆鬼北可五寸。占曰:「为铄,有丧。舆鬼,秦也。」丙戌,地大动,铃铃然,民大疫死,棺贵,至秋止。

孝武建元三年三月,有星孛于注、张,历太微,干紫宫,至于天汉。春秋「星孛于北斗,齐、(鲁)〔宋〕、晋之君皆将死乱」。今星孛历五宿,其后济东、胶西、江都王皆坐法削黜自杀,淮阳、衡山谋反而诛。

三年四月,有星孛于天纪,至织女。占曰:「织女有女变,天纪为地震。」至四年十月而地动,其后陈皇后废。

六年,荧惑守舆鬼。占曰:「为火变,有丧。」是岁高园有火灾,窦太后崩。

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占曰:「为兵起。」其二年十一月,单于将十万骑入武州,汉遣兵三十余万以待之。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元鼎五年,太白入于天苑。占曰:「将以马起兵也。」一曰:「

马将以军而死秏。」其后以天马故诛大宛,马大死于军。

元鼎中,荧惑守南斗。占曰:「荧惑所守,为乱贼丧兵;守之久,其国绝祀。南斗,越分也。」其后越相吕嘉杀其王及太后,汉兵诛之,灭其国。

元封中,星孛于河戍。占曰:「南戍为越门,北戍为胡门。」其后汉兵击拔朝鲜,以为乐浪、玄菟郡。朝鲜在海中,越之象也;居北方,胡之域也。

太初中,星孛于招摇。〔星〕传曰:「客星守招摇,蛮夷有乱,民死君。」其后汉兵击大宛,斩其王。招摇,远夷之分也。

孝昭始元中,汉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恢曰:「蓬星出六十日,不出三年,下有乱臣戮死于市。」后太白出西方,下行一舍,复上行二舍而下去。太白主兵,上复下,将有戮死者。后太白出东方,入咸池,东下入东井。人臣不忠,有谋上者。后太白入太微西藩第一星,北出东藩第一星,北东下去。太微者,天廷也,太白行其中,宫门当闭,大将被甲兵,邪臣伏诛。荧惑在娄,逆行至奎,法曰「当有兵」。后太白入昴。莫如曰:「蓬星出西方,当有大臣戮死者。太白星入东井、太微廷,出东门,汉有死将。」后荧惑出东方,守太白。兵当起,主人不胜。后流星下燕万载宫极,东去,〔一〕法曰「国恐,有诛」。其后左将军桀、票骑将军安与长公主、燕剌王谋乱,咸伏其辜。兵诛乌桓。

〔一〕李奇曰:「极,屋梁也,三辅间名为极。或曰,极,栋也,三辅间名栋为极。寻栋东去也。(廷)〔延〕笃谓之堂前阑楯也。」

元凤四年九月,客星在紫宫中斗枢极间。占曰:「为兵。」其五年六月,发三辅郡国少年诣北军。五年四月,烛星见奎、娄间。占曰「有土功,胡人死,边城和。」其六年正月,筑辽东、玄菟城。二月,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

元平元年正月庚子,日出时有黑云,状如(焱)〔猋〕风乱鬊,〔一〕转出西北,东南行,转而西,有顷亡。占曰:「有云如众风,是谓风师,法有大兵。」其后兵起乌孙,五将征匈奴。

〔一〕〔师古曰〕:「音舜。」

二月甲申,晨有大星如月,有众星随而西行。乙酉,牂云如狗,赤色,长尾三枚,夹汉西行。大星如月,大臣之象,众星随之,众皆随从也。天文以东行为顺,西行为逆,此大臣欲行权以安社稷。占曰:「太白散为天狗,为卒起。卒起见,祸无时,臣运柄。牂云为乱君。」到其四月,昌邑王贺行淫辟,立二十七日,大将军霍光白皇太后废贺。

三月丙戌,流星出翼、轸东北,干太微,入紫宫。始出小,且入大,有光。入有顷,声如雷,三鸣止。占曰:「流星入紫宫,天下大凶。」其四月癸未,宫车晏驾。

孝宣本始元年四月壬戌甲夜,辰星与参出西方。其二年七月辛亥夕,辰星与翼出,皆为蚤。占曰:「大臣诛。」其后荧惑守房之钩钤。钩钤,天子之御也。〔一〕占曰:「不太仆,则奉车,不黜即死也。房、心,天子宫也。房为将相,心为子属也。其地宋,今楚彭城也。」四年七月甲辰,辰星在翼,月犯之。占曰:「兵起,上卿死,将相也。」是日,荧惑入舆鬼天质。占曰:「大臣有诛者,名曰天贼在大人之侧。」

〔一〕晋灼曰:「上言房为天驷,其阴右骖,旁有二星曰钤,故曰天子御也。」

地节元年正月戊午乙夜,月食荧惑,〔一〕荧惑在角、亢。占曰:「忧在宫中,非贼而盗也。有内乱,谗臣在旁。」其辛酉,荧惑入氐中。氐,天子之宫,荧惑入之,有贼臣。其六月戊戌甲夜,客星又居左右角间,东南指,长可二尺,色白。占曰:「有奸人在宫廷间。」其丙寅,又有客星见贯索东北,南行,至七月癸酉夜入天市,芒炎东南指,其色白。占曰:「有戮卿。」一曰:「有戮王。期皆一年,远二年。」是时,楚王延寿谋逆自杀。四年,故大将军霍光夫人显、将军霍禹、范明友、奉车霍山及诸昆弟宾婚为侍中、诸曹、九卿、郡守皆谋反,咸伏其辜。

〔一〕孟康曰:「凡星入月,见月中,为星食月;月奄星,星灭,为月食星。」

黄龙元年三月,客星居王梁东北可九尺,长丈余,西指,出阁道间,至紫宫。其十二月,宫车晏驾。

元帝初元元年四月,客星大如瓜,色青白,在南斗第二星东可四尺。占曰:「为水饥。」其五月,勃海水大溢。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二年五月,客星见昴分,居卷舌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其十二月,钜鹿都尉谢君男诈为神人,论死,父免官。〔一〕

〔一〕孟康曰:「姓谢,名君。男者儿也,不记其名,直言男耳。」

五年四月,彗星出西北,赤黄色,长八尺所,后数日长丈余,东北指,在参分。后二岁余,西羌反。

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有流星出文昌,色白,光烛地,长可四丈,大一围,动摇如龙蛇形。有顷,长可五六丈,大四围所,诎折委曲,贯紫宫西,在斗西北子亥间。后诎如环,北方不合,留一(合)〔刻〕所。占曰:「文昌为上将贵相。」是时帝舅王凤为大将军,其后宣帝舅子王商为丞相,皆贵重任政。凤妒商,谮而罢之。商自杀,亲属皆废黜。

四年七月,荧惑隃岁星,居其东北半寸所如连李。时岁星在关星西四尺所,荧惑初从毕口大星东东北往,数日至,往疾去迟。占曰:「荧惑与岁星斗,有病君饥岁。」至河平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二年十二月壬申,太皇太后避时昆明东观。〔一〕

〔一〕如淳曰:「食货志武帝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或曰,即病谢君男,故避其时。」

十一月乙卯,月食填星,星不见,时在舆鬼西北八九尺所。占曰:「月食填星,流民千里。」河平元年三月,流民入函谷关。

河平二年十月下旬,填星在东井轩辕南端大星尺余,岁星在其西北尺所,荧惑在其西北二尺所,皆从西方来。填星贯舆鬼,先到岁星次,荧惑亦贯舆鬼。十一月上旬,岁星、荧惑西去填星,皆西北逆行。占曰:「三星若合,是谓惊位,是谓绝行,外内有兵与丧,改立王公。」其十一月丁巳,夜郎王歆大逆不道,牂柯太守立捕杀歆。三年九月甲戌,东郡庄平男子侯母辟兄弟五人群党为盗,攻燔官寺,缚县长吏,盗取印绶,自称将军。三月辛卯,左将军千秋卒,右将军史丹为左将军。四年四月戊申,梁王贺薨。

阳朔元年七月壬子,月犯心星。占曰:「其国有忧,若有大丧。房、心为宋,今楚地。」十一月辛未,楚王友薨。

四夫闰月庚午,飞星大如缶,出西南,入斗下。占曰:「汉使匈奴。」明年,鸿嘉元年正月,匈奴单于雕陶莫皋死。五月甲午,遣中郎将杨兴使吊。

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南方有大四五围,下行十余丈,皆不至地灭。占曰:「东方客之变气,状如树木,以此知四方欲动者。」明年十二月己卯,尉氏男子樊并等谋反,贼杀陈留太守严普及吏民,出囚徒,取库兵,劫略令丞,自称将军,皆诛死。庚子,山阳铁官亡徒苏令等杀伤吏民,篡出囚徒,取库兵,聚党数百人为大贼,踰年经历郡国四十余。一日有两气同时起,并见,而并、令等同月俱发也。

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余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四面或大如盂,或如鸡子,耀耀如雨下,至昏止。郡国皆言星陨。春秋星陨如雨为王者失势诸侯起伯之异也。其后王莽遂颛国柄。王氏之兴萌于成帝〔时〕,是以有星陨之变。后莽遂篡国。

绥和元年正月辛未,有流星从东南入北斗,长数十丈,二刻所息。占曰:「大臣有系者。」其年十一月庚子,定陵侯淳于长坐执左道下狱死。

二年春,荧惑守心。二月乙丑,丞相翟方进欲塞灾异,自杀。(

二)〔三〕月丙戌,宫车晏驾。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日出时,有着天白气,广如一匹布,长十余丈,西南行,讙如雷,西南行一刻而止,名曰天狗。传曰:「言之不从,则有犬祸诗妖。」到其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讙哗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又曰「从目人当来」。十二月,白气出西南,从地上至天,出参下,贯天厕,广如一疋布,长十余丈,十余日去。占曰:「天子有阴病。」其三年十一月壬子,太皇太后诏曰:「皇帝宽仁孝顺,奉承圣绪,靡有解怠,而久病未瘳。夙夜惟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春秋大复古,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

二年二月,彗星出牵牛七十余日。传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彗而出之,改更之象也。其出久者,为其事大也。」其六月甲子,夏贺良等建言当改元易号,增漏刻。诏书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刻漏以百二十为度。八月丁巳,悉复蠲除之,贺良及党与皆伏诛流放。其后卒有王莽篡国之祸。

元寿元年十一月,岁星入太微,逆行干右执法。占曰:「大臣有忧,执法者诛,若有罪。」二年十月戊寅,高安侯董贤免大司马位,归第自杀。

校勘记

一二七四页一行(皆)〔晕〕,日旁气也。殿本考证说,「晕」监本讹「皆」,从宋本改。按景佑、汲古、局本都作「皆」,文义为长,但史记天官书「日月晕适」句裴骃集解引作「晕」,则不得作「皆」。

一二七四页三行凡气(食)〔在〕日上为冠为戴,景佑、殿本都作「在」。朱一新说作「在」是。

一二七四页六行余三星后(官)〔宫〕之属也。景佑、殿本都作「宫」。朱一新说作「宫」是。

一二七六页九行火犯守角,则有(戟)〔战〕景佑、殿本都作「战」。王先谦说作「战」是。

一二八一页八行荧惑为乱为(成)〔贼〕,景佑、殿、局本都作「贼」。朱一新说作「贼」是。

一二八六页一行名曰(牡)〔牝〕牡,景佑、殿本都作「牝」,注同。朱一新说作「牝」是。

一二八六页一二行其国(必)〔皆〕亡:景佑、殿本都作「皆」。

一二九0页六行(尔雅作作噩)王先谦说「尔雅」五字汉书无此例,非班自注,盖校书者误加之。

一二九三页五行(共)〔其〕下止地,类狗。景佑、殿、局本都作「其」。王先谦说作「其」是。

一二九三页一三行怒当(首)〔言〕帑。景佑、殿本都作「言」。

一二九六页五行(日)〔月〕出房北,景佑、殿本都作「月」。王先谦说作「月」是。

一二九六页一一行见半日以上,功(太)〔大〕。沉钦韩说「大」误为「太」。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大」。

一二九七页三行云气有(战)〔兽〕居上者,胜。王念孙说「

战」当依天官书作「兽」。按殿本作「兽」。

一二九七页一四行(锐)钩云句曲。王先谦说「锐」字衍,天官书、晋、隋志皆无。

一二九八页一行兵必起,(占)〔合〕斗其直。王先谦说天官书「占」作「合」是。

一二九九页七行食至日跌,为(疾)〔稷〕,景佑、殿本都作「稷」。朱一新说作「稷」是。

一三0一页一五行东(并)〔井〕秦地,景佑、殿、局本都作「

井」。王先谦说作「井」是。

一三0二页一五行臣子之心,犹(为)〔谓〕宫车当驾而出耳。景佑、殿本都作「谓」。

一三0三页一五行立六皇子为王,〔王〕淮阳「王」字原缺,据景佑、殿、局本补。

一三0四页一0行其(三)〔二〕年正月丁亥,王念孙说中三年在下文,则此「三年」当作「二年」。

一三0四页一三行(戉)〔戊戌〕,金去木留,殿本作「戊戌」。朱一新说作「戊戌」是,自甲午至戊戌凡五日。

一三0五页四行(非)〔井〕,秦也。景佑、殿本都作「井」。

一三0五页一0行齐、(鲁)〔宋〕、晋之君皆将死乱。王先慎说「鲁」为「宋」字之误。按左传文十四年作「宋、齐、晋之君」。

一三0六页一0行〔星〕传曰:朱一新说汪本有「星」字,此脱。按景佑、殿本都有「星」字。

一三0七页六行(廷)〔延〕笃谓之堂前阑楯也。景佑、殿本都作「延」。朱一新说作「延」是。

一三0七页一一行状如(焱)〔猋〕风乱鬊,王先谦说当从三「

犬」。「猋」,「飙」之通借字。

一三0七页一三行〔师古曰〕:音舜。叶德辉说疑此音上夺「师古曰」三字。

一三0九页一四行留一(合)〔刻〕所。景佑、殿本都作「刻」。朱一新说作「刻」是。

一三一一页九行王氏之兴萌于成帝〔时〕,景佑、殿本都有「

时」字。

一三一一页一三行(二)〔三〕月丙戌,景佑、殿本都作「三」。朱一新说作「三」是。

一三一二页七行诏书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景佑、殿本都无「元将」二字,通鉴亦无。

汉书卷二七

志卷七

汉书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一〕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二〕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三〕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四〕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五〕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故经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六〕王乃言曰:『乌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逌叙。』〔七〕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洪水,汨陈其五行,〔八〕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逌斁。〔九〕鲧则殛死,禹乃嗣兴,〔一0〕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逌叙。』」〔一一〕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

〔一〕师古曰:「上系之辞也。则,效也。」

〔二〕师古曰:「虙读与伏同。」

〔三〕师古曰:「放效河图而画八卦也。」

〔四〕师古曰:「取法雒书而陈洪范也。」

〔五〕师古曰:「父师,即太师,殷之三公也。箕子,纣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六〕师古曰:「祀,年也。商曰祀。自此以下皆周书洪范之文。」

〔七〕服虔曰:「骘音陟也。」应劭曰:「阴,覆也。陟,升也。相,助也。协,和也。伦,理也。攸,所也。言天覆下民,王者当助天居,我不知居天常理所次序也。」师古曰:「骘音质。骘,定也。协,和也。天不言而默定下人,助合其居。」

〔八〕应劭曰:「,塞也。汨,乱也。水性流行,而鲧障塞之,失其本性,其余所陈列皆乱,故曰乱陈五行也。」师古曰:「汨音骨。」

〔九〕师古曰:「帝谓上帝,即天也。震,动也。畀,与也。畴,类也。九类即九章也。斁,败也,音丁故反。」

〔一0〕师古曰:「殛,诛也,见(殛)〔诛〕而死。殛音居力反。」

〔一二〕师古曰:「自此以上,洪范之文。」

「初一曰五行;〔一〕次二曰羞用五事;〔二〕次三曰农用八政;〔三〕次四曰用五纪;〔四〕次五曰建用皇极;〔五〕次六曰艾用三德;〔六〕次七曰明用稽疑;〔七〕次八曰念用庶征;〔八〕次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九〕凡此六十五字,皆雒书本文,所谓天乃锡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以为河图、雒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一0〕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着矣。

〔一〕师古曰:「谓之行者,言顺天行气。」

〔二〕师古曰:「羞,进也。」

〔三〕张晏曰:「农,食之本,食为八政首,故以农为名也。」师古曰:「此说非也。农,厚也。羞用义例皆同,非田农之义也。」

〔四〕应劭曰:「,合也,合成五行,为之条纪也。」师古曰:「读曰协,和也。」

〔五〕应劭曰:「皇,大;极,中也。」

〔六〕应劭曰:「艾,治也。治大中之道用三德也。」师古曰:「

艾读曰乂。」

〔七〕应劭曰:「疑事明考之于蓍龟。」

〔八〕师古曰:「念,思也。庶,众也。征,应也。」

〔九〕应劭曰:「天所以向乐人,用五福;所以畏惧人,用六极。」

〔一0〕师古曰:「演,广也,更广其文也。演音弋善反。」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一〕与仲舒错。〔二〕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仲舒,别向、歆,〔三〕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四〕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傅春秋,着于篇。〔五〕

〔一〕师古曰:「,古文祸字。以洪范义传而说之。传字或作傅,读曰附,谓附着。」

〔二〕师古曰:「错,互不同也。」

〔三〕师古曰:「字与揽同,谓引取之。音来敢反。」

〔四〕师古曰:「眭音息规反。说在眭孟传。」

〔五〕师古曰:「傅读曰附,谓比附其事。」

经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一〕木曰曲直,〔二〕金曰从革,〔三〕土爰稼穑。」〔四〕

〔一〕师古曰:「皆水火自然之性也。」

〔二〕师古曰:「言可揉而曲,可矫而直。」

〔三〕张晏曰:「革,更也,可更销铸也。」

〔四〕师古曰:「爰亦曰也。一说爰,于也,可于其上稼穑也。种之曰稼。收聚曰穑。」

传曰:「田猎不宿,〔一〕饮食不享,〔二〕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三〕则木不曲直。」

〔一〕服虔曰:「不得其时也。或曰,不豫戒曰不宿,不戒以其时也。」

〔二〕师古曰:「不行享献之礼也。」

〔三〕李奇曰:「奸谋,增赋履亩之事也。」臣瓒曰:「奸谋,邪谋也。」师古曰:「即下所谓作为奸诈以夺农时。李说是。」

说曰: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一〕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故行步有佩玉之度,〔二〕登车有和鸾之节〔三〕,田狩有三驱之制,〔四〕饮食有享献之礼,〔五〕出入有名,使民以时,务在劝农桑,谋在安百姓:如此,则木得其性矣。若乃田猎驰骋不反宫室,饮食沉湎不顾法度,〔六〕妄兴繇役以夺民时,作为奸诈以伤民财,则木失其性矣。盖工匠之为轮矢者多伤败,〔七〕及木为变怪,〔八〕是为木不曲直。

〔一〕师古曰:「坤下巽上,观。巽为木,故云地上之木也。」

〔二〕师古曰:「玉佩上有双衡,下有双璜,琚瑀以杂之,(衡)〔冲〕牙(玭)〔蚍〕珠以纳其间。右征角而左宫羽,进则掩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焉。是为行步之节度也。璜音黄。琚音居。瑀音禹。蚍音步千反。」

〔三〕师古曰:「和,铃也,以金为之,施于衡上。鸾亦以金为鸾鸟而衔铃焉,施于镳上。动皆有声,以为舒疾之(疾)〔节〕也。」

〔四〕师古曰:「谓田猎三驱也。三驱之礼,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也。」

〔五〕师古曰:「以礼饮食谓之享,进爵于前谓之献。」

〔六〕师古曰:「沉湎,谓溺于酒食。湎音弥善反。」

〔七〕如淳曰:「揉轮不曲,矫矢不直也。」

〔八〕臣瓒曰:「梓柱更生及变为人形是也。」

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刘歆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而木为之冰,雰气寒,〔一〕木不曲直也。刘向以为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也。此人将有害,则阴气(协)〔胁〕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是时叔孙乔如出奔,公子偃诛死。〔二〕一曰,时晋执季孙行父,又执公,此执辱之异。〔三〕或曰,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是岁晋有鄢陵之战,楚王伤目而败。〔四〕属常雨也。

〔一〕师古曰:「雰音纷。」

〔二〕师古曰:「叔孙乔如,叔孙宣伯也,通于宣公夫人穆姜,谋欲作乱,不克而出奔齐。公子偃,宣公庶子,成公弟也,豫乔如之谋,故见诛。事并在十六年冬。」

〔三〕师古曰:「行父,季文子也。十六年秋,公会晋侯于沙随,晋受乔如之谮而止公。是年九月,又信乔如之谮而执行父也。」

〔四〕师古曰:「晋楚战于鄢陵,吕锜射恭王中目。鄢陵,郑地。」

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

说曰:火,南方,扬光辉为明者也。其于王者,南面乡明而治。〔一〕书云:「知人则悊,能官人。」〔二〕故尧舜举群贤而命之朝,〔三〕远四佞而放诸野。〔四〕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矣。」〔五〕贤佞分别,官人有序,帅由旧章,〔六〕敬重功勋,殊别适庶,〔七〕如此则火得其性矣。若乃信道不笃〔八〕,或耀虚伪,谗夫昌,邪胜正,则火失其性矣。自上而降,及滥炎妄起,〔九〕灾宗庙,烧宫馆,虽兴师众,弗能救也,是为火不炎上。

〔一〕师古曰:「乡读曰向。」

〔二〕师古曰:「虞书咎繇谟之辞。悊,智也。能知其材则能官之,所以为智也。」

〔三〕师古曰:「谓稷、以下。」

〔四〕师古曰:「四佞,即四凶也。远,离也。野,古野字。」

〔五〕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浸润,言积渐也。肤受,谓初入皮肤以至骨髓也。」

〔六〕师古曰:「帅,循也。由,从也,用也。」

〔七〕师古曰:「适读曰嫡。」

〔八〕师古曰:「笃,厚也。」

〔九〕师古曰:「炎读曰焰。」

春秋桓公十四年「八月壬申,御廪灾」。董仲舒以为先是四国共伐鲁,大破之于龙门。〔一〕百姓伤者未瘳,怨咎未复,而君臣俱惰,内怠政事,外侮四邻,非能保守宗庙终其天年者也,故天灾御廪以戒之。刘向以为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之臧以奉宗庙者也,〔二〕时夫人有淫行,〔三〕挟逆心,〔四〕天戒若曰,夫人不可以奉宗庙。桓不寤,与夫人俱会齐,〔五〕夫人谮桓公于齐侯,〔六〕齐侯杀桓公。〔七〕刘歆以为御廪,公所亲耕籍田以奉粢盛者也,〔八〕弃法度亡礼之应也。

〔一〕韦昭曰:「鲁郭门。」

〔二〕师古曰:「一娶九女,正嫡一人,余者妾也,故云八妾。」

〔三〕师古曰:「谓通于齐侯。」

〔四〕师古曰:「谓欲弒桓公。」

〔五〕师古曰:「十八年春,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也。」

〔六〕师古曰:「言世子同非吾子,齐侯之子。」

〔七〕师古曰:「齐侯享公,公醉,使公子彭生乘公,拉其干而杀之。公薨于车。」

〔八〕师古曰:「黍稷曰粢,在器曰盛也。」

严公二十年「夏,齐大灾」。〔一〕刘向以为齐桓好色,听女口,以妾为妻,适庶数更,〔二〕故致(太)〔大〕灾。桓公不寤,及死,适庶分争,九月不得葬。〔三〕公羊传曰,大灾,疫也。董仲舒以为鲁夫人淫于齐,齐桓姊妹不嫁者七人。国君,民之父母;夫妇,生化之本。本伤则末夭,故天灾所予也。〔二〕

〔一〕师古曰:「严公,谓庄公也,避明帝讳,故改曰严。凡汉书载谥姓为严者,皆类此。」

〔二〕师古曰:「更,改也,桓公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易牙有宠于卫恭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请立武孟。公许之。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适读曰嫡,下亦同。数音所角反。」

〔三〕师古曰:「鲁僖十七年,齐桓公卒,易牙入,因内宠以杀群吏,立无亏。孝公奔宋。十八年,齐立孝公,不胜(曰)〔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八月,葬桓公,是为过于九月乃得葬也。」

〔四〕李奇曰:「以为疫杀其民人。」

厘公二十年「五月(己酉)〔乙巳〕,西宫灾」。〔一〕谷梁以为愍公宫也,以谥言之则若疏,故谓之西宫。刘向以为厘立妾母为夫人以入宗庙,〔二〕故天灾愍宫,若曰,去其卑而亲者,将害宗庙之正礼。〔三〕董仲舒以为厘娶于楚,而齐媵之,胁公使立以为夫人。〔四〕西宫者,小寝,夫人之居也。若曰,妾何为此宫!诛去之意也。以天灾之,故大之曰西宫也。左氏以为西宫者,公宫也。言西,知有东。东宫,太子所居。言宫,举区皆灾也。

〔一〕师古曰:「厘读曰僖。后皆类此。」

〔二〕师古曰:「僖公之母,谓成风也。本非正嫡,僖既为君,而母遂同夫人礼。文四年经书『夫人风氏薨』,五年『王使荣叔归含且赗』,是也。」

〔三〕师古曰:「愍公于僖公为弟,故云卑。」

〔四〕师古曰:「僖公初聘楚女为嫡,齐女为媵。时齐先致其女,胁鲁使立为夫人。事见公羊、谷梁传。」

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一〕榭者,所以臧乐器,宣其名也。董仲舒、刘向以为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二〕天子不能诛。天戒若曰,不能行政令,何以礼乐为而臧之?左氏经曰:「

成周宣榭火,人火也。人火曰火,天火曰灾。」榭者,讲武之坐屋。

〔一〕师古曰:「公羊经也。成周,洛阳也。」

〔二〕师古曰:「王札子即王子捷也。召伯、毛伯,周二大夫也。召读曰邵。后皆类此。」

成公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谷梁以为宣宫,不言谥,恭也。刘向以为时鲁三桓子孙始执国政,宣公欲诛之,恐不能,使大夫公孙归父如晋谋。未反,宣公死。三家谮归父于成公。成公父丧未葬,听谗而逐其父之臣,使奔齐,〔一〕故天灾宣宫,明不用父命之象也。一曰,三家亲而亡礼,犹宣公杀子赤而立。〔二〕亡礼而亲,天灾宣庙,欲示去三家也。董仲舒以为成居丧亡哀戚心,数兴兵战伐〔三〕,故天灾其父庙,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庙也。一曰,宣杀君而立,不当列于群祖也。

〔一〕师古曰:「三桓,谓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俱出桓公之子也。公孙归父,东门襄仲之子也。归父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宣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而宣公薨,成公即位,季文子及臧宣叔乃逐东门氏。归父还,复命于介,遂出奔齐。」

〔二〕师古曰:「赤,文公太子,即子恶也。宣公,文公之庶子,襄仲杀赤而立宣公。」

〔三〕师古曰:「谓元年作丘甲,二年季孙行父帅师会晋郄克及齐侯战于鞍,三年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襄公九年「春,宋灾」。刘向以为先是宋公听谗,逐其大夫华弱,出奔鲁。〔一〕左氏传曰,宋灾,乐喜为司城,〔二〕先使火所未至彻小屋,〔三〕涂大屋,〔四〕陈畚輂,〔五〕具绠缶,〔六〕备水器,〔七〕畜水潦,积土涂,〔八〕缮守备,〔九〕表火道,〔一0〕储正徒。〔一一〕郊保之民,使奔火所。〔一二〕又饬众官,各慎其职。〔一三〕晋侯闻之,问士弱曰:〔一四〕「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入火。〔一五〕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知有天道。」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亡象,不可知也。」〔一六〕说曰: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季春昏,心星出东方,而咮、七星、鸟首正在南方,则用火;季秋,星入,则止火,以顺天时,救民疾。帝喾则有祝融,尧时有阏伯,民赖其德,死则以为火祖,配祭火星,故曰「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也」。相土,商祖契之曾孙,〔一七〕代阏伯后主火星。宋,其后也。世司其占,故先知火灾。贤君见变,能修道以除凶;乱君亡象,天不谴告,故不可必也。

〔一〕师古曰:「华弱,华耦之孙也,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辔以弓梏弱于朝,宋平公怒,逐之,遂来奔。事在襄六年。」

〔二〕师古曰:「司城,本司空,避武公之讳,故改其官为司城。」

〔三〕师古曰:「恐火及之,故彻去。」

〔四〕师古曰:「大屋难彻,故以泥涂之,令火至不可焚。」

〔五〕应劭曰:「畚,草笼也,读与本同。輂,所以舆土也。」师古曰:「輂音居玉反。」

〔六〕师古曰:「绠,汲索也。缶即盎也。绠音工杏反。」

〔七〕师古曰:「罃瓮之属也。许氏说文解字曰『罃备火,(金)〔今〕之长颈缾也』。」

〔八〕师古曰:「潦,行潦也。畜读曰蓄。蓄谓障遏聚之也。涂,泥也。」

〔九〕师古曰:「缮谓补修之也。修守御之备,恐因火有它故也。」

〔一0〕师古曰:「火之所起之道皆立标记也。」

〔一一〕师古曰:「储,偫也。正徒,役徒也。偫音丈纪反。」

〔一二〕师古曰:「郊保之民,谓郊野之外保聚者也。使奔火所,共救灾也。」

〔一三〕师古曰:「饬读与(赤)〔敕〕同。」

〔一四〕师古曰:「士弱,晋大夫士庄伯。」

〔一五〕师古曰:「咮音竹救反。」

〔一六〕韦昭曰:「大乱之君,天(下)〔不〕复告,故无象。」

〔一七〕师古曰:「契读曰偰,音先列反。字或作,其用同耳。据诸典籍,相土即之孙,今云曾孙,未详其意。」

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董仲舒以为伯姬如宋五年,宋恭公卒,〔一〕伯姬幽居守节三十余年,又忧伤国家之患祸,积阴生阳,故火生灾也。刘向以为先是宋公听谗而杀太子痤,〔二〕应火不炎上之罚也。

〔一〕师古曰:「伯姬,鲁宣公女恭姬也。成九年归于宋,十五年而宋公卒。今云如宋五年,则是转写误。」

〔二〕师古曰:「痤,宋平公太子也。寺人惠墙伊戾谮太子,云与楚(各)〔客〕盟,平公杀之。事在襄二十六年。痤音在戈反。」

左氏传昭公六年「六月丙戌,郑灾」。是春三月,郑人铸刑书。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一〕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臧争辟焉。〔二〕火而象之,不火何为?」说曰:火星出于周五月,而郑以三月作火铸鼎,刻刑辟书,以为民约,是为刑器争辟。故火星出,与五行之火争明为灾,其象然也,又弃法律之占也。不书于经,时不告鲁也。

〔一〕师古曰:「士文伯,晋大夫伯瑕也。」

〔二〕师古曰:「着刑于鼎,故称刑器。法设下争,故云争辟。」

九年「夏四月,陈火」。〔一〕董仲舒以为陈夏征舒杀君,楚严王托欲为陈讨贼,陈国辟门而待之,至因灭陈。〔二〕陈臣子尤毒恨甚,极阴生阳,故致火灾。刘向以为先是陈侯弟招杀陈太子偃师〔三〕,皆外事,不因其宫馆者,略之也。八年十月壬午,楚师灭陈〔四〕,春秋不与蛮夷灭中国,故复书陈火也。〔五〕左氏经曰「陈灾」。传曰「郑灶曰:『五年,陈将复封,〔六〕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产问其故,对曰:『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今火出而火陈,逐楚而建陈也。妃以五(陈)〔成〕,故曰五年。岁五及鹑火,而后陈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说曰:颛顼以水王,陈其族也。〔七〕今兹岁在星纪,后五年在大梁。大梁,昴也。金为水宗,得其宗而昌,故曰「五年陈将复封」。楚之先为火正,故曰「楚所相也」。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阴阳易位,故曰「妃以五成」。然则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故水以天一为火二牡,木以天三为土十牡,土以天五为水六牡,火以天七为金四牡,金以天九为木八牡。阳奇为牡,阴耦为妃。〔八〕故曰「水,火之牡也;火,水妃也」。于易,坎为水,为中男,离为火,为中女,盖取诸此也。自大梁四岁而及鹑火,四周四十八岁,凡五及鹑火,五十二年而陈卒亡。火盛水衰,故曰「天之道也」。哀公十七年七月己卯,楚灭陈。

〔一〕师古曰:「公羊(传)〔经〕。」

〔二〕师古曰:「夏征舒,陈卿夏南,即少西氏也。征舒之母通于灵公,灵公饮酒于夏氏,征舒射而杀之。楚子为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遂入陈,杀夏征舒,轘诸栗门,因县陈。事在宣公十一年。」

〔三〕师古曰:「招谓陈哀公之弟。偃师即哀公子也。哀公有废疾,招杀太子而立公子留。事在昭八年。招音韶。」

〔四〕师古曰:「庄王初虽县陈,纳申叔时之谏,乃复封陈,至此时陈又为楚灵王所灭。」

〔五〕师古曰:「九年火时,陈已为楚县,犹追书陈国者,以楚蛮夷,不许其灭中夏之国。」

〔六〕师古曰:「灶,郑大夫。」

〔七〕师古曰:「陈,舜后也。舜本出颛顼。」

〔八〕师古曰:「奇音居宜反。」

昭十八年「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董仲舒以为象王室将乱,天下莫救,故灾四国,言亡四方也。又宋、卫、陈、郑之君皆荒淫于乐,不恤国政,与周室同行。阳失节则火灾出,是以同日灾也。刘向以为宋、陈,王者之后,〔一〕卫、郑,周同姓也。〔二〕时周景王老,刘子、单子事王子猛,〔三〕尹氏、召伯、毛伯事王子晁。〔四〕子晁,楚之出也。〔五〕及宋、卫、陈、郑亦皆外附于楚,亡尊周室之心。后三年,景王崩,王室乱,故天灾四国。天戒若曰,不救周,反从楚,废世子,立不正,以害王室,明同罪也。

〔一〕师古曰:「宋微子启本出殷,陈胡公满有虞苗裔,皆王者之后。」

〔二〕师古曰:「卫康叔,文王之子。郑桓公,宣王之弟。」

〔三〕师古曰:「刘子,刘献公挚也。单子,穆公旗也。皆周大夫也。猛,景王太子。单音善。」

〔四〕师古曰:「尹氏,文公圉也。召伯,庄公奂也。毛伯,毛得也。皆周太夫也。子晁,景王庶子也。晁,古朝字。」

〔五〕师古曰:「姊妹之子曰出。」

定公二年「五月,雉门及两观灾」。〔一〕董仲舒、刘向以为此皆奢僭过度者也。先是,季氏逐昭公,昭公死于外。〔二〕定公即位,既不能诛季氏,又用其邪说,淫于女乐,而退孔子。〔三〕天戒若曰,去高显而奢僭者。一曰,门阙,号令所由出也,今舍大圣而纵有罪,亡以出号令矣。京房易传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烧宫。」

〔一〕师古曰:「雉门,公宫南门也。两观谓阙。」

〔二〕师古曰:「谓薨于干侯。」

〔三〕师古曰:「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劝定公受之,君臣相与观之,废朝礼三日,孔子乃行。」

哀公三年「五月辛卯,桓、厘宫灾」。董仲舒、刘向以为此二宫不当立,违礼者也。哀公又以季氏之故不用孔子。孔子在陈闻鲁灾,曰:「其桓、厘之宫乎!」以为桓,季氏之所出,厘,使季氏世卿者也。

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灾」。〔一〕董仲舒、刘向以为亡国之社,所以为戒也。〔二〕天戒若曰,国将危亡,不用戒矣。春秋火灾,屡于定、哀之间,不用圣人而纵骄臣,将以亡国,不明甚也。一曰,天生孔子,非为定、哀也,盖失礼不明,火灾应之,自然象也。

〔一〕师古曰:「亳社,殷社也。」

〔二〕师古曰:「存其社者,欲使君常思敬慎,惧危亡也。」

高后元年五月丙申,赵丛台灾。刘向以为是时吕氏女为赵王后,嫉妒,将为谗口以害赵王。王不寤焉,卒见幽杀。

惠帝四年十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一〕丙子,织室灾。〔二〕刘向以为元年吕太后杀赵王如意,残戮其母戚夫人。是岁十月壬寅,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其乙亥,凌室灾。明日,织室灾。凌室所以供养饮食,织室所以奉宗庙衣服,与春秋御廪同义。天戒若曰,皇后亡奉宗庙之德,将绝祭祀。其后,皇后亡子,后宫美人有男,太后使皇后名之,而杀其母。惠帝崩,嗣子立,有怨言,太后废之,更立吕氏子弘为少帝。赖大臣共诛诸吕而立文帝,惠后幽废。

〔一〕师古曰:「臧冰之室也。」

〔二〕师古曰:「织作之室。」

文帝七年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思灾。〔一〕刘向以为东阙所以朝诸侯之门也,罘思在其外,诸侯之象也。汉兴,大封诸侯王,连城数十。文帝即位,贾谊等以为违古制度,必将叛逆。先是,济北、淮南王皆谋反,其后吴楚七国举兵而诛。

〔一〕师古曰:「罘思,阙之屏也。解具在文纪。」

景帝中五年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先是,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一〕以罪征诣中尉,自杀。丞相条侯周亚夫以不合旨称疾免,后二年下狱死。

〔一〕师古曰:「景帝太子,栗姬所生,谓之栗太子。」

武帝建元六年六月丁酉,辽东高庙灾。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董仲舒对曰:「春秋之道举往以明来,是故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同比者,〔一〕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天地之变,国家之事,粲然皆见,亡所疑矣。按春秋鲁定公、哀公时,季氏之恶已孰,〔二〕而孔子之圣方盛。夫以盛圣而易孰恶,季孙虽重,鲁君虽轻,其势可成也。故定公二年五月两观灾。两观,僭礼之物,〔三〕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罪征,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定公不知省。〔四〕至哀公三年五月,桓宫、厘宫灾。二者同事,所为一也,若曰燔贵而去不义云尔。〔五〕哀公未能见,故四年六月亳社灾。两观、桓、厘庙、亳社,四者皆不当立,天皆燔其不当立者以示鲁,欲其去乱臣而用圣人也。季氏亡道久矣,前是天不见灾者,鲁未有贤圣臣,虽欲去季孙,其力不能,昭公是也。〔六〕至定、哀乃见之,其时可也。不时不见,天之道也。今高庙不当居辽东,高园殿不当居陵旁,于礼亦不当立,与鲁所灾同。其不当立久矣,至于陛下时天乃灾之者,殆亦其时可也。昔秦受亡周之敝,而亡以化之;汉受亡秦之敝,又亡以化之。夫继二敝之后,承其下流,兼受其猥,难治甚矣。〔七〕又多兄弟亲戚骨肉之连,骄扬奢侈〔八〕恣睢者众,〔九〕所谓重难之时者也。陛下正当大敝之后,又遭重难之时,甚可忧也。故天灾若语陛下:『当今之世,虽敝而重难,非以太平至公,不能治也。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一0〕如吾燔辽〔东〕高庙乃可;视近臣在国中处旁仄及贵而不正者,忍而诛之,〔一一〕如吾燔高园殿乃可』云尔。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庙,犹灾燔之,况诸侯乎!在内不正者,虽贵如高园殿,犹燔灾之,况大臣乎!此天意也。罪在外者天灾外,罪在内者天灾内,燔甚罪当重,燔简罪当轻,承天意之道也。」

〔一〕师古曰:「比,类也,音必寐反。」

〔二〕师古曰:「孰,成也。」

〔三〕师古曰:「两观,天子之制也。」

〔四〕师古曰:「省,察也。」

〔五〕师古曰:「燔音烦。」

〔六〕师古曰:「前是,谓此时之前也。见,显示也,音胡电反。次下并同。」

〔七〕师古曰:「猥,积也,谓积敝也。」

〔八〕师古曰:「扬,谓振扬张大也。」

〔九〕服虔曰:「自恣意怒貌也。」师古曰:「睢音呼季反。」

〔一0〕师古曰:「远,离也,谓离正道者也。」

〔一一〕师古曰:「仄,古侧字。」

先是,淮南王安入朝,始与帝舅太尉武安侯田蚡有逆言。其后胶西于王、赵敬肃王、常山宪王皆数犯法,或至夷灭人家,药杀二千石,而淮南、衡山王遂谋反。胶东、江都王皆知其谋,阴治兵弩,欲以应之。至元朔六年,乃发觉而伏辜。时田蚡已死,不及诛。上思仲舒前言,使仲舒弟子吕步舒持斧钺治淮南狱,以春秋谊颛断于外,不请。〔一〕既还奏事,上皆是之。

〔一〕师古曰:「颛与专同。不请者,不奏待报。」

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未央宫柏梁台灾。先是,大风发其屋,夏侯始昌先言其灾日。后有江充巫蛊卫太子事。

征和二年春,涿郡铁官铸铁,铁销,皆飞上去,此火为变使之然也。其三月,涿郡太守刘屈厘为丞相。后月,巫蛊事兴,帝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一〕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平阳侯曹宗等皆下狱死。七月,使者江充掘蛊太子宫,太子与母皇后议,恐不能自明,乃杀充,举兵与丞相刘屈厘战,死者数万人,太子败走,至湖自杀。〔二〕明年,屈厘复坐祝要斩,〔三〕妻枭首也。成帝河平二年正月,沛郡铁官铸铁,铁不下,隆隆如雷声,又如鼓音,工十三人惊走。音止,还视地,地陷数尺,炉分为十,一炉中销铁散如流星,皆上去,与征和二年同象。其夏,帝舅五人封列侯,号五侯。〔四〕元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秉政。后二年,丞相王商与凤有隙,凤谮之,免官,自杀。明年,京兆尹王章讼商忠直,言凤颛权,凤诬章以大逆罪,下狱死,妻子徙合浦。后许皇后坐巫蛊废,而赵飞燕为皇后,妹为昭仪,贼害皇子,成帝遂亡嗣。皇后﹐昭仪皆伏辜。一曰,铁飞属金不从革。

〔一〕师古曰:「诸,琅邪之县也。公主所食曰邑,故谓之诸邑。阳石,北海之县,字亦作羊。」

〔二〕师古曰:「湖,县名也。即今閺乡、湖城二县界。」

〔三〕师古曰:「,古诅字也,音侧据反。」

〔四〕师古曰:「谭、商、立、根、逢时,凡五人。」

昭帝元凤元年,燕城南门灾。刘向以为时燕王使邪臣通于汉,为谗贼,谋逆乱。南门者,通汉道也。天戒若曰,邪臣往来,为奸谗于汉,绝亡之道也。燕王不寤,卒伏其辜。

元凤四年五月丁丑,孝文庙正殿灾。刘向以为孝文,太宗之君,与成周宣榭火同义。先是,皇后父车骑将军上官安、安父左将军桀谋为逆,大将军霍光诛之。皇后以光外孙,年少不知,居位如故。光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颛寝。皇后年六岁而立,十三年而昭帝崩,遂绝继嗣。光执朝政,犹周公之摄也。是岁正月,上加元服,〔一〕通诗、尚书,有明悊之性。光亡周公之德,秉政九年,久于周公,上既已冠而不归政,将为国害。故正月加元服,五月而灾见。古之庙皆在城中,孝文庙始出居外,天戒若曰,去贵而不正者。宣帝既立,光犹摄政,骄溢过制,至妻显杀许皇后,光闻而不讨,后遂诛灭。

〔一〕师古曰:「谓冠也。」

宣帝甘露元年四月丙申,中山太上皇庙灾。甲辰,孝文庙灾。元帝初元三年四月乙未,孝武园白鹤馆灾。刘向以为先是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辅政,为佞臣石显、许章等所谮,望之自杀,堪废黜。明年,白鹤馆灾。园中五里驰逐走马之馆,〔一〕不当在山陵昭穆之地。天戒若曰,去贵近逸游不正之臣,将害忠良。后章坐走马上林下烽驰逐,免官。〔二〕

〔一〕师古曰:「五里者,言其周回五里。」

〔二〕孟康曰:「夜于上林苑下举火驰射也。烽或作。」晋灼曰:「冠首曰烽。竞走曰逐。」师古曰:「孟说是。」

永光四年六月甲戌,孝宣杜陵园东阙南方灾。刘向以为先是上复征用周堪为光禄勋,及堪弟子张猛为太中大夫,石显等复谮毁之,皆出外迁。是岁,上复征堪领尚书,猛给事中,石显等终欲害之。园陵小于朝廷,阙在司马门中,内臣石显之象也。孝宣,亲而贵;阙,法令所从出也。天戒若曰,去法令,内臣亲而贵者必为国害。后堪希得进见,因显言事,事决显口。堪病不能言。显诬告张猛,自杀于公车。成帝即位,显卒伏辜。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乙丑,皇考庙灾。初,宣帝为昭帝后而立父庙,于礼不正。是时大将军王凤颛权擅朝,甚于田蚡,将害国家,故天于元年正月而见象也。其后寖盛,〔一〕五将世权,遂以亡道。〔二〕

〔一〕师古曰:「寖,古浸字。浸,渐也。」

〔二〕孟康曰:「谓王五大司马也。」师古曰:「谓凤、音、商、根、莽也。」

鸿嘉三年八月乙卯,孝景庙北阙灾。十一月甲寅,许皇后废。

永始元年正月癸丑,大官凌室灾。戊午,戾后园南阙灾。是时,赵飞燕大幸,许后既废,上将立之,故天见象于凌室,与惠帝四年同应。戾后,卫太子妾,遭巫蛊之祸,宣帝既立,追加尊号,于礼不正。又戾后起于微贱,与赵氏同〔应〕。天戒若曰,微贱亡德之人不可以奉宗庙,将绝祭祀,有凶恶之祸至。其六月丙寅,赵皇后遂立,姊妺骄妒,贼害皇子,卒皆受诛。

永始四年四月癸未,长乐宫临华殿及未央宫东司马门灾。六月甲午,孝文霸陵园东阙南方灾。长乐宫,成帝母王太后之所居也。未央宫,帝所居也。霸陵,太宗盛德园也。是时,太后三弟相续秉政〔一〕,举宗居位,充塞朝廷,两宫亲属将害国家,〔二〕故天象仍见。〔三〕明年,成都侯商薨,弟曲阳侯根代为大司马秉政。后四年,根乞骸骨,荐兄子新都侯莽自代,遂覆国焉。

〔一〕师古曰:「谓阳平侯凤、安阳侯音、成都侯商相代为大司马。」

〔二〕师古曰:「谓太后家王氏,皇后家赵氏,故云两宫亲属。」

〔三〕师古曰:「仍,重也。」

哀帝建平三年正月癸卯,桂宫鸿宁殿灾,帝祖母傅太后之所居也。时,傅太后欲与成帝母等号齐尊,大臣孔光、师丹等执政,以为不可,太后皆免官爵,遂称尊号。后三年,帝崩,傅氏诛灭。

平帝元始五年七月己亥,高皇帝原庙殿门灾尽。〔一〕高皇帝庙在长安城中,后以叔孙通讥复道,故复起原庙于渭北,非正也。是时平帝幼,成帝母王太后临朝,委任王莽,将篡绝汉,堕高祖宗庙〔二〕,故天象见也。其冬,平帝崩。明年,莽居摄,因以篡国,后卒夷灭。

〔一〕师古曰:「原庙,重庙也。」

〔二〕师古曰:「堕,毁也,音火规反。」

传曰:「治宫室,饰台榭,〔一〕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

〔一〕师古曰:「台有室曰榭。」

说曰:土,中央,生万物者也。其于王者,为内事。宫室、夫妇、亲属,亦相生者也。古者天子诸侯,宫庙大小高卑有制,后夫人媵妾多少进退有度,九族亲疏长幼有序。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一〕故禹卑宫室,〔二〕文王刑于寡妻,〔三〕此圣人之所以昭教化也。〔四〕如此则土得其性矣。若乃奢淫骄慢,则土失其性。亡水旱之灾而草木百谷不孰,是为稼穑不成。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若不得礼之中而失于奢,则不如俭。」

〔二〕师古曰:「论语载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谓勤于治水而所居狭陋也。」

〔三〕师古曰:「大雅思齐之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法也。寡妻,谓正嫡也。御,治也。此美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旁及兄弟宗族,又广以政教治家邦。」

〔四〕师古曰:「昭,明也。」

严公二十八年「冬,大(水)亡麦禾」。董仲舒以为夫人哀姜淫乱,〔一〕逆阴气,故大水也。刘向以为水旱当书,不书水旱而曰「

大亡麦禾」者,土气不养,稼穑不成者也。是时,夫人淫于二叔,内外亡别,〔二〕又因凶饥,一年而三筑台,〔三〕故应是而稼穑不成,饰台榭内淫乱之罚云。遂不改寤,四年而死,〔四〕祸流二世〔五〕,奢淫之患也。

〔一〕师古曰:「哀姜,庄公夫人,齐女也。」

〔二〕师古曰:「二叔,谓庄公二弟仲庆父及叔牙。」

〔三〕师古曰:「谓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也。郎、薛、秦,皆鲁地也。」

〔四〕师古曰:「庄公三十二年薨,距大(水)无麦禾,凡四岁也。」

〔五〕师古曰:「谓子般及闵公,皆杀死。」

传曰:「好战攻,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则金不从革。」

说曰: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故立秋而鹰隼击,秋分而微霜降。其于王事,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诗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一〕又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二〕动静应谊,「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三〕〔如此则〕金得其性矣。若乃贪欲恣睢,务立威胜,〔四〕不重民命,则金失其性。盖工冶铸金铁,金铁冰滞涸坚,不成者众,〔五〕及为变怪,是为金不从革。

〔一〕师古曰:「商颂长发之诗也。虔,固也。此美殷汤兴师出征,固持其钺,以诛有罪,威力猛盛,如火炽烈。」

〔二〕师古曰:「周颂时迈之诗也。戢,聚也。櫜,韬也。言天下太平,兵不复用,故戢敛而韬臧也。」

〔三〕师古曰:「言以和悦使人,(难)〔虽〕犯危难,不顾其生也。易兑卦彖曰『说以犯难,人忘其死』,故引之也。说读曰悦。」

〔四〕师古曰:「睢音呼季反。」

〔五〕师古曰:「涸读与冱同。冱,(疑)〔凝〕也,音下故反。春秋左氏传曰『固阴冱寒』。」

左氏传曰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晋平公问于师旷,〔一〕对曰;「石不能言,神或冯焉。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二〕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讟并兴,莫信其性,〔三〕石之言不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四〕叔向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五〕刘歆以为金石同类,是为金不从革,失其性也。刘向以为石白色为主,属白祥。

〔一〕师古曰:「晋掌乐大夫。」

〔二〕师古曰:「讟,痛怨之言也,音读。」

〔三〕师古曰:「信犹保也。性,生也。一说,信读曰申,言不得申其性命也。」

〔四〕师古曰:「虒祁,地在绛西,临汾水。虒音斯。」

〔五〕师古曰:「叔向,晋大夫羊舌肸也。向音许两反,字亦作向,其音同。」

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一〕声隆隆如雷,有顷止,闻平襄二百四十里,〔二〕野鸡皆鸣。〔三〕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四〕旁着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是岁,广汉钳子谋攻牢,〔五〕篡死罪囚郑躬等,盗库兵,劫略吏民,衣绣衣,自号曰山君,党与广。〔六〕明年冬,乃伏诛,自归者三千余人。后四年,尉氏樊并等谋反,杀陈留太守严普,自称将军,山阳亡徒苏令等党与数百人盗取库兵,经历郡国四十余,皆踰年乃伏诛。是时起昌陵,作者数万人,徙郡国吏民五千余户以奉陵邑。作治五年不成,乃罢昌陵,还徙家。〔七〕石鸣,与晋石言同应,师旷所谓「民力雕尽」,传云「轻百姓」者也。虒祁离宫去绛都四十里,昌陵亦在郊野,皆与城郭同占。城郭属金,宫室属土,外内之别云。

〔一〕师古曰:「天水之冀县南山也。」

〔二〕韦昭曰:「天水县。」

〔三〕师古曰:「雉也。」

〔四〕师古曰:「广及厚皆如其长。」

〔五〕师古曰:「钳子,谓钳徒也。牢,系重囚之处。」

〔六〕师古曰:「,渐也。」

〔七〕师古曰:「初徙人陪昌陵者,令皆还其本居。」

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

说曰:水,北方,终臧万物者也。其于人道,命终而形臧,精神放越,圣人为之宗庙以收魂气,春秋祭祀,以终孝道。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祷祈神祇,望秩山川,怀柔百神,亡不宗事。〔一〕慎其齐戒,致其严敬,鬼神歆飨,多获福助。此圣王所以顺事阴气,和神人也。至发号施令,亦奉天时。十二月咸得其气,则阴阳调而终始成。如此则水得其性矣。若乃不敬鬼神,(致)〔政〕令逆时,则水失其性。雾水暴出,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及淫雨伤稼穑,是为水不润下。京房易传曰:「颛事有知,诛罚绝理,厥灾水,其水也,雨杀人以陨霜,大风天黄。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水杀人。辟遏有德兹谓狂,〔二〕厥灾水,水流杀人,已水则地生虫。归狱不解,兹谓追非,〔三〕厥水寒,杀人。追诛不解,兹谓不理,厥水五谷不收。大败不解,兹谓皆阴。解,舍也,王者于大败,诛首恶,赦其众,不则皆函阴气,〔四〕厥水流入国邑,陨霜杀(谷)〔叔草〕。」

〔一〕师古曰:「怀,来也。柔,安也。谓招来而祭祀之,使其安也。宗,尊也。」

〔二〕应劭曰:「辟,天子也。有德者雍遏不见用也。」师古曰:「遏音一曷反。」

〔三〕李奇曰:「归罪过于民,不罪己也。」张晏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四〕师古曰:「函读与含同。」

桓公元年「秋,大水」。董仲舒、刘向以为桓弒兄隐公,民臣痛隐而贱桓。后宋督弒其君,〔一〕诸侯会,将讨之,〔二〕桓受宋赂而归,〔三〕又背宋。诸侯由是伐鲁,仍交兵结雠,伏尸流血,百姓愈怨,〔四〕故十三年夏复大水。一曰,夫人骄淫,将弒君,阴气盛,桓不寤,卒弒死。〔五〕刘歆以为桓易许田,不祀周公,〔六〕废祭祀之罚也。

〔一〕师古曰:「宋华父督为太宰,弒殇公,事在桓公二年。」

〔二〕师古曰:「谓齐、陈、郑也。」

〔三〕师古曰:「谓郜大鼎。」

〔四〕师古曰:「桓会宋公者五,与宋公、燕人盟,已而背盟伐宋。宋公、燕人怨而求助,齐、卫助之。桓公惧,而会纪侯、郑伯及四国之师大战。」

〔五〕师古曰:「已解于上也。」

〔六〕师古曰:「许田,鲁朝宿之邑,而有周公别(号)〔庙〕。桓既篡位,遂以许田与郑,而取郑之祊田,故云不祀周公。」

严公七年「秋,大水,亡麦苗」。董仲舒、刘向以为严母文姜与兄齐襄公淫,共杀(威)〔桓〕公,严释父雠,复取齐女,未入,先与之淫,一年再出,会于道逆乱,臣下贱之之应也。

十一年「秋,宋大水」。董仲舒以为时鲁、宋比年为乘丘、鄑之战,〔一〕百姓愁怨,阴气盛,故二国俱水。刘向以为时宋愍公骄慢,睹灾不改,明年与其臣宋万博戏,妇人在侧,矜而骂万,万杀公之应。〔二〕

〔一〕师古曰:「比年,频年也。庄十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乘丘、鄑,鲁地。鄑音子移反。」

〔二〕师古曰:「万,宋大夫也。战败获于鲁,复归宋,又为大夫,与愍公博,妇人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耳。』愍公矜此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鲁侯之美恶乎至!』万怒,搏愍公,绝其脰而死。事在庄十二年。」

二十四年,「大水」。董仲舒以为夫人哀姜淫乱不妇,阴气盛也。刘向以为哀姜初入,公使大夫宗妇见,用币,〔一〕又淫于二叔,公弗能禁。臣下贱之,故是岁、明年仍大水。〔二〕刘歆以为先是严饰宗庙,刻桷丹楹,以夸夫人,〔三〕简宗庙之罚也。〔四〕

〔一〕师古曰:「宗妇,同姓之妇也。大夫妻及宗妇见夫人者,皆令执币,是踰礼也。」

〔二〕师古曰:「仍,频也。」

〔三〕臣瓒曰:「桷,榱也。」韦昭曰:「楹,柱也。」师古曰:「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楹,二十四年刻桓宫桷。将迎夫人,故为盛饰。」

〔四〕师古曰:「简,慢也。」

宣公十年「秋大水,饥」。董仲舒以为时比伐邾取邑,〔一〕亦见报复,兵雠连结,百姓愁怨。刘向以为宣公杀子赤而立,子赤,齐出也,〔二〕故惧,以济西田赂齐。〔三〕邾子貜且亦齐出也,〔四〕而宣比与邾交兵。〔五〕臣下惧齐之威,创邾之祸,〔六〕皆贱公行而非其正也。

〔一〕师古曰:「比,频也。九年秋,取根牟。公羊传曰:『根牟者何?邾娄之邑也。』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故云比年也。」

〔二〕师古曰:「赤母姜氏。赤死,姜氏大归,齐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

〔三〕师古曰:「宣既即位,与齐侯会于平州,以定其位。元年六月,齐人取济西田,为立公故,以赂齐也。」

〔四〕师古曰:「貜且,邾文公之子邾定公也。亦齐女所生。貜音俱碧反,又音镢。且音子余反。」

〔五〕师古曰:「比,频也。」

〔六〕师古曰:「创,惩艾也,音初亮反。」

成公五年「秋,大水」。董仲舒、刘向以为时成幼弱,政在大夫,前此一年再用师,〔一〕明年复城郓以强私家,〔二〕仲孙蔑、叔孙侨如颛会宋、晋,阴胜阳。〔三〕

〔一〕师古曰:「成三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是也。」

〔二〕师古曰:「四年城郓。郓,季氏邑,音运。」

〔三〕师古曰:「仲孙蔑,孟献子也。成五年春,仲孙蔑如宋。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颛与专同,专者,不秉命于公。」

襄公二十四年「秋,大水」。董仲舒以为先是一年齐伐晋,襄使大夫帅师救晋,〔一〕后又侵齐,〔二〕国小兵弱,数敌强大,百姓愁怨,阴气盛。刘向以为先是襄慢邻国,是以邾伐其南,〔三〕齐伐其北,〔四〕莒伐其东,〔五〕百姓骚动,后又仍犯强齐也。〔六〕大水,饥,谷不成,其灾甚也。

〔一〕师古曰:「襄二十三年秋,齐伐卫,遂伐晋。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

〔二〕师古曰:「二十四年,仲孙羯帅师侵齐。」

〔三〕师古曰:「十五年,邾人伐我南鄙是也。」

〔四〕师古曰:「十六年,齐人伐我北鄙是也。」

〔五〕师古曰:「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是也。」

〔六〕师古曰:「十八年,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同围齐。二十三年救晋,二十四年又侵齐,是重犯也。」

高后三年夏,汉中、南郡大水,水出流四千余家。四年秋,河南大水,伊、雒流千六百余家,汝水流八百余家。八年夏,汉中、南郡水复出,流六千余家。南阳沔水流万余家。〔一〕是时女主独治,诸吕相王。

〔一〕师古曰:「沔,汉水之上也,音弥善反。」

文帝后三年秋,大雨,昼夜不绝三十五日。蓝田山水出,流九百余家。(燕)〔汉水出〕,坏民室八千余所,杀三百余人。先是,赵人新垣平以望气得幸,为上立渭阳五帝庙,欲出周鼎,以夏四月,郊见上帝。〔一〕岁余惧诛,谋为逆,发觉,要斩,夷三族。是时,比再遣公主配单于,赂遗甚厚,〔二〕匈奴愈骄,侵犯北边,杀略多至万余人,汉连发军征讨戍边。

〔一〕师古曰:「事并见郊祀志。」

〔二〕师古曰:「比,频也。高祖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冒顿单于阏氏。冒顿死,其子老上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人女为单于阏氏。」

元帝永光五年夏及秋,大水。颍川、汝南、淮阳、庐江雨,坏乡聚民舍,及水流杀人。先是一年有司奏罢郡国庙,是岁又定迭毁〔一〕,罢太上皇、孝惠帝寝庙,皆无复修,通儒以为违古制。刑臣石显用事。〔二〕

〔一〕师古曰:「亲尽则毁,故云迭毁。事在韦玄成传。迭音大结反。」

〔二〕师古曰:「石显宦者,故曰刑臣。」

成帝建始三年夏,大水,三辅霖雨三十余日,郡国十九雨,山谷水出,凡杀四千余人,坏官寺民舍八万三千余所。元年,有司奏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二年,又罢雍五畤、郡国诸旧祀,凡六所。

校勘记

一三一六页一0行见(殛)〔诛〕而死。景佑、殿本都作「诛」。朱一新说作「诛」是。

一三一九页六行(衡)〔冲〕牙(玭)〔蚍〕珠以纳其间。「衡」,景佑、殿本都作「冲」。「玭」,景佑本作「蚍」。

一三一九页八行以为舒疾之(疾)〔节〕也。景佑、殿、局本都作「节」。朱一新说作「节」是。

一三二0页一行则阴气(协)〔胁〕木,景佑、殿本都作「胁」。

一三二二页九行故致(太)〔大〕灾。景佑、殿本都作「大」。

一三二三页一行不胜(曰)〔四〕公子之徒,景佑、殿本都作「四」,此误。

一三二三页四行厘公二十年五月(己酉)〔乙巳〕,西宫灾。景佑、殿本都作「乙巳」,与春秋经同。

一三二六页二行(金)〔今〕之长颈缾也。景佑、殿本都作「

今」。朱一新说作「今」是。

一三二六页八行饬读与(赤)〔敕〕同。景佑、殿本都作「敕」。朱一新说作「敕」是。

一三二六页一一行天(下)〔不〕复告,景佑、殿本都作「不」。朱一新说作「不」是。

一三二七页一行云与楚(各)〔客〕盟,景佑、殿、局本都作「客」。朱一新说作「客」是。

一三二七页一四行妃以五(陈)〔成〕,景佑、殿、局本都作「

成」。

一三二八页八行公羊(传)〔经〕。景佑、殿本都作「经」。

一三三二页一三行如吾燔辽〔东〕高庙乃可;「东」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三三七页二行与赵氏同〔应〕。景佑、殿本都有「应」字。

一三三九页四行大(水)亡麦禾。景佑本无「水」字,春秋经亦无。注同。

一三四0页一行〔如此则〕金得其性矣。殿本有「如此则」三字。王先谦说此脱。按景佑本亦无。

一三四0页六行(难)〔虽〕犯危难,景佑、殿本都作「虽」。苏舆说作「虽」是。

一三四0页九行冱,(疑)〔凝〕也。景佑、殿本都作「凝」。朱一新说作「凝」是。

一三四二页七行(致)〔政〕令逆时,景佑本作「政」。朱一新说作「政」是。

一三四二页一二行陨霜杀(谷)〔叔草〕。宋祁说「谷」当作「

菽」。按景佑本作「叔草」。杨树达说中之下卷亦云「陨霜杀叔草」。

一三四三页一三行而有周公别(号)〔庙〕。景佑、殿本都作「

庙」。朱一新说作「庙」是。

一三四三页一四行共杀(威)〔桓〕公,景佑、殿本都作「桓」。钱大昭说作「桓」是。

一三四六页一三行(燕)〔汉水出〕,坏民室八千余所,王念孙据汉纪孝文纪改。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经曰:「羞用五事。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一〕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二〕恭作肃,从作艾,〔三〕明作悊,聪作谋,〔四〕睿作圣。〔五〕休征:〔六〕曰肃,时雨若;〔七〕艾,时阳若;〔八〕悊,时奥若;〔九〕谋,时寒若;圣,时风若。〔一0〕咎征:〔一一〕曰狂,恒雨若;僭,恒阳若;〔一二〕舒,恒奥若;急,恒寒若;霿,恒风若。」〔一三〕

〔一〕应劭曰:「思,思虑。」

〔二〕应劭曰:「,通也,古文作睿。」

〔三〕师古曰:「艾读曰乂。乂,治也。其下亦同。」

〔四〕应劭曰:「上聪则下谋,故聪为谋也。」

〔五〕张晏曰:「睿通达以至于圣。」

〔六〕孟康曰:「善行之验也。」

〔七〕应劭曰:「居上而敬,则雨顺之。」

〔八〕应劭曰:「君政治,则阳顺之。」

〔九〕应劭曰:「悊,明也。」师古曰:「奥读曰燠。燠,温也,音于六反。其下亦同。」

〔一0〕师古曰:「凡言时者,皆谓行得其道,则寒暑风雨以时应而顺之。」

〔一一〕师古曰:「言恶行之验。」

〔一二〕应劭曰:「僭,僭差。」

〔一三〕服虔曰:「霿音人傋霿。」应劭曰:「人君瞉霿鄙吝,则风不顺之也。」师古曰:「凡言恒者,谓所行者失道,则寒暑风雨不时,而恒久为灾也。霿音莫豆反。傋,并音构,又音寇。」

传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一〕时则有鸡祸,〔二〕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痾,〔三〕时则有青眚青祥。〔四〕唯金沴(水)〔木〕。」〔五〕

〔一〕师古曰:「孽音鱼列反。其下并同。」

〔二〕师古曰:「祸与祸同。」

〔三〕韦昭曰:「若牛之足反出背上,下欲伐上之祸也。」师古曰:「痾音阿。」

〔四〕李奇曰:「内曰眚,外曰祥。」

〔五〕服虔曰:「沴,害也。」如淳曰:「沴音拂戾之戾,义亦同。」

说曰:凡草物之类谓之妖。妖犹夭胎,言尚微。〔一〕虫豸之类谓之孽。〔二〕孽则牙孽矣。及六畜,谓之祸,言其着也。及人,谓之痾。痾,病貌,言浸深也。〔三〕甚则异物生,谓之眚;自外来,谓之祥。祥犹祯也。气相伤,谓之沴。沴犹临莅,不和意也。每一事云「时则」以绝之,言非必俱至,或有或亡,或在前或在后也。

〔一〕师古曰:「夭音乌老反。」

〔二〕师古曰:「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三〕师古曰:「浸,渐也。」

孝武时,夏侯始昌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夏侯胜,下及许商,皆以教所贤弟子。其传与刘向同,唯刘歆传独异。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一〕上嫚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水伤百谷,衣食不足,则奸轨并作,故其极恶也。一曰,民多被刑,或形貌丑恶,亦是也。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二〕故有服妖。水类动,故有龟孽。〔三〕于易,巽为鸡,鸡有冠距文武之貌。不为威仪,貌气毁,故有鸡祸。一曰,水岁鸡多死及为怪,亦是也。上失威仪,则下有强臣害君上者,故有下体生于上之痾。木色青,故有青眚青祥。凡貌伤者病木气,木气病则金沴之,冲气相通也。于易,震在东方,为春为木也;兑在西方,为秋为金也;离在南方,为夏为火也;坎在北方,为冬为水也。春与秋,日夜分,寒暑平,是以金木之气易以相变,故貌伤则致秋阴常雨,言伤则致春阳常旱也。至于冬夏,日夜相反,寒暑殊绝,水火之气不得相并,故视伤常奥,听伤常寒者,其气然也。逆之,其极曰恶;顺之,其福曰攸好德。〔四〕刘歆貌传曰有鳞虫之孽,羊祸,鼻痾。说以为于天文东方辰为龙星,故为鳞虫;于易兑为羊,木为金所病,故致羊祸,与常雨同应。此说非是。春与秋,气阴阳相敌,木病金盛,故能相并,唯此一事耳。祸与妖痾祥眚同类,不得独异。

〔一〕师古曰:「狂易,谓狂而易其常性。」

〔二〕师古曰:「剽音匹妙反。」

〔三〕如淳曰:「河鱼大上,以为鱼孽之比。」

〔四〕孟康曰:「政不顺则致妖,顺则致福也。」师古曰:「攸,所也,所好者德也。」

史记〔一〕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二〕告公曰:「晋将有乱。」鲁侯曰:「敢问天道也?抑人故也?」〔三〕对曰:「吾非瞽史,〔四〕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五〕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谊,足以步目。〔六〕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虖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七〕视远,曰绝其谊;足高,曰弃其德;言爽,曰反其信;〔八〕听淫,曰离其名。〔九〕夫目以处谊,足以践德〔一0〕,口以庇信,〔一一〕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偏丧有咎;〔一二〕既丧,则国从之。〔一三〕晋侯爽二,吾是以云。」〔一四〕后二年,晋人杀厉公。凡此属,皆貌不恭之咎云。

〔一〕师古曰:「此志凡称史记者,皆谓司马迁所撰也。」

〔二〕师古曰:「单襄公,周卿士单子朝也。晋厉公,景公之子也,名州蒲。单音善。」

〔三〕师古曰:「抑,发语辞也。」

〔四〕师古曰:「瞽,乐太师。史,太史。」

〔五〕师古曰:「体定则目安,足之进退皆无违也。」

〔六〕师古曰:「视瞻得其宜,行步中其节也。」

〔七〕师古曰:「谪,责也。无谪,谓得其义理无可咎责也。」

〔八〕师古曰:「爽,差也。」

〔九〕师古曰:「淫,邪也。」

〔一0〕师古曰:「践,履也,所履皆德行也。」

〔一一〕师古曰:「庇,覆也。言行相覆则为信矣。」

〔一二〕师古曰:「苟丧其一,则有咎。」

〔一三〕师古曰:「既,尽也。若尽丧之,则国亦亡。」

〔一四〕张晏曰:「视远一也,步高二也。」

左氏(使)〔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一〕还谓其驭曰:「莫嚣必败,〔二〕举止高,心不固矣。」〔三〕遽见楚子以告。〔四〕楚子使赖人追之,弗及。莫嚣行,遂无次,且不设备。〔五〕及罗,罗人军之,大败。莫嚣缢死。

〔一〕师古曰:「屈瑕即莫嚣也。斗伯比,楚大夫。罗,国名,在南郡枝江西。」

〔二〕师古曰:「莫嚣,楚官名也。字或作敖,其音同。」

〔三〕师古曰:「止,足也。」

〔四〕师古曰:「遽,速也。」

〔五〕师古曰:「无次,不为次列也。」

厘公十一年,周使内史过赐晋惠公命,〔一〕受玉,惰。〔二〕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三〕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二十一年,晋惠公卒,子怀公立,晋人杀之,更立文公。

〔一〕师古曰:「内史过,周大夫。晋惠公,夷吾也。诸侯即位,天子则赐命圭以为瑞。」

〔二〕师古曰:「不敬其事也。」

〔三〕师古曰:「无礼,则国不立,故谓之干。无敬,则礼不行,故比之于舆。」

成公十三年,晋侯使郄锜乞师于鲁,将事不敬。〔一〕孟献子曰:「郄氏其亡乎!〔二〕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三〕郄子无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十七年,郄氏亡。

〔一〕师古曰:「郄锜,晋大夫驹伯也。乞师,欲以伐秦也。将事,致其君命也。锜音牛尔反。」

〔二〕师古曰:「孟献子,仲孙蔑。」

〔三〕师古曰:「无礼,则身不立;不敬,则身不安也。」

成公十三年,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伐秦。成肃公受(赈)〔脤〕于社,不敬。〔一〕刘子曰:「吾闻之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二〕是以有礼义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三〕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惇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赈,〔四〕神之大节也。〔五〕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虖!」五月,成肃公卒。

〔一〕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盛以器,故谓之脤。」师古曰:「刘康公、成肃公,皆周大夫也。脤读与同。以出师而祭社谓之宜。脤者,即宜社之肉也。,大蛤也,音上忍反。」

〔二〕师古曰:「刘子即康公也。中谓中和之气。」

〔三〕师古曰:「之,往也。能养生者,则定礼义威仪,自致于福;不能者,则丧之以取祸乱。」

〔四〕应劭曰:「膰,祭肉也。」师古曰:「膰音扶元反。」

〔五〕师古曰:「交神之节。」

成公十四年,卫定公享苦成叔,宁惠子相。〔一〕苦成叔敖〔二〕,宁子曰:「苦成家其亡虖!古之为享食也,以观威仪省祸福也。〔三〕故诗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匪儌匪傲,万福来求。』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后三年,苦成家亡。〔五〕

〔一〕师古曰:「定公名臧。苦成叔,晋大夫郄犨也。晋使却犨如卫,故定公享之。惠子,卫大夫宁殖也。相谓赞相其礼。」

〔二〕师古曰:「敖读曰傲。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食读曰。」

〔四〕张晏曰:「觥,罚爵也。饮酒和柔,无失礼可罚,罚爵徒觩然而已。」应劭曰:「言在位者不儌讦不倨傲也。」师古曰:「小雅桑扈之诗也。儌谓儌幸也。万福,言其多也。谓饮酒者不儌幸,不傲慢,则福禄就而求之也。觩音虬。儌音工尧反。」

〔五〕师古曰:「十七年,晋攻郄氏,长鱼矫以戈杀郄锜、郄犨、郄至,而灭其家。」

襄公七年,卫孙文子聘于鲁,君登亦登。〔一〕叔孙穆子相〔二〕,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三〕孙子亡辞,亦亡悛容。〔四〕穆子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十四年,孙子逐其君而外叛。〔五〕

〔一〕师古曰:「文子,卫大夫孙林父也。礼之登阶,臣后君一等。」

〔二〕师古曰:「穆子,叔孙豹。」

〔三〕师古曰:「安,徐也。」

〔四〕师古曰:「悛,改也,音千全反。」

〔五〕师古曰:「逐其君,谓卫献公出奔齐也。外叛,谓以戚叛之。」

襄公二十八年,蔡景侯归自晋,入于郑。〔一〕郑伯享之,不敬。子产曰:「蔡君其不免虖!〔二〕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往劳于东门,而敖。〔三〕吾曰:『犹将更之。』〔四〕今还,受享而惰,乃其心也。〔五〕君小国,事大国,〔六〕而惰敖以为己心,将得死虖?君若不免,必由其子。淫而不父,〔七〕如是者必有子祸。」三十年,为世子般所杀。〔八〕

〔一〕师古曰:「景侯名固,文侯之子也。」

〔二〕师古曰:「言不免于祸。」

〔三〕师古曰:「日谓往日,始适晋之时也。子展,郑大夫公孙舍之。」

〔四〕师古曰:「更,改也。」

〔五〕师古曰:「言心之所常行也。」

〔六〕师古曰:「言身为小国之君,而事于大国。」

〔七〕师古曰:「通太子之妻。」

〔八〕师古曰:「般读与班同。」

襄公三十一年,公薨。季武子将立公子裯,〔一〕穆叔曰:「是人也,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不度之人,鲜不为患,〔二〕若果立,必为季氏忧。」武子弗听,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三〕是为昭公。立二十五年,听谗攻季氏。兵败,出奔,死于外。〔四〕

〔一〕师古曰:「裯,襄公之子,齐归所生。裯音直留反。」

〔二〕师古曰:「穆叔,即叔孙穆子也。不度,不遵礼度也。鲜,少也,音先浅反。」

〔三〕师古曰:「衣前曰衽。言游戏无已也。比音必寐反。衰音千回反。衽音人禁反。」

〔四〕师古曰:「谓薨于干侯。」

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见楚令尹围之仪,〔一〕言于卫侯曰:「令尹似君矣,将有它志;〔二〕虽获其志,弗能终也。」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四〕

〔一〕师古曰:「北宫文子,卫大夫也,名佗。令尹围即公子围,楚恭王之子也,时为令尹。文子从卫侯在楚,故见之。」

〔二〕师古曰:「谓有为君之心,言语视瞻非其常。」

〔三〕师古曰:「大雅抑之诗也。则,法也。言君能慎其威仪,乃臣下所法效之。」

〔四〕师古曰:「遂以杀君篡国,而取败于干溪也。」

昭公十一年夏,周单子会于戚,〔一〕视下言徐。〔二〕晋叔向曰:「单子其死虖!〔三〕朝有着定,〔四〕会有表,〔五〕衣有襘,带有结。〔六〕会朝之言必闻于表着之位,所以昭事序也;〔七〕视不过结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八〕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九〕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恭,不昭不从,无守气矣。」〔一0〕十二月,单成公卒。

〔一〕师古曰:「单子,周大夫单成公也。戚,卫地。」

〔二〕应劭曰:「视下,视不登带。言徐,不闻于表着。」

〔三〕师古曰:「叔向,晋大夫羊舌肸也。向音许两反。」

〔四〕师古曰:「朝内列位有定处,所谓表著者也。着音直庶反,又音除。」

〔五〕师古曰:「会于野,设表以为位。」

〔六〕师古曰:「襘,领之交会也。结,绅,绅带之结也。襘音工外反。」

〔七〕师古曰:「昭,明也。」

〔八〕师古曰:「道读曰导。其下并同。」

〔九〕师古曰:「伯,长也。」

〔一0〕师古曰:「貌正曰恭,言正曰从。」

昭公二十一年三月,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位在卑。〔一〕鲁大夫送葬者归告昭子。〔二〕昭子叹曰:「蔡其亡虖!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三〕今始即位而适卑,身将从之。」十月,蔡侯朱出奔楚。

〔一〕师古曰:「不在正嫡之位,而以长幼序之。」

〔二〕师古曰:「昭子,叔孙婼。」

〔三〕师古曰:「大雅假乐之诗也。塈,息也。言在上者能率位不怠,则其臣下恃以安息也。解读曰懈。塈音许既反。」

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翟泉,〔一〕将以城成周。魏子莅政〔二〕,卫彪傒曰:「将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谊也。〔三〕大事奸谊,必有大咎。〔四〕晋不失诸侯,魏子其不免虖!」是行也,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五〕而田于大陆,焚焉而死。〔六〕

〔一〕应劭曰:「水名,今洛阳是也。」师古曰:「魏舒,晋卿魏献子也。事在定公元年。志不书者,盖阙文。」

〔二〕师古曰:「谓代天子大夫为政,以临其事。」

〔三〕师古曰:「傒,卫大夫。建天子,谓立天子之居也。傒音奚。」

〔四〕师古曰:「奸,犯也,音干。」

〔五〕师古曰:「简子,亦晋卿韩不信。以城周之功役委简子也。属音之欲反。」

〔六〕师古曰:「高平曰陆。因放火田猎而见烧杀也。说者或以为大陆即钜鹿北大陆泽也。据会于狄泉,则其所田处固当在近,非大陆泽也。」

定公十五年,邾隐公朝于鲁,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一〕子赣观焉,〔二〕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虖取之;朝祀丧戎,于是虖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三〕嘉事不体,何以能久?〔四〕高仰,骄也;卑俯,替也。〔五〕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虖!」〔六〕

〔一〕师古曰:「隐公,邾子益也。玉,谓朝者之贽。」

〔二〕师古曰:「子赣,孔子弟子端木赐也。赣音贡。」

〔三〕师古曰:「不度,不合法度。」

〔四〕师古曰:「嘉事,嘉礼之事,谓朝祀也。不体,不得身体之节。」

〔五〕师古曰:「替,废惰也。」

〔六〕师古曰:「是年五月,定公薨。哀公七年秋,伐邾,以邾子益来也。」

庶征之恒雨,刘歆以为春秋大雨也,刘向以为大水。

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一〕大雨,雨水也;〔二〕震,雷也。刘歆以为三月癸酉,于历数春分后一日,始震电之时也,当雨,而不当大雨。大雨,常雨之罚也。于始震电八日之间而大雨雪,常寒之罚也。刘向以为周三月,今正月也,当雨水,雪杂雨,雷电未可以发也。既已发也,则雪不当复降。皆失节,故谓之异。于易,雷以二月出,其卦日豫,〔三〕言万物随雷出地,皆逸豫也。以八月入,其卦曰归妹,〔四〕言雷复归。入地则孕毓根核,保藏蛰虫,〔五〕避盛阴之害;出地则养长华实,发扬隐伏,宣盛阳之德。入能除害,出能兴利,人君之象也。是时,隐以弟桓幼,代而摄立。公子翚见隐居位已久,劝之遂立。〔六〕隐既不许,翚惧而易其辞,〔七〕遂与桓共杀隐。天见其将然,故正月大雨水而雷电。是阳不闭阴,出涉危难而害万物。天戒若曰,为君失时,贼弟佞臣将作乱矣。后八日大雨雪,阴见间隙而胜阳,篡杀之祸将成也。公不寤,后二年而杀。

〔一〕师古曰:「雨雪,雨音于具反。」

〔二〕师古曰:「下雨音于具反。后类并同。」

〔三〕师古曰:「坤下震上也。」

〔四〕师古曰:「兑下震上也。」

〔五〕师古曰:「毓字与育同。核亦荄字也。草根曰荄,音该。」

〔六〕师古曰:「公子翚,鲁大夫羽父也。劝杀(威)〔桓〕公,己求为太宰。翚音挥。」

〔七〕师古曰:「反谓桓公云隐欲杀之。」

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水雨,自七月至十月。成帝建始三年秋,大雨三十余日;四年九月,大雨十余日。

左氏传愍公二年,晋献公使太子申生帅师,〔一〕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二〕狐突叹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三〕故敬其事,则命以始;〔四〕服其身,则衣之纯;〔五〕用其衷,则佩之度。〔六〕今命以时卒,閟其事也;〔七〕衣以尨服,远其躬也;〔八〕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九〕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一0〕弗获而尨,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君有心矣。」〔一一〕后四年,申生以谗自杀。近服妖也。

〔一〕师古曰:「以伐东山皋落氏。」

〔二〕师古曰:「偏衣,谓左右异色,其半象公之服也。金玦,以金为玦也。半环曰玦。」

〔三〕师古曰:「狐突,晋大夫伯行,时为太子御戎也。征,(澄)〔证〕也。章,明也。旗,表也。衣所以明贵贱,佩所以表中心。」

〔四〕师古曰:「赏以春夏。」

〔五〕师古曰:「壹其色。」

〔六〕师古曰:「佩玉者,君子之常度。」

〔七〕应劭曰:「卒,尽也。閟,闭也。谓十二月尽时也。」

〔八〕师古曰:「尨,杂色也,谓偏衣也。远音于万反。其下并同。」

〔九〕师古曰:「凉,薄也。尨色不能纯,故曰薄也。冬主杀气,金行在西,是谓之寒。玦形半缺,故云离。」

〔一0〕师古曰:「梁余子养,晋大夫也,时为下军御。军之常服则韦弁。」

〔一一〕应劭曰:「奇,奇怪非常意。复,反也。金玦,犹(玦)〔

决〕去,不反意也。」师古曰:「罕夷,晋大夫,时为下军卿也。有心,害太子之心也。复音扶目反。」

左氏传曰,郑子臧好聚鹬冠,〔一〕郑文公恶之,使盗杀之〔二〕。刘向以为近服妖者也。一曰,非独为子臧之身,亦文公之戒也。初,文公不礼晋文,〔三〕又犯天子命而伐滑,〔四〕不尊尊敬上。其后晋文伐郑,几亡国。〔五〕

〔一〕张晏曰:「鹬鸟赤足黄文,以其毛饰冠。」韦昭曰:「鹬,今翠鸟也。」师古曰:「子臧,郑文公子也。鹬,大鸟,即战国策所云啄蚌者也。天之将雨,鹬则知之。翠鸟自有鹬名,而此饰冠,非翠鸟也。逸周书曰『知天文者冠鹬冠』,盖以鹬鸟知天时故也。礼图谓之『术氏冠』。鹬音聿,又音术。」

〔二〕师古曰:「时已得罪出奔宋,故使盗杀之于陈、宋之间。」

〔三〕师古曰:「晋文公之为公子也,避骊姬之难而出奔,欲之楚,过郑,郑不礼焉。」

〔四〕师古曰:「僖二十四年,郑公子士〔泄〕及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郑伯不听而执二子。」

〔五〕师古曰:「僖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曰:『国危矣!』使烛之武见秦伯,师乃退也。几音钜依反。」

昭帝时,昌邑王贺遣中大夫之长安,多治仄注冠,〔一〕以赐大臣,又以冠奴。刘向以为近服妖也。时王贺狂悖,〔二〕闻天子不豫,〔三〕弋猎驰骋如故,与驺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四〕冠者尊服,奴者贱人,贺无故好作非常之冠,暴尊象也。以冠奴者,当自至尊坠至贱也。〔五〕其后帝崩,无子,汉大臣征贺为嗣。即位,狂乱无道,缚戮谏者夏侯胜等。于是大臣白皇太后,废贺为庶人。贺为王时,又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六〕此服妖,亦犬祸也。贺以问郎中令龚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七〕去之则存,不去则亡矣。」贺既废数年,宣帝封之为列侯,复有罪,死不得置后,又犬祸无尾之效也。京房易传曰:「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天下乱,辟无适,〔八〕妾子拜。」〔九〕又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朝门。」

〔一〕应劭曰:「今法冠是也。」李奇曰:「一曰高山冠,本齐冠也,谒者服之。」师古曰:「仄,古侧字也。谓之侧注者,言形侧立而下注也。蔡邕云高九(尺)〔寸〕,铁为卷,非法冠及高山也。卷音去权反。」

〔二〕师古曰:「悖,惑也,音布内反。」

〔三〕师古曰:「言有疾不悦豫也。周书顾命曰『王有疾,不豫』。」

〔四〕师古曰:「驺,厩御也。宰人,主膳者也。娱,乐也。戏音僖。」

〔五〕师古曰:「坠,堕也,音直类反。」

〔六〕邓展曰:「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乐舞人所服。」

〔七〕师古曰:「言王左右侍侧之人不识礼义,若狗而着冠者耳。冠音工唤反。其下亦同。」

〔八〕如淳曰:「辟,君也。适,适子也。」师古曰:「辟音壁。适读曰嫡。」

〔九〕如淳曰:「无适子故也。」

成帝鸿嘉、永始之间,好为微行出游,选从期门郎有材力者,及私奴客,多至十余,少五六人,皆白衣袒帻,〔一〕带持刀剑。或乘小车,御者在茵上,〔二〕或皆骑,出入市里郊野,远至旁县。时,大臣车骑将军王音及刘向等数以切谏。谷永曰:「易称『得臣无家』,〔三〕言王者臣天下,无私家也。今陛下弃万乘之至贵,乐家人之贱事;厌高美之尊称,好匹夫之卑字;〔四〕崇聚票轻无谊之人,以为私客;〔五〕置私田于民间,畜私奴车马于北宫;数去南面之尊,离深宫之固,挺身独与小人晨夜相随,〔六〕乌集醉饱吏民之家〔七〕,乱服共坐,溷肴亡别,〔八〕闵勉遯乐,昼夜在路。〔九〕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守空宫,公卿百寮不知陛下所在,积数年矣。昔虢公为无道,有神降曰『赐尔土田』,〔一0〕言将以庶人受土田也。诸侯梦得土田,为失国祥,〔一一〕而况王者畜私田财物,为庶人之事乎!」

〔一〕师古曰:「袒帻,不加上冠。」

〔二〕苏林曰:「茵,车上蓐也。御者错乱,更在茵上坐也。」师古曰:「车小,故御者不得回避,而在天子茵上也。茵音因。」

〔三〕师古曰:「损卦上九爻辞。」

〔四〕如淳曰:「称张放家人,是为卑字。」师古曰:「为微行,故变易姓名。」

〔五〕师古曰:「票音匹妙反,又音频妙反。」

〔六〕师古曰:「挺,引也。」

〔七〕师古曰:「乍合乍离,如乌之集。」

〔八〕师古曰:「溷肴,谓杂乱也。溷音胡困反。」

〔九〕师古曰:「闵勉犹黾勉,言不息也。遯乐,言流遯为乐也。」

〔一0〕师古曰:「春秋左氏传庄公三十二年有神降于莘,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嚣)〔嚚〕享焉。神赐之土田。史(嚣)〔嚚〕曰:『虢其亡乎!』」

〔一一〕师古曰:「僖五年,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左氏传曰,周景王时大夫宾起见雄鸡自断其尾。〔一〕刘向以为近鸡祸也。是时,王有爱子子晁,王与宾起阴谋欲立之。〔二〕田于北山,将因兵众杀适子之党,〔三〕未及而崩。三子争国,王室大乱。其后,宾起诛死,〔四〕子晁奔楚而败。〔五〕京房易传曰:「有始无终,厥妖雄鸡自啮断其尾。」

〔一〕师古曰:「宾起即宾孟。」

〔二〕师古曰:「子晁,王之庶长子。」

〔三〕师古曰:「适读曰嫡。嫡子王子猛,(反)〔及〕后为悼王。子猛之党谓刘献公、单穆公。」

〔四〕师古曰:「三子,谓子晁、子猛及子猛弟敬王丐也。刘子遂攻宾起,杀之。事并在昭公二十二年。」

〔五〕师古曰:「昭二十六年,邵伯盈逐王子晁,子晁奔楚。定公五年,王人杀之于楚。」

宣帝黄龙元年,未央殿辂軨中雌鸡化为雄,〔一〕毛衣变化而不鸣,不将,无距。〔二〕元帝初元中,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三〕冠距鸣将。永光中,有献雄鸡生角者。京房易传曰:「鸡知时,知时者当死。」房以为己知时,恐当之。刘向以为房失鸡占。鸡者小畜,主司时,起居人,〔四〕小臣执事为政之象也。言小臣将秉君威,以害正事,犹石显也。竟宁元年,石显伏辜,此其效也。一曰,石显何足以当此?昔武王伐殷,至于牧野,誓师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惟妇言用。」〔五〕繇是论之,〔六〕黄龙、初元、永光鸡变,乃国家之占,妃后象也。孝元王皇后以甘露二年生男,立为太子。妃,王禁女也。黄龙元年,宣帝崩,太子立,是为元帝。王妃将为皇后,故是岁未央殿中雌鸡为雄,明其占在正宫也。不鸣不将无距,贵始萌而尊未成也。至元帝初元元年,将立王皇后,先以为婕妤。三月癸卯制书曰:「其封婕妤父丞相少史王禁为阳平侯,位特进。」丙午,立王婕妤为皇后。明年正月,立皇后子为太子。故应是,丞相府史家雌鸡为雄,其占即丞相少史之女也。伏子者,明已有子也。冠距鸣将者,尊已成也。永光二年,阳平顷侯禁薨,子凤嗣侯,为侍中卫尉。元帝崩,皇太子立,是为成帝。尊皇后为皇太后,以后弟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上委政,无所与。〔七〕王氏之权自凤起,故于凤始受爵位时,雄鸡有角,明视作威〔八〕颛君害上〔九〕危国者,从此人始也。其后群弟世权,以至于莽,遂篡天下。即位五年,王太后乃崩,此其效也。京房易传曰:「贤者居明夷之世,知时而伤,〔一0〕或众在位,〔一一〕厥妖鸡生角。鸡生角,时主独。」又曰:「妇人颛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故房以为己亦在占中矣。

〔一〕孟康曰:「辂軨,厩名也。」师古曰:「百官表太仆属官有辂軨丞。辂与路同。軨音零。」

〔二〕师古曰:「将谓率领其群也。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

〔三〕师古曰:「初尚伏子,后乃稍稍化为雄也。伏音房富反。」

〔四〕师古曰:「至时而鸣,以为人起居之节。」

〔五〕师古曰:「周书牧誓之辞。晨谓晨时鸣也。索,尽也。言妇人为政,犹雌鸡而代雄鸣,是丧家之道也。索音思各反。」

〔六〕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七〕师古曰:「与读曰豫。言政皆出凤,天子不豫。」

〔八〕师古曰:「视读曰示。」

〔九〕师古曰:「颛与专同。其下类此。」

〔一0〕师古曰:「易之明夷卦曰:『明入地中,明夷。』夷,伤也,离下坤上,言日在地中,伤其明也。知时,谓知天时者也。贤而被伤,故取明夷之义。」

〔一一〕师古曰:「言虚伪无实之人矫惑于众在职位也。」

成公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一〕改卜牛,又食其角」。刘向以为近青祥,亦牛祸也,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昔周公制礼乐,成周道,故成王命鲁郊祀天地,以尊周公。至成公时,三家始颛政,鲁将从此衰。天愍周公之德,痛其将有败亡之祸,故于郊祭而见戒云。鼠,小虫,性盗窃,鼷又其小者也。牛,大畜,祭天尊物也。角,兵象,在上,君威也。小小鼷鼠,食至尊之牛角,象季氏乃陪臣盗窃之人,将执国命以伤君威而害周公之祀也。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天重语之也。〔二〕成公怠慢昏乱,遂君臣更执于晋。〔三〕至于襄公,晋为溴梁之会,〔四〕天下大夫皆夺君政。〔五〕其后三家逐昭公,卒死于外,〔六〕几绝周公之祀。〔七〕董仲舒以为鼷鼠食郊牛,皆养牲不谨也。京房易传曰:「祭天不慎,厥妖鼷鼠啮郊牛角。」

〔一〕师古曰:「鼷,小鼠也,即今所谓甘鼠者,音奚。」

〔二〕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三〕师古曰:「更,互也。十年秋,公如晋,晋人以公为贰于楚,故止公,至十一年三月乃得归。十六年秋,公会晋侯于沙随,晋受叔孙侨如之谮而止公。是年九月,又信侨如之谮,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十二月乃得归。故云君臣更执也。更音工衡反。」

〔四〕师古曰:「襄十六年,晋平公会诸侯于溴梁。溴梁者,溴水之梁也。溴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溴音工觅反。」

〔五〕师古曰:「溴梁之会,诸侯皆在,而鲁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是夺其君政也。」

〔六〕师古曰:「已解于上。」

〔七〕师古曰:「几音钜衣反。」

定公十五年「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刘向以为定公知季氏逐昭公,罪恶如彼,亲用孔子为夹谷之会,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一〕圣德如此,反用季桓子,淫于女乐,而退孔子,无道甚矣。〔二〕诗曰:「人而亡仪,不死何为!」〔三〕是岁五月,定公薨,牛死之应也。京房易传曰:「子不子,鼠食其郊牛。」

〔一〕师古曰:「夹谷,齐地也,一名祝其。定公十年,公与齐侯会于夹谷,齐侯欲使莱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命士众兵之,齐侯乃止。又欲以盟要公,孔子不欲,使兹无还以辞对。又欲诈享公,孔子又距而不受。于是齐人乃服。先是季氏之臣阳货以郓、讙、龟阴之田奔齐,至此会,乃以归我。郓、讙,二邑名。龟阴,龟山之阴。夹音颊。讙音驩。」

〔二〕师古曰:「桓子,季平子之子季孙斯也。女乐已解于上。」

〔三〕师古曰:「卫诗相鼠之篇也。(无)〔亡〕仪,无礼仪也。」

哀公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刘向以为天意汲汲于用圣人,逐三家,故复见戒也。〔一〕哀公年少,不亲见昭公之事,故见败亡之异。已而哀不寤,身奔于粤,此其效也。〔二〕

〔一〕师古曰:「圣人,孔子也。见,显也。」

〔二〕师古曰:「哀二十七年,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公如公孙有山氏,因逊于邾,遂如越。国人施罪于公孙有山氏,而立哀公之子悼公。」

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一〕王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近黄祥,时燕剌王旦谋反将死之象也。其月,发觉伏辜。京房易传曰:「诛不原情,厥妖鼠舞门。」〔二〕

〔一〕师古曰:「宫之正门。」

〔二〕师古曰:「不原情者,不得其本情。」

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桐柏尤多。〔一〕巢中无子,皆有干鼠矢数十。时议臣以为恐有水灾。鼠,盗窃小虫,夜出昼匿;今昼去穴而登木,象贱人将居显贵之位也。桐柏,卫思后园所在也。其后,赵皇后自微贱登至尊,与卫后同类。赵后终无子而为害。明年,有鸢焚巢,杀子之异也。〔二〕天象仍见,甚可畏也。〔三〕一曰,皆王莽窃位之象云。京房易传曰:「臣私禄罔辟,厥妖鼠巢。」

〔一〕师古曰:「桐柏,本亭名,卫思后于其地葬也。」

〔二〕师古曰:「鸢,鸱也,音弋全反。」

〔三〕师古曰:「仍,频也。」

〔四〕李奇曰:「辟,君也。擅私爵禄,诬罔其君。」

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近金沴木,木动也。先是,冬,厘公薨,十六月乃作主。〔一〕后六月,又吉禘于太庙而致厘公,〔二〕春秋讥之。经曰:「大事于太庙,跻厘公。」〔三〕左氏说曰:太庙,周公之庙,飨有礼义者也;祀,国之大事也。恶其乱国之大事于太庙,故言大事也。跻,登也,登厘公于愍公上,逆祀也。厘虽愍之庶兄,尝为愍臣,臣子一例,不得在愍上。又未三年而吉禘,前后乱贤父圣祖之大礼,内为貌不恭而狂,外为言不从而僭。故是岁自十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后年,若是者三,而太室屋坏矣。前堂曰太庙,中央曰太室;屋,其上重屋尊高者也,象鲁自是陵夷,将堕周公之祀也。〔四〕谷梁、公羊经曰,世室,鲁公伯禽之庙也。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大事者,祫祭也。〔五〕跻厘公者,先祢后祖也。

〔一〕师古曰:「主,庙主也。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至文二年二月乃作主,间有一闰,故十六月也。」

〔二〕师古曰:「禘,祭也,(二)〔一一〕而祭之。文二年八月而禘,距作主六月也。致谓(外)〔升〕其主于庙。」

〔三〕师古曰:「跻音子奚反,又音子诣反。」

〔四〕师古曰:「堕,毁也,音火规反。」

〔五〕师古曰:「祫,合也。毁庙及未毁庙之主,皆合祭于太祖。」

景帝三年十二月,吴二城门自倾,大船自覆。刘向以为近金沴木,木动也。先是,吴王濞以太子死于汉,称疾不朝,阴与楚王戊谋为逆乱。城犹国也,其一门名曰楚门,一门曰鱼门。吴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天戒若曰,与楚所谋,倾国覆家。吴王不寤,正月,与楚俱起兵,身死国亡。京房易传曰:「上下咸誖,厥妖城门坏。」〔一〕

〔一〕师古曰:「誖,惑也,音布内反。」

宣帝时,大司马霍禹所居第门自坏。时禹内不顺,外不敬,见戒不改,卒受灭亡之诛。

哀帝时,大司马董贤第门自坏。时贤以私爱居大位,赏赐无度,骄嫚不敬,大失臣道,见戒不改。后贤夫妻自杀,家徙合浦。

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艾,〔一〕厥咎僭,厥罚恒阳,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痾,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

〔一〕师古曰:「艾读曰乂。」

「言之不从」,从,顺也。「是谓不乂」,乂,治也。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虖!」〔一〕诗云:「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二〕言上号令不顺民心,虚哗愦乱,则不能治海内,失在过差,故其咎僭。僭,差也。刑罚妄加,群阴不附,则阳气胜,故其罚常阳也。旱伤百谷,则有寇难,上下俱忧,故其极忧也。君炕阳而暴虐,〔三〕臣畏刑而柑口,〔四〕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介虫孽者,谓小虫有甲飞扬之类,阳气所生也,于春秋为螽,今谓之蝗,皆其类也。于易,兑为口,犬以吠守,而不可信,言气毁故有犬祸。一曰,旱岁犬多狂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口喉欬者,故有口舌痾。金色白,故有白眚白祥。凡言伤者,病金气;金气病,则木沴之。其极忧者,顺之,其福曰康宁,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说以为于天文西方参为虎星,故为毛虫。

〔一〕师古曰:「易上系之辞也。迩,近也。」

〔二〕师古曰:「大雅荡之诗也。蜩,蝉也。螗,蝘也,即虭蟟也。谓政无文理,虚言蹲沓,如蜩螗之鸣,汤之沸涫,羹之将孰也。蜩音调。螗音唐。蝘音偃。虭音貂。蟟音聊。涫音下馆反。」

〔三〕师古曰:「凡言炕阳者,枯涸之意,谓无惠泽于下也。炕音口浪反。」

〔四〕师古曰:「柑,也,音其廉反。音女涉反。」

史记周单襄公与晋郄锜、郄犨、郄至、齐国佐语,〔一〕告鲁成公曰:「晋将有乱,三郄其当之虖!夫郄氏,晋之宠人也,(二)〔

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二〕今郄伯之语犯,叔迂,季伐。〔三〕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四〕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五〕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虖?」〔六〕十七年,晋杀三郄。十八年,齐杀国佐。凡此属,皆言不从之咎云。

〔一〕师古曰:「单襄公,解已在前。郄锜,驹伯也。郄犨,苦成叔也。郄至,昭子,即温季也。国佐,齐大夫国武子也。」

〔二〕师古曰:「颠,仆也。腊,久也。言位高者必速颠仆也,味厚者为毒久。」

〔三〕师古曰:「伯,驹伯也。叔,苦成叔也。季,温季也。犯,侵也。迂,夸诞也。伐,矜尚也。」

〔四〕师古曰:「与读曰豫。豫于祸。」

〔五〕苏林曰:「招音翘。招,举也。」师古曰:「尽言,犹极言也。」

〔六〕师古曰:「言无善人不能受尽言。」

晋穆侯以条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一〕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名之曰成师。〔二〕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三〕夫名以制谊,谊以出礼,〔四〕礼以体政,政以正民,〔五〕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六〕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七〕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虖!」〔八〕及仇嗣立,是为文侯。文侯卒,子昭侯立,封成师于曲沃,号桓叔。〔九〕后晋人杀昭侯而纳桓叔,不克。〔一0〕复立昭侯子孝侯,桓叔子严伯杀之。晋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严伯子武公复杀哀侯及其弟,灭之,而代有晋国。〔一一〕

〔一〕师古曰:「穆侯,僖侯之孙也。条,晋地也。盖以敌来侵己,当战时而生,故取仇忿之义以名子。」

〔二〕师古曰:「太子之弟,即桓叔也。,古亩字也。千亩亦地名,意取能成其师众也。」

〔三〕师古曰:「师服,晋大夫。」

〔四〕师古曰:「先制义理然后立名。义理既定,礼由之出。」

〔五〕师古曰:「政以礼成,俗所以正。」

〔六〕师古曰:「反易礼义,则乱生也。」

〔七〕师古曰:「本自古昔而有此名。」

〔八〕师古曰:「替,废也。」

〔九〕师古曰:「昭侯国乱身危,不能自安,故封成师为曲沃伯也。桓,谥也。昭侯叔父,故谓之叔也。」

〔一0〕师古曰:「事不遂。」

〔一一〕师古曰:「武始并晋国,故称公也。事在桓三年。」

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一〕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二〕弗过之矣。」〔三〕间一岁,郑人杀之。〔四〕

〔一〕师古曰:「曼满、伯廖,皆郑大夫也。廖音聊。」

〔二〕张晏曰:「离下震上,丰。上六变而之离,曰『丰其屋,蔀其家』也。」

〔三〕师古曰:「言无道德而大其屋,不过三岁,必灭亡也。」

〔四〕师古曰:「间一岁者,中间隔一岁。」

襄公二十九年,齐高子容与宋司徒见晋知伯,汝齐相礼。〔一〕宾出,汝齐语知伯曰:「二子皆将不免!子容专,司徒侈,皆亡家之主也。〔二〕专则速及,侈将以其力敝,专则人实敝之,将及矣。」九月,高子出奔燕。

〔一〕师古曰:「高子容,齐大夫高止也。宋司徒,华定。知伯,晋大夫荀盈也。汝齐,晋大夫司马侯也。」

〔二〕师古曰:「专,自是也。侈,奢泰。」

襄公三十一年正月,鲁穆叔会晋归,告孟孝伯曰:「赵孟将死矣!〔一〕其语偷,不似民主;〔二〕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三〕若赵孟死,为政者其韩子虖?〔四〕吾子盍与季孙言之?可以树善,君子也。」〔五〕孝伯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六〕朝不及夕,将焉用树!」穆叔告人曰:「孟孙将死矣!吾语诸赵孟之偷也,而又甚焉。」九月,孟孝伯卒。

〔一〕师古曰:「穆叔,即叔孙穆子也。孟孝伯,鲁大夫仲孙羯也。赵孟,晋卿赵文子也,名武。前年十月,穆叔与武同会澶泉,至此年正月乃归。」

〔二〕师古曰:「偷,苟且。」

〔三〕师古曰:「谆谆,重顿之貌也,谆音之闰反。」

〔四〕师古曰:「韩子,韩宣子也,名起。」

〔五〕师古曰:「季孙,谓季武子也,名宿。言韩起有君子之德,方执晋政,可素厚之,以立善也。」

〔六〕师古曰:「几何,言无多时也。几音居岂反。」

昭公元年,周使刘定公劳晋赵孟,〔一〕因曰:「子弁冕以临诸侯,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二〕对曰:「老夫罪戾是惧,焉能恤远?吾侪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三〕刘子归,以语王曰:「谚所谓老将知而耄及之者,其赵孟之谓虖!〔四〕为晋正卿以主诸侯,而侪于隶人,朝不谋夕,弃神人矣。神怒民畔,何以能久?〔五〕赵孟不复年矣!」〔六〕是岁,秦景公弟后子奔晋,〔七〕赵孟问:「秦君何如?」对曰:「无道。」赵孟曰:「亡虖?」对曰:「何为?一世无道,国未艾也。〔八〕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九〕不数世淫,弗能敝也。」赵孟曰:「(天)〔夭〕虖?」对曰:「

有焉。」赵孟曰:「其几何?」〔一0〕对曰:「针闻国无道而年谷和孰,天赞之也,鲜不五稔。」〔一一〕赵孟视荫,曰:「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一二〕后子出而告人曰:「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一三〕冬,赵孟卒。昭五年,秦景公卒。

〔一〕师古曰:「周,周景王也。刘定公,周卿也,食邑于刘,名夏。是时,孟与诸侯会于虢,故就而劳之。」

〔二〕师古曰:「时馆于洛汭,因见河洛而美禹功,故言之也。弁冕,冠也。言今服冠冕有国家,何不追绩禹功,而庇荫其人乎?」

〔三〕师古曰:「侪,等也。言且得食而已,苟免目前,不能念其长久也。侪音仕皆反。」

〔四〕师古曰:「谚,俗所传言也。八十曰耄,乱也。言人年老阅历既多,谓将益智,而又耄乱也。」

〔五〕师古曰:「言其自比贱隶,而无恤下之心,人为神主,故神人皆去也。」

〔六〕师古曰:「谓其即死,不复见明年。」

〔七〕师古曰:「后子,即公子针。」

〔八〕师古曰:「艾读曰刈。刈,绝也。」

〔九〕师古曰:「言在天地之间,多欲辅助,相与共成立之。」

〔一0〕师古曰:「言当几时也。音居岂反。」

〔一一〕师古曰:「赞,佐助之也。鲜,少也。稔,孰也。谷孰为一稔。言少尚当五年,多则或不啻也。稔音人甚反。」

〔一二〕师古曰:「荫谓日之荫影也。赵孟自以年暮,朝不及夕,故言五年不可待也。荫读与阴同。」

〔一三〕师古曰:「玩,爱也。愒,贪也。与几何,言不能久也。愒音口盖反。」

昭公元年,楚公子围会盟,〔一〕设服离卫。〔二〕鲁叔孙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三〕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四〕郑行人子羽曰:「假不反矣。」〔五〕伯州犁曰:「子姑忧子晢之欲背诞也。」〔六〕子羽曰:「假而不反,子其无忧虖?」〔七〕齐国子曰:「吾代二子闵矣。」〔八〕陈公子招曰:「不忧何成?二子乐矣!」卫齐子曰:「苟或知之,虽忧不害。」〔一0〕退会,子羽告人曰:「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与可忧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一一〕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一二〕三大夫兆忧矣,能无至乎!〔一三〕言以知物,其是之谓矣。」〔一四〕

〔一〕师古曰:「围,楚恭王之子也。时为楚令尹,与齐、宋、卫、陈、蔡、郑会于虢。」

〔二〕张晏曰:「设服者,设人君之服。离卫者,二人执戈在前也。」师古曰:「离列人君之侍卫也。」

〔三〕师古曰:「穆子,叔孙豹也。言其服美似人君也。」

〔四〕师古曰:「伯州犁,楚太宰也。言受楚王之命,假以此礼耳。盖为其令尹文过。」

〔五〕师古曰:「行人,官名。子羽,公孙挥字也。假不反矣,言将遂为君。」

〔六〕应劭曰:「子晢攻杀伯有,今又背盟,欲复作乱也。」师古曰:「子晢,郑大夫公孙黑也。背诞者,背命放诞,欲为乱也。子且自忧此,无忧令尹不反戈也。」

〔七〕师古曰:「言令尹将图为君,则楚国有难,子亦有忧也。」

〔八〕应劭曰:「闵,忧也。二子,伯州犁,行人子羽也。」师古曰:「国子,齐大夫国弱也。二子,谓王子围及伯州犁也。围以是年篡位,而不能令终,州犁亦为围所杀,故言可闵。应说非也。」

〔九〕应劭曰:「言国有忧,己乃得以成功也。」师古曰:「招,陈公子,哀公弟也。言因忧以成事,事成而乐也。招音韶。」

〔一0〕师古曰:「齐子,卫大夫齐恶也。言先知为备,虽有忧难,无所损害。」

〔一一〕师古曰:「弗及而忧,谓忧不及己而妄忧也。」

〔一二〕师古曰:「太誓,周书也。」

〔一三〕师古曰:「兆忧,谓开忧兆也。」

〔一四〕师古曰:「物,类也。察其所言,以知祸福之类。」

昭公十五年,晋籍谈如周葬穆后,〔一〕既除丧而燕,〔二〕王曰:「诸侯皆有以填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三〕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故能荐彝器。〔四〕晋居深山,戎翟之与邻,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其忘诸乎!〔五〕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其反亡分乎?〔六〕昔而高祖司晋之典籍,〔七〕以为大正,故曰籍氏。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八〕籍谈归,以语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终乎!吾闻所乐必卒焉。〔九〕今王乐忧,若卒以忧,不可谓终。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一0〕于是乎以丧宾燕,又求彝器,乐忧甚矣。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一一〕王虽弗遂,燕乐已早。〔一二〕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一三〕言以考典,典以志经。〔一四〕忘经而多言举典,将安用之!」

〔一〕师古曰:「籍谈,晋大夫也。穆后,周景王之后谥穆也。」

〔二〕师古曰:「燕与宴同。」

〔三〕师古曰:「填抚王室,谓献器物也。填音竹刃反。」

〔四〕师古曰:「明器,明德之器也。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

〔五〕师古曰:「叔,籍谈字也。一曰叔父之使,故谓之叔氏也。」

〔六〕师古曰:「分音扶问反。」

〔七〕师古曰:「而亦汝。」

〔八〕师古曰:「忘祖业。」

〔九〕师古曰:「言志之所乐,终于此事。」

〔一0〕师古曰:「为太子三年,妻死三年乃娶,达子之志。言三年之丧,二后及太子也。」

〔一一〕师古曰:「遂犹竟。」

〔一二〕师古曰:「天子除丧,当在卒哭,今适既葬,故讥其早也。」

〔一三〕师古曰:「经谓常法也。既不遂服,又即宴乐,是失二礼。」

〔一四〕师古曰:「考,成也。志,记也。」

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诔之曰:「(昊)〔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予一人。」〔一〕子赣曰:「君其不殁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二〕失志为昏,失所(谓)〔为〕愆。生弗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予一人』,非名也。〔三〕君两失之。」二十七年,公孙于邾,〔四〕遂死于越。〔五〕

〔一〕应劭曰:「慭,且辞也。言(昊)〔旻〕天不善于鲁,不且遗一老,使屏蔽我一人也。」师古曰:「慭音鱼觐反。」

〔二〕师古曰:「夫子谓孔子也。昏谓惑也。愆,过也。」

〔三〕师古曰:「天子自称曰『予一人』,非诸侯之号,故云非名。」

〔四〕师古曰:「孙读曰逊。」

〔五〕师古曰:「已解于上。」

庶征之恒阳,刘向以为春秋大旱也。其夏旱雩祀,谓之大雩。不伤二谷,谓之不雨。京房易传曰:「欲德不用兹谓张,〔一〕厥灾荒。荒,旱也,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因而除。师出过时兹谓广〔二〕,其旱不生。上下皆蔽兹谓隔,其旱天赤三月,时有雹杀飞禽。上缘求妃兹谓僭,〔三〕其旱三月大温亡云。居高台府,兹谓犯阴侵阳,其旱万物根死,数有火灾。庶位踰节兹谓僭,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

〔一〕孟康曰:「欲得贤者而不用,人君徒张此意。」

〔二〕李奇曰:「广音旷。」韦昭曰:「谓怨旷也。」

〔三〕师古曰:「缘,历也。言历众处而求妃妾也。」

厘公二十一年「夏,大旱」。董仲舒、刘向以为齐(威)〔桓〕既死,诸侯从楚,厘尤得楚心。楚来献捷,释宋之执。〔一〕外倚强楚,炕阳失众,又作南门,劳民兴役。〔二〕诸雩旱不雨,略皆同说。

〔一〕师古曰:「谓此年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使宜申来献捷,十二月盟于薄,释宋公也。」

〔二〕师古曰:「南门本名稷门,更改高大而作之。事在二十年。」

宣公七年「秋,大旱」。是夏,宣与齐侯伐莱。〔一〕

〔一〕师古曰:「莱国即东莱黄县也。」

襄公五年「秋,大雩」。先是宋鱼石奔楚,〔一〕楚伐宋,取彭城以封鱼石。〔二〕郑畔于中国而附楚,〔三〕襄与诸侯共围彭城,〔四〕城郑虎牢以御楚。〔五〕是岁郑伯使公子发来聘,〔六〕使大夫会吴于善道。〔七〕外结二国,内得郑聘,有炕阳动众之应。

〔一〕师古曰:「,古奔字也。事在成十五年。鱼石,宋左师也,公子目夷之曾孙也。」

〔二〕师古曰:「事在成十八年。」

〔三〕师古曰:「自鄢陵战后,郑遂不服,故诸侯屡侵伐之。」

〔四〕师古曰:「谓襄元年使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彭城。」

〔五〕师古曰:「事在二年。武牢本郑邑,时已属晋,盖追言之。」

〔六〕师古曰:「公子发,郑穆公之子,子产之父也,字子国。」

〔七〕师古曰:「使仲孙蔑会吴也。善道,地名。」

八年「九月,大雩」。时作三军,季氏盛。〔一〕

〔一〕师古曰:「万二千五百人为军。鲁本立上下二军,皆属于公,有事则三卿递帅之而征伐。今季氏欲专其人,故增立中军,三卿各主其一也。事在十一年。」

二十八年「八月,大雩」。先是,比年晋使荀吴、齐使庆封来聘,〔一〕是夏邾子来朝。襄有炕阳自大之应。

〔一〕师古曰:「比年,频年也。荀吴,晋大夫,即荀偃之子也,二十六年晋侯使来聘。庆封,齐大夫也,二十七年齐侯使来聘。」

昭公三年「八月,大雩」。刘歆以为昭公即位年十九矣,犹有童心,居丧不哀,炕阳失众。

六年「九月,大雩」。先是莒牟夷以二邑来奔,〔一〕莒怒伐鲁,叔弓帅师,距而败之,昭得入晋。〔二〕外和大国,内获二邑,取胜邻国,有炕阳动众之应。

〔一〕师古曰:「事在五年。牟夷,莒大夫也。二邑,谓牟娄及防兹也。」

〔二〕师古曰:「叔弓,鲁大夫。时昭公适欲朝晋,而遇莒人来讨,将不果行。叔弓既败莒师,公乃得去。故传云成礼大国,以为援好也。」

十六年「九月,大雩」。先是昭公母夫人归氏薨,昭不戚,又大搜于比蒲。〔一〕晋叔向曰:「鲁有大丧而不废搜。国不恤丧,不忌君也;君亡戚容,不顾亲也。殆其失国。」与三年同占。

〔一〕师古曰:「事在昭十一年。归氏,胡国之女。归姓,即齐归也。齐,谥也。搜谓聚而众田猎也。比蒲,鲁地名。比音毘。」

二十四年「八月,大雩」。刘歆以为左氏传二十三年邾师城翼,还经鲁地,〔一〕鲁袭取邾师,获其三大夫。〔二〕邾人愬于晋,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三〕是春乃归之。

〔一〕师古曰:「翼,邾邑也。经者,道出其中也。鲁地,谓武城也。」

〔二〕师古曰:「谓徐鉏、丘弱、茅地也。」

〔三〕师古曰:「叔孙昭子也。婼音丑略反。」

二十五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旱甚也。刘歆以为时后氏与季氏有隙。〔一〕又季氏之族有淫妻为谗,使季平子与族人相恶,皆共谮平子。〔二〕子家驹谏曰:「谗人以君徼幸,不可。」〔三〕昭公遂伐季氏,为所败,出奔齐。

〔一〕师古曰:「后氏,郈昭伯也。季氏,季平子也。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子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责让之,故郈昭伯怨之。」

〔二〕师古曰:「谓平子庶叔父公鸟之妻季姒与雍人檀通,而谮季氏之族人季公亥、公思展,故平子杀思展,以故族人皆怨之。」

〔三〕师古曰:「子家驹即子家懿伯,庄公之玄孙也,一名羁。」

定公(十)〔七〕年「九月,大雩」。先是定公自将侵郑,归而城中城。二大夫帅师围郓。〔一〕

〔一〕师古曰:「事并在六年。中城,鲁之邑也。二大夫谓季孙斯、仲孙何忌。」

严公三十一年「冬,不雨」。是岁,一年而三筑台,〔一〕奢侈不恤民。

〔一〕师古曰:「是年春筑台于郎,夏筑台于薛,秋筑台于秦。秦、郎、薛,皆鲁地。」

厘公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先是者,严公夫人与公子庆父淫,而杀二君。〔一〕国人攻之,夫人逊于邾,庆父奔莒。厘公即位,南败邾,〔二〕东败莒,获其大夫。〔三〕有炕阳之应。

〔一〕师古曰:「庆公,桓公之子,庄公弟也。二君,谓子般及闵公。」

〔二〕师古曰:「谓元年公败邾师于偃。」

〔三〕师古曰:「谓元年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挐也。」

文公二年,「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文公即位,天子使叔服会葬,〔一〕毛伯赐命。〔二〕又会晋侯于戚。〔三〕公子遂如齐纳币。〔四〕又与诸侯盟。〔五〕上得天子,外得诸侯,沛然自大。〔六〕跻厘公主。大夫始颛事。〔七〕

〔一〕师古曰:「叔服,周之内史也,叔氏,服字。会葬,葬僖公。」

〔二〕师古曰:「亦天子使之也。毛伯,周之卿士。毛,国;伯,爵也。赐命者,赐以命圭为瑞信也。」

〔三〕师古曰:「谓大夫公孙敖会之也。戚,卫邑,在顿丘卫县西。」

〔四〕师古曰:「纳玄纁之币,谓公为婚于齐。」

〔五〕师古曰:「谓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也。垂陇,郑地。」

〔六〕师古曰:「沛音普大反。」

〔七〕师古曰:「谓季孙行父也。颛读与专同。」

十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先是公子遂会四国而救郑。〔一〕楚使越椒来聘。〔二〕秦人归襚。〔三〕有炕阳之应。

〔一〕师古曰:「谓九年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以救之。」

〔二〕师古曰:「越椒,楚大夫名也。事亦在九年。」

〔三〕师古曰:「谓九年秦人来归僖公及成风之襚也。凡问丧者,衣服曰襚。成风,僖公之母也。成,谥也。风,姓也。襚音遂。」

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先是曹伯、杞伯、滕子来朝,〔一〕郕伯来奔,〔二〕秦伯使遂来聘,〔三〕季孙行父城诸及郓。〔四〕二年之间,五国趋之,内城二邑。炕阳失众。一曰,不雨而五谷皆孰,异也。文公时,大夫始颛盟会,公孙敖会晋侯,又会诸侯盟于垂陇。故不雨而生者,阴不出气而私自行,以象施不由上出,臣下作福而私自成。一曰,不雨近常阴之罚,君弱也。

〔一〕师古曰:「十一年曹伯来朝,十二年杞伯、滕子来朝。」

〔二〕师古曰:「事在十二年。郕,国;伯,爵也。」

〔三〕师古曰:「事在十二年。遂,秦大夫名,即左氏所谓西乞术。」

〔四〕师古曰:「事在十二年。诸、郓,二邑名也。诸即琅邪诸县也。」

惠帝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绝。先是发民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是岁城乃成。

文帝三年秋,天下旱。是岁夏,匈奴右贤王寇侵上郡,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士八万五千人诣高奴,〔一〕击右贤王走出塞。其秋,济北王兴居反,使大将军讨之,皆伏诛。

〔一〕师古曰:「即上郡之县。」

后六年春,天下大旱。先是发车骑材官屯广昌,〔一〕是岁二月复发材官屯陇西。后匈奴大入上郡、云中,烽火通长安,三将军屯边,〔二〕又三将军屯京师。〔三〕

〔一〕师古曰:「武都之县。」

〔二〕师古曰:「谓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

〔三〕师古曰:「谓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

景帝中三年秋,大旱。

武帝元光六年夏,大旱。是岁,四将军征匈奴。〔一〕

〔一〕师古曰:「谓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鴈门。」

元朔五年春,大旱。是岁,六将军众十余万征匈奴。〔一〕

〔一〕师古曰:「谓卫青将六将军兵也。六将军者,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大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元狩三年夏,大旱。是岁发天下故吏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天汉元年夏,大旱;其三年夏,大旱。先是贰师将军征大宛还。天汉元年,发适民。〔一〕二年夏,三将军征匈奴,〔二〕李陵没不还。

〔一〕师古曰:「适读曰谪。」

〔二〕师古曰:「谓贰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因杅将军出西河,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也。」

征和元年夏,大旱。是岁发三辅骑士闭长安城门,大搜,始治巫蛊。明年,卫皇后、太子败。

昭帝始元六年,大旱。先是大鸿胪田广明征益州,暴师连年。

宣帝本始三年夏,大旱,东西数千里。先是五将军众二十万征匈奴。〔一〕

〔一〕师古曰:「本始三年,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武牙将军,及渡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是为二十万众也。」

神爵元年秋,大旱。是岁,后将军赵充国征西羌。

成帝永始三年、四年夏,大旱。

左氏传晋献公时童谣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旗。〔一〕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二〕是时虢为小国,介夏阳之阨,怙虞国之助,〔三〕亢衡于晋,有炕阳之节,失臣下之心。晋献伐之,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四〕偃以童谣对曰:「克之。十月朔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此时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师灭虢,虢公丑奔周。周十二月,夏十月也。言天者以夏正。

〔一〕师古曰:「徒歌曰谣。袀服,黑衣。振振,袀服之貌也。袀音(匀)〔均〕,又音弋春反。振音只人反。」

〔二〕师古曰:「()〔贲〕音奔。焞音吐敦反,又音敦。,古奔字。」

〔三〕师古曰:「介,隔也。」

〔四〕师古曰:「卜偃,晋大夫主卜者。」

史记晋惠公时童谣曰:「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晋亦不昌,昌乃在其兄。」是时,惠公赖秦力得立,立而背秦,内杀二大夫〔一〕,国人不说。〔二〕及更葬其兄恭太子申生而不敬,故诗妖作也。后与秦战,为秦所获,立十四年而死。晋人绝之,更立其兄重耳,是为文公,遂伯诸侯。〔三〕

〔一〕师古曰:「谓里克、丕郑。」

〔二〕师古曰:「说读曰悦。」

〔三〕师古曰:「伯读曰霸。」

左氏传文、成之世童谣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之。〔一〕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二〕鸲鹆跦跦,公在干侯,〔三〕征褰与襦。〔四〕鸲鹆之巢,远哉摇摇,〔五〕裯父丧劳,宋父以骄。〔六〕鸲鹆鸲鹆,往歌来哭。」〔七〕至昭公时,有鸲鹆来巢。公攻季氏,败,出奔齐,居外野,次干侯。八年,死于外,归葬鲁。昭公名裯。公子宋立,是为定公。

〔一〕师古曰:「鸲音劬。鹆音欲。」

〔二〕师古曰:「馈亦馈字。」

〔三〕臣瓒曰:「干侯,在魏郡斥丘县。」师古曰:「跦跦,跳行貌也。跦音诛。干音干。」

〔四〕师古曰:「征,求也。褰,也。言公出外求襦之服。」

〔五〕师古曰:「摇摇,不安之貌。」

〔六〕师古曰:「父读曰甫。甫者,男子之通号,故云裯甫、宋甫也。言昭公欲去季氏,不遂而出,故曰丧劳。定公无德于下,坐致君位,故曰以骄。」

〔七〕师古曰:「谓昭公生时出奔,死乃以丧归之。」

元帝时童谣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至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宫中井泉稍上,溢出南流,象春秋时先有鸲鹆之谣,而后有来巢之验。井水,阴也;灶烟,阳也;玉堂、金门,至尊之居:象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应也。王莽生于元帝初元四年,至成帝封侯,为三公辅政,因以篡位。

成帝时童谣曰:「燕燕尾,〔一〕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其后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放俱称富平侯家人,过(河阳)〔阳阿〕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故曰「燕燕尾」,美好貌也。张公子谓富平侯也。「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二〕言将尊贵也。后遂立为皇后。弟昭仪贼害后宫皇子,卒皆伏辜,所谓「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者也。

〔一〕师古曰:「,光泽貌也,音徒见反。」

〔二〕师古曰:「门之铺首及铜锾也。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锾读与环同。」

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赤色,汉家象。华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象,黄爵巢其颠也。

严公十七年「冬,多麋」。刘歆以为毛虫之孽为灾。刘向以为麋色青,近青祥也。麋之为言迷也,盖牝兽之淫者也。是时,严公将取齐之淫女,其象先见,天戒若曰,勿取齐女,淫而迷国。严不寤,遂取之。夫人既入,淫于二叔,终皆诛死,〔一〕几亡社稷。〔二〕董仲舒指略同。京房易传曰:「废正作淫,大不明,国多麋。」又曰:「震遂泥,〔三〕厥咎国多麋。」

〔一〕师古曰:「谓庆父缢死,叔牙鸩卒,齐人杀哀姜也。」

〔二〕师古曰:「谓子般、闵公前后见杀,而齐侯欲取鲁国也。几音钜依反。」

〔三〕李奇曰:「从三至五,有坎象。坎为水,四为泥在水中,故曰震遂泥。泥者,泥溺于水,不能自拔,道未光也。或以为溺于淫女,故其妖多麋。麋,迷也。」师古曰:「此易震卦九四爻辞也。泥音乃计反。」

昭帝时,昌邑王贺闻人声曰「熊」,视而见大熊。左右莫见,以问郎中令龚遂,遂曰:「熊,山野之兽,而来入宫室,王独见之,此天戒大王,恐宫室将空,危亡象也。」贺不改寤,后卒失国。

左氏传襄公十七年十一月甲午,宋国人逐狾狗,〔一〕狾狗入于华臣氏,〔二〕国人从之。臣惧,遂奔陈。先是臣兄阅为宋卿,〔三〕阅卒,臣使贼杀阅家宰,遂就其妻。宋平公闻之,曰:「臣不唯其宗室是暴,大乱宋国之政。」欲逐之。左师向戌曰:「大臣不顺,国之耻也,不如盖之。」〔四〕公乃止。华臣炕暴失义,内不自安,故犬祸至,以奔亡也。

〔一〕师古曰:「狾,狂也,音征例反。」

〔二〕师古曰:「华臣,华元之子也。」

〔三〕师古曰:「为右师。」

〔四〕师古曰:「向戌,宋桓公曾孙也。盖谓覆掩其事也。」

高后八年三月,祓霸上,〔一〕还过枳道,见物如仓狗,橶高后掖,〔二〕忽而不见。卜之,赵王如意为祟。遂病掖伤而崩。先是高后鸩杀如意,支断其母戚夫人手足,搉其(服)〔眼〕以为人彘〔三〕。

〔一〕师古曰:「祓者,除恶之祭也,音废。」

〔二〕师古曰:「橶谓拘持之也。橶音戟。拘音居足反。」

〔三〕师古曰:「搉谓敲击去其精也。搉音口角反。凡言彘者,皆豕之别名。」

文帝后五年六月,齐雍城门外有狗生角。〔一〕先是帝兄齐悼惠王亡后,帝分齐地,立其庶子七人皆为王。〔二〕兄弟并强,有炕阳心,故犬祸见也。犬守御,角兵象,在前而上乡者也。〔三〕犬不当生角,犹诸侯不当举兵乡京师也。天之戒人蚤矣,〔四〕诸侯不寤。后六年,吴、楚畔,济南、胶西、胶东三国应之,举兵至齐。齐王犹与城守,〔五〕三国围之。会汉破吴、楚,因诛四王。故天狗下梁而吴、楚攻梁,狗生角于齐而三国围齐。汉卒破吴、楚于梁,诛四王于齐。京房易传曰:「执政失,下将害之,厥妖狗生角。君子苟免,小人陷之,厥妖狗生角。」

〔一〕师古曰:「雍城门者,齐门名也。春秋左氏传平阳之役,赵武及秦周伐雍门之(荻)〔萩〕是也。」

〔二〕师古曰:「谓齐孝王将闾、济北王志、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并城阳恭王喜,是谓七王。」

〔三〕师古曰:「乡读曰向。次下亦同。」

〔四〕师古曰:「蚤,古早字。」

〔五〕师古曰:「与读曰豫。」

景帝三年二月,邯郸狗与彘交。悖乱之气,近犬豕之祸也。〔一〕是时赵王遂悖乱,与吴、楚谋为逆,遣使匈奴求助兵,卒伏其辜。犬,兵革失众之占;〔二〕豕,北方匈奴之象。逆言失听,交于异类,以生害也。京房易传曰:「夫妇不严,厥妖狗与豕交。兹谓反德,国有兵革。」

〔一〕师古曰:「悖,惑也,音布内反。此下亦同。」

〔二〕如淳曰:「犬吠守,似兵革外附它类,失众也。」

成帝河平元年,长安男子石良、刘音相与同居,〔一〕有如人状在其室中,击之,为狗,走出。去后有数人被甲持兵弩至良家,良等格击,或死或伤,皆狗也。自二月至六月乃止。

〔一〕师古曰:「二人共止一室。」

鸿嘉中,狗与彘交。

左氏昭公二十四年十月癸酉,王子晁以成周之宝圭湛于河,〔一〕几以获神助。〔二〕甲戌,津人得之河上,阴不佞取将卖之,则为石。〔三〕是时王子晁篡天子位,万民不乡,号令不从,〔四〕故有玉变,近白祥也。癸酉入而甲戌出,神不享之验云。玉化为石,贵将为贱也。后二年,子晁奔楚而死。

〔一〕师古曰:「以祭河也。尔雅曰:『祭川曰浮沉。』湛读曰沉。后皆类此。」

〔二〕师古曰:「几读曰冀。」

〔三〕师古曰:「阴不佞,周大夫也。」

〔四〕师古曰:「乡读曰向。」

史记秦始皇帝三十六年,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一〕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二〕因言「今年祖龙死」。〔三〕忽不见。郑客奉璧,即始皇二十八年过江所湛璧也。与周子晁同应。是岁,石陨于东郡,民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此皆白祥,炕阳暴虐,号令不从,孤阳独治,群阴不附之所致也。一曰,石,阴类也,阴持高节,臣将危君,赵高、李斯之象也。始皇不畏戒自省,反夷灭其旁民,而燔烧其石。是岁始皇死,后三年而秦灭。

〔一〕师古曰:「于道上住而待此车马。」

〔二〕张晏曰:「武王居镐,镐池君则武王也。武王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纣矣,今亦可伐也。」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师古曰:「镐池在昆明池北。此直江神告镐池之神,云始皇将死耳,无豫于武王也。张说失矣。」

〔三〕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处,有白乌数千集其旁。眭孟以为石阴类,下民象,泰山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处,当有庶人为天子者。孟坐伏诛。京房易传曰:「『

复,崩来无咎。』〔一〕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二〕圣人受命人君虏。」又曰:「石立如人,庶士为天下雄。立于山,同姓;平地,异姓。立于水,圣人;于泽,小人。」

〔一〕师古曰:「复卦之辞也。今易崩字作朋也。」

〔二〕师古曰:「颠,坠也。」

天汉元年三月,天雨白毛;三年八月,天雨白牦。〔一〕京房易传曰:「前乐后忧,厥妖天雨羽。」又曰:「邪人进,贤人逃,天雨毛。」

〔一〕师古曰:「凡言牦者,毛之强曲者也,音力之反。」

史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一〕金震,木动之也。是时周室衰微,刑重而虐,号令不从,以乱金气。鼎者,宗庙之宝器也。宗庙将废,宝鼎将迁,故震动也。是岁晋三卿韩、魏、赵篡晋君而分其地,威烈王命以为诸侯。天子不恤同姓,而爵其贼臣,天下不附矣。后三世,周致德祚于秦。〔二〕其后秦遂灭周,而取九鼎。九鼎之震,木沴金,失众甚。

〔一〕孟康曰:「威烈,一王之谥也,六国时也。」师古曰:「即赧王之高祖也。」

〔二〕晋灼曰:「赧王奔秦,献其邑,此谓致德祚也。」

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长安章城门门牡自亡,〔一〕函谷关次门牡亦自亡。〔二〕京房易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厥咎牡亡。」妖辞曰:「关动牡飞,辟为亡道臣为非,厥咎乱臣谋篡。」〔三〕故谷永对曰:「章城门通路寝之路,函谷关距山东之险,城门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牡飞也。」

〔一〕晋灼曰:「西出南头第一门也。牡是出钥者。」师古曰:「

牡所以下闭者也,亦以铁为之,非出钥也。」

〔二〕韦昭曰:「函谷关边小门也。」师古曰:「非行人出入所由,盖关司曹府所在之门也。」

〔三〕李奇曰:「易妖变传辞。」

校勘记

一三五二页九行唯金沴(水)〔木〕。景佑、殿本都作「木」。朱一新说作「木」是。

一三五六页五行左氏(使)〔传〕桓公十三年,景佑、殿、局本都作「传」,此误。

一三五七页一0行成肃公受(赈)〔脤〕于社,景佑、殿本都作「脤」,此误,局本亦误。

一三六四页一三行劝杀(威)〔桓〕公,景佑、殿本都作「桓」。

一三六五页九行征,(澄)〔证〕也。景佑、殿、局本都作「

证」。朱一新说作「证」是。

一三六六页三行犹(玦)〔决〕去,不反意也。景佑、殿本都作「决」。王先谦说作「决」是。

一三六六页一三行郑公子士〔泄〕殿本有「泄」字。朱一新说有「泄」字是。按景佑本无,杨树达以为不当有。

一三六七页九行高九(尺)〔寸〕,景佑、殿本都作「寸」。朱一新说作「寸」是。

一三六九页五行史(嚣)〔嚚〕殿本作「嚚」。王先谦说作「

嚚」是。

一三六九页一四行(反)〔及〕后为悼王。景佑、殿本都作「及」。朱一新说「反」「及」均误,当作「也」。

一三七三页一四行(无)〔亡〕仪,无礼仪也。景佑、殿本都作「亡」。王先谦说作「亡」是。

一三七五页一一行(二)〔一一〕而祭之。致谓(外)〔升〕其主于庙。朱一新说汪本「二」作「一一」,「外」作「升」,是。按景佑、殿本同汪本。

一三七七页一三行(二)〔三〕卿而五大夫,景佑本作「三」。朱一新说作「三」是。

一三八一页六行(天)〔夭〕虖?王念孙说当从景佑本作「夭」,下文「其几何」正承「夭」字言之。

一三八五页六行(昊)〔旻〕天不吊,景佑、殿本都作「旻」,注同。按左传作「旻」。

一三八五页七行失所(谓)〔为〕愆。景佑、殿本都作「为」。

一三八六页八行齐(威)〔桓〕既死,景佑、殿本都作「桓」。

一三八九页八行定公(十)〔七〕年苏舆说据春秋经,定十年无大雩事。其书「九月大雩」,在定七年。「十」疑「七」之误。

一三九三页九行丙〔子〕之晨,景佑本有「子」字。王念孙说景佑本是。

一三九三页一四行袀音(匀)〔均〕,景佑、殿本都作「均」。

一三九四页一行()〔贲〕音奔。殿本作「贲」。王先谦说作「贲」是。

一三九五页一二行过(河阳)〔阳阿〕主作乐,何焯、王念孙都说当作「阳阿」。

一三九七页一0行搉其(服)〔眼〕以为人彘。钱大昭说「服」当作「眼」。按景佑、殿本都作「眼」。

一三九八页七行伐雍门之(荻)〔萩〕是也。朱一新说汪本作「萩」是。按左传襄十八年文作「萩」。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恒奥,〔一〕厥极疾。〔二〕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三〕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痾,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一〕师古曰:「奥读曰燠。燠,也,音于六反。其下并同。」

〔二〕韦昭曰:「以疾为罚。」

〔三〕师古曰:「螽、螟之类无鳞甲毛羽,故谓之蠃虫也。音郎果反。」

「视之不明,是谓不悊」,悊,知也。诗云:「尔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尔德,以亡背亡仄。」〔一〕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则不能知善恶,亲近习,长同类,〔二〕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失在舒缓,故其咎舒也。盛夏日长,暑以养物,政弛缓,故其罚常奥也。奥则冬温,春夏不和,伤病民人,故极疾也。诛不行则霜不杀草,繇臣下则杀不以时,〔三〕故有草妖。凡妖,貌则以服,言则以诗,听则以声。视则以色者,五色物之大分也,在于眚祥,故圣人以为草妖,失秉之明者也。〔四〕温奥生虫,故有蠃虫之孽,谓螟螣之类〔五〕当死不死,未当生而生,或多于故而为灾也。刘歆以为属思心不容。于易,刚而包柔为离,〔六〕离为火为目。羊上角下(号)〔蹄〕,刚而包柔,羊大目而不精明,视气毁故有羊祸。一曰,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目者,故有目痾。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凡视伤者病火气,火气伤则水沴之。其极疾者,顺之,其福曰寿。〔七〕刘歆视传曰有羽虫之孽,鸡祸。说以为于天文南方喙为鸟星,故为羽虫;祸亦从羽,故为鸡;鸡于易自在巽。说非是。庶征之恒奥,刘向以为春秋亡冰也。小奥不书,无冰然后书,举其大者也。京房易传曰:「禄不遂行兹谓欺,厥咎奥,雨雪四至而温。臣安禄乐逸兹谓乱,奥而生虫。知罪不诛兹谓舒,其奥,夏则暑杀人,冬则物华实。重过不诛,兹谓亡征,其咎当寒而奥六日也。」

〔一〕师古曰:「大雅荡之诗也。言不别善恶,有逆背倾仄者,有堪为卿大夫者,皆不知之也。仄,古侧字。」

〔二〕师古曰:「习,狎也。近狎者则亲爱之,同类者则长益也。」

〔三〕师古曰:「繇读与由同,言诛罚由于臣下。」

〔四〕师古曰:「谓失所执之权也。音彼命反。」

〔五〕师古曰:「螟食苗心,螣食苗叶之虫也。螟音冥。螣音徒得反。」

〔六〕师古曰:「两阳居外,一阴在内,故云刚包柔。」

〔七〕李奇曰:「于六极之中为疾者,逆火气,致疾病也。能顺火气,则祸更为福。」

桓公十五年「春,亡冰」。刘向以为周春,今冬也。先是连兵邻国,三战而再败也,〔一〕内失百姓,外失诸侯,不敢行诛罚,郑伯突篡兄而立,公与相亲,〔二〕长养同类,不明善恶之罚也。〔三〕董仲舒以为象夫人不正,阴失节也。〔四〕

〔一〕师古曰:「三战者,谓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十二年与郑师伐宋战于宋,十三年会纪侯、郑伯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也。再败者,谓郎之战,谷梁传曰『以吾败也』,又宋之战,谷梁亦曰『讳败,举其可道者也』。据左氏传、公羊、谷梁,亦曰无冰,并在十四年,今此云十五年,未详其意。」

〔二〕师古曰:「突,郑庄公子,即厉公也。兄谓太子忽,即昭公也。庄公既卒,突因宋庄公之宠而得立,遂使昭公奔卫,故云篡兄也。公与相亲者,谓十五年突为祭仲所逐奔蔡,遂居栎,而昭公入,公再与诸侯伐郑,谋纳厉公。」

〔三〕师古曰:「言桓篡立,与突志同,故曰长养同类。」

〔四〕师古曰:「夫人姜氏通于齐侯,故云不正。」

成公元年「二月,无冰」。董仲舒以为方有宣公之丧,君臣无悲哀之心,而炕阳,作丘甲。〔一〕刘向以为时公幼弱,政舒缓也。

〔一〕师古曰:「时宣公薨始踰年,故云有丧也。丘甲,解在刑法志。」

襄公二十八年「春,无冰」。刘向以为先是公作三军,有侵陵用武之意,〔一〕于是邻国不和,伐其三鄙,〔二〕被兵十有余年,因之以饥馑,百姓怨望,臣下心离,公惧而弛缓,不敢行诛罚,〔三〕楚有夷狄行,公有从楚心,不明善恶之应。〔四〕董仲舒指略同。一曰,水旱之灾,寒暑之变,天下皆同,故曰「无冰」,天下异也。桓公杀兄弒君,外成宋乱,与郑易邑,背畔周室。〔五〕成公时,楚横行中国,〔六〕王札子杀召伯、毛伯,〔七〕晋败天子之师于贸戎,〔八〕天子皆不能讨。襄公时,天下诸侯之大夫皆执国权,〔九〕君不能制。渐将日甚,善恶不明,诛罚不行。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亡寒岁,秦灭亡奥年。

〔一〕师古曰:「作三军者,季氏欲专其权,非公本意,此说非也。侵陵用武者,谓入郓取邿也。邿音诗。」

〔二〕师古曰:「谓十二年三月,十四年夏,莒人伐我东鄙。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秋,邾人伐我南鄙。十六年三月,齐侯伐我北鄙。」

〔三〕师古曰:「弛,放也,音式尔反。」

〔四〕师古曰:「有从楚心,谓二十八年公朝于楚。」

〔五〕师古曰:「隐摄公位,又桓之兄,故云杀兄弒君也。成宋乱者,谓宋华父督弒其君殇公及其大夫孔父,以郜大鼎赂公,公会齐侯、郑伯于稷而平其乱也。与郑易邑,谓以太山之田易许田也。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而以与郑,明鲁之不朝于王,故云背畔周室。」

〔六〕师古曰:「谓成二年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六年七月,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九年,婴齐帅师伐莒。十五年,楚子伐郑。十六年,楚子与晋侯、郑伯战于鄢陵。十八年,楚子伐宋。」

〔七〕师古曰:「王札子,即王子捷也。召伯、毛伯,皆周大夫也。今春秋经王札子杀召伯、毛伯事在宣十五年,而此言成公时,未达其说。召读曰邵。」

〔八〕师古曰:「贸戎,戎别种也。公羊传成元年:『王师败绩于贸戎。孰败之?盖晋败之。』贸音莫候反。」

〔九〕师古曰:「谓襄十六年会于溴梁,诸侯之大夫盟皆类此。」

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先是,比年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攻祁连,绝大幕,〔一〕穷追单于,斩首十余万级,还,大行庆赏。乃闵海内勤劳,是岁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二〕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郡国有以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闻。天下咸喜。

〔一〕师古曰:「比,频也。祁连,山名也。幕,沙碛也。直度曰绝,祁音上夷反。」

〔二〕师古曰:「行音下更反。」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是时上年九岁,大将军霍光秉政,始行宽缓,欲以说下。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刘歆以为草妖也。刘向以为今十月,周十二月。于易,五为天位,(为)君位,九月阴气至,五通于天位,其卦为剥,〔一〕剥落万物,始大杀矣,明阴从阳命,臣受君令而后杀也。今十月陨霜而不能杀草,此君诛不行,舒缓之应也。是时公子遂颛权,〔二〕三桓始世官,〔三〕天戒若曰,自此之后,将皆为乱矣。文公不寤,其后遂杀子赤,三家逐昭公。〔四〕董仲舒指略同。京房易传曰:「臣有缓兹谓不顺,厥异霜不杀也。」

〔一〕师古曰:「坤下艮上。」

〔二〕师古曰:「公子遂,庄公之子,即东门襄仲也,时为卿,专执国政也。」

〔三〕师古曰:「谓父子相继为卿也。」

〔四〕师古曰:「并已解于上。」

书序曰:「伊(涉)〔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一〕传曰:「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二〕伊陟戒以修德,而木枯。」刘向以为殷道既衰,高宗承敝而起,尽凉阴之哀,天下应之,〔三〕既获显荣,怠于政事,国将危亡,故桑谷之异见。桑犹丧也,谷犹生也,杀生之秉失而在下,〔四〕近草妖也。一曰,野木生朝而暴长,小人将暴在大臣之位,危亡国家,象朝将为虚之应也。〔五〕

〔一〕师古曰:「商书咸乂之序也。其书亡。伊陟,伊尹子也。大戊,太甲孙也。亳,殷所都也。桑、谷二木,合而共生。谷音彀。」

〔二〕师古曰:「两手合为拱,音久勇反。」

〔三〕师古曰:「凉,信也。阴,默也。言居哀信默,三年不言也。凉读曰谅。一说,凉阴谓居丧之庐也。谓三年处于庐中不言。凉音力羊反。据今尚书及诸传记,太戊卒,子仲丁立,卒,弟何亶甲立,卒,子祖乙立,卒,子盘庚立,卒,小乙之子武丁立,是为高宗。桑谷自太戊时生,凉阴乃高宗之事。而此云桑谷即高宗时出,其说与尚书大传不同,未详其义也。或者伏生差谬。」

〔四〕师古曰:「秉音彼命反。」

〔五〕师古曰:「虚读曰墟。」

书序又曰:「高宗祭成汤,有蜚雉登鼎耳而雊。」〔一〕祖己曰:「惟先假王,正厥事。」〔二〕刘向以为雉雊鸣者雄也,以赤色为主。于易,离为雉,雉,南方,近赤祥也。刘歆以为羽虫之孽。易有鼎卦,〔三〕鼎,宗庙之器,主器奉宗庙者长子也。野鸟自外来,入为宗庙器主,是继嗣将易也。一曰,鼎三足,三公象,而以耳行〔四〕。野鸟居鼎耳,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野木生朝,野鸟入庙,败亡之异也。武丁恐骇,谋于忠贤,修德而正事,内举傅说,授以国政,〔五〕外伐鬼方,以安诸夏,〔六〕故能攘木鸟之妖,致百年之寿,〔七〕所谓「六沴作见,若是共御,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者也。〔八〕一曰,金沴木曰木不曲直。

〔一〕师古曰:「商书高宗肜日之序也。蜚,古飞字。雊音工豆反。」

〔二〕师古曰:「祖己,殷贤臣。假,大也。言先代大道之王,能正其事,而灾异销也。」

〔三〕师古曰:「巽下离上也。」

〔四〕师古曰:「鼎非举耳不得行,故云以耳行。」

〔五〕师古曰:「武丁梦得贤相,乃以所梦之像使求之,得于傅岩,立以为相,作说命三篇。说读曰悦。」

〔六〕师古曰:「鬼方,绝远之地,一曰国名。夏,大也。中国大于戎狄,故曰诸夏。」

〔七〕师古曰:「攘,却也,音人羊反。」

〔八〕师古曰:「共读曰恭。御读曰御。言恭己以御灾也。一说,御,治也,恭治其事也。」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实」。刘向以为周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当剥落,今反华实,近草妖也。先华而后实,不书华,举重者也。阴成阳事,象臣颛君作威福。一曰,冬当杀,反生,象骄臣当诛,不行其罚也。故冬(华)华者,象臣邪谋有端而不成,至于实,则成矣。是时僖公死,公子遂颛权,文公不寤,后有子赤之变。一曰,君舒缓甚,奥气不臧,则华实复生。董仲舒以为李梅实,臣下强也。记曰:「不当华而华,易大夫;不当实而实,易相室。」〔一〕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刘歆以为庶征皆以虫为孽,思心蠃虫孽也。李梅实,属草妖。

〔一〕应劭曰:「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冬实者,变置丞相与宫室也。但华,则变大夫也。」师古曰:「相室犹言相国,谓宰相也。合韵故言相室。相室者,相王室。」

惠帝五年十月,桃李华,枣实。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又昌邑王国社有枯树复生枝叶。眭孟以为木阴类,下民象,当有故废之家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昭帝富于春秋,霍光秉政,以孟妖言,诛之。后昭帝崩,无子,征昌邑王贺嗣位,狂乱失道,光废之,更立昭帝兄卫太子之孙,是为宣帝。帝本名病已。京房易传曰:「枯杨生稊,〔一〕枯木复生,人君亡子。」

〔一〕师古曰:「大过九二爻辞也。稊,杨秀之始生者,音徒奚反。」

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济南东平陵王伯墓门梓柱卒生枝叶,上出屋。〔一〕刘向以为王氏贵盛将代汉家之象也。后王莽篡位,自说之曰:「初元四年,莽生之岁也,当汉九世火德之厄,而有此祥兴于高祖考之门。门为开通,梓犹子也,言王氏当有贤子开通祖统,起于柱石大臣之位,受命而王之符也。」

〔一〕孟康曰:「王伯,莽之祖也。」师古曰:「莽高祖父也。故下云高祖考。卒读曰猝。猝,暴也。」

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禁民私所自立社。〔一〕山阳橐茅乡社有大槐树,〔二〕吏伐断之,其夜树复立其故处。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支如人头,〔三〕眉目须皆具,亡发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生支如人形,〔四〕身青黄色,面白,头有发,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京房易传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状。」

〔一〕张晏曰:「民间三月九月又社,号曰私社。」臣瓒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是私社。」师古曰:「瓒说是。」

〔二〕师古曰:「橐,县名也,属山阳郡。茅乡,橐县之乡也。橐音拓。」

〔三〕师古曰:「邮谓行书之舍。樗树似杶。樗音丑余反。杶音丑伦反。」

〔四〕师古曰:「仆,顿也,音赴。」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一〕围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二〕京房易传曰:「弃正作淫,厥妖木断自属。〔三〕妃后有颛,木仆反立,断枯复生。〔四〕天辟恶之。」〔五〕

〔一〕师古曰:「僵,偃也,音疆。」

〔二〕师古曰:「卒读曰猝。」

〔三〕师古曰:「属,连续也。音之欲反。」

〔四〕师古曰:「颛谓专宠。」

〔五〕如淳曰:「天辟,谓天子也。」师古曰:「辟音壁。」

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摎结,大如弹丸。〔一〕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京房易传曰:「君吝于禄,信衰贤去,厥妖天雨草。」

〔一〕师古曰:「摎,绕也。樛音居虬反。」

昭公二十五年「夏,有鸲鹆来巢」。刘歆以为羽虫之孽,其色黑,又黑祥也,视不明听不聪之罚也。刘向以为有蜚有不言来者,气所生,所谓眚也;〔一〕鸲鹆言来者,气所致,所谓祥也。鸲鹆,夷狄穴藏之禽,来至中国,不穴而巢,阴居阳位,〔二〕象季氏将逐昭公,去宫室而居外野也。鸲鹆白羽,旱之祥也;穴居而好水,黑色,为主急之应也。天戒若曰,既失众,不可急暴;急暴,阴将持节阳以逐尔,去宫室而居外野矣。昭不寤,而举兵围季氏,为季氏所败,出奔于齐,遂死于外野。董仲舒指略同。

〔一〕师古曰:「此蜚,谓负蠜也,其为虫臭。,短弧,即今所谓水弩也。隐元年有蜚,庄十八年有。蜚音翡。音域。蜚亦作蜰,其音同耳。」

〔二〕师古曰:「今之鸲鹆,中国皆有,依周官而言,但不踰济水耳。左氏以为鲁所常无,故异而书之。而此云夷狄禽,未喻其意。又此鸟本亦巢居,不皆穴处也。书巢者,着其居止字乳,不即去也。」

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白黑祥也。时楚王戊暴逆无道,〔一〕刑辱申公,与吴王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死于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于国。」

〔一〕师古曰:「戊,楚元王之孙也。」

昭帝元凤元年,有乌与鹊斗燕王宫中池上,乌堕池死,近黑祥也。时燕王旦谋为乱,遂不改寤,伏辜而死。楚、燕皆骨肉藩臣,以骄怨而谋逆,俱有乌鹊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一乌鹊斗于宫中而黑者死,楚以万数斗于野外而白者死,象燕阴谋未发,独王自杀于宫,故一乌水色者死,楚炕阳举兵,军师大败于野,故众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传曰:「专征劫杀,厥妖乌鹊斗。」

昭帝时有鹈鹕或曰秃鹙,〔一〕集昌邑王殿下,王使人射杀之。刘向以为水鸟色青,青祥也。时王驰骋无度,慢侮大臣,不敬至尊,有服妖之象,〔二〕故青祥见也。野鸟入处,宫室将空。王不寤,卒以亡。京房易传曰:「辟退有德,厥咎狂,厥妖水鸟集于国中。〔三〕」

〔一〕师古曰:「鹈鹕即污泽也,一名淘河,腹下胡大如数升囊,好群入泽中,抒水食鱼,因名秃鹙,亦水鸟也。鹈音大奚反。鹕音胡。鹙音秋。」

〔二〕师古曰:「谓多治仄注冠,又以冠奴也。」

〔三〕师古曰:「辟,君也。」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泰山山桑谷有焚其巢。〔一〕男子孙通等闻山中群鸟鹊声,往视,见巢,尽堕地中,〔二〕有三鷇烧死。〔三〕树大四围,巢去地五丈五尺。太守平以闻。色黑,近黑祥,贪虐之类也。易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四〕泰山,岱宗,五岳之长,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也。天戒若曰,勿近贪虐之人,听其贼谋,将生焚巢自害其子绝世易姓之祸。其后赵蜚燕得幸,立为皇后,弟为昭仪,姊妹专宠,闻后宫许美人、曹伟能生皇子也,〔五〕昭仪大怒,令上夺取而杀之,皆并杀其母。成帝崩,昭仪自杀,事乃发觉,赵后坐诛。此焚巢杀子后号咷之应也。一曰,王莽贪虐而任社稷之重,卒成易姓之祸云。京房易传曰:人君暴虐,鸟焚其舍。」

〔一〕师古曰:「,鸱也,音缘。」

〔二〕师古曰:「,古然字。」

〔三〕师古曰:「鸟子新生而哺者曰鷇,音口豆反,又音工豆反。」

〔四〕师古曰:「旅卦上九爻辞也。咷音逃。」

〔五〕师古曰:「曹伟能,宫人姓名也。伟能一名宫,见外戚传。」

鸿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礼,有飞雉集于庭,历阶登堂而雊。后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车骑将军之府,又集未央宫承明殿屋上。时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待诏宠等上言:「天地之气,以类相应,〔一〕谴告人君,甚微而着。雉者听察,先闻雷声,故月令以纪气。〔二〕经载高宗雊雉之异,〔三〕以明转祸为福之验。今雉以博士行礼之日大众聚会,飞集于庭,历阶登堂,万众睢睢,〔四〕惊怪连日。径历三公之府,太常宗正典宗庙骨肉之官,然后入宫。其宿留告晓人,具备深切,〔五〕虽人道相戒,何以过是!」后帝使中常侍晁闳诏音曰:「闻捕得雉,毛羽颇摧折,类拘执者,得无人为之?」〔六〕音复对曰:「陛下安得亡国之语?不知谁主为佞谄之计,〔七〕诬乱圣德如此者!左右阿谀甚众,不待臣音复谄而足。〔八〕公卿以下,保位自守,莫有正言。如令陛下觉寤,惧大祸且至身,深责臣下,绳以圣法,臣音当先受诛,岂有以自解哉!今即位十五年,继嗣不立,日日驾车而出,泆行流闻,〔九〕海内传之,甚于京师。外有微行之害,内有疾病之忧,皇天数见灾异,〔一0〕欲人变更,终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动陛下,臣子何望?独有极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如有不然,老母安得处所,尚何皇太后之有!高祖天下当以谁属乎!〔一一〕宜谋于贤知,克己复礼,以求天意,继嗣可立,灾变尚可销也。」

〔一〕师古曰:「以经术待诏,其人名宠,不记姓也。流浴书本宠上辄加孙字,非也。」

〔二〕师古曰:「谓季冬之月云『雉雊鸡乳』也。」

〔三〕师古曰:「已解于上。」

〔四〕师古曰:「睢睢,仰目视貌也。音呼惟反。」

〔五〕师古曰:「宿音先就反。留音力救反。」

〔六〕师古曰:「言人放此雉,故欲为变异者。」

〔七〕师古曰:「,古谄(也)〔字〕。」

〔八〕师古曰:「足,益也,音子喻反。」

〔九〕师古曰:「言帝行多骄泆,丑恶流布,闻于远方也。」

〔一0〕师古曰:「见,显示。」

〔一一〕如淳曰:「老母,音之老母也,当随己受罪诛也。又谓己言深切,触悟人主,积恚而死,必行之诛,不能复顾太后也。」师古曰:「如说非也。此言总属于成帝耳。不然者,谓不如所谏而自修改也。老母,帝之母,即太后也。言帝不自修改,国家危亡,太后不知处所,高祖天下无所付属也。属音之欲反。」

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爵,哺食至大,俱飞去〔一〕。京房易传曰:「贼臣在国,厥咎燕生爵,诸侯销。」一曰,生非其类,子不嗣世。

〔一〕师古曰:「哺音蒲固反。食读曰。谓与母俱去。」

史记鲁定公时,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得虫若羊,〔一〕近羊祸也。羊者,地上之物,幽于土中,象定公不用孔子而听季氏,暗昧不明之应也。一曰,羊去野外而拘土缶者,象鲁君失其所而拘于季氏,季氏亦将拘于家臣也。是岁季氏家臣阳虎囚季桓子。后三年,阳虎劫公伐孟氏,兵败,窃宝玉大弓而出亡。〔二〕

〔一〕师古曰:「缶,盎也,即今之盆。」

〔二〕师古曰:「宝玉谓夏后氏之璜,大弓谓封父之繁弱,皆鲁始封之分器,所受于周也。定八年,阳虎作乱不克,窃之而入讙阳关以叛。」

左氏传鲁襄公时,宋有生女子赤而毛,弃之堤下,宋平公母共姬之御者见而收之,〔一〕因名曰弃。长而美好,纳之平公,生子曰佐。后宋臣伊戾谗太子痤而杀之。〔二〕先是,大夫华元出奔晋,〔三〕华弱奔鲁,〔四〕华臣奔陈,〔五〕华合比奔卫。〔六〕刘向以为时则火灾赤眚之明应也。京房易传曰:「尊卑不别,厥妖女生赤毛。」

〔一〕师古曰:「平公,宋共公之子也,名成。共读曰恭。」

〔二〕师古曰:「事在襄二十六年。痤音才戈反。」

〔三〕师古曰:「华元奔在成十五年。」

〔四〕师古曰:「事在襄六年。」

〔五〕师古曰:「事在襄十七年。」

〔六〕师古曰:「事在昭六年。据今春秋,合比奔在杀太子痤后,而志总言先是,未详其意。」

惠帝二年,天雨血于宜阳,一顷所,刘向以为赤眚也。时又冬雷,桃李华,常奥之罚也。是时政舒缓,诸吕用事,谗口妄行,杀三皇子,建立非嗣,〔一〕及不当立之王,〔二〕退王陵、赵尧、周昌。〔三〕吕太后崩,大臣共诛灭诸吕,僵尸流血。京房易传曰:「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咎天雨血;兹谓不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无其宗人。」又曰:「佞人禄,功臣僇,天雨血。」〔四〕

〔一〕师古曰:「三皇子,谓赵隐王如意、赵幽王友、赵恭王恢,皆高帝子也。建立非嗣,谓立后宫美人子为嗣。」

〔二〕孟康曰:「吕氏三王也。」

〔三〕师古曰:「惠帝六年,王陵为右丞相。惠帝崩,吕后欲废陵,迁为太傅,实夺之相权。高祖以赵尧为御史大夫,高后元年怨尧前定赵王如意之策,乃抵尧罪。周昌为赵相,赵王见鸩杀,昌谢病不朝见,三岁而薨。」

〔四〕师古曰:「僇,古戮字。」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湖陵雨血,广三尺,长五尺,大者如钱,小者如麻子。后二年,帝崩,王莽擅朝,诛贵戚丁、傅,大臣董贤等皆放徙远方,与诸吕同(众)〔象〕。诛死者少,雨血亦少。

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痾,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寒则不生百谷,上下俱贫,故其极贫也。君严猛而闭下,臣战栗而塞耳,则妄闻之气发于音声,故有鼓妖。寒气动,故有鱼孽。雨以龟为孽,〔一〕龟能陆处,非极阴也;鱼去水而死,极阴之孽也。于易坎为豕,豕大耳而不聪察,听气毁,故有豕祸也。一曰,寒岁豕多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耳者,故有耳痾。水色黑,故有黑眚黑祥。凡听伤者病水气,水气病则火沴之。其极贫者,顺之,其福曰富。刘歆听传曰有介虫孽也,庶征之恒寒。刘向以为春秋无其应,周之末世舒缓微弱,政在臣下,奥暖而已,故籍秦以为验。〔二〕秦始皇帝即位尚幼,委政太后,太后淫于吕不韦及嫪毐〔三〕,封毐为长信侯,以太原郡为毐国,宫室苑囿自恣,政事断焉。故天冬雷,以见阳不禁闭,以涉危害,舒奥迫近之变也。始皇既冠,毐惧诛作乱,始皇诛之,斩首数百级,大臣二十人,皆车裂以徇,夷灭其宗,迁四千余家于房陵。是岁四月,寒,民有冻死者。数年之间,缓急如此,寒奥辄应,此其效也。刘歆以为大雨雪,及未当雨雪而雨雪,及大雨雹,陨霜杀叔草,皆常寒之罚也。刘向以为常雨属貌不恭。京房易传曰:「有德遭险,兹谓逆命,厥异寒。诛过深,当奥而寒,尽六日,亦为雹。害正不诛,兹谓养贼,寒七十二日,杀蜚禽〔四〕。道人始去兹谓伤,〔五〕其寒物无霜而死,涌水出。战不量敌,兹谓辱命,其寒虽雨物不茂。闻善不予,厥咎聋。」

〔一〕服虔曰:「多雨则龟多出。」

〔二〕师古曰:「籍,假借。」

〔三〕师古曰:「嫪或音居虬反。嫪,姓也。毐,名也。许慎说以为『嫪毐,士之无行者』。嫪音郎到反。毐音乌改反。与今史记、汉书本文不同,且摎乐之姓,又非嫪也,故当依本字以读。」

〔四〕师古曰:「蜚读曰飞。」

〔五〕服虔曰:「有道之人去。」

桓公八年「十月,雨雪」。周十月,今八月也,未可以雪,刘向以为时夫人有淫齐之行,而桓有妒(媚)〔媢〕之心,〔一〕夫人将杀,其象见也。〔二〕桓不觉寤,后与夫人俱如齐而杀死。凡雨,阴也,雪又雨之阴也,出非其时,迫近象也。董仲舒以为象(大)〔夫〕人专恣,阴气盛也。

〔一〕师古曰:「媢谓夫妒妇也。音莫报反。」

〔二〕师古曰:「谓欲杀桓公。」

厘公十年「冬,大雨雪」。刘向以为先是厘公立妾为夫人,阴居阳位,阴气盛也。公羊经曰「大雨雹」。董仲舒以为公胁于齐桓公,立妾为夫人,不敢进群妾,〔一〕故专壹之象见诸雹,皆为有所渐胁也,〔二〕行专壹之政云。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二〕孟康曰:「谓阴气渐胁。」

昭公四年「正月,大雨雪」。刘向以为昭取于吴而为同姓,谓之吴孟子。〔一〕君行于上,臣非于下。又三家已强,皆贱公行,慢之心生。〔二〕董仲舒以为季孙宿任政,阴气盛也。〔三〕

〔一〕师古曰:「鲁与吴俱姬也。周礼同姓不为婚,故讳不称吴姬,而云孟子也。取读曰娶。」

〔二〕师古曰:「,古侮字。」

〔三〕师古曰:「季孙宿,季武子也。」

文帝四年六月,大雨雪。后三岁,淮南王长谋反,发觉,迁,道死。〔一〕京房易传曰:「夏雨雪,戒臣为乱。」

〔一〕师古曰:「迁于蜀,未至而死于雍,故曰道死。」

景帝中六年三月,雨雪。其六月,匈奴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余人。明年,条侯周亚夫下狱死。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是岁淮南、衡山王谋反,发觉,皆自杀。使者行郡国,治党与,〔一〕坐死者数万人。

〔一〕师古曰:「行音下更反。」

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是岁御史大夫张汤有罪自杀,丞相严青翟坐与三长史谋陷汤,〔一〕青翟自杀,三长史皆弃市。

〔一〕师古曰:「谓朱买臣为丞相长史,王朝及边通皆守丞相长史也。」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是岁,民不占缗钱有告者,以半畀之。〔一〕

〔一〕师古曰:「言政急刻也。占音之赡反。」

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是岁魏郡太守京房为石显所告,坐与妻父淮阳王舅张博、博弟光劝视淮阳王以不义〔一〕,博要斩,光、房弃市,御史大夫郑弘坐免为庶人。成帝即位,显伏辜,淮阳王上书冤博,辞语增加,〔二〕家属徙者复得还。

〔一〕师古曰:「视读曰示。」

〔二〕师古曰:「言博本为石显所冤,增加其语故陷罪。」

建昭四年三月,雨雪,燕多死。谷永对曰:「皇后桑蚕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庙,〔一〕正以是日疾风自西北,大寒雨雪,坏败其功,以章不乡。〔二〕宜齐戒辟寝,以深自责,〔三〕请皇后就宫,鬲闭门户,毋得擅上。〔四〕且令众妾人人更进,以时博施。皇天说喜,〔五〕庶几可以得贤明之嗣。即不行臣言,灾异俞甚,天变成形,臣虽欲复捐身关策,不及事已。」〔六〕其后许后坐祝诅废。

〔一〕师古曰:「共读曰恭。」

〔二〕师古曰:「言不当天心。乡读曰向。」

〔三〕师古曰:「齐读曰斋。辟读曰避。」

〔四〕师古曰:「鬲与隔同。擅上,谓辄至御所也。上音时掌反。一曰,擅,专也。上谓天子也,读如本字。勿令皇后专固天子。」

〔五〕师古曰:「更音工衡反。说读曰悦。」

〔六〕师古曰:「言虽欲弃捐其身,不怀顾虑,极陈计策,关说天子,亦无所及。」

阳朔四年四月,雨雪,燕雀死。后十六年,许皇后自杀。

定公元年「十月,陨霜杀菽」。〔一〕刘向以为周十月,今八月也,消卦为观,〔二〕阴气未至君位而杀,诛罚不由君出,在臣下之象也。是时季氏逐昭公,公死于外,定公得立,故天见灾以视公也。〔三〕厘公二年「十月,陨霜不杀草」,为嗣君微,失秉事之象也。〔四〕其后卒在臣下,则灾为之生矣。异故言草,灾故言菽,重杀谷。〔五〕一曰菽,草之难杀者也,言杀菽,知草皆死也;言不杀草,知菽亦不死也。董仲舒以为菽,草之强者,天戒若曰,加诛于强臣。言菽,以微见季氏之罚也。

〔一〕师古曰:「菽,大豆。」

〔二〕师古曰:「坤下巽上也。」

〔三〕师古曰:「视读曰示。」

〔四〕师古曰:「谓襄仲专权,杀嫡立庶,公室遂弱。秉音彼命反。」

〔五〕师古曰:「以其事为重,不比于杀草也。」

武帝元光四年四月,陨霜杀草木。先是二年,遣五将军三十万众伏马邑下,〔一〕欲袭单于,单于觉之而去。自是始征伐四夷,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京房易传曰:「兴兵妄诛,兹谓亡法,厥灾霜,夏杀五谷,冬杀麦。诛不原情,兹谓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风,冬先雨,乃陨霜,有芒角。贤圣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

〔一〕师古曰:「谓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

元帝永光元年三月,陨霜杀桑;九月二日,陨霜杀稼,天下大饥。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与春秋定公时陨霜同应。成帝即位,显坐作威福诛。

厘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刘向以为盛阳雨水,温暖而汤热,阴气胁之不相入,则转而为雹;盛阴雨雪,凝滞而冰寒,阳气薄之不相入,则散而为霰。〔一〕故沸汤之在闭器,而湛于寒泉,则为冰,〔二〕及雪之销,亦冰解而散,此其验也。故雹者阴胁阳也,霰者阳胁阴也,春秋不书霰者,犹月食也。厘公末年信用公子遂,遂专权自恣,将至于杀君,故阴胁阳之象见。厘公不寤,遂终专权,后二年杀子赤,立宣公。〔三〕左氏传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说曰:凡物不为灾不书,书大,言为灾也。凡雹,皆冬之愆阳,夏之伏阴也。〔四〕

〔一〕师古曰:「霰,雨雪杂下,音先见反。」

〔二〕孟康曰:「投汤器中,以沉寒泉而成也。」师古曰:「湛读曰沉。」

〔三〕师古曰:「公子遂,东门襄仲也。赤,文公太子,即恶也。」

〔四〕师古曰:「愆,过也。过阳,冬温也。伏阴,夏寒也。」

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胁君之象见。昭公不寤,后季氏卒逐昭公。

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马头。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深二尺五寸,杀二十人,蜚鸟皆死。〔一〕其十月,大司马霍禹宗族谋反,诛,霍皇后废。

〔一〕师古曰:「蜚读曰飞。」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国雨雹,大如斧,蜚鸟死。

左传曰厘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刘向以为近鼓妖也。丧,凶事;声如牛,怒象也。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是时,秦穆公遣兵袭郑而不假道,还,晋大夫先轸谓襄公曰,秦师过不假涂,请击之。〔一〕遂要崤阨,〔二〕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三〕操之急矣。〔四〕晋不惟旧,而听虐谋,结怨强国,四被秦寇,祸流数世,凶恶之效也。〔五〕

〔一〕师古曰:「先轸即原轸。」

〔二〕师古曰:「即今之二崤山也。」

〔三〕服虔曰:「觭音奇偶之奇。」师古曰:「觭,只也。言尽虏获之。觭音居宜反。」

〔四〕师古曰:「操,持也。谓执持所虏获也。操音千高反。」

〔五〕师古曰:「旧者,谓晋襄之父文公本为秦所纳而得国,是旧恩也。虐谋,先轸之计也。四被秦寇,谓鲁文二年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十年秦伯伐晋取北征,十二年秦伯伐晋取羁马。祸流,谓自襄公至厉公,凡五君与秦构难也。」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一〕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二〕上以问黄门侍郎扬雄、李寻,寻对曰:「洪范所谓鼓妖者也。师法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其传曰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异,是为中焉。正卿谓执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然虽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三〕扬雄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朱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四〕八月,博、玄坐为奸谋,博自杀,玄减死论。京房易传曰:「令不修本,下不安,金毋故自动,若有音。」

〔一〕师古曰:「延入而登殿也。汉旧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登亲诏也。」

〔二〕师古曰:「陛者,谓执兵列于陛侧。」

〔三〕师古曰:「期年,十二月也。蒙犹被也。期音基。」

〔四〕师古曰:「亟,急也,音居力反。」

史记秦二世元年,天无云而雷。刘向以为雷当托于云,犹君托于臣,阴阳之合也。二世不恤天下,万民有怨畔之心。是岁陈胜起,天下畔,赵高作乱,秦遂以亡。一曰,易震为雷,为貌不恭也。

史记秦始皇八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是岁,始皇弟长安君将兵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迁其民于临洮。〔一〕明年有嫪(毒)〔毐〕之诛。鱼阴类,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将不从君令为逆行也。其在天文,鱼星中河而处,车骑满野。至于二世,暴虐愈甚,终用急亡。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厥妖河鱼逆流上。」

〔一〕师古曰:「本使长安君击赵,至屯留而谋反作乱,故赐长安君死,斩其军吏,迁其黔首也。屯留,上党县也。临洮,即今之洮州也。屯音纯。洮音土高反。」

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群斗。〔一〕是岁,四将军众十万征南越,〔二〕开九郡。〔三〕

〔一〕师古曰:「蛙音胡娲反。虾音遐。蟆音麻。」

〔二〕师古曰:「谓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皇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田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

〔三〕师古曰:「谓得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也。」

成帝鸿嘉四年秋,雨鱼于信都,长五寸以下。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一〕长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京房易传曰:「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二〕

〔一〕师古曰:「平度,东莱之县。」

〔二〕师古曰:「数音所角反。」

桓公五年「秋,螽」。〔一〕刘歆以为贪虐取民则螽,介虫之孽也,与鱼同占。刘向以为介虫之孽属言不从。是岁,公获二国之聘,取鼎易邑,〔二〕兴役起城。〔三〕诸螽略皆从董仲舒说云。

〔一〕师古曰:「螽即阜螽,即今之蝩虫也。螽音终。蝩音之庸反。」

〔二〕师古曰:「二国,宋、郑也。宋以郜鼎赂公,郑以泰山之田易许田也。」

〔三〕师古曰:「谓五年夏城祝丘也。」

严公二十九年「有蜚」。刘歆以为负蠜也,性不食谷,食谷为灾,介虫之孽。〔一〕刘向以为蜚色青,近青眚也,非中国所有。南越盛暑,男女同川泽,淫风所生,为虫臭恶。〔二〕是时严公取齐淫女为夫人,既入,淫于两叔,故蜚至。天戒若曰,今诛绝之尚及,不将生臭恶,闻于四方。严不寤,其后夫人与两叔作乱,二嗣以杀,〔三〕卒皆被辜。〔四〕董仲舒指略同。

〔一〕师古曰:「蜚音伏味反。蠜音烦。」

〔二〕师古曰:「蜚者,中国所有,非南越之虫,未详向所说。」

〔三〕师古曰:「二嗣,谓子般及闵公也。」

〔四〕师古曰:「谓二叔、哀姜皆不得其死也。已解于上。」

厘公十五年「八月,螽」。刘向以为先是厘有咸之会,后城缘陵,〔一〕是岁复以兵车为牡丘会,使公孙敖帅师,及诸侯大夫救徐,〔二〕兵比三年在外。〔三〕

〔一〕师古曰:「僖十(二)〔三〕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咸,卫地。十四年而与诸侯城缘陵。缘陵,杞邑也。」

〔二〕师古曰:「十五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公孙敖,孟穆伯也。诸侯之大夫,即所与会诸侯也。时楚伐徐,故救之。」

〔三〕师古曰:「比,频也。」

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刘向以为先是宋杀大夫而无罪〔一〕,有暴虐赋敛之应。〔二〕谷梁传曰上下皆合,言甚。〔三〕董仲舒以为宋三世内取,〔四〕大夫专恣,杀生不中,〔五〕故螽先死而至。刘歆以为螽为谷灾,卒遇贼阴,坠而死也。

〔一〕师古曰:「谓僖二十五年经书『宋杀其大夫』,不书名,以其无罪。」

〔二〕师古曰:「谓宋昭公也。」

〔三〕师古曰:「上下皆合,螽之多。」

〔四〕师古曰:「三世,谓襄公、成公、昭公也。内取于国之大夫也。事见公羊传。取读曰娶。」

〔五〕师古曰:「中音竹仲反。」

八年「十月,螽」。时公伐邾取须朐,城郚。〔一〕

〔一〕师古曰:「须朐,邾邑;郚,鲁邑也。事并在文七年。朐音钜俱反。郚音吾。」

宣公六年「八月,螽」。刘向以为先是时宣伐莒向,〔一〕后比再如齐,谋伐莱。〔二〕

〔一〕师古曰:「事在四年。向,莒邑也。向音饷。」

〔二〕师古曰:「比,频也。谓四年秋及五年春公如齐,七年公会齐侯伐莱是也。」

十三年「秋,螽」。公孙归父会齐伐莒。〔一〕

〔一〕师古曰:「事在十一年。归父,东门襄仲子也,字子家。父读曰甫。」

十五年「秋,螽」。宣亡熟岁,数有军旅。

襄公七年「八月,螽」。刘向以为先是襄兴师救陈,〔一〕滕子、郯子、小邾子皆来朝。〔二〕夏,城费。〔三〕

〔一〕师古曰:「谓五年楚伐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齐太子光救陈也。」

〔二〕师古曰:「六年滕子来朝,七年郯子、小邾子来朝。」

〔三〕师古曰:「亦七年之夏。费,鲁邑也。音秘。」

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是时哀用田赋。〔一〕刘向以为春用田赋,冬而螽。

〔一〕师古曰:「言重敛也。解在刑法志。」

十三年「九月,螽;十二月,螽」。比三螽,虐取于民之效也。〔一〕刘歆以为周十二月,夏十月也,火星既伏,蛰虫皆毕,天之见变,因物类之宜,不得以螽,是岁再失闰矣。周九月,夏七月,故传曰「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一〕师古曰:「比,频也。」

宣公十五年「冬,蝝生」。〔一〕刘歆以为蝝,之有翼者,〔二〕食谷为灾,黑眚也。董仲舒、刘向以为蝝,螟始生也,一曰(

螟)〔蝗〕始生。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三〕宣是时初税亩。税亩,就民田亩择美者税其什一,乱先王制而为贪利,故应是而蝝生,属蠃虫之孽。

〔一〕师古曰:「尔雅曰『蝝,蝮蜪』,说者以为螽蝗之类。蝮音蒲北反,又音服。蜪音徒高反。」

〔二〕孟康曰:「,音蚍蜉。」

〔三〕师古曰:「解读曰懈。」

景帝中三年秋,蝗。先是匈奴寇边,中尉不害将车骑材官士屯代高柳。〔一〕

〔一〕师古曰:「魏不害。」

武帝元光五年秋,螟;六年夏,蝗。先是,五将军众三十万伏马邑,欲袭单于也。〔一〕是岁,四将军征匈奴。〔二〕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谓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也。」

元鼎五年秋,蝗。是岁,四将军征南越〔一〕及西南夷,〔二〕开十余郡。〔三〕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越(骑)〔驰〕义侯遗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征西南夷,平之。」

〔三〕师古曰:「定越地为九郡,定西南夷为武都、牂柯、越嶲、沈黎、汶山郡,凡十四郡。」

元封六年秋,蝗。先是,两将军征朝鲜,〔一〕开三郡。〔二〕

〔一〕师古曰:「二年,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将应募罪人击之。」

〔二〕师古曰:「武纪云以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郡,是四郡也,而此云三,盖传写志者误。」

太初元年夏,蝗从东方蜚至敦煌;〔一〕三年秋,复蝗。元年贰师将军征大宛,天下奉其役连年。

〔一〕师古曰:「蜚读曰飞。」

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先是一年,三将军众十余万征匈奴。〔一〕征和三年,贰师七万人没不还。

〔一〕师古曰:「谓三年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

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是时王莽秉政。

左氏传曰严公八年齐襄公田于贝丘,〔一〕见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车,伤足丧屦。刘向以为近豕祸也。先是,齐襄淫于妹鲁桓公夫人,使公子彭生杀(威)〔桓〕公,又杀彭生以谢鲁。公孙无知有宠于先君,襄公绌之,〔二〕无知帅怨恨之徒攻襄于田所,〔三〕襄匿其户间,足见于户下,遂杀之。伤足丧屦,卒死于足,虐急之效也。

〔一〕师古曰:「贝丘,齐地。」

〔二〕师古曰:「无知,僖公弟,夷仲年之子也,于襄公从父昆弟。先君即僖公。」

〔三〕师古曰:「怨恨之徒,谓连称、管至父久戍葵丘也。」

昭帝元凤元年,燕王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一〕衔其釜六七枚置殿前。〔二〕刘向以为近豕祸也。时燕王旦与长公主、左将军谋为大逆,诛杀谏者,暴急无道。灶者,生养之本,豕而败灶,陈釜于庭,釜灶将不用,宫室将废辱也。燕王不改,卒伏其辜。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君政,厥妖豕入居室。」

〔一〕师古曰:「圂者,养豕之牢也。都灶,烝炊之大灶也。圂音胡顿反。」

〔二〕晋灼曰:「,古文釜字。」

史记鲁襄公二十三年,谷、洛水斗,将毁王宫。刘向以为近火沴水也。周灵王将拥之,有司谏曰:「不可。长民者不崇薮,不堕山,不防川,不窦泽。〔一〕今吾执政毋乃有所辟,〔二〕而滑夫二川之神,〔三〕使至于争明,〔四〕以防王宫室,王而饰之,毋乃不可乎!〔五〕惧及子孙,王室愈卑。」王卒拥之。以传推之,以四渎比诸侯,谷、洛其次,卿大夫之象也,〔六〕为卿大夫将分争以危乱王室也。是时世卿专权,儋括将有篡杀之谋,〔七〕如灵王觉寤,匡其失政,〔八〕惧以承戒,则灾祸除矣。不听谏谋,简嫚大异,〔九〕任其私心,塞埤拥下,〔一0〕以逆水势而害鬼神。后数年有黑如日者五。是岁蚤霜,灵王崩。景王立二年,儋括欲杀王,而立王弟佞夫。佞夫不知,景王并诛佞夫。〔一一〕及景王死,五大夫争权,或立子猛,或立子朝,王室大乱。〔一二〕京房易传曰:「天子弱,诸侯力政,〔一三〕厥异水斗。」

〔一〕师古曰:「长萌为萌之长也。崇,聚也。薮谓泽之无水者。堕,毁也。防,止也。窦,穴也。堕音火规反。」

〔二〕服虔曰:「音邪辟之辟。」

〔三〕师古曰:「滑,乱也,音骨。」

〔四〕臣瓒曰:「明,水道也。」师古曰:「明谓神灵。」

〔五〕师古曰:「言为欲防固王宫,使水不得毁,故遏饰二川。」

〔六〕师古曰:「谷、洛皆大水,故为四渎之次。」

〔七〕师古曰:「儋括,儋季之子,简王之孙也。篡杀之谋,谓除丧服,将见灵王,过庭而叹曰『呜呼,必有此夫!』」

〔八〕师古曰:「匡,正也。」

〔九〕师古曰:「谏谋,谓单公子愆旗闻儋括之言,恐必为害,请杀之,王不听也。简嫚大异,谓不忧谷、洛。」

〔一0〕师古曰:「埤,卑也,音婢。」

〔一一〕师古曰:「事在襄三十年。」

〔一二〕师古曰:「五大夫,谓刘子、单子、尹氏、召伯、毛伯也。已解于上。」

〔一三〕师古曰:「政亦征也,言专以武力相征讨。一说,诸侯之政,当以德礼,今王室微弱,文教不行,遂乃以力为政,相攻伐也。」

史记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者三日,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赤三日。刘向以为近火沴水也。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一〕罔密而刑虐,加以武伐横出,残贼邻国,至于变乱五行,气色谬乱。天戒若曰,勿为刻急,将致败亡。秦遂不改,至始皇灭六国,二世而亡。昔三代居三河,河洛出图书,〔二〕秦居渭阳,而渭水数赤,〔三〕瑞异应德之效也。京房易传曰:「君湎于酒,淫于色,〔四〕贤人潜,国家危,厥异流水赤也。」

〔一〕孟康曰:「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坋人,坋人必斗,故设黥刑以绝其原也。」臣瓒曰:「弃灰或有火,火则燔庐舍,故刑之也。」师古曰:「孟说是也。坋音蒲顿反。」

〔二〕师古曰:「谓夏即安邑,即河东也;殷都朝歌,即河内也;周都洛阳,即河南也。」

〔三〕师古曰:「数音山角反。」

〔四〕师古曰:「湎,流也,音莫践反。」

校勘记

一四0六页三行羊上角下(号)〔蹄〕,景佑、殿本都作「蹄」。

一四0九页一一行五为天位,(为)君位。景佑本无下「为」字。

一四一0页四行伊(涉)〔陟〕相太戊,景佑、殿、局本都作「陟」。王先谦说作「陟」是。

一四一二页三行故冬(华)华者,王念孙说景佑本作「故冬华者」是也。「华」字不宜叠。

一四一八页一二行,古谄(也)〔字〕。朱一新说汪本「也」作「字」,是。按殿本作「字也」。

一四二一页五行与诸吕同(众)〔象〕。景佑、殿本都作「象」。朱一新说作「象」是。

一四二三页四行而桓有妒(媚)〔媢〕之心,景佑、殿、局本都作「媢」。叶德辉说作「媢」是。

一四二三页五行董仲舒以为象(大)〔夫〕人专恣,景佑、殿本都作「夫」。王先谦说作「夫」是。

一四二六页五行厘公二年按左、公、谷经都在僖公三十三年。

一四三0页七行明年有嫪(毒)〔毐〕之诛。景佑、殿本都作「毐」,此误。

一四三二页一0行僖十(二)〔三〕年,景佑、殿本都作「三」,左传亦作「三」。

一四三四页一一行一曰(螟)〔蝗〕始生。叶德辉说「螟」为「

蝗」之误,既云「一曰」,则非「螟」明矣。

一四三五页八行越(骑)〔驰〕义侯遗景佑、殿本都作「驰」。王先谦说作「驰」是。

一四三六页六行杀(威)〔桓〕公,景佑、殿本都作「桓」。

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传曰:「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霿,〔一〕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痾,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

〔一〕师古曰:「霿音莫豆反。」

「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思心者,心思虑也;睿,宽也。孔子曰:「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一〕言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貌言视听,以心为主,四者皆失,则区霿无识,〔二〕故其咎霿也。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三〕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常风伤物,故其极凶短折也。伤人曰凶,禽兽曰短,屮木曰折。〔四〕一曰,凶,夭也;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心区霿则冥晦,故有脂夜之妖。〔五〕一曰,有脂物而夜为妖,若脂水夜污人衣,淫之象也。一曰,夜妖者,云风并起而杳冥,故与常风同象也。温而风则生螟螣,〔六〕有裸虫之孽〔七〕。刘向以为于易巽为风为木,卦在三月四月,继阳而治,主木之华实。风气盛,至秋冬木复华,故有华孽。一曰,地气盛则秋冬复华。一曰,华者色也,土为内事,为女孽也。于易坤为土为牛,牛大心而不能思虑,思心气毁,故有牛祸。一曰,牛多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心腹者,故有心腹之痾。土色黄,故有黄眚黄祥。凡思心伤者病土气,土气病则金木水火沴之,故曰「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不言「惟」而独曰「时则有」者,非一冲气所沴,明其异大也。其极曰凶短折,顺之,其福曰考终命。〔八〕刘歆思心传曰时则有臝虫之孽,谓螟螣之属也。庶征之常风,刘向以为春秋无其应。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

〔二〕师古曰:「区音口豆反。霿音莫豆反。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奥音于六反。」

〔四〕师古曰:「屮,古草字。」

〔五〕师古曰:「脂妖及夜妖。」

〔六〕师古曰:「螣音徒得反。」

〔七〕师古曰:「裸亦臝字也,从衣果声。」

〔八〕师古曰:「寿考而终其命。」

厘公十六年「正月,六鶂退蜚,过宋都」。〔一〕左氏传曰「风也」。刘歆以为风发于它所,至宋而高,鶂高蜚而逢之,则退。经以见者为文,故记退蜚;传以实应着,言风,常风之罚也。象宋襄公区霿自用,不容臣下,逆司马子鱼之谏,而与强楚争盟,〔二〕后六年为楚所执,〔三〕应六鶂之数云。京房易传曰:「潜龙勿用,〔四〕众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五〕雨小而伤。政悖德隐兹谓乱,厥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耄,厥风与云俱起,折五谷茎。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焱发屋。〔六〕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纪)〔纬〕,〔七〕止即温,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不思道利,兹谓无泽,〔八〕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九〕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弃正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侯不朝兹谓叛,厥风无恒,地变赤而杀人。」

〔一〕师古曰:「鶂音五狄反。」

〔二〕师古曰:「子鱼,公子目夷也,桓公之子,而为司马。争盟,谓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子鱼谏曰:『小国争盟,祸也。』公不听之。」

〔三〕师古曰:「僖二十一年,楚执宋公以伐宋,距六鶂退飞凡六年。」

〔四〕师古曰:「干初九爻辞。」

〔五〕师古曰:「不解物,谓物逢之而不解散也。不长,所起者近也。」

〔六〕师古曰:「焱,疾风也,音必遥反。」

〔七〕如淳曰:「有所破坏,绝匹帛之属也。」晋灼曰:「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丝因风暴,乱不端理也。」

〔八〕师古曰:「道读曰导,不思导示于下而安利之。」

〔九〕师古曰:「公,上爵也。常于利,谓心常求利也。」

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都寿春大风毁民室,杀人。刘向以为是岁南越反,攻淮南边,淮南王长破之,后年入朝,杀汉故丞相辟阳侯,上赦之,归聚奸人谋逆乱,自称东帝,见异不寤,后迁于蜀,道死廱。

文帝五年,吴暴风雨,坏城官府民室。时吴王濞谋为逆乱,天戒数见,终不改寤,后卒诛灭。

五年十月,楚王都彭城大风从东南来,毁巿门,杀人。是月王戊初嗣立,后坐淫削国,与吴王谋反,刑僇谏者。〔一〕吴在楚东南,天戒若曰,勿与吴为恶,将败巿朝。王戊不寤,卒随吴亡。

〔一〕师古曰:「谓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也。僇,古戮字。下皆类此。」

昭帝元凤元年,燕王都蓟大风雨,〔一〕拔宫中树七围以上十六枚,坏城楼。燕王旦不寤,谋反发觉,卒伏其辜。

〔一〕师古曰:「蓟,县名,燕国之所都。」

厘公十五年「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庙」。〔一〕刘向以为晦,暝也;震,雷也。夷伯,世大夫,正(书)〔昼〕雷,其庙独冥〔二〕。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将专事暝晦。明年,公子季友卒,果世官,〔三〕政在季氏。至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正昼皆暝,阴为阳,臣制君也。成公不寤,其冬季氏杀公子偃。〔四〕季氏萌于厘公,〔五〕大于成公,此其应也。董仲舒以为夷伯,季氏之孚也,〔六〕陪臣不当有庙。震者雷也,晦暝,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之类也。向又以为此皆所谓夜妖者也。刘歆以为春秋及朔言朔,及晦言晦,人道所不及,则天震之。展氏有隐慝,故天加诛于其祖夷伯之庙以谴告之也。

〔一〕师古曰:「夷伯,司空无骇之后,本鲁公族也,号展氏。」

〔二〕师古曰:「冥,暗也。」

〔三〕师古曰:「谓季友之孙行父仍执政专国,自此以后常为卿。」

〔四〕师古曰:「为季文子所杀也。已解于上。」

〔五〕师古曰:「萌,喻草木始生也。言其始有(成)〔威〕权。」

〔六〕师古曰:「孚,信也。所信任之臣也。」

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皆月晦云。

隐公五年「秋,螟」。董仲舒、刘向以为时公观渔于棠,贪利之应也。〔一〕刘歆以为又逆臧厘伯之谏,〔二〕贪利区,以生臝虫之孽也。

〔一〕师古曰:「棠,鲁地也。陈渔者之事而观之也。」

〔二〕师古曰:「臧僖伯,公子彄也,孝公之子,谏观渔。」

八年「九月,螟」。时郑伯以邴将易许田,〔一〕有贪利心。京房易传曰:「臣安禄兹谓贪,厥灾虫,虫食根。德无常兹谓烦,虫食叶。不绌无德,虫食本。与东作争,兹谓不时,〔二〕虫食节。蔽恶生孽,虫食心。」〔三〕

〔一〕师古曰:「〔邴〕,郑祀泰山之邑也,音彼命反。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夺农时也。」

〔三〕师古曰:「蔽谓恶人蔽君之明(谓)〔为〕灾孽也。」

严公六年「秋,螟」。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卫侯朔出奔齐,齐侯会诸侯纳朔,〔一〕许诸侯赂。〔二〕齐人归卫宝,鲁受之,〔三〕贪利应也。

〔一〕师古曰:「朔谓惠公也。桓十六年,以左公子(涸)〔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故惠公奔齐。至庄五年,会齐人、宋人、蔡人伐卫而纳惠公也。」

〔二〕师古曰:「诸国各有赂。」

〔三〕师古曰:「以伐卫所获之宝来归鲁。」

文帝后六年秋,螟。是岁匈奴大入上郡、云中,烽火通长安,遣三将军屯边,三将军屯京师。〔一〕

〔一〕师古曰:「并已解于上。」

宣公三年,「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刘向以为近牛祸也。是时宣公与公子遂谋共杀子赤而立,〔一〕又以丧娶,〔二〕区霿昏乱。乱成于口,幸有季文子得免于祸,天犹恶之,生则不飨其祀,〔三〕死则灾燔其庙。〔四〕董仲舒指略同。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也。」

〔二〕师古曰:「宣元年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时(成)〔文〕公丧制未除。」

〔三〕师古曰:「谓郊牛伤死,是天不欲飨其祀。」

〔四〕师古曰:「成三年,新宫灾。新宫者,宣之庙也,以其新成,故谓之新宫。」

秦孝文王五年,斿朐衍,有献五足牛者。〔一〕刘向以为近牛祸也。先是文惠王初都咸阳,广大宫室,南临渭,北临泾,思心失,逆土气。足者止也,戒秦建止奢泰,将致危亡。〔二〕秦遂不改,至于离宫三百,复起阿房,未成而亡。一曰,牛以力为人用,足所以行也。其后秦大用民力转输,起负海至北边,〔三〕天下叛之。京房易传曰:「兴繇役,夺民时,厥妖牛生五足。」

〔一〕师古曰:「朐衍,地名,在北地。朐音许于反。」

〔二〕如淳曰:「建立基止。泰,奢泰。」

〔三〕师古曰:「负海,犹言背海也。」

景帝中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刘向以为近牛祸。先是孝王骄奢,起苑方三百里,宫馆阁道相连三十余里。纳于邪臣羊胜之计,欲求为汉嗣,刺杀议臣爰盎,事发,负斧归死。既退归国,犹有恨心,内则思虑霿乱,外则土功过制,故牛祸作。足而出于背,下奸上之象也。〔一〕犹不能自解,发疾暴死,又凶短之极也。

〔一〕师古曰:「奸,犯也,音干。」

左氏传昭公二十一年春,周景王将铸无钟,〔一〕州鸠曰:〔二〕「王其以心疾死乎!夫天子省风以作乐,〔三〕小者不窕,大者不摦。〔四〕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摦矣,王心弗()〔〕,〔五〕其能久乎?」刘向以为是时景王好听淫声,适庶不明,〔六〕思心霿乱,明年以心疾崩,近心腹之痾,凶短之极者也。

〔一〕师古曰:「钟声中无之律也。音弋石反。」

〔二〕应劭曰:「泠,官也。州鸠,名也。」师古曰:「乐官曰泠,后遂以为氏。泠音零,其字从水。」

〔三〕应劭曰:「风,土地风俗也。省中和之风以作乐,然后可移恶风易恶俗也。」臣瓒曰:「省风俗之流,作乐以救其敝也。」师古曰:「应说是也。省,观也。」

〔四〕师古曰:「窕,轻小也。摦,横大也。窕音它尧反。摦音胡化反。」

〔五〕孟康曰:「古堪字。」

〔六〕师古曰:「适读曰嫡。谓太子寿卒,王立子猛为嗣,后又欲立子朝也。」

昭二十五年春,鲁叔孙昭子聘于宋,元公与燕,饮酒乐,语相泣也。〔一〕乐祈佐,〔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三〕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冬十月,叔孙昭子死;十一月,宋元公卒。

〔一〕师古曰:「昭子,叔孙婼也。元公,宋平公子也。相泣,相对而俱泣也。」

〔二〕师古曰:「乐祈,宋司城子梁也。佐,佐酒。」

〔三〕师古曰:「哀乐,可乐而反哀也。乐哀,可哀而反乐也。丧,失之也。」

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夫人以酒脯祠,鼠舞不休,夜死。黄祥也。时燕剌王旦谋反将败,死亡象也。其月,发觉伏辜。京房易传曰:「诛不原情,厥妖鼠舞门。」

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是岁,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始用事;又封凤母弟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庶弟谭等五人赐爵关内侯,食邑三千户。〔一〕复益封凤五千户,悉封谭等为列侯,是为五侯。哀帝即位,封外属丁氏、傅氏、周氏、郑氏凡六人为列侯。〔二〕杨宣对曰:「五侯封日,天气赤黄,丁、傅复然。〔三〕此殆爵土过制,伤乱土气之祥也。」京房易传曰:「经称『

观其生』,〔四〕言大臣之义,当观贤人,知其性行,推而贡之,否则为闻善不与,兹谓不知,〔五〕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黄者,日上黄光不散如火然,有黄浊气四塞天下。蔽贤绝道,故灾异至绝世也。经曰『良马逐』。〔六〕逐,进也,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为下相攘善,〔七〕兹谓盗明,厥咎亦不嗣,至于身僇家绝。」〔八〕

〔一〕师古曰:「谭、商、音、根、逢时凡五人。」

〔二〕师古曰;「外戚传傅太后弟子喜封高武侯,晏封孔乡侯,商封汝昌侯,同母弟子郑业为阳信侯,丁太后兄明封阳安侯,子满封平周侯。傅氏、郑氏侯者四人,丁氏侯者二人。今此言六人为列侯,其数是也。傅氏、丁氏、郑氏则有之,而不见周氏所出。志传不同,未详其意。」

〔三〕服虔曰:「杨宣,谏大夫也。」

〔四〕师古曰:「易观卦上九爻辞。」

〔五〕师古曰:「徒知之而已,不能进助也。」

〔六〕师古曰:「此易大畜九三爻辞。」

〔七〕师古曰:「攘,却也。言不进达之也。一曰攘,因也。因而窃取曰攘。音人羊反。」

〔八〕师古曰:「僇,古戮字。」

史记周幽王二年,周三川皆震。〔一〕刘向以为金木水火沴土者也。伯阳甫曰:〔二〕「周将亡矣!天地之气不过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三〕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四〕阳失而在阴,原必塞;〔五〕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六〕土无所演,而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如二代之季,其原又塞,塞必竭;川竭,山必崩。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

〔一〕应劭曰:「震,地震三川竭也。」师古曰:「三川,泾、渭、洛也。洛即漆沮也。川自震耳,故将壅塞,非地震也。」

〔二〕服虔曰:「周太史。」

〔三〕应劭曰:「迫,阴迫阳,使不能升也。」

〔四〕应劭曰:「失其所,失其道也。填阴,为阴所填不得升也。」师古曰:「填音竹刃反。」

〔五〕师古曰:「原谓水泉之本也。」

〔六〕应劭曰:「演,引也,所以引出土气者也。」师古曰:「演音衍。」

是岁(二)〔三〕川竭,岐山崩。刘向以为阳失在阴者,谓火气来煎枯水,故川竭也。山川连体,下竭上崩,事势然也。时幽王暴虐,妄诛伐,不听谏,迷于褒姒,废其正后,〔一〕废后之父申侯与犬戎共攻杀幽王。一曰,其在天文,水为辰星,辰星为蛮夷。月食辰星,国以女亡。幽王之败,女乱其内,夷攻其外。京房易传曰:「君臣相背,厥异名水绝。」〔二〕

〔一〕师古曰:「褒姒,褒人所献之女也。正后,申后也。盖白华之诗所为作也。」

〔二〕师古曰:「有名之水。」

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刘向以为先是时,齐桓、晋文、鲁厘二伯贤君新没,〔一〕周襄王失道,〔二〕楚穆王杀父,〔三〕诸侯皆不肖,权倾于下,天戒若曰,臣下强盛者将动为害。后宋、鲁、晋、莒、郑、陈、齐皆杀君。〔四〕诸震,略皆从董仲舒说也。京房易传曰:「臣事虽正,专必震,其震,于水则波,于木则摇,于屋则瓦落。大经在辟而易臣,兹谓阴动,〔五〕厥震摇政宫。大经摇政,兹谓不阴,厥震摇山,山出涌水。嗣子无德专禄,兹谓不顺,厥震动丘陵,涌水出。」

〔一〕师古曰:「齐桓、晋文,二伯也。鲁僖,贤君也。伯读曰霸。」

〔二〕师古曰:「谓避叔带之难而出奔,失为君之道。」

〔三〕师古曰:「穆王,商臣也,杀其父成王也。」

〔四〕师古曰:「文十六年宋人杀其君杵臼,十八年襄仲杀恶,宣二年晋赵盾杀其君夷皋,文十八年莒弒其君庶其,宣四年郑公子归生弒其君夷,十年陈夏征舒杀其君平国,文十八年齐人杀其君商人。」

〔五〕服虔曰:「经,常也。辟音刑辟之辟。」苏林曰:「大经,五行之常经也。在辟,众阴犯杀其上也。」师古曰:「辟读曰僻,谓常法僻坏而易臣也。」

襄公十六年「五月甲子,地震」。刘向以为先是鸡泽之会,诸侯盟,大夫又盟。〔一〕是岁三月,诸侯为溴梁之会,而大夫独相与盟,〔二〕五月地震矣。其后崔氏专齐,栾盈乱晋,良霄倾郑,阍杀吴子,燕逐其君,楚灭陈、蔡。〔三〕

〔一〕师古曰:「鸡泽,卫地也。襄三年,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陈侯使袁侨如会,戊寅,叔孙豹及诸侯大夫及陈袁侨盟也。」

〔二〕师古曰:「经书诸大夫盟,谓晋、宋、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之大夫。」

〔三〕师古曰:「崔氏,齐卿崔杼也。栾盈,晋大夫栾桓子之子怀子也,二十一年奔楚,二十三年复入于晋而作乱。良霄,郑大夫伯有也。三十年,子以驷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廱梁,遂奔许,晨自墓门之窦入,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驷带率国人伐之,伯有死于羊肆。阍,守门者也。吴子,余祭也。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二十九年,余祭观舟,阍以刀杀之。燕,北燕国也。昭三年冬,燕大夫杀公之外嬖,公惧奔齐。昭八年,楚师灭陈。十一年,楚灭蔡也。」

昭公十九年「五月己卯,地震」。刘向以为是时季氏将有逐君之变。其后宋三臣、曹会皆以地叛,〔一〕蔡、莒逐其君,吴败中国杀二君。〔二〕

〔一〕师古曰:「二十年,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二十一年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曹会,大夫公孙会也,二十年自鄸出奔宋。谷梁传曰『自鄸者,专鄸也』。鄸,会之邑也。鄸音莫风反。」

〔二〕师古曰:「昭二十一年,蔡人信费无极之言,出蔡侯朱,朱出奔楚。二十三年,莒子庚舆虐而好剑,国人患之。秋七月,乌存帅国人以逐之,庚舆出奔鲁。戊辰,吴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髡、沉子逞灭,是也。」

二十三年「八月乙未,地震」。刘向以为是时周景王崩,刘、单立王子猛,尹氏立子朝。〔一〕其后季氏逐昭公,黑肱叛邾,〔二〕吴杀其君僚,〔三〕宋五大夫、晋二大夫皆以地叛。〔四〕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黑肱,邾大夫也。三十一年,经书『邾黑肱以滥来奔』。滥,邾邑。」

〔三〕师古曰:「二十七年,吴公子光使专设诸抽剑刺王是也。」

〔四〕师古曰:「定十年,宋公之弟辰暨仲它、石彄出奔陈。十一年春,辰及仲它、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十三年,晋荀寅、士吉射入朝歌以叛。」

哀公三年「四月甲午,地震」。刘向以为是时诸侯皆信邪臣,莫能用仲尼,盗杀蔡侯,齐陈乞弒君。〔一〕

〔一〕师古曰:「哀四年,经书『盗杀蔡侯申』。左氏传曰:『蔡昭侯将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公孙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陈乞,齐大夫陈僖子也。六年,乞杀其君荼。荼,景公之子安孺子也。荼音大胡反。」

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一〕武帝征和二年八月癸亥,地震,厌杀人。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邪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元帝永光三年冬,地震。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

〔一〕师古曰:「厌音一甲反。次下亦同。」

厘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麓崩」。谷梁传曰:「林属于山曰麓,〔一〕沙其名也。」刘向以为臣下背叛,散落不事上之象也。先是,齐桓行伯道,会诸侯,〔二〕事周室。管仲既死,桓德日衰,天戒若曰,伯道将废,诸侯散落,政逮大夫,陪臣执命,臣下不事上矣。桓公不寤,天子蔽晦。〔三〕及齐(威)〔桓〕死,天下散而从楚。王札子杀二大夫,〔四〕晋败天子之师,〔五〕莫能征讨,从是陵迟。公羊以为沙麓,河上邑也。董仲舒说略同。一曰,河,大川象;齐,大国;桓德衰,伯道将移于晋文,故河为徙也。左氏以为沙麓,晋地;沙,山名也;地震而麓崩,不书震,举重者也。伯阳甫所谓「

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不过十年,数之纪也。」至二十四年,晋怀公杀于高梁。〔六〕京房易传曰:「小人剥庐,〔七〕厥妖山崩,兹谓阴乘阳,弱胜强。」

〔一〕师古曰:「属,联也,音之欲反。」

〔二〕师古曰:「伯读曰霸。其下亦同。」

〔三〕师古曰:「被,掩蔽而暗也。」

〔四〕师古曰:「二大夫,召伯、毛伯也。」

〔五〕师古曰:「谓败之于贸戎也。已解于上也。」

〔六〕师古曰:「怀公谓子圉,惠公之子也。文公入国而使杀之。高梁,晋地。」

〔七〕师古曰:「剥卦上九爻之辞。」

成公五年「夏,梁山崩」。谷梁传曰廱河三日不流,〔一〕晋君帅群臣而哭之,乃流。〔二〕刘向以为山阳,君也,水阴,民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坏,下乱,百姓将失其所矣。哭然后流,丧亡象也。梁山在晋地,自晋始而及天下也。后晋暴杀三卿,厉公以弒。〔三〕溴梁之会,天下大夫皆执国政,〔四〕其后孙、宁出卫献,〔五〕三家逐鲁昭,单、尹乱王室。〔六〕董仲舒说略同。刘歆以为梁山,晋望也;崩,弛崩也。〔七〕古者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吉凶祸福,不是过也。国主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美恶周必复。〔八〕是岁岁在鹑火,至十七年复在鹑火,栾书、中行偃杀厉公而立悼公。

〔一〕师古曰:「廱读曰壅。」

〔二〕师古曰:「从伯宗用辇者之言。」

〔三〕师古曰:「三卿谓郄犨、郄锜、郄至也。厉公杀之,而栾书、中行偃又弒厉公。事在成十七年。」

〔四〕师古曰:「已解于上。」

〔五〕师古曰:「孙,孙林父,宁,宁殖,皆卫大夫也。卫献公,定公之子也,名衎。献公戒二子食,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怒,因作乱。公如鄄,遂出奔齐。孙氏追之,败公徒于柯泽。事在襄十四年。」

〔六〕师古曰:「并解于上。」

〔七〕师古曰:「言渐解散也。弛音式尔反。」

〔八〕师古曰:「复音扶目反。」

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文帝元年四月,齐楚地山二十九所同日俱大发水,溃出,刘向以为近水沴土也。天戒若曰,勿盛齐楚之君,今失制度,将为乱。后十六年,帝庶兄齐悼惠王之孙文王则薨,无子,帝分齐地,立悼惠王庶子六人皆为王。〔一〕贾谊、晁错谏,以为违古制,恐为乱。至景帝三年,齐楚七国起兵百余万,汉皆破之。春秋四国同日灾,〔二〕汉七国同日众山溃,咸被其害,不畏天威之明效也。

〔一〕师古曰:「谓齐孝王将闾、济北王志、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

〔二〕师古曰:「宋、卫、陈、郑。」

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丙戌,犍为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廱江水,〔一〕江水逆流坏城,杀十三人,地震积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动。元延三年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廱江,江水逆流,三日乃通。刘向以为周时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兴也。汉家本起于蜀汉,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二〕殆必亡矣。其后三世亡嗣,王莽篡位。

〔一〕师古曰:「廱读曰壅。次下亦同。」

〔二〕如淳曰:「孛星尾长及摄提、大角,始发于参至辰也。」

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一〕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痾,时则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

〔一〕服虔曰:「眊音老耄。」

「皇之不极,是谓不建」,皇,君也。极,中;建,立也。人君貌言视听思心五事皆失,不得其中,则不能立万事,失在眊悖,故其咎眊也。〔一〕王者自下承天理物。云起于山,而弥于天;〔二〕天气乱,故其罚常阴也。一曰,上失中,则下强盛而蔽君明也。易曰「

亢龙有悔,贵而亡位,高而亡民,贤人在下位而亡辅」,〔三〕如此,则君有南面之尊,而亡一人之助,故其极弱也。盛阳动进轻疾〔四〕。礼,春而大射,以顺阳气。〔五〕上微弱则下奋动,故有射妖。易曰「云从龙」,〔六〕又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七〕阴气动,故有龙蛇之孽。于易,干为君为马,马任用而强力,君气毁,故有马祸。一曰,马多死及为怪,亦是也。君乱且弱,人之所叛,天之所去,不有明王之诛,则有篡弒之祸,故有下人伐上之痾。凡君道伤者病天气,不言五行沴天,而曰「日月乱行,星辰逆行」者,为若下不敢沴天,犹春秋曰「王师败绩于贸戎」,不言败之者,以自败为文,尊尊之意也。刘歆皇极传曰有下体生上之痾。说以为下人伐上,天诛已成,不得复为痾云。皇极之常阴,刘向以为春秋亡其应。一曰,久阴不雨是也。刘歆以为自属常阴。

〔一〕师古曰:「眊,不明也。悖,惑也,音布内反。」

〔二〕师古曰:「弥,满也。」

〔三〕师古曰:「干上九文言也。」

〔四〕服虔曰:「阳行轻且疾也。」

〔五〕韦昭曰:「将祭,与群臣射,谓之大射。」

〔六〕师古曰:「干九五文言。」

〔七〕师古曰:「下系辞也。」

昭帝元平元年四月崩,亡嗣,立昌邑王贺。贺即位,天阴,昼夜不见日月。贺欲出,光禄大夫夏侯胜当车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欲何之?」贺怒,缚胜以属吏,〔一〕吏白大将军霍光。光时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泄,召问胜。胜上洪范五行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不敢察察言,〔二〕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读之,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数日卒共废贺,此常阴之明效也。京房易传曰:「有蜺、蒙、雾。雾,上下合也。蒙如尘云。蜺,日旁气也。其占曰:后妃有专,蜺再重,赤而专,至冲旱。〔三〕妻不壹顺,黑蜺四背,又白蜺双出日中。妻以贵高夫,兹谓擅阳,蜺四方,日光不阳,解而温。〔四〕内取兹谓禽,〔五〕蜺如禽,在日旁。以尊降妃,兹谓薄嗣,蜺直而塞,六辰乃除,夜星见而赤。〔六〕女不变始,兹谓乘夫,〔七〕蜺白在日侧,黑蜺果之。气正直。〔八〕妻不顺正,兹谓擅阳,蜺中窥贯而外专。夫妻不严兹谓媟,〔九〕蜺与日会。妇人擅国兹谓顷,〔一0〕蜺白贯日中,赤蜺四背。〔一一〕适不答兹谓不次,〔一二〕蜺直在左,蜺交在右。取于不专,兹谓危嗣,蜺抱日两未及。君淫外兹谓亡,蜺气左日交于外。取不达兹谓不知,蜺白夺明而大温,温而雨。〔一三〕尊卑不别兹谓媟,蜺三出三已,三辰除,〔一四〕除则日出且雨。臣私禄及亲,兹谓罔辟,〔一五〕厥异蒙,其蒙先大温,已蒙起,日不见。行善不请于上,兹谓作福,蒙一日五起五解。辟不下谋,臣辟异道,兹谓不见,上蒙下雾,风三变而俱解。立嗣子疑,兹谓动欲,蒙赤,日不明。德不序兹谓不聪,蒙,日不明,温而民病。德不试,空言禄,〔一六〕兹谓主窳臣夭,〔一七〕蒙起而白。君乐逸人兹谓放,蒙,日青,黑云夹日,左右前后行过日。公不任职,兹谓怙禄,蒙三日,又大风五日,蒙不解。利邪以食,兹谓闭上,蒙大起,白云如山行蔽日。公惧不言道,兹谓闭下,蒙大起,日不见,若雨不雨,至十二日解,而有大云蔽日。禄生于下,兹谓诬君,蒙微而小雨,已乃大雨。下相攘善,兹谓盗明,蒙黄浊。下陈功,求于上,兹谓不知,蒙,微而赤,风鸣条,解复蒙。下专刑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大臣厌小臣兹谓蔽,蒙微,日不明,若解不解,大风发,赤云起而蔽日。众不恶恶兹谓闭,蒙,尊卦用事,〔一八〕三日而起,日不见。漏言亡喜,兹谓下厝用,〔一九〕蒙微,日无光,有雨云,雨不降。废忠惑佞兹谓亡,蒙,天先清而暴,蒙微而日不明。有逸民兹谓不明,蒙浊,夺日光。公不任职,兹谓不绌,蒙白,三辰止,则日青,青而寒,寒必雨。忠臣进善君不试,兹谓遏,〔二0〕蒙,先小雨,雨已蒙起,微而日不明。惑众在位,兹谓覆国,蒙微而日不明,一温一寒,风扬尘。知佞厚之兹谓庳,蒙甚而温。君臣故弼兹谓悖,〔二一〕厥灾风雨雾,风拔木,乱五谷,已而大雾。庶正蔽恶,兹谓生孽灾,厥异雾。」此皆阴云之类云。

〔一〕师古曰:「属,委也,音之欲反。」

〔二〕臣瓒曰:「不敢察察明言之。」

〔三〕孟康曰:「专,员也。若五月再重,赤而员,至十一月旱也。」

〔四〕服虔曰:「蒙气解而温。」

〔五〕服虔曰:「人君内淫于骨肉也。」臣瓒曰:「人君取于国中也。」师古曰:「取,如礼记『聚麀』之聚。瓒说非。」

〔六〕韦昭曰:「六辰,谓从卯至申。」

〔七〕孟康曰:「始贵高于夫,终行此不变也。」

〔八〕师古曰:「果谓干之也。」

〔九〕韦昭曰:「媟言媟慢也。」师古曰:「音先列反。」

〔一0〕师古曰:「顷读曰倾。」

〔一一〕服虔曰:「蜺背日。」

〔一二〕服虔曰:「言适妻不见答也。」臣瓒曰:「夫不接妻谓不答。」师古曰:「适读曰嫡。答,报也。言妻有承顺之心,不见报答也。一曰,答,对也,言不以恩意接对之。」

〔一三〕师古曰:「取读曰聚。」

〔一四〕韦昭曰:「若从寅至辰也。蜺旦见西,晏则雨。」

〔一五〕韦昭曰:「辟,君也。」师古曰:「辟音壁。其下并同。」

〔一六〕师古曰:「试,用也。」

〔一七〕孟康曰:「谓君惰窳,用人不以次第,为夭也。」师古曰:「窳音庾。」

〔一八〕孟康曰:「尊卦,乾坤也。」臣瓒曰:「京房谓之方伯卦,震、兑、坎、离也。」师古曰:「孟说是。」

〔一九〕师古曰:「厝音千各反。」

〔二0〕师古曰:「试,用也。」

〔二一〕师古曰:「弼犹相戾也。悖,惑也。」

严公十八年「秋,有蜮」。刘向以为蜮生南越。越地多妇人,男女同川,淫女为主,乱气所生,故圣人名之曰蜮。蜮犹惑也,在水旁,能射人,射人有处,甚者至死。〔一〕南方谓之短弧,〔二〕近射妖,死亡之象也。时严将取齐之淫女,故蜮至。天戒若曰,勿取齐女,将生淫惑篡弒之祸。严不寤,遂取之。入后淫于二叔,二叔以死,两子见弒,夫人亦诛。〔三〕刘歆以为蜮,盛暑所生,非自越来也。京房易传曰:「忠臣进善君不试,厥咎国生蜮。」〔四〕

〔一〕师古曰:「以气射人也。」

〔二〕师古曰:「即射工也,亦呼水弩。」

〔三〕师古曰:「并解于上。」

〔四〕师古曰:「试,用也。」

史记鲁哀公时,有隼集于陈廷而死,〔一〕楛矢贯之,〔二〕石砮,〔三〕长尺有咫。〔四〕陈闵公使使问仲尼,〔五〕仲尼曰:「

隼之来远矣!昔武王克商,信道百蛮,使各以方物来贡,肃慎贡楛矢,〔六〕石砮长尺有咫。先王分异姓以远方职,使毋忘服,〔七〕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八〕刘向以为隼近黑祥,贪暴类也;矢贯之,近射妖也;死于廷,国亡表也。象陈眊乱,不服事周,〔九〕而行贪暴,将致远夷之祸,为所灭也。是时中国齐晋、南夷吴楚为强,〔一0〕陈交晋不亲,附楚不固,数被二国之祸。后楚有白公之乱,〔一一〕陈乘而侵之,〔一二〕卒为楚所灭。〔一三〕

〔一〕师古曰:「隼,鸷鸟,即今之鴩也。说者以为鹞,失之矣。廷,朝廷也。鴩字音胡骨反。」

〔二〕应劭曰:「楛,木名。」师古曰:「音怙,其木堪为箭笴,今豳以北皆用之,土俗呼其木为楛子也。」

〔三〕应劭曰:「砮,镞也,音奴,又乃互反。」

〔四〕张晏曰:「八寸曰咫。」

〔五〕师古曰:「闵公名周,怀公之子。」

〔六〕臣瓒曰:「肃慎,东北夷。」

〔七〕师古曰:「服,事也。」

〔八〕师古曰:「得昔所分之矢于府藏中。」

〔九〕师古曰:「眊音莫报反。」

〔一0〕师古曰:「中国则齐、晋为强,南夷则吴、楚为强。」

〔一一〕师古曰:「白公,楚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也。建遇谗,奔郑而死。胜在吴,子西召之,使处吴境,为白公。吴人伐慎,白公败之,请以战备献,因作乱,子西、子期皆死。事在哀十六年。」

〔一二〕师古曰:「白公之乱,陈人恃其聚而侵楚。事见哀十七年。」

〔一三〕师古曰:「陈闵公之二十年,获麟之岁也。其二十四年,而为楚所灭。」

史记夏后氏之衰,有二龙止于夏廷,而言「余,褒之二君也」。〔一〕夏帝卜杀之,去之,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二〕。于是布币策告之。〔三〕龙亡而漦在,乃椟去之。〔四〕其后夏亡,传椟于殷周,三代莫发,至厉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廷,不可除也。厉王使妇人臝而噪之,〔五〕漦化为玄鼋,〔六〕入后宫。处妾遇之而孕,〔七〕生子,惧而弃之。宣王立,女童谣曰:「弧萁服,实亡周国。」〔八〕后有夫妇鬻是器者,宣王使执而僇之。〔九〕既去,见处妾所弃妖子,闻其夜号,哀而收之,遂亡奔褒。后褒人有罪,入妖子以赎,是为褒姒,幽王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王废申后及太子宜咎,而立褒姒、伯服代之。废后之父申侯与缯西畎戎共攻杀幽王。〔一0〕诗曰:「赫赫宗周,褒姒之。」〔一一〕刘向以为夏后季世,周之幽、厉,皆誖乱逆天,〔一二〕故有龙鼋之怪,近龙蛇孽也。漦,血也,一曰沫也。弧,桑弓也。萁服,盖以萁草为箭服,近射妖也。女童谣者,祸将生于女,国以兵寇亡也。〔一三〕

〔一〕师古曰:「褒,古国名。」

〔二〕应劭曰:「漦,沫也。」郑氏曰:「漦音牛齝之齝。」师古曰:「去谓驱逐也,止谓拘留也。去音丘吕反。漦音丑之反。」

〔三〕师古曰:「奠币为礼,读策辞而告之也。说者以为策者米,盖失之矣。」

〔四〕师古曰:「椟,匮也。去,藏也。椟音读。去音丘吕反。」

〔五〕应劭曰:「群呼曰噪。」师古曰:「噪音先到反。」

〔六〕韦昭曰:「玄,黑;鼋,蜤蜴也,似蛇而有足。」师古曰:「鼋似鳖而大,非蛇及蜤蜴。」

〔七〕师古曰:「处妾,宫中之童女。」

〔八〕服虔曰:「,桑也。」师古曰:「女童谣,闾里之童女为歌谣也。,山桑之有点文者也。木弓曰弧。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音一簟反。萁音基。荻音敌。」

〔九〕师古曰:「鬻,卖也,音弋六反。」

〔一0〕师古曰:「畎戎即犬戎,亦曰昆夷。」

〔一一〕师古曰:「小雅正月之诗也。赫赫,盛貌也。宗周,镐京也。,灭也,音呼悦反。」

〔一二〕师古曰:「誖,惑也,音布内反。」

〔一三〕师古曰:「因妇人以致兵寇也。」

左氏传昭公十九年,龙斗于郑时门之外洧渊。〔一〕刘向以为近龙孽也。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二〕重以强吴,〔三〕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四〕是时子产任政,内惠于民,外善辞令,以交三国,郑卒亡患,能以德消变之效也。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厥妖龙斗。」

〔一〕师古曰:「时门,郑城门也。洧泉,洧水之泉也。洧水出荥阳密县东南,至颍川长平入颍也。」

〔二〕师古曰:「摄,收持之。」

〔三〕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四〕师古曰:「言若不修德,则三国伐之,必危亡。」

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陵井中,〔一〕至乙亥夜去。刘向以为龙贵象而困于庶人井中,象诸侯将有幽执之祸。其后吕太后幽杀三赵王,诸吕亦终诛灭。京房易传曰:「有德遭害,厥妖龙见井中。」又曰:「行刑暴恶,黑龙从井出。」

〔一〕师古曰:「兰陵县之廷东里也。温陵,人姓名也。」

左氏传鲁严公时有内蛇与外蛇斗郑南门中,内蛇死。刘向以为近蛇孽也。先是郑厉公劫相祭仲而逐兄昭公代立。〔一〕后厉公出奔,昭公复入。〔二〕死,弟子仪代立。〔三〕厉公自外劫大夫傅瑕,使僇子仪。〔四〕此外蛇杀内蛇之象也。蛇死六年,而厉公立。严公闻之,问申繻曰:「犹有妖乎?」〔五〕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六〕妖由人兴也。人亡舋焉,妖不自作。人弃常,故有妖。」〔七〕京房易传曰:「立嗣子疑,厥妖蛇居国门斗。」

〔一〕师古曰:「厉公母,宋廱氏之女也。祭仲,祭封人仲足也。桓十一年,宋人执祭仲,曰:『不立突,将死。』仲乃与宋盟而立厉公。昭公奔卫。祭音侧介反。」

〔二〕师古曰:「桓十五年,厉公与祭仲之婿廱纠谋杀祭仲,不克,五月,出奔蔡。六月,昭公复归于郑。九月,厉公杀檀伯而居栎也。」

〔三〕师古曰:「桓十七年,高渠弥弒昭公而立其弟子亹。十八年,齐人杀子亹,祭仲乃立亹之弟仪也。」

〔四〕师古曰:「傅瑕,郑大夫也。庄十四年,厉公自栎侵郑,获傅瑕,与之盟。于是傅瑕杀子仪而纳厉公也。」

〔五〕师古曰:「申繻,鲁大夫也。繻音须。」

〔六〕师古曰:「炎音弋赡反。」

〔七〕师古曰:「已解于上。」

左氏传文公十六年夏,有蛇自泉宫出,〔一〕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刘向以为近蛇孽也。泉宫在囿中,公母姜氏尝居之,蛇从之出,象宫将不居也。诗曰:「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二〕又蛇入国,国将有女忧也。如先君之数者,公母将薨象也。秋,公母薨。公恶之,乃毁泉台。夫妖孽应行而自见,非见而为害也。文不改行循正,共御厥罚,〔三〕而作非礼,以重其过。〔四〕后二年薨,公子遂杀文之二子恶、视,而立宣公。〔五〕文公夫人大归于齐。〔六〕

〔一〕师古曰:「泉宫,即泉台。」

〔二〕师古曰:「小雅斯干之诗。」

〔三〕师古曰:「共读曰恭。御读曰御,又读如本字。」

〔四〕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五〕师古曰:「恶即子赤也。视,其母弟。」

〔六〕师古曰:「本齐女,故出而归齐,所谓哀姜者也。」

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后二年秋,有卫太子事,事自赵人江充起。

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一〕公嬖向魋欲之〔二〕,公取而朱其尾鬣〔三〕以予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四〕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公弟辰谓地曰:「子为君礼,不过出竟,君必止子。」〔五〕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不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六〕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遂与其徒出奔陈。明年俱入于萧以叛,大为宋患,〔七〕近马祸也。

〔一〕师古曰:「地,宋元公子也。四马曰驷。」

〔二〕师古曰:「公谓景公,即地之兄也。魋,宋司马桓魋也。向音式尚反。魋音大回反。」

〔三〕师古曰:「鬣,领上鬣也,音力涉反。」

〔四〕师古曰:「抶,击也,音丑失反。」

〔五〕师古曰:「辰亦元公子也。言若见君怒,惧而出奔,是为臣之礼也。竟读曰境(也)。」

〔六〕应劭曰:「迋音君狂〔反〕。」臣瓒曰:「迋音九放反。」师古曰:「二说皆非也。迋,欺也,音求往反。」

〔七〕师古曰:「萧,宋邑。」

史记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马生人,昭王二十年牡马生子而死。刘向以为皆马祸也。孝公始用商君攻守之法,东侵诸侯,至于昭王,用兵弥烈。〔一〕其象将以兵革抗极成功,而还自害也。牡马非生类,妄生而死,犹秦恃力强得天下,而还自灭之象也。〔一〕曰,诸畜生非其类,子孙必有非其姓者,至于始皇,果吕不韦子。京房易传曰:「

方伯分威,厥妖牡马生子。亡天子,诸侯相伐,厥妖马生人。」

〔一〕师古曰:「烈,猛也。」

文帝十二年,有马生角于吴,角在耳前,上乡。〔一〕右角长三寸,左角长二寸,皆大二寸。刘向以为马不当生角,犹吴不当举兵乡上也。是时,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二〕内怀骄恣,变见于外,天戒早矣。王不寤,后卒举兵,诛灭。京房易传曰:「臣易上,政不顺,厥妖马生角,兹谓贤士不足。」又曰:「天子亲伐,马生角。」

〔一〕师古曰:「乡读曰向。次下亦同。」

〔二〕师古曰:「高纪云『六年春,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十二年十月诏曰:『吴,古之建国,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无后,朕欲复立吴王。』长沙王臣等请立沛侯为吴王。而荆燕吴传云:『荆王刘贾为黥布所杀,无后,上患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乃立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是则濞之所封,贾本地也,止有三郡,荆燕吴传与纪(罔)〔同〕矣。今此云四郡,未详其说。若以贾本不得会稽,濞加一郡者,则不得言五十三城也。」

成帝绥和(三)〔二〕年二月,大厩马生角,在左耳前,围长各二寸。是时王莽为大司马,害上之萌自此始矣。〔一〕哀帝建平二年,定襄牡马生驹,三足,随群饮食,太守以闻。马,国之武用,三足,不任用之象也。后侍中董贤年二十二为大司马,居上公之位,天下不宗。哀帝暴崩,成帝母王太后召弟子新都侯王莽入,收贤印绶,贤恐,自杀,莽因代之,并诛外家丁、傅。又废哀帝傅皇后,令自杀,发掘帝祖母傅太后、母丁太后陵,更以庶人葬之。辜及至尊,大臣微弱之祸也。

〔一〕师古曰:「萌,若草木之始生也。」

文公十一年,「败狄于咸」。〔一〕谷梁、公羊传曰,长狄〔二〕兄弟三人,一者之鲁,〔三〕一者之齐,〔四〕一者之晋。〔五〕皆杀之,身横九亩;〔六〕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七〕何以书?记异也。刘向以为是时周室衰微,三国为大,可责者也。天戒若曰,不行礼义,大为夷狄之行,将至危亡。其后三国皆有篡弒之祸〔八〕,近下人伐上之痾也。刘歆以为人变,属黄祥。一曰,属臝虫之孽。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凡人为变,皆属皇极下人伐上之痾云。京房易传曰:「君暴乱,疾有道,厥妖长狄入国。」又曰:「丰其屋,下独苦。〔九〕长狄生,世主虏。」

〔一〕师古曰:「咸,鲁地也。」

〔二〕师古曰:「防风之后,漆姓也,国号鄋瞒。鄋音所求反。瞒音莫干反。」

〔三〕师古曰:「侨如也。来伐鲁,为叔孙得臣所获。」

〔四〕师古曰:「荣如也。齐襄公二年伐齐,为王子成父所获。」

〔五〕师古曰:「焚如也。宣十五年,晋灭潞国而获之。」

〔六〕师古曰:「,古亩字。」

〔七〕师古曰:「轼,车前横木。」

〔八〕师古曰:「谓鲁文公薨,襄仲弒恶及视而立宣公;齐连称、管至父弒襄公而立无知;晋栾书、中行偃弒厉公而立悼公。」

〔九〕师古曰:「丰其屋,易丰卦上六爻辞也。丰,大也。」

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一〕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奢淫暴虐,务欲广地;南戍五岭,北筑长城以备胡越,〔二〕堑山填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故大人见于临洮,明祸乱之起。后十四年而秦亡,亡自戍卒陈胜发。

〔一〕师古曰:「陇西之县也。音吐高反。」

〔二〕师古曰:「五岭,解在张耳陈余传。」

史记魏襄王十三年,魏有女子化为丈夫。京房易传曰:「女子化为丈夫,兹谓阴昌,贱人为王;丈夫化为女子,兹谓阴胜,厥咎亡。」一曰,男化为女,宫刑滥也;〔一〕女化为男,妇政行也。

〔一〕如淳曰:「宫刑之行大滥也。」

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长安陈凤言此阳变为阴,将亡继嗣,自相生之象。一曰,嫁为人妇生一子〔

者〕,将复一世乃绝。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方与女子田无啬生子。〔一〕先未生二月,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三日,人过闻啼声,母掘收养。

〔一〕师古曰:「方与者,山阳之县也。女子姓田,名无啬。方与音房豫。」

平帝元始元年二月,朔方广牧女子赵春病死,〔一〕敛棺积六日,〔二〕出在棺外,自言见夫死父,曰:「年二十七,不当死。」太守谭以闻。京房易传曰:「『干父之蛊,有子,考亡咎』。〔三〕子三年不改父道,思慕不皇,亦重见先人之非,〔四〕不则为私,厥妖人死复生。」一曰,至阴为阳,下人为上。

〔一〕师古曰:「广牧,朔方之县也。姓赵,名春。」

〔二〕师古曰:「敛音力赡反。棺音工唤反。」

〔三〕韦昭曰:「蛊事也。子能正父之事,是为有子,故考不为咎累。」师古曰:「易蛊卦初六爻辞也。」

〔四〕师古曰:「言父有不善之事,当速改之,若唯思慕而已,无所变易,是重显先人之非也。一曰,三年之内,但思慕而已,不暇见父之非,故不改也。重音直用反。」

六月,长安女子有生儿,两头异颈面相乡,四臂共匈俱前乡〔一〕,上有目长二寸所。京房易传曰:「『睽孤,见豕负涂』,〔二〕厥妖人生两头。下相攘善,妖亦同。人若六畜首目在下,兹谓亡上,正将变更。凡妖之作,以谴失正,各象其类。二首,下不壹也;足多,所任邪也;足少,下不胜任,或不任下也。凡下体生于上,不敬也;上体生于下,媟渎也;生非其类,淫乱也;人生而大,上速成也;生而能言,好虚也。群妖推此类,不改乃成凶也。」

〔一〕师古曰:「乡读曰向。」

〔二〕师古曰:「易睽卦上九象辞也。睽孤,乖剌之意也。涂,泥也。睽音苦携反。」

景帝二年九月,胶东下密人年七十余,生角,角有毛。时胶东、胶西、济南、齐四(主)〔王〕有举兵反谋,谋由吴王濞起,连楚、赵,凡七国。下密,县居四齐之中;〔一〕角,兵象,上乡者也〔二〕;老人,吴王象也;年七十,七国象也。天戒若曰,人不当生角,犹诸侯不当举兵以乡京师也;祸从老人生,七国俱败云。诸侯不寤,明年吴王先起,诸侯从之,七国俱灭。京房易传曰:「冢宰专政,厥妖人生角。」

〔一〕师古曰:「四齐即上所云胶东、胶西、济南、齐也。本皆齐地,故谓之四齐。」

〔二〕师古曰:「乡读曰向。次下亦同。」

成帝建始三年十月丁未,京师相惊,言大水至。渭水虒上小女陈持弓年九岁,〔一〕走入横城门,入未央宫尚方掖门,殿门门卫户者莫见,至句盾禁中而觉得。〔二〕民以水相惊者,阴气盛也。小女而入宫殿中者,下人将因女宠而居有宫室之象也。名曰持弓,有似周家弧之祥。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三〕是时,帝母王太后弟凤始为上将,秉国政,天知其后将威天下而入宫室,故象先见也。其后,王氏兄弟父子五侯秉权,至莽卒篡天下,盖陈氏之后云。京房易传曰:「妖言动众,兹谓不信,路将亡人,司马死。」

〔一〕师古曰:「虒上,地名也。音斯。」

〔二〕师古曰:「句盾,少府之署。觉得,事觉而见执得也。」

〔三〕师古曰:「下系之辞也。」

成帝绥和二年八月庚申,郑通里男子王褒〔一〕衣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二〕上前殿,入非常室中,〔三〕解帷组结佩之,〔四〕招前殿署长业等曰:「天帝令我居此。」业等收缚考问,褒故公车大谁卒,〔五〕病狂易,〔六〕不自知入宫状,下狱死。是时王莽为大司马,哀帝即位,莽乞骸骨就第,天知其必不退,故因是而见象也。姓名章服甚明,径上前殿路寝,入室取组而佩之,称天帝命,然时人莫察。后莽就国,天下冤之,哀帝征莽还京师。明年帝崩,莽复为大司马,因是而篡国。

〔一〕师古曰:「郑县之通里。」

〔二〕师古曰:「入北司马门,又入殿之东门也。」

〔三〕如淳曰:「殿上室名。」

〔四〕师古曰:「组,绶类,所以系帷,又垂以为饰也。佩带之。」

〔五〕应劭曰:「在司马殿门掌讙呵者也。」服虔曰:「卫士之师也,着樊哙冠。」师古曰:「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谁也。而应氏乃以讙哗为义,云大讙呵,不当厥理。后之学者辄改此书谁字为讙,违本文矣。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今此卒者,长所领士卒也。」

〔六〕师古曰:「谓病狂而变易其常也。」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稿或棷一枚,〔一〕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践,〔二〕或夜折关,或踰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祭)张博具,〔三〕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四〕至秋止。是时帝祖母傅太后骄,与政事,〔五〕故杜邺对曰:「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筹,所以纪数。民,阴,水类也。水以东流为顺走,而西行,反类逆上。象数度放溢,妄以相予,违忤民心之应也。西王母,妇人之称。博弈,男子之事。于街巷仟伯,明离闑内,〔六〕与疆外。〔七〕临事盘乐,炕阳之意。白发,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门,人之所由;枢,其要也。居人之所由,制持其要也。其明甚者。今外家丁、傅并侍帷幄,布于列位,有罪恶者不坐辜罚,亡功能者毕受官爵。皇甫、三桓,诗人所刺,春秋所讥,亡以甚此。〔八〕指象昭昭,以觉圣朝,柰何不应!」后哀帝崩,成帝母王太后临朝,王莽为大司马,诛灭丁、傅。一曰丁、傅所乱者小,此异乃王太后、莽之应云。

〔一〕如淳曰:「棷,麻干也。」师古曰:「稿,禾秆也,音工老反。棷音邹,又音侧九反。」

〔二〕师古曰:「徒践,谓(徙)〔徒〕跣也。」

〔三〕师古曰:「博戏之具。」

〔四〕师古曰:「枢,门扇所由开闭者也,音昌于反。」

〔五〕师古曰:「与读曰豫。」

〔六〕师古曰:「闑,门橛也,音鱼列反。」

〔七〕师古曰:「与读曰预。」

〔八〕师古曰:「皇甫,周卿士之字也。用后嬖宠,而处职位,诗人刺之。事见小雅十月之交篇。」

校勘记

一四四三页五行厥风绝经(纪)〔纬〕,殿、局本都作「纬」。王先谦说,据注文,作「纬」是。

一四四五页二行正(书)〔昼〕雷,景佑、殿本都作「昼」。王先谦说作「昼」是。

一四四五页一二行言其始有(成)〔威〕权。景佑、殿本都作「

威」。朱一新说作「威」是。

一四四六页七行〔邴〕,郑祀泰之邑也。王先谦说殿本「郑」作「邴」是。按景佑、局本都作「郑」,当于「郑」上补「邴」字,文义方足。

一四四六页九行(谓)〔为〕灾孽也。景佑、殿本都作「为」。朱一新说作「为」是。

一四四六页一二行左公子(涸)〔泄〕,景佑、殿本都作「泄」,朱一新说作「泄」是。

一四四七页七行时(成)〔文〕公丧制未除。殿本作「文」,景佑、汲古、局本都误作「成」。

一四四八页九行王心弗()〔〕,景佑、殿本作「」。朱一新说作「」是。

一四五一页一三行是岁(二)〔三〕川竭,景佑、殿本都作「三」。叶德辉说作「三」是。

一四五五页六行及齐(威)〔桓〕死,景佑、殿本都作「桓」。

一四六九页一0行竟读曰境(也)。殿本无「也」字。

一四六九页一一行迋音君狂〔反〕。「反」字据景佑本补。

一四六九页一五行〔一〕曰,诸畜生非其类,景佑、殿本都有「

一」字。

一四七0页一一行荆燕吴传与纪(罔)〔同〕矣。景佑、殿本都作「同」。朱一新说作「同」是。

一四七0页一二行成帝绥和(三)〔二〕年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二」。

一四七三页一行嫁为人妇生一子〔者〕,景佑、殿本都有「者」字。

一四七四页六行四(主)〔王〕景佑、殿本都作「王」。朱一新说作「王」是。

一四七六页九行设(祭)张博具,钱大昭说闽本无「祭」字。朱一新说汪本无「祭」字。景佑本亦无。

一四七七页四行谓(徙)〔徒〕跣也。景佑、殿本都作「徒」。王先谦说作「徒」是。

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谷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一〕郑获鲁隐,〔二〕灭戴,〔三〕卫、鲁、宋咸杀君。〔四〕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日所躔而有变,则分野之国失政者受之。〔五〕人君能修政,共御厥罚,则灾消而福至;〔六〕不能,则灾息而祸生。〔七〕故经书灾而不记其故,盖吉凶亡常,随行而成祸福也。周衰,天子不班朔,〔八〕鲁历不正,置闰不得其月,月大小不得其度。史记(曰)〔日〕食,或言朔而实非朔,或不言朔而实朔,或脱不书朔与日,皆官失之也。京房易传曰:「亡师兹谓不御,厥异日食,其食也既,并食不一处。诛众失理,兹谓生叛,厥食既,光散。纵畔兹谓不明,厥食先大雨三日,雨除而寒,寒即食。专禄不封,兹谓不安,厥食既,先日出而黑,光反外烛。〔九〕君臣不通兹谓亡,厥蚀三既。同姓上侵,兹谓诬君,厥食四方有云,中央无云,其日大寒。公欲弱主位,兹谓不知,厥食中白青,四方赤,已食地震。诸侯相侵,兹谓不承,厥食三毁三复。君疾善,下谋上,兹谓乱,厥食既,先雨雹,杀走兽。弒君获位兹谓逆,厥食既,先风雨折木,日赤。内臣外乡兹谓背,〔一0〕厥食食且雨,地中鸣。〔一一〕冢宰专政兹谓因,厥食先大风,食时日居云中,四方亡云。伯正越职,兹谓分威,〔一二〕厥食日中分。诸侯争美于上兹谓泰,厥食日伤月,食半,天营而鸣。〔一三〕赋不得兹谓竭,厥食星随而下。受命之臣专征云试,厥食虽侵光犹明,〔一四〕若文王臣独诛纣矣〔一五〕。小人顺受命者征其君云杀,厥食五色,至大寒陨霜,〔一六〕若纣臣顺武王而诛纣矣。〔一七〕诸侯更制兹谓叛,〔一八〕厥食三复三食,食已而风,地动。适让庶兹谓生欲,〔一九〕厥食日失位,光晻晻,月形见。〔二0〕酒亡节兹谓荒,厥蚀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发雾而寒。」凡食二十占,其形二十有四,改之辄除;不改三年,三年不改六年,六年不改九年。推隐三年之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黑,臣弒从中成之形也。后卫州吁弒君而立。

〔一〕师古曰:「凡伯,周大夫也。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二〕师古曰:「公羊传隐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渝平,堕(城)〔

成〕也。曰『吾成败矣,吾与郑人未有成』。狐壤之战,隐公获焉。何以不言战?讳获也。」

〔三〕师古曰:「十年秋,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戴国,今外黄县东南戴城是也。读者多误为载,故随室置载州焉。」

〔四〕师古曰:「四年,卫州吁杀其君完。十一年,羽父使贼杀公于寪氏。桓二年春,宋督弒其君与夷。」

〔五〕师古曰:「躔,践也,音缠。」

〔六〕师古曰:「共读曰恭。御读曰御,又读如本字。」

〔七〕师古曰:「息谓蕃滋也。」

〔八〕师古曰:「班,布也。」

〔九〕韦昭曰:「中无光,四边有明外烛。」

〔一0〕师古曰:「乡读曰向。」

〔一一〕韦昭曰:「地中有声如鸣耳,或曰如狗子声。」

〔一二〕师古曰:「伯读曰霸。正者,长帅之称。」

〔一三〕韦昭曰:「食半,谓食望也。」臣瓒曰:「月食半,谓食月之半也。月食常以望,不为异也。」

〔一四〕师古曰:「试,用也,自擅意也。一说试与弒同,谓欲弒君。」

〔一五〕韦昭曰:「是时纣臣尚未欲诛纣,独文王之臣欲诛之。」

〔一六〕师古曰:「杀亦读曰弒。」

〔一七〕韦昭曰:「纣恶益甚,其臣欲顺武王而诛纣。」

〔一八〕师古曰:「更,改也。」

〔一九〕师古曰:「适读曰嫡。」

〔二0〕师古曰:「晻音乌感反。见音胡电反。」

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董仲舒、刘向以为前事已大,后事将至者又大,则既。先是鲁、宋弒君,鲁又成宋乱,易许田,亡事天子之心;楚僭称王。后郑岠王师,射桓王,〔一〕又二君相篡。〔二〕刘歆以为六月,赵与晋分。〔三〕先是,晋曲沃伯再弒晋侯,〔四〕是岁晋大乱,〔五〕灭其宗国。〔六〕京房易传以为桓三年日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黄,臣弒而不卒之形也。后楚严称王,兼地千里。〔七〕

〔一〕师古曰:「并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谓厉公奔蔡而昭公入,高渠弥杀昭公而立子亹。」

〔三〕晋灼曰:「周之六月,今之四月,始去毕而入参。参,晋分也。毕,赵也。日行去赵远,入晋分多,故曰与。计二十八宿,分其次,度其月,及所属,下皆以为例。」

〔四〕师古曰:「曲沃伯,本桓叔成师之封号也,其后遂继袭焉。鲁惠公三十年,大夫潘父杀昭侯而纳成师,不克,晋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成师之子曲沃庄伯伐翼,杀孝侯也。」

〔五〕师古曰:「桓三年,庄伯之子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夜获而杀之。」

〔六〕师古曰:「桓八年,曲沃武公灭翼,遂并其国。」

〔七〕师古曰:「楚武王荆尸久已见传,今此言庄始称王,未详其说。」

十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谷梁传曰,言朔不言日,食二日也。刘向以为是时卫侯朔有罪出奔齐,〔一〕天子更立卫君。〔二〕朔藉助五国,举兵伐之而自立,王命遂坏。〔三〕鲁夫人淫失于齐,卒杀威公。〔四〕董仲舒以为言朔不言日,恶鲁桓且有夫人之祸,将不终日也。刘歆以为楚、郑分。

〔一〕师古曰:「朔,卫惠公也。桓十六年经书『卫侯朔出奔齐』。公羊传曰『得罪乎天子』,谷梁传曰『天子召而不往也』。」

〔二〕师古曰:「谓公子黔牟。」

〔三〕师古曰:「庄五年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庄六年春,王人子突救卫,夏,卫侯朔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是也。」

〔四〕师古曰:「失读曰佚。」

严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谷梁传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一〕史推合朔在夜,明旦日食而出,出而解,〔二〕是为夜食。刘向以为夜食者,阴因日明之衰而夺其光,象周天子不明,齐桓将夺其威,专会诸侯而行伯道。〔三〕其后遂九合诸侯,〔四〕天子使世子会之,〔五〕此其效也。公羊传曰食晦。董仲舒以为宿在东壁,鲁象也。后公子庆父、叔牙果通于夫人以劫公。刘歆以为晦鲁、卫分。

〔一〕张晏曰:「日夜食,则无景。立六尺木不见其景,以此为候。」

〔二〕孟康曰:「夜食地中,出而止。」

〔三〕师古曰:「伯读曰霸。」

〔四〕师古曰:「解在郊祀志。」

〔五〕师古曰:「僖五年,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太子于首止是。」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毕,主边兵夷狄象也。后狄灭邢、卫。〔一〕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一〕师古曰:「春秋闵元年狄伐邢,二年狄灭卫,其后并为齐所立,而邢迁于夷仪,卫迁于楚丘。」

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心为明堂,文武之道废,中国不绝若之象也。〔一〕刘向以为时戎侵曹,〔二〕鲁夫人淫于庆父、叔牙,将以弒君,故比年再蚀以见戒。〔三〕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一〕师古曰:「,缕也,音先箭反。」

〔二〕师古曰:「事在庄二十四年。」

〔三〕师古曰:「比,频也。见,显也。」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鲁二君弒,〔一〕夫人诛,〔二〕两弟死,〔三〕狄灭邢,〔四〕徐取舒,〔五〕晋杀世子,〔六〕楚灭弦。〔七〕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一〕师古曰:「谓子般为圉人所杀,闵公为卜齮所杀也。」

〔二〕师古曰:「哀姜为齐人所杀。」

〔三〕师古曰:「谓叔牙及庆父也。」

〔四〕师古曰:「已解于上。」

〔五〕师古曰:「僖三年,徐人取舒。舒,国名也,在庐江舒县也。」

〔六〕师古曰:「僖五年,晋侯杀其太子申生。」

〔七〕师古曰:「僖五年,楚人灭弦。弦,国名也,在弋阳。」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齐桓行伯,江、黄自至,〔一〕南服强楚。〔二〕其后不内自正,而外执陈大夫,则陈、楚不附,〔三〕郑伯逃盟,〔四〕诸侯将不从桓政,故天见戒。其后晋灭虢,〔五〕楚(国)〔围〕许,诸侯伐郑〔六〕,晋弒二君,〔七〕狄灭温,〔八〕楚伐黄,〔九〕桓不能救。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一〕师古曰:「伯读曰霸。江、黄,二国名也。僖二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传曰『服江、黄也』。江国在汝南安阳县,黄国在弋阳县。」

〔二〕师古曰:「僖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遂伐楚,盟于邵陵。」

〔三〕师古曰:「邵陵盟后,以陈辕涛涂为误军而执之,陈不服罪,故伐之。楚自是不复通。」

〔四〕师古曰:「僖五年秋,齐侯与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

〔五〕师古曰:「事在僖五年。」

〔六〕师古曰:「事并在僖六年。」

〔七〕师古曰:「谓里克弒奚齐及卓子。」

〔八〕师古曰:「温,周邑也。僖十年,狄灭之。」

〔九〕师古曰:「僖十一年,黄不归楚贡,故伐之。」

十二年「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是时楚灭黄,〔一〕狄侵卫、郑,〔二〕莒灭杞。〔三〕刘歆以为三月齐、卫分。

〔一〕师古曰:「事在十二年夏。」

〔二〕师古曰:「僖十三年狄侵卫,十四年狄侵郑。」

〔三〕师古曰:「僖十四年诸侯城缘陵。公羊传曰:『曷为城?杞灭也。孰灭之?盖徐、莒也。』」

十五年「五月,日有食之」。刘向以为象晋文公将行伯道,〔一〕后遂伐卫,执曹伯,败楚城濮,〔二〕再会诸侯,〔三〕召天王而朝之,〔四〕此其效也。日食者臣之恶也,夜食者掩其罪也,以为上亡明王,桓、文能行伯道,攘夷狄,安中国,〔五〕虽不正犹可,盖春秋实与而文不与之义也。董仲舒以为后秦获晋侯,〔六〕齐灭项,〔七〕楚败徐于娄林。〔八〕刘歆以为二月朔齐、越分。

〔一〕师古曰:「伯读曰霸。」

〔二〕师古曰:「事并在二十八年。」

〔三〕师古曰:「二十八年五月盟于践土,冬会于温。」

〔四〕师古曰:「晋侯不欲就朝王,故召王使来。经书『天王狩于河阳』。」

〔五〕师古曰:「伯读曰霸。攘,却也。」

〔六〕师古曰:「晋侯,夷吾也。僖十五年十一月,晋侯及秦伯战于韩,秦获晋侯以归也。」

〔七〕师古曰:「事在公羊传僖十七年。项国,今项城县是也。」

〔八〕师古曰:「事在僖十五年冬。娄林,徐地。」

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大夫始执国政,〔一〕公子遂如京师,〔二〕后楚世子商臣杀父,齐公子商人弒君,皆自立,〔三〕宋子哀出奔,〔四〕晋灭江,〔五〕楚灭六,〔六〕大夫公孙敖、叔彭生并专会盟。〔七〕刘歆以为正月朔燕、越分。

〔一〕师古曰:「谓东门襄仲也。」

〔二〕师古曰:「事在僖三十年,报宰周公之聘。」

〔三〕师古曰:「已解于上。」

〔四〕师古曰:「宋子哀,宋卿高哀也。不义宋公,而来奔鲁。事在文十四年。」

〔五〕师古曰:「春秋文四年『楚人灭江』,今此云晋,未详其说。」

〔六〕师古曰:「六,国名也,在庐江六县。文五年楚人灭之。」

〔七〕师古曰:「文七年冬公孙敖如莒莅盟,十一年叔彭生会郄缺于承匡。公孙敖,孟穆伯;叔彭生,叔仲惠伯也。」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宋、齐、莒、晋、郑八年之间五君杀死,〔一〕(夷)〔楚〕灭舒蓼。刘歆以为四月二日鲁、卫分。

〔一〕师古曰:「文十六年宋弒其君杵臼,十八年夏齐人弒其君商人,冬莒弒其君庶其,宣二年晋赵盾弒其君夷皋,四年郑公子归生弒其君夷也。」

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楚商臣弒父而立,至于严王遂强。诸夏大国唯有齐、晋,齐、晋新有篡弒之祸,内皆未安,故楚乘弱横行,八年之间六侵伐而一灭国〔一〕;伐陆浑戎,观兵周室;〔二〕后又入郑,郑伯肉袒谢罪;北败晋师于邲,流血色水;〔三〕围宋九月,析骸而炊之。〔四〕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一〕师古曰:「六侵伐者,谓宣元年侵陈,三年侵郑,四年伐郑,五年伐郑,六年伐郑,八年伐陈也。一灭国者,谓八年灭舒蓼也。」

〔二〕师古曰:「宣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观兵者,示威武也。」

〔三〕师古曰:「事并在十二年。邲,郑地,色水,谓血流入水而变水之色也。邲音蒲必反。」

〔四〕师古曰:「事在十五年。炊,爨也。言无薪樵,示困之甚也。」

十年「四月丙辰,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陈夏征舒弒其君,〔一〕楚灭萧,〔二〕晋灭二国,〔三〕王札子杀召伯、毛伯。〔四〕刘歆以为二月鲁、卫分。

〔一〕师古曰:「弒灵公也。事在十年。」

〔二〕师古曰:「萧,宋附庸国也。事在十二年。」

〔三〕师古曰:「谓十五年灭赤狄潞氏,十六年灭赤狄甲氏。」

〔四〕师古曰:「事在十五年。」

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邾支解鄫子,〔一〕晋败王师于贸戎,〔二〕败齐于鞍。〔三〕刘歆以为三月晦朓鲁、卫分。〔四〕

〔一〕师古曰:「十八年,邾人戕鄫子于鄫,支解而节断之,谓解其四支,断其骨节。」

〔二〕师古曰:「事在成元年。」

〔三〕师古曰:「事在成二年。」

〔四〕服虔曰:「朓,相眺也。日晦食为朓。」臣瓒曰:「志云晦而月见西方曰朓,以此名之,非日食晦之名也。」师古曰:「朓音佗了反。」

成公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晋败楚、郑于鄢陵,〔一〕执鲁侯。〔二〕刘歆以为四月二日鲁、卫分。

〔一〕师古曰:「事在十六年。鄢陵,郑地。」

〔二〕师古曰:「已解于上。」

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楚灭舒庸,〔一〕晋弒其君,〔二〕宋鱼石因楚夺君邑,〔三〕莒灭鄫,齐灭莱,〔四〕郑伯弒死。〔五〕刘歆以为九月周、楚分。

〔一〕师古曰:「事在十七年日食之后。舒庸,盖群舒之一种,楚与国也。」

〔二〕师古曰:「谓厉公也。事在十八年。」

〔三〕师古曰:「鱼石,宋大夫也,十五年出奔楚,至十八年楚伐宋,取彭城而纳之。」

〔四〕师古曰:「事并在襄六年。鄫、莱皆小国。」

〔五〕师古曰:「郑僖公也,襄七年会于鄬,其大夫子驷使贼夜杀之,而以虐疾赴。鄬音蒍。」

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卫大夫孙、宁共逐献公,立孙剽。〔一〕刘歆以为前年十二月二日宋、燕分。

〔一〕孟康曰:「剽音骠。」师古曰:「孙林父、宁殖逐献公,襄十四年四月出奔齐,而立剽。剽,穆公之孙也。剽又音匹妙反。」

十五年「八月丁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晋为鸡泽之会,诸侯盟,又大夫盟,后为溴梁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一〕君若缀斿,不得举手。〔二〕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一〕师古曰:「并已解于上。」

〔二〕应劭曰:「斿,旌旗之流,随风动摇也。」师古曰:「言为下所执,随人东西也。」

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陈庆虎、庆寅蔽君之明,〔一〕邾庶其有叛心,〔二〕后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三〕陈杀二庆。〔四〕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一〕师古曰:「二庆,并陈大夫也。襄二十年,陈侯之弟黄出奔楚,将出,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二〕师古曰:「庶其,邾大夫。」

〔三〕师古曰:「事在二十一年。漆及闾丘,邾之二邑。」

〔四〕师古曰:「二十三年,陈侯如楚,公子黄诉二庆。楚人召之,庆氏以陈叛楚,屈建从陈侯围陈,遂杀二庆也。」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晋栾盈将犯君,后入于曲沃。〔一〕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轸、角,楚大国象也。后楚屈氏谮杀公子追舒,〔一〕齐庆封胁君乱国。〔二〕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一〕师古曰:「公子追舒,楚令尹子南也。二十二年,楚杀之。」

〔二〕师古曰:「庆封,齐大夫也。二十七年,使卢蒲嫳帅甲攻崔氏,杀成及强,尽俘其家。崔杼缢而死,自是庆封当国,专执政也。」

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后卫侯入陈仪,〔一〕宁喜弒其君剽。〔二〕刘歆以为前年十二月二日宋、燕分。

〔一〕师古曰:「卫侯衎也,前为孙、宁所逐,二十五年入于陈仪。陈仪,卫邑。左传云夷仪。」

〔二〕师古曰:「二十六年,宁喜杀剽,而衎入于卫。宁喜,殖子也。」

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刘歆以为五月鲁、赵分。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比食又既,〔一〕象阳将绝,〔二〕夷狄主上国之象也。后六君弒,〔三〕楚子果从诸侯伐郑,〔四〕灭舒鸠,〔五〕鲁往朝之,〔六〕卒主中国,〔七〕伐吴讨庆封。〔八〕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

〔一〕师古曰:「比,频也。」

〔二〕孟康曰:「阳,君也。」

〔三〕师古曰:「谓二十五年齐崔杼杀其君光,二十六年卫宁喜弒其君剽,二十九年阍杀吴子余祭,三十年蔡太子班弒其君固,三十一年莒人弒其君密州,昭元年楚令尹子围入问王疾,缢而杀之。」

〔四〕师古曰:「二十四年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伐郑。」

〔五〕师古曰:「二十五年,楚屈建帅师灭舒鸠。舒鸠亦群舒一种。」

〔六〕师古曰:「二十八年,公如楚。」

〔七〕师古曰:「谓楚灵王以昭四年与诸侯会于申。」

〔八〕师古曰:「庆封以二十八年为庆舍之难自齐出奔鲁,遂奔吴。至申之会,楚灵王伐吴,执庆封而杀之。」

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礼义将大灭绝之象也。时吴子好勇,使刑人守门;〔一〕蔡侯通于世子之妻〔二〕;莒不早立嗣。〔三〕后阍戕吴子,〔四〕蔡世子般弒其父,莒人亦弒君而庶子争。〔五〕刘向以为自二十年至此岁,八年间日食七作,祸乱将重起,〔六〕故天仍见戒也。〔七〕后齐崔杼弒君,〔八〕宋杀世子,〔九〕北燕伯出奔,〔一0〕郑大夫自外入而篡位,〔一一〕指略如董仲舒。刘歆以为九月周、楚分。

〔一〕师古曰:「吴子即余祭也。刑人,阍者。」

〔二〕师古曰:「即蔡侯固,为太子所杀者也。」

〔三〕师古曰:「即密州也,生去疾及展舆,既立展舆又废之。」

〔四〕师古曰:「戕,伤也。它国臣来弒君曰戕。音墙。」

〔五〕师古曰:「展舆因国人攻其父而杀之。展舆即位,去疾奔齐。明年去疾入而展舆出奔吴。并非嫡嗣,故云庶子争。」

〔六〕师古曰:「重音直用反。」

〔七〕师古曰:「仍,频也。」

〔八〕师古曰:「已解于上。」

〔九〕师古曰:「宋平公太子痤也。事在二十六年。」

〔一0〕孟康曰:「有南燕,故言北燕,南燕姞姓,北燕姬姓也。」师古曰:「昭三年『北燕伯款出奔齐』。」

〔一一〕师古曰:「谓伯有也。已解于上。」

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楚灵王弒君而立,会诸侯,〔一〕执徐子,灭赖,〔二〕后陈公子招杀世子,〔三〕楚因而灭之,〔四〕又灭蔡,〔五〕后灵王亦弒死〔六〕。刘歆以为二月鲁、卫分。传曰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七〕对曰:「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于是有灾,其卫君乎?鲁将上卿。」是岁,八月卫襄公卒,十一月鲁季孙宿卒。晋侯谓士文伯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八〕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诗曰:『或宴宴居息,或尽悴事国。』〔九〕其异终也如是。」公曰:「何谓六物?」对曰:「

岁、时、日、月、星、辰是谓。」公曰:「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公曰:「诗所谓『此日而食,于何不臧』,何也?〔一0〕」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适于日月之灾。〔一一〕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推日食之占循变复之要也。易曰:「县象着明,莫大于日月。」〔一二〕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一三〕于易在丰之震曰:「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亡咎。」〔一四〕于诗十月之交,则着卿士、司徒,下至趣马、师氏,咸非其材。〔一五〕同于右肱之所折,协于三务之所择,明小人乘君子,阴侵阳之原也。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申之会,楚人执徐子,遂灭赖。」

〔三〕师古曰:「招,成公子,哀公弟也。昭八年,经书『陈侯之弟招杀陈太子偃师』。偃师即哀公之子也。招音韶。」

〔四〕师古曰:「偃师之死,哀公缢。其九月,楚公子弃疾奉偃师之子孙吴围陈,遂灭之。」

〔五〕师古曰:「十一年,楚师灭蔡也。执太子有以归,用之。」

〔六〕师古曰:「十三年,楚公子比弒其君虔于干溪是也。」

〔七〕师古曰:「士文伯,晋大夫伯瑕。」

〔八〕师古曰:「从,谓如士文伯之言也。可常,谓常可以此占之(下)〔不〕。」

〔九〕如淳曰:「,古悴字也。」师古曰:「小雅北山之诗也。宴宴,安息之貌也。尽悴,言尽力而悴病也。」

〔一0〕师古曰:「小雅十月之交之诗也。臧,善也。」

〔一一〕师古曰:「适读曰谪。」

〔一二〕师古曰:「上系之辞也。」

〔一三〕师古曰:「谓易、诗、春秋。」

〔一四〕服虔曰:「日中而昏也。」师古曰:「此丰卦九三爻辞也,言遇此灾,则当退去右肱之臣,乃免咎。」

〔一五〕师古曰:「十月之交诗曰:『皇父卿士,番维司徒。橛维趣马,维师氏,艳妻煽方处。』司徒,地官卿也,掌邦教。趣马,中士也,掌王马之政。师氏,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番、橛、,皆氏也。美色曰艳。艳妻,褒姒也。艳或作阎,阎亦嫔妾之姓也。煽,炽也。诗人刺王淫于色,故皇父之徒皆用后宠而处职位,不以德选也。趣音千后反。橛音居卫反。音居禹反。番音扶元反。」

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刘歆以为三月鲁、卫分。

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时宿在毕,晋国象也。晋厉公诛四大夫,失众心,以弒死。〔一〕后莫敢复责大夫,六卿遂相与比周,专晋国,君还事之。〔二〕日比再食,其事在春秋后,故不载于经。刘歆以为鲁、赵分。左氏传平子曰:〔三〕「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其余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说曰:正月谓周六月,夏四月,正阳纯干之月也。慝谓阴爻也,冬至阳爻起初,故曰复。至建巳之月为纯干,亡阴爻,而阴侵阳,为灾重,故伐鼓用币,责阴之礼。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复也。啬夫,掌币吏。庶人,其徒役也。刘歆以为六月二日鲁、赵分。

〔一〕师古曰:「四大夫,谓三郄及胥童也。胥童非厉公所诛,以导乱而死,故总书四大夫。厉公竟为栾书、中行偃所杀。」

〔二〕师古曰:「六卿谓范氏、中行氏、智氏、韩、魏、赵也。」

〔三〕师古曰:「季平子。」

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周景王老,刘子、单子专权,〔一〕蔡侯朱骄,君臣不说之象也。〔二〕后蔡侯朱果出奔,〔三〕刘子、单子立王猛。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一〕师古曰:「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蔡侯朱,蔡平公之子。说读曰悦。」

〔三〕师古曰:「昭二十一年出奔楚。」

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天子之象也。后尹氏立王子朝,天王居于狄泉。〔一〕刘歆以为十月楚、郑分。

〔一〕师古曰:「天王,敬王也,避子朝之难,故居狄泉。」

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胃,鲁象也。后昭公为季氏所逐。刘向以为自十五年至此岁,十年间天戒七见,人君犹不寤。后楚杀戎蛮子,〔一〕晋灭陆浑戎,〔二〕盗杀卫侯兄,〔三〕蔡、莒之君出奔,〔四〕吴灭巢,〔五〕公子光杀王僚,〔六〕宋三臣以邑叛其君。〔七〕它如仲舒。刘歆以为二日鲁、赵分。是月斗建辰。左氏传梓慎曰:「将大水。」〔八〕昭子曰:「旱也。〔九〕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一0〕阳不克,莫将积聚也。」〔一一〕是岁秋,大雩,旱也。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春秋分日夜等,故同道;冬夏至长短极,故相过。相过同道而食轻,不为大灾,水旱而已。

〔一〕师古曰:「昭十六年楚子诱戎蛮子杀之。戎蛮国在河南新城县。」

〔二〕师古曰:「十七年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其地今陆浑县是也。」

〔三〕师古曰:「卫灵公兄也,名絷,二十年为齐豹所杀。以豹不义,故贬称盗,所谓求名而不得。」

〔四〕师古曰:「蔡君,即朱也。莒君,莒子庚与也,二十三年出奔鲁。」

〔五〕师古曰:「二十四年吴灭巢。巢,吴、楚间小国,即居巢城是也。」

〔六〕师古曰:「事在二十七年。」

〔七〕师古曰:「二十一年,宋华亥、向宁、华定入于宋南里以叛是也。」

〔八〕师古曰:「梓慎,鲁大夫。」

〔九〕师古曰:「叔孙昭子。」

〔一0〕孟康曰:「谓春分后阴多阳少,为不克。阳胜则盛,故言甚。」

〔一一〕苏林曰:「莫,莫尔不胜,为积聚也。」

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心,天子象也。时京师微弱,后诸侯果相率而城周,〔一〕宋中几亡尊天子之心,而不衰城。〔二〕刘向以为时吴灭徐,〔三〕而蔡灭沉,〔四〕楚围蔡,吴败楚入郢,昭王走出。〔五〕刘歆以为二日宋、燕分。

〔一〕师古曰:「定元年,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以城周是也。」

〔二〕师古曰:「中几,宋大夫。衰城,谓以差次受功赋也。衰音初为反。一曰,衰读曰蓑。蓑城,谓以草覆城也。蓑音先和反。中读曰仲。」

〔三〕师古曰:「事在昭三十年。」

〔四〕师古曰:「定四年蔡公孙姓帅师灭沉。」

〔五〕师古曰:「事并在定四年。」

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郑灭许,〔一〕鲁阳虎作乱,窃宝玉大弓,季桓子退仲尼,宋三臣以邑叛。〔二〕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赵分。

〔一〕师古曰:「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二〕师古曰:「已解于上。」

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晋三大夫以邑叛,薛弒其君,〔一〕楚灭顿、胡,〔二〕越败吴,〔三〕卫逐世子。〔四〕刘歆以为十二月二日楚、郑分。

〔一〕师古曰:「十三年,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荀寅、士吉射入朝歌以叛,薛杀其君比。」

〔二〕师古曰:「十四年,楚公子结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十五年,楚人灭胡,以胡子豹归。」

〔三〕师古曰:「十四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是也。檇音醉。」

〔四〕师古曰:「十四年,卫太子蒯瞶出奔宋。」

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宿在柳,周室大坏,夷狄主诸夏之象也。明年,中国诸侯果累累从楚而围蔡,〔一〕蔡恐,迁于州来。〔二〕晋人执戎蛮子归于楚,〔三〕京师楚也〔四〕。刘向以为盗杀蔡侯,〔五〕齐陈乞弒其君而立阳生,〔六〕孔子终不用。刘歆以为六月晋、赵分。

〔一〕师古曰:「哀元年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是也。累读曰累。累,不绝之貌。」

〔二〕师古曰:「哀二年十一月,蔡迁于州来。州来,楚邑,今下蔡县是。」

〔三〕师古曰:「哀公四年,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

〔四〕师古曰:「言以楚为京师。」

〔五〕师古曰:「哀四年,蔡公孙翩杀蔡侯申。翩非大夫,故贱之而书盗。」

〔六〕师古曰:「哀六年齐陈乞弒其君荼。荼即景公之子也。阳生,荼之兄,即悼公也。荼音涂。」

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在获麟后。刘歆以为三月二日齐、卫分。

凡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谷梁以为朔二十六,晦七,夜二,二日一。公羊以为朔二十七,二日七,晦二。左氏以为朔十六,二日十八,晦一,不书日者二。

高帝三年十月甲戌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度,燕地也。后二年,燕王臧荼反,诛,立卢绾为燕王,后又反,败。

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在虚三度,齐地也。后二年,齐王韩信徙为楚王,明年废为列侯,后又反,诛。

九年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既,在张十三度。

惠帝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危十三度。谷永以为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尊者恶之。

五月丁卯,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几尽,〔一〕在七星初。刘向以为五月微阴始起而犯至阳,其占重。至其八月,宫车晏驾,有吕氏诈置嗣君之害。京房易传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人君诛将不以理,或贼臣将暴起,日月虽不同宿,阴气盛,薄日光也。」

〔一〕师古曰:「几音钜依反。后皆类此。」

高后二年六月丙戌晦,日有食之。

七年正月己丑晦,日有食之,既,在营室九度,为宫室中。时高后恶之,曰:「此为我也!」明年应。〔一〕

〔一〕师古曰:「谓高后崩也。」

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在婺女一度。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三)〔二〕度。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在虚八度。

后四年四月丙辰晦,日有食之,在东井十三度。

七年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景帝三年二月壬午晦,日有食之,在胃二度。

七年十一月庚寅晦,日有食之,在虚九度。

中元年十二月甲寅晦,日有食之。

中二年九月甲戌晦,日有食之。

三年九月戊戌晦,日有食之,几尽,在尾九度。

六年七月辛亥晦,日有食之,在轸七度。

后元年七月乙巳,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在翼十七度。

武帝建元二年二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奎十四度。刘向以为奎为卑贱妇人,后有卫皇后自至微兴,卒有不终之害。〔一〕

〔一〕师古曰:「皇后自杀,不终其位也。」

三年九月丙子晦,日有食之,在尾二度。

五年正月己巳朔,日有食之。

元光元年二月丙辰晦,日有食之。

七月癸未,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在翼八度。刘向以为前年高园便殿灾,与春秋御廪灾后日食于翼、轸同。其占,内有女变,外为诸侯。其后陈皇后废,江都、淮南、衡山王谋反,诛。日中时食从东北,过半,晡时复。

元朔二年二月乙巳晦,日有食之,在胃三度。

六年十一月癸丑晦,日有食之。

元狩元年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在柳六度。京房易传推以为是时日食从旁右,法曰君失臣。明年丞相公孙弘薨。日食从旁左者,亦君失臣;从上者,臣失君;从下者,君失民。

元鼎五年四月丁丑晦,日有食之,在东井二十三度。

元封四年六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太始元年正月乙巳晦,日有食之。

四年十月甲寅晦,日有食之,在斗十九度。

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亢二度。晡时食从西北,日下晡时复。

昭帝始元三年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在斗九度,燕地也。后四年,燕剌王谋反,诛。

元凤元年七月己亥晦,日有食之,几尽,在张十二度。刘向以为己亥而既,其占重。〔一〕后六年,宫车晏驾,卒以亡嗣。

〔一〕孟康曰:「己,土;亥,水也。纯阴,故食为最重也。日食尽为既。」

宣帝地节元年十二月癸亥晦,日有食之,在营室十五度。

五凤元年十二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在婺女十度。

四年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毕十九度。是为正月朔,慝未作,左氏以为重异。

元帝永光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在娄八度。

四年六月戊寅晦,日有食之,在张七度。

建昭五年六月壬申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因入。

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谷永对曰:「日食婺女九度,占在皇后。地震萧墙之内,咎在贵妾〔一〕。二者俱发,明同事异人,共掩制阳,将害继嗣也。亶日食,则妾不见;〔二〕亶地震,则后不见。异日而发,则似殊事;亡故动变,则恐不知。是月后妾当有失节之邮,〔三〕故天因此两见其变。若曰,违失妇道,隔远众妾,〔四〕妨绝继嗣者,此二人也。」杜钦对亦曰:「日以戊申食,时加未。戊未,土也,中宫之部。其夜殿中地震,此必适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五〕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司)〔以〕德,则咎异消;忽而不戒,则祸败至。〔六〕应之,非诚不立,非信不行。」

〔一〕师古曰:「萧墙,谓门屏也。萧,肃也,人臣至此,加肃敬也。」

〔二〕师古曰:「亶读曰但。下例并同。」

〔三〕师古曰:「邮与尤同。尤,过也。」

〔四〕师古曰:「远音于万反。」

〔五〕师古曰:「适读曰嫡。」

〔六〕师古曰:「忽,怠忘。」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东井六度。刘向对曰:「四月交于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东井,京师地,且既,其占恐害继嗣。」日蚤食时,从西南起。

三年八月乙卯晦,日有食之,在房。

四年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在昴。

阳朔元年二月丁未晦,日有食之,在胃。

永始元年九月丁巳晦,日有食之。谷永以京房易占对曰:「元年九月日蚀,酒亡节之所致也。独使京师知之,四国不见者,若曰,湛湎于酒,君臣不别,祸在内也。」〔一〕

〔一〕师古曰:「湛读曰沉,又读曰耽也。」

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日有食之。谷永以京房易占对曰:「今年二月日食,赋敛不得度,民愁怨之所致也。所以使四方皆见,京师阴蔽者,若曰,人君好治宫室,大营坟墓,赋敛兹重,而百姓屈竭〔一〕,祸在外也。」

〔一〕师古曰:「兹,益也。屈,尽也,音其勿反。」

三年正月己卯晦,日有食之。

四年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元延元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哀帝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营室十度,与惠帝七年同月日。

二年三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在东井。

二年九月戊申晦,日有食之,既。

凡汉着纪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

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戊午,晨漏未尽三刻,有两月重见。京房易传曰:「『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一〕言君弱而妇强,为阴所乘,则月并出。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二〕仄慝则侯王其肃,朓则侯王其舒。」刘向以为朓者疾也,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也。仄慝者不进之意,君肃急则臣恐惧,故日行疾而月行迟,不敢迫近君也。不舒不急,以正失之者,食朔日。刘歆以为舒者侯王展意颛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肃者王侯缩朒不任事,〔三〕臣下弛纵,故月行迟也。〔四〕当春秋时,侯王率多缩朒不任事,故食二日仄慝者十八,食晦日朓者一,此其效也。考之汉家,食晦朓者三十六,终亡二日仄慝者,歆说信矣。此皆谓日月乱行者也。

〔一〕师古曰:「小畜上九爻辞也。几音钜依反。」

〔二〕孟康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见。仄慝者,行迟在日后,当没而更见。」师古曰:「朓音吐了反。」

〔三〕服虔曰:「朒音忸怩之忸。」郑氏曰:「不任事之貌也。」师古曰:「朒音女六反。」

〔四〕师古曰:「弛,放也,音式尔反。」

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色青白,亡景,〔一〕正中时有景亡光。〔二〕是夏寒,至九月,日乃有光。京房易传曰:「美不上人,兹谓上弱,厥异日白,七日不温。顺亡所制兹谓弱,〔三〕日白六十日,物亡霜而死。天子亲伐,兹谓不知,日白,体动而寒。弱而有任,兹谓不亡,日白不温,明不动。辟()〔〕公行,兹谓不伸,〔四〕厥异日黑,大风起,天无云,日光晻。〔五〕不难上政,兹谓见过,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一〕韦昭曰:「日下无景也。无景,谓唯质见耳。」

〔二〕韦昭曰:「无光曜也。」

〔三〕孟康曰:「君顺从于臣下,无所能制。」

〔四〕孟康曰:「辟,君也。有过而公行之。」

〔五〕师古曰:「晻与闇同也。」

成帝河平元年正月壬寅朔,日月俱在营室,时日出赤。二月癸未,日朝赤,且入又赤,夜月赤。甲申,日出赤如血,亡光,漏上四刻半,乃颇有光,烛地赤黄,食后乃复。京房易传曰:「辟不闻道兹谓亡,厥异日赤。」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京房易传曰:「祭天不顺兹谓逆,厥异日赤,其中黑。闻善不予,兹谓失知,厥异日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故圣王在上,总命群贤,以亮天功,〔一〕则日之光明,五色备具,烛耀亡主;有主则为异,应行而变也。色不虚改,形不虚毁,观日之五变,足以监矣。故曰「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此之谓也。

〔一〕师古曰:「虞书舜典帝曰:『咨,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谓敕六官、十二牧、四岳,令各敬其职事,信定其功,顺天道也。故志引之。」

严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董仲舒、刘向以为常星二十八宿者,人君之象也;众星,万民之类也。列宿不见,象诸侯微也;众星陨坠,民失其所也。夜中者,为中国也。不及地而复,象齐桓起而救存之也。乡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一〕刘向以为夜中者,言不得终性命,中道败也。或曰象其叛也,言当中道叛其上也。天垂象以视下,〔二〕将欲人君防恶远非,慎卑省微,以自全安也。〔三〕如人君有贤明之材,畏天威命,若高宗谋祖己,〔四〕成王泣金縢,〔五〕改过修正,立信布德,存亡继绝,修废举逸,下学而上达,〔六〕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七〕节用俭服,以惠百姓,则诸侯怀德,士民归仁,灾消而福兴矣。遂莫肯改寤,法则古人,而各行其私意,终于君臣乖离,上下交怨。自是之后,齐、宋之君弒,〔八〕谭、遂、邢、卫之国灭,〔九〕宿迁于宋,〔一0〕蔡获于楚,〔一一〕晋相弒杀,五世乃定,〔一二〕此其效也。左氏传曰:「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刘歆以为昼象中国,夜象夷狄。夜明,故常见之星皆不见,象中国微也。「星陨如雨」,如,而也,星陨而且雨,故曰「与雨偕也」,明雨与星陨,两变相成也。洪范曰:「庶民惟星。」易曰:「雷雨作,解。」〔一三〕是岁岁在玄枵,齐分野也。夜中而星陨,象庶民中离上也。雨以解过施,复从上下,象齐桓行伯,〔一四〕复兴周室也。周四月,夏二月也,日在降娄,鲁分野也。先是,卫侯朔奔齐,卫公子黔牟立,齐帅诸侯伐之,天子使使救卫。〔一五〕鲁公子溺专政,会齐以犯王命,〔一六〕严弗能止,卒从而伐卫,逐天王所立。〔一七〕不义至甚,而自以为功。(名)〔民〕去其上,政繇下作,〔一八〕尤着,故星陨于鲁,天事常象也。

〔一〕师古曰:「乡读曰向。中国,中夏之国也。良犹信也。」

〔二〕师古曰:「视读曰示。」

〔三〕师古曰:「远,离也。省,视。」

〔四〕师古曰:「谓殷之武丁有雊雉之异,而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

〔五〕师古曰:「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之书为王请命,王翌日乃瘳。后武王崩,成王即位,管、蔡流言,而周公居东。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王启金縢,乃得周公代武王之说,王执书以泣,遣使者逆公。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六〕师古曰:「下学,谓博谋于群下也。上达,谓通于天道而畏威。」

〔七〕师古曰:「古之田租,十税其一,一岁役兆庶不过三日也。」

〔八〕师古曰:「庄八年齐无知弒其君诸儿,十二年宋万弒其君捷也。」

〔九〕师古曰:「十年齐侯灭谭,十三年齐人灭遂,闵二年狄人入卫,僖二十五年卫侯毁灭邢。」

〔一0〕师古曰:「庄十年宋人迁宿,盖取其地也。宿国,东平无盐县是。」

〔一一〕师古曰:「庄十年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也。」

〔一二〕师古曰:「谓杀奚齐、卓子及怀公也。自献公以至文公反国,凡易五君乃定。」

〔一三〕师古曰:「解卦象辞也。」

〔一四〕师古曰:「伯读曰霸。」

〔一五〕师古曰:「已解于上。」

〔一六〕师古曰:「溺,鲁大夫名也。庄三年,『溺会齐师伐卫』,疾其专命,故贬而去族。天子救卫,而溺伐之,故云犯王命。」

〔一七〕师古曰:「谓放黔牟也。」

〔一八〕师古曰:「繇读与由同。次下亦同。」

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夜过中,星陨如雨,长一二丈,绎绎未至地灭,〔一〕至鸡鸣止。谷永对曰:「日月星辰烛临下土,其有食陨之异,则遐迩幽隐靡不咸睹。星辰附离于天,犹庶民附离王者也。王者失道,纲纪废顿,下将叛去,故星叛天而陨,以见其象。春秋记异,星陨最大,自鲁严以来,至今再见。臣闻三代所以丧亡者,皆繇妇人群小,湛湎于酒。〔二〕书云:『乃用其妇人之言,四方之逋逃多罪,是信是使。』〔三〕诗曰:『赫赫宗周、褒姒之。』〔四〕『颠覆厥德,荒沈于酒。』〔五〕及秦所以二世而亡者,养生大奢,奉终大厚。方今国家兼而有之,社稷宗庙之大忧也。」京房易传曰:「君不任贤,厥妖天雨星。」

〔一〕师古曰:「绎绎,光采貌。」

〔二〕师古曰:「湛读曰沉,又读曰耽。其下亦同。」

〔三〕师古曰:「周书泰誓也。言纣惑于妲己,而昵近亡逃罪人,信用之。」

〔四〕师古曰:「小雅正月之诗也。已解于上。音许悦反。」

〔五〕师古曰:「大雅抑之诗也。刺王倾败其德,荒废政事而耽酒。」

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董仲舒以为孛者恶气之所生也。谓之孛者,言其孛孛有所防蔽,闇乱不明之貌也。北斗,大国象。后齐、宋、鲁、莒、晋皆弒君。〔一〕刘向以为君臣乱于朝,政令亏于外,则上浊三光之精,五星赢缩,变色逆行,甚则为孛。北斗,人君象;孛星,乱臣类,篡杀之表也。星传曰「魁者,贵人之牢」。又曰「孛星见北斗中,大臣诸侯有受诛者」。一曰魁为齐、晋。夫彗星较然在北斗中,天之视人显矣,〔二〕史之有占明矣,时君终不改寤。是后,宋、鲁、莒、晋、郑、陈六国咸弒其君,〔三〕齐再弒焉。〔四〕中国既乱,夷狄并侵,兵革从横,楚乘威席胜,深入诸夏,〔五〕六侵伐,〔六〕一灭国,〔七〕观兵周室。〔八〕晋外灭二国,〔九〕内败王师,〔一0〕又连三国之兵大败齐师于鞍,〔一一〕追亡逐北,东临海水,〔一二〕威陵京师,武折大齐。皆孛星炎之所及,流至二十八年。〔一三〕星传又曰:「彗星入北斗,有大战。其流入北斗中,得名人;〔一四〕不入,失名人。」宋华元,贤名大夫,大棘之战,华元获于郑,〔一五〕传举其效云。左氏传曰有星孛北斗,周史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一六〕刘歆以为北斗有环域,四星入其中也。斗,天之三辰,纲纪星也。宋、齐、晋,天子方伯,中国纲纪。彗所以除旧布新也。斗七星,故曰不出七年。至十六年,宋人弒昭公;〔一七〕十八年,齐人弒懿公;〔一八〕宣公二年,晋赵穿弒灵公。

〔一〕师古曰:「文十四年齐公子商人弒其君舍,十六年宋人弒其君杵臼,十八年襄仲杀恶及视,莒弒其君庶其,宣二年晋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二〕师古曰:「视读曰示。」

〔三〕师古曰:「宋、鲁、莒、晋已解于上。宣四年郑公子归生弒其君夷,十年陈夏征舒弒其君平国。」

〔四〕师古曰:「再弒者,谓(向)〔商〕人杀舍,而阎职等又杀(向)〔商〕人。」

〔五〕师古曰:「谓邲战之后。」

〔六〕师古曰:「谓宣十二年春楚子围郑,夏与晋师战于邲,晋师败绩,十三年楚子伐宋,十四年楚子围宋,成二年楚师侵卫,遂侵鲁师于蜀,成六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七〕师古曰:「谓宣十二年楚子灭萧。」

〔八〕师古曰:「已解于上。」

〔九〕师古曰:「谓宣十五年晋灭赤狄潞氏,十六年灭赤狄甲氏也。」

〔一0〕师古曰:「谓成元年晋败王师于贸戎是也。」

〔一一〕师古曰:「谓成二年晋郄克会鲁季孙行父、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鞍,齐地。」

〔一二〕师古曰:「谓逐之三周华不注,又从之入自丘舆,击马陉,东至海滨也。」

〔一三〕师古曰:「炎音弋赡反。其下并同。」

〔一四〕孟康曰:「谓得名臣也。」

〔一五〕师古曰:「宣二年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华元。大棘,宋地。」

〔一六〕师古曰:「史服,周内史叔服也。」

〔一七〕师古曰:「即杵臼。」

〔一八〕师古曰:「即商人。」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董仲舒以为大辰心也,心(

在)〔为〕明堂,天子之象。后王室大乱,三王分争,此其效也〔一〕。刘向以为星传曰「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尾为君臣乖离。」孛星加心,象天子适庶将分争也。〔二〕其在诸侯,角、亢、氐,陈、郑也;房、心,宋也。后五年,周景王崩,王室乱,大夫刘子、单子立王猛,尹氏、召伯、毛伯立子晁。子晁,楚出也。〔三〕时楚强,宋、卫、陈、郑皆南附楚。王猛既卒,敬王即位,子晁入王城,天王居狄泉,莫之敢纳。五年,楚平王居卒,子晁奔楚,王室乃定。后楚帅六国伐吴,吴败之于鸡父,杀获其君臣。〔四〕蔡怨楚而灭沈,楚怒,围蔡。吴人救之,遂为柏举之战,败楚师,屠郢都,妻昭王母,鞭平王墓。〔五〕此皆孛彗流炎所及之效也。左氏传曰:「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六〕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陈,太昊之虚;郑,祝融之虚:〔七〕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八〕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见之月。』」明年「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九〕七日其火作乎?』〔一0〕戊寅风甚,壬午太甚,〔一一〕宋、卫、陈、郑皆火。」刘歆以为大辰,房、心、尾也,八月心星在西方,孛从其西过心东及汉也。宋,大辰虚,谓宋先祖掌祀大辰星也。陈,太昊虚,虙羲木德,〔一二〕火所生也。郑,祝融虚,高辛氏火正也。故皆为火所舍。卫,颛顼虚,星为大水,营室也。天星既然,又四国失政相似,及为王室乱皆同。

〔一〕师古曰:「三王,已解于上。」

〔二〕师古曰:「适读曰嫡。」

〔三〕师古曰:「姊妹之子曰出。」

〔四〕师古曰:「昭二十三年,楚薳越帅师,及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与吴师战于鸡父,楚师败绩。胡子髡、沉子逞灭,获陈大夫夏啮。鸡父,楚地也。父读曰甫。」

〔五〕师古曰:「沈,楚之与国。定四年四月,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沉子嘉归。秋,楚为沈故围蔡。冬,吴兴师以救之,与楚战于柏举,楚师败绩。庚辰,吴入郢,君舍乎君室,大夫舍乎大夫室,妻楚王之母,挞平王之墓也。」

〔六〕师古曰:「申繻,鲁大夫。」

〔七〕师古曰:「虚读皆曰墟。其下并同。」

〔八〕张晏曰:「水以天一,为地二牡。丙与午,南方火也,子及壬,北方水也,又其配合。」

〔九〕张晏曰:「融风,立春木风也,火之母也,火所始生也。淮南子曰『东北曰炎风』。高诱以为艮气所生也。炎风一曰融风。」

〔一0〕张晏曰:「自丙子至壬午凡七日,既其配合之日,又火以七为纪。」

〔一一〕师古曰:「太甚者,又更甚也。」

〔一二〕师古曰:「虙读与伏同。」

哀公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孛于东方」。董仲舒、刘向以为不言宿名者,不加宿也。〔一〕以辰乘日而出,乱气蔽君明也。明年,春秋事终。一曰,周之十一月,夏九月,日在氐。出东方者,轸、角、亢也。轸,楚;角、亢,陈、郑也。或曰角、亢大国象,为齐、晋也。其后楚灭陈,〔二〕田氏篡齐,〔三〕六卿分晋,〔四〕此其效也。刘歆以为孛,东方大辰也,不言大辰,旦而见与日争光,星入而彗犹见。是岁再失闰,十一月实八月也。日在鹑火,周分野也。十四年冬,「有星孛」,在获麟后。刘歆以为不言所在,官失之也。

〔一〕孟康曰:「不在二十八宿之中也。」

〔二〕师古曰:「襄十七年楚公孙朝帅师灭陈也。」

〔三〕师古曰:「齐平公十三年,春秋之传终矣。平公二十五年卒。卒后七十年而康公为田和所灭。」

〔四〕师古曰:「晋出公八年,春秋之传终矣。出公十七年卒。卒后八十年,至静公为韩、魏、赵所灭,而三分其地。盖晋之衰也,六卿擅权,其后范氏、中行氏、智氏灭,而韩、魏、赵兼其土田人众,故总言六卿分晋也。」

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于大角,旬余乃入。刘向以为是时项羽为楚王,伯诸侯,〔一〕而汉已定三秦,与羽相距荥阳,天下归心于汉,楚将灭,故彗除王位也。一曰,项羽坑秦卒,烧宫室,弒义帝,乱王位,故彗加之也。

〔一〕师古曰:「伯读曰霸。」

文帝后七年九月,有星孛于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虚、危,长丈余,及天汉,十六日不见。刘向以为尾宋地,今楚彭城也。箕为燕,又为吴、越、齐。宿在汉中,负海之国水泽地也。是时景帝新立,信用晁错,将诛正诸侯王,其象先见。后三年,吴、楚、四齐与赵七国举兵反,〔一〕皆诛灭云。

〔一〕师古曰:「四齐,胶东、胶西、菑川、济南也。」

武帝建元六年六月,有星孛于北方。刘向以为明年淮南王安入朝,与太尉武安侯田蚡有邪谋,而陈皇后骄恣,其后陈后废,而淮南王反,诛。

八月,长星出于东方,长终天,三十日去。占曰:「是为蚩尤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其后兵诛四夷,连数十年。

元狩四年四月,长星又出西北,是时伐胡尤甚。

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东井,又孛于三台。其后江充作乱,京师纷然。此明东井、三台为秦地效也。

宣帝地节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西方,去太白二丈所。刘向以为太白为大将,彗孛加之,扫灭象也。明年,大将军霍光薨,后二年家夷灭。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营室,青白色,长六七丈,广尺余。刘向、谷永以为营室为后宫怀任之象,彗星加之,将有害怀任绝继嗣者。一曰,后宫将受害也。其后许皇后坐祝诅后宫怀任者废。赵皇后立妹为昭仪,害两皇子,上遂无嗣。赵后姊妹卒皆伏辜。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一〕出河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仓龙俱伏。谷永对曰:「上古以来,大乱之极,所希有也。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三〕内为后宫女妾之害,外为诸夏叛逆之祸。」刘向亦曰:「三代之亡,摄提易方;秦、项之灭,星孛大角。」是岁,赵昭仪害两皇子。后五年,成帝崩,昭仪自杀。哀帝即位,赵氏皆免官爵,徙辽西。哀帝亡嗣。平帝即位,王莽用事,追废成帝赵皇后、哀帝傅皇后,皆自杀。外家丁、傅皆免官爵,徙合浦,归故郡。平帝亡嗣,莽遂篡国。

〔一〕孟康曰:「五诸侯,星名。」

〔二〕服虔曰:「谓行迟。」

〔三〕师古曰:「奸音干。」

厘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鶂退飞过宋都」。董仲舒、刘向以为象宋襄公欲行伯道将自败之戒也。〔一〕石阴类,五阳数,自上而陨,此阴而阳行,欲高反下也。石与金同类,色以白为主,近白祥也。鶂水鸟,六阴数,退飞,欲进反退也。其色青,青祥也,属于貌之不恭。天戒若曰,德薄国小,勿持炕阳,欲长诸侯,与强大争,必受其害。襄公不寤,明年齐威死,伐齐丧,〔二〕执滕子,围曹,〔三〕为盂之会,与楚争盟,卒为所执。后得反国,〔四〕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与楚战于泓,军败身伤,为诸侯笑。〔五〕左氏传曰:陨石,星也;鶂退飞,风也。宋襄公以问周内史叔兴曰:「是何祥也?吉凶何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六〕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之所生也。吉凶繇人,吾不敢逆君故也。」〔七〕是岁,鲁公子季友、鄫季姬、公孙兹皆卒。〔八〕明年齐威死,适庶乱。〔九〕宋襄公伐齐行伯,卒为楚所败。〔一0〕刘歆以为是岁岁在寿星,其冲降娄。〔一一〕降娄,鲁分野也,故为鲁多大丧。正月,日在星纪,厌在玄枵。玄枵,齐分野也。石,山物;齐,大岳后。〔一二〕五石象齐威卒而五公子作乱,〔一三〕故为明年齐有乱。庶民惟星,陨于宋,象宋襄将得诸侯之众,而治五公子之乱。星陨而鶂退飞,故为得诸侯而不终。六鶂象后六年伯业始退,执于盂也。〔一四〕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言吉凶繇人,然后阴阳冲厌受其咎。齐、鲁之灾非君所致,故曰「吾不敢逆君故也」。京房易传曰:「距谏自强,兹谓却行,厥异鶂退飞。适当黜,则鶂退飞。」〔一五〕

〔一〕师古曰:「伯读曰霸。」

〔二〕师古曰:「僖十七年齐桓公卒,十八年宋襄公以诸侯伐齐。」

〔三〕师古曰:「十九年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秋,宋人围曹。」

〔四〕师古曰:「二十一年春,为鹿上之盟。秋,会于盂。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释之。鹿上、盂、薄,皆宋地。」

〔五〕师古曰:「二十二年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十一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二十三年卒,伤于泓故也。泓,水名也,音于宏反。」

〔六〕师古曰:「今兹谓此年。」

〔七〕师古曰:「繇读与由同。」

〔八〕师古曰:「僖十六年三月公子季友卒,四月季姬卒,七月公孙兹卒。季姬,鲁女适鄫者也。公孙兹,叔孙戴伯也。」

〔九〕师古曰:「适读曰嫡。」

〔一0〕师古曰:「已解于上,伯读曰霸。」

〔一一〕师古曰:「降音胡江反。」

〔一二〕师古曰:「齐,姜姓也,其先为尧之四岳,四岳分掌四方诸侯。」

〔一三〕师古曰:「五公子,谓无亏也,元也,昭也,潘也,商人也。」

〔一四〕师古曰:「伯读曰霸。」

〔一五〕师古曰:「适读曰嫡。」

惠帝三年,陨石绵诸,一。〔一〕

〔一〕师古曰:「绵诸,道也,属天水郡也。」

武帝征和四年二月丁酉,陨石雍,二,天晏亡云,声闻四百里。〔一〕

〔一〕师古曰:「雍,扶风之县也。晏,天清也。」

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陨石梁国,六。

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陨石槁,四,肥累,一。〔一〕

〔一〕孟康曰:「皆县名也,故属真定。」师古曰:「槁音工老反。累音力追反。」

阳朔三年二月壬戌,陨石白马,八。〔一〕

〔一〕师古曰:「东郡之县名。」

鸿嘉二年五月癸未,陨石杜衍,三。〔一〕

〔一〕师古曰:「南阳之县名。」

元延四年三月,陨石都关,二。〔一〕

〔一〕师古曰:「山阳之县名。」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陨石北地,十。其九月甲辰,陨石虞,二。〔一〕

〔一〕师古曰:「梁国之县名。」

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陨石钜鹿,二。

自惠尽平,陨石凡十一,皆有光耀雷声,成、哀尤屡。

校勘记

一四七九页八行史记(曰)〔日〕食,殿本作「日」。王先谦说作「日」是。

一四八0页一二行渝平,堕(城)〔成〕也。景佑、殿、局本都作「成」。朱一新说「成」字是。

一四八五页六行楚(国)〔围〕许,景佑、殿、局本都作「围」。朱一新说作「围」是。

一四八六页二行三月庚午(朔),王引之说「朔」衍字,检左氏、公羊、谷梁皆无「朔」字。

一四八七页一四行(夷)〔楚〕灭舒蓼。景佑、殿本都作「楚」。

一四九0页六行十五年八月丁巳〔朔〕,钱大昭说闽本有「朔」字。按景佑本有。

一四九五页一行谓常可以此占之(下)〔不〕。景佑、殿本都作「不」。

一五0一页六行在斗二十(三)〔二〕度。钱大昭说闽本作「

二」。按景佑本作「二」。

一五0四页六行能应之(司)〔以〕德,景佑、殿、局本都作「以」。

一五0七页五行辟()〔〕公行,杨树达说「」当作「」,与愆同。按各本皆误。

一五0九页八行(名)〔民〕去其上,景佑、殿本都作「民」,此误。

一五一二页一四行(向)〔商〕人景佑、殿本都作「商」。王先谦说作「商」是。

一五一三页一四行心(在)〔为〕明堂,景佑、殿本都作「为」。王先谦说作「为」是。

汉书卷二八至三十

志卷八至十

汉书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一〕方制万里,画野分州,〔二〕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三〕书云「协和万国」,〔四〕此之谓也。尧遭洪水,褱山襄陵,〔五〕天下分绝,为十二州,〔六〕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七〕任土作贡。〔八〕

〔一〕师古曰:「旁行,谓四出而行之。」

〔二〕师古曰:「方制,制为方域也。画谓为之界也。野,古野字。画音获。」

〔三〕师古曰:「易比卦象辞。」

〔四〕师古曰:「虞书尧典之辞也。」

〔五〕师古曰:「褱字与(古)怀(字)同。怀,包也。襄,驾也。言水大泛溢,包山而驾陵也。」

〔六〕师古曰:「九州之外有并州、幽州、营州,故曰十二。水中可居者曰州。洪水泛大,各就高陆,人之所居,凡十二处。」

〔七〕师古曰:「其数在下也。」

〔八〕师古曰:「任其土地所有,以定贡赋之差也。」

曰:禹敷土,〔一〕随山木,奠高山大川。〔二〕

〔一〕师古曰:「敷,分也,谓分别治之。自此以下皆是夏书禹贡之文。」

〔二〕师古曰:「,古刊字也。奠,定也。言禹随行山之形状而刊斫其木,以为表记,决水信道,故高山大川各得安定也。」

冀州既载,〔一〕壶口治梁及岐。〔二〕既修太原,至于岳阳。〔三〕覃怀底绩,至于衡章。〔四〕厥土惟白壤。〔五〕厥赋上上错,〔六〕厥田中中。〔七〕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八〕鸟夷皮服。〔九〕夹右碣石,入于河。〔一0〕

〔一〕师古曰:「两河间曰冀州。载,始也。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自冀州始也。」

〔二〕师古曰:「壶口山在河东。梁山在夏阳。岐山在美阳,即今之岐州岐山县箭括岭也。禹循山而西,治众水。」

〔三〕师古曰:「太原即今之晋阳是也。岳阳在太原西南。」

〔四〕师古曰:「覃怀,近河地名也。底,致也。绩,功也。衡章,谓章水横流而入河也。言禹于覃怀致功以至衡章也。底音之履反。」

〔五〕师古曰:「柔土曰壤。」

〔六〕师古曰:「赋者,发敛土地所生之物以供天子也。上上,第一也。错,杂也。言赋第一,又杂出诸品也。」

〔七〕师古曰:「言其高下之形摠于九州之中为第五也。一曰,为其肥瘠之等差也。它皆类此。」

〔八〕师古曰:「恒、卫,二水名。恒水出恒山,卫水在灵寿。大陆,泽名,在钜鹿北。言恒、卫之水各从故道,大陆之泽已可耕作也。」

〔九〕师古曰:「此东北之夷,搏取鸟兽,食其肉而衣其皮也。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

〔一0〕师古曰:「碣石,海边山名也。言禹夹行此山之右而入于河,逆上也。」

泲、河惟兖州。〔一〕九河既道,〔二〕雷夏既泽,雍、沮会同,〔三〕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四〕厥土黑坟,〔五〕屮繇木条。〔六〕厥田中下,〔七〕赋贞,〔八〕作十有三年乃同。〔九〕厥贡漆丝,〔一0〕厥棐织文。〔一一〕浮于泲、漯,通于河。〔一二〕

〔一〕师古曰:「泲本济水之字,从水声。言此州东南据济水,西北距河。泲音姊。」

〔二〕师古曰:「九河,河水分为九,各从其道。尔雅曰:『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般、鬲津,是曰九河。』一说,道读曰导。导,治也。」

〔三〕师古曰:「雷夏,泽名,在济阴城阳西北。言此泽还复其故,而雍、沮二水同会其中也。沮音千余反。」

〔四〕师古曰:「降,下也。宅,居也。言此地宜桑,先时人众避水,皆上丘陵,今水害除,得以蚕织,故皆下丘居平土也。」

〔五〕师古曰:「色黑而坟起也。坟音扶粉反。」

〔六〕师古曰:「屮,古草字也。繇,悦茂也。条,修畅也。繇音弋昭反。」

〔七〕师古曰:「第六也。」

〔八〕师古曰:「贞,正也。州第九,赋亦正当也。」

〔九〕师古曰:「治水十三年,乃同于它州,言用功多也。」

〔一0〕师古曰:「贡,献也。地宜漆林,又善蚕丝,故以献也。」

〔一一〕师古曰:「棐与篚同。篚,竹器,筐属也。织文,锦绮之类,盛于筐篚而献之。」

〔一二〕师古曰:「浮,以舟渡也。泲、漯,二水名。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因水入水曰通。漯音它合反。」

海、岱惟青州。〔一〕嵎夷既略,惟、甾其道。〔二〕厥土白坟,海濒广舄。〔三〕田上下,赋中上。〔四〕贡盐、絺,海物惟错,〔五〕岱畎丝、枲、鈆、松、怪石,〔六〕莱夷作牧,厥棐丝〔七〕。浮于汶,达于泲。〔八〕

〔一〕师古曰:「东北据海,西南距岱。岱即太山也。」

〔二〕师古曰:「嵎夷,地名也,即阳谷所在。略,言用功少也。惟、甾,二水名。皆复故道也。惟水出琅邪箕屋山。甾水出泰山莱芜县。惟字今作潍,甾字或作淄,古今通用也。一曰,道读曰导。导,治也。」

〔三〕师古曰:「濒,水涯也。舄,卤咸之地。濒音频,又音宾。舄音昔。」

〔四〕师古曰:「田第三,赋第四。」

〔五〕师古曰:「葛之精者曰絺。海中物产既多,故杂献。」

〔六〕师古曰:「畎,小谷也。枲,麻属也。鈆,青金也。怪石,石之次玉美好者也。言岱山之谷,出丝、枲、鈆、松、怪石五种,皆献之。畎音工犬反。」

〔七〕师古曰:「莱山之夷,地宜畜牧。,桑也。食之蚕丝,可以弦琴瑟。音乌簟反。」

〔八〕师古曰:「汶水出泰山郡莱芜县原山。言渡汶水西达于泲也。汶音问。」

海、岱及淮惟徐州。〔一〕淮、沂其乂,蒙、羽其艺。〔二〕大野既猪,东原厎平。〔三〕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四〕田上中,赋中中。〔五〕贡土五色,〔六〕羽畎夏狄,峄阳孤桐,〔七〕泗濒浮磬,〔八〕淮夷蠙珠臮鱼,〔九〕厥棐玄纤缟。〔一0〕浮于淮、泗,达于河。〔一一〕

〔一〕师古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二〕师古曰:「淮、沂二水已治,蒙、羽二山皆可种艺也。淮出大复山。沂出泰山。沂音牛依反。」

〔三〕师古曰:「大野即钜野泽也。猪,停水也。东原,地名。厎,致也。言大野之水既已停蓄也。东原之地致功而平可耕稼也。」

〔四〕师古曰:「埴,黏土也。渐包,言相渐及包裹而生。」

〔五〕师古曰:「田第二,赋第五。」

〔六〕师古曰:「王者取五色土,封以为太社,而此州毕贡之,言备有。」

〔七〕师古曰:「羽畎,羽山之谷也。夏狄,狄雉之羽可为旌旄者也,羽山之谷出焉。峄阳,峄山之阳也。山南曰阳。孤桐,特生之桐也,可为琴瑟,峄山之南生焉。峄音驿。」

〔八〕师古曰:「泗水之涯浮出好石,可为磬也。泗水出济阴乘氏县。」

〔九〕师古曰:「淮夷,淮水上之夷也。蠙珠,珠名。臮,及也。言其地出珠及美鱼也。蠙音步千反,字或作玭。」

〔一0〕师古曰:「玄,黑也。纤,细缯也。缟,鲜支也,即今所谓素者也。言献黑细缯及鲜支也。」

〔一一〕师古曰:「渡二水而入于河。」

淮、海惟扬州。〔一〕彭蠡既猪,阳鸟逌居。〔二〕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三〕筱簜既敷,〔四〕夭木乔。〔五〕厥土涂泥〔六〕。田下下,赋下上错。〔七〕贡金三品,〔八〕瑶、、筱簜,齿、革、羽毛,〔九〕鸟夷卉服,〔一0〕厥棐织贝,〔一一〕厥包橘、柚,锡贡。〔一二〕均江海,通于淮、泗。〔一三〕

〔一〕师古曰:「北据淮,南距海。」

〔二〕师古曰:「彭蠡,泽名,在彭泽县西北。阳鸟,随阳之鸟也。言彭蠡之水既已蓄聚,则鸿雁之属所共居之。蠡音礼。」

〔三〕师古曰:「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也。震泽在吴西,即具区也。厎,致也。言三江既入,则震泽致定。」

〔四〕师古曰:「筱,小竹也。簜,大竹也。敷谓布地而生也。筱音先了反。簜音荡。」

〔五〕师古曰:「夭,盛貌也。乔,上竦也。夭音于骄反。乔音桥,又音骄。」

〔六〕师古曰:「瀸洳湿也。」

〔七〕师古曰:「田第九,赋第七。又杂出诸品。」

〔八〕师古曰:「金、银、铜。」

〔九〕师古曰:「瑶、,皆美玉名也。齿,象齿也。革,犀革也。羽旄,谓众鸟之羽可为旄者也。音昆。」

〔一0〕师古曰:「鸟夷,东南之夷善捕鸟者也。卉服,絺葛之属。」

〔一一〕师古曰:「织谓细布也。贝,水虫也,古以为货。」

〔一二〕师古曰:「柚,似橘而大,其味尤酸。橘、柚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致之也。锡贡者,须锡命而献之,言不常来也。柚音弋救反。」

〔一三〕师古曰:「均,平也。通淮、泗而入江海,故云平。」

荆及衡阳惟荆州。〔一〕江、汉朝宗于海。〔二〕九江孔殷〔三〕,沱、灊既道,云梦,土作乂。〔四〕厥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五〕贡羽旄、齿、革,金三品,〔六〕杶、干、栝、柏,厉、砥、砮、丹,〔七〕惟箘、楛,三国厎贡厥名,〔八〕包匦菁茅〔九〕,厥棐玄纁玑组,〔一0〕九江纳锡大龟。〔一一〕浮于江、沱、灊、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一二〕

〔一〕师古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也。」

〔二〕师古曰:「江、汉二水归入于海,有似诸侯朝于天子,故曰朝宗。宗,尊也。」

〔三〕师古曰:「孔,甚也。殷,中也。言江水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形之中。」

〔四〕师古曰:「沱、灊,二水名,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灊。云梦,泽名。言二水既从其道,则云梦之土可为(畋鱼)〔畎亩〕之治也。沱音徒何反。灊音潜。一曰,道读曰导。导,治也。」

〔五〕师古曰:「田第八,赋第三。」

〔六〕师古曰:「自金以上所贡与扬州同。」

〔七〕师古曰:「杶木似樗而实。干,柘也。栝木柏叶而松身。厉,磨也。砥,其尤细者也。砮,石名,可为矢镞。丹,赤石也,所谓丹沙者也。杶音丑伦反。栝音古活反。砥音指,又音(祗)〔扺〕。砮音奴。」

〔八〕师古曰:「箘,竹名,楛,木名也,皆可为矢。言此州界本有三国致贡斯物,其名称美也。箘音囷。音路。楛音(枯)〔怙〕。」

〔九〕师古曰:「匦,柙也。菁,菜也,可以为葅。茅可以缩酒。苞其茅匦其菁而献之。匦音轨。菁音精。」

〔一0〕师古曰:「玄,黑色。纁,绛也。玑,珠之不圜者。组,绶类也。纁音勋。玑音机,又音祈。」

〔一一〕师古曰:「大龟尺有二寸,出于九江。锡命而纳,不常献也。」

〔一二〕师古曰:「逾,越也。言渡四水而越洛,乃至南河也。南河在冀州南。」

荆、河惟豫州。〔一〕伊、雒、瀍、涧既入于河,〔二〕荥、波既猪,〔三〕道荷泽,被盟猪。〔四〕厥土惟壤,下土坟垆。〔五〕田中上,赋错上中。〔六〕贡漆、枲、絺、纻、棐纤纩,〔七〕锡贡磬错。〔八〕浮于洛,入于河。〔九〕

〔一〕师古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

〔二〕师古曰:「伊出陆浑山,雒出冢领山,瀍出谷成山,涧出黾池山,四水皆入河。」

〔三〕师古曰:「荥,沇水泆出所为也,即今荥泽是也。波,亦水名。言其水并已遏聚矣。一说,谓荥水之波。」

〔四〕师古曰:「荷泽在湖陵。盟猪亦泽名,在荷之东北。言治荷泽之水衍溢,则使被及盟猪,不常入也。道读曰导。荷音歌。被音被马之被。盟音孟。」

〔五〕师古曰:「高地则壤,下地则坟。垆谓土之刚黑者也,音卢。」

〔六〕师古曰:「田第四,赋第二,杂出第一。」

〔七〕师古曰:「纻,织纻为布及綀也。纤纩,细绵也。纻音伫。纩音旷。」

〔八〕师古曰:「错,治玉之石。磬错,言可以治磬也。亦待锡命而贡。」

〔九〕师古曰:「因洛入河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一〕岷、嶓既艺,沱、灊既道,〔二〕蔡、蒙旅平,和夷厎绩。〔三〕厥土青黎。〔四〕田下上,赋下中三错。〔五〕贡璆、铁、银、镂、砮、磬,〔六〕熊、罴、狐、狸、织皮。〔七〕西顷因桓是来,〔八〕浮于灊,逾于沔,〔九〕入于渭,乱于河。〔一0〕

〔一〕师古曰:「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

〔二〕师古曰:「岷,岷山也。嶓,嶓冢山也。言水已去,二山之土皆可种艺。沱、灊,二水,治从故道也。岷音旻。嶓音波。道读曰导。」

〔三〕师古曰:「蔡、蒙,二(水)〔山〕名。旅,陈也。旅平,言已平治而陈祭也。和夷,地名,亦以致功可耕稼也。」

〔四〕师古曰:「色青而细疏。」

〔五〕师古曰:「田第七,赋第八,又杂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

〔六〕师古曰:「璆,美玉也。镂,刚铁也。磬,磬石也。璆音虬。」

〔七〕师古曰:「织皮,谓罽也。言贡四兽之皮,又贡(维)〔杂〕罽。」

〔八〕师古曰:「西顷,山名,在临洮西南。桓,水名也。言治西顷山,因桓水是来,无它道也。顷读曰倾。」

〔九〕师古曰:「汉上曰沔,音莫践反。」

〔一0〕师古曰:「正绝流曰乱。」

黑水、西河惟雍州。〔一〕弱水既西,〔二〕泾属渭汭。〔三〕漆、沮既从,酆水逌同。〔四〕荆、岐既旅,〔五〕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六〕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七〕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八〕厥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九〕贡球、琳、琅玕。〔一0〕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一一〕会于渭汭。〔一二〕织皮昆仑、析支、渠叟,西戎即叙。〔一三〕

〔一〕师古曰:「西据黑水,东距西河。西河即龙门之河也,在冀州西,故曰西河。」

〔二〕师古曰:「治使西流至合黎。」

〔三〕师古曰:「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泾水入于渭也。属音之欲反。汭音芮,又音而悦反。」

〔四〕师古曰:「漆、沮,即冯翊之洛水也。酆水出鄠之南山。言漆、沮既从入渭,酆水亦来同也。逌,古攸字也。攸,所也。沮音七余反。」

〔五〕师古曰:「荆、岐,二山名。荆在岐东。言二山治毕,已旅祭也。」

〔六〕师古曰:「终南、惇物二山皆在武功。鸟鼠山在陇西首阳西南。自终南西出至于鸟鼠也。」

〔七〕师古曰:「高平曰原,下湿曰隰。猪野,地名。言皆致功也。」

〔八〕师古曰:「三危,山名,已可居也。三苗,本有苗氏之族,徙居于此,分而为三,故言三苗。今皆大得其次叙。」

〔九〕师古曰:「田第一,赋第六。」

〔一0〕师古曰:「球、琳,皆玉名。琅玕,石似珠者也。球音求,又音虬。琳音林。琅音郎。玕音干。」

〔一一〕师古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皆河水所经。」

〔一二〕师古曰:「逆流曰会。自渭北涯逆流西上。」

〔一三〕师古曰:「昆仑、析支、渠叟,三国名也。言此诸国皆织皮毛,各得其业。而西方远戎,并就次叙也。叟读曰搜。」

道及岐,至于荆山,〔一〕逾于河;〔二〕壶口、雷首,至于大岳;〔三〕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四〕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五〕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六〕熊耳、外方、桐柏,至于倍尾。〔七〕道嶓冢,至于荆山;〔八〕内方,至于大别;〔九〕崏山之阳,至于衡山,〔一0〕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一一〕。

〔一〕师古曰:「自此以下,更说所治山水首尾之次也。治山通水,故举山言之。山在县西。道读曰导。后皆类此。音苦坚反。」

〔二〕师古曰:「即梁山龙门。」

〔三〕师古曰:「自壶口、雷首而至大岳也。雷首在河东蒲阪南。大岳即所谓岳阳者。」

〔四〕师古曰:「厎柱在陕县东北,山在河中,形若柱也。析城山在濩泽西南。王屋山在垣县东北。」

〔五〕师古曰:「太行山在河内山阳西北。恒山在上曲阳西北。言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于海。行音胡郎反。」

〔六〕师古曰:「朱圉山在汉阳冀县南。太华即今华阴山。」

〔七〕师古曰:「熊耳在陕东。外方在颍川故县,即崇高也。桐柏在平氏东南。倍尾在安陆东北。言四山相连也。倍读曰陪。」

〔八〕师古曰:「嶓冢山在梁州南。此荆山在南郡临沮东北。嶓音波。」

〔九〕师古曰:「内方在荆州。大别在庐江安丰也。」

〔一0〕师古曰:「崏山在蜀郡湔氐西。衡山在长沙湘南之东南。崏山,江所出。衡山,江所经。」

〔一一〕师古曰:「敷浅原,一名(博)〔傅〕阳山,在豫章历陵南。」

道弱水,至于合藜,余波入于流沙。〔一〕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二〕道河积石,至于龙门,〔三〕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四〕又东至于盟津,〔五〕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六〕北过降水,至于大陆,〔七〕又北播为九河,〔八〕同为逆河,入于海。〔九〕嶓冢道漾,东流为汉,〔一0〕又东为沧浪之水,〔一一〕过三澨,至于大别,〔一二〕南入于江,〔一三〕东汇泽为彭蠡〔一四〕,东为北江,入于海。〔一五〕崏山道江,东别为沱,〔一六〕又东至于醴,〔一七〕过九江,至于东陵,〔一八〕东迤北会于汇,〔一九〕东为中江,入于海。〔二0〕道沇水,东流为泲,〔二一〕入于河,轶为荥,〔二二〕东出于陶丘北,〔二三〕又东至于荷〔二四〕,又东北会于汶,〔二五〕又北东入于海。〔二六〕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酆,又东至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道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一〕师古曰:「合藜山在酒泉。流沙在敦煌西。」

〔二〕师古曰:「黑水出张掖鸡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又南流而入于南海。」

〔三〕师古曰:「积石山在河关西羌中。龙门山在夏阳北。言治河施功,自积石起,凿山穿地,以通其流,至龙门山也。」

〔四〕师古曰:「自龙门南流以至华阴,又折而东经厎柱。」

〔五〕师古曰:「盟读曰孟。孟津在洛阳之北,都道所凑,故号孟津。孟,长大也。」

〔六〕师古曰:「洛汭,洛入河处,盖今所谓洛口也。山再重曰伾。大伾山在成皋。伾音平鄙反。」

〔七〕师古曰:「降水在信都。大陆在钜鹿。」

〔八〕师古曰:「播,布也。」

〔九〕师古曰:「同,合也。九河又合而为一,名为逆河,言相迎受也。海即渤海是也。」

〔一0〕师古曰:「漾水出陇西氐道,东流过武关山南为汉。禹治漾水自嶓冢始也。漾音恙。」

〔一一〕师古曰:「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即渔父所歌者也。浪音琅。」

〔一二〕师古曰:「三澨水在江夏竟陵。澨音筮。」

〔一三〕师古曰:「触大别山而南入江也。」

〔一四〕师古曰:「汇,回也,又东回而为彭蠡泽也。汇音胡贿反。」

〔一五〕师古曰:「自彭蠡江分为三,遂为北江而入海。」

〔一六〕师古曰:「别而出也,江东南流,沱东行也。沱音徒何反。」

〔一七〕师古曰:「醴水在荆州。」

〔一八〕师古曰:「东陵,地名。」

〔一九〕师古曰:「迤,溢也。东溢分流,都共北会彭蠡也。迤音弋尔反。」

〔二0〕师古曰:「亦自彭蠡出。」

〔二一〕师古曰:「泉出王屋山,名为沇,流去乃为泲也。沇音弋脔反。」

〔二二〕师古曰:「轶与溢同。言济水入河,并流而南,截河,又并流溢出,乃为荥泽。一曰轶,过也,音逸。」

〔二三〕师古曰:「陶丘,丘再重也,在济阴定陶西南。」

〔二四〕师古曰:「即荷泽。」

〔二五〕师古曰:「济与汶合。」

〔二六〕师古曰:「北折而东也。」

九州逌同,〔一〕四奥既宅,〔二〕九山刊旅,〔三〕九川涤原,〔四〕九泽既陂,〔五〕四海会同。〔六〕六府孔修,〔七〕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八〕咸则三壤,成赋中国。〔九〕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一0〕

〔一〕师古曰:「各以其所而同法。」

〔二〕师古曰:「奥读曰墺,谓土之可居者也。宅亦居也。言四方之土已可定居也。墺音于六反。」

〔三〕师古曰:「九州之山皆已刊木信道而旅祭也。」

〔四〕师古曰:「九州泉源皆已清涤无壅塞。」

〔五〕师古曰:「九州陂泽皆已遏障无决溢。」

〔六〕师古曰:「四海之内皆同会京师。」

〔七〕师古曰:「水、火、金、木、土、谷皆甚治。」

〔八〕师古曰:「言众土各以其所出,交易有无,而不失正,致慎货财,以供贡赋。」

〔九〕师古曰:「言皆随其土田上中下三品,而成其赋于中国也。中国,京师也。」

〔一0〕师古曰:「台,养也。言封诸侯,赐之土田,因以为姓。所敬养者,惟德为先,故无距我之行也。台音怡。」

五百里甸服:〔一〕百里赋内总,〔二〕二百里(纳)〔内〕铚,〔三〕三百里内戛服,〔四〕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五百里侯服:〔六〕百里采,〔七〕二百里男国,〔八〕三百里诸侯。〔九〕五百里绥服:〔一0〕三百里揆文教,〔一一〕二百里奋武卫〔一二〕。五百里要服:〔一三〕三百里夷,〔一四〕二百里蔡。〔一五〕五百里荒服:〔一六〕三百里蛮,〔一七〕二百里流。〔一八〕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臮,声教讫于四海。〔一九〕

〔一〕师古曰:「规方千里,最近王城者为甸服,则四面五百里也。甸之为言田也,主为王者治田。」

〔二〕师古曰:「自此以下,说甸服之内,以差言之也。总,禾稿摠入也。内读曰纳。下皆类此。」

〔三〕师古曰:「铚谓所刈,即禾穗也。铚音窒。」

〔四〕师古曰:「戛,稿也。言服者,谓有役则服之耳。戛音工黠反。」

〔五〕师古曰:「精者纳少,麤者纳多。」

〔六〕师古曰:「此次甸服之外方五百里也。侯,候也,主斥候而服事也。」

〔七〕师古曰:「又说侯服内之差次也。采,事也,王事则供之,不主一也。」

〔八〕师古曰:「男之言任,任王事者。」

〔九〕师古曰:「三百里同主斥候,故合而言之为一等。」

〔一0〕师古曰:「此又次侯服外之五百里也。绥,安也,言其安服王者政教。」

〔一一〕师古曰:「揆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也。三百里皆同。」

〔一二〕师古曰:「奋其武力以卫王者。二百里皆同。」

〔一三〕师古曰:「此又次绥服外之五百里也。要,以文教要来之也。要音一遥反。」

〔一四〕师古曰:「夷,易也,言行平易之法也。三百里皆同。」

〔一五〕师古曰:「蔡,法也,遵刑法而已。二百里皆同。」

〔一六〕师古曰:「又次要服外五百里,此五服之最在外者也。荒,言其荒忽,各因本俗。」

〔一七〕师古曰:「蛮谓以文德蛮幕而覆之。三百里皆同。」

〔一八〕师古曰:「任其流移,不考诘也。二百里皆同。」

〔一九〕师古曰:「渐,入也。被,加也。朔,北方也。讫,尽也。言东入于海,西加流沙,北方南方皆及,声教尽于四海也。一曰,渐,浸;臮,及也。」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一〕

〔一〕师古曰:「玄,天色也。尧以禹治水功成,故赐玄圭以表之也。自此以上,皆禹贡之文。」

后受禅于虞,为夏后氏。

殷因于夏,亡所变改。周既克殷,监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一〕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故周官有职方氏,〔二〕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一〕师古曰:「省徐州以入青州,并梁州以合雍州。」

〔二〕师古曰:「夏官之属也。职,主也,主四方之土地。」

东南曰扬州:其山曰会稽,〔一〕薮曰具区,〔二〕川曰三江,寖曰五湖;〔三〕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鸟兽,〔四〕谷宜稻。

〔一〕师古曰:「在山阴县。」

〔二〕师古曰:「薮,大泽也。具区在吴也。」

〔三〕师古曰:「寖,古浸字也。川,水之通流者也。浸谓引以灌溉者。五湖在吴。」

〔四〕师古曰:「鸟,孔翠之属。兽,犀象之属。」

正南曰荆州:其山曰衡,薮曰云梦,川曰江、汉,寖曰颍、湛;〔一〕其利丹、银、齿、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与扬州同。

〔一〕师古曰:「颍水出阳城阳干山,宜属豫州。许慎又云『湛水,豫州浸』。并未详也。湛音直林反,又音直减反。」

河南曰豫州:其山曰华,〔一〕薮曰圃田,〔二〕川曰荥、雒,曰波、溠;〔三〕其利林、漆、丝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四〕,其谷宜五种。〔五〕

〔一〕师古曰:「即华阴之华山也。连延东出,故属豫州。」

〔二〕师古曰:「在中牟。」

〔三〕师古曰:「荥即沇水所溢者也。波即上禹贡所云荥波者也。溠水在楚,亦不当为豫州浸也。溠音庄亚反。」

〔四〕师古曰:「马、牛、羊、豕、犬、鸡也。谓之扰者,言人所驯养也。扰音人沼反。」

〔五〕师古曰:「黍、稷、菽、麦、稻。」

正东曰青州:其山曰沂,薮曰孟诸,〔一〕川曰淮、泗,寖曰沂、沭;〔二〕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其畜宜鸡、狗,谷宜稻、麦。

〔一〕师古曰:「沂山在盖县,即沂水所出也。孟诸,即盟猪也。」

〔二〕师古曰:「沭水出东莞,音术。」

河东曰兖州:其山曰岱,薮曰泰野,〔一〕其川曰河、泲,浸曰卢、潍;〔二〕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谷宜四种。〔三〕

〔一〕师古曰:「即大野。」

〔二〕师古曰:「卢水在济北卢县。郑康成读曰雷,非也。」

〔三〕师古曰:「马、牛、羊、豕、犬、鸡,黍、稷、稻、麦也。」

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岳,〔一〕薮曰弦蒲,〔二〕川曰泾、汭,〔三〕其浸曰渭、洛;〔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稷。

〔一〕师古曰:「即吴岳也。」

〔二〕师古曰:「在汧县。」

〔三〕师古曰:「汭在豳地。诗大雅公刘之篇曰『汭鞠之即』。」

〔四〕师古曰:「洛即漆、沮也,在冯翊。」

东北曰幽州:其山曰医无闾,〔一〕薮曰豯养,〔二〕川曰河、泲,浸曰菑、时;〔三〕其利鱼、盐;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四〕谷宜三种。〔五〕

〔一〕师古曰:「在辽东。」

〔二〕师古曰:「在长广。」

〔三〕师古曰:「菑出莱芜。时水出般阳。」

〔四〕师古曰:「马、牛、羊、豕。」

〔五〕师古曰:「黍、稷、稻。」

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一〕薮曰扬纡,〔二〕川曰漳,浸曰汾、潞;〔三〕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牛、羊,谷宜黍、稷。

〔一〕师古曰:「在平阳永安县东北。」

〔二〕师古曰:「尔雅曰『秦有扬纡』,而此以为冀州,未详其义及所在。」

〔三〕师古曰:「漳水出上党长子。汾水出汾阳北山。潞出归德。」

正北曰并州:其山曰恒山,薮曰昭余祁,〔一〕川曰虖池、呕夷,浸曰涞、易;〔二〕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扰,〔三〕谷宜五种。

〔一〕师古曰:「在太原邬县。邬音一户反,又音于庶反。」

〔二〕师古曰:「虖池出卤城。呕夷出平舒。涞出广昌。易出故安。虖音呼。池音徒河反。呕音于侯反。」

〔三〕师古曰:「马、牛、羊、犬、豕。」

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辩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一〕

〔一〕师古曰:「保章氏,春官之属也。保,守也,言守天文之职也。分音扶问反。」

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帝王图籍相踵而可知。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相吞灭,数百年间,列国秏尽。〔一〕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会。〔二〕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三〕合从连衡,经数十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一〕师古曰:「秏,灭也,音呼到反。」

〔二〕师古曰:「此五伯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也。迭,互也。伯读曰霸。迭音徒结反。」

〔三〕师古曰:「谓秦、韩、魏、赵、燕、齐、楚也。」

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址,北置朔方之州,〔一〕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郡)〔部〕,置刺史。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二〕是以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焉。〔三〕

〔一〕师古曰:「胡广记云,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址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分雍州置朔方刺史。」

〔二〕师古曰:「数音所角反。」

〔三〕师古曰:「中古以来,说地理者多矣,或解释经典,或撰述方志,竞为新异,妄有穿凿,安处互会,颇失其真。后之学者,因而祖述,曾不考其谬论,莫能寻其根本。今并不录,盖无尤焉。」

京兆尹,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一〕县十二:长安,高帝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王莽曰常安。〔二〕新丰,骊山在南,故骊戎国。秦曰骊邑。高祖七年置。〔三〕船司空,莽曰船利。〔四〕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华阴,故阴晋,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宁秦,高帝八年更名华阴。太华山在南,有祠,豫州山。集灵宫,武帝起。莽曰华坛也。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有铁官。〔五〕湖,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武帝建元年更名湖。下邽,〔六〕南陵,文帝七年置。沂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霸水亦出蓝田谷,北入渭。(师)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七〕奉明,宣帝置也。霸陵,故芷阳,文帝更名。莽曰水章也。杜陵。故杜伯国,宣帝更名。有周右将军杜主祠四所。莽曰饶安也。

〔一〕师古曰:「汉之户口当元始时最为殷盛,故志举之以为数也。后皆类此。」

〔二〕师古曰:「王莽篡位,改汉郡县名,普易之也。下皆类此。」

〔三〕应劭曰:「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象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

〔四〕服虔曰:「县名。」师古曰:「本主船之官,遂以为县。」

〔五〕应劭曰:「宣王母弟友所封也。其子与平王东迁,更称新郑。」臣瓒曰:「周自穆王以下都于西郑,不得以封桓公也。初桓公为周司徒,王室将乱,故谋于史伯而寄帑与贿于虢、会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虢,居于郑父之丘,是以为郑桓公,无封京兆之文也。」师古曰:「春秋外传云:『幽王既败,郑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故左氏传云:『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又郑庄公云『我先君新邑于此』,盖道新郑也。穆王以下无都西郑之事,瓒说非也。会音工外反。」

〔六〕应劭曰:「秦武公伐邽戎,置有上邽,故加下。」师古曰:「邽音圭,取邽戎之人而来为此县。」

〔七〕〔师古曰〕:「沂音先历反。视读曰示。」

左冯翊,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县二十四:高陵,左辅都尉治。莽曰千春。栎阳,秦献公自雍徙。莽曰师亭。〔一〕翟道,莽曰涣。池阳,惠帝四年置。巀嶭山在北。〔二〕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禹贡梁山在西北,龙门山在北。有铁官。莽曰冀亭。衙,莽曰达昌。〔三〕粟邑,莽曰粟城。谷口,九嵕山在西。有天齐公、五床山、僊人、五帝祠四所。莽曰谷喙。〔四〕莲勺,〔五〕鄜,莽曰修令。〔六〕频阳,秦厉公置。〔七〕临晋,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有河水祠。芮乡,故芮国。莽曰监晋。〔八〕重泉,莽曰调泉。合阳,〔九〕祋祤,景帝二年置。〔一0〕武城,莽曰桓城。〔一一〕沉阳,莽曰制昌。褱德,禹贡北条荆山在南,下有强梁原。洛水东南入渭,雍州浸。莽曰德驩。〔一二〕征,莽曰泛爱。〔一三〕云陵,昭帝置也。万年,高帝置。莽曰异赤。〔一四〕长陵,高帝置。户五万五十七,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莽曰长平。阳陵,故弋阳,景帝更名。莽曰渭阳。云阳。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越巫祠三所。〔一五〕

〔一〕如淳曰:「栎音药。」

〔二〕应劭曰:「在池水之阳。」师古曰:「巀嶭,即今俗所呼嵯峨山是也,音巀啮。音才葛反,又音五葛反。」

〔三〕如淳曰:「衙音牙。」师古曰:「即春秋所云『秦晋战于彭衙』。」

〔四〕师古曰:「嵕音子公反,又音子孔反。喙音许秽反。」

〔五〕如淳曰:「音辇酌。」

〔六〕孟康曰:「音敷。」

〔七〕应劭曰:「在频水之阳。」

〔八〕应劭曰:「临晋水,故曰临晋。」臣瓒曰:「晋水在河之间,此县在河之西,不得云临晋水也。旧说曰,秦筑高垒以临晋国,故曰临晋也。」师古曰:「瓒说是也。说者或以为魏文侯伐秦始置临晋,非也。文侯重城之耳,岂始置乎!」

〔九〕应劭曰:「在合水之阳也。」师古曰:「音合。即大雅大明之诗所谓『在洽之阳』。」

〔一0〕师古曰:「祋音丁活反,又音丁外反。祤音诩。」

〔一一〕师古曰:「即左氏传所云『(伐秦)〔秦伐〕晋取武城』者也。」

〔一二〕师古曰:「褱亦怀字。」

〔一三〕师古曰:「征音惩,即今之澄城县是也。左传所云『取北征』,谓此地耳,而杜元凯未详其处也。」

〔一四〕师古曰:「三辅黄图云太上皇葬栎阳北原,起万年陵是也。」

〔一五〕孟康曰:「音辜磔之辜,越人祠也。音穰。休音许虬反。屠音除。」

右扶风,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一〕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县二十一:渭城,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有兰池宫。莽曰京城。槐里,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高祖三年更名。有黄山宫,孝惠二年起。莽曰槐治。鄠,古国。有扈谷亭。扈,夏启所伐。酆水出东南,又有潏水,皆北过上林苑入渭。有萯阳宫,秦文王起。〔二〕盩厔,有长杨宫,有射熊馆,秦昭王起。灵轵渠,武帝穿也。斄,周后稷所封。〔三〕郁夷,诗「周道郁夷」。有汧水祠。莽曰郁平。〔四〕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大王所邑。有高泉宫,秦宣太后起也。郿,成国渠首受渭,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右辅都尉治。〔五〕雍,秦惠公都之。有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橐泉宫,孝公起。祈年宫,惠公起。棫阳宫,昭王起。有铁官。〔六〕漆,水在县西。有铁官。莽曰漆治。栒邑,有豳乡,诗豳国,公刘所都。〔七〕隃麋,有黄帝子祠。莽曰扶亭。〔八〕陈仓,有上公、明星、黄帝孙、舜妻(盲)〔育〕冢祠。有羽阳宫,秦武王起也。杜阳,杜水南入渭。〔诗曰「自杜」〕莽曰通杜。〔九〕汧,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雍州山。北有蒲谷乡弦中谷,雍州弦蒲薮。汧水出西北,入渭。芮水出西北,东入泾。诗芮(阨)〔〕,雍州川也。〔一0〕好畤,垝山在东。有梁山宫,秦始皇起。莽曰好邑。〔一一〕虢,有黄帝子、周文武祠。虢宫,秦宣太后起也。安陵,惠帝置。莽曰嘉平。〔一二〕茂陵,武帝置。户六万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莽曰宣城。〔一三〕平陵,昭帝置。莽曰广利。武功,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垂山,古文以为敦物。皆在县东。斜水出衙领山北,至郿入渭。褒水亦出衙领,至南郑入沔。有垂山、斜水、(淮)〔褒〕水祠三所。莽曰新光。〔一四〕

〔一〕师古曰:「主爵都尉,本秦之主爵中尉,掌列侯,至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而治于内史右地。故此志追书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又云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

〔二〕师古曰:「潏音决。萯音倍。」

〔三〕师古曰:「读与邰同,音()〔胎〕。」

〔四〕师古曰:「小雅四牡之诗曰『四牡騑騑,周道倭迟』。韩诗作郁夷字,言使臣乘马行于此道。」

〔五〕师古曰:「郿音媚。」

〔六〕应劭曰:「四面积高曰雍。」师古曰:「棫音域。」

〔七〕应劭曰:「左氏传曰『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郇侯、贾伯伐晋是也。」臣瓒曰:「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又云『文公城荀』。然则荀当在晋之境内,不得在扶风界也。今河东有荀城,古荀国。」师古曰:「瓒说是也。此栒读与荀同,自别邑耳,非伐晋者。」

〔八〕师古曰:「鄃音踰。」

〔九〕师古曰:「大雅绵之诗曰『人之初生,自土、漆、沮』,齐诗作『自杜』,言公刘避狄而来居杜与漆、沮之地。」

〔一0〕师古曰:「(阨)〔〕读与鞠同。大雅公刘之诗曰『止旅乃密,芮鞠之即』,韩诗作芮(阨)〔〕。言公刘止其军旅,欲使安静,乃就芮(阨)〔〕之间耳。」

〔一一〕师古曰:「垝音丘毁反。」

〔一二〕师古曰:「阚骃以为本周之程邑也。」

〔一三〕师古曰:「黄图云本槐里之茂乡。」

〔一四〕师古曰:「斜音弋奢反。衙音牙。」

弘农郡,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队。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铁官,在黾池。县十一:弘农,故秦函谷关。衙山领下谷,水所出,北入河。卢氏,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雒,过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莽曰昌富。〔

一〕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莽曰黄眉。宜阳,在黾池有铁官也。黾池,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莽曰陕亭。〔二〕丹水,水出上雒冢领山,东至析入钧。密阳乡,故商密也。〔三〕新安,禹贡涧水在东,南入雒。商,秦相卫鞅邑也。析,黄水出黄谷,鞠水出析谷,俱东至郦入湍水。莽曰君亭。〔四〕陆浑,春秋迁陆浑戎于此。有关。〔五〕上雒。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过郡二,行千七十里,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领山,东南至钖入沔,过郡三,行五百七十里。熊耳获舆山在东北。〔六〕

〔一〕师古曰:「洱音耳。」

〔二〕师古曰:「黾音莫践反,又音莫忍反。」

〔三〕师古曰:「钧亦水名也,音均。」

〔四〕师古曰:「析音先历反。鞠水即今所谓菊潭也。郦音持益反。湍音专。」

〔五〕师古曰:「浑音胡昆反。」

〔六〕师古曰:「钖音阳。」

河东郡,秦置。莽曰兆阳。有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县二十四:安邑,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铁官、盐官。莽曰河东。大阳,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有天子庙。莽曰勤田。〔一〕猗氏,解,〔二〕蒲反,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三〕河北,诗魏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曾孙绛徙安邑也。左邑,莽曰兆亭。汾阴,介山在南。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四〕濩泽,禹贡析城山在西南。〔五〕端氏,临汾,垣,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轶出荥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六〕皮氏,耿乡,故耿国,晋献公灭之,以赐大夫赵夙。后十世献侯徙中牟。有铁官。莽曰延平。长修,平阳,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莽曰香平。〔七〕襄陵,有班氏(香)〔乡〕亭。莽曰干昌。〔

八〕彘,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莽曰黄城。〔九〕杨,莽曰有年亭。〔一0〕北屈,禹贡壶口山在东南。莽曰朕北。〔一一〕蒲子,〔一二〕绛,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铁官。〔一三〕狐讘,〔一四〕骐。侯国。〔一五〕

〔一〕应劭曰:「在大河之阳。」

〔二〕师古曰:「音蟹。」

〔三〕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长阪,故加『反』云。」孟康曰:「本蒲也,晋文公以赂秦,后秦人还蒲,魏人喜曰『蒲反矣』。谓秦名之,非也。」臣瓒曰:「秦世家云『以垣为蒲反』,然则本非蒲也。」师古曰:「应说是。」

〔四〕应劭曰:「今曲沃也。秦改为左邑。武帝于此闻南越破,改曰闻喜。」

〔五〕应劭曰:「有濩泽,在西北。」师古曰:「濩音乌虢反。」

〔六〕师古曰:「琅音郎。槐音回。」

〔七〕应劭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八〕应劭曰:「襄陵在西北。」师古曰:「晋襄公之陵,因以名县。」

〔九〕应劭曰:「顺帝改曰永安。」

〔一0〕应劭曰:「杨侯国。」

〔一一〕应劭曰:「有南故称北。」臣瓒曰:「汲郡古文『翟章救郑,次于南屈』。」师古曰:「屈音居勿反。即晋公子夷吾所居。」

〔一二〕应劭曰:「故蒲反旧邑,武帝置。」师古曰:「重耳所居也。应说失之。」

〔一三〕应劭曰:「绛水出西南。」

〔一四〕师古曰:「讘音之涉反。」

〔一五〕师古曰:「音其。」

太原郡,秦置。有盐官,在晋阳。属并州。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有家马官。〔一〕县二十一:晋阳,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龙山在西北。有盐官。晋水所出,东入汾。〔二〕葰人,〔三〕界休,莽曰界美。〔四〕榆次,涂水乡,晋大夫知徐吾邑。梗阳乡,魏戊邑。莽曰大原亭。〔五〕中都,于离,莽曰于合。兹氏,莽曰兹同。狼孟,莽曰狼调。邬,九泽在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晋大夫司马弥牟邑。〔六〕盂,晋大夫孟丙邑。平陶,莽曰多穰。汾阳,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过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京陵,莽曰致城。〔七〕阳曲,〔

八〕大陵,有铁官。莽曰大宁。原平,祁,晋大夫贾辛邑。莽曰示。上艾,绵曼水,东至蒲吾,入虖池水。〔九〕虑虒,〔一0〕阳邑,莽曰繁穰。广武。(河主)〔句注〕、贾屋山在北。都尉治。莽曰信桓。〔一一〕

〔一〕臣瓒曰:「汉有家马厩,一厩万匹,时以边表有事,故分来在此。家马后改曰挏马也。」师古曰:「挏音动。」

〔二〕臣瓒曰:「所谓唐,今河东永安是也,去晋四百里。」师古曰:「瓒说是也。」

〔三〕如淳曰:「音璅。」师古曰:「又音山寡反。」

〔四〕师古曰:「休音许虬反。」

〔五〕师古曰:「涂音涂。梗音鲠。」

〔六〕师古曰:「音一户反,又音于据反。」

〔七〕师古曰:「即九京。」

〔八〕应劭曰:「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曰阳曲也。」师古曰:「隋文帝自以姓杨,故恶阳曲之号,乃改其县为阳直。今则复旧名焉。」

〔九〕师古曰:「虖音呼。池音徒何反。」

〔一0〕师古曰:「音庐夷。」

〔一一〕师古曰:「贾屋山,即史记所云『赵襄子北登夏屋』者。」

上党郡,秦置,属并州。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一〕户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县十四:长子,周史辛甲所封。鹿谷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青)〔清〕漳。〔二〕屯留,桑钦言「绛水出西南,东入海」。〔三〕余吾,铜鞮,有上虒亭,下虒聚。〔四〕沾,大黾谷,清漳水所出,东北至邑成入大河,过郡五,行千六百八十里,冀州川。〔五〕涅氏,涅水也。〔六〕襄垣,莽曰上党亭。壶关,有羊肠版。沾水东至朝歌入淇。〔七〕泫氏,杨谷,绝水所出,南至野王入沁。〔八〕高都,莞谷,丹水所出,东南入泫水。有天井关。〔九〕潞,故潞子国。陭氏,〔一0〕阳阿,谷远。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荥阳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莽曰谷近。〔一一〕

〔一〕师古曰:「研音形。」

〔二〕师古曰:「长读曰长短之长,今俗为长幼之长,非也。」

〔三〕师古曰:「屯音纯。」

〔四〕师古曰:「虒音斯。」

〔五〕应劭曰:「沾水出壶关。」师古曰:「沾音他兼反。」

〔六〕师古曰:「涅水出焉,故以名县也。涅音乃结反。」

〔七〕应劭曰:「黎侯国也,今黎亭是。」

〔八〕应劭曰:「山海经泫水所出者也。」师古曰:「泫音工玄反。」

〔九〕师古曰:「莞音丸。」

〔一0〕师古曰:「音于义反。」

〔一一〕师古曰:「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疑传写错误。」

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县十八:怀,有工官。莽曰河内。汲,武德,〔一〕波,〔二〕山阳,东太行山在西北。〔三〕河阳,莽曰河亭。州,共,故国。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四〕平皋,〔五〕朝歌,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莽曰雅歌。修武,〔六〕温,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野王,太行山在西北。卫元君为秦所夺,自(仆)〔濮〕阳徙此。莽曰平野。〔七〕获嘉,故汲之新中乡,武帝行过更名也。轵,〔八〕沁水,〔九〕隆虑,国水东北至信成入张甲河,过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有铁官。〔一0〕荡阴。荡水东至内黄泽。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内黄入荡。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一一〕

〔一〕孟康曰:「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

〔二〕孟康曰:「今有絺城,晋文公所得赐者。」

〔三〕师古曰:「行音胡郎反。」

〔四〕孟康曰:「共伯入为三公者也。」师古曰:「共音恭。」

〔五〕应劭曰:「邢侯自襄国徙此。当齐桓公时,卫人伐邢,邢迁于夷仪,其地属晋,号曰邢丘。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臣瓒曰:「春秋传狄人伐邢,邢迁于夷仪,不至此也。今襄国西有夷仪城,去襄国百余里。邢是丘名,非国也。」师古曰:「应说非也。左氏传曰『晋侯送女于邢丘』,盖谓此耳。」

〔六〕应劭曰:「晋始启南阳,今南阳城是也,秦改曰修武。」臣瓒曰:「韩非书『秦昭王越赵长平西伐修武』,时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师古曰:「瓒说是也。」

〔七〕孟康曰:「故邘国也,今邘亭是也。」师古曰:「行音胡郎反。」

〔八〕孟康曰:「原乡,晋文公所围是也。」师古曰:「音只。」

〔九〕师古曰:「沁音千浸反。」

〔一0〕应劭曰:「隆虑山在北,避殇帝名改曰林虑也。」师古曰:「虑音庐。」

〔一一〕师古曰:「荡音汤。羑音羊九反。」

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雒阳户五万二千八百三十九。莽曰保忠信乡,属司隶也。户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有铁官、工官。敖仓在荥阳。县二十二:雒阳,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春秋昭公(二)〔三〕十(一)〔二〕年,晋合诸侯于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莽曰宜阳。〔一〕荥阳,卞水、冯池皆在西南。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二〕偃师,尸乡,殷汤所都。莽曰师成。〔三〕京,〔四〕平阴,〔五〕中牟,圃田泽在西,豫州薮。有筦叔邑,赵献侯自耿徙此。〔六〕平,莽曰治平。阳武,有博狼沙。莽曰阳桓。〔七〕河南,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八〕缑氏,刘聚,周大夫刘子邑,有延寿城仙人祠。莽曰中亭。〔九〕卷,〔一0〕原武,莽曰原桓。巩,东周所居。谷成,禹贡瀍水出亭北,东南入雒。〔一一〕故市,密,故国。有大騩山,潩水所出,南至临颍入颍。〔一二〕新成,惠帝四年置。蛮中,故戎蛮子国。开封,逢池在东北,或曰宋之逢泽也。〔一三〕成皋,故虎牢。或曰制。〔一四〕苑陵,莽曰左亭。梁,狐聚,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阳人聚,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一五〕新郑。诗郑国,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后为韩所灭,韩自平阳徙都之。〔一六〕

〔一〕师古曰:「鱼豢云汉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鱼氏说,则光武以后改为『雒』字也。」

〔二〕应劭曰:「故虢国,今虢亭是也。」师古曰:「狼音浪。汤音宕。泲音子礼反,本济水字。」

〔三〕臣瓒曰:「汤居亳,今济阴县是也。今亳有汤冢,己氏有伊尹冢,皆相近也。」师古曰:「瓒说非也。又如皇甫谧所云汤都在谷熟,事并不经。刘向云『汤无葬处』,安得汤冢乎!」

〔四〕师古曰:「即郑共叔段所居也。」

〔五〕应劭曰:「在平城南,故曰平阴。」

〔六〕师古曰:「筦与管同。」

〔七〕师古曰:「狼音浪。」

〔八〕师古曰:「郏音夹。鄏音辱。」

〔九〕师古曰:「缑音工侯反。」

〔一0〕师古曰:「音去权反。」

〔一一〕师古曰:「即今新安。音潜。」

〔一二〕应劭曰:「『密人不恭』,密须氏姞姓之国也。」臣瓒曰:「密,姬姓之国也,见世本。密须,今安定阴密是也。」师古曰:「

应、瓒二说皆非也。此密即春秋僖六年『围新密』者也,盖郑地。而诗所云『密人』,即左传所谓『密须之鼓』者也,在安定阴密。騩音隗。潩音翼,又音昌力反。」

〔一三〕臣瓒曰:「汲郡古文梁惠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今浚仪有逢陂忌泽是也。」

〔一四〕师古曰:「穆天子传云『七萃之士生捕兽,即献天子,天子畜之东虢,号曰兽牢』。」

〔一五〕应劭曰:「左传曰秦取梁。梁,伯翳之后,与秦同祖。」臣瓒曰:「秦取梁,后改曰夏阳,今冯翊夏阳是也。此梁,周之小邑,见于春秋。」师古曰:「瓒说是也。音乃旦反。」

〔一六〕应劭曰:「国语曰,郑桓公为周司徒,王室将乱,寄帑与贿于虢、会之闲。幽王败,威公死之,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洛邑,遂伐虢、会而并其地,而邑于此。」

东郡,秦置。莽曰治亭。属兖州。户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万九千二十八。县二十二:濮阳,卫成公自楚丘徙此。故帝丘,颛顼虚。莽曰治亭。〔一〕(畔)观,莽曰观治。〔二〕聊城,顿丘,莽曰顺丘。〔三〕发干,莽曰戢楯。范,莽曰建睦。茬平,莽曰功崇。〔四〕东武阳,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莽曰武昌。〔五〕博平,莽曰加睦。黎,莽曰黎治。〔六〕清,莽曰清治。〔七〕东阿,都尉治。〔八〕离狐,莽曰瑞狐。临邑,有()〔泲〕庙。莽曰谷城亭。〔九〕利苗,须昌,故须句国,大昊后,风姓。〔一0〕寿良,蚩尤祠在西北(涑)〔泲〕上。有朐城。〔一一〕乐昌,阳平,白马,南燕,南燕国,姞姓,黄帝后。〔

一二〕廪丘。

〔一〕应劭曰:「濮水南入钜野。」师古曰:「虚读曰墟。」

〔二〕应劭曰:「夏有观扈,世祖更名卫国,以封周后。」师古曰:「观音工唤反。」

〔三〕师古曰:「以丘名县也。丘一成为顿丘,谓一(成)〔顿〕而成也。或曰,成,重也,一重之丘也。」

〔四〕应劭曰:「在茬山之平地者也。」师古曰:「音仕疑反。」

〔五〕应劭曰:「武水之阳也。」师古曰:「漯音它合反。」

〔六〕孟康曰:「诗黎侯国,今黎阳也。」臣瓒曰:「黎阳在魏郡,非黎县也。」师古曰:「瓒说是。」

〔七〕应劭曰:「章帝更名乐平。」

〔八〕应劭曰:「卫邑也。有西故称东。」

〔九〕师古曰:「()〔泲〕亦济水字也。其后并同。」

〔一0〕师古曰:「句音劬。」

〔一一〕应劭曰:「世祖(父叔)〔叔父〕名良,故曰寿张。」

〔一二〕师古曰:「姞音其乙反。」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属兖州。户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万九千五十。县十七:陈留,鲁渠水首受狼汤渠,东至阳夏,入涡渠。〔一〕小黄,成安,宁陵,莽曰康善。〔二〕雍丘,故杞国也,周武王封禹后东楼公。先春秋时徙鲁东北,二十一世简公为楚所灭。酸枣,东昏,莽曰东明。襄邑,有服官。莽曰襄平。〔三〕外黄,都尉治。〔四〕封丘,濮渠水首受(涑)〔泲〕,东北至都关,入羊里水,过郡三,行六百三十里。〔五〕长罗,侯国。莽曰惠泽。尉氏,〔六〕傿,莽曰顺通。〔七〕长垣,莽曰长固。〔八〕平丘,济阳,莽曰济前。浚仪。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睢水首受狼汤水,东至取虑入泗,过郡四,行千三百六十里。〔九〕

〔一〕孟康曰:「留,郑邑也,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臣瓒曰:「宋亦有留,彭城留是也。留属陈,故称陈留也。」师古曰:「瓒说是也。涡音戈。」

〔二〕孟康曰:「故葛伯国,今葛乡是。」

〔三〕应劭曰:「春秋传曰『师于襄牛』是也。」师古曰:「圈称云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乡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湿,故徙县于襄陵,谓之襄邑,县西三十里有承匡城。然则应说以为襄牛,误也。」

〔四〕张晏曰:「魏郡有内黄,故加外。」臣瓒曰:「县有黄沟,故氏之也。」师古曰:「左氏传云『惠公败宋师于黄』,杜预以为外黄县东有黄城,即此地也。」

〔五〕孟康曰:「春秋传『败狄于长丘』,今翟沟是。」

〔六〕应劭曰:「古狱官曰尉氏,郑之别狱也。」臣瓒曰:「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师古曰:「郑大夫尉氏亦以掌狱之官故为族耳。应说是也。」

〔七〕应劭曰:「郑伯克段于鄢是也。」师古曰:「鄢音偃。」

〔八〕孟康曰:「春秋会于匡,今匡城是。」

〔九〕应劭曰:「魏惠王自安邑徙此,号曰梁。」师古曰:「取虑,县名也,音秋庐。取又音趋。」

颍川郡,秦置。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阳翟有工官。属豫州。〔一〕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县二十:阳翟,夏禹国。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此。户四万一千六百五十,口十万九千。莽曰颍川。〔二〕昆阳,〔三〕颍阳,〔四〕定陵,有东不羹。莽曰定城。〔五〕长社,〔六〕新汲,〔七〕襄城,有西不羹。莽曰相城。郾,〔八〕郏,〔九〕舞阳,〔

一0〕颍阴,崇高,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为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庙。古文以崇高为外方山也。〔一一〕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傿陵,户四万九千一百一,口二十六万一千四百一十八。莽曰左亭。〔一二〕临颍,莽曰监颍。父城,应乡,故国,周武王弟所封。〔一三〕成安,侯国也。周承休,侯国,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郑公。莽曰嘉美。〔一四〕阳城,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至长平入颍,过郡三,行五百里。阳干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有铁官。〔一五〕纶氏。

〔一〕孟康曰:「夏启有钧台之飨,今钧台在南。」

〔二〕应劭曰:「夏禹都也。」臣瓒曰:「世本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师古曰:「阳翟本禹所受封耳。应、瓒之说皆非。」

〔三〕应劭曰:「昆水出南阳。」

〔四〕应劭曰:「颍水出阳城。」

〔五〕师古曰:「羹音郎。其后亦同。」

〔六〕应劭曰:「宋人围长葛是也。其社中树暴长,更名长社。」师古曰:「长读如本字。」

〔七〕师古曰:「阚骃云本汲乡也,宣帝神爵三年置。以河内有汲,故加新也。」

〔八〕师古曰:「音一战反。」

〔九〕师古曰:「音夹。」

〔一0〕应劭曰:「舞水出南。」

〔一一〕师古曰:「,古崇字。」

〔一二〕李奇曰:「六国为安陵。」师古曰:「傿音偃。」

〔一三〕应劭曰:「韩诗外传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吾以此封汝。』周公曰:『天子无戏言。』王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是也。」臣瓒曰:「吕氏春秋曰成王以戏授桐叶为圭以封叔虞,非应侯也。汲郡古文殷时已自有国,非成王之所造也。」师古曰:「武王之弟自封应国,非桐圭之事也。应氏之说盖失之焉。又据左氏传云『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是则应侯武王之子,又与志说不同。」

〔一四〕〔师古曰〕:「休音许虬反。」

〔一五〕师古曰:「干音干。洧音于轨反。」

汝南郡,高帝置。莽曰汝汾。分为赏都尉。属豫州。户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县三十七:平舆,〔一〕阳安,〔二〕阳城,侯国。莽曰新安。强,〔三〕富波,女阳,〔四〕鲖阳,〔五〕吴房,〔六〕安成,侯国。莽曰至成。南顿,故顿子国,姬姓。〔七〕朗陵,〔八〕细阳,莽曰乐庆。〔九〕宜春,侯国。莽曰宣孱。女阴,故胡国。都尉治。莽曰汝坟。新蔡,蔡平侯自蔡徙此,后二世徙下蔡。莽曰新迁。新息,莽曰新德。〔一0〕灈阳,〔一一〕期思,〔一二〕慎阳,〔一三〕慎,莽曰慎治。召陵,〔一四〕弋阳,侯国。〔一五〕西平,有铁官。莽曰新亭。〔

一六〕上蔡,故蔡国,周武王弟叔度所封。度放,成王封其子胡,十八世徙新蔡。浸,莽曰闰治。〔一七〕西华,莽曰华望。长平,莽曰长正。宜禄,莽曰赏都亭。项,故国。新郪,莽曰新延。〔一八〕归德,侯国。宣帝置。莽曰归惠。新阳,莽曰新明。〔一九〕安昌,侯国。莽曰始成。安阳,侯国。莽曰均夏。〔二0〕博阳,侯国。莽曰乐家。成阳,侯国。莽曰新利。定陵。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

〔一〕应劭曰:「故沉子国。今沉亭是也。舆音豫。」

〔二〕应劭曰:「道国也。今道亭是。」

〔三〕应劭曰:「水出颍川阳城。」师古曰:「音于谨反,又音殷。」

〔四〕应劭曰:「汝水出弘农,入淮。」师古曰:「女读曰汝。其下汝阴亦同。」

〔五〕应劭曰:「在鲖水之阳也。」孟康曰:「鲖音纣。」

〔六〕孟康曰:「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为堂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今吴房城堂溪亭是。」

〔七〕应劭曰:「顿迫于陈,其后南徙,故号南顿,故城尚在。」

〔八〕应劭曰:「朗陵山在西南。」

〔九〕师古曰:「居细水之阳,故曰细阳。细水本出新郪。郪音千私反。」

〔一0〕孟康曰:「故息国,其后徙东,故加新云。」

〔一一〕应劭曰:「灈水出吴房,东入瀙也。」师古曰:「灈音劬。瀙音楚人反,又音楚刃反。」

〔一二〕师古曰:「故蒋国。」

〔一三〕应劭曰:「慎水出东北,入淮。」师古曰:「慎字本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今犹有真丘、真阳县,字并单作真,知其音不改也。阚骃云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误以『水』为『心』。」

〔一四〕师古曰:「即桓公伐楚次于召陵者也。召读曰邵。」

〔一五〕应劭曰:「弋山在西北。故黄国,今黄城是。」

〔一六〕应劭曰:「故柏子国也,今柏亭是。」

〔一七〕应劭曰:「孙叔敖子所邑之浸丘是也。世祖更名固始。」师古曰:「浸音子衽反。」

〔一八〕应劭曰:「秦伐魏,取郪丘。汉兴为新郪。章帝封殷后,更名宋。」臣瓒曰:「光武既封殷后于宋,又封新郪。」师古曰:「封于新郪,号为宋国耳。瓒说非。」

〔一九〕应劭曰:「在新水之阳。」

〔二0〕应劭曰:「故江国,今江亭是。」

南阳郡,秦置。莽曰前队。属荆州。户三十五万九千(一)〔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县三十六:宛,故申伯国。有屈申城。县南有北筮山。户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有工官、铁官。莽曰南阳。犨,〔一〕杜衍,莽曰闰衍。酇,侯国。莽曰南庚。〔

二〕育阳,有南筮聚,在东北。〔三〕博山,侯国。哀帝置。故顺阳。〔四〕涅阳,莽曰前亭。〔五〕阴,〔六〕堵阳,莽曰阳城。〔七〕雉,衡山,沣水所出,东至入汝。〔八〕山都,蔡阳,莽之母功显君邑。〔九〕新野,筑阳,故谷伯国。莽曰宜禾。〔一0〕棘阳,〔一一〕武当,舞阴,中阴山,瀙水所出,东至蔡入汝。西鄂,〔一二〕穰,莽曰农穰。〔一三〕郦,育水出西北,南入汉。〔一四〕安众,侯国。故宛西乡。冠军,武帝置。故穰卢阳乡、宛临駣聚。〔一五〕比阳,〔一六〕平氏,禹贡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陵)〔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青州川。莽曰平善。随,故国。厉乡,故厉国也。〔一七〕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一八〕邓,故国。都尉治。〔一九〕朝阳,莽曰厉信。〔二0〕鲁阳,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又有昆水,东南至定陵入汝。〔二一〕舂陵,侯国。故蔡阳白水乡。上唐乡,故唐国。〔二二〕新都,侯国。莽曰新林。湖阳,故廖国也。〔二三〕红阳,侯国。莽曰红俞。〔二四〕乐成,侯国。博望,侯国。莽曰宜乐。复阳。侯国。故湖阳乐乡。〔二五〕

〔一〕师古曰:「音昌牛反。」

〔二〕孟康曰:「音赞。」师古曰:「即萧何所封。」

〔三〕应劭曰:「育水出弘农卢氏,南入于沔。」

〔四〕应劭曰:「汉明帝改曰顺阳,在顺水之阳也。」师古曰:「

顺阳,旧名。应说非。」

〔五〕应劭曰:「在涅水之阳。」师古曰:「涅音乃结反。」

〔六〕师古曰:「即春秋左氏传所云迁阴于下阴者也,与酇相近。今襄州有阴城县,县有酇城乡。」

〔七〕韦昭曰:「堵音者。」

〔八〕师古曰:「旧读雉音弋尔反。而太康地志云即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雄止陈仓为石,雌止此县,故名雉县,疑不可据也。音屋。」

〔九〕应劭曰:「蔡水所出,东入淮。」

〔一0〕应劭曰:「筑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沔。」师古曰:「春秋云『谷伯绥来朝』是也。今襄州有谷城县,在筑水之阳。筑音逐。」

〔一一〕应劭曰:「在棘水之阳。」

〔一二〕应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云。」

〔一三〕师古曰:「今邓州穰县是也。音人羊反。」

〔一四〕如淳曰:「郦音蹢躅之蹢。」

〔一五〕应劭曰:「武帝以封霍去病。去病仍出匈奴,功冠诸军,故曰冠军。駣音桃。」

〔一六〕应劭曰:「比水所出,东入蔡。」

〔一七〕师古曰:「厉读曰赖。」

〔一八〕师古曰:「音式涉反。」

〔一九〕应劭曰:「邓侯国。」

〔二0〕应劭曰:「在朝水之阳。」

〔二一〕师古曰:「即淮南所云鲁阳公与韩战日反三舍者也。滍音峙,又音雉。」

〔二二〕师古曰:「汉记云朔五年以零陵泠道之舂陵乡封长沙王子买为舂陵侯。至戴侯仁,以舂陵地形下湿,上书徙南阳。元帝许之,以蔡阳白水乡徙仁为舂陵侯。」

〔二三〕师古曰:「廖音力救反。左氏传作飂字,其音同耳。」

〔二四〕师古曰:「俞音踰。」

〔二五〕应劭曰:「在桐柏下复山之阳。」师古曰:「复音房目反。」

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为临江郡,五年复故。景帝二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复故。莽曰南顺。属荆州。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有发弩官。〔一〕县十八: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后九世平王城之。后十世秦拔我郢,徙(东)〔陈〕。莽曰江陆。临沮,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沔,行六百里。〔二〕夷陵,都尉治。莽曰居利。〔三〕华容,云梦泽在南,荆州薮。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四〕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郢,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五〕当阳,中卢,〔六〕枝江,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七〕襄阳,莽曰相阳。〔八〕编,有云梦官。莽曰南顺。〔九〕秭归,归乡,故归国。〔一0〕夷道,莽曰江南。〔一一〕州陵,莽曰江夏。若,楚昭王畏吴,自郢徙此,后复还郢。〔一二〕巫,夷水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一三〕高成。洈山,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华容入江,过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一四〕〔一〕师古曰:「主教放弩也。」

〔二〕应劭曰:「沮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师古曰:「沮水即左传所云『江、汉、沮、漳,楚之望也』。音千余反。」

〔三〕应劭曰:「夷山在西北。」

〔四〕应劭曰:「春秋『许迁于容城』是。」

〔五〕孟康曰:「音忌。」师古曰:「音其已反。」

〔六〕师古曰:「在襄阳县南。今犹有次庐村。以隋室讳忠,故改忠为次。」

〔七〕师古曰:「沱即江别出者也,音徒何反。」

〔八〕应劭曰:「在襄水之阳。」

〔九〕孟康曰:「编音鞭。」

〔一0〕孟康曰:「秭音姊。」

〔一一〕应劭曰:「夷水出巫,东入江。」

〔一二〕师古曰:「春秋传作鄀,其音同。」

〔一三〕应劭曰:「巫山在西南。」

〔一四〕师古曰:「洈音危。繇读曰由。」

江夏郡,高帝置。属荆州。〔一〕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县十四:西陵,有云梦官。莽曰江阳。竟陵,章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方山。郧乡,楚郧公邑。莽曰守平。〔二〕西阳,襄,莽曰襄非。邾,衡山王吴芮都。〔三〕轪,故弦子国。〔四〕鄂,〔五〕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文以为陪尾山。沙羡,〔

六〕蕲春,〔七〕鄳,〔八〕云杜,〔九〕下雉,莽曰闰光。〔一0〕钟武。侯国。莽曰当利。

〔一〕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

〔二〕师古曰:「音云。」

〔三〕师古曰:「音朱,又音诛。」

〔四〕孟康曰:「音汏。」师古曰:「又音徒系反。」

〔五〕师古曰:「音五各反。」

〔六〕晋灼曰:「羡音夷。」

〔七〕晋灼曰:「音祈。」

〔八〕苏林曰:「音盲。」师古曰:「音萌,又音莫耿反。」

〔九〕应劭曰:「左传『若敖取于』,今亭是也。」师古曰:「音云。」

〔一0〕如淳曰:「音羊氏反。」

庐江郡,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一〕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有楼船官。县十二:舒,故国。莽曰昆乡。居巢,〔二〕龙舒,〔三〕临湖,雩娄,决水北至蓼入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决,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四〕襄安,莽曰庐江亭也。枞阳,〔五〕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灊,天柱山在南。有祠。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六〕睆,有铁官。〔七〕湖陵邑,北湖在南。松兹。侯国。莽曰诵善。

〔一〕应劭曰:「故庐子国。」

〔二〕应劭曰:「春秋『楚人围巢』。巢,国也。」

〔三〕应劭曰:「群舒之邑。」

〔四〕师古曰:「雩音许于反。娄音力于反。」

〔五〕师古曰:「音七容反。」

〔六〕晋灼曰:「音潜。」师古曰:「沘音比,又音布几反。芍音酌,又音鹊。」

〔七〕师古曰:「音胡管反。」

九江郡,秦置,高帝四年更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复故。莽曰延平。属扬州。〔一〕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有陂官、湖官。县十五:寿春邑,楚考烈王自陈徙此。浚遒,〔二〕成德,莽曰平阿。橐皋,〔三〕阴陵,莽曰阴陆。历阳,都尉治。莽曰明义。当涂,侯国。莽曰山聚。〔四〕钟离,莽曰蚕富。〔五〕合肥,〔六〕东城,莽曰武城。博乡,侯国。莽曰扬陆。曲阳,侯国。莽曰延平亭。〔七〕建阳,全椒,阜陵。莽曰阜陆。

〔一〕应劭曰:「江自庐江寻阳分为九。」

〔二〕晋灼曰:「音酋熟之酋。」师古曰:「浚音峻。遒音才由反。」

〔三〕孟康曰:「音拓姑。」

〔四〕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有禹虚。」

〔五〕应劭曰:「钟离子国。」

〔六〕应劭曰:「夏水出父城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

〔七〕应劭曰:「在淮曲之阳。」

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莽曰钜野。属兖州。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有铁官。县二十三:昌邑,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有梁丘乡。春秋传曰「宋、齐会于梁丘」。南平阳,莽曰黾平。〔一〕成武,有楚丘亭。齐桓公所城,迁卫文公于此。子成公徙濮阳。莽曰成安。湖陵,禹贡「浮于泗、淮,通于河」,水在南。莽曰湖陆。〔

二〕东,〔三〕方与,〔四〕橐,莽曰高平。〔五〕钜野,大野泽在北,兖州薮。单父,都尉治。莽曰利父。〔六〕薄,〔七〕都关,城都,侯国。莽曰城谷。黄,侯国。爰戚,侯国。莽曰戚亭。郜成,侯国。莽曰告成。中乡,侯国。平乐,侯国。(淮)〔包〕水东北至(泲)〔沛〕入泗。郑,侯国。瑕丘,〔八〕甾乡,侯国。〔九〕栗乡,侯国。莽曰足亭。曲乡,侯国。西阳。侯国。

〔一〕孟康曰:「邾庶期以漆来奔,又城漆,今漆乡是。」

〔二〕应劭曰:「尚书一名湖。章帝封东平王仓子为湖陵侯,更名湖陵。」

〔三〕师古曰:「春秋僖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即谓此。音旻。」

〔四〕晋灼曰:「音房豫。」

〔五〕臣瓒曰:「音拓。」

〔六〕师古曰:「音善甫。」

〔七〕臣瓒曰:「汤所都。」

〔八〕应劭曰:「瑕丘在西南。」

〔九〕师古曰:「音侧其反。」

济阴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禹贡荷泽在定陶东。属兖州。〔一〕户二十九万二(千)〔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县九:定陶,故曹国,周武王弟叔振铎所封。禹贡陶丘在西南。陶丘亭。冤句,莽改定陶曰济平,冤句县曰济平亭。〔二〕吕都,莽曰祈都。葭密,〔三〕成阳,有尧(家)〔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鄄城,莽曰鄄良。〔四〕句阳,〔

五〕秺,莽曰万岁。〔六〕乘氏。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过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七〕

〔一〕师古曰:「荷音柯。」

〔二〕师古曰:「句音劬。」

〔三〕师古曰:「葭音家。」

〔四〕师古曰:「鄄音工掾反。」

〔五〕应劭曰:「左氏传『句渎之丘』也。」师古曰:「音钩。」

〔六〕孟康曰:「音妒。」

〔七〕应劭曰:「春秋『败宋师于乘丘』是也。」师古曰:「睢音虽。」

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属豫州。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县三十七:相,莽曰吾符亭。龙亢,〔一〕竹,莽曰笃亭。〔二〕谷阳,〔三〕萧,故萧叔国,宋别封附庸也。向,故国。春秋曰「莒人入向」。姜姓,炎帝后。〔四〕铚,〔五〕广戚,侯国。莽曰力聚。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后四世侯齐竟为楚所灭。丰,莽曰吾丰。郸,莽曰单城。〔六〕谯,莽曰延成亭。蕲,乡。高祖破黥布。都尉治。莽曰蕲城。〔七〕,莽曰贡。〔八〕辄与,莽曰华乐。山桑,公丘,侯国。故滕国,周懿王子错叔绣所封,三十一世为齐所灭。〔九〕符离,莽曰符合。敬丘,侯国。〔一0〕夏丘,莽曰归思。洨,侯国。垓下,高祖破项羽。莽曰(有)〔育〕成。〔一一〕沛,有铁官。芒,莽曰博治。〔一二〕建成,侯国。城父,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过郡二,行六百二十里。莽曰思善。建平,侯国。莽曰田平。酇,莽曰赞治。〔一三〕栗,侯国。莽曰成富。扶阳,侯国。莽曰合治。高,侯国。高柴,侯国。漂阳,〔一四〕平阿,侯国。莽曰平宁。东乡,临都,义成,祈乡。侯国。莽曰会谷。

〔一〕晋灼曰:「亢音冈。」

〔二〕李奇曰:「今竹邑。」

〔三〕应劭曰:「在谷水之阳。」

〔四〕师古曰:「音饷。」

〔五〕师古曰:「铚音竹乙反。」

〔六〕孟康曰:「音多。」

〔七〕师古曰:「音直恚反。」

〔八〕师古曰:「亦音贡。」

〔九〕师古曰:「左氏传云『郜、雍、曹、滕,文之昭也』,系本亦云『错叔绣,文王子』,而此志云懿王子,未详其义耳。」

〔一0〕应劭曰:「春秋『遇于犬丘』,明帝更名(犬)〔大〕丘。」

〔一一〕应劭曰:「洨水所出,南入淮。」师古曰:「洨音肴。」

〔一二〕应劭曰:「世祖更名临睢。睢水出焉。」师古曰:「芒音莫郎反。睢音虽。」

〔一三〕应劭曰:「音嵯。」师古曰:「此县本为,应音是也。中古以来借字为之耳,读皆为,而莽呼为赞治,则此县亦有赞音。」

〔一四〕如淳曰:「漂音票。」

魏郡,高帝置。莽曰魏城。属冀州。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县十八:邺,故大河在东北入海。馆陶,河水别出为屯氏河,东北至章武入海,过郡四,行千五百里。斥丘,莽曰利丘。〔一〕沙,内黄,清河水出南。〔二〕清渊,〔三〕魏,都尉治。莽曰魏城亭。〔四〕繁阳,〔五〕元城,〔六〕梁期,黎阳,莽曰黎蒸。〔七〕即裴,侯国。莽曰即是。〔八〕武始,漳水东至邯郸入漳,又有拘涧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九〕邯会,侯国。〔一0〕阴安,平恩,侯国。莽曰延平。邯沟,侯国。〔一一〕武安。钦口山,白渠水所出,东至列人入漳。又有浸水,东北至东昌入虖池河,过郡五,行六百一里。有铁官。莽曰桓安。〔一二〕

〔一〕应劭曰:「斥丘在西南也。」师古曰:「阚骃云地多斥卤,故曰斥丘。」

〔二〕应劭曰:「春秋『吴子、晋侯会于黄池』。今黄泽在西。陈留有外黄,故加内云。」臣瓒曰:「国语曰『吴子会诸侯于黄池,掘沟于齐、鲁之间』。今陈外黄有黄沟是也。史记曰『伐宋取黄池』。然则不得在魏郡明矣。」师古曰:「瓒说是也,应说失之。」

〔三〕应劭曰:「清河在西北。」

〔四〕应劭曰:「魏武侯别都。」

〔五〕应劭曰:「在繁水之阳。」张晏曰:「其界为繁渊。」

〔六〕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

〔七〕晋灼曰:「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

〔八〕应劭曰:「裴音非。」

〔九〕应劭曰:「拘音矩。」

〔一0〕张晏曰:「漳水之别,自城西南与邯山之水会,今城旁犹有沟渠在也。」师古曰:「邯音下安反。」

〔一一〕师古曰:「邯水之沟。」

〔一二〕师古曰:「浸音子衽反。虖音呼。池音徙何反。其下并同。」

钜鹿郡,秦置。属冀州。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县二十:钜鹿,禹贡大陆泽在北。纣所作沙丘台在东北七十里。〔一〕南,莽曰富平。〔二〕广阿,象氏,侯国。莽曰宁昌。廮陶,〔三〕宋子,莽曰宜子。杨氏,莽曰功陆。临平,下曲阳,都尉治。〔四〕贳,〔五〕郻,莽曰秦聚。〔六〕新巿,侯国。莽曰巿乐。堂阳,有盐官。尝分为(泾)〔经〕县。〔七〕安定,侯国。敬武,历乡,侯国。莽曰历聚。乐信,侯国。武陶,侯国。柏乡,侯国。安乡。侯国。

〔一〕应劭曰:「鹿,林之大者也。」臣瓒曰:「山足曰鹿。」师古曰:「应说是。」

〔二〕孟康曰:「音良全反。」

〔三〕师古曰:「廮音一井反。」

〔四〕应劭曰:「晋荀吴灭鼓,今鼓聚昔阳亭是也。」师古曰:「

常山有上曲阳,故此云下。」

〔五〕师古曰:「音式制反。」

〔六〕师古曰:「音苦幺反。」

〔七〕应劭曰:「在堂水之阳。」

常山郡,高帝置。莽曰井关。属冀州。〔一〕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县十八:元氏,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穷泉谷,东至堂阳入黄河。莽曰井关亭。〔二〕石邑,井陉山在西,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三〕桑中,侯国。灵寿,中山桓公居此。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虖池。蒲吾,有铁山。大白渠水首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四〕上曲阳,恒山北谷在西北。有祠。并州山。禹贡恒水所出,东入滱。莽曰常山亭。〔五〕九门,莽曰久门。井陉,〔六〕房子,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莽曰多子。〔七〕中丘,逢山长谷,(诸)〔渚〕水所出,东至张邑入浊。莽曰直聚。封斯,侯国。关,平棘,〔八〕鄗,世祖即位,更名高邑。莽日禾成亭。〔九〕乐阳,侯国。莽曰畅苗。平台,侯国。莽曰顺台。都乡,侯国。有铁官。莽曰分乡。南行唐。牛饮山白陆谷,滋水所出,东至新市入虖池。都尉治。莽曰延亿。

〔一〕张晏曰:「恒山在西,避文帝讳,故改曰常山。」

〔二〕师古曰:「阚骃云赵公子元之封邑,故曰元氏。」

〔三〕师古曰:「洨音效,又音爻。泜音脂,又音丁计反。其后亦同。」

〔四〕应劭曰:「蒲水出中山蒲阴,东入河。」

〔五〕应劭曰:「滱音彄。」

〔六〕应劭曰:「井陉山在南,音刑。」

〔七〕师古曰:「济音子诣反。」

〔八〕应劭曰:「伐晋取棘蒲也。」师古曰:「功臣表棘蒲侯陈武,平棘侯林挚,是则平棘、棘蒲非一地也。应说失之。」

〔九〕师古曰:「鄗音呼各反。」

清河郡,高帝置。莽曰平河。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县十四:清阳,王都。东武城,绎幕,〔一〕灵,河水别出为鸣犊河,东北至蓨入屯氏河。莽曰播。〔二〕厝,莽曰厝治。〔三〕鄃,莽曰善陆。〔四〕贝丘,都尉治。〔五〕信成,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东北至蓨入漳水。题,〔六〕东阳,侯国。莽曰胥陵。信乡,侯国。〔七〕缭,〔八〕枣强,复阳。莽曰乐岁。〔九〕

〔一〕应劭曰:「绎音亦。」师古曰:「本音弋尺反。」

〔二〕师古曰:「蓨音条。其下亦同。」

〔三〕应劭曰:「安帝以孝德皇后葬于厝,改曰甘陵也。」师古曰:「音趋亦反。」

〔四〕师古曰:「音输。」

〔五〕应劭曰:「左氏传『齐襄公田于贝丘』是。」

〔六〕师古曰:「,古莎字。」

〔七〕孟康曰:「顺帝更名安平。」

〔八〕师古曰:「音良笑反。」

〔九〕应劭曰:「音腹。」

涿郡,高帝置。莽曰垣翰。属幽州。户十九万五千六百七,口七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四。有铁官。县二十九:涿,桃水(受首)〔首受〕涞水,分东至安次入河。〔一〕乃,莽曰屏。〔二〕谷丘,故安,阎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也,并州浸。水亦至范阳入涞。〔三〕南深泽,范阳,莽曰顺阴。〔四〕蠡吾,〔五〕容城,莽曰深泽。易,广望,侯国。鄚,莽曰言符。〔六〕高阳,莽曰高亭。〔七〕州乡,侯国。安平,都尉治。莽曰广望亭。樊舆,侯国。莽曰握符。成,侯国。莽曰宜家。良乡,侯国。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莽曰广阳。利乡,侯国。莽曰章符。临乡,侯国。益昌,侯国。莽曰有袟。阳乡,侯国。莽曰章武。西乡,侯国。莽曰移风。饶阳,〔八〕中水,〔九〕武垣,莽曰垣翰亭。〔一0〕阿陵,莽曰阿陆。阿武,侯国。高郭,侯国。莽曰广堤。新昌。侯国。

〔一〕应劭曰:「涿水出上谷涿鹿县。」师古曰:「涞音来。」

〔二〕师古曰:「古遒字,音字由反。」

〔三〕师古曰:「言易水又至范阳入涞也。濡音乃官反。」

〔四〕应劭曰:「在范水之阳。」

〔五〕师古曰:「蠡音礼。」

〔六〕应劭曰:「音莫。」

〔七〕应劭曰:「在高河之阳。」

〔八〕应劭曰:「在饶河之阳。」

〔九〕应劭曰:「在易、滱二水之间,故曰中水。」

〔一0〕应劭曰:「垣水出良乡,东入桃。」

勃海郡,高帝置。莽曰迎河。属幽州。〔一〕户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县二十六:浮阳,莽曰浮城。阳信,东光,有胡苏亭。阜城,莽曰吾城。千童,〔二〕重合,南皮,莽曰迎河亭。〔三〕定,侯国。章武,有盐官。莽曰桓章。中邑,莽曰检阴。高成,都尉治。高乐,莽曰为乡。参户,侯国。成平,虖池河,民曰徒骇河。莽曰泽亭。柳,侯国。临乐,侯国。莽曰乐亭。东平舒,〔四〕重平,安次,修市,侯国。莽曰居宁。〔五〕文安,景成,侯国。束州,建成,章乡,〔侯国〕。蒲领。侯国。

〔一〕师古曰:「在勃海之滨,因以为名。」

〔二〕应劭曰:「灵帝改曰饶安。」

〔三〕师古曰:「阚骃云章武有北皮亭,故此云南。」

〔四〕师古曰:「代郡有平舒,故此加东。」

〔五〕应劭曰:「音条。」

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当以为鬲津。莽曰河平亭。〔一〕高唐,桑钦言漯水所出。〔二〕重丘,平昌,侯国。羽,侯国。莽曰羽贞。般,莽曰分明。〔三〕乐陵,都尉治。莽曰美阳。〔四〕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东顺亭。阿阳,漯阴,莽曰翼成。〔五〕朸,莽曰张乡。〔六〕富平,侯国。莽曰乐安亭。〔七〕安德,〔八〕合阳,侯国。莽曰宜乡。楼虚,侯国。龙,侯国。莽曰清乡。〔九〕安。侯国。

〔一〕师古曰:「读与(耿)〔隔〕同。」

〔二〕师古曰:「漯音它合反。」

〔三〕如淳曰:「般音如面般之般。」韦昭曰:「音逋垣反。」师古曰:「尔雅说九河云『钩般』,郭璞以为水曲如钩,流般桓也。然今其土俗用如、韦之音。」

〔四〕师古曰:「乐音来各反。」

〔五〕应劭曰:「漯水出东武阳,东北入海。」师古曰:「漯音它合反。」

〔六〕应劭曰:「音力。」

〔七〕应劭曰:「明帝更名厌次。」

〔八〕师古曰:「,古德字。」

〔九〕师古曰:「今书本字或作额,而崔浩云有龙村,作额者非。」

千乘郡,高帝置。莽曰建信。属青州。〔一〕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七,口四十九万七百二十。有铁官、盐官、均输官。县十五:千乘,有铁官。东邹,湿沃,莽曰延亭。平安,侯国。莽曰鸿睦。博昌,时水东北至钜定入马车渎,幽州浸。〔二〕蓼城,都尉治。莽曰施武。建信,狄,莽曰利居。〔三〕琅槐,〔四〕乐安,被阳,侯国。〔五〕高昌,繁安,侯国。莽曰亭。高宛,莽曰常乡。延乡。

〔一〕应劭曰:「和帝更名乐安。」

〔二〕应劭曰:「昌水出东莱昌阳。」臣瓒曰:「从东莱至博昌,经历宿水,不得至也。取其嘉名耳。」师古曰:「瓒说是。」

〔三〕应劭曰:「安帝更名曰临济。」

〔四〕师古曰:「槐音回。」

〔五〕如淳曰:「一作疲,音罢军之罢。」师古曰:「音皮彼反。」

济南郡,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景帝二年为郡。莽曰乐安。属青州。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县十四:东平陵,有工官、铁官。邹平,台,莽曰台治。梁邹,土鼓,于陵,都尉治。莽曰于陆。阳丘,般阳,莽曰济南亭。〔一〕菅,〔

二〕朝阳,侯国。莽曰修治。〔三〕历城,有铁官。猇,侯国。莽曰利成。〔四〕着,〔五〕宜成。侯国。

〔一〕应劭曰:「在般水之阳。」师古曰:「般音盘。」

〔二〕应劭曰:「音奸。」

〔三〕应劭曰:「在朝水之阳。」

〔四〕应劭曰:「音箎。」苏林曰:「音爻。今东朝阳有猇亭。蔡谟音由,音(鹗)〔鸮〕。」师古曰:「蔡音是,音于虬反。」

〔五〕师古曰:「音竹庶反,又音直庶反。而韦昭误以为蓍龟之蓍字,乃音纪咨反,失之远矣。」

泰山郡,高帝置。属兖州。户十七万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万六千六百四。有工官。汶水出莱毋,西入济。〔一〕县二十四:奉高,有明堂,在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有工官。博,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求山上)〔兖州山〕。茬,〔二〕卢,都尉治。济北王都也。肥成,〔三〕蛇丘,隧乡,故隧国。春秋曰「齐人歼于隧」也。〔四〕刚,故阐。莽曰柔。〔五〕柴,盖,临乐(于)〔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池水。又沂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五,行六百里,青州浸。〔六〕梁父,〔七〕东平阳,南武阳,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二,行九百四十里。莽曰桓宣。〔八〕莱芜,原山,甾水所出,东至(传)〔博〕昌入泲,幽(川)〔州〕浸。又禹贡汶水出西南入泲。汶水,桑钦所言。〔九〕钜平,有亭亭山祠。〔一0〕嬴,有铁官。〔一一〕牟,故国。〔一二〕蒙阴,禹贡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莽曰蒙恩。华,莽曰翼阴。宁阳,侯国。莽曰宁顺。乘丘,〔一三〕富阳,桃山,侯国。莽曰裒鲁。桃乡,侯国。莽曰鄣亭。式。

〔一〕师古曰:「汶音问。毋与无同。」

〔二〕应劭曰:「茬山在东北。音淄。」师古曰:「又音仕疑反。」

〔三〕应劭曰:「肥子国。」

〔四〕师古曰:「蛇音移。隧音遂。」

〔五〕应劭曰:「春秋『秋取酄及阐』,今阐亭是也。」师古曰:「酄音驩。」

〔六〕师古曰:「盖读如本字,又音古盍反。洙音殊。」

〔七〕师古曰:「以山名县也。父音甫。」

〔八〕应劭曰:「武水所出,南入泗。」

〔九〕师古曰:「泲音子礼反。」

〔一0〕应劭曰:「左氏传『阳虎入于酄阳关以叛』。今阳关亭是也。」

〔一一〕师古曰:「音盈。」

〔一二〕应劭曰:「附庸也。」师古曰:「春秋桓十五年『牟人来朝』,即此也。」

〔一三〕师古曰:「春秋庄公十五年『公败宋师于乘丘』,即此是也。」

齐郡,秦置。莽曰济南。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县十二:临淄,师尚父所封。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有服官、铁官。莽曰齐陵。〔一〕昌国,德会水西北至西安入如。利,莽曰利治。西安,莽曰东宁。钜定,马车渎水首受钜定,东北至琅槐入海。广,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钜定。广饶,昭南,临朐,有逢山祠。石膏山,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钜定。莽曰监朐。〔二〕北乡,侯国。莽曰禺聚。平广,侯国。台乡。

〔一〕应劭曰:「齐献公自营丘徙此。」臣瓒曰:「临淄即营丘也。故晏子曰:『始爽鸠氏居之,逢伯陵居之,太公居之。』又曰:『

先君太公筑营之丘。』今齐之城中有丘,即营丘也。」师古曰:「瓒说是也。筑营之丘,言于营丘地筑城邑。」

〔二〕应劭曰:「临朐山有伯氏骈邑。」师古曰:「朐音劬。洋音祥。」

北海郡,景帝中二年置。属青州。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县二十六:营陵,或曰营丘。莽曰北海亭。〔一〕剧魁,侯国。莽曰上符。安丘,莽曰诛郅。〔二〕瓡,侯国。莽曰道德。〔三〕淳于,〔四〕益,莽曰探阳。平寿,〔五〕剧,侯国。都昌,有盐官。平望,侯国。莽曰所聚。平的,侯国。〔六〕柳泉,侯国。莽曰弘睦。寿光,有盐官。莽曰翼平亭。〔七〕乐望,侯国。饶,侯国。斟,故国,禹后。桑犊,覆甑山,溉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八〕平城,侯国。密乡,侯国。羊石,侯国。乐都,侯国。莽曰拔垄,一作杕,一作枝也。石乡,侯国。一作正乡。上乡,侯国。新成,侯国。成乡,侯国。莽曰石乐。胶阳。侯国。

〔一〕应劭曰:「师尚父封于营丘,陵亦丘也。」臣瓒曰:「营丘即临淄也。营陵,春秋谓之缘陵。」师古曰:「临淄、营陵,皆旧营丘地。」

〔二〕孟康曰:「今渠丘是。」

〔三〕师古曰:「瓡即执字。」

〔四〕应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氏传曰『淳于公如曹』。」臣瓒曰:「州,国名也,淳于公国之所都。」

〔五〕应劭曰:「古寻,禹后,今城是也。」臣瓒曰:「寻在河南,不在此也。汲郡古文云『大康居寻,羿亦居之,桀亦居之』。尚书序云『大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大康所居为近洛也。又吴起对魏武侯曰『昔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河南城为值之。又周书度邑篇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师古曰:「应说止云寻本是禹后耳,何豫夏国之都乎?瓒说非也。音斟。」

〔六〕师古曰:「的音丁历反,其字从白。」

〔七〕应劭曰:「古灌,禹后,今灌亭是。」

〔八〕师古曰:「溉音功代反。」

东莱郡,高帝置。属青州。〔一〕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县十七:掖,莽曰掖通。腄,有之罘山祠。居上山,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二〕平度,莽曰利卢。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莽曰意母。临朐,有海水祠。莽曰监朐。〔三〕曲成,有参山万里沙祠。阳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有盐官。牟平,莽曰望利。东牟,有铁官、盐官。莽曰弘德。,有百支莱王祠。有盐官。〔四〕育犁,昌阳,有盐官。莽曰夙敬亭。不夜,有成山日祠。莽曰夙夜。〔五〕当利,有盐官。莽曰(来)〔东〕莱亭。卢乡,阳乐,侯国。莽曰延乐。阳石,莽曰识命。徐乡。

〔一〕师古曰:「故莱子国也。」

〔二〕师古曰:「腄音直瑞反。洋音祥。」

〔三〕师古曰:「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县,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斯类非一。」

〔四〕师古曰:「音坚。」

〔五〕师古曰:「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琅邪郡,秦置。莽曰填夷。属徐州。〔一〕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有铁官。县五十一:东武,莽曰祥善。不其,有太一、僊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二〕海曲,有盐官。赣榆,〔三〕朱虚,凡山,丹水所出,东北至寿光入海。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有三山、五帝祠。〔四〕诸,莽曰诸并。〔五〕梧成,灵门,有高山。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淮。〔六〕姑幕,都尉治。或曰薄姑。莽曰季睦。〔七〕虚水,侯国。〔八〕临原,侯国。莽曰填夷亭。琅邪,越王句践尝治此,起馆台。(存)〔有〕四时祠。〔九〕祓,侯国。〔一0〕柜,根艾水东入海。莽曰祓同。〔一一〕缾,侯国。〔一二〕邞,胶水东至平度入海。莽曰纯德。〔一三〕雩(段)〔假〕,侯国。〔一四〕黔陬,故介国也。〔

一五〕云,侯国。计斤,莒子始起此,后徙莒。有盐官。〔一六〕稻,侯国。皋虞,侯国。莽曰盈庐。平昌,长广,有莱山莱王祠。奚养泽在西,秦地图曰剧清(地)〔池〕,幽州薮。有盐官。横,故山,久台水所出,东南至东武入淮。莽曰令丘。〔一七〕东莞,术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三,行七百一十里,青州浸。〔一八〕魏其,侯国。莽曰青泉。昌,有环山祠。兹乡,侯国。箕,侯国。禹贡潍水北至(

昌)都〔昌〕入海,过郡三,行五百二十里,兖州浸也。椑,夜头水南至海。莽曰识命。〔一九〕高广,侯国。高乡,侯国。柔,侯国。即来,侯国。莽曰盛睦。丽,侯国。武乡,侯国。莽曰顺理。伊乡,侯国。新山,侯国。高阳,侯国。昆山,侯国。参封,侯国。折泉,侯国。折泉水北至莫入淮。博石,侯国。房山,侯国。慎乡,侯国。驷望,侯国。莽曰泠乡。〔二0〕安丘,侯国。莽曰宁乡。高陵,侯国。莽曰蒲(睦)〔陆〕。临安,侯国。莽曰诚信。石山。侯国。

〔一〕师古曰:「填音竹人反。」

〔二〕如淳曰:「其音基。」

〔三〕师古曰:「赣音绀。榆音踰。」

〔四〕师古曰:「前言汶水出莱芜入济,今此又言出朱虚入维,将桑钦所说有异,或者有二汶水乎?五帝祠在汶水之上。」

〔五〕师古曰:「春秋『城诸(入)〔及〕郓』者。」

〔六〕师古曰:「即柘字也。浯音吾。」

〔七〕应劭曰:「左氏传曰『薄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

〔八〕如淳曰:「虚音墟。」

〔九〕师古曰:「山海经云琅邪台在琅邪之东。」

〔一0〕师古曰:「音废。」

〔一一〕如淳曰:「音巨。」

〔一二〕如淳曰:「音瓶。」

〔一三〕师古曰:「音夫,又音扶。」

〔一四〕师古曰:「雩音许于反。(段)〔假〕音工下反。」

〔一五〕师古曰:「陬音子侯反。」

〔一六〕师古曰:「即春秋左氏传所谓介根也,语音有轻重。」

〔一七〕师古曰:「台音怡。」

〔一八〕孟康曰:「故郓邑,今郓亭是也。」师古曰:「莞音官。术水即沭水也,音同。」

〔一九〕应劭曰:「音裨。」

〔二0〕师古曰:「泠音零。」

东海郡,高帝置。莽曰沂平。属徐州。〔一〕户三十五万八千四百一十四,口百五十五万九千三百五十七。县三十八:郯,故国,少昊后,盈姓。〔二〕兰陵,莽曰兰东。〔三〕襄贲,莽曰章信。〔四〕下邳,(万)〔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有铁官。莽曰闰俭。〔五〕良成,侯国。莽曰承翰。〔六〕平曲,莽曰平端。戚,〔七〕朐,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有铁官。开阳,故鄅国。莽曰厌虏。〔八〕费,故鲁季氏邑。都尉治。莽曰顺从。〔九〕利成,莽曰流泉。海曲,莽曰东海亭。兰祺,侯国。莽曰溥睦。缯,故国,禹后。莽曰缯治。南成,侯国。山乡,侯国。建乡,侯国。即丘,莽曰就信。〔一0〕祝其,禹贡羽山在南,鲧所殛。莽曰犹亭。临沂,厚丘,莽曰祝其亭。容丘,侯国。祠水东南至下邳入泗。东安,侯国。莽曰业亭。合乡,莽曰合聚。承,莽曰承治。〔一一〕建阳,侯国。莽曰建力。曲阳,莽曰从羊。〔一二〕司吾,莽曰息吾。〔一三〕于乡,侯国。平曲,侯国。莽曰端平。都阳,侯国。〔一四〕阴平,侯国。郚乡,侯国。莽曰徐亭。〔一五〕武阳,侯国。莽曰弘亭。新阳,侯国。莽曰博聚。建陵,侯国。莽曰付亭。昌虑,侯国。莽曰虑聚。〔一六〕都平。侯国。

〔一〕应劭曰:「秦郯郡。」

〔二〕应劭曰:「音谈。」

〔三〕孟康曰:「次室亭鲁伯是。」

〔四〕应劭曰:「贲音肥。」

〔五〕应劭曰:「邳在薛,其后徙此,故曰下。」臣瓒曰:「有上邳,故曰下邳也。」师古曰:「瓒说是。」

〔六〕师古曰:「左氏传所谓『晋侯会吴子于良』,即此是。」

〔七〕郑氏曰:「音忧戚。」

〔八〕师古曰:「鄅音禹。厌音一涉反。」

〔九〕师古曰:「音秘。」

〔一0〕孟康曰:「古祝丘。」

〔一一〕应劭曰:「音证。」

〔一二〕应劭曰:「在淮曲之阳。」

〔一三〕应劭曰:「左传吴执钟吾子。」

〔一四〕应劭曰:「春秋『齐人迁阳』是。」

〔一五〕师古曰:「郚音吾,又音鱼。」

〔一六〕师古曰:「虑音庐。」

临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徐,故国,盈姓。至春秋时徐子章禹为楚所灭。莽曰徐调。取虑,〔一〕淮浦,游水北入海。莽曰淮敬。〔二〕盱眙,都尉治。莽曰武匡。〔三〕厹犹,莽曰秉义。〔四〕僮,莽曰成信。射阳,莽曰监淮亭。〔五〕开阳,赘其,〔六〕高山,〔七〕睢陵,莽曰睢陆。〔八〕盐渎,有铁官。淮阴,莽曰嘉信。淮陵,莽曰淮陆。下相,莽曰从德。〔九〕富陵,莽曰虏。〔一0〕东阳,播旌,莽曰着信。西平,莽曰永聚。高平,侯国。莽曰成丘。开陵,侯国。莽曰成乡。昌阳,侯国。广平,侯国。莽曰平宁。兰阳,侯国。莽曰建节。襄平,侯国。莽曰相平。海陵,有江海会祠。莽曰亭间。舆,莽曰美德。堂邑,有铁官。乐陵。侯国。

〔一〕师古曰:「取音趋,又音秋。虑音庐。」

〔二〕应劭曰:「淮涯也。」

〔三〕应劭曰:「音吁怡。」

〔四〕师古曰:「厹音仇。」

〔五〕应劭曰:「在射水之阳。」

〔六〕师古曰:「赘音之锐反。」

〔七〕应劭曰:「高山在东南。」

〔八〕师古曰:「睢音虽。」

〔九〕应劭曰:「相水出沛国,故加下。」

〔一0〕〔师古曰〕:「音朔。」

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景帝四年属江都。属扬州。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口百三万二千六百四。县二十六:吴,故国,周太伯所邑。具区泽在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南江在南,东入海,扬州川。莽曰泰德。曲阿,故云阳。莽曰风美。乌伤,莽曰乌孝。毗陵,季札所居。江在北,东入海,扬州川。莽曰毗坛。〔一〕余暨,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莽曰余衍。〔二〕阳羡,诸暨,莽曰疏虏。无锡,有历山,春申君岁祠以牛。莽曰有锡。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扬州山。越王句践本国。有灵文园。〔三〕丹徒,〔四〕余姚,娄,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莽曰娄治。上虞,有仇亭。柯水东入海。莽曰会稽。海盐,故武原乡。有盐官。莽曰展武。剡,莽曰尽忠。〔五〕由拳,柴辟,故就李乡,吴、越战地。〔六〕大末,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莽曰末治。〔七〕乌程,有欧阳亭。〔八〕句章,渠水东入海。余杭,莽曰进睦。〔

九〕鄞,有镇亭,有鲒埼亭。东南有天门水入海。有越天门山。莽曰谨。〔一0〕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鄮,莽曰海治。〔一一〕富春,莽曰诛岁。冶,〔一二〕回浦。南部都尉治。

〔一〕师古曰:「旧延陵,汉改之。」

〔二〕应劭曰:「吴王阖闾弟夫概之所邑。」师古曰:「应说非也。暨音既。下诸暨亦同。潘音甫元反。」

〔三〕师古曰:「灵文侯,薄太后父。」

〔四〕师古曰:「即春秋云朱方也。」

〔五〕师古曰:「音上冉反。」

〔六〕应劭曰:「古之檇李也。」师古曰:「拳音权。辟读曰壁。檇音子遂反。」

〔七〕孟康曰:「大音如闼。」

〔八〕师古曰:「欧音乌侯反。」

〔九〕孟康曰:「杭音行伍之行。」

〔一0〕师古曰:「鄞音牛斤反。鲒音结,蚌也,长一寸,广二分,有一小蟹在其腹中。埼,曲岸也,其中多鲒,故以名亭。埼音钜依反。」

〔一一〕孟康曰:「音贸。」

〔一二〕师古曰:「本闽越地。」

丹扬郡,故鄣郡。属江都。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扬。属扬州。户十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万五千一百七十一。有铜官。县十七:宛陵,彭泽聚在西南。清水西北至芜湖入江。莽曰无宛。于,〔一〕江乘,莽曰相武。春谷,秣陵,莽曰宣亭。故鄣,莽曰候望。〔二〕句容,泾,〔三〕丹阳,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石城,分江水首受江,东至余姚入海,过郡二,行千二百里。胡孰,陵阳,桑钦言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芜湖,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扬州川。黝,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成帝鸿嘉二年为广德王国。莽曰愬虏。〔四〕溧阳,〔五〕歙,都尉治。〔六〕宣城。

〔一〕师古曰:「朁音潜。」

〔二〕师古曰:「鄣音章。」

〔三〕韦昭曰:「泾水出芜湖。」

〔四〕师古曰:「黝音伊,字本作黟。其音同。」

〔五〕应劭曰:「溧水所出南湖也。」师古曰:「音栗。」

〔六〕师古曰:「音摄。」

豫章郡,高帝置。莽曰九江。属扬州。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口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县十八:南昌,莽曰宜善。庐陵,莽曰桓亭。彭泽,禹贡彭蠡泽在西。鄱阳,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采。鄱水西入湖汉。莽曰乡亭。〔一〕历陵,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以为傅浅原。莽曰蒲亭。〔二〕余汗,余水在北,至鄡阳入湖汉。莽曰治干。〔三〕柴桑,莽曰九江亭。艾,修水东北至彭泽入湖汉,行六百六十里。莽曰治翰。赣,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四〕新淦,都尉治。莽曰偶亭。〔五〕南城,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六〕建成,蜀水东至南昌入湖汉。莽曰多聚。宜春,南水东至新淦入湖汉。莽曰修晓。海昏,莽曰宜生。〔七〕雩都,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行千九百八十里。〔八〕鄡阳,莽曰豫章。南野,彭水东入湖汉。安平,侯国。莽曰安宁。

〔一〕孟康曰:「鄱音婆。」师古曰:「采者,谓采取金之处。」

〔二〕师古曰:「傅读曰敷。昜,古阳字。」

〔三〕应劭曰:「汗音干。」师古曰:「鄡音口尧反。」

〔四〕如淳曰:「音感。」

〔五〕应劭曰:「淦水所出,西入湖汉也。」师古曰:「淦音绀,又音古含反。」

〔六〕师古曰:「盱音香于反。」

〔七〕师古曰:「即昌邑王贺所封。」

〔八〕师古曰:「音于。」

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户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八。有金官。县十一:郴,耒山,耒山所出,西南至湘南入湖。项羽所立义帝都此。莽曰宣风。〔一〕临武,秦水东南至浈阳入汇,行七百里。莽曰大武。〔二〕便,莽曰便屏。南平,耒阳,(春)〔舂〕山,(春)〔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过郡二,行七百八十里。莽曰南平亭。〔三〕桂阳,汇水南至四会入郁(

林),过郡二,行九百里。〔四〕阳山,侯国。〔五〕曲江,莽曰除虏。含洭,〔六〕浈阳,莽曰基武。〔七〕阴山。侯国。

〔一〕师古曰:「郴音丑林反。耒音郎内反。」

〔二〕师古曰:「浈音丈庚反,又音贞。汇音胡贿反。」

〔三〕师古曰:「在耒水之阳也。酃音灵。」

〔四〕应劭曰:「桂水所出,东北入湘。」

〔五〕应劭曰:「今阴山也。」师古曰:「下自有阴山。应说非也。」

〔六〕应劭曰:「洭水所出,东北入沅。」师古曰:「洭音匡。沅音元。」

〔七〕应劭曰:「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秦。」

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户三万四千一百七十七,口十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八。县十三:索,渐水东入沅。〔一〕孱陵,莽曰孱陆。〔二〕临沅,莽曰监元。〔三〕沅陵,莽曰沅陆。镡成,康谷水南入海。玉山,潭水所出,东至阿林入郁,过郡二,行七百二十里。〔四〕无阳,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八百九十里。〔五〕迁陵,莽曰迁陆。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七百五十里。莽曰会亭。〔六〕酉阳,〔七〕义陵,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莽曰建平。〔八〕佷山,〔九〕零阳,〔一0〕充。酉原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陆入沅,行千二百里。历山,澧水所出,东至下隽入沅,过郡二,行一千二百里。〔一一〕

〔一〕应劭曰:「顺帝更名汉寿。」如淳曰:「音绳索之索。」师古曰:「沅音元。」

〔二〕应劭曰:「孱音践。」师古曰:「音仕连反。」

〔三〕应劭曰:「沅水出牂柯,入于江。」

〔四〕应劭曰:「潭水所出,东入郁。音淫。」孟康曰:「镡音潭。」师古曰:「孟音是。」

〔五〕师古曰:「且音子余反。」

〔六〕应劭曰:「辰水所出,东入沅。」

〔七〕应劭曰:「酉水所出,东入湘。」

〔八〕师古曰:「鄜音敷。」

〔九〕孟康曰:「音恒。出药草恒山。」

〔一0〕应劭曰:「零水所出,东南入湘。」

〔一一〕师古曰:「澧音礼。隽音辞兖反。」

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九疑。属荆州。户二万一千九十二,口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县十:零陵,阳海山,湘水所出,北至酃入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又有离水,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营道,九疑山在南。莽曰九疑亭。始安,夫夷,营浦,都梁,侯国。路山,资水所出,东北至益阳入沅,过郡二,行千八百里。泠道,莽曰泠陵。〔一〕泉陵,侯国。莽曰溥闰。洮阳,莽曰洮治。〔二〕钟武。莽曰钟桓。〔三〕

〔一〕应劭曰:「泠水出丹阳宛陵,西北入江。」臣瓒曰:「宛陵在豫章北界,相去三千里,又隔诸水,不得从下逆至泠道而复入江也。」师古曰:「瓒说是。泠音零。」

〔二〕如淳曰:「洮音韬。」

〔三〕应劭曰:「今重安。」

汉中郡,秦置。莽曰新成。属益州。户十万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万六百一十四。县十二:西城,〔一〕旬阳,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南郑,旱山,池水所出,东北入汉。褒中,都尉治。汉阳乡。房陵,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又有筑水,东至筑阳亦入沔。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二〕安阳,鬵谷水出西南,北入汉。在谷水出北,南入汉。〔三〕成固,沔阳,有铁官。〔四〕钖,莽曰钖治。〔五〕武陵,上庸,长利。有郧关。〔六〕

〔一〕应劭曰:「世本妫虚在西北,舜之居。」

〔二〕师古曰:「筑音逐。」

〔三〕师古曰:「鬵音潜,其字亦或从水。」

〔四〕应劭曰:「沔水出武(昌)〔都〕,东南入江。」如淳曰:「此方人谓汉水为沔水。」师古曰:「汉上曰沔。音莫践反。」

〔五〕应劭曰:「音阳。」师古曰:「即春秋所谓钖穴。」

〔六〕师古曰:「音云。」

广汉郡,高帝置。莽曰就都。属益州。户十六万七千四百九十九,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九。有工官。县十三:梓潼,五妇山,驰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莽曰子同。〔一〕汁方,莽曰美信。〔二〕涪,有孱亭。莽曰统睦。〔三〕雒,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有工官。莽曰吾雒。〔四〕绵竹,紫岩山,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都尉治。广汉,莽曰广信。葭明,〔五〕郪,〔六〕新都,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明入汉,过郡一,行九百五十里。莽曰致治。〔七〕白水,〔八〕刚氐道,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过郡二,行千六十九里。阴平道。北部都尉治。莽曰摧虏。

〔一〕应劭曰:「潼水所出,南入垫江。垫音徒浃反。」师古曰:「潼音童。涪音浮。」

〔二〕应劭曰:「汁音十。」

〔三〕应劭曰:「涪水出广汉,南入汉。」

〔四〕师古曰:「湔音子先反。」

〔五〕应劭曰:「音家盲。」师古曰:「明音萌。」

〔六〕师古曰:「音妻,又音千私反。」

〔七〕李奇曰:「甸音媵。」师古曰:「音食证反。」

〔八〕应劭曰:「出徼外,北入汉。」

蜀郡,秦置。有小江入,并行千九百八十里。禹贡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莽曰导江。属益州。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成都,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郫,禹贡江沱在西,东入大江。〔一〕繁,广都,莽曰就都亭。临邛,仆千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有铁官、盐官。莽曰监邛。〔二〕青衣,禹贡蒙山溪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渽。〔三〕江原,水首受江,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四〕严道,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有木官。莽曰严治。绵虒,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过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

五〕旄牛,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绳,过郡二,行千六百里。〔六〕徙,〔七〕湔氐道,禹贡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八〕汶江,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东入江,过郡三,行三千四十里。江沱在西南,东入江。〔九〕广柔,蚕陵。莽曰步昌。

〔一〕师古曰:「郫音疲。沱音徒何反。」

〔二〕应劭曰:「邛水出严道邛来山,东入青衣。」

〔三〕应劭曰:「顺帝更名汉嘉也。」师古曰:「渽音哉。」

〔四〕应劭曰:「音寿。」

〔五〕应劭曰:「虒音斯。」〔师古曰〕:「湔音子千反。」

〔六〕师古曰:「莋音才各反。」

〔七〕师古曰:「音斯。」

〔八〕师古曰:「音丁奚反。」

〔九〕师古曰:「沱音徒何反。」

犍为郡,武帝建元六年开。莽曰西顺。属益州。〔一〕户十万九千四百一十九,口四十八万九千四百八十六。县十二:僰道,莽曰僰治。〔二〕江阳,武阳,有铁官。莽曰戢成。南安,有盐官、铁官。资中,符,温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莽曰符信。〔三〕牛鞞,〔四〕南广,汾关山,符黑水所出,北至僰道入江。又有大涉水,北至符入江,过郡三,行八百四十里。汉阳,都尉治。山闟谷,汉水所出,东至鄨入延。莽曰新通。〔五〕,莽曰孱。〔六〕朱提,山出银。〔七〕堂琅。

〔一〕应劭曰:「故夜郎国。」

〔二〕应劭曰:「故僰侯国也。音蒲北反。」

〔三〕师古曰:「鄨音蔽,又音鳖。黚音纪炎反。」

〔四〕孟康曰:「音髀。」师古曰:「音必尔反。」

〔五〕师古曰:「闟音它盍反。」

〔六〕师古曰:「音莫亚反。孱音仕连反。」

〔七〕应劭曰:「朱提山在西南。」苏林曰:「朱音铢。提音时。北方人名匕曰匙。」

越嶲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集嶲。属益州。〔一〕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县十五: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遂久,绳水出徼外,东至僰道入江,过郡二,行千四百里。灵关道,台登,孙水南至会无入若,行七百五十里。〔二〕定莋,出盐。步北泽在南。都尉治。〔三〕会无,东山出碧。莋秦,大莋,姑复,临池泽在南。〔四〕三绛,苏示,江在西北。〔五〕阑,〔六〕卑水,〔七〕街,〔八〕青蛉。临池灊在北。仆水出徼外,东南至来惟入劳,过郡二,行千八百八十里。(则)〔有〕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九〕

〔一〕应劭曰:「故邛都国也。有嶲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师古曰:「嶲音先蕊反。」

〔二〕应劭曰:「今曰台高。」

〔三〕师古曰:「莋音才各反。其下并同。本筰都也。」

〔四〕师古曰:「复音扶目反。」

〔五〕师古曰:「示读曰祗。,古夷字。」

〔六〕师古曰:「音兰。」

〔七〕孟康曰:「音班。」

〔八〕师古曰:「音潜,又音才心反。其下亦同。」

〔九〕应劭曰:「青蛉水出西,东入江也。」师古曰:「蛉音零,禺音愚。」

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开。莽曰就新。属益州。〔一〕户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六,口五十八万四百六十三。县二十四:滇池,大泽在西,滇池泽在西北。有黑水祠。双柏,同劳,铜濑,谈虏山,迷水所出,东至谈稿入温。连然,有盐官。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行千九百里。怀山出铜。收靡,南山腊〔谷〕,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嶲入绳,过郡二,行千二十里。〔二〕谷昌,秦臧,牛兰山,即水所出,南至双柏入仆,行八百二十里。邪龙,味,〔三〕昆泽,叶榆,叶榆泽在东。贪水首受青蛉,南至邪龙入仆,行五百里。〔

四〕律高,西石空山出锡,东南町山出银、铅。〔五〕不韦,云南,嶲唐,周水首受徼外。又有类水,西南至不韦,行六百五十里。弄栋,东农山,毋血水出,北至三绛南入绳,行五百一十里。比苏,〔

六〕贲古,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七〕毋棳,桥水首受桥山,东至中留入潭,过郡四,行三千一百二十里。莽曰有棳。〔八〕胜休,河水东至毋棳入桥。莽曰胜僰。健伶,〔九〕来唯。从山出铜。劳水出徼外,东至麋泠入南海,过郡三,行三千五百六十里。〔一0〕

〔一〕应劭曰:「故滇王国也。」师古曰:「滇音颠。其下并同。」

〔二〕李奇曰:「靡音麻,即升麻,杀毒药所出也。」师古曰:「

涂音途。」

〔三〕孟康曰:「音昧。」

〔四〕师古曰:「叶音弋涉反。」

〔五〕师古曰:「音呼反。町音挺。」

〔六〕师古曰:「比音频二反。」

〔七〕师古曰:「贲音奔。」

〔八〕师古曰:「毋读与无同。棳音之悦反,其字从木。」

〔九〕应劭曰:「音铃。」

〔一0〕师古曰:「音胡工反。泠音零。」

牂柯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同亭。有柱蒲关。属益州。〔一〕户二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县十七:故且兰,沅水东南至益阳入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二〕镡封,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百六十里。〔三〕鄨,不狼山,鄨水所出,东入沅,过郡二,行七百三十里。〔四〕漏卧,〔五〕平夷,同并,〔六〕谈指,宛温,〔七〕毋敛,刚水东至潭中入潭。莽曰有敛。〔八〕夜郎,豚水东至广郁。都尉治。莽曰同亭。〔九〕毋单,〔一0〕漏江,西随,麋水西受徼外,东至麋泠入尚龙溪,过郡二,行千一百六里。都梦,壶水东南至麋泠入尚龙溪,过郡二,行千一百六十里。谈稿,〔一一〕进桑,南部都尉治。有关。句町。文象水东至增食入郁。又有卢唯水、来细水、伐水。莽曰从化。〔一二〕

〔一〕应劭曰:「临牂柯江也。」师古曰:「牂柯,系船杙也。华阳国志云,楚顷襄王时,遣庄蹻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杙音弋。」

〔二〕应劭曰:「故且兰侯邑也。且音苴。」师古曰:「音子闾反。」

〔三〕师古曰:「镡音寻,又音淫。」

〔四〕孟康曰:「鄨音鷩。」师古曰:「音不列反。」

〔五〕应劭曰:「故漏卧侯国。」

〔六〕应劭曰:「故同并侯邑。并音伴。」

〔七〕师古曰:「宛音于元反。」

〔八〕师古曰:「潭音大含反。」

〔九〕应劭曰:「故夜郎侯邑。」

〔一0〕师古曰:「毋读与无同。单音丹。」

〔一一〕师古曰:「稿音工老反。」

〔一二〕应劭曰:「故句町国。」师古曰:「音劬挺。」

巴郡,秦置。属益州。〔一〕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县十一:江州,临江,莽曰监江。枳,〔二〕阆中,彭道将池在南,彭道鱼池在西南。〔三〕垫江,〔四〕朐忍,容毋水所出,南〔入江〕。有橘官、盐官。〔五〕安汉,是鱼池在南。莽曰安新。宕渠,符特山在西南。潜水西南入江。不曹水出东北〔徐谷〕,南入(徐谷)。〔六〕鱼复,江关,都尉治。有橘官。〔七〕充国,涪陵。莽曰巴亭。〔八〕

〔一〕应劭曰:「左氏巴子使韩服告楚。」

〔二〕如淳曰:「音徙,或音抵。」师古曰:「音之尔反。」

〔三〕师古曰:「阆音浪。」

〔四〕孟康曰:「音重叠之叠。」

〔五〕师古曰:「朐音劬。」

〔六〕师古曰:「宕音徒浪反。」

〔七〕应劭曰:「复音腹。」

〔八〕师古曰:「涪音浮。」

校勘记

一五二三页四行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景佑本无「以」字。

一五二三页一一行褱字与(古)怀(字)同。景佑本无「古」「

字」二字。

一五二九页一三行(畋鱼)〔畎亩〕之治也。景佑、殿本都作「

畎亩」。王先谦说作「畎亩」是。

一五三0页二行砥音指,又音(袛)〔抵〕。景佑、殿本都作「抵」。王先谦说作「抵」是。

一五三0页三行楛音(枯)〔怙〕。景佑、殿本都作「怙」。王先谦说作「怙」是。

一五三一页一二行蔡、蒙,二(水)〔山〕名。景佑、殿、局本都作「山」。王先谦说作「山」是。

一五三一页一六行又贡(维)〔杂〕罽。景佑、殿本都作「杂」。王先谦说作「杂」是。

一五三四页六行敷浅原,一名(博)〔傅〕阳山,景佑、殿本都作「傅」。王先谦说作「傅」是。

一五三七页六行二百里(纳)〔内〕铚。景佑、殿本都作「内」。

一五四三页三行凡十三(郡)〔部〕,杨树达说「郡」字误,当作「部」。按景佑、殿、局本都作「部」。

一五四四页三行(师)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钱大昕说「古」下皆班氏本文,「师」字后人妄加,「沂音」上则当有「师古曰」三字。

一五四六页八行即左氏传所云(伐秦)〔秦伐〕晋取武城者也。景佑、殿、局本都作「秦伐」。

一五四七页七行舜妻(盲)〔育〕冢祠。梁玉绳说竹书舜三十年葬后育于渭,育乃后名,「盲」必「育」之误。

一五四七页七行〔诗曰「自杜」。〕四字据景佑本补。

一五四七页九行诗芮(阨)〔〕,景佑、殿本都作「」。段玉裁说作「」是。注同。

一五四七页一三行有垂山、斜水、(淮)〔褒〕水祠三所。汪士锋、王先谦都说「淮水」当作「褒水」。按与上文合。

一五四八页二行音()〔胎〕。景佑、殿本都作「胎」。王鸣盛说作「胎」是。

一五五0页九行有班氏(香)〔乡〕亭。景佑、殿本都作「乡」。朱一新说作「乡」是。

一五五二页四行(河主)〔句注〕、贾屋山在北。王念孙说「

河主」当作「句注」。王先谦说王说是。

一五五三页二行入(青)〔清〕漳。景佑、殿本都作「清」。王鸣盛说作「清」是。

一五五四页七行自(仆)〔濮〕阳徙此。景佑、殿本都作「濮」。王先谦说作「濮」是。

一五五五页一0行春秋昭公(二)〔三〕十(一)〔二〕王鸣盛说「二十一年」南监本作「二十二年」,当作「三十二年」。

一五五七页一一行(畔)观,陈景云、王先谦都说「畔」字衍。

一五五七页一四行有()〔泲〕庙。王先谦说「」当为「泲」。按景佑、殿、局本都作「泲」。

一五五八页三行丘一成为顿丘,谓一(成)〔顿〕而成也。景佑、殿、局本都作「顿」。王鸣盛说作「顿」是。

一五五八页一一行世祖(父叔)〔叔父〕名良,景佑、殿本都作「叔父」。

一五五八页一六行濮渠水首受()〔泲〕,同上。

一五六一页一一行〔师古曰〕:「休音许虬反。」钱大昭说「休」字上脱「师古曰」三字。

一五六三页一四行户三十五万九千(一)〔三〕百一十六,景佑、殿本都作「三」。

一五六四页五行东南至淮(陵)〔浦〕入海,齐召南说「淮陵」当作「淮浦」,各本俱误。王先谦说齐说是。

一五六六页九行后十世秦拔我郢,徙(东)〔陈〕。齐召南说「东」当作「陈」,各本俱误。

一五七0页一二行(淮)〔包〕水东北至(泲)〔沛〕入泗。王先谦说「淮」当作「泡」。按景佑、殿本都作「包」。齐召南说「泲」盖「沛」字之讹,水经泗水注引此文云「泡水东北至沛入泗」是也。

一五七一页八行户二十九万二(千)〔十〕五,景佑、殿本都作「十」。

一五七一页一0行有尧(家)〔冢〕灵台。钱大昭说「家」当作「冢」。按景佑、殿、局本都作「冢」。

一五七二页九行莽曰(有)〔育〕成。景佑、殿本都作「育」。王念孙说当为「肴」字之误。

一五七三页七行明帝更名(犬)〔大〕丘。汪士铎说「犬」当作「大」。按景佑、殿本都作「大」。

一五七五页五行尝分为(泾)〔经〕县。景佑、殿本都作「经」。

一五七六页四行(石)济水所出,王念孙说「石」字衍。

一五七六页四行逢山长谷,(诸)〔渚〕水所出,景佑本作「

渚」。

一五七七页一五行桃水(受首)〔首受〕涞水,景佑、殿本都作「首受」。

一五七九页四行「侯国」二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五八0页二行读与(耿)〔隔〕同。景佑、殿本都作「隔」。

一五八一页一二行蔡谟音由,音(鹗)〔鸮〕。景佑、殿本都作「鸮」。

一五八一页一六行(求山上)〔兖州山〕。钱大昕说「求山上」三字为「兖州山」之讹。

一五八二页一行临乐(于)〔子〕山,洙水所出,景佑、殿本都作「子」。

一五八二页三行东至(传)〔博〕昌入泲,幽(川)〔州〕浸。景佑、殿本作「博」作「州」,此误。

一五八五页二行居上山,声洋(丹)水所出,王先谦说「丹」是衍文。

一五八五页六行莽曰(来)〔东〕莱亭。景佑、殿本都作「东」。王先谦说作「东」是。

一五八六页二行(存)〔有〕四时祠。钱大昭说「存」当作「

有」。按景佑、殿本都作「有」。

一五八六页三行雩(段)〔假〕,王先谦说据颜注「段」当作「假」。按景佑本正作「假」,注同。

一五八六页四行秦地图曰剧清(地)〔池〕,据王先谦补注引于钦齐乘,「地」当作「池」。

一五八六页七行至(昌)都〔昌〕入海,殿本作「都昌」。钱大昭说作「都昌」是。

一五八六页一一行莽曰蒲(睦)〔陆〕。景佑、殿本都作「陆」。周寿昌说作「陆」是。

一五八七页二行城诸(入)〔及〕郓者。景佑、殿本都作「及」。王先谦说作「及」是。

一五八八页三行(万)〔葛〕峄山在西。景佑、殿本都作「葛」。王先谦说作「葛」是。

一五九0页一三行〔师古曰〕:「音朔。」齐召南说上脱「师古曰」三字,各本俱误。

一五九四页四行(春)〔舂〕山,(春)〔舂〕水所出,景佑、殿本都作「舂」。王先谦说作「舂」是。

一五九四页五行汇水南至四会入郁(林),景佑本无「林」字。王念孙说无「林」字是。

一五九七页二行沔水出武(昌)〔都〕,景佑、殿本都作「都」。王鸣盛说作「都」是。

一五九九页一行「师古曰」三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六00页六行(则)〔有〕禺同山,王先谦说「则」当作「

有」。

一六0一页四行南山腊〔谷〕,涂水所出,王先谦说「腊」下脱「谷」字。按各本都脱。

一六0三页一一行容毋水所出,南〔入江〕。王先谦说「南」下脱「入江」二字。

一六0三页一二行不曹水出东北〔徐谷〕,南入灊(徐谷)。王先谦说「徐谷」二字当在「东北」之下。

汉书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一〕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二〕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五百二十里。莽曰乐平亭。〔三〕平乐道,沮,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四〕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莽曰杨德。〔五〕

〔一〕应劭曰:「故白马氐羌。」

〔二〕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

〔三〕师古曰:「华阳国志云一名仇池,地方百顷。」

〔四〕师古曰:「沮音千余反。羡音夷。」

〔五〕师古曰:「辨音步见反。」

陇西郡,秦置。莽曰厌戎。〔一〕户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四。有铁官、盐官。县十一:狄道,白石山在东。莽曰操虏。〔二〕上邽,〔三〕安故,氐道,禹贡养水所出,至武都为汉。莽曰亭道。〔四〕首阳,禹贡鸟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东至船司空入河,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雍州浸。予道,莽曰德道。大夏,莽曰顺夏。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五〕襄武,莽曰相桓。临洮,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东入(西)〔河〕。禹贡西顷山在县西,南部都尉治也。〔六〕西。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过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莽曰西治。

〔一〕应劭曰:「有陇坻,在其西也。」师古曰:「陇坻谓陇阪,即今之陇山也。此郡在陇之西,故曰陇西。坻音丁计反,又音底。」

〔二〕师古曰:「其地有狄种,故云狄道。」

〔三〕应劭曰:「史记故邽戎邑也。」师古曰:「邽音圭。」

〔四〕师古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音丁溪反。养音弋向反,字本作漾,或作瀁。」

〔五〕师古曰:「水经云羌水出羌中参谷。」

〔六〕师古曰:「洮音吐高反。枹读曰肤。顷读曰倾。」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一〕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莽曰修远。〔二〕浩亹,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莽曰兴武。〔三〕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莽曰罕虏。〔四〕枝阳,金城,莽曰金屏。榆中,枹罕,〔五〕白石,离水出西塞外,东至枹罕入河。莽曰顺砾。〔六〕河关,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过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破羌,宣帝神爵二年置。安夷,允街,宣帝神爵二年置。莽曰修远。〔七〕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莽曰盐羌。〔八〕

〔一〕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曰:「称金,取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瓒说是也。一云,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

〔二〕应劭曰:「允吾音鈆。」

〔三〕孟康曰:「浩亹音合门。」师古曰:「浩音诰。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诗大雅曰『凫鹥在亹』,亦其义也。今俗呼此水为合门河,盖疾言之,浩为合耳。湟音皇。」

〔四〕孟康曰:「令音连。」师古曰:「令音零。」

〔五〕应劭曰:「故罕羌侯邑也。枹音鈇。」师古曰:「读曰肤,本枹鼓字也。其字从木。」

〔六〕应劭曰:「白石山在东。」

〔七〕孟康曰:「允音鈆。」

〔八〕师古曰:「阚骃云西有(毕)〔卑〕和羌,即献王莽地为西海郡者也。抵音丁礼反。」

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阳。〔一〕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县十六:平襄,莽曰平相。〔二〕街泉,戎邑道,莽曰填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幵,〔

三〕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四〕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五〕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六〕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七〕兰干。莽曰兰盾。

〔一〕师古曰:「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填音竹真反。其后并同。」

〔二〕师古曰:「阚骃云故襄戎邑也。」

〔三〕应劭曰:「音羌肩反。」师古曰:「本破罕幵之羌处其人于此,因以名云。」

〔四〕师古曰:「续汉郡国志云有缇群山、落门聚。圄读与圉同。」

〔五〕师古曰:「即今土俗呼为健士者也。随室之初避皇太子讳,因而遂改。」

〔六〕师古曰:「今呼陇城县者也。」

〔七〕应劭曰:「豲,戎邑也,音完。」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开。莽曰张掖。〔一〕户万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县十: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张掖,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休屠,莽曰晏然。都尉治熊水障。北部都尉治休屠城。揟次,莽曰播德。〔二〕鸾(鸟)〔乌〕,扑,莽曰敷虏。〔三〕媪围,苍,南山,陜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莽曰射楚。〔四〕宣威。

〔一〕师古曰:「休音许虬反。屠音直闾反。其后并同。」

〔二〕孟康曰:「揟音子如反。次音咨,诸本作恣。」

〔三〕孟康曰:「音蒲环。」

〔四〕师古曰:「,古松字也。陜音下夹反,两山之间也。松陜,陜名。」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设屏。〔一〕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县十:觻得,千金渠西至乐涫入泽中。羌谷水出羌中,东北至居延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官式。〔二〕昭武,莽曰渠武。删丹,桑钦以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莽曰贯虏。氐池,莽曰否武。屋兰,莽曰传武。(曰)〔日〕勒,都尉治泽索谷。莽曰勒治。〔三〕骊靬,莽曰揭虏。〔四〕番和,农都尉治。莽曰罗虏。〔五〕居延,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都尉治。莽曰居成。〔六〕显美。

〔一〕应劭曰:「张国臂掖,故曰张掖也。」师古曰:「昆音胡门反。」

〔二〕应劭曰:「觻得渠西入泽羌谷。」孟康曰:「觻音鹿。」师古曰:「孟音是也。涫音官。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泽音铎。索音先各反。」

〔四〕李奇曰:「音迟虔。」如淳曰:「音弓靬。」师古曰:「骊音力迟反。靬音虔是也。今其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虔。揭音其谒反。」

〔五〕如淳曰:「番音盘。」

〔六〕师古曰:「阚骃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辅平。〔一〕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县九:禄福,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莽曰显德。表是,莽曰载武。乐涫,莽曰乐亭。天,〔二〕玉门,莽曰辅平亭。〔三〕会水,北部都尉治偃(前)〔泉〕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莽曰萧武。〔四〕池头,绥弥,〔五〕干齐。西部都尉治西部障。莽曰测虏。〔六〕

〔一〕应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师古曰:「旧俗传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二〕师古曰:「音衣。此地有天阪,故以名。」

〔三〕师古曰:「阚骃云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

〔四〕师古曰:「阚骃云众水所会,故曰会水。」

〔五〕如淳曰:「今曰安弥。」

〔六〕孟康曰:「干音干。」

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有蒲昌海。莽曰敦德。〔一〕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县六: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广候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莽曰敦德。〔二〕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三〕效谷,〔四〕渊泉,〔五〕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莽曰广桓。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

〔一〕应劭曰:「敦,大也。煌,盛也。敦音屯。」

〔二〕师古曰:「即春秋左氏传所云『允姓之戎居于瓜州』者也。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三〕应劭曰:「冥水出北,入其泽。」

〔四〕师古曰:「本渔泽障也。桑钦说孝武元封六年济南崔不意为鱼泽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

〔五〕师古曰:「阚骃云地多泉水,故以为名。」

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县二十一:高平,莽曰铺睦。复累,〔一〕安俾,〔

二〕抚夷,莽曰抚宁。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三〕泾阳,幵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四〕临泾,莽曰监泾。卤,灈水出西。〔五〕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都卢山在西。莽曰乌亭。〔六〕阴密,诗密人国。有嚣安亭。〔七〕安定,参,主骑都尉治。〔八〕三水,属国都尉治。有盐官。莽曰广延亭。阴盘,安武,莽曰安桓。祖厉,莽曰乡礼。〔九〕爰得,眴卷,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一0〕彭阳,鹑阴,月(支)〔氏〕道。莽曰月顺。〔一一〕

〔一〕师古曰:「复音服。累音力追反。」

〔二〕孟康曰:「俾音卑。」

〔三〕应劭曰:「史记故戎那邑也。」师古曰:「湫音子由反。」

〔四〕师古曰:「幵音苦见反,又音牵。此山在今灵州东南,土俗语讹谓之汧屯山。」

〔五〕师古曰:「灈音其于反。」

〔六〕师古曰:「氏音支。」

〔七〕师古曰:「即诗大雅所云『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者。」

〔八〕师古曰:「音力全反。」

〔九〕应劭曰:「祖音(置)〔罝〕。」师古曰:「厉音赖。」

〔一0〕应劭曰:「眴音旬日之旬。卷音箘簬之箘。」

〔一一〕应劭曰:「氏音支。」

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一〕直路,沮水出(东,西)〔西,东〕入洛。灵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莽曰特武。〔二〕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三〕昫衍,〔四〕方渠,除道,莽曰信道。五街,莽曰吾街。鹑孤,归德,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马苑。回获,略畔道,莽曰延年道。〔五〕泥阳,莽曰泥阴。〔六〕郁郅,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菀官。莽曰功着。〔七〕义渠道,莽曰义沟。弋居,有盐官。大,〔八〕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一〕师古曰:「川形似马领,故以为名。领,颈也。」

〔二〕师古曰:「浑音胡昆反。」

〔三〕师古曰:「苑谓马牧也。水中可居者曰州。此地在河之州,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州,又曰河奇也。二苑皆在北焉。」

〔四〕应劭曰:「昫音煦。」师古曰:「音香于反。」

〔五〕师古曰:「有略畔山,今在庆州界,其土俗呼曰洛盘,音讹耳。」

〔六〕应劭曰:「泥水出郁郅北蛮中。」

〔七〕师古曰:「郁音于六反。郅音之日反。」

〔八〕师古曰:「即古要字也,音一遥反。」

上郡,秦置,高帝元年更为翟国,七月复故。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属并州。〔一〕户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县二十三: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独乐,有盐官。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畤。木禾,平都,浅水,莽曰广信。京室,莽曰积粟。洛都,莽曰卑顺。白土,圜水出西,东入河。莽曰黄土。〔二〕襄洛,莽曰上党亭。原都,漆垣,莽曰漆墙。奢延,莽曰奢节。雕阴,〔三〕推邪,莽曰排邪。〔四〕桢林,莽曰桢干。〔五〕高望,北部都尉治。莽曰坚宁。雕阴道,龟兹,属国都尉治。有盐官。〔六〕定阳,〔七〕高奴,有洧水,可。莽曰利平。〔八〕望松,北部都尉治。宜都。莽曰坚宁小邑。

〔一〕师古曰:「匈归者,言匈奴归附。」

〔二〕师古曰:「圜音银,其释在下。」

〔三〕应劭曰:「雕山在西南。」

〔四〕师古曰:「邪音似嗟反。」

〔五〕师古曰:「桢音贞。」

〔六〕应劭曰:「音丘慈。」师古曰:「龟兹国人来降附者,处之于此,故以名云。」

〔七〕应劭曰:「在定水之阳。」

〔八〕师古曰:「,古然火字。」

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莽曰归新。属并州。〔一〕户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县三十六:富昌,有盐官。莽曰富成。驺虞,鹄泽,〔二〕平定,莽曰阴平亭。美稷,属国都尉治。中阳,乐街,莽曰截虏。徒经,莽曰廉耻。皋狼,大成,莽曰好成。广田,莽曰广翰。圜阴,惠帝五年置。莽曰方阴。〔三〕益阑,莽曰香阑。平周,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蔺,宣武,莽曰讨貉。千章,增山,有道西出眩雷塞,北部都尉治。〔四〕圜阳,〔五〕广衍,武车,莽曰桓车。虎猛,西部都尉治。离石,谷罗,武泽在西北。饶,莽曰饶衍。方利,莽曰广德。隰成,莽曰慈平亭。临水,莽曰(坚)〔监〕水。土军,西都,莽曰五原亭。平陆,阴山,莽曰山宁。觬是,莽曰伏觬。〔

六〕博陵,莽曰助桓。盐官。

〔一〕师古曰:「翁龙、埤是,二障名也。埤音婢。」

〔二〕孟康曰:「鹄音告。」师古曰:「音古督反。」

〔三〕师古曰:「圜字本作圁,县在圁水之阴,因以为名也。王莽改为方阴,则是当时已误为圜字。今有银州、银水,即是旧名犹存,但字变耳。」

〔四〕师古曰:「眩音州县之县。」

〔五〕师古曰:「此县在圁水之阳。」

〔六〕苏林曰:「音麑。」师古曰:「觬音倪,其字从角。」

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开。西部都尉治窳浑。莽曰沟搜。属并州。〔一〕户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县十:三封,武帝元狩三年城。朔方,金连盐泽、青盐泽皆在南。莽曰武符。修都,临河,莽曰监河。呼遒,〔二〕窳浑,有道西北出鸡鹿塞。屠申泽在东。莽曰极武。渠搜,中部都尉治。莽曰沟搜。沃野,武帝元狩三年城。有盐官。莽曰绥武。广牧,东部都尉治。莽曰盐官。临戎。武帝元朔五年城。莽曰推武。

〔一〕师古曰:「窳音庾。浑音魂。」

〔二〕师古曰:「遒音在由反。」

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东部都尉治稒阳。莽曰获降。属并州。〔一〕户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县十六:九原,莽曰成平。固陵,莽曰固调。五原,莽曰填河亭。临沃,莽曰振武。文国,莽曰繁聚。河阴,蒱泽,属国都尉治。南兴,莽曰南利。武都,莽曰桓都。宜梁,曼柏,莽曰延柏。〔二〕成宜,中部都尉治原高,西部都尉治田辟。有盐官。莽曰艾虏。〔

三〕稒阳,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莽曰固阴。〔四〕莫,〔五〕西安阳,莽曰鄣安。河目。

〔一〕师古曰:「稒音固。」

〔二〕师古曰:「曼音万。」

〔三〕师古曰:「辟读曰壁。艾读曰刈。」

〔四〕师古曰:「曼音莫安反。虖音呼。」

〔五〕如淳曰:「音忉怛。」师古曰:「音丁葛反。」

云中郡,秦置。莽曰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云中,莽曰远服。咸阳,莽曰贲武。陶林,东部都尉治。桢陵,缘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莽曰桢陆。犊和,沙陵,莽曰希恩。原阳,沙南,北舆,中部都尉治。〔一〕武泉,莽曰顺泉。阳寿。莽曰常得。

〔一〕师古曰:「阚骃云广陵有舆,故此加北。」

定襄郡,高帝置。莽曰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县一十二:成乐,桐过,莽曰椅桐。〔一〕都武,莽曰通德。武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西部都尉治。莽曰伐蛮。襄阴,武皋,荒干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中部都尉治。莽曰永武。骆,莽曰遮要。定陶,莽曰迎符。武城,莽曰桓就。武要,东部都尉治。莽曰厌胡。〔二〕定襄,莽曰着武。复陆。莽曰闻武。〔三〕

〔一〕师古曰:「过音工禾反。」

〔二〕师古曰:「厌音一叶反。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复音服。」

鴈门郡,秦置。句注山在阴馆。莽曰填狄。属并州。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县十四:善无,莽曰阴馆。沃阳,盐泽在东北,有长丞。西部都尉治。莽曰敬阳。繁畤,莽曰当要。〔一〕中陵,莽曰遮害。阴馆,楼烦乡。景帝后三年置。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莽曰富代。〔

二〕楼烦,有盐官。〔三〕武州,莽曰桓州。陶,〔四〕剧阳,莽曰善阳。崞,莽曰崞张。〔五〕平城,东部都尉治。莽曰平顺。埒,莽曰填狄亭。马邑,莽曰章昭。〔六〕强阴。诸闻泽在东北。莽曰伏阴。

〔一〕师古曰:「畤音止。」

〔二〕师古曰:「累音力追反。治音弋之反。燕剌王传作台字。」

〔三〕应劭曰:「故楼烦胡地。」

〔四〕孟康曰:「音汪。」

〔五〕孟康曰:「音郭。」

〔六〕师古曰:「晋太康地记云秦时建此城辄崩不成,有马周旋驰走反复,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遂名为马邑。」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属幽州。〔一〕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县十八:桑干,莽曰安德。〔二〕道人,莽曰道仁。〔三〕当城,〔四〕高柳,西部都尉治。马城,东部都尉治。班氏,秦地图书班氏。莽曰班副。延陵,狋氏,莽曰狋聚。〔五〕且如,于延水出塞外,东至宁入沽。中部都尉治。〔六〕平邑,莽曰平胡。阳原,东安阳,莽曰竟安。〔七〕参合,平舒,祈夷水北至桑干入沽。莽曰平葆。代,莽曰厌狄亭。〔

八〕灵丘,滱河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九〕广昌,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莽曰广屏。〔一0〕卤城。虖池河东至参(合)〔户〕入虖池别,过郡九,行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过郡六,行千三百七十里。莽曰鲁盾。〔一一〕

〔一〕应劭曰:「故代国。」

〔二〕孟康曰:「干音干。」

〔三〕师古曰:「本有仙人游其地,因以为名。」

〔四〕师古曰:「阚骃云当桓都城,故曰当城。」

〔五〕孟康曰:「狋音权。氏音精。」

〔六〕师古曰:「且音子如反。沽音姑,又音故。」

〔七〕师古曰:「阚骃云五原有安阳,故此加东也。」

〔八〕应劭曰:「故代国。」

〔九〕应劭曰:「武灵王葬此,因氏焉。」臣瓒曰:「灵丘之号在赵武灵王之前也。」师古曰:「瓒说是也。滱音寇。又音苦侯反。其下并同。」

〔一0〕师古曰:「涞音来。」

〔一一〕师古曰:「虖音呼。池音徒河反。」

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调。属幽州。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县十五:沮阳,莽曰沮阴。〔一〕泉上,莽曰塞泉。潘,莽曰树武。〔二〕军都,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居庸,有关。雊瞀,〔三〕夷舆,莽曰朔调亭。宁,西部都尉治。莽曰博康。昌平,莽曰长昌。广宁,莽曰广康。涿鹿,莽曰抪陆。〔四〕且居,(乐阳)〔阳乐〕水出东,(东)〔南〕入(海)〔沽〕。莽曰久居。茹,莽曰谷武。女祈,东部都尉治。莽曰祈。下落。莽曰下忠。

〔一〕孟康曰:「音俎。」

〔二〕师古曰:「音普半反。」

〔三〕孟康曰:「音句无。」师古曰:「雊音工豆反。瞀音莫豆反。」

〔四〕应劭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渔阳郡,秦置。莽曰(北顺)〔通路〕。属幽州。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有铁官。莽曰得渔。狐奴,莽曰举符。路,莽曰通路亭。雍奴,泉州,有盐官。莽曰泉调。平谷,安乐,厗奚,莽曰敦德。〔一〕犷平,莽曰平犷。〔二〕要阳,都尉治。莽曰要术。〔三〕白檀,洫水出北蛮夷。〔四〕滑盐。莽曰匡德。〔五〕

〔一〕孟康曰:「厗音题,字或作蹄。」

〔二〕服虔曰:「犷音巩。」师古曰:「音九永反,又音穬。」

〔三〕师古曰:「音一妙反。」

〔四〕师古曰:「洫音呼鵙反。」

〔五〕应劭曰:「明帝改名盐。」

右北平郡,秦置。莽曰北顺。属幽州。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万七百八十。县十六:平刚,无终,故无终子国。浭水西至雍奴入海,过郡二,行六百五十里。〔一〕石成,廷陵,莽曰铺武。俊靡,灅水南至无终东入庚。莽曰俊麻。〔二〕薋,都尉治。莽曰裒睦。〔三〕徐无,莽曰北顺亭。字,榆水出东。土垠,〔四〕白狼,莽曰伏狄。〔五〕夕阳,有铁官。莽曰夕阴。昌城,莽曰淑武。骊成,大揭石山在县西南。莽曰揭石。〔六〕广成,莽曰平虏。聚阳,莽曰笃睦。平明。莽曰平阳。

〔一〕师古曰:「浭音庚。即下所云入庚者同一水也。」

〔二〕师古曰:「灅音力水反,又音郎贿反。」

〔三〕师古曰:「音才私反。」

〔四〕师古曰:「垠音银。」

〔五〕师古曰:「有白狼山,故以名县。」

〔六〕师古曰:「揭音桀。」

辽西郡,秦置。有小水四十八,并行三千四十六里。属幽州。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县十四:且虑,有高庙。莽曰鉏虑。〔一〕海阳,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大水、绥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新安平,夷水东入塞外。柳城,马首山在西南。参柳水北入海。西部都尉治。令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二〕肥如,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又有卢水,南入玄。莽曰肥而。〔三〕宾从,莽曰勉武。交黎,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东部都尉治。莽曰禽虏。〔四〕阳乐,狐苏,唐就水至徒河入海。徒河,莽曰河福。文成,莽曰言虏。临渝,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莽曰冯德。〔五〕絫。下官水南入海。又有揭石水、宾水,皆南入官。莽曰选武。〔六〕

〔一〕师古曰:「且音子余反。虑音庐。」

〔二〕应劭曰:「故伯夷国,今有孤竹城。令音铃。」孟康曰:「

支音秪。」师古曰:「令又音郎定反。」

〔三〕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也。」师古曰:「濡音乃官反。」

〔四〕应劭曰:「今昌黎。」师古曰:「渝音喻。其下并同。」

〔五〕师古曰:「冯读曰凭。」

〔六〕师古曰:「絫音力追反。」

辽东郡,秦置。属幽州。户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县十八:襄平,有牧师官。莽曰昌平。新昌,无虑,西部都尉治。〔一〕望平,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莽曰长说。〔二〕房,候城,中部都尉治。辽队,莽曰顺睦。〔三〕辽阳,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莽曰辽阴。险渎,〔四〕居就,室伪山,室伪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高显,安市,武次,东部都尉治。莽曰桓次。平郭,有铁官、盐官。西安平,莽曰北安平。文,莽曰(受)〔文〕亭。番汗,沛水出塞外,西南入海。〔五〕沓氏。〔六〕

〔一〕应劭曰:「虑音闾。」师古曰:「即所谓医巫闾。」

〔二〕师古曰:「说读曰(侻)〔悦〕。」

〔三〕师古曰:「队音遂。」

〔四〕应劭曰:「朝鲜王满都也。依水险,故曰险渎。」臣瓒曰:「王险城在乐浪郡浿水之东,此自是险渎也。」师古曰:「瓒说是也。浿音普大反。」

〔五〕应劭曰:「汗水出塞外,西南入海。番音盘。」师古曰:「

沛音普盖反。汗音寒。」

〔六〕应劭曰:「氏水也。音长答反。」师古曰:「凡言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

玄菟郡,武帝元封四年开。高句骊,莽曰下句骊。属幽州。〔一〕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县三: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又有南苏水,西北经塞外。〔二〕上殷台,莽曰下殷。〔三〕西盖马。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玄菟亭。

〔一〕应劭曰:「故真番,朝鲜胡国。」

〔二〕应劭曰:「故句骊胡。」

〔三〕如淳曰:「台音鲐。」师古曰:「音胎。」

乐浪郡,武帝元封三年开。莽曰乐鲜。属幽州。〔一〕户六万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有云鄣。县二十五:朝鲜,〔二〕邯,〔三〕浿水,水西至增地入海。莽曰乐鲜亭。〔四〕含资,带水西至带方入海。黏蝉,〔五〕遂成,增地,莽曰增土。带方,驷望,海冥,莽曰海桓。列口,长岑,屯有,昭明,南部都尉治。镂方,提奚,浑弥,〔六〕吞列,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东,〔七〕不而,东(郡)〔部〕都尉治。蚕台,〔八〕华丽,邪头昧,〔九〕前莫,夫租。

〔一〕应劭曰:「故朝鲜国也。」师古曰:「乐音洛。浪音狼。」

〔二〕应劭曰:「武王封箕子于朝鲜。」

〔三〕孟康曰:「音男。」师古曰:「音乃甘反。邯音酣。」

〔四〕师古曰:「浿音普大反。」

〔五〕服虔曰:「蝉音提。」

〔六〕师古曰:「浑音下昆反。」

〔七〕应劭曰:「音移。」

〔八〕师古曰:「台音胎。」

〔九〕孟康曰:「昧音妹。」

南海郡,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万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有圃羞官。县六:番禺,尉佗都。有盐官。〔一〕博罗,中宿,有洭浦官。〔二〕龙川,〔三〕四会,揭阳。莽曰南海亭。〔四〕

〔一〕如淳曰:「番音潘。禺音愚。」

〔二〕师古曰:「洭音匡。」

〔三〕师古曰:「裴氏广州记云本博罗县之东乡也,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

〔四〕韦昭曰:「揭音其逝反。」师古曰:「音竭。」

郁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溪川水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郁平。属交州。户万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二。县十二:布山,安广,阿林,广郁,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中留,〔一〕桂林,潭中,莽曰中潭。〔二〕临尘,朱涯水入领方。又有斤(员)〔南〕水。又有侵离水,行七百里。莽曰监尘。定周,〔周〕水首受无敛,东入潭,行七百九十里。增食,驩水首受牂柯东界,入朱涯水,行五百七十里。领方。斤(员)〔南〕水入郁。又有水。都尉治。〔三〕雍鸡。有关。

〔一〕师古曰:「留音力救反,水名。」

〔二〕师古曰:「潭音大含反。」

〔三〕师古曰:「音橋。」

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离水关。户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万六千一百六十。县十:广信,莽曰广信亭。谢沐,有关。高要,有盐官。封阳,〔一〕临贺,莽曰大贺。端溪,冯乘,富川,荔蒲,有荔平关。〔二〕猛陵。龙山,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莽曰猛陆。

〔一〕应劭曰:「在封水之阳。」

〔二〕师古曰:「荔音(肄)〔隶〕。」

交趾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九万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七。县十:羸,有羞官。〔一〕安定,苟,〔二〕麊泠,都尉治。〔三〕曲昜,〔四〕北带,稽徐,〔五〕西于,龙编,〔六〕朱。

〔一〕孟康曰:「羸音莲。音受土篓。」师古曰:「篓二字并音来口反。」

〔二〕师古曰:「与漏同。」

〔三〕应劭曰:「麊音弥。」孟康曰:「音螟蛉。」师古曰:「音麋零。」

〔四〕师古曰:「昜,古阳字。」

〔五〕师古曰:「稽音古奚反。」

〔六〕师古曰:「编音鞭。」

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有关。莽曰桓亭。临允,牢水北入高要入郁,过郡三,行五百三十里。莽曰大允。朱卢。都尉治。

九真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八千五百六十里。户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万六千一十三。有界关。县七:胥浦,莽曰驩成。居风,都庞,〔一〕余发,咸驩,无切,都尉治。无编。莽曰九真亭。

〔一〕应劭曰:「庞音龙。」师古曰:「音聋。」

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水十六,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属交州。〔一〕户万五千四百六十,口六万九千四百八十五。县五:朱吾,比景,〔二〕卢容,西卷,水入海,有竹,可为杖。莽曰日南亭。〔三〕象林。

〔一〕师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

〔二〕如淳曰:「日中于头上,景在已下,故名之。」

〔三〕孟康曰:「音卷。」师古曰:「音权。」

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故。莽曰桓亭。属冀州。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县四:邯郸,堵山,牛首水所出,东入白渠。赵敬侯自中牟徙此。〔一〕易阳,〔二〕柏人,莽曰寿仁。〔三〕襄国。故邢国。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任入浸。又有蓼水、冯水,皆东至朝平入湡。〔四〕

〔一〕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师古曰:「邯音寒。」

〔二〕应劭曰:「易水出涿郡故安。」师古曰:「在易水之阳。」

〔三〕师古曰:「本晋邑。」

〔四〕师古曰:「湡音藕,又音牛吼反。」

广平国,武帝征和二年置为平干国,宣帝五凤二年复故。莽曰富昌。属冀州。户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口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县十六:广平,张,朝平,南和,列葭水东入。〔一〕列人,莽曰列治。斥章,〔二〕任,〔三〕曲周,武帝建元四年置。莽曰直周。南曲,曲梁,侯国。莽曰直梁。广乡,平利,平乡,阳台,侯国。广年,莽曰富昌。城乡。

〔一〕师古曰:「葭音家。音斯。」

〔二〕应劭曰:「漳水出治北,入河。其国斥卤,故曰斥章。」

〔三〕师古曰:「本晋邑也。郑皇颉奔晋,为任大夫。」

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置。属冀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县四:真定,故东垣,高帝十一年更名。莽曰思治。稿城,莽曰稿实。〔一〕肥累,故肥子国。〔二〕绵曼。斯洨水首受太白渠,东至鄡入河。莽曰绵延。〔三〕

〔一〕师古曰:「稿音工老反。」

〔二〕师古曰:「累音力追反。」

〔三〕师古曰:「曼音万。鄡音口尧反。」

中山国,高帝郡,景帝三年为国。莽曰常山。属冀州。〔一〕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十。县十四:卢奴,〔二〕北平,徐水东至高阳入博。又有卢水,亦至高阳入河。有铁官。莽曰善和。北新成,桑钦言易水出西北,东入滱。莽曰朔平。唐,尧山在南。莽曰和亲。〔三〕深泽,莽曰翼和,苦陉,莽曰北陉。〔四〕安国,莽曰兴睦。曲逆,蒲阳山,蒲水所出,东入濡。又有苏水,亦东入濡。莽曰顺平。〔五〕望都,博水东至高阳入河。莽曰顺调。〔六〕新市,〔七〕新处,毋极,陆成,安险。莽曰宁险。〔八〕

〔一〕应劭曰:「中山,故国。」

〔二〕应劭曰:「卢水出右北平,东入河。」

〔三〕应劭曰:「故尧国也。唐水在西。」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此。尧山在唐东北望都界。」孟康曰:「晋荀吴伐鲜虞及中人,今中人亭是。」

〔四〕应劭曰:「章帝更名汉昌。陉音邢。」

〔五〕张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故曰曲逆。章帝丑其名,改曰蒲阴,在蒲水之阴。」师古曰:「濡音乃官反。」

〔六〕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

〔七〕应劭曰:「鲜虞子国,今鲜虞亭是。」

〔八〕应劭曰:「章帝更名安熹。」

信都国,景帝二年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故。莽曰新博。属冀州。〔一〕户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县十七:信都,王都。故章河、故虖池皆在北,东入海。禹贡绛水亦入海。莽曰新博亭。历,莽曰历宁。扶柳,〔二〕辟阳,莽曰乐信。〔

三〕南宫,莽曰序下。下博,莽曰闰博。〔四〕武邑,莽曰顺桓。观津,莽曰朔定亭。〔五〕高堤,〔六〕广川,〔七〕乐乡,侯国。莽曰乐丘。平堤,侯国。桃,莽曰桓分。西梁,侯国。昌成,侯国。东昌,侯国。莽曰田昌。修。莽曰修治。〔八〕

〔一〕应劭曰:「明帝更名乐安。安帝改曰安平。」

〔二〕师古曰:「阚骃云其地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

〔三〕师古曰:「辟音珪璧。」

〔四〕应劭曰:「博水出中山望都,入河。」

〔五〕师古曰:「观音工唤反。」

〔六〕师古曰:「堤音丁奚反。」

〔七〕师古曰:「阚骃云其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至隋仁寿元年,初立炀帝为皇太子,以避讳故,改为长河县,至今为名。」

〔八〕师古曰:「修音条。」

河间国,故赵,文帝二年别为国。莽曰朔定。〔一〕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二。县四:乐成,虖池别水首受虖池河,东至东光入虖池河。莽曰陆信。候井,武隧,莽曰桓隧。〔二〕弓高。虖池别河首受虖池河,东至平舒入海。莽曰乐成。

〔一〕应劭曰:「在河之间。」

〔二〕师古曰:「隧音遂。」

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莽曰广有。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县四:蓟,故燕国,召公所封。莽曰伐戎。方城,广阳,阴乡。莽曰阴顺。

甾川国,故齐,文帝十八年别为国。后并北海。户五万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一。县三:剧,义山,蕤水所出,北至寿光入海。莽曰俞。〔一〕东安平,菟头山,女水出,东北至临甾入钜定。〔二〕楼乡。

〔一〕应劭曰:「故肥国,今肥亭是。」

〔二〕孟康曰:「纪季以酅入于齐,今酅亭是也。」师古曰:「阚骃云博陵有安平,故此加东。酅音携。」

广阳国,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莽曰广有。户二万七百四

胶东国,故齐,高帝元年别为国,五月复属齐国,文帝十六年复为国。莽曰郁秩。户七万二千二,口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县八:即墨,有天室山祠。莽曰即善。昌武,下密,有三石山祠。〔一〕壮武,莽曰晓武。郁秩,有铁官。挺,〔二〕观阳,〔三〕邹卢。莽曰始斯。

〔一〕应劭曰:「密水出高密。」

〔二〕师古曰:「挺音徒鼎反。」

〔三〕应劭曰:「在观水之阳。」师古曰:「观音工唤反。」

高密国,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更为高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县五:高密,莽曰章牟。昌安,石泉,莽曰养信。夷安,莽曰原亭。〔一〕成乡。莽曰顺成。

〔一〕应劭曰:「故莱夷维邑。」

城阳国,故齐。文帝二年别为国。莽曰莒陵。属兖州。户五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二十万五千七百八十四。县四: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后。有铁官。莽曰莒陵。阳都,〔一〕东安,虑。莽曰着善。

〔一〕应劭曰:「齐人迁阳,故阳国是。」

淮阳国,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属兖州。〔一〕户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县九:陈,故国,舜后,胡公所封,为楚所灭。楚顷襄王自郢徙此。莽曰陈陵。苦,莽曰赖陵。〔二〕阳夏,〔三〕宁平,扶沟,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四〕固始,〔五〕圉,新平,柘。

〔一〕孟康曰:「孝明帝更名陈国。」

〔二〕师古曰:「晋太康地记云城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

〔三〕应劭曰:「夏音贾。」

〔四〕师古曰:「狼音浪。汤音徒浪反。涡音戈,又音瓜。」

〔五〕师古曰:「本名寝丘,楚令尹孙叔敖所封地。」

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莽曰陈定。属豫州。〔一〕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县八:砀,山出文石。莽曰节砀。〔二〕甾,故戴国。莽曰嘉谷。〔三〕杼秋,莽曰予秋。〔四〕蒙,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恩。已氏,莽曰已善。虞,莽曰陈定亭。下邑,莽曰下洽。睢阳。故宋国,微子所封。禹贡盟诸泽在东北。〔五〕

〔一〕师古曰:「以有砀山,故名砀郡。」

〔二〕应劭曰:「砀山在东。」师古曰:「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县。砀音唐,又音徒浪反。」

〔三〕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

〔四〕师古曰:「杼音食汝反。」

〔五〕师古曰:「睢音虽。」

东平国,故梁国,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莽曰有盐。属兖州。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有铁官。县七:无盐,有郈乡。莽曰有盐亭。〔一〕任城,故任国,太昊后,风姓。莽曰延就亭。东平陆,〔二〕富城,莽曰成富。章,亢父,诗亭,故诗国。莽曰顺父。〔三〕樊。

〔一〕师古曰:「郈音后。」

〔二〕应劭曰:「古厥国,今有厥亭是。」

〔三〕师古曰:「音抗甫。」

鲁国,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属豫州。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县六:鲁,伯禽所封。户五万二千。有铁官。卞,泗水西南至方与入沛,过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

一〕汶阳,莽曰汶亭。〔二〕蕃,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三〕驺,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峄山在北。莽曰驺亭。〔四〕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

〔一〕师古曰:「即春秋僖十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者也。方与音房豫。」

〔二〕应劭曰:「诗曰『汶水汤汤』。」师古曰:「汶音问。即左传所云公赐季友汶阳之田者也。」

〔三〕应劭曰:「邾国也,音皮。」师古曰:「白裒云陈蕃之子为鲁相,国人为讳,改曰皮。此说非也。郡县之名,土俗各有别称,不必皆依本字。」

〔四〕应劭曰:「邾文公卜迁于峄者也。音驿。」

楚国,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莽曰和乐。属徐州。户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县七:彭城,古彭祖国。户四万一百九十六。有铁官。留,梧,莽曰吾治。傅阳,故偪阳国。莽曰辅阳。〔一〕吕,武原,莽曰和乐亭。甾丘。莽曰善丘。

〔一〕师古曰:「偪音福。左氏传所云偪阳妘姓者也。」

泗水国,故东海郡,武帝元鼎四年别为泗水国。莽曰水顺。户二万五千二十五,口十一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县三:凌,莽曰生夌。〔

一〕泗阳,莽曰淮平亭。于。莽曰于屏。

〔一〕应劭曰:「凌水所出,(入淮南)〔南入淮〕。」

广陵国,高帝六年属荆州,十一年更属吴,景帝四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莽曰江平。属徐州。户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口十四万七百二十二。有铁官。县四:广陵,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吴。莽曰安定。江都,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阳入湖。高邮,平安。莽曰杜乡。

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莽曰安风。户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县五:六,故国,皋繇后,偃姓,为楚所灭。如溪水首受沘,东北至寿春入芍陂。〔一〕蓼,故国,皋繇后,为楚所灭。安丰,禹贡大别山在西南。莽曰美丰。安风,莽曰安风亭。阳泉。

〔一〕师古曰:「沘音匕,又音鄙。芍音鹊。」

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县十三:临湘,莽曰抚睦。〔一〕罗,〔二〕连道,益阳,湘山在北。〔三〕下隽,莽曰闰隽。〔四〕(收)〔攸〕,酃,〔五〕承阳,〔六〕湘南,禹贡衡山在东南,荆州山。昭陵,荼陵,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莽曰声乡。〔七〕容陵,安成。庐水东至庐陵入湖汉。莽曰思成。

〔一〕应劭曰:「湘水出零山。」

〔二〕应劭曰:「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师古曰:「盛弘之荆州记云县北带汨水,水原出豫章艾县界,西流注湘。汨西北去县三十里,名为屈潭,屈原自沉处。」

〔三〕应劭曰:「在益水之阳。」

〔四〕师古曰:「隽音字兖反,又音辞兖反。」

〔五〕孟康曰:「音铃。」

〔六〕应劭曰:「承水之阳。」师古曰:「承水原出零陵永昌县界,东流注湘也。承音丞。」

〔七〕师古曰:「荼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本秦京师为内史,〔一〕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大)〔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二〕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

〔一〕师古曰:「京师,天子所都畿内也。秦并天下,改立郡县,而京畿所统,特号内史,言其在内,以别于诸郡守也。」

〔二〕师古曰:「提封者,大举其封疆也。」

凡民函五常之性,〔一〕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二〕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三〕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虖中和,然后王教成也。汉承百(年)〔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域)〔地〕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四〕终其本末着于篇。

〔一〕师古曰:「函,苞也,读与含同。」

〔二〕师古曰:「好音呼到反。恶音一故反。」

〔三〕师古曰:「孝经载孔子之言。」

〔四〕师古曰:「辑与集同。」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巂、益州,皆宜属焉。

秦之先曰柏益,出自帝颛顼,尧时助禹治水,为舜朕虞,养育草木鸟兽,赐姓嬴氏,〔一〕历夏、殷为诸侯。至周有造父,〔二〕善驭习马,得华骝、绿耳之乘,〔三〕幸于穆王,封于赵城,故更为赵氏。后有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汧、渭之间。孝王曰:「昔伯益知禽兽,子孙不绝。」乃封为附庸,邑之于秦,今陇西秦亭秦谷是也。至玄孙,氏为庄公,〔四〕破西戎,有其地。子襄公时,幽王为犬戎所败,平王东迁雒邑。襄公将兵救周有功,赐受厩、酆之地,列为诸侯。〔五〕后八世,穆公称伯,以河为竟。〔六〕十余世,孝公用商君,制辕田,〔七〕开仟伯,〔八〕东雄诸侯。子惠公初称王,得上郡、西河。孙昭王开巴蜀,灭周,取九鼎。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至子胡亥,天下畔之。

〔一〕师古曰:「伯益一号伯翳,盖翳益声相近故也。」

〔二〕师古曰:「造音(于)〔千〕到反。父读曰甫。」

〔三〕师古曰:「华骝,言其色如华之赤也。绿耳,耳绿色。」

〔四〕师古曰:「氏与是同,古通用字。」

〔五〕师古曰:「厩亦岐字。」

〔六〕师古曰:「伯读曰霸。竟读曰境,言其地界东至于河。」

〔七〕张晏曰:「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恶,商鞅始割列田地,开立阡陌,令民各有常制。」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废。商鞅相秦,复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复易居也。食货志曰『自爰其处而已』是也。辕爰同。」

〔八〕师古曰:「南北曰仟,东西曰伯,皆谓开田之疆亩也。伯音莫白反。」

故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诗风兼秦、豳两国。昔后稷封,〔一〕公刘处豳,〔二〕大王徙厩,〔三〕文王作酆,〔四〕武王治镐,〔五〕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七〕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八〕沃野千里,〔九〕民以富饶。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一0〕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一一〕是故五方杂厝〔一二〕,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奸。濒南山,〔一三〕近夏阳,〔一四〕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一五〕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

〔一〕师古曰:「读曰邰,今武功故城是也。」

〔二〕师古曰:「即今豳州栒邑是。」

〔三〕师古曰:「今岐山县是。」

〔四〕师古曰:「今长安西北界灵台乡丰水上是。」

〔五〕师古曰:「今昆明池北镐陂是。」

〔六〕师古曰:「谓七月之诗。」

〔七〕师古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腹之下肥曰腴,故取谕云。」

〔八〕师古曰:「郑国,人姓名。事具在沟洫志。」

〔九〕师古曰:「沃即溉也,言千里之地皆得溉灌。」

〔一0〕师古曰:「訾读与赀同。高訾,言多财也。」

〔一一〕如淳曰:「黄图谓陵冢为山。」师古曰:「谓京师为干,四方为支也。」

〔一二〕晋灼曰:「厝,古错(反)〔字〕。」

〔一三〕师古曰:「濒犹边。濒音频,又音宾。」

〔一四〕师古曰:「夏阳即河之西岸也。今在同州韩城县界。」

〔一五〕师古曰:「放,依也,音甫往反。」

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

在其板屋」;〔一〕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二〕及车辚、四臷、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三〕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四〕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孔子曰:「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乱,小人有勇而亡谊则为盗。」〔五〕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寇盗。〔六〕

〔一〕师古曰:「小戎之诗也。言襄公出征,则妇人居板屋之中而念其君子。」

〔二〕师古曰:「无衣之诗也。言于王之兴师,则修我甲兵,而与子俱征伐也。」

〔三〕师古曰:「车辚、美秦仲大有车马。其诗曰『有车辚辚,有马白颠』。四臷,美襄公田狩也。其诗曰『四臷孔阜,六辔在手』,『輶车鸾镳,载猃猲獢』。小戎,美襄公备兵甲,讨西戎。其诗曰『

小戎俴收,五楘良辀』,『文茵畅毂,驾我骐』,『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辚音邻。臷音耋。輶音犹,又音诱。猃音力赡反。獢音许昭反。俴音践。楘音木。音。鋈音沃。觼音玦。軜音纳。」

〔四〕如淳曰:「医、商贾、百工不得豫也。」师古曰:「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期门,解在百官公卿表。」

〔五〕师古曰:「论语载孔子对子路之言也。」

〔六〕师古曰:「质木者,无有文饰,如木石然。」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一〕武帝时攘之〔二〕,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三〕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四〕或以誖逆亡道,家属徙焉。〔五〕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屮宜畜牧,〔六〕(古)〔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一〕师古曰:「昆音下门反。休音许虬反。屠音除。」

〔二〕师古曰:「攘,却也,音人羊反。」

〔三〕师古曰:「鬲与隔同。」

〔四〕师古曰:「过其本所杀。」

〔五〕师古曰:「誖,乱也,惑也,音布内反。」

〔六〕师古曰:「屮,古草字。」

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一〕南贾滇、僰僮,〔二〕西近邛、莋马旄牛。〔三〕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阨。〔四〕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五〕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六〕故孔子曰:「有教亡类。」〔七〕

〔一〕师古曰:「疏菜也。」

〔二〕师古曰:「言滇、僰之地多出僮隶也。滇音颠。僰音蒲北反。」

〔三〕师古曰:「言邛、莋之地出马及旄牛。莋音材各反。」

〔四〕师古曰:「言其材质不强,而心忿。」

〔五〕师古曰:「遵即严君平。」

〔六〕师古曰:「繇读与由同。倡,始也,音充向反。」

〔七〕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言人之性术在所教耳,无种类。」

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柯、越巂,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而武都近天水,俗颇似焉。

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一〕曰:「此之谓夏声。〔二〕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旧乎?」

〔一〕师古曰:「札,吴王寿梦子也,来聘鲁而请观周乐。事见左氏传襄二十九年。」

〔二〕师古曰:「夏,中国。」

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

魏地,觜觿、参之分野也。〔一〕其界自高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强、新汲、西华、长平,〔二〕颍川之舞阳、郾、许、傿陵,〔三〕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四〕皆魏分也。

〔一〕师古曰:「觿音弋随反。」

〔二〕师古曰:「召读曰邵。音于靳反,又音殷。」

〔三〕师古曰:「郾音一扇反。傿音偃。」

〔四〕师古曰:「卷音去权反。」

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一〕鄁,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二〕故书序曰「武王崩,三监畔」,〔三〕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四〕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雒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邶诗曰「在浚之下」,〔五〕庸曰「在浚之郊」;〔六〕邶又曰「亦流于淇」,〔七〕「河水洋洋」,〔八〕庸曰「送我淇上」,〔九〕「在彼中河」,〔一0〕卫曰「瞻彼淇奥」,〔一一〕「河水洋洋」。〔一二〕故吴公子札聘鲁观周乐,闻邶、庸、卫之歌,曰:「美哉渊乎!吾闻康叔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一三〕而河内殷虚,更属于晋。〔一四〕康叔之风既歇,而纣之化犹存,故俗刚强,多豪桀侵夺,薄恩礼,好生分。〔一五〕

〔一〕师古曰:「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庸,东谓之卫。邶音步内反,字或作鄁。庸字或作墉。」

〔二〕师古曰:「武庚即禄父也。尹,主也。管叔、蔡叔皆武王之弟。」

〔三〕师古曰:「周书大诰之序。」

〔四〕师古曰:「康叔亦武王弟也。孟,长也。言为诸侯之长。」

〔五〕师古曰:「凯风之诗也。浚,卫邑也,音峻。」

〔六〕师古曰:「干旄之诗。」

〔七〕师古曰:「泉水之诗。」

〔八〕师古曰:「今邶诗无此句。」

〔九〕师古曰:「桑中之诗。淇上,淇水之上。」

〔一0〕师古曰:「柏舟之诗也。中河,河中也。」

〔一一〕师古曰:「淇奥之诗也。奥,水隈也,音于六反。」

〔一二〕师古曰:「硕人之诗也。洋洋,盛大也,音羊,又音翔。」

〔一三〕师古曰:「曹及楚丘,二邑名。」

〔一四〕师古曰:「殷虚,汲郡朝歌县也。虚读曰墟。」

〔一五〕师古曰:「生分,谓父母在而昆弟不同财产。」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周武王子唐叔在母未生,〔一〕武王梦帝谓己〔二〕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三〕及生,名之曰虞。至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唐有晋水,及叔虞子燮为晋侯云,故参为晋星。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四〕「宛其死矣,它人是偷」;〔五〕「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六〕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七〕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一〕师古曰:「谓怀孕时。」

〔二〕师古曰:「帝,天也。」

〔三〕师古曰:「属音之欲反。参音所林反。」

〔四〕师古曰:「蟋蟀之诗也。迈,行也。言日月行往,将老而死也。蟋音悉。蟀音率。」

〔五〕师古曰:「山有枢之诗也。偷,乐也。言己俭吝,死亡之后当为它人所乐也。偷音愉,又音偷。枢音瓯。」

〔六〕师古曰:「葛生之诗也。居谓坟墓也。言死当归于坟墓,不能复为乐也。」

〔七〕师古曰:「中音竹仲反。」

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曰「彼汾一曲」;〔一〕「寘诸河之侧」。〔二〕自唐叔十六世至献公,灭魏以封大夫毕万,〔三〕灭耿以封大夫赵夙,〔四〕及大夫韩武子食采于韩原,〔五〕晋于是始大。至于文公,伯诸侯,尊周室,〔六〕始有河内之土。〔七〕吴札闻魏之歌,曰:「美哉沨沨乎!〔八〕以德辅此,则明主也。」文公后十六世为韩、魏、赵所灭,三家皆自立为诸侯,是为三晋。赵与秦同祖,韩、赵皆姬姓也。自毕万后十世称侯,至孙称王,徙都大梁,故魏一号为梁,七世为秦所灭。

〔一〕师古曰:「汾沮洳之诗。沮音子豫反。洳音人豫反。」

〔二〕师古曰:「伐檀之诗。寘,置也,音之豉反。」

〔三〕师古曰:「毕万,毕公高之后,魏犨祖父。」

〔四〕师古曰:「赵夙,赵衰之兄。」

〔五〕师古曰:「韩武子,韩厥之曾祖也,本与周同姓,食采于韩,更为韩氏。此说依史记,而与释春秋传者不同。」

〔六〕师古曰:「伯读曰霸。」

〔七〕师古曰:「左氏传所谓『始启南阳』者。」

〔八〕师古曰:「沨沨,浮貌也。言其中庸,可与为善,可与为恶也。沨音冯。」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阳、谷成、平阴、偃师、巩、缑氏,是其分也。

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一〕故立京师。至幽王淫褒姒,以灭宗周,子平王东居雒邑。其后五伯更帅诸侯以尊周室,〔二〕故周于三代最为长久。八百余年至于赧王,乃为秦所兼。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三〕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四〕

〔一〕师古曰:「言雒阳四面皆有诸侯为蕃屏。」

〔二〕师古曰:「伯读曰霸。解在刑法志。更,互也,音工衡反。」

〔三〕韦昭曰:「通在二封之地,共千里也。」师古曰:「宗周,镐京也,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也。雒邑,成周也,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三)〔二〕都得百里者〔百〕,方千里也。故诗云『邦畿千里』。」

〔四〕师古曰:「墬,古地字。」

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为商贾,不好仕宦。〔一〕

〔一〕师古曰:「音许吏反。」

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周之分也。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韩分晋得南阳郡及颍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郏,〔一〕东接汝南,西接弘农得新安、宜阳,皆韩分也。及诗风陈、郑之国,与韩同星分焉。

〔一〕师古曰:「郏音工洽反,即今郏城县是也。」

郑国,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虚也。〔一〕及成皋、荥阳,颍川之崇高、阳城,皆郑分也。本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于宗周畿内,是为郑。〔二〕郑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四方之国,非王母弟甥舅则夷狄,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三〕子男之国,虢、会为大,〔四〕恃势与险,侈贪冒,〔五〕君若寄帑与贿,周乱而敝,必将背君;〔六〕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亡不克矣。」公曰:「南方不可乎?」对曰:「夫楚,重黎之后也,黎为高辛氏火正,昭显天地,以生嘉之材。姜、嬴、荆、芈,实与诸姬代相干也。〔七〕姜,伯夷之后也;嬴,伯益之后也。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伯益能仪百物以佐舜,〔八〕其后皆不失祠,而未有兴者,周衰将起,不可偪也。」桓公从其言,乃东寄帑与贿,虢、会受之。后三年,幽王败,(威)〔

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沛)〔

泲〕,食溱、洧焉。〔九〕土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一0〕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一一〕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一二〕此其风也。吴札闻郑之歌,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一三〕自武公后二十三世,为韩所灭。

〔一〕师古曰:「虚读曰墟。后皆类此。」

〔二〕师古曰:「即今之华阴郑县。」

〔三〕师古曰:「济音子礼反。」

〔四〕师古曰:「会读曰郐,字或作桧。桧国在豫州外方之北,荥播之南,溱、洧之间,妘姓之国。」

〔五〕师古曰:「冒,蒙也,蔽于义理。」

〔六〕师古曰:「帑读与孥同,谓妻子也。」

〔七〕师古曰:「代,递也。干,犯也。」

〔八〕师古曰:「仪与宜同。宜,安也。」

〔九〕师古曰:「溱、洧,二水也。溱音臻。洧音鲔。」

〔一0〕师古曰:「亟,屡也,音丘吏反。」

〔一一〕师古曰:「出其东门之诗。东门,郑之东门也。如云,言其众多而往来不定。」

〔一二〕师古曰:「溱洧之诗也。灌灌,水流盛也。菅,兰也。恂,信也。盱,大也。伊,惟也。谑,戏言也。谓仲春之月,二水流盛,而士与女执芳草于其间,以相赠遗,信大乐矣,惟以戏谑也。灌音胡贯反。菅音奸。」

〔一三〕臣瓒曰:「谓音声细弱也,此衰弱之征。」

陈国,今淮阳之地。陈本太昊之虚,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亡冬亡夏,值其鹭羽。」〔一〕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二〕此其风也。吴札闻陈之歌,曰:「国亡主,其能久乎!」〔三〕自胡公后二十三世为楚所灭。陈虽属楚,于天文自若其故。

〔一〕师古曰:「宛丘之诗也。坎坎,击鼓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值,立也。鹭鸟之羽以为翿,立之而舞,以事神也。无冬无夏,言其恒也。」

〔二〕师古曰:「东门之枌之诗也。东门,陈国之东门也。枌,白榆也。栩,杼也。子仲,陈大夫之氏也。婆娑。舞貌也。亦言于枌栩之下歌舞以娱神也。枌音扶云反。栩音许羽反。杼音神汝反。」

〔三〕师古曰:「言政由妇人,不以君为主也。」

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韩自武子后七世称侯,六世称王,五世而为秦所灭。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一〕故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宣帝时,郑弘、召信臣为南阳太守,〔二〕治皆见纪。信臣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颍川,韩都。士有申子、韩非,刻害余烈,〔三〕高(士)〔仕〕宦,好文法,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四〕韩延寿为太守,先之以敬让;黄霸继之,教化大行,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南阳好商贾,召父富以本业;〔五〕颍川好争讼分异,黄、韩化以笃厚。「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信矣。〔六〕

〔一〕师古曰:「不轨,不循法度者。」

〔二〕师古曰:「召读曰邵。」

〔三〕师古曰:「申子,申不害也。烈,业也。」

〔四〕师古曰:「遴与吝同。」

〔五〕师古曰:「召父,谓召信臣也。劝其务农以致富。」

〔六〕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言从教而化。」

自东井六度至亢六度,谓之寿星之次,郑之分野,与韩同分。

赵地,昴、毕之分野。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一〕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上党,本韩之别郡也,远韩近赵,后卒降赵,皆赵分也。

〔一〕师古曰:「鄚音莫。」

自赵夙后九世称侯,四世敬侯徙都邯郸,至曾孙武灵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乱余民。〔一〕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椎剽掘冢,〔二〕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三〕

〔一〕晋灼曰:「言地薄人众,犹复有沙丘纣淫地余民,通系之于淫风而言之也,不说沙丘在中山也。」

〔二〕师古曰:「椎杀人而剽劫之也。椎音直追反,其字从木。剽音频妙反。掘冢,发冢也。」

〔三〕如淳曰:「跕音蹀足之蹀。音屣。」臣瓒曰:「蹑跟为跕,拄指为。」师古曰:「跕音它颊反。字与屣同。屣谓小履之无跟者也。跕谓轻蹑之也。」

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奸。

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一〕嫁取送死奢靡。〔二〕汉兴,号为难治,常择严猛之将,或任杀伐为威。父兄被诛,子弟怨愤,至告讦刺史二千石,〔三〕或报杀其亲属。

〔一〕师古曰:「直,亦当也。」

〔二〕师古曰:「取读曰娶。其下并同。」

〔三〕师古曰:「讦,面相斥罪也,音居列反,又音居谒反。」

钟、代、石、北,迫近胡寇,〔一〕民俗懻忮,〔二〕好气为奸,不事农商,自全晋时,已患其剽悍,〔三〕而武灵王又益厉之。故冀州之部,盗贼常为它州剧。

〔一〕如淳曰:「钟,所在未闻。石,山险之限,在上曲阳。」

〔二〕臣瓒曰:「懻音冀,今北土名强直为懻中。」师古曰:「懻,坚也。忮,恨也,音章豉反。」

〔三〕师古曰:「剽,急也,轻也。悍,勇也。剽音频妙反,又音疋妙反。悍音胡旦反。」

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地,颇有赵、齐、卫、楚之徙。〔一〕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雁门亦同俗,于天文别属燕。

〔一〕师古曰:「言四国之人被迁徙来居之。」

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勃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燕称王十世,秦欲灭六国,燕王太子丹遣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不成而诛,秦遂举兵灭燕。

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一〕初太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取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稍颇止,然终未改。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二〕燕丹遗风也。

〔一〕师古曰:「蓟县,燕之所都也。勃,勃海也。碣,碣石也。」

〔二〕如淳曰:「赴人之急,果于赴难也。」

上谷至辽东,地广民希,数被胡寇,俗与赵、代相类,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隙乌丸、夫余,〔一〕东贾真番之利。

〔一〕如淳曰:「有怨隙也。或曰,隙,际也。」师古曰:「训际是也。乌丸,本东胡也,为冒顿所灭,余类保乌丸山,因以为号。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夫读曰扶。」

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一〕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二〕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三〕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雠,〔四〕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五〕。其田民饮食以笾豆,〔六〕都邑颇放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七〕郡初取吏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臧,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于犯禁浸多,至六十余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八〕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九〕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一0〕

〔一〕师古曰:「濊音秽,字或作薉,其音同。」

〔二〕师古曰:「史记云『武王伐纣,封箕子于朝鲜』,与此不同。」

〔三〕师古曰:「八条不具见。」

〔四〕师古曰:「雠,匹也。一曰,雠读曰售。」

〔五〕师古曰:「辟读曰僻。」

〔六〕师古曰:「以竹曰笾,以木曰豆,若今之檠也。檠音其敬反。」

〔七〕师古曰:「都邑之人颇用杯器者,效吏及贾人也。放音甫往反。」

〔八〕师古曰:「三方,谓南、西、北也。」

〔九〕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欤!』言欲乘桴筏而适东夷,以其国有仁贤之化,可以行道也。桴音孚。筏音伐。」

〔一0〕如淳曰:「如墨委面,在带方东南万里。」臣瓒曰:「倭是国名,不谓用墨,故谓之委也。」师古曰:「如淳云『如墨委面』,盖音委字耳,此音非也。倭音一戈反,今犹有倭国。魏略云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度海千里,复有国,皆倭种。」

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齐地,虚、危之分野也。东有甾川、东莱、琅邪、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勃海之高乐、高城、重合、阳信,西有济南、平原,皆齐分也。

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崱,〔一〕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二〕诗风齐国是也。临甾名营丘,故齐诗曰:「子之营兮,遭我虖嶩之间兮。」〔三〕又曰:「俟我于着乎而。」〔四〕此亦其舒缓之体也。吴札闻齐之歌,曰:「泱泱乎,大风也哉!〔五〕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一〕师古曰:「崱音仕力反。」

〔二〕师古曰:「武王封太公于齐,初未得爽鸠之地,成王以益之也。」

〔三〕师古曰:「齐国风营诗之辞也。毛诗作还,齐诗作营。之,往也。嶩,山名也,字或作,亦作,音皆乃高反。言往适营丘而相逢于嶩山也。」

〔四〕师古曰:「齐国风着诗之辞也。着,地名,即济南郡着县也。乎而,语助也。一曰,门屏之间曰着,音直庶反。」

〔五〕师古曰:「泱泱,弘大之意也,音乌郎反。」

古有分土,亡分民。〔一〕太公以齐地负海舄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二〕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后十四世,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国,〔三〕合诸侯成伯功,〔四〕身在陪臣而取三归。〔五〕故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六〕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七〕

〔一〕师古曰:「有分土者,谓立封疆也。无分民者,谓通往来不常厥居也。」

〔二〕师古曰:「舄卤,解在食货志。」

〔三〕师古曰:「解在食货志。」

〔四〕师古曰:「伯读曰霸。」

〔五〕师古曰:「三归,三姓之女。」

〔六〕如淳曰:「纨,白熟也。纯,缘也,谓绦组之属也。丽,好也。」臣瓒曰:「冰纨,纨细密坚如冰者也。纯丽,温纯美丽之物也。」师古曰:「如说非也。冰,谓布帛之细,其色鲜絜如冰者也。纨,素也。绮,文缯也,即今之所谓细绫也。纯,精好也。丽,华靡也。纨音丸。纯音淳。」

〔七〕师古曰:「言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一〕,急之则离散,缓之则放纵。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痛乎,道民之道,可不慎哉!〔二〕

〔一〕师古曰:「不可得其情。」

〔二〕师古曰:「上道读曰导。」

昔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杀之臣。」其后二十九世为强臣田和所灭,而和自立为齐侯。初,和之先陈公子完有罪来奔齐,〔一〕齐桓公以为大夫,更称田氏。九世至和而篡齐,至孙威王称王,五世为秦所灭。

〔一〕师古曰:「公子完,陈厉公之子也。左氏传鲁庄二十二年『

陈人杀其太子御寇,公子完与颛孙奔齐』,盖御寇之党也。」

临甾,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云。〔一〕

〔一〕服虔曰:「士、农、商、工、贾也。」如淳曰:「游子乐其俗,不复归,故有五方之民也。」师古曰:「如说是。」

鲁地,奎、娄之分野也。东至东海,南有泗水,至淮,得临淮之下相、睢陵、僮、取虑,皆鲁分也。〔一〕

〔一〕师古曰:「睢音虽。取音趣,又音秋。虑音闾。」

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一〕以为周公主。〔二〕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故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言近正也。〔三〕濒洙泗之水,〔四〕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五〕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故曰:「鲁道衰,洙泗之间龂龂如也。」〔六〕孔子闵王道将废,乃修六经,以述唐虞三代之道,弟子受业而通者七十有七人。是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亲亲。」太公曰:「后世浸弱矣。」〔七〕故鲁自文公以后,禄去公室,政在大夫,季氏逐昭公,陵夷微弱,三十四世而为楚所灭。然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一〕师古曰:「少昊,金天氏之(地)〔帝〕。」

〔二〕师古曰:「主周公之祭祀。」

〔三〕师古曰:「鲁庶几至道,齐人不如鲁也。」

〔四〕师古曰:「言所居皆边于一水也。濒音频,又音宾。」

〔五〕师古曰:「任,负戴也。」

〔六〕师古曰:「龂龂,分辨之意也,音牛斤反。」

〔七〕师古曰:「言渐微弱也。」

今去圣久远,周公遗化销微,孔氏庠序衰坏。地民众,颇有桑麻之业,亡林泽之饶。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一〕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二〕

〔一〕师古曰:「以言相毁曰訾。訾音子尔反。」

〔二〕师古曰:「愈,胜也。」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东平、须昌、寿良,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当考。〔一〕

〔一〕师古曰:「当考者,言当更考核之,其事未审。」

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虚也。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其后稍大,得山阳、陈留,二十余世为宋所灭。

昔尧作游成阳,〔一〕舜渔泽,〔二〕汤止于亳,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三〕

〔一〕如淳曰:「作,起也。成阳在定陶,今有尧冢灵台。」师古曰:「作游者,言为宫室游止之处也。」

〔二〕师古曰:「渔,捕鱼也。,古雷字。」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

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参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故今之楚彭城,本宋也,春秋经曰「围宋彭城」。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

沛楚之失,急疾颛己,地薄民贫,〔一〕而山阳好为奸盗。

〔一〕师古曰:「颛与专同。急疾颛己,言性褊狭而自用。」

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也。今之东郡及魏郡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分也。

卫本国既为狄所灭,〔一〕文公徙封楚丘,三十余年,子成公徙于帝丘。故春秋经曰「卫于帝丘」,〔二〕今之濮阳是也。本颛顼之虚,故谓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成公后十余世,为韩、魏所侵,尽亡其旁邑,独有濮阳。后秦灭濮阳,置东郡,徙之于野王。始皇既并天下,犹独置卫君,二世时乃废为庶人。凡四十世,九百年,最后绝,故独为分野。

〔一〕师古曰:「卫懿公为狄人所灭,事在春秋闵公二年。」

〔二〕师古曰:「,古迁字。」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一〕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二〕故俗称郑卫之音。周末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三〕故其俗刚武,上气力。汉兴,二千石治者亦以杀戮为威。宣帝时韩延寿为东郡太守,承圣恩,崇礼义,尊谏争,至今东郡号善为吏,延寿之化也。其失颇奢靡,嫁取送死过度,而野王好气任侠,有濮上风。

〔一〕师古曰:「阻者,言其隐阨得肆淫僻之情也。」

〔二〕师古曰:「亟,屡也,音丘吏反。」

〔三〕师古曰:「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性好勇。夏育亦古之壮士。皆卫人。」

楚地,翼、轸之分野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后十余世至熊达,是为武王,以强大。〔一〕后五世至严王,总帅诸侯,观兵周室,并吞江、汉之间,内灭陈、鲁之国。后十余世,顷襄王东徙于陈。

〔一〕师古曰:「,渐也。」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一〕果蓏蠃蛤,食物常足。〔二〕故窳偷生,而亡积聚,〔三〕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四〕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五〕汝南之别,皆急疾有气势。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

〔一〕师古曰:「山伐,谓伐山取竹木。」

〔二〕师古曰:「蠃音来戈反。蛤音合,似而圜。」

〔三〕应劭曰:「,弱也。言风俗朝夕取给偷生而已,无长久之虑也。」如淳曰:「或作鮆,音紫。窳音庾。」晋灼曰:「,病也。窳,惰也。」师古曰:「诸家之说皆非也。,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材不能勤作,故朝夕取给而无储偫也。如音是也。」

〔四〕师古曰:「还,及也,言常相及而给足也。」

〔五〕师古曰:「失读曰泆。柱音竹甫反。枝柱,言意相节却,不顺从也。」

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殷道既衰,周大王亶父兴厩梁之地,长子大伯,次曰仲雍,少曰公季。公季有圣子昌,大王欲传国焉。大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公季嗣位,至昌为西伯,受命而王。故孔子美而称曰:「大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一〕大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二〕大伯卒,仲雍立,至曾孙周章,而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又封周章弟中于河北,是为北吴,〔三〕后世谓之虞,十二世为晋所灭。后二世而荆蛮之吴子寿梦盛大称王。其少子则季札,有贤材。兄弟欲传国,札让而不受。自(大伯)寿梦称王六世,阖庐举伍子胥、孙武为将,战胜攻取,兴伯名于诸侯。〔四〕至子夫差,诛子胥,用宰嚭,〔五〕为粤王句践所灭。

〔一〕师古曰:「皆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虞仲,即仲雍也。夷逸,言窜于蛮夷而遁逸也。隐居而不言,故其身清洁,所废中于权道。」

〔二〕师古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

〔三〕师古曰:「中读曰仲。」

〔四〕师古曰:「伯读曰霸。」

〔五〕师古曰:「嚭音披美反。」

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粤既并吴,后六世为楚所灭。后秦又击楚,徙寿春,至子为秦所灭。

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一〕亦一都会也。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二〕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贾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其失巧而少信。初淮南王异国中民家有女者,〔三〕以待游士而妻之,故至今多女而少男。〔四〕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五〕故民俗略同。

〔一〕师古曰:「皮革,犀兕之属也。鲍,鲍鱼也。木,枫柟豫章之属。」

〔二〕师古曰:「诸赋,谓九歌、天问、九章之属。」

〔三〕晋灼曰:「有女者见优异。」

〔四〕如淳曰:「得女宠,或去男也。」臣瓒曰:「周官职方云『

扬州之民,二男而五女』,此风气非由淮南王安能使多女也。」师古曰:「二说皆非也。志亦言土地风气既足女矣,因淮南之化,又更聚焉。」

〔五〕师古曰:「比,近也,音频寐反。」

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菫菫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一〕江南卑湿,丈夫多夭。

〔一〕应劭曰:「菫菫,少也。更,(赏)〔偿〕也。言金少耳,取不足用,顾费用也。」师古曰:「应说非也。此言所出之金既以少矣,自外诸物盖亦不多,故总言取之不足偿功直也。菫读曰仅。更音庚。」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一〕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一〕孟康曰:「音题。」晋灼曰:「音鞮。」师古曰:「孟音是也。」

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一〕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二〕后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三〕夫差立,句践乘胜复伐吴,吴大破之,栖会稽,〔四〕臣服请平。后用范蠡、大夫种计,遂伐灭吴,兼并其地。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五世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君服于楚。〔五〕后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

〔一〕臣瓒曰:「自交址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按世本,越为芈姓,与楚同祖,故国语曰『芈姓夔、越』,然则越非禹后明矣。又芈姓之越,亦句践之后,不谓南越也。」师古曰:「越之为号,其来尚矣,少康封庶子以主禹祠,君于越地耳。故此志云其君禹后,岂谓百越之人皆禹苗裔?瓒说非也。」

〔二〕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三〕师古曰:「隽音醉,字本作檇,其旁从木。」

〔四〕师古曰:「会稽,山名。登山而处,以避兵难,言若鸟之栖。」

〔五〕师古曰:「事楚为君而服从之。」

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一〕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一〕韦昭曰:「果谓龙眼、离支之属。布,葛布也。」师古曰:「毒音代。冒音莫内反。玑谓珠之不圜者也,音祈,又音机。布谓诸杂细布皆是也。」

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一〕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与虎,民有五畜,〔二〕山多麈嗷。〔三〕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四〕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壹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一〕师古曰:「着时从头而贯之。」

〔二〕师古曰:「牛、羊、豕、鸡、犬。」

〔三〕师古曰:「麈似鹿而大,嗷似鹿而小。麈音主,嗷音京。」

〔四〕师古曰:「镞,矢锋,音子木反。」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一〕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二〕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巿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三〕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四〕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八)〔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一〕师古曰:「谌音士林反。」

〔二〕师古曰:「都卢国人劲捷善缘高,故张衡西京赋云『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又曰『非都卢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也。夫音扶。」

〔三〕师古曰:「禀,给也。耦,也。给其食而侣之,相随行也。」

〔四〕师古曰:「剽,劫也,音频妙反。」

校勘记

一六一0页五行北至抱罕东入(西)〔河〕。景佑、殿、局本都作「河」。王鸣盛说作「河」是。

一六一一页一五行西有(毕)〔卑〕和羌,景佑、殿本都作「卑」。王先谦说作「卑」是。

一六一二页一五行鸾(鸟)〔乌〕,景佑、殿本都作「乌」。段玉裁说作「乌」是。

一六一三页七行(曰)〔日〕勒,殿本考证说,按匈奴传当作「日勒」。

一六一四页三行治偃(前)〔泉〕障。景佑本作「泉」,殿本作「水」。

一六一五页一一行月(支)〔氏〕道。景佑、殿、局本都作「氏」。

一六一六页四行祖音(置)〔罝〕。景佑、殿本都作「罝」。

一六一六页八行沮水出(东,西)〔西,东〕入洛。王念孙、陈澧、王先谦都说「西」「东」误倒。

一六一八页一一行莽曰(坚)〔监〕水。景佑、殿本都作「监」。王先谦说作「监」是。

一六二二页七行虖池河东至参(合)〔户〕入虖池别,齐召南说「参合」当是「参户」之误。王念孙说齐说是。

一六二三页八行(乐阳)〔阳乐〕水出东,(东)〔南〕入(海)〔沽〕。王念孙说「乐阳」当为「阳乐」,「入海」当为「入沽」。王鸣盛说南监本下「东」作「南」,是。按殿本亦作「南」。

一六二三页一四行莽曰(北顺)〔通路〕。景佑、殿本都作「通路」。王先谦说此涉下右北平而误。

一六二六页四行莽曰(受)〔文〕亭。景佑、殿本都作「文」。王先谦说作「文」是。

一六二六页七行说读曰(侻)〔悦〕。景佑、殿本都作「悦」。

一六二七页九行东(郡)〔部〕都尉治。朱一新说汪本「郡」作「部」,是。按景佑、殿本都作「部」。

一六二八页一三行又有斤(员)〔南〕水。景佑本作「南」,温水注同。

一六二八页一三行〔周〕水首受无敛,王先谦说「水」上夺「周」字。

一六二九页九行三〔十〕七。「十」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六三八页八行(入淮南)〔南入淮〕。王鸣盛说南监本作「

南入淮」,是。按景佑、殿本都同南监本。

一六三九页五行(收)〔攸〕。景佑、殿本「收」作「攸」。

一六三九页一五行以其郡(大)〔太〕大,上「大」字殿本作「

太」。

一六四0页一0行汉承百(年)〔王〕之末,朱一新说汪本「年」作「王」,是。按景佑、殿本都作「王」。

一六四0页一一行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域)〔地〕分,景佑、殿本都作「地」。

一六四二页一行造音(于)〔千〕到反。景佑、殿、局本都作「千」。

一六四三页一四行厝,古错(反)〔字〕。景佑、殿本都作「字」。朱一新说作「字」是。

一六四五页二行(古)〔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景佑、殿本都作「故」。朱一新说作「故」是。

一六四六页一0行(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王念孙说「秦豳」二字衍。

一六五一页三行(三)〔二〕都得百里者〔百〕,方千里也。朱一新说「三都」当作「二都」,谓宗周及雒邑也。「者」下当有「

百」字。按景佑、殿本都作「二都」,「者」下都有「百」字。

一六五二页七行(威)〔桓〕公死,景佑、殿本都作「桓」。

一六五二页七行右雒左(沛)〔泲〕,朱一新说「沛」当作「

泲」。按景佑、殿本都作「泲」。

一六五四页九行高(士)〔仕〕宦,景佑、殿本都作「仕」。钱大昭说作「仕」是。

一六五八页八行有以也夫!(九)注〔九〕原在「也」字下。刘攽说「夫」字宜属上句。

一六六二页一一行金天氏之(地)〔帝〕。景佑、殿本都作「帝」。

一六六七页七行自(大伯)寿梦称王六世,陈奂说「大伯」二字疑衍。

一六六九页一行更,(赏)〔偿〕也。景佑、殿、局本都作「

偿」。

一六七一页八行船行可(八)〔二〕月,景佑、殿本都作「二」。

汉书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

应劭曰:「沟广四尺,深四尺;洫广深倍于沟。」师古曰:「洫音许域反。」

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一〕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二〕山行则梮,〔三〕以别九州;〔四〕随山浚川,〔五〕任土作贡;〔六〕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七〕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八〕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九〕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底柱,〔一0〕及盟津、雒内,至于大伾〔一一〕。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一二〕数为败,乃酾二渠以引其河,〔一三〕北载之高地,过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一四〕同为迎河,入于勃海。〔一五〕九川既疏,九泽既陂,诸夏乂安,〔一六〕功施乎三代。

〔一〕如淳曰:「堙,没也。」师古曰:「堙,塞也。洪水泛溢,疏通而止塞之。堙音因。」

〔二〕孟康曰:「毳形如箕,擿行泥上。」如淳曰:「毳音茅蕝之蕝。谓以板置泥上以通行路也。」师古曰:「孟说是也。毳读如本字。」

〔三〕如淳曰:「梮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韦昭曰:「梮,木器,如今舆床,人举以行也。」师古曰:「如说是也。梮音居足反。」

〔四〕师古曰:「分其界。」

〔五〕师古曰:「顺山之高下而深其流。」

〔六〕师古曰:「任其土地所有以定贡赋之差也。」

〔七〕师古曰:「言通九州之道,及鄣遏其泽,商度其山也。度音大各反。」

〔八〕师古曰:「羡读与衍同,音弋展反。」

〔九〕师古曰:「道,治也,引也。从积石山而治引之令通流也。道读曰导。」

〔一0〕师古曰:「厎音之履反。」

〔一一〕郑氏曰:「山一成为伾,在修武、武德界。」张晏曰:「成皋县山是也。臣瓒以为今修武、武德无此山也。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也。今黎阳山临河,岂是乎?」师古曰:「内读曰汭。伾音皮彼反。解在地理志。」

〔一二〕师古曰:「急流曰湍。悍,勇也。湍音它端反。」

〔一三〕孟康曰:「酾,分也。分其流,泄其怒也。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则漯川也。河自王莽时遂空,唯用漯耳。」师古曰:「酾音山支反。漯音它合反。」

〔一四〕师古曰:「播,布也。」

〔一五〕臣瓒以为「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则河入海乃在碣石也。武帝元光二年,河移徙东郡,更注勃海。禹时不注也。」师古曰:「解在地理志。」

〔一六〕师古曰:「疏,分流。」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川、云梦之际,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则蜀守李冰凿离,〔一〕避沫水之害,〔二〕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三〕百姓飨其利。至于它,往往引其水,用溉田,沟渠甚多,然莫足数也。

〔一〕晋灼曰:「,古堆字也。,岸也。」师古曰:「音丁回反。」

〔二〕师古曰:「沫音本末之末。水出蜀西南徼外,东南入江。」

〔三〕师古曰:「溉,灌也,音工代反。」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一〕至文侯曾孙襄王时,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今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二〕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卤兮生稻梁。」〔三〕

〔一〕师古曰:「有善政之称。」

〔二〕师古曰:「赋田之法,一夫百亩也。」

〔三〕苏林曰:「终古,犹言久古也。尔雅曰『卤,咸苦也』。」师古曰:「即斥卤也。谓咸卤之地也。」

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一〕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二〕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三〕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四〕欲以溉田。中作而觉,〔五〕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溉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六〕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一〕如淳曰:「息秦灭韩之计也。」师古曰:「罢读曰疲,令其疲劳不能出兵。」

〔二〕师古曰:「间音居苋反。其下亦同。」

〔三〕师古曰:「中读曰仲,即今九嵕之东仲山也。邸,至也。」

〔四〕师古曰:「并音步浪反。洛水,即冯翊漆沮水。」

〔五〕师古曰:「中作,谓用功中道,事未竟也。」

〔六〕师古曰:「注,引也。阏读与淤同,音于据反。填阏谓壅泥也。言引淤浊之水灌咸卤之田,更令肥美,故一亩之收至六斛四斗。」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一〕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一〕师古曰:「溃,潢决也。金堤,河堤名也,在东郡白马界。堤音丁奚反。」

其后三十六岁,孝武元光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一〕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二〕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邑收入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顺)〔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

〔一〕师古曰:「钜野,泽名,旧属兖州界,即今之郓州钜野县。」

〔二〕师古曰:「奉音扶用反。鄃音输,清河之县也。」

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言「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一〕度六月罢,〔二〕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三〕至河三百余里,径,易遭,〔四〕度可令三月罢;(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此(捐)〔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上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五〕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矣。

〔一〕师古曰:「异时,往时也。」

〔二〕师古曰:「计度其功,六月而后可罢也。度音大各反。」

〔三〕师古曰:「旁音步浪反。」

〔四〕〔师古曰:「径,直也。易音弋豉反。」〕

〔五〕师古曰:「巡行穿渠之处而表记之,今之竖标是。」

后河东守番系〔一〕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二〕更底柱之艰,〔三〕败亡甚多而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阪下,〔四〕度可得五千顷。故尽河堧弃地,〔五〕民茭牧其中耳,〔六〕今溉田之,〔七〕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八〕而底柱之东可毋复漕。」上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田者不能偿种。〔九〕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一0〕

〔一〕师古曰:「姓番名系也。番音普安反。」

〔二〕师古曰:「谓从山东运漕而西入关也。」

〔三〕师古曰:「更,历也,音庚。」

〔四〕师古曰:「引汾水可用溉皮氏及汾阴以下,而引河水可用溉汾阴及蒲阪以下,地形所宜也。」

〔五〕师古曰:「谓河岸以下缘河边地素不耕垦者也。堧音而缘反。」

〔六〕师古曰:「茭,干草也。谓收茭草及牧畜产于其中。茭音交。」

〔七〕师古曰:「溉而种之。」

〔八〕师古曰:「虽从关外而来,于渭水运上,皆可致之,故曰与关中收谷无异也。」

〔九〕师古曰:「言所收之直不足偿粮种之费也。种音之勇反。」

〔一0〕如淳曰:「时越人有徙者,以田与之,其租税入少府也。」师古曰:「越人习于水田,又新至,未有业,故与之也。稍,渐也。其入未多,故谓之稍也。」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一〕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之,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二〕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谷可致,而山东从沔无限,便于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儗于巴蜀。」〔三〕上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一〕师古曰:「褒、斜,二谷名,其谷皆各自有水耳。斜音弋奢反。」

〔二〕师古曰:「抵,至也。故道属武都,有蛮夷,故曰道,即今凤州界也。回音胡内反。」

〔三〕师古曰:「儗,比也。」

其后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恶地。〔一〕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二〕岸善崩,〔三〕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隤以绝商颜,〔四〕东至山领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一〕师古曰:「临晋、重泉皆冯翊之县也。洛即漆沮水。」

〔二〕应劭曰:「征在冯翊。商颜,山名也。」师古曰:「征音惩,即今所谓澄城也。商颜,商山之颜也。谓之颜者,譬人之颜额也,亦犹山(额)〔领〕象人之颈领。」

〔三〕如淳曰:「洛水岸也。」师古曰:「善崩,言崩也。」

〔四〕师古曰:「下流曰隤。」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一〕上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上以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湛白马玉璧,〔二〕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三〕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四〕上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

〔一〕师古曰:「干音干。解在郊祀志。」

〔二〕师古曰:「湛读曰沉。沈马及璧以礼水神也。」

〔三〕师古曰:「寘音大千反。」

〔四〕晋灼曰:「淇园,卫之苑也。」如淳曰:「树竹塞水决之口,稍稍布插按树之,水稍弱,补令密,谓之揵。以草塞其衷,乃以土填之。有石,以石为之。」师古曰:「揵音其偃反。」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一〕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二〕吾山平兮钜野溢,〔三〕鱼弗郁兮柏冬日。〔四〕正道弛兮离常流,〔五〕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六〕不封禅兮安知外!〔七〕皇谓河公兮何不仁,〔八〕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九〕久不反兮水维缓。〔一0〕

〔一〕如淳曰:「殚,尽也。」师古曰:「浩浩洋洋,皆水盛貌。虑犹恐也。浩音胡老反。洋音羊。」

〔二〕如淳曰:「恐水渐山使平也。」韦昭曰:「凿山以填河。」师古曰:「韦说是也。已,止也。言用功多不可毕止也。」

〔三〕如淳曰:「瓠子决,灌钜野泽使溢也。」

〔四〕孟康曰:「钜野满溢,则众鱼弗郁而滋长,迫冬日乃止也。」师古曰:「孟说非也。弗郁,忧不乐也。水长涌溢,濊浊不清,故鱼不乐,又迫于冬日,将甚困也。柏读与迫同。弗音佛。」

〔五〕晋灼曰:「言河道皆弛坏。」

〔六〕臣瓒曰:「水还旧道,则群害消除,神佑滂沛也。」师古曰:「沛音普大反。」

〔七〕师古曰:「言不因巡(将)〔狩〕封禅而出,则不知关外有此水。」

〔八〕张晏曰:「皇,武帝也。河公,河伯也。」

〔九〕如淳曰:「啮桑,邑名,为水所浮漂。」

〔一0〕师古曰:「水维,水之纲维也。」

一曰:

河汤汤兮激潺湲,〔一〕北渡回兮迅流难。〔二〕搴长茭兮湛美玉,〔三〕河公许兮薪不属。〔四〕薪不属兮卫人罪,〔五〕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六〕隤林竹兮揵石菑,〔七〕宣防塞兮万福来。

〔一〕师古曰:「歌有二章,自『河汤汤』以下更是其一,故云一曰也。汤汤,疾貌也。潺湲,激流也。汤音伤。潺音仕连反。湲音于权反。」

〔二〕师古曰:「迅,疾也,音讯。」

〔三〕如淳曰:「搴,取也。茭,草也,音(茭)〔郊〕。一曰,茭,竿也。取长竿树之,用着石间以塞决河也。」臣瓒曰:「竹苇谓之茭也,所以引置土石也。」师古曰:「瓒说是也。搴,拔也。,索也。湛美玉者,以祭河也。茭字宜从竹。搴音骞。茭音交,又音爻。湛读曰沉。音工登反。」

〔四〕如淳曰:「旱烧,故薪不足也。」师古曰:「沉玉礼神,但许福佑,但以薪不属逮,故无功也。属音之欲反。」

〔五〕师古曰:「东郡本卫地,故言此卫(之人)〔人之〕罪也。」

〔六〕师古曰:「烧草皆尽,故野萧条然也。噫乎,叹辞也。噫音于期反。」

〔七〕师古曰:「隤林竹者,即上所说『下淇园之竹以为揵』也。石菑者谓臿石立之,然后以土就填塞也。菑亦臿耳,音侧其反,义与(剚)〔插〕同。」

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防。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一〕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一〕师古曰:「道读曰导。」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灵轵、成国、湋渠〔一〕引诸川,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二〕泰山下引汶水,〔三〕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它小渠及陂山信道者,不可胜言也。〔四〕

〔一〕如淳曰:「地理志『盩厔有灵轵渠』。成国,渠名,在陈仓。湋音韦,水出韦谷。」

〔二〕臣瓒曰:「钜定,泽名也。」

〔三〕师古曰:「汶音问。」

〔四〕师古曰:「陂山,因山之形也。道,引也。陂音彼义反。道读曰导。一曰,陂山,遏山之流以为陂也,音彼皮反。」

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而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一〕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二〕上曰:「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寖,所以育五谷也。〔三〕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四〕所以备旱也。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五〕其议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六〕

〔一〕师古曰:「在郑国渠之里,今尚谓之辅渠,亦曰六渠也。」

〔二〕师古曰:「素不得郑国之溉灌者也。卬谓上向也,读曰仰。」

〔三〕师古曰:「寖,古浸字。」

〔四〕师古曰:「畜读曰蓄。」

〔五〕师古曰:「租挈,收田租之约令也。郡谓四方诸郡也。挈音苦计反。」

〔六〕师古曰:「平繇者,均齐渠堰之力役,谓俱得水利也。繇读曰徭。」

后十六岁,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一〕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二〕注渭中,袤二百里,〔三〕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四〕举臿为云,决渠为雨。〔五〕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六〕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言此两渠饶也。

〔一〕郑氏曰:「白,姓。公,爵。时人多相谓为公。」师古曰:「此时无公爵也,盖相呼尊老之称耳。」

〔二〕师古曰:「谷口即今云阳县治谷是。」

〔三〕师古曰:「袤,长也,音茂。」

〔四〕师古曰:「郑国兴于秦时,故云前。」

〔五〕师古曰:「臿,也,所以开渠者也。」

〔六〕如淳曰:「水渟淤泥,可以当粪。」

是时方事匈奴,兴功利,言便宜者甚众。齐人延年上书〔一〕言:「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是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也。可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二〕出之胡中,东注之海。如此,关东长无水灾,北边不忧匈奴,可以省堤防备塞,士卒转输,胡寇侵盗,覆军杀将,暴骨原野之患。天下常备匈奴而不忧百越者,以其水绝壤断也。此功壹成,万世大利。」书奏,上壮之,报曰:「延年计议甚深。然河乃大禹之所道也,〔三〕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于神明,恐难改更。」

〔一〕师古曰:「史不得其姓。」

〔二〕晋灼曰:「上领,山头也。」

〔三〕师古曰:「道读曰导。」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一〕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此开通后,馆陶东北四五郡虽时小被水害,而兖州以南六郡无水忧。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水流之势皆邪直贝丘县。〔二〕恐水盛,堤防不能禁,乃各更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三〕,而屯氏河绝。

〔一〕师古曰:「屯音大门反。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二〕师古曰:「直,当也。」

〔三〕师古曰:「清河之灵县鸣犊河口也。」

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一〕奏言:「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二〕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霁,必盈溢。〔三〕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所在处下,虽令通利,犹不能为魏郡、清河减损水害。禹非不爱民力,以地形有势,故穿九河,今既灭难明,屯氏河不流行七十余年,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四〕又其口所居高,于以分〔流〕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又地节时郭昌穿直渠,后三岁,河水更从故第二曲间北可六里,复南合。今其曲势复邪直贝丘,百姓寒心,宜复穿渠东行。不豫修治,北决病四五郡,南决病十余郡,然后忧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白博士许商治尚书,善为算,能度功用。〔五〕遣行视,〔六〕以为屯氏河盈溢所为,方用度不足,〔七〕可且勿浚。

〔一〕师古曰:「逡音七旬反。」

〔二〕师古曰:「阔,稀也。」

〔三〕师古曰:「雨止曰霁,音子计反,又音才诣反。」

〔四〕师古曰:「浚谓治道之令其深也。浚音峻。」

〔五〕师古曰:「白,白于天子也。度音大各反。」

〔六〕师古曰:「行音下更反。」

〔七〕师古曰:「言国家少财役。」

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溢兖、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御史大夫尹忠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忠自杀。遣大司农非调〔一〕调均钱谷河决所灌之郡,〔二〕谒者二人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三〕徙民避水居丘陵,九万七千余口。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四〕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上曰:「东郡河决,流漂二州,校尉延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着外繇六月。〔五〕惟延世长于计策,功费约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一〕师古曰:「大司农名非调也。」

〔二〕师古曰:「令其调发均平钱谷遭水之郡,使存给也。调音徒钓反。」

〔三〕师古曰:「一船为一,音先劳反,其字从木。」

〔四〕师古曰:「命其为使而塞河也。华阳国志云延世字长叔,犍为资中人也。」

〔五〕如淳曰:「律说,戍边一岁当罢,若有急,当留守六月。今以卒治河之故,复留六月。」孟康曰:「外繇,戍边也。治水不复戍边也。」师古曰:「如、孟二说皆非也。以卒治河有劳,虽执役日近,皆得比繇戍六月也。着谓着于簿籍也。着音竹助反。下云『非受平贾,为着外繇』,其义亦同。」

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以为「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一〕如此,数郡种不得下,〔二〕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于事。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三〕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四〕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五〕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凤如钦言,白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着外繇六月。〔六〕

〔一〕师古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而韩诗传云『三月桃华水』。反壤者,水塞不通,故令其土壤反还也。羡音弋缮反。淤音于庶反。」

〔二〕师古曰:「种,五谷之子也,音之勇反。」

〔三〕孟康曰:「乘马,姓也。」师古曰:「乘音食证反。」

〔四〕师古曰:「坏,毁也,音怪。极,穷也,音居力反。」

〔五〕师古曰:「商,度也。」

〔六〕苏林曰:「平贾,以钱取人作卒,顾其时庸之平贾也。」如淳曰:「律说,平贾一月,得钱二千。」师古曰:「贾音价。」

后九岁,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镌广之。」〔一〕上从其言,使焉镌之。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为害甚于故。

〔一〕师古曰:「镌谓琢凿之也,音子全反。」

是岁,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一〕败官亭民舍四万余所。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行视,图方略。〔二〕禁以为「今河溢之害数倍于前决平原时。今可决平原金堤间,开通大河,令入故笃马河。〔三〕至海五百余里,水道浚利,又干三郡水地,得美田且二十余万顷,足以偿所开伤民田庐处,又省吏卒治堤救水,岁三万人以上。」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四〕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余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此域。孙禁所欲开者,在九河南笃马河,失水之迹,处势平夷,旱则淤绝,水则为败,不可许。」公卿皆从商言。先是,谷永以为「河,中国之经渎,〔五〕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是时李寻、解光亦言「阴气盛则水为之长,故一日之间,昼减夜增,江河满溢,所谓水不润下,虽常于卑下之地,犹日月变见于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众庶见王延世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于是遂止不塞。满昌、师丹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处业振赡之。〔六〕

〔一〕师古曰:「湓,踊也,音普顿反。」

〔二〕师古曰:「图,谋也。行音下更反。」

〔三〕韦昭曰:「在平原县。」

〔四〕师古曰:「此九河之三也。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鬲津在鬲。成平、东光属勃海,鬲属平原。徒骇者,言禹治此河,用功极众,故人徒惊骇也。胡苏,下流急疾之貌也。鬲津,言其小,可鬲以为津而度也。鬲与隔同。」

〔五〕师古曰:「经,常也。」

〔六〕师古曰:「处业,谓安处之使得其居业。」

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一〕奏言「九河今皆寘灭,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二〕而无堤防雍塞之文。〔三〕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水迹难以分明。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待诏贾让奏言:

〔一〕师古曰:「为使而领其事。」

〔二〕师古曰:「决,分泄也。深,浚治也。」

〔三〕师古曰:「雍读曰壅。」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一〕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二〕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三〕故曰:「善为川者,决之使道;〔四〕善为民者,宣之使言。」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五〕齐与赵、魏,以河为竟。〔六〕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七〕,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八〕今堤防者去水数百步,远者数里。近黎阳南故大金堤,从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头,乃折东,与东山相属。〔九〕民居金堤东,为庐舍,(住)〔往〕十余岁更起堤,从东山南头直南与故大堤会。又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一0〕往十余岁太守以赋民〔一一〕,民今起庐舍其中,此臣亲所见者也。东郡白马故大堤亦复数重,民皆居其间。从黎阳北尽魏界,故大堤去河远者数十里,内亦数重,此皆前世所排也。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一二〕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一三〕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迫阨如此,不得安息。

〔一〕师古曰:「遗,留也。度,计也。言川泽水所流聚之处,皆留而置之,不以为居邑而妄垦殖,必计水所不及,然后居而田之也。分音扶问反。度音大各反。」

〔二〕师古曰:「停水曰污,音一胡反。」

〔三〕师古曰:「遽,速也,音其庶反。」

〔四〕师古曰:「道读曰导。导,通引也。」

〔五〕师古曰:「雍读曰壅。」

〔六〕师古曰:「竟读曰境。」

〔七〕师古曰:「濒山,犹言以山为边界也。」师古曰:「濒音频,又音宾。」

〔八〕师古曰:「湛读曰沉。」

〔九〕师古曰:「属,连及也,音之欲反。」

〔一0〕师古曰:「环,绕也。」

〔一一〕师古曰:「以堤中之地给与民。」

〔一二〕师古曰:「激者,聚石于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激音工历反。」

〔一三〕师古曰:「观,县名也,音工唤反。」

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难者将曰:「若如此,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百姓怨恨。」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一〕析底柱,破碣石,〔二〕堕断天地之性。〔三〕此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如出数年治河之费,以业所徙之民,遵古圣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处其所,而不相奸。〔四〕且以大汉方制万里,岂其与水争咫尺之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上策。

〔一〕师古曰:「辟读曰辟。辟,开也。」

〔二〕师古曰:「析,分也。」

〔三〕师古曰:「堕,毁也,音火规反。」

〔四〕师古曰:「奸音干。」

若乃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难者将曰:「河水高于平地,岁增堤防,犹尚决溢,不可以开渠。」臣窃按视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乃有金堤,高一丈。自是东,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往六七岁,河水大盛,增丈七尺,坏黎阳南郭门,入至堤下。〔一〕水未踰堤二尺所,从堤上北望,河高出民屋,百姓皆走上山。水留十三日,堤溃(二所),吏民塞之。臣循堤上,行视水势,〔二〕南七十余里,至淇口,水适至堤半,计出地上五尺所。今可从淇口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初元中,遮害亭下河去堤足数十步,至今四十余岁,适至堤足。由是言之,其地坚矣。恐议者疑河大川难禁制,荥阳漕渠足以(下)〔卜〕之,〔三〕其水门但用木与土耳,今据坚地作石堤,势必完安。冀州渠首尽当卬此水门。治渠非穿地也,〔四〕但为东方一堤,北行三百余里,入漳水中,其西因山足高地,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五〕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罢于救水,半失作业;〔六〕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谷;〔七〕决溢有败,为鱼鳖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八〕故种禾麦,更为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九〕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今濒河堤吏卒郡数千人,伐买薪石之费岁数千万,足以通渠成水门;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一0〕民田适治,河堤亦成,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

〔一〕如淳曰:「然则堤在郭内也。」臣瓒曰:「谓水从郭南门入,北门出,而至堤也。」师古曰:「瓒说是也。」

〔二〕师古曰:「行音下更反。」

〔三〕如淳曰:「今砾溪口是也。言作水门通水流,不为害也。」师古曰:「砾溪,溪名,即水经所云(涑)〔泲〕水东通砾溪者。」

〔四〕师古曰:「卬音牛向反。」

〔五〕如淳曰:「股,支别也。」

〔六〕师古曰:「此一害也。罢读曰疲。」

〔七〕师古曰:「此二害。」

〔八〕师古曰:「此一利。」

〔九〕师古曰:「此二利也。谓稻之不粘者也,音庚。」

〔一0〕师古曰:「罢读曰疲。」

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

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长水校尉平陵关并〔

一〕言:「河决率常于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恶。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水猥,盛则放溢,〔二〕少稍自索,〔三〕虽时易处,犹不能离此。上古难识,近察秦汉以来,河决曹、卫之域,其南北不过百八十里者,可空此地,勿以为官亭民室而已。」大司马史长安张戎〔四〕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于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御史临淮韩牧〔五〕以为「可略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大司空掾王横〔六〕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七〕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八〕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九〕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处遂大,不可复补。宜却徙完平处,更开空,〔一0〕使缘西山足乘高地而东北入海,乃无水灾。」沛郡桓谭为司空掾,典其议,为甄丰言:「凡此数者,必有一是。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业民。〔一一〕空居与行役,同当衣食;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一二〕可以上继禹功,下除民疾。」王莽时,但崇空语,无施行者。

〔一〕师古曰:「桓谭新论云并字子阳,材智通达也。」

〔二〕师古曰:「猥,多也。」

〔三〕师古曰:「索,尽也,音先各反。」

〔四〕师古曰:「(杂)〔新〕论云字仲功,习溉灌事也。」

〔五〕师古曰:「新论云字子台,善水事。」

〔六〕师古曰:「横字平中,琅邪人。见儒林传。中读曰仲。」

〔七〕师古曰:「渐,浸也,读如本字,又音子廉反。」

〔八〕师古曰:「行谓通流也。」

〔九〕如淳曰:「谱音补,世统谱谍也。」

〔一0〕师古曰:「空犹穿。」

〔一一〕师古曰:「事谓役使也。」

〔一二〕师古曰:「言无产业之人,端居无为,及发行力役,俱须衣食耳。今县官给其衣食,而使修治河水,是为公私两便也。」

赞曰:古人有言:「微禹之功,吾其鱼乎!」〔一〕中国川原以百数,莫着于四渎,而河为宗。孔子曰:「多闻而志之,知之次也。」〔二〕国之利害,故备论其事。

〔一〕师古曰:「左氏传载周大夫刘定公之辞也。言无禹治水之功,则天下之人皆为鱼鳖耳。」

〔二〕师古曰:「论语称孔子之言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志之,知之次也。』志,记也,字亦作识,音式冀反。」

校勘记

一六七七页一一行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景佑、殿、局本都有「如」字。

一六七八页六行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王念孙说此「溉」字涉下「溉」字而衍。

一六七九页四行强塞之未必(顺)〔应〕天。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应」。

一六七九页一0行(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此(捐)〔损〕漕省卒,「罢」字史记无,苏舆疑衍。「捐」字景佑、殿本都作「损」,史记同。

一六七九页一六行注〔四〕十一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六八一页一六行亦犹山(额)〔领〕象人之颈领。景佑、殿本都作「领」。王先谦说作「领」是。

一六八三页七行言不因巡(将)〔狩〕封禅而出,景佑、殿、局本都作「狩」,此误。

一六八四页一行茭,草也,音(茭)〔郊〕。景佑、殿本都作「郊」,此误。

一六八四页五行故言此卫(之人)〔人之〕罪也。景佑、殿本都作「人之」,是。

一六八四页八行义与(剚)〔插〕同。景佑本作「插」。

一六八七页一三行于以分〔流〕杀水力,景佑、殿本都有「流」字。

一六九二页一五行(住)〔往〕十余岁更起堤,王念孙说「住」当作「往」。

一六九五页四行水留十三日,堤溃(二所),景佑、殿本无「

二所」二字。朱一新说二字涉上文而衍。

一六九五页七行荥阳漕渠足以(下)〔卜〕之,景佑、汲古、殿、局本都作「卜」。

一六九六页三行(涑)〔泲〕水东过砾溪者。殿本「涑」作「

泲」。王先谦说作「泲」是。

一六九八页一行(杂)〔新〕论云景佑、殿本都作「新」。

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一〕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二〕故春秋分为五,〔三〕诗分为四,〔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五〕诸子之言纷然殽乱。〔六〕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七〕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八〕圣上喟然而称曰:〔九〕「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一0〕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一一〕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一二〕每一书已,〔一三〕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一四〕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一五〕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一六〕有六艺略,〔一七〕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一八〕

〔一〕李奇曰:「隐微不显之言也。」师古曰:「精微要妙之言耳。」

〔二〕师古曰:「七十子,谓弟子达者七十二人。举其成数,故言七十。」

〔三〕韦昭曰:「谓左氏、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也。」

〔四〕韦昭曰:「谓毛氏、齐、鲁、韩。」

〔五〕师古曰:「从音子容反。」

〔六〕师古曰:「殽,杂也。」

〔七〕师古曰:「燔,烧也。秦谓人为黔首,言其头黑也。燔音扶元反。黔音其炎反,又音琴。」

〔八〕师古曰:「编绝散落故简脱。脱音吐活反。」

〔九〕师古曰:「喟,叹息之貌也,音丘位反。」

〔一0〕如淳曰:「刘歆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一一〕师古曰:「占卜之书。」

〔一二〕师古曰:「医药之书。」

〔一三〕师古曰:「已,毕也。」

〔一四〕师古曰:「撮,总取也,音千括反。」

〔一五〕师古曰:「卒,终也。」

〔一六〕师古曰:「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

〔一七〕师古曰:「六艺,六经也。」

〔一八〕师古曰:「删去浮冗,取其指要也。其每略所条家及篇数,有与总凡不同者,转(为)〔写〕脱误,年代久远,无以详知。」

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一〕

易传周氏二篇。字王孙也。

服氏二篇。〔二〕

杨氏二篇。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公二篇。卫人,事周王孙。

韩氏二篇。名婴。

王氏二篇。名同。

丁氏八篇。名宽,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

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法)〔说〕。

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三〕

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四〕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一〕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二〕师古曰:「刘向别录云,服氏,齐人,号服光。」

〔三〕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神输者,王道失则灾害生,得则四海输之祥瑞』。」

〔四〕苏林曰:「东海人,为博士。」晋灼曰:「儒林不见。」师古曰:「苏说是也。喜即京房所从受易者也,见儒林传及刘向别录。」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二〕世历三古。〔三〕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和)〔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四〕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五〕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一〕师古曰:「下系之辞也。鸟兽之文,谓其迹在地者。宓读与伏同。」

〔二〕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师古曰:「更,经也,音工衡反。」

〔三〕孟康曰:「易系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四〕师古曰:「费音扶味反。」

〔五〕师古曰:「中者,天子之书也。言中,以别于外耳。」

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一〕

经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欧阳经(二)〔三〕十二卷。〔二〕

传四十一篇。

欧阳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欧阳说义二篇。

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

许商五行传记一篇。

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三〕

议奏四十二篇。宣帝时石渠论。〔四〕

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刘向稽疑一篇。〔五〕

〔一〕师古曰:「孔安国书序云『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承诏作传,引序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郑玄叙赞云『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

〔二〕师古曰:「此二十九卷,伏生传授者。」

〔三〕师古曰:「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今之存者四十五篇矣。」

〔四〕韦昭曰:「阁名也,于此论书。」

〔五〕师古曰:「此凡言入者,谓七略之外班氏新入之也。其云出者与此同。」

易曰:「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一〕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篹焉,〔二〕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三〕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四〕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五〕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一〕师古曰:「上系之辞也。」

〔二〕孟康曰:「篹音撰。」

〔三〕师古曰:「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四〕师古曰:「壁中书多,以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更得十六篇。」

〔五〕师古曰:「召读曰邵。」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一〕

鲁故二十五卷。〔二〕

鲁说二十八卷。

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齐杂记十八卷。

韩故三十六卷。

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

韩说四十一卷。

毛诗二十九卷。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一〕应劭曰:「申公作鲁诗,后苍作齐诗,韩婴作韩诗。」

〔二〕师古曰:「故者,通其指义也。它皆类此。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

书曰:「诗言志,(哥)〔歌〕咏言。」〔一〕故哀乐之心感,而(哥)〔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哥)〔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二〕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一〕师古曰:「虞书舜典之辞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咏者,永也。永,长也,(哥)〔歌〕所以长言之。」

〔二〕师古曰:「与不得已者,言皆不得也。三家(者)〔皆〕不得其真,而鲁最近之。」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十七〕篇。后氏、戴氏。

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

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一〕

曲台后仓九篇。〔二〕

中庸说二篇。〔三〕

明堂阴阳说五篇。

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四〕

周官传四篇。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也。

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

议奏三十八篇。石渠。

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

〔一〕师古曰:「刘向别录云六国时人也。」

〔二〕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汉官曰大射于曲台。」晋灼曰:「天子射宫也。西京无太学,于此行礼也。」

〔三〕师古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礼经,盖此之流。」

〔四〕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

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一〕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二〕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三〕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四〕及孔氏,(学七十)〔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五〕

〔一〕师古曰:「序卦之辞也。错,置也,音千故反。」

〔二〕师古曰:「委曲防闲,每事为制也。」

〔三〕韦昭曰:「周礼三百六十官也。三百,举成数也。」臣瓒曰:「礼经三百,谓冠、婚、吉、凶。周礼三百,是官名也。」师古曰:「礼经三百,韦说是也。威仪三千乃谓冠、婚、吉、凶,盖仪礼是也。」

〔四〕苏林曰:「里名也。」

〔五〕师古曰:「愈与愈同。愈,胜也。」

乐记二十三篇。

乐记二十三篇。

王禹记二十四篇。

雅歌诗四篇。

雅琴赵氏七篇。名定,勃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

雅琴师氏八篇。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一〕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

〔一〕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亦魏相所奏也。与赵定俱召见待诏,后拜为侍郎。」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一〕故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二〕二者相与并行。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三〕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四〕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五〕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六〕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七〕

〔一〕师古曰:「豫卦象辞也。殷,盛也。」

〔二〕师古曰:「孝经载孔子之言。」

〔三〕师古曰:「眇,细也。言其道精微,节在音律,不可具于书。眇亦读曰妙。」

〔四〕师古曰:「铿音初衡反。」

〔五〕师古曰:「桓谭新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曰:『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

〔六〕师古曰:「数音所角反。」

〔七〕师古曰:「浸,渐也。」

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公羊、谷梁二家。

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

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一〕

谷梁传十一卷。谷梁子,鲁人。〔二〕

邹氏传十一卷。

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三〕

左氏微二篇。〔四〕

铎氏微三篇。楚太傅铎椒也。

张氏微十篇。

虞氏微传二篇。赵相虞卿。

公羊外传五十篇。

谷梁外传二十篇。

公羊章句三十八篇。

谷梁章句三十三篇。

公羊杂记八十三篇。

公羊颜氏记十一篇。

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

议奏三十九篇。石渠论。

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着。

新国语五十四篇。刘向分国语。

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

战国策二十三篇。记春秋后。

奏事二十篇。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

楚汉春秋九篇。陆贾所记。

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

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五〕

太古以来年纪二篇。

汉着记百九十卷。〔六〕

汉大年纪五篇。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

〔一〕师古曰:「名高。」

〔二〕师古曰:「名喜。」

〔三〕师古曰:「夹音颊。」

〔四〕师古曰:「微谓释其微指。」

〔五〕韦昭曰:「冯商受诏续太史公十余篇,在班彪别录。商字子高。」师古曰:「七略云商阳陵人,治易,事五鹿充宗,后事刘向,能属文,后与孟柳俱待诏,颇序列传,未卒,病死。」

〔六〕师古曰:「若今之起居注。」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一〕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二〕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三〕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谷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征,成也。献,贤也。孔子自谓能言夏、殷之礼,而杞、宋之君文章贤材不足以成之,故我不得成此礼也。」

〔二〕师古曰:「仍亦因也。」

〔三〕师古曰:「谓人执所见,各不同也。」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一〕

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二〕

鲁二十篇,传十九篇。〔三〕

齐说二十九篇。

鲁夏侯说二十一篇。

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四〕

鲁王骏说二十篇。〔五〕

燕传说三卷。

议奏十八篇。石渠论。

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六〕

孔子三朝七篇。〔七〕

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一〕如淳曰:「分尧曰篇后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已下为篇,名曰从政。」

〔二〕如淳曰:「问王、知道,皆篇名也。」

〔三〕师古曰:「解释论语意者。」

〔四〕师古曰:「张禹也。」

〔五〕师古曰:「王吉子。」

〔六〕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

〔七〕师古曰:「今大戴礼有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故谓之论语〔一〕。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二〕、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三〕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一〕师古曰:「辑与集同。篹与撰同。」

〔二〕师古曰:「畸音居宜反。」

〔三〕师古曰:「王吉字子阳,故谓之王阳。」

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一〕

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一〕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长孙氏说二篇。

江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杂传四篇。

安昌侯说一篇。

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尔雅三卷二十篇。〔二〕

小尔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职一篇。〔三〕

说三篇。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

〔一〕师古曰:「刘向云古文字也。庶人章分为二也,曾子敢问章为三,又多一章,凡二十二章。」

〔二〕张晏曰:「尔,近也。雅,正也。」

〔三〕应劭曰:「管仲所作,在管子书。」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一〕

〔一〕臣瓒曰:「孝经云『续莫大焉』,而诸家之说各不安处之也。」师古曰:「桓谭新论云古孝经千八百七十(一)〔二〕字,今异者四百余字。」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一〕

八体六技。〔二〕

苍颉一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凡将一篇。司马相如作。

急就一篇。(成)〔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

训纂一篇。扬雄作。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故一篇。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二篇。

〔一〕师古曰:「籀音冑。」

〔二〕韦昭曰:「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一〕「夬,扬于王庭」,〔二〕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三〕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四〕汉兴,萧何草律,〔五〕亦着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六〕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七〕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八〕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九〕盖伤其浸不正。〔一0〕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一一〕施之于徒隶也。汉(书)〔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一二〕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一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二)〔三〕章,〔一四〕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一〕师古曰:「下系之辞。」

〔二〕师古曰:「夬卦之辞。」

〔三〕师古曰:「保氏,地官之属也。保,安也。」

〔四〕师古曰:「象形,谓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象事,即指事也,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意,即会意也,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象声,即形声,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文字之义,总归六书,故曰立字之本也。」

〔五〕师古曰:「草,创造之。」

〔六〕韦昭曰:「若今尚书兰台令史也。」臣瓒曰:「史书,今之太史书。」

〔七〕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篆书谓小篆,盖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隶书亦程邈所献,主于徒隶,从简易也。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信也。」

〔八〕师古曰:「各任私意而为字。」

〔九〕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书)〔言〕,谓文字有疑,则当阙而不说。孔子自言,我初涉学,尚见阙文,今则皆无,任意改(治)〔作〕也。」

〔一0〕师古曰:「浸,渐也。」

〔一一〕师古曰:「趋读曰趣,谓趣向之也。易音弋豉反。」

〔一二〕师古曰:「并,合也,总合以为苍颉篇也。」

〔一三〕师古曰:「复,重也,音扶目反。后皆类此。」

〔一四〕韦昭曰:「臣,班固自谓也。作十三章,后人不别,疑在苍颉下篇三十四章中。」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着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一〕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二〕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四〕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五〕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六〕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七〕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序六艺为九种。

〔一〕苏林曰:「不能见易意,则乾坤近于灭息也。」师古曰:「

此上系之辞也。几,近也,音钜依反。」

〔二〕师古曰:「更,互也,音工衡反。」

〔三〕师古曰:「畜读曰蓄。蓄,聚也。易大畜卦象辞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四〕师古曰:「论语称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言为学之道,务在多闻,疑则阙之,慎于言语,则少过也,故志引之。」

〔五〕师古曰:「苟为僻碎之义,以避它人之攻难者,故为便辞巧说,以析破文字之形体也。」

〔六〕师古曰:「言其烦妄也。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

〔七〕师古曰:「己所常习则保安之,未尝所见者则妄毁诽。」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

一〕

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二〕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孟子十一篇。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三〕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四〕

芈子十八篇。名婴,齐人,七十子之后。〔五〕

内业十五篇。不知作书者。

周史六弢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六〕

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

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河间献王所述也。

谰言十(一)篇。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七〕

功议四篇。不知作者,论功德事。

宁越一篇。中牟人,为周威王师。

王孙子一篇。一曰巧心。

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闲)〔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

(侯)〔俟〕子一篇。〔八〕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鲁仲连子十四篇。有列传。

平原君七篇。朱建也。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

高祖传十三篇。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陆贾二十三篇。

刘敬三篇。

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

贾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臧十篇。父聚,高祖时以功臣封,臧嗣爵。

贾谊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儿宽九篇。

公孙弘十篇。

终军八篇。

吾丘寿王六篇。

虞丘说一篇。难孙卿也。

庄助四篇。

臣彭四篇。

钩盾冗从李步昌八篇。宣帝时数言事。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桓宽盐铁论六十篇。〔九〕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

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扬雄一家〔三〕十八篇。

〔一〕师古曰:「有列传者,谓太史公书。」

〔二〕师古曰:「宓读与伏同。」

〔三〕师古曰:「圣证论云轲字子车,而此志无字,未详其所得。」

〔四〕师古曰:「本曰荀卿,避宣帝讳,故曰孙。」

〔五〕师古曰:「芈音弭。」

〔六〕师古曰:「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弢字与韬同也。」

〔七〕如淳曰:「谰音粲烂。」师古曰:「说者引孔子家语云孔穿所造,非也。」

〔八〕李奇曰:「或作侔子。」

〔九〕师古曰:「宽字次公,汝南人也。孝昭帝时,丞相御史与诸贤良文学论盐铁事,宽撰次之。」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二〕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三〕苟以哗众取宠。〔四〕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五〕

〔一〕师古曰:「祖,始也。述,修也。宪,法也。章,明也。宗,尊也。言以尧舜为本始而遵修之,以文王、武王为明法,又师尊仲尼之道。」

〔二〕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于人有所称誉者,辄试以事,取其实效也。誉音弋于反。」

〔三〕师古曰:「辟读曰僻。」

〔四〕师古曰:「哗,諠也。宠,尊也。哗音呼华反。」

〔五〕师古曰:「浸,渐也。辟读曰僻。」

伊尹五十一篇。汤相。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一〕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辛甲二十九篇。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

鬻子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二〕

筦子八十六篇。名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有列传。〔三〕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

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述老子学。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字少季,临淮人,传老子。

刘向说老子四篇。

文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蜎子十三篇。名渊,楚人,老子弟子。〔四〕

关尹子九篇。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

庄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

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老成子十八篇。

长卢子九篇。〔楚人〕。

王狄子一篇。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

田子二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五〕

老莱子十六篇。楚人,与孔子同时。

黔娄子四篇。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下之。〔六〕

宫孙子二篇。〔七〕

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八〕

周训十四篇。〔九〕

黄帝四经四篇。

黄帝铭六篇。

黄帝君臣十篇。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

杂黄帝五十八篇。六国时贤者所作。

力牧二十二篇。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

孙子十六篇。六国时。

捷子二篇。齐人,武帝时说。

曹羽二篇。楚人,武帝时说于齐王。

郎中婴齐十二篇。武帝时。〔一0〕

臣君子二篇。蜀人。

郑长者一篇。六国时。先韩子,韩子称之。〔一一〕

楚子三篇。

道家言二篇。近世,不知作者。

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一〕师古曰:「父读曰甫也。」

〔二〕师古曰:「鬻音弋六反。」

〔三〕师古曰:「筦读与管同。」

〔四〕师古曰:「蜎,姓也。音一元反。」

〔五〕师古曰:「骈音步田反。」

〔六〕师古曰:「黔音其炎反。下音胡稼反。」

〔七〕师古曰:「宫孙,姓也,不知名。」

〔八〕师古曰:「以鹖鸟羽为冠。」

〔九〕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人间小书,其言俗薄。」

〔一0〕师古曰:「刘向云故待诏,不知其姓,数从游观,名能为文。」

〔一一〕师古曰:「别录云郑人,不知姓名。」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一〕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二〕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一〕师古曰:「虞书尧典称尧之德曰『允恭克让』,言其信恭能让也,故志引之云。攘,古让字。」

〔二〕师古曰:「四益,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也。此谦卦彖辞。嗛字与谦同。」

〔三〕师古曰:「放,荡也。」

宋司星子韦三篇。景公之史。

公梼生终始十四篇。传邹奭始终书。〔一〕

公孙发二十二篇。六国时。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齐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二〕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

杜文公五篇。六国时。〔三〕

黄帝泰素二十篇。六国时韩诸公子所作。〔四〕

南公三十一篇。六国时。

容成子十四篇。

张苍十六篇。丞相北平侯。

邹奭子十二篇。齐人,号曰雕龙奭。〔五〕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

冯促十三篇。郑人。

将巨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

五曹官制五篇。汉制,似贾谊所条。

周伯十一篇。齐人,六国时。

卫侯官十二篇。近世,不知作者。

于长天下忠臣九篇。平阴人,近世。〔六〕

公孙浑邪十五篇。平曲侯。

杂阴阳三十八篇。不知作者。

右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一〕师古曰:「梼音畴,其字从木。」

〔二〕师古曰:「亦邹衍所说。」

〔三〕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韩人也。」

〔四〕师古曰:「刘向别录云或言韩诸公孙之所作也。言阴阳五行,以为黄帝之道也,故曰泰素。」

〔五〕师古曰:「奭音试亦反。」

〔六〕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传天下忠臣。」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一〕舍人事而任鬼神。〔二〕

〔一〕师古曰:「泥,滞也,音乃计反。」

〔二〕师古曰:「舍,废也。」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有列传。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一〕

处子九篇。〔二〕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游棣子一篇。

晁错三十一篇。〔三〕

燕十事十篇。不知作者。

法家言二篇。不知作者。

右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一〕师古曰:「京,河南京县。」

〔二〕师古曰:「史记云赵有处子。」

〔三〕师古曰:「棣音徒计反。」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一〕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二〕

〔一〕师古曰:「噬嗑之象辞也。饬,整也,读与敕同。」

〔二〕师古曰:「薄厚者,变厚为薄。」

邓析二篇。郑人,与子产并时。〔一〕

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二〕

公孙龙子十四篇。赵人。〔三〕

成公生五篇。与黄公等同时。〔四〕

惠子一篇。名施,与庄子并时。

黄公四篇。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时歌诗中。〔五〕

毛公九篇。赵人,与公孙龙等并游平原君赵胜家。〔六〕

右名七家,三十六篇。

〔一〕师古曰:「列子及孙卿并云子产杀邓析。据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定公九年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则非子产所杀也。」

〔二〕师古曰:「刘向云与宋钘俱游稷下。钘音形。」

〔三〕师古曰:「即为坚白之辩者。」

〔四〕师古曰:「姓成公。刘向云与李斯子由同时。由为三川守,成公生游谈不仕。」

〔五〕师古曰:「疵音才斯反。」

〔六〕师古曰:「刘向别录云论坚白同异,以为可以治天下。此盖史记所云『藏于博徒』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二〕则苟钩(鈲)〔〕析乱而已。〔三〕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欲为政,必先正其名。」

〔二〕晋灼曰:「譥,许也。」师古曰:「譥音工钓反。」

〔三〕师古曰:「(鈲)〔〕,破也,音普革反,又音普狄反。」

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时也。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一〕

我子一篇。〔二〕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

〔一〕苏林曰:「俅音仇。」

〔二〕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为墨子之学。」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一〕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二〕;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三〕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四〕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一〕师古曰:「采,柞木也,字作棌,本从木。以茅覆屋,以棌为椽,言其质素也。采音千在反。」

〔二〕如淳曰:「右鬼,谓信鬼神。若杜伯射宣王,是亲鬼而右之。」师古曰:「右犹尊尚也。」

〔三〕苏林曰:「非有命者,言儒者执有命,而反劝人修德积善,政教与行相反,故讥之也。」如淳曰:「言无吉凶之命,但有贤不肖(之)善恶。」

〔四〕如淳曰:「言皆同,可以治也。」师古曰:「墨子有节用、兼爱、上贤、明鬼神、非命、上同等诸篇,故志历序其本意也。视读曰示。」

苏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传。

张子十篇。名仪,有列传。

庞暖二篇。为燕将。〔一〕

阙子一篇。

国筮子十七篇。

秦零陵令信一篇。难秦相李斯。

蒯子五篇。名通。

邹阳七篇。

主父偃二十八篇。

徐乐一篇。

庄安一篇。

待诏金马聊苍三篇。赵人,武帝时。〔二〕

右从横十二家,百七篇。

〔一〕师古曰:「暖音许远反。」

〔二〕师古曰:「严助传作胶苍,而此志作聊。志传不同,未知孰是。」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一〕又曰:「使乎,使乎!」〔二〕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三〕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谓人不达于事,诵诗虽多,亦无所用。」

〔二〕师古曰:「亦论语载孔子之言,叹使者之难其人。」

〔三〕师古曰:「谖,诈言也,音许远反。」

孔甲盘盂二十六篇。黄帝之史,或曰夏帝孔甲,似皆非。

大三十七篇。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一〕

五子胥八篇。名员,春秋时为吴将,忠直遇谗死。

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与司马法相似。

由余三篇。戎人,秦穆公聘以为大夫。

尉缭(子)二十九篇。六国时。〔二〕

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三〕

吕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

淮南内二十一篇。王安。

淮南外三十三篇。〔四〕

东方朔二十篇。

伯象先生一篇。〔五〕

荆轲论五篇。轲为燕刺秦王,不成而死,司马相如等论之。

吴子一篇。

公孙尼一篇。

博士臣贤对一篇。汉世,难韩子、商君。

臣说三篇。武帝时(所)作赋。〔六〕

解子簿书三十五篇。

推杂书八十七篇。

杂家言一篇。王伯,不知作者。〔七〕

右杂二十家,四百三篇。入兵法。

〔一〕师古曰:「,古禹字。」

〔二〕师古曰:「尉,姓;缭,名也。音了,又音聊。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

〔三〕师古曰:「佼音绞。」

〔四〕师古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五〕应劭曰:「盖隐者也,故公孙敖难以无益世主之治。」

〔六〕师古曰:「说者,其人名,读曰悦。」

〔七〕师古曰:「言伯王之道。伯读曰霸。」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一〕见王治之无不贯,〔二〕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三〕

〔一〕师古曰:「治国之体,亦当有此杂家之说。」

〔二〕师古曰:「王者之治,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三〕师古曰:「漫,放也。羡音弋战反。」

神农二十篇。六国时,诸子疾时(念)〔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一〕

野老十七篇。六国时,在齐、楚间。〔二〕

宰氏十七篇。不知何世。

董安国十六篇。汉代内史,不知何帝时。

尹都尉十四篇。不知何世。

赵氏五篇。不知何世。

泛胜之十八篇。成帝时为议郎。〔三〕

王氏六篇。不知何世。

蔡癸一篇。宣帝时,以言便宜,至弘农太守。〔四〕

右农九家,百一十四篇。

〔一〕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二〕应劭曰:「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

〔三〕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泛音凡,又音敷剑反。」

〔四〕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邯郸人。」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一〕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二〕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三〕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称殷汤伐桀告天辞也。言为君之道,所重者在人之食。」

〔二〕师古曰:「言不须圣(主)〔王〕,天下自治。」

〔三〕师古曰:「誖,乱也,音布内反。」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一〕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二〕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陇)〔号〕黄车使者。〔三〕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一〕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也。」

〔二〕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三〕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一〕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二〕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一〕如淳曰:「稗音锻家排。九章『细米为稗』。街谈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今世亦谓偶语为稗。」师古曰:「稗音稊稗之稗,不与锻排同也。稗官,小官。汉名臣奏唐林请省置吏,公卿大夫至都官稗官各减什三,是也。」

〔二〕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泥,滞也,音乃细反。」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出蹴一家,二十五篇。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一〕是以九家之(说)〔术〕出并作,〔二〕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三〕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四〕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六〕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七〕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八〕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九〕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一0〕

〔一〕师古曰:「好音呼到反。恶音一故反。」

〔二〕师古曰:「与锋同。」

〔三〕师古曰:「辟读曰譬。」

〔四〕师古曰:「下系之辞。」

〔五〕师古曰:「裔,衣末也。其于六经,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

〔六〕师古曰:「已,语终辞。」

〔七〕师古曰:「言都邑失礼,则于外野求之,亦将有获。」

〔八〕师古曰:「索,求也。」

〔九〕师古曰:「愈与愈同。愈,胜也。」

〔一0〕师古曰:「舍,废也。」

屈原赋二十五篇。楚怀王大夫,有列传。

唐勒赋四篇。楚人。

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赵幽王赋一篇。

庄夫子赋二十四篇。名忌,吴人。

贾谊赋七篇。

枚乘赋九篇。

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太常蓼侯孔臧赋二十篇。

阳丘侯刘赋十九篇。〔一〕

吾丘寿王赋十五篇。

蔡甲赋一篇。

上所自造赋二篇。〔二〕

儿宽赋二篇。

光禄大夫张子侨赋三篇。与王褒同时也。

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刘向赋三十三篇。

王褒赋十六篇。

右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

〔一〕师古曰:「音偃。」

〔二〕师古曰:「武帝也。」

陆贾赋三篇。

枚皋赋百二十篇。

朱建赋二篇。

常侍郎庄奇赋十一篇。枚皋同时。〔一〕

严助赋三十五篇。〔二〕

朱买臣赋三篇。

宗正刘辟强赋八篇。

司马迁赋八篇。

郎中臣婴齐赋十篇。

臣说赋九篇。〔三〕

臣吾赋十八篇。

辽东太守苏季赋一篇。

萧望之赋四篇。

河内太守徐明赋三篇。字长君,东海人,元、成世历五郡太守,有能名。

给事黄门侍郎李息赋九篇。

淮阳宪王赋二篇。

扬雄赋十二篇。

待诏冯商赋九篇。

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四〕

车郎张丰赋三篇。张子侨子。

骠骑将军朱宇赋三篇。〔五〕

右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入扬雄八篇。

〔一〕师古曰:「七略云『奇者,或言庄夫子子,或言族家子庄助昆弟也。从行至茂陵,(造作)〔诏造〕赋』。」

〔二〕师古曰:「上言庄奇,下言严助,史驳文。」

〔三〕师古曰:「说,名,音悦。」

〔四〕师古曰:「刘向别录云『臣向谨与长社尉杜参校中秘书』。刘歆又云『参,杜陵人,以阳朔元年病死,〔死〕时年二十余』。」

〔五〕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骠骑将军史朱宇』,志以宇在骠骑府,故总言骠骑将军。」

孙卿赋十篇。

秦时杂赋九篇。

李思孝景皇帝颂十五篇。

广川惠王越赋五篇。

长沙王群臣赋三篇。

魏内史赋二篇。

东暆令延年赋七篇。〔一〕

卫士令李忠赋二篇。

张偃赋二篇。

贾充赋四篇。

张仁赋六篇。

秦充赋二篇。

李步昌赋二篇。

侍郎谢多赋十篇。

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赋二篇。

雒阳锜华赋九篇。〔二〕

眭弘赋一篇。〔三〕

别栩阳赋五篇。〔四〕

臣昌市赋六篇。

臣义赋二篇。

黄门书者假史王商赋十三篇。

侍中徐博赋四篇。

黄门书者王广吕嘉赋五篇。

汉中都尉丞华龙赋二篇。

左冯翊史路恭赋八篇。

右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

〔一〕师古曰:「东暆,县名。暆音移。」

〔二〕师古曰:「锜,姓;华,名。锜音鱼绮反。」

〔三〕师古曰:「即眭孟也。眭音先随反。」

〔四〕服虔曰:「栩音诩。」

客主赋十八篇。

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

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

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

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

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

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一〕

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

杂器械草木赋三十三篇。

(文)〔大〕杂赋三十四篇。

成相杂辞十一篇。

隐书十八篇。〔二〕

右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

〔一〕师古曰:「泡,水上浮沤也。泡音普交反。沤音一侯反。」

〔二〕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谕』。」

高祖歌诗二篇。

泰一杂甘泉寿宫歌诗十四篇。

宗庙歌诗五篇。

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十四篇。

出行巡狩及游歌诗十篇。

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

李夫人及幸贵人歌诗三篇。

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四篇。〔一〕

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

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

邯郸河间歌诗四篇。

齐郑歌诗四篇。

淮南歌诗四篇。

左冯翊秦歌诗三篇。

京兆尹秦歌诗五篇。

河东蒲反歌诗一篇。

黄门倡车忠等歌诗十五篇。

杂各有主名歌诗十篇。

杂歌诗九篇。

雒阳歌诗四篇。

河南周歌诗七篇。

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

周谣歌诗七十五篇。

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

诸神歌诗三篇。

送迎灵颂歌诗三篇。

周歌诗二篇。

南郡歌诗五篇。

右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一〕师古曰:「孺子,王妾之有品号者也。妾,王之众妾也。冰,其名。材人,天子内官。」

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入扬雄八篇。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一〕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二〕春秋之后,周道浸坏,〔三〕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四〕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五〕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六〕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一〕师古曰:「端,古端字也。因物动志,则造辞义之端绪。」

〔二〕师古曰:「论语载孔子戒伯鱼之辞也。」

〔三〕师古曰:「浸,渐也。」

〔四〕师古曰:「离,遭也。风读曰讽。次下亦同。」

〔五〕师古曰:「辞人,言后代之为文辞。」

〔六〕师古曰:「言孔氏之门既不用赋,不可如何。谓贾谊、相如无所施也。」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一〕

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二〕

公孙鞅二十七篇。

吴起四十八篇。有列传。

范蠡二篇。越王句践臣也。

大夫种二篇。与范蠡俱事句践。

(季)〔李〕子十篇。

娷一篇。〔三〕

兵春秋一篇。

庞暖三篇。〔四〕

儿良一篇。〔五〕

广武君一篇。李左车。

韩信三篇。〔六〕

右兵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

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种,出司马法入礼也。

〔一〕师古曰:「孙武也,臣于阖庐。」

〔二〕师古曰:「孙膑。」

〔三〕师古曰:「娷音女瑞反,盖说兵法者,人名也。」

〔四〕师古曰:「暖音许远反,又音许元反。」

〔五〕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音五溪反。」

〔六〕师古曰:「淮阴侯。」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楚兵法七篇。图四卷。

蚩尤二篇。见吕刑。

孙轸五篇。图二卷。

繇叙二篇。

王孙十六篇。图五卷。

尉缭三十一篇。

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名无忌,有列传。

景子十三篇。

李良三篇。

丁子一篇。

项王一篇。名籍。

右兵形势十一家,九十二篇。图十八卷。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一〕以轻疾制敌者也。

〔一〕师古曰:「背音步内反。乡读曰向。」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

神农兵法一篇。

黄帝十六篇。图三卷。

封胡五篇。黄帝臣,依托也。

风后十三篇。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

力牧十五篇。黄帝臣,依托也。

鵊冶子一篇。图一卷。〔一〕

鬼容区三篇。图一卷。黄帝臣,依托。〔二〕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东父三十一篇。

师旷八篇。晋平公臣。

苌弘十五篇。周史。

别成子望军气六篇。图三卷。

辟兵威胜方七十篇。

右阴阳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图十卷。

〔一〕晋灼曰:「鵊音夹。」

〔二〕师古曰;「即鬼臾区也。」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一〕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一〕师古曰:「五胜,五行相胜也。」

鲍子兵法十篇。图一卷。

五子胥十篇。图一卷。

公胜子五篇。

苗子五篇。图一卷。

逢门射法二篇。〔一〕

阴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将军射法三篇。〔二〕

魏氏射法六篇。

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三〕

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四〕

剑道三十八篇。

手搏六篇。

杂家兵法五十七篇。

蹴二十五篇。〔五〕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省墨子重,入蹴也。

〔一〕师古曰:「即逢蒙。」

〔二〕师古曰:「李广。」

〔三〕师古曰:「围,郁郅人也,见赵充国传。」

〔四〕师古曰:「苴音子余反。」

〔五〕师古曰:「以韦为之,实以物,蹴蹋之以为戏也。蹴,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蹴音子六反。音巨六反。」

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蹴一家二十五篇,出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入礼也。

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曰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二〕,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三〕其用上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四〕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着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五〕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一〕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无兵与食,不可以为国。」

〔二〕师古曰:「亦论语所载孔子之言,非其不素习武备。」

〔三〕师古曰:「下系之辞也。弧,木弓也。剡谓锐而利之也,音弋冉反。」

〔四〕师古曰:「耀读与铄同,谓销也。」

〔五〕师古曰;「捃摭,谓拾取之。捃音九问反。摭音之石反。」

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

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一〕

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

常从日月星气二十一卷。〔二〕

皇公杂子星二十二卷。

淮南杂子星十九卷。

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

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

泰阶六符一卷。〔三〕

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

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

汉日旁气行事占验三卷。

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

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

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

海中星占验十二卷。

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

海中五星顺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

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

图书秘记十七篇。

右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

〔一〕师古曰:「五残,星名也。见天文志。」

〔二〕师古曰:「常从,人姓名也,老子师之。」

〔二〕李奇曰:「三台谓之泰阶,两两成体,三台故六。观色以知吉凶,故曰符。」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一〕然星事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二〕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也。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王,此所以两有患也。

〔一〕师古曰:「贲卦之彖辞也。」

〔二〕师古曰:「读与凶同。湛读曰沉。由,用也。」

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

颛顼历二十一卷。

颛顼五星历十四卷。

日月宿历十三卷。

夏殷周鲁历十四卷。

天历大历十八卷。

汉元殷周谍历十七卷。

耿昌月行帛图二百三十二卷。

耿昌月行度二卷。

传周五星行度三十九卷。

律历数法三卷。

自古五星宿纪三十卷。

太岁谋日晷二十九卷。

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

古来帝王年谱五卷。

日晷书三十四卷。

许商算术二十六卷。

杜忠算术十六卷。

右历谱十八家,六百六卷。

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阨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一〕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

〔一〕师古曰:「与读曰豫。」

泰一阴阳二十三卷。

黄帝阴阳二十五卷。

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诸王子论阴阳二十五卷。

太元阴阳二十六卷。

三典阴阳谈论二十七卷。

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

四时五行经二十六卷。

猛子闾昭二十五卷。

阴阳五行时令十九卷。

堪舆金匮十四卷。〔一〕

务成子灾异应十四卷。

十二典灾异应十二卷。

钟律灾异二十六卷。

钟律丛辰日苑二十三卷。

钟律消息二十九卷。

黄钟七卷。

天一六卷。

泰一二十(二)九卷。

刑德七卷。

风鼓六甲二十四卷。

风后孤虚二十卷。

六合随典二十五卷。

转位十二神二十五卷。

羡门式法二十卷。

羡门式二十卷。

文解六甲十八卷。

文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卷。

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二〕

五音奇胲刑德二十一卷。

五音定名十五卷。

右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一〕师古曰:「许慎云『堪,天道;舆,地道也』。」

〔二〕如淳曰:「音该。」师古曰:「许慎云『胲,军中约也』。」

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一〕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二〕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三〕

〔一〕师古曰:「周书洪范之辞也。」

〔二〕师古曰:「说皆在五行志也。」

〔三〕师古曰:「浸,渐也。」

龟书五十二卷。

夏龟二十六卷。

南龟书二十八卷。

巨龟三十六卷。

杂龟十六卷。

蓍书二十八卷。

周易三十八卷。

周易明堂二十六卷。

周易随曲射匿五十卷。

大筮衍易二十八卷。

大次杂易三十卷。

鼠序卜黄二十五卷。

于陵钦易吉凶二十三卷。

任良易旗七十一卷。

易卦八具。

右蓍龟十五家,四百一卷。

蓍龟者,圣人之所用也。书曰:「女则有大疑,谋及卜筮。〔一〕」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于蓍龟。」「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二〕及至衰世,解于齐戒,而娄烦卜筮,〔三〕神明不应。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四〕龟厌不告,诗以为刺。〔五〕

〔一〕师古曰:「周书洪范之辞也。言所为之事有疑,则以卜筮决之也。龟曰卜,蓍曰筮。」

〔二〕师古曰:「皆上系之辞也。亹亹,深远也。言君子所为行,皆以其言问于易。受命如向者,谓示以吉凶,其应速疾,如响之随声也。遂犹究也。来物谓当来之事也。向与响同。与读曰豫。」

〔三〕师古曰:「解读曰懈。齐读曰斋。娄读曰屡。」

〔四〕师古曰:「易蒙卦之辞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言童蒙之来决疑。初则以实而告,至于再三,为其烦渎,乃不告也。」

〔五〕师古曰:「小雅小旻之诗曰『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言卜问烦数,媟嫚于龟,龟灵厌之,不告以道也。」

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

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

武禁相衣器十四卷。

嚏耳鸣杂占十六卷。〔一〕

祯祥变怪二十一卷。

人鬼精物六畜变怪二十一卷。

变怪诰咎十三卷。

执不祥劾鬼物八卷。

请官除訞祥十九卷。〔二〕

禳祀天文十八卷。〔三〕

请祷致福十九卷。

请雨止雨二十六卷。

泰壹杂子候岁二十二卷。

子赣杂子候岁二十六卷。

五法积贮宝臧二十三卷。

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

昭明子钓种生鱼鳖八卷。

种树臧果相蚕十三卷。

右杂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

〔一〕师古曰:「嚏音丁计反。」

〔二〕师古曰:「訞字与妖同。」

〔三〕师古曰:「禳,除灾也,音人羊反。」

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一〕易曰:「占事知来。」〔二〕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三〕而诗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梦,着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四〕盖参卜筮。春秋之说訞也,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訞由人兴也。人失常则訞兴,人无衅焉,訞不自作。」〔五〕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六〕桑谷共生,大戊以兴;鸲雉登鼎,武丁为宗。〔七〕然惑者不稽诸躬,而忌訞之见,〔八〕是以诗刺「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九〕伤其舍本而忧末,不能胜凶咎也。

〔一〕师古曰:「征,证也。」

〔二〕师古曰:「下系之辞也。言有事而占,则睹方来之验也。」

〔三〕师古曰:「谓大卜掌三梦之法,又占梦中士二人,皆宗伯之属官。」

〔四〕师古曰:「小雅斯干之诗曰:『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无羊之诗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言熊罴虺蛇皆为吉祥之梦,而生男女。及见众鱼,则为丰年之应,旐旟则为多盛之象。大人占之,谓以圣人占梦之法占之也。画龟蛇曰旐,鸟隼曰旟。」

〔五〕师古曰:「申繻之辞也,事见庄公十四年。炎谓火之光始焰焰也。言人之所忌,其气焰引致于灾也。衅,瑕也。失常,谓反五常之德也。炎读与焰同。」

〔六〕师古曰:「厌音伊叶反。惠,顺也。」

〔七〕师古曰:「说在郊祀、五行志。」

〔八〕师古曰:「稽,考也,计也。」

〔九〕师古曰:「小雅正月之诗也。故老,元老也。讯,问也。言不能修德以禳灾,但问元老以占梦之吉凶。」

山海经十三篇。

国朝七卷。

宫宅地形二十卷。

相人二十四卷。

相宝剑刀二十卷。

相六畜三十八卷。

右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

凡数术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一〕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麤觕。〔二〕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

〔一〕师古曰:「下系之辞也。言道由人行。」

〔二〕师古曰:「觕,粗略也,音才户反。」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九)〔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一〕调百药齐和之所宜。〔二〕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死为生)〔以生为死〕。〔三〕

〔一〕师古曰:「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箴音之林反。砭音彼廉反。」

〔二〕师古曰:「齐音才诣反,其下并同。和音乎卧反。」

〔三〕师古曰:「愈读与愈同。愈,差也。」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一〕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二〕

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三〕

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四〕

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

金创瘲瘛方三十卷。〔五〕

妇人婴儿方十九卷。

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神农黄帝食禁七卷。

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一〕师古曰:「痹,风湿之病,音必二反。」

〔二〕师古曰:「疝,心腹气病,音山谏反,〔又音删〕。」

〔三〕师古曰:「瘅,黄病,音丁韩反。」

〔四〕应劭曰:「黄帝时医也。」师古曰:「拊音肤。」

〔五〕服虔曰:「音引之。」师古曰:「小儿病也。瘛音充制反。瘲音子用反。」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容成阴道二十六卷。

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

尧舜阴道二十三卷。

汤盘庚阴道二十卷。

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

天一阴道二十四卷。

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

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性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宓戏杂子道二十篇。

上圣杂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杂子十八卷。

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一〕

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杂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杂子黄冶三十一卷。〔二〕

右神僊十家,二百五卷。

〔一〕师古曰:「服饵芝菌之法也。菌音求闵反。」

〔二〕师古曰:「黄冶,释在郊祀志。」

神僊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一〕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二〕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三〕

〔一〕师古曰:「荡,涤。一曰,荡,放也。」

〔二〕师古曰:「诞,大言也。迂,远也。」

〔三〕师古曰:「礼记载孔子之言。索隐,求索隐暗之事,而行怪迂之道,妄令后人有所祖述,非我本志。」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一〕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二〕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味,〔三〕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一〕师古曰:「和,秦医名也。」

〔二〕师古曰:「诊,视验,谓视其脉及色候也。诊音轸,又音丈刃反。」

〔三〕师古曰:「晻与暗同。」

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入三家,五十篇,省兵十家。

校勘记

一七0二页一七行转(为)〔写〕脱误,景佑、殿本都作「写」。

一七0三页一一行号九师(法)〔说〕。景佑、殿本都作「说」。

一七0四页一二行汉兴,田(和)〔何〕传之。钱大昭说「和」当作「何」。按景佑、殿本都作「何」。

一七0五页五行欧阳经(二)〔三〕十二卷。景佑、殿本都作「三」。

一七0八页一0行诗言志,(哥)〔歌〕咏言。景佑、殿本都作「歌」。下及注并同。

一七0九页一行三家(者)〔皆〕不得其真,景佑、殿本都作「皆」。

一七0九页二行经(七十)〔十七〕篇。刘敞说此「七十」与后「七十」皆当作「十七」。钱大昭、王先谦都说刘说是。

一七一0页一一行(学七十)〔与十七〕篇文相似,刘敞说「学七十」当作「与十七」。杨树达以为刘说确凿不可易。

一七一七页一0行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景佑、殿本都有「

鲁」字。

一七一九页一0行千八百七十(一)〔二〕字,景佑、殿本都作「二」。

一七二0页二行(成)〔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钱大昭说「

成帝」当作「元帝」。按景佑、殿本都作「元帝」。

一七二一页八行汉(书)〔兴〕,景佑、殿本都作「兴」,此误。

一七二一页一二行臣复续扬雄作十(二)〔三〕章,景佑、殿本都作「三」。王先谦说作「三」是。

一七二二页一二行论语载孔子之(书)〔言〕,景佑、殿本都作「言」。王先谦说作「言」是。

一七二二页一三行任意改(治)〔作〕也。景佑、殿本都作「作」。王先谦说作「作」是。

一七二五页一0行谰言十(一)篇。景佑、殿本都作「十篇」。

一七二五页一四行齐闵王失国,(闲)〔问〕之,景佑、殿、局本都作「问」。王先谦说作「问」是。

一七二六页三行(侯)〔俟〕子一篇。景佑、殿本都作「俟」。王先谦说作「俟」是。

一七二七页一四行入扬雄一家〔三〕十八篇。景佑、殿本都作「

三十八」。

一七三0页六行「楚人」二字据景佑、殿本补。

一七三七页一0行则苟钩(鈲)〔鋠〕析乱而已。李慈铭说「鈲」当作「鋠」,注同。

一七三八页一五行但有贤不肖(之)善恶。景佑、殿本都无「之」字。

一七四0页一四行尉缭(子)二十九篇。景佑、殿本都无「子」字。

一七四一页一一行武帝时(所)作赋。景佑、殿本都无「所」字。

一七四二页三行诸子疾时(念)〔怠〕于农业,景佑、殿本都作「怠」,此误。

一七四四页一行言不须圣(主)〔王〕,景佑、殿本都作「王」。

一七四五页二行武帝时以方士侍郎(陇)〔号〕黄车使者。景佑、殿本都作「号」。

一七四六页二行是以九家之(说)〔术〕景佑、殿本都作「术」。

一七五0页四行从行至茂陵,(造作)〔诏造〕赋。景佑、殿本都作「诏造」。

一七五0页七行〔死〕时年二十余。景佑、殿本都有「死」字。

一七五三页五行(文)〔大〕杂赋三十四篇。景佑、殿本都作「大」。

一七五六页七行〔序〕诗赋为五种。景佑、殿本都有「序」字。

一七五七页六行(季)〔李〕子十篇。景佑、殿本都作「李」。

一七六八页一0行泰一二十(二)九卷。景佑、殿本都作「二十九卷」,「二」字衍。

一七七六页二行外经三十(九)〔七〕卷。景佑、殿本都作「七」。

一七七六页九行原人血脉经(络)〔落〕景佑、殿本都作「落」。

一七七六页一0行以愈为剧,(以死为生)〔以生为死〕。景佑、殿本都作「以生为死」。

一七七七页一四行音山谏反,〔又音删〕。景佑、殿本都有末三字。

一七七九页二行房中者,(性情)〔情性〕之极,景佑、殿本都作「情性」。